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乘法分配律教案(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小学乘法分配律教案(7篇).docx(3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小学乘法分配律教案(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乘法安排律教案篇一 乘法安排律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48p49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驾驭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安排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根据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解并描述思路、视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然而乘法安排律又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
2、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安排律,更要让学生经验探究规律的过程,进而培育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实力。同时,学好乘法安排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实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动身,把数学学问和实际生活机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学问。 学问与实力: 1、在探究的过程中,发觉乘法安排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会用乘法安排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乘法安排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究规律的过程。 2、经验共同探究的过程,培育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沟通的实力。 情感、
3、看法与价值观: 1、在这些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他们的身边到处有数学。 2、增加学生之间的了解、同时体会到小伙伴合作的重要。 3、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产生对数学的新奇和求知欲,着重培育良好的学习习惯。 1、出示: 1258=2594=18254= 12516=75+25=89100= 老师请个别学生口算并说出部分题的口算依据及应用的定律。 2、再出示:11956+11944= 师:这一题,谁能口算出来?老师可以口算出来,你们信任吗?是不是老师又应用到数学的什么定律呢?你们想不想知道? 1、出示课本插图 师:你们看,工人叔叔正在工作呢,视察这幅图,你能发觉哪些数学信息? 生:我看到两个工人叔叔在贴
4、瓷砖。 生:我发觉一个叔叔贴这面墙壁,另一个叔叔贴另一面墙壁。 生:老师,我发觉两个叔叔贴的瓷砖一起数的话,一行有10块,一共有9列。 师:你真细心。大家能依据获得的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问题,老师出示问题: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 2、估计 师:谁能估计工人叔叔大约贴了多少块瓷砖? 学生试着估计。 3、列式解答 师:同学们的估计是否正确呢?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计算一下瓷砖原委有多少块。 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计算,老师巡察。 师: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算法? 生:6949(板书) =5436 =90(块) 师:这边的69和49分别是算什么? 生:分别算出正面和侧面贴的块数。 师:哦,然
5、后两面的块数再相加,就是贴的总块数。你们明白吗?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生:我是这样列的,(64)9(板书) =109 =90(块)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吗? 生:两面墙共有9列,一行有64块,所以我先算出一行有10块,再用109算出共有多少块瓷砖。 师:你真行,找到了这种方法。现在同学们看一下这两种方法,你发觉了什么? 生:计算方法不一样,结果却是一样的。 师:所以这两个式子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数学符号连接起来? 生:等于号。 老师板书。 4、视察算式的特点 师:视察等号两边的式子,它们有什么特点呢? 生:等号左边的算式是两个加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的积,等号右边 的算式是这两个加数分别与
6、一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生:等号左边算式中的两个加数,就是等号右边算式中两个不同因数;等号左边算式中的一个因数,就是等号右边算式中两个相同的因数。 师:是这样吗?你们能再举一些类似的例子吗? 5、举例验证 让学生依据算式特征,再举一些类似的例子。 如:(40+4)25和4025+425 6364+6336和63(64+36) 探讨沟通: (1)沟通学生的举例是否符合要求: (2)沟通不同算式的共同特点; (3)还有什么发觉?(简便计算) 师: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的积等于每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加起来,这叫做乘法安排律。 6、字母表示。 师:假如用a、b、c分别表示三个数,
7、你能写出你的发觉吗?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沟通。最终老师板书:(ab)c=acbc并带读。 7、揭示课题。 课文第49页的“试一试”。请同桌探讨探究下面这些题目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1、(80+4)25 (1)呈现题目。 (2)指导视察算式特点,看是否符合要求,能否应用乘法安排律计算简便。 (3)激励学生独自计算。 2、3472+3428 (1)呈现题目。 (2)指导视察算式特点,看是否符合要求。 (3)简便计算过程,并得出结果。 3、让生视察:363 =303+63 =90+18 =108 师:你能说说这样计算的道理吗? 生独自思索,小组探讨,全班沟通。 师: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
