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优秀9篇.docx

上传人:麒*** 文档编号:93782097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优秀9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优秀9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优秀9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优秀9篇.docx(4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优秀9篇高中语文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的: 1、理解本诗运用大量比喻、象征手法的作用。 2、把握屈原在追求与现实的矛盾中执着自修美德的强烈愿望。 3、背诵这两节诗。 教学重点: 比喻、象征手法所揭示的意蕴、作用。 教学难点: 相对古奥的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把握及评价。 教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诵读、质疑和点拨 教学过程: 1、结合教材(明)陈洪绶所绘屈子行吟图,由学生介绍屈原主要身世、经历和思想。 明确:屈原,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之一,“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离骚”:离愁;遭忧;楚地的古乐曲名。 2、结合解释,默读,梳理字词基础知识,注意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2、在本诗中的运用: 修姱 鞿羁 蹇 蕙纕 揽茝 谣诼 偭规矩 忳郁邑 侘傺 溘死 鸷鸟 攘垢 兰皋 芰荷 岌岌 偭规矩而改错 忳郁邑余侘傺兮 何方圆圜之能周兮 (通假) 怨灵修之浩荡兮 固世俗之工巧兮 竞周容以为度 (古今异义) 伏清白以死直兮 屈心而抑志兮 回朕车以复路兮 (词类活用) 不吾知其亦已兮 既替余以蕙纕兮,有神之翼揽茝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特殊句式) 3、本诗有不少直抒胸臆、表白心志的句子,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请把他们找出来,再以它们为线索,看看屈原通过这些直接抒情的句子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理解本文显性的思想感情)

3、 明确:课文里节选的这一部分,特别是直接抒情的句子,展示了屈原理想追求和残酷现实之间的矛盾,表达了诗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决不改变自己的高尚情操。 4、比喻、象征手法的大量运用: 找出本诗中有关比喻和象征的句子,运用数据统计看看到底有多少个比喻。象征句: 略微提及比喻和象征的区别:比喻有本体、喻体之分,比喻的喻体为虚,象征物为实际的事物。(但不拘泥和纠缠于此。) 引导学生逐一理解比喻句的意蕴和作用: 既替余以蕙纕兮,有神之翼揽茝:比喻诗人高尚的德行。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比喻准则、准则。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比喻君子不能与

4、小人同流合污。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比喻诗人要保持芳洁与美好的品质。 象征: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象征理想境界。) 体会这些比喻和象征的作用:具有更强烈的形象感染力;比兴象征传统的继承;与直抒胸臆的句子构成回环往复的旋律,反映荆楚民族自由浪漫精神和悲怨郁结之情;文人高雅的贵族气韵。(比较与诗经当中比兴手法的不同。) 5、诵读课文之后,进行情境对话: 屈原“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假若屈原在长着兰草的水边高地、长着椒树的山冈遇到了穿越而来的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北宋大词人苏轼,他们之间将展开一场怎样的对话? 明确: 屈原:求索真理,矢志不

5、渝;忠贞于国,知其不可而为之。 陶渊明:全身保生,质性自然,独善其身,超然世外。 苏轼:旷达自适,顺逆泰然,自得其乐,随遇而安。 6、批判性思维培养: 明确: 屈原的“拟女性”的写法是值得肯定的,他用“拟女性”的写法使感情的表达更加形象,使情感的抒发更加真实和自然。使人们更易接受和理解。而且“拟女性”的写法对后世影响深远,如唐代的不少“闺怨诗”就是男性作者借女性的身份进行创作的,他们以女性的口吻或身份来抒发相思、幽怨之情,使感情更加真切可感,意蕴深远。 屈原的“拟女性”的写法是封建思想下的产物,是消极的。他的以“男女”对应“刚柔”的观点,是一种封建的哲学思想,其发展到后来就是男尊女卑的封建性别

