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docx

上传人:1564****060 文档编号:93466133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4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docx(5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5篇】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时内容为八年级第一学期其次章光其次节内容,在初中物理教材中,光的折射是继光的反射后的又一个新的光现象。本节学问是光学中的重点学问、是理解透镜作用缘由的根底,同时又是理解日常生活中很多光现象的根底。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拟熟识,也比拟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育学生亲密联系实际,运用科学学问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力量,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养,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本节教材让学生熟悉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为以后透镜及探究透镜成像规律学习活动进展充分预备。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学问之一。 2、教学目

2、标 本节内容我们要到达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 1.通过试验熟悉光的折射规律;能从众多光的现象中区分出属于折射的现象,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2.了解光的折射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有关光的折射现象的观看、猜想、检验、联想等的活动,使学生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育学生在学习中沟通、团结和协作的精神。培育学生的学习热忱,使学生在试验中积极思索,主动探究,乐于合作,渗透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根本理念。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1)让学生熟悉光的折射规律;(2)让学生会作光折射的光路图。

3、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整体上采纳比照、猜测、提问设疑、设计试验探究的模式,教学流程上采纳以上方式: 第一步:观看光的折射现象,让学生对比光的反射定义自己分析得出光的折射定义。学生对定义总结很有可能不是很周密,但可以通过后面的观看试验和分析来逐步引导学生修正定义,让学生明白为何要用“斜射入、一般”这些词。 其次步:观看光的折射现象,对比光的反射定律,让学生猜测光的折射可能有哪些规律,然后根据猜测设计试验探究得出结论。固然整个试验主要是我来操作完成。在此我补说一点,由于在探讨光折射时间路是否可逆时,由于没有演示光从水射入空气中的器材,所以我采纳的是用半圆形玻璃砖来做这个试验,也能到达很好的效果

4、。 第三步:学生练习画光的折射光路图,为下一局部学习透镜的作用做好铺垫。 第四步:利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光的折射现象。在这一步我采纳让学生做硬币“上浮”试验,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光的折射带来的错觉,引起学生思索硬币为什么会“自动上浮”,启发学生画光路图来解释缘由。同时也说出了盛水的碗变浅、放入水中的筷子变弯等现象的缘由。 第五步:通过多媒体演示“海市蜃楼”现象。联系生活实际,解释“潭清疑水浅”、“叉不到水中鱼的缘由”等现象。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知道动能和势能、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能解释有关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例子。 重点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 难点能解释有关动能和势能相互

5、转化的简洁物理现象。 教具演示滚摆、小球、木板、斜面。 学生 一、复习提问:什么叫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它们的。大小各由什么因素打算? 二、引入新课:演示小球竖直上抛,分析其上升和下落过程。 三、新课教学 1、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 (1)指出演示小球竖直上抛过程中,动能转化成势能(上升),势能转化成动能(下落)。 (2)演示滚摆试验。 A、学生观看并分析滚摆下落,上升过程中能的转化 B、归纳:下降:高度,速度,质量不变,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上降:高度,速度,质量不变,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3)举例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的例子。如自行车下坡、荡秋千、高空掷物、荡秋

6、千、人造地球卫星等。 2、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 (1)演示试验:小车的动能与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 A、学生观看并分析小车运动过程中能的转化 B、归纳:弹簧压缩:小车速度,弹簧形变,是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弹簧恢复:小车速度,弹簧形变,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2)演示试验:分析乒乓球从手中下落到地上,又向上弹的过程中能的转化状况。 分析:乒乓球从手中下落到刚接触地面是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从接触地面到发生到最大形变是动能转化成弹性势能,从恢复形变到离开地面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动,从离开地面上升的过程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3)举例动能与弹性势能相互转化的例子。 3、学生争论“想想议议”。

7、4、练习 5、小结。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力的概念。 2、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重点: 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用具: 弹簧、钢锯条、气球、磁铁、磁针、大头针、铁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在这一章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力的一些学问。 二、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教师:我们经常提到“力”这个字,但是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要比生活中所说的力的含义狭窄、准确得多。 人推车需要力;人把水桶提起来需要力;马

8、拉车需要用力。这些有力消失的实例中都伴有肌肉紧急,所以力的概念最初是由肌肉紧急而来的。但在在大量状况下,虽然没有消失肌肉紧急的状况,仍旧有力存在,由于产生了和肌肉紧急一样的效果。大家看,用吸铁石吸引这些大头针,尽管没有肌肉紧急,不是也有力存在吗?(演示) 请大家举出有力存在的实例。 请大家考虑,当有力存在(或消失)时有几个物体? 教师:有力存在时,肯定有两个物体发生了某种作用。吸引、拉、举等等是对这些作用的详细描绘。 吸铁石吸引铁钉,吸引就是吸铁石对铁休的吸引力。运发动举杠铃,举就是运发动对杠铃的力。火车头拉车箱,拉就是火车头对车箱的力? 上述的。例子说明,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