8、今日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究,发觉了乘法安排律,你们真的很棒。乘法安排律是一条很重要的运算定律。应用乘法安排律既能使一些计算简便,也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应用特别广泛。希望同学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牢记住它。 小学乘法安排律教案篇二 1、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觉并理解乘法安排律,初步了解乘法安排律的应用。 2、学生在发觉乘法安排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实力,增加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学生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发觉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胜利感,增加学习的爱好和自信。 发觉并理解乘法安排律。 挂图、小黑
9、板。 师生谈话,引入主题图:老师打算为参与学校排球操竞赛的五位同学去购买衣服。 看看买什么衣服好看呢。 1、出示: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 师问你准备怎样算? 生口答师板书: (65+45)5655+455 请学生分别说清两道算式的含义。 2、师问猜想一下,这两道算式的结果会怎样? 要验证我们的算式是否正确,应当用什么方法? 生计算,个别板演。 证明这两道算式的结果是相等的。 中间应用“=”接连。 3、生读算式(65+45)5=655+455 师问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生同桌说一说,并汇报。 4、这两道算式相等是一种巧合还是有规律的呢? 出示:(2+10)6=26+
10、106 (5+6)3=53+63 师问中间可以用“=”来连接吗? 5、小组探讨:这三组等式左边有什么特点? 右边有什么特点? 生汇报。 6、师问你能写出具有这样规律的等式吗? 生独立写一写,个别板书。 7、师问你能想出一道等式,可以把我们今日学习的全部具有这种规律的等式都包括在内吗? 生写一写,个别板演。 8、揭题:乘法安排律 (a+b)c=ac+bc 9、师总结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等于这两个数分别去乘这一个数,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想想做做: 1、在口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 (42+35)2=42口+35口 2712+4312=(27+口)口 1526+1514=口(口口) 7
11、2(30+6)=口口口口 强调:乘法安排律,可以正着用,也可以反着用。 2、横着看,在得数相同的两个算式后面画“” (28+16)7287+167 1539+4539(15+45)39 74(20+1)7420+74 4050+509040(50+90) 3、算一算,比一比,每组中哪一道题的计算比较简便。 648+3682517+253 (64+36)825(17+3) 让学生体会乘法安排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4、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长方形菜地的周长,并说说它们之间的联系。 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5、你能依据下图列出两 道综合算式吗? 上面的两道算式能组成一个等式吗? 师问今日你有什么收获?和你的
12、小伙伴说一说。 补充习题第26页。 小学乘法安排律教案篇三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第24-25页红点内容 信息窗2 第1课时 1通过有步骤的视察、揣测、比较、概括,引导学生自己建构乘法安排律的全过程。 2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安排律的意义,驾驭其数的特点和结构形式,并学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安排律。从而培育学生的分析视察实力,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实力。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胜利的体验,进一步增加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信念,初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理解和驾驭乘法安排律的推导过程。 理解和驾驭乘法安排律的推导过程。 课件,卡片(课前发给学生) 自主预习 1. 创设情境:(多媒体出示24页情境图) 老师引导:同学们,
13、请仔细视察情境图,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济青高速马路全长大约多少千米? 相遇时大巴车比中巴车多行多少千米?) (老师把这两个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老师引导:这节课,我们将通过探讨一辆大巴车和一辆中巴车在济青高速上相遇的问题接着探究乘法运算的规律。 2. 出示学习目标: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多媒体出示) (1)运用视察、猜想、验证、归纳的数学方法,通过自主解决上述问题,探究发觉乘法安排律,会用自己的话表述,会用字母表示。 (2)乐于把自己学习的收获、困惑、体会与大家共享,乐于与同学合作。 老师引导:有信念达到这两个目标吗?(有!) 老师的指导会对你们的学习有
14、很大的帮助,请看自学指导: 3. 出示自学指导(仔细看课本第24页到25页其次个红点前的内容,重点看图上同学的对话。思索: (1)如何求济青马路的全长,有几种解法,如何列式计算。 (2)比较两种解法的计算过程和结果,你有什么猜想?再举几个例子来验证一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什么叫乘法安排律,如何用字母表示? 5分钟后汇报自学成果,看谁能独立用多种方法解答黑板上的三个问题,并能发觉乘法运算的规律。) 4. 学生按自学指导自学,老师巡察,关注学困生。 二、汇报沟通 评价质疑 调查学情:看完的同学请举手!看会的请放下。 1.小组沟通: 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困惑和体会,请在小组内沟通一下。 2.