6、观念。并且屈原的“拟女性”的写法将夫妻关系等同于君臣关系,强化了君主的权力,臣子在“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思想影响下无条件地臣服于君主,使君主关系固化乃至僵化。 7、学生质疑: 8、整本书阅读:推荐读整本离骚,共373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9、拓展活动:湖南汨罗拟于2019年端午节前,开展面向全球华人文化圈的屈子祠征联大赛,请从屈原忠贞于国、以身殉国、坚持真理、正道直行、文采风流、泽被楚地等角度来撰写一幅褒扬、凭吊和感怀的对联。 10、教学反思: 疏通式朗读和理解性朗读更需要加强。要找准契合点点燃学生学习离骚的热情,如比较阅读。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7、 1.体会文章的大气和深沉的文化底蕴。 2.了解秦地的地理构造与秦腔的旋律惟妙惟肖的统一。 3.习文章将秦腔、秦地、秦人以及文化生活的有机结。 过程与方法 1.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语言表达的一些技巧。 2.体会作者在场面细节描写上的出神入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中国民俗文化的特点,从而对象征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的民间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播放几段秦腔的段子,让学生对秦腔有感性的认识。 2.简介秦腔 秦腔是我国戏曲四大声腔(昆腔、高腔、梆子腔、皮黄腔)中最古老、最丰富、最庞大的声腔体系,它的覆盖面极为广阔,流行遍及我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及西南的西

8、藏、四川;中原的晋西、豫东、河北;东北大庆、东南的广东、福建,宝岛等地以及吉尔吉斯坦共和国,同时也是我国最大地方剧种,对许多剧种都有很大的影响。它历经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历展日趋成熟,明末清初盛行于南北各地。秦腔的鼎盛时期在乾隆年间。目前,秦腔所保留的剧目达700多个,为各剧种之首。 秦腔的唱腔、道白、板路、脸谱、身段、角色门类自成体系。秦腔也称“乱弹”,唱腔音色高亢激昂,要求用真嗓音演唱,所以保持了原始豪放的特点。秦腔演出地点最好是选在露天的场所,那样才能有秦腔的味道,更体味到秦腔的精髓。秦腔的唱腔,用宽音大嗓,直起直落,给人以高亢激越、粗犷朴实之感。看秦腔时候,尤其看到秦腔中的

9、“黑头”吼声地动山摇的时候,你才会此刻真正认识到秦腔的豪放,这也是秦人的血性。 3.介绍作者: 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1952年2月21日出生。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从事过几年文学编辑工作,现为西安市文联专职作家、长安文学月刊编辑。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陕西分会副主席等职。著有小说集兵娃、姐妹本纪、山地笔记、野火集、商州散记、小月前本、腊月正月、天狗、晚唱、获奖中篇小说集、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州河、浮躁、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散文自选集、诗集空白以及平凹文论集等。他的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儿获1978

1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还于1988年获美国飞马文学奖。小说描写新时期的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涵,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 在散文领域颇有建树,早期的月迹、一棵桃树,书写儿童眼睛中美丽单纯的世界,注重诗意境界的酝酿。在80年代中期,他转而写陕西的风土人情,展示当地的人文风景和生活情态。的散文无论在思想意蕴、文化趣味还是语言表达上,都倾向吸取中国文学传统因素,崇尚简单古朴的风趣和静虚境界的营造。 二、速读课文,把握内容,疏理结构 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并归纳大意: 第一部分:通过比较道出秦腔高亢宏大的特点,指出它的生成与风土人情密不可分

11、。 第二部分:神情毕现地表现了秦人对秦腔的喜爱与痴迷。 第三部分:总结全文,强调只有也只有秦腔才能承载起秦人的喜怒哀乐。 三、研讨课文 (一)第一部分研讨 1.读第一、二段,分别概括秦地、秦腔、秦人的特点。秦地-空旷平坦,厚重实在 秦腔-高亢激昂,沧桑悲凉,秦人-“二愣”粗犷,朴实豪放 2.思考讨论:请你找出课文第一部分中最能表现秦腔与秦地秦人关系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你立即就会明白了:这里的地理构造竟与秦腔的旋律维妙维肖的一统! 秦腔高亢响亮、震撼人心,秦川大地辽阔、厚重而悠长,二者在粗犷豪放方面达到了“妙维肖的一统”。秦腔是黄土地与老百姓生生不息的命运之声。正如西方文艺理论家丹纳在艺术哲学

12、中所指出的那样,“精神文明的产物和动植物的产物一样,只能用各自的环境来解释”,一个地方的自然风光、人文地理、乡俗民情导致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 五里一村,十里一镇,高音喇叭里传播的秦腔互相交织,冲撞,这秦腔原来是秦川的天籁,地籁,人籁的共鸣啊!“籁”本指古代一种三孔乐器,后引申为从空穴中发出的声音,也指一般的声音。此处“天籁”“地籁”指的是自然环境,“人籁”则是指第3段提及的秦人的说话方式乃至喊人方式等,正是这些条件孕育了秦腔。 农民是世上最劳苦的人,尤其是在这块平原上,生时落草在黄土炕上,死了被埋在黄土堆下;秦腔是他们大苦中的大乐 秦腔承载了秦人的。喜怒哀乐,是秦人“最高的艺术享受”。 有

13、了秦腔,生活便有了乐趣,高兴了,唱“快板”,高兴得像被烈性炸药爆炸了一样,要把整个身心粉碎在天空!痛苦了,唱“慢板”,揪心裂肠的唱腔却表现了多么有情有味的美来,美给了别人的享受,美也熨平了自己心中愁苦的皱纹。 运用了夸张,把唱秦腔“快板”所流露来的高兴狂喜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用比喻和移就的修辞手法,极为形象地表现了秦腔“慢板”对秦人心灵的抚慰作用,增添了语言的情趣。 3.在第五自然段里,作者为什么“发现了自己心胸中一股强硬的气魄随同着胳膊上的肌肉疙瘩一起产生了”? 作者漫游在秦川大地上,联想到它悠久而雄壮的王朝历史,耳闻目睹了秦腔秦人,深深地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 补充简介:13个王朝建都在此,

14、历史悠久,气势雄壮,政治文化厚重。 (二)研讨第二部分 1.梳理第二部分的内容分成四个层次,并归纳大意。 第一层次:写戏班排演的情景,突出秦人对秦腔的热爱。 第二层次:写看戏演戏的情景,突出秦人对秦腔的热痴迷。 第三层次:写秦腔演出的同时也在演出秦人生活中的悲喜剧。 第四层次:写秦腔在秦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2.人们在去西安旅游时,曾听导游这样介绍秦川:“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老陕秦腔。”根据你对文的理解,说说中应该是一个什么字?你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 A.都唱B.全喊C.齐吼D.均演 3.作为一篇侧重民情风俗的文化性散文,在场面细节描写上可谓出神入化,请你仔细朗读品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找

15、出你最感兴趣的场面细节描写,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及其表达作用。 场面描写的主要技巧有: 点面结合。 多种描写结合,以言行描写为主。 灵活运用修辞手法。 4.举例说说秦腔在秦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5.小结:在第二部分,作者以悠游、流丽的笔触神情毕现地表现了秦地人民喜怒哀乐的日常生活以及他们从中凸 现出的蓬勃的生命力。秦腔,就是秦地人民享受生活的五大要素之一。从秦地人对秦腔的拥护,到听戏时的痴迷,以及对善唱秦腔者的尊重秦腔生于斯,正是因为它以浓烈的曲调抒发了老百姓的悲情与欢快,所以才会如此让人人心入骨地迷恋,它就如陕北的信天游一样,秦腔就是秦地人民酣畅表达自我、抒发悲苦的抒情渠道。 (三)第三部分研

16、讨 1.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能不能交换位置,为什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广漠旷远的八百里秦川,只有这秦腔,也只能有这秦腔,八百里秦川的劳作农民只有也只能有这秦腔使他们喜怒哀乐。 不能。“只有”表示必需的条件,“只能”指惟一的办法或出路。先说“只有”,再说“只能”有一种层层递进的作用,更好地突出了秦腔对于秦人的重要性 2.结尾一句有何作用? 再次点明秦腔高亢宏大的特点,强调它的生成与风土人情密不可分。呼应了开头,强化了主题。 (四)归纳主题。 秦腔不但绘形绘色写出了一个地方剧种的生成、变迁的特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秦川大地上人们的喜怒哀乐等风土人情的描绘,展现了他们热情蓬勃的生命力。作者生于斯