15、班内汇报: 师指小组选代表按依次汇报自学指导中的思索题,其余同学随机质疑、补充。 课堂生成预设: (1)济青高速马路全长大约多少千米? 老师追问:第一种算法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其次种算法呢? 预设一:先算两辆车1小时共行多少千米,再算两辆车2小时共行多少千米,就是济青高速马路的全长; 预设二:先算大巴车2小时共行多少千米、中巴车2小时共行多少千米,再算两辆车2时共行多少千米。就是济青高速马路的全长。) (2)相遇时大巴车比中巴车多行多少千米? (11090)2 1102902 202 220180 40(千米) 40(千米) 老师追问:你能说说两种算式的意思么? 预设一:第一种算法是先求大巴
16、车1小时比中巴车多行的路程,再求大巴车2小时比中巴车多行的路程; 预设二:其次种算法是先分别求出大巴车和中巴车2小时行的路程,再求大巴车比中巴车多行的路程。 (3)视察、比较两种算法的过程和结果,你有什么发觉? 预设一:第一种算法是先加(或减)再乘; 预设二:其次种算法是先分别相乘再加(或减),但计算结果相同。 (4)据此,你有什么猜想? 预设:两个数的和(或差)乘第三个数,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乘第三个数,再把所得的积相加(或相减)。 (5)怎样验证你的猜想呢? (师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学生视察、汇报。重点引导学生从计算结果,算式的结构和计算方法上比较。 通过视察,有何发觉?引导学生回答:
17、 举例验证:(12512)8 1258128 (404)25 4025425 (816)125 812516125 (808)125 801258125 (6)通过验证,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两个数的和(或差)乘第三个数,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乘第三个数,再把所得的积相加(或相减)。 老师总结:这是一个宏大的发觉!这个规律叫做乘法安排律。 (板书课题)你会用字母表示这个规律吗? (用字母表示:(a b) cacbc) 三、抽象概括 总结提升 1通过以上探讨,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课堂预设: 预设一: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可以把它们分别乘这个数,再把所得的积相加,结果不变。 预设二:两个数的差乘一个数
18、,可以把它们分别乘这个数,再把所得的积相减,结果不变。 预设三:两个数的和(或差)乘第三个数,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乘第三个数,再把所得的积相加(或相减)。 预设四:这个规律叫乘法安排律,可以用字母表示为: (a b) cacbc 2假如是多个数的和(或差)乘一个数,这个规律还存在吗?你怎样验证你的猜想? 课堂预设: 举例验证:(235)4243454 (100010010)3100031003103 老师总结:多个数的和(或差)乘一个数,可以把它们分别乘这个数,再把所得的积相加(或相减),结果不变。 设计意图:将乘法安排律适当拓展 3在记忆这个规律时,应当留意什么? 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乘法安排律,
19、避开常犯的错误。 课堂预设: 预设一:括号里的每一个数都要乘括号外的数。 预设二:括号里的数必需是相加或相减,假如是相乘就不是乘法安排律。 预设三:这个规律还可以倒过来看。 老师追问:怎样倒过来看? 预设:几个数都乘同一个数,再相加或相减,可以先把它们相加或相减,所得的和或差再乘这个数,结果不变。 四、巩固应用 拓展提高 老师引导:怎么样?学会了吗?想不想挑战一下自己? 1.考一考(课件出示第26页第2题) (1) 指4名学困生板演,其余同做在练习本上。 (2) 展示不同答案:谁的答案和板演者不同?请到黑板前展示出来。 课堂预设:(以第一题为例) (8070)5 ( 8070)5 807070
20、5 805705 2议一议 (1)你认为谁的答案对,为什么?谁的答案不对,为什么? (2)第一种答案是把括号里的两个加数相乘了,不符合乘法安排律,所以错了;其次种答案符合乘法安排律,所以是正确的。 (3)用同样的方法评议其余3题。 (4)同桌互改 (5)统计错题状况,让小组代表说说错误缘由。 (6)学生各自订正错题。 3.全课小结:你在本节课中有什么收获? 课堂预设: 预设一:我知道了什么是乘法安排律。 预设二:我又体验了探究数学规律的一般方法通过视察发觉问题提出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 预设三:我感受到我们山东省的交通真是便利,作为山东人我感到骄傲! 五、当堂训练 1出示课本第26页第3题 2
21、新课堂第17到第19页信息窗2第1课时内容。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的表现还满足吗?谈一谈你的感受。 板书设计 乘法的安排律 济青高速马路全长大约多少千米? 相遇时大巴车比中巴车多行多少千米? (11090)21102902 (11090)21102902 验证: (12512)8 1258128 (404)25 4025425 (816)125 812516125 (808)125 801258125 结论:用字母表示:(a b) cacbc) (235)4243454 (100010010)3100031003103 拓展:多个数的和(或差)乘一个数,可以把它们分别
22、乘这个数,再把所得的积相加(或相减),结果不变。 小学乘法安排律教案篇四 苏教版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455页。 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觉并理解乘法安排律,初步体会应用乘法安排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2、使学生在发觉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实力,增加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能联系实际,主动参加探究、发觉和概括规律的学习活动,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发觉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胜利感,增加学习的爱好和自信。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谈话:同学们,我们学校有5个同学就要去参与“无锡市少儿书法大赛”了