17、长于斯,对故土的热爱使得作者在描述中更多地凸现了黄土地人民的人情美,而滤掉了其中可能存在的愚昧与丑陋。在笔下,秦腔是黄土地与老百姓生生不息的命运之声。 (五)、总结艺术特色: 秦腔生长的地方是苍凉、辽远、空廓和悠长的,它是的文字底色,这种浑厚的文风作用于秦腔便形成了本文大气厚重的艺术特色。 四、习题解说 1、第一题命题意图及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本题的命题意图是为了训练学生梳理文章的能力,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参考答案:作者通过绘形绘色描写秦地的风土人情,传递了作者对秦文化的领悟,并在文化的把握中透视民众的生存状态与生存哲学。 农民是世上最劳苦的人,尤其是在这块平原上,生时落草在黄土炕上,死了被

18、埋在黄土堆下;秦腔是他们大苦中的大乐,当老牛木犁疙瘩绳,在田野已经累得筋疲力尽,立在犁沟里大喊大叫来一段秦腔,那心胸肺腑,关关节节的固乏便一尽儿涤荡净了。秦腔与他们,和“西凤”白酒、长线辣子、大叶卷烟、牛肉泡馍一样成为生命的五大要素。 每每村里过红白丧喜之事,那必是要包一台秦腔的,生儿以秦腔迎接,送葬以秦腔志哀,似乎这个人生的世界,就是秦腔的舞台,人只要在舞台上,生、旦、净、丑,才各显了真性,恶的夸张其丑,善的凸现其美,善使他们获得了美的教育,恶的也使丑里化作了美的艺术。 2、第二题命题意图及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本题的命题意图是为了训练学生如何把握场面等细节描写的魅力,如何把握作者的写作神采

19、。 点面结合。 多种描写结合,以人物言行描写为主。 灵活运用修辞手法。 3、第三题命题意图及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本题意图旨在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使学生在不同文本的比较阅读中,把握地域文化散文的不同魅力。参考答案:秦地的厚重、朴实、生机勃勃跟秦腔的粗犷、豪迈、充满血气的声音在生命底色上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秦腔表现的是陕西西部地区粗犷、豪迈、乐天安命的地域文化。 胡同文化表现的是老北京隐忍、中庸、大气的北京文化。 白发苏州则吟咏了苏州江南风流俊逸、柔媚又向上的吴地文明。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 篇三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诗的本质特征,学会比较中外诗歌在形式上的不同点。 2、

20、梳理文章的写作脉络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法和比较阅读法,提高阅读中外诗歌的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阅读和研究中外诗歌的正确态度,激发热爱诗歌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诵读来揣摩关键语句的方法,体会钱钟书先生阐述的中国诗特征所使用的比喻和引用手法。 三、教学方法 对比阅读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作者的作品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围城的作者,大家猜出是谁了吗?对,就是钱钟书,就是这位学贯中西的鸿儒钱钟书先生,他的众多著作至今在国内外学术界仍享有很高的声誉。今天我们来学习

21、他的一篇文艺论文谈中国诗。(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批注阅读 全班学生在认真阅读全文的基础上,自主围绕以下两个问题进行学习和探究: 1、默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理清文章思路。 明确:第一部分,开篇从比较文学的视野,交代了作者谈中国诗的根本立场;第二部分,作者在与外国诗歌的对比阅读中,说明中国诗歌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第三部分:作者辩证地论述了中国诗歌的本质特征。 2、快速浏览课文,概括出中国诗的本质特征。 明确: (1)早熟而缺乏变化,“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2)篇幅短小,“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而的轻鸢剪掠”。 (3)中国诗深

22、厚情韵,富于暗示性,如“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看到了无垠”。 (4)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原因是,中国的诗格较轻,且中国古代诗人“对于叫嚣和呐喊素来视为低品”。(相应板书。) (三)品析语言,合作交流 1、学生自主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本文语言在形式上的特色,并在文中举出相应的例子加以说明。以四人为小组,先自主学习再组内交流,教师巡场指导。 2、派代表总结发言,其他组可以补充,教师引导。 预设: (1)引用:丰富、巧妙、贴切。感受丰富,如引用丰富,将西方的“何处是”与中国诗歌对比,如“春去也,人何处;人去也,春何处”;引用巧妙,如“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

23、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加以说明中国诗的艺术和思想体系缺乏严密的逻辑性;引用贴切,引用陶渊明、李白的诗和歌德、雷格的诗歌为了说明两国的诗内容相同,作风暗合,能切中要点地表达了观点。 (2)比喻:生动、趣味、深刻。比喻生动,如把中国诗的“比重”比喻为“好比蛛丝网之于钢丝网”,又将中国的诗歌之短比作“轻鸢剪掠”;比喻趣味,作者将中国诗的狂放特质比喻为“文明人话,并且是谈话,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但有良心的人全听得见”;比喻深刻,以“具有文学良心和鉴别力的人像严正的科学家一样,避免泛论概论这类高帽子空头大话”来深刻指出评论家对于评论的对象要有严肃

24、认真的态度,除此之外,作者用中国画的发展作了相应类喻来说明中国诗的发展规律,文中诸多处比喻都无不体现出钱氏语言之妙。(相应板书。) (四)拓展延伸,小结作业 1、自述感受: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对钱钟书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自由发言,并说明理由。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别人对钱钟书评价的文章,加深学生对钱钟书的了解。 2、师生共同总结,并布置作业:联系课文,比较阅读中国诗人舒婷致橡树和外国诗人裴多菲我愿意是急流,评说这两首诗歌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点。 五、板书设计 教师编制考试内容广泛,考生往往无从下手,抓不住重点。推荐报名教师编制考试笔试网校高清课程(点击购买,随报随学,不限时间次数。免费试听)进行系统

25、学习。关于教师编制考试相关最新资讯或备考点击进入备考专题。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 篇四 一、教学思想 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和正确地理解、掌握并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本事。学生经过必修5及选修模块(论语选读)的学习能进一步提高整体素养,为高考打下坚实基础。 二、学生基本情景分析 经过高一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高中语文的基本结构有了较深入的认识,并已经系统地学习的文言文以及运用和解决相关作文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但大部分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分析和理解的本事比较差,对基本的知识点没有理解或理解不够深入,异常是个把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缺乏基本的理解本事和数学思想,这在必须程度上制约着语文学习的发展

26、。缺乏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本事和基本的合作探究本事,更不用说是动脑筋作文章了。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异常是部分男生,学习上比较贪玩,迷恋于一些课外爱好,比如部分学生爱好打篮球,以至于占用了大部分课余时间甚至学习时间,今后要认真纠正。不习惯合作学习,学习时不明白与别人交流。总体情景来看,女生的学习自觉性十分强,学习效率也很高。而男生学习习惯相对较差,多数男生在学习上都不甚操心,需要教师和家长随时提醒。总之,在学习习惯上,还需要花功夫来培养。 部分学生学习上不求上进,不思进取,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还有部分学生学习很刻苦,但学习效果很不明显,学习成绩总是不梦想,久而久之,

27、产生了思想上的压力,渐渐对学习失去信心。对这部分学生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帮忙他们克服这些障碍,重新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有必修五和论语选读两本,必修五从说明文、诗歌、散文、古代文体记叙文这几种文体出发,进一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和正确地理解 1.必修模块间的勾连打通 要想了解必修五在全套必修教材中的位置,首先应了解全套必修教材的资料。 从纵向看,必修一的四个单元分别为现代诗鉴赏、古代记叙散文、写人记事散文和新闻与报告文学。整册书以叙事为主,注意了初高中衔接,贴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而在写作训练中侧重训练记叙文。必修二的四个单元分别为写景状物散文、先秦

28、至南北朝诗歌,以抒情为主,兼有与记叙的融合,因而写作训练则是以抒情为主,兼顾记叙。其中第四单元的演讲辞正好与下一册书中的议论文写作相勾连。 必修三、必修四重点是表达交流,同时学习议论文写作。 必修五是对前面四册书的整体总结。以必修五的文言文为例,四篇文章报任安、项脊轩志、逍遥游、陈情表,文体不尽相同,朝代跨越很大,是对前四册书的一个回顾。在表达交流方面,不再侧重于文体的训练,而是在文章的深刻、充实、有文采、新颖上下功夫,体现了高中写作训练的系统性。 2.阅读鉴赏部分是对必修一到必修四的呼应、总结和提升下头具体谈谈本册书与前四册书的联系。 小说单元第一次出此刻必修三、四,学习了具有代表性的三篇中