23、,书法组的张老师打算为他们每人买一套美丽的服装,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课件出示例题情境图) 二、自主探究,合作沟通 1、沟通算法,初步感知。 提问: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再问:买5件上衣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呢?你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吗?请同学们在自己的本子上列出算式,再算一算。 反馈:你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为什么这样列式? 组织学生沟通自己的解题方法,再分别说说两个算式的意义。依据学生回答,老师利用课件演示,帮助说明。 谈话:两个算式解决的都是同一个问题,它们的计算结果也相等,那你会把这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 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写,老师板书,让学生读一读。 谈话:刚才我们算的买5件夹
24、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假如张老师不这样选择,还可以怎样选择?(买5件短袖衫和5条裤子) 提问:买5件短袖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呢?你能用两种方法解答吗? 依据学生回答,列出算式:325+455和(32+45)5。 再问: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可以用什么符号把它们连接起来? 启发:比较这两个等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深化体验,丰富感知。 引导:看表情,信任大家肯定或多或少地发觉了等式两边算式之间的联系。现在请每个小组拿出信封中写有算式的纸条,想一想在这几组算式中,哪些可以用等号连起来,哪些不能? 分组汇报、沟通。引导学生说一说:最终两组为什么不能用等号连起来?两个算式的
25、计算结果分别是多少?有方法使他们变得相等吗? 要求:你能写出一些这样的等式吗?先试一试,再算一算你写出的等式两边是不是相等。 学生举例并组织沟通。 3、揭示规律。 提问:像这样的等式,写得完吗? 谈话: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把这些等式中存在的规律表示出来吗?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反馈时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学生可能用语言描述,可能用字母表示) 小结:a加b的和乘c,与a乘c的积加b乘c的积的和是相等的。这就是乘法安排律。板书:(a+b)c=ac+bc 三、实践运用,巩固内化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下面我们利用乘法安排律解决一些简洁的问题。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在书上填
26、一填。 学生完成后,用课件反馈。 2、“想想做做”第2题。 你能运用今日所学的学问解决下面的问题吗?课件出示题目,指名口答。 回答第2小题时,让学生说一说理由。 3、“想想做做”第3题。(略) 四、梳理学问,反思总结 提问:今日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想对大家说? 五、布置作业 “想想做做”第4、5题。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本节课注意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感悟和发觉乘法安排律,变教学生“学会”为指导学生“会学”。教学中,先组织学生通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两个不同的算式之间建立起联系,得到了两个等式,并比较这两个等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让学生初步感知乘法安排律。
27、之后,给学生供应体验感悟的空间,为学生供应符合乘法安排律和不符合乘法安排律的五组算式,引导学生在小组辨析与争辩中,进一步形成清楚的表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再写出一些符合乘法安排律的等式,既为概括乘法安排律供应更丰富的素材,又加深了对乘法安排律的相识。随后的练习设计层次清晰,重点突出,形式活泼,有效地促进学生学问的内化。这些教学活动使学生经验了学问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改善学习方式。 小学乘法安排律教案篇五 1、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能自主发觉乘法安排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通过视察、分析、比较,培育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实力。 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体验探究学习的欢乐。 指导学生探究乘法