29、外小说。第二个小说单元依然延续了必修三的选文思路:首先是与林黛玉进贾府呼应的节选自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其次是与老人与海对应的外国文学名著装在套子里的人,最终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品边城,虽与祝福风格迥异,却都属名家名篇,在现当代文学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林黛玉进贾府主要呈现出人物群像及不一样的出场方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则围绕中心人物展示丰富的细节、细腻的心理转变过程和自然环境的重要作用。老人和海经过人物很多的内心独白展示对于人生成败的主题认识,装在套子里的人则从特殊的“这一个”推广到普适的人性。祝福以一个找不到凶手的杯具人物揭示社会意义,边城则经过在善良、纯真的人群中出现的不和

30、谐的感情杯具提出更深层面的思考。 3.认清必修五与配套读本、选修教材衔接时的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必修五作为必修教材的“终结者”及选修教材的衔接者,承担着“授人以渔”的重要使命,所以在必修五的讲授中,提议在每单元引入读本上的相应文章,为学生铺路搭桥,点拨引导,令其学会自主有效的阅读方法,并将此种方法运用于选修教材的学习中,以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授课目的。以小说单元为例,本册读本珍贵的尘土设置了三个对应单元:历史投影、泥土芬芳、拷问灵魂。其中群英会蒋干中计可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对照阅读。卡夫卡的变形记能够让学生对装在套子里的人中所使用的象征、夸张、变形等手法有更深的认识。 选修教材是必修教材的拓展

31、和提高,着重从文学鉴赏角度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各类文本相对集中的编排有助于感知文体特征,将作家作品贯串起来,获得更为全面的认识。文学作品是多种元素的复合体,在具体阅读和理解运用中,在必修教材中学到的方法完全能够打通使用,还应鼓励自主探究,获得多元的、开放性的解读方式。 最新高中语文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通过归纳、总结,理解“无知山谷”、“知识的小溪”等事物的象征意义;理解故事中“先驱者”、“守旧老人”、“无知的人们”三种形象的典型意义。 3、把握和评价故事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威廉亨德里克房龙(1882-1944)系荷裔美国作家和历

32、史学家,其著作主要是历史和传记,包括人的故事(即宽容)、文明的开端、奇迹与人、圣经的故事、发明的故事、人类的家园及伦勃朗的人生苦旅等,早在20世纪2030年代,房龙的部分著作即被译成中文出版,影响当时整整一代年代人,房龙的著作,其选题基本上围绕人类生存发展的最本质的问题,其目的是向人类的无知与偏执挑战,普及知识与真理,使之成为人所知的常识,因而具有历史不衰的魅力。 二、诵读课文,概述各部分的故事情节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明确: 1、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2、一个敢于离开山谷的漫游者回来后即将受到审判。 3、漫游者向大家介绍外面美好的世界,并愿意领大家同去。 4、守旧老人以旧的

33、律法煽动人们杀死了漫游者。 5、无知山谷发生了特大干旱,饥嚎遍野。 6、半数以上的人在饥寒中死去,律法还必须遵守。 7、在失望中爆发了叛乱,人们投奔陌生的世界。 8、人们沿着先驱者开辟的道路找到了绿色牧场,认识到以前的错误。 9、人们建起智慧老人的大厦,立碑纪念先驱者。 10、希望这样的事将来不要发生 三、细读课文,思考问题 作者在文中塑造了哪几类形象?他们各自有何特点?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明确: 作者在文中主要塑造了三类形象: 一类是守旧老人,他们尊崇古老的律法,实现着我即法律的训条,任意决定他人的生死,他们欺骗无知的人们,陷害先驱者,因此他们的行为阻碍了人们接受新思想,最终遭到人们的谴责。

34、“守旧老人”则象征着传统的过时的带有偏见的祖宗律法,它处处阻碍着新事物的发展。 另一类就是与守旧老人进行殊死斗争的勇敢的先驱者,他敢于怀疑祖先的智慧,勇于冲破专制主义的禁锢,冒着死亡的威胁,离开无知山谷,艰苦跋涉,探寻外面的世界。他不顾迫害,又回来告诉人们他自己的发现。面对审判和死亡,他毫不畏惧。历史证明,他是对的,终究得到了人们的尊崇。“先驱者”象征着新的思想、真理和新的事物。 第三类形象就是生活在无知山谷的无知人们,他们愚昧、无知,迷信古人,盲从守旧老人,视先驱者和真理为异端邪说,无形中作了守旧老人的帮凶,用沉重的石块砸死了先躯者。但是真理上不可抗拒的,一场生存危机,迫使人们推翻了传统秩序

35、,走上了先驱者开辟的道路,终于找到生存的希望和幸福的家园,人们这才悔悟,认识到先驱者是对的,这才懂得尊重智慧。 四、理解文中含蓄,抽象的语句 结合课后练习二,理解课文中含蓄抽象的语句。(参考答案见教师教学用书) 五、自由品读,发表见解 1、找学生诵读其认为文章中富有哲理的文句 ,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2、让学生自选角度分析评价本文(可以从语言方面入手,也可以从文章所蕴涵的哲理入手)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篇六 一、目标点击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曹雪芹其人及其生平思想,高三语文 第三单元复习教学设计示例。 2、了解红楼梦有关章节的故事情节。 3、了解宝玉、王熙凤、香菱、晴雯等人物性格。 (二)

36、能力目标 1、学习简洁明快、准确生动、质朴自然、耐人寻味的叙述语言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2、阅读有关章节,力求较好地欣赏红楼梦这部伟大作品。 二、要点回放 1、红楼梦有关章节的思想内容。 (1)诉肺腑 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婚姻悲剧是红楼梦故事情节的主线。本文通过宝黛倾诉肺腑,吐露心声,表明他们的爱情已经成熟。 (2)宝玉挨打 所写的是红楼梦中的著名事件之一,突出表现了贾政与宝玉父子两代的思想冲突,明确展示男主人公的叛逆性格。 (3)香菱学诗 以饱蘸深情的笔,讴歌了这精华灵秀所钟的薄命女儿香菱。 (4)抄检大观园 王夫人因下人在大观园里拾到一个绣春囊而大发雷霆,质问凤姐,风姐说出理由

37、排除自己的干系,刑夫人的仆人王善保家的进谗言,提议夜里到大观园各处一一抄检,通过描写一系列活动,表现了复杂的矛盾冲突,逆造了王熙风、晴雯、探春等几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抄检大观园是贾府内部各种矛盾激化的结果,也是贾府由盛而衰的一个征兆。 2、分析有关章节中的人物形象 贾政:惧怕忠顺府,听信谗言,易于动怒,笞子时下手不知轻重,性格正统顽固。 贾宝玉:言谈机敏,不善应酬,矢志不移,性情温润,善体贴少女,思想叛逆。 王夫人:善用心机,以退为进。 王熙凤:指挥若定,管家风范。 林黛玉: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同时又热情实在,富于同情心,不虚伪,不做作。 晴雯:身份低微但性格坚毅,不甘心庸俗的现

38、状,而发愤自强的女性形象,执着精诚,虚心求教,努力追求,不达目的决不休止。 3、领会所选章节的基本手法 诉肺腑通过细腻的心理刻画表现人物性格是其突出特点。 宝玉挨打情节听跌宕起伏,错落有致。 香菱学诗笔墨饱蘸深情,人物栩栩如生,人情味很浓,立意新颖,章法新巧。 抄检大观园情节颇为曲折矛盾复杂。 三、方法指津 本单元学习节选自红楼梦的四篇课文。学习这四篇课文,要投入感情,展开想象,走进红楼梦的艺术世界;又要“跳出来”,客观地评析它的思想成就、人物形象和艺术特点,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高三语文 第三单元复习教学设计示例。尤其要注意学习它的简洁明快、准确生动、质朴自然、耐人寻味的叙述语言和个性化的人物语

39、言。同时,阅读语文读本中所选的红楼梦有关的章节,最好课外阅读红楼梦全书,力求较好地欣赏这部伟大作品。 四、考点例析 考点 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例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分析此题重点是考查鉴赏