28、的安排律。 乘法安排律的应用。 课件、口算题、例题、练习题等。 本节课的学习我主要实行自主探究学习,把问题教学法,合作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结合运用于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自主、英勇地体验尝试和实践活动来进行综合学习。 一、设疑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率。谁来说一说,驾驭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率有什么作用? 生:可以使计算简便。 师:同意吗?(同意。)接下来我们做几道口算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其他同学快速推断。(生口算。) 二、探究发觉 1、猜想。 师:同学们算得很快,看看下道题你们能不能很快算出来。(出示:(10+4)25。) 师:这道题算得怎么不如刚才的快啊? 生:它
29、和前面的题目不一样。 师:好,我们来看一下它与前面的题目有什么不同? 生:前面的题都是乘号,这道题既有乘号还有加号。 生:前面的算式都是3个数相乘,这个算式是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 师:这道题含有不同运算符号了,有能口算出来的吗?说说你的想法。 生:(10+4)25=1025+425。 师:为什么这样算哪? 生:我是依据乘法安排律算的。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知道什么是乘法安排律吗? 生:我是从书上知道的,我知道它的字母公式(a+b)c=ac+bc。 师:你自学实力很强,但对乘法安排律的内涵还不了解,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乘法安排律好吗?(板书课题:乘法安排律。) 2、验证。 师:同学们看两个数
30、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假如可以这样计算的话,那可简便多了。究竟能不能这样计算,我们来验证一下。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分别算出这两个算式的结果,看看是否相同。(生活动计算。) 师:说说你有什么发觉。(两个算式的结果相同。)说明这两个算式关系是什么?(相等。) 小结:通过验证,这道题的确可以这样算,那是不是全部的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的算式都可以这样计算呢?通过这一个例子能下结论吗?(不能。)那怎么办?(再举几个例子。)好,下面请每个同学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看看是不是全部的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都可以这样计算? 师:由于时间关系,老师就写到这里,通过举例我们可以发觉,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都可以这样计算。
31、有没有举出例子不能这样计算的?(没有。)一个例子不能说明问题,我们全班同学举了这么多例子,还有没写的用省略号表示。我们都得到了同样的结论。下面请同学们视察黑板上的几组等式,看看你们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3、结论。 生: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用这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它们的积相加,结果不变。 师:同学们真聪慧,你们知道吗?这就是乘法的第三个运算定律“乘法安排律”。(出示课件,学生齐读安排律的意义。) 师:假如老师用a、b、c表示两个加数和乘数,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安排律吗? (a+b)c=ac+bc 师:回到第一题,看来利用乘法安排律,的确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接下来,我们利用乘法安排律
32、计算几道题。 三、练习应用 (生练习应用定律。) 师:通过这两道题的计算,我们可以看出,乘法安排律是互逆的。为了使计算简便,我们既可以从左边算式得到右边算式,又可以从右边算式得到左边算式。但遇到实际计算时,要因题而异。 四、总结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安排律,看到乘法安排律,你们能联想到什么呢?(两个数的差,同一个数相除都可以应用这样的方法。) 本课的学习要使学生理解和驾驭乘法安排律,并能正确地进行表述。让学生参加学问的形成过程,培育学生概括、分析、推理的实力,并渗透从特别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别的相识事物的方法。本节课的教学较好地贯彻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主动探究,实
33、现亲身经验和体验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应是学习文本批判、质疑和重新发觉的过程,是在详细的情境中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去经验和体验学问形成的过程,也是身心多方面须要的实现和发展过程。本节的教学中,我从口算导入新课,引出(10+4)25这样一个特别的算式。接下来,让学生猜想它的简算方法,然后让学生通过计算来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再让学生举例验证方法的普遍性,最终由学生通过视察、探讨、发觉、归纳总结出乘法安排律。整个过程中,我不是把规律干脆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去感悟发觉,使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在这个探究过程中,学生经验了一次严密的科学发觉过程:猜想验证结论联想。为学生的可