40、古典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客观世界中的一切具体的物象一旦进入诗中,便成为具有强烈感情色彩乃至具有深邃思想的诗的意象,这种现象,在美学理论中称之为移情作用。一种深入人心的意象一旦形成,它甚至可以世代袭下去成为一个民族的某种心理象征。自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被作为一种惜别的象征之后,“折柳”便成为人们送别亲友的感情表达方式。自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对美好的比喻之后,“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诗继而流行,“桃花”就成为美好事物的象征。总是重复某种意象的蕴涵,必造成阅读者的反感,聪明的诗人总是在寻找着表达的新意,所以杨柳、桃花在不同的诗篇里呈现出各异的内涵。例如,杨柳可以是依依惜别的感情寄托

41、,但也可以因其报春的特征而勾引起少妇的闺思,甚至还能从它随风摆动的形象发现某些与人格精神有关的蕴涵。桃花可以是美色的表征,也可暗喻夕阳或鲜血。所以诗的意象中虽然有一些出现频率较高的自在的物象,但是它们的内涵和指向则不应受到限制和定位。 这首诗着重写作者的一种思乡之情。作者的思乡之情,从诗中看,又恰恰是由“闻”到“折柳”曲后而引起的。因“折柳”曲,它属于汉乐府古曲,以古代离别往往从路边折柳枝送别来抒写离别行旅之苦,所以“折柳”寄托着惜别怀远之意。说“折柳”在诗中的地位实为重要,可见是有根据的评价。但鉴赏诗歌见仁见智是正常现象,因此命题者没有把这种评价绝对化,而是认为是否同意“关键”之说,只要能自

42、圆其说即可考虑给分。这种主观性命题,更符合鉴赏的原则。 五、迁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波澜,亦即情节波澜,它是小说的纵向运动。对小说结构的考察,亦应包括对情节波澜的考察。 总的说来,红楼梦的情节推进并非大波大澜、大起大落,不给人以大惊大喜的审美感受。从题材角度看,红楼梦是一部家庭琐事小说,从风格上看,它又是一部“不敢稍加穿凿”的大写实小说,这决定了红楼梦的波澜不惊。小说情节波澜的基本面貌如此 高中语文教学计划 篇七 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为参考,切实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业务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本事,落实常规工作,夯实基础,增加课外阅读

43、量,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本事、写作本事和口语交际本事,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本事和阅读课外文言文的本事,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提高文化品位,为高三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情景分析: 1、教材教学:高二阶段是高中阶段比较关键的一年,从教材上来看,难度较高一有了很大的提升,如阅读教学上对学生的要求已由一般的阅读理解上升到品味鉴赏,还新增了诗词、小说等阅读单元。写作上则要求学生较好掌握议论文的写作和应对话题作文的本事。 2、学生分析:学生在高一阶段的语文学习还处在比较被动的状态下,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欠佳。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课

44、外迁移不够,阅读和写作本事还有待加强。 三、工作重点: 1、提高备课质量,继续学习新大纲,钻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体现知识和本事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和优势,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以“阅读”和“写作”教学为抓手,带动其它方面的教学工作。 3、强化语文知识的积累,包括名言诗句、文学常识、文化常识、成语等。 4、运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本事,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空间。 四、教学目标与要求 本学期语文教学,除了常规性的教学要求外,要异常注意选修课的教学安排,尤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加强积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本

45、事是高中语文课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任务。我们不能因为过去有过分强调语文工具性的偏颇,就否定或削弱语文课的工具性,就把语文教学的主要精力放在审美与情感的感悟和熏陶上。教学中,要加强积累,包括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名句名篇的积累、阅读鉴赏方法的积累上、表达交流本事的积累等,教会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这个最基本的交际工具,培养学生较强的语文应用本事和语感。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发挥语文课在育人上的功能,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必须的审美本事和探究本事,提高人文素质,发展健康个性,构成健全人格。 2、重视诵读,改善古诗文教学。 古代诗文作品在这套教科书中的比例约占45%。古代诗文的选目以传统经典名篇为主,也适当扩大了选材范围,新选了一些古代优秀作品。古代文学作品的教学,应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试题库答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