34、持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多向互动,注意合作与沟通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思维方式、智力、活动水平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为了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得到发展,老师在本课教学中立足通过师生多向互动,特殊是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与补充,来培育他们的合作意识,实现对“乘法安排律”这一运算定律的主动建构。学生对“乘法安排律”的建构过程,正是学生个人的方法化为共同的学习成果,共同体验胜利的喜悦,生命活力得到发展的过程。正所谓“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迎春来”。 小学乘法安排律教案篇六 1、通过探究乘法安排律中的活动,学生进一步体验探究规律的过程,初步学习体会提出猜想的方法及类比,说理,举例论证的方式
35、,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创建力。 2、引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主发觉乘法安排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3、能够运用乘法的安排律进行简便计算。 重点:学生参加推导乘法安排律的过程。 难点:乘法安排律的推理及运用。 (1)同学们,学习新课前,我们先来一个小小的数学热身赛。请大家打算好纸和笔。 (请看大屏幕,左边的两组同学做a组的题,右边的两组做b组的题,看谁做的又对又快,起先) 9( 37+63) 937 + 963 (2)评出输赢。(做完的同学请举手,汇报计算过程。可以看出左边的同学做得比较快,(问同学)你们有什么看法吗?)刚才的计算中你发觉这两道题有什么关系吗? 老师让学生比较两个算式的异同点,并指
36、名说一说自己找出的规律。 引导学生发觉:这两个算式的运算依次不同,但结果相同,两道题其实可以相互转化,可以用一个等式表示:9( 37+63) =937 + 963 (3)将学生的发觉以他(她)的名字命名为“xx猜想”。 1、(我们下面就一起来验证一下这位同学的猜想在其它的题里也是否成立?请看大屏幕。)昨天,老师去超市里买东西,看到下面这些物品。橙子每箱28元,苹果每箱22元。假如橙子和苹果各买3箱,一共须要多少钱? (1)全班同学独立完成。 (2)谁情愿把自己的方法说给大家听听。(生回答,师板书) 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谁来说说看?(生回答,师板书) 算式(28+22)3 和283+223的每一
37、步各表示什么?谁能说给大家听听? (3)视察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觉? 引导学生比较两个算式异同点,并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 生:这两个算式的得数是一样的。 师:是的,虽然他们的格式不同,但他们的得数相同,所以我们可以用一个符号把这两个算式联系起来。 生:等于号 师:对,用等于号相连,表示这两个式子是相等的,一起读一读,相识这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所以( 35+25)3=35 3+253 师:再和前面的一组式子一起视察, 9( 37+63)=937 + 963 (让学生通过读,感悟到左边是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右边的两个数的积加上两个数的积) 2、举例验证,进一步感受 仔细视察屏幕上的这个等式,你
38、还能举出几个类似的例子来验证吗?(板书:举例) (1)验证方法:要求每人出两组算式,数字随意举例,可以运用计算器进行计算,验证你举的例子是否相等,然后拿到小组内沟通(学生小组合作沟通,老师巡察指导。) (2)学生回报:谁来说一说自己举的例子。 (3)同学们,请看一看这三个同学举的例子,每组的结果都是相同的,我们就可以用等号把它们连接起来。(板书) (4)轻声读这些等式,你发觉了什么? 3、归纳总结,概括规律。 (1)现在谁能说一说这些等式有什么共同特点?(板书:总结)(运算依次不同但结果相同) (2)从刚才的举例过程中,你能发觉乘法运算中的规律吗? 学生回报。 (电脑出示: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
39、乘,可以用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乘法的安排律。) 同学们发觉的这个学问规律,叫做乘法安排律。(板书:乘法安排律) (3)假如用a、b、c分别表示三个数,你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安排律吗? 结合学生回答,老师板书:(a+b)c=ac+bc 齐声读两遍。 (4)对于乘法安排律,用字母来表示,感觉怎样。 引导学生发觉:字母表示的式子简洁、明白,这就体现了数学的美。 1、瞻前顾后填一填。 (10+7)6=6 + 6 8(125+9)=8+ 8 748+752=( + ) 2、火眼金睛看一看: 推断下面算式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56(19+28)= 5619+28 ( )
40、 32(73)= 327+323 ( ) 2512+1275 = 12(25+75) ( ) 2599+25 =(99+1)25 ( ) 3、利用乘法安排律,计算下列各题。 ( 80 + 4 ) 25 34 72 + 34 28 师小结:通过这两道题的计算,我们可以看出,乘法安排律是互逆的。为了使计算简便,我们既可以从左边算式得到右边算式,又可以从右边算式得到左边算式。但遇到实际计算时,要因题而异。 4、找挚友 (10+6)4 10 4+6 10 4+ 6 4 5 (7+9) 5 7+ 5 9 5 7 9 3 25+7 25 3+725 (3+7)25 5、对口令 师:假如一个同学说出乘法安排律的左边部分,那你就说出它的右边部分,假如他说出的是右边部分,你就对出左边部分。看谁反应快。 6、脑筋急转弯。 猜一猜,等号后边是三个什么字? 木(1+3+2)=? 1、回忆一下,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假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