9、发生了作用。所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组物体是施力的,另一组物体是受力的。对一个力来说,有施力物也有受力物。现在请大家指出以下各力的施力物和受力物。 汽车对拖车的拉力;推土机对土的推力;起重机向上吊起集装箱的力 教师: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对力的理解应留意以下两点。这里所说的作用指的就是力。当有力消失时,应分清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尤其是留意认清哪个物体是受力物体。 三、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演示试验:吸铁石吸引大头针。 2、演示试验:铁块吸引小磁针的一个极。 四、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转变物体的外形。 (1)试验:用手将弹簧拉长。 教师:弹簧受到拉力时变长了。 (2)试验:手用力使

10、锯条变弯曲。 教师:气球受到手的压力时变扁了。这说明力可以转变物体的外形。 2、力可以转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教师:足球静止在地面上,脚踢它时给它一个力,足球受到这个力由静止变为运动。汽车关闭了发动机后,由于汽车受到阻力,速度渐渐变小,最终停下来。可见力可以使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大,也可以使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小。 (2)教师:乒乓球向我们飞来,我们挥拍打去,球的运动方向变化了,又向对方的球台飞去。可见力还可以转变物体运动的方向。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使学生借助已有学问:理解滑轮的原理 , 知道滑轮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由问题的提出、猜想、经过试验探究 , 使学生

11、亲身经受物理问题的讨论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 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 , 从而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 培育抽象思维和论证问题的力量。通过对试验数据的收集 , 培育严厉仔细的操作态度及科学分析试验数据的力量。 教学重点: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 教学器材:定滑轮、绳子、钩码、弹簧测力计 分组试验器具:动滑轮、绳子、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刻度板 教学方法:采纳试验探究、争论归纳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杠杆有哪三种?各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2.剪铁用的剪刀和镊子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劲杠杆? 教师出示实物并进展演示,并画出这两个杠杆的示意图。要求学生正确画出

12、它们的力臂,讲清道理,说明结论。 剪铁用剪刀和镊子两杠杆示意图如下图。 二、新课引入 教师先举一个滑轮的实例,再要求学生举滑轮的例子,依据使用时滑轮的不怜悯况进展分类(即按定滑轮和动滑轮分类)。 提问它们的特点是什么,由此给出定义: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并可以绕轴转动的轮子。 教师给出滑轮的分类。 滑轮有两种:定滑轮和动滑轮。使用时滑轮的位置固定不变的叫做定滑轮,使用时滑轮的位置跟被拉动的物体一起运动的叫做动滑轮。 再举些滑轮实例,可连接录像。 1、定滑轮 观看定滑轮。定滑轮工作时,它的轴固定不动。 举例:如旗杆顶部的装置为定滑轮。 (2) 提问:使用定滑轮有什么特点?演示试验: 称量钩码的重力

13、; 演示如下图的试验,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物体上升,拉力的方向转变,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特点是 G = F 。使用定滑轮吊起物体时,可以转变力的作用方向,到达操作便利的目的。 提问: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那么能否省距离?能否省功? 根据下列图进展演示。使学生清晰地看到:“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 s 与物体上上升度 h 相等,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也不能省距离。” 由此得出访用定滑轮不能省功。 2、动滑轮 (1) 教师边讲边演示动滑轮提升重物。 要求学生争论分析,此时提起重物使用的滑轮与刚刚演示试验使用的定滑轮有何不同点? 教师在学生争论后小结:动滑轮工作时,轴和重物一起移动。另外用力方向也不同,

14、用定滑轮时拉力方向是向下的,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拉力的方向是向上的。 (2) 提问:使用动滑轮有什么好处?动滑轮中绳的拉力和做功状况怎样?(3) 组织学生试验,按课本试验探究,参照下列图进展试验。 由于讨论定滑轮时教师已演示过试验,学生可以自己设计出试验步骤。 说明:重物用 2 个钩码表示,有利于分析数据。用弹簧秤测出钩码重。读取弹簧秤的示数时,跨过动滑轮的两条绳要竖直、平行。 学生试验,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试验完毕后,教师请几组学生分别将自己的一组数据填到教材中的表格中,分析学生数据。 (4) 总结: 使用动滑轮提升钩码,弹簧秤的示数约是钩码重的二分之一。 两根绳子吊着重物和滑轮,这两根绳子的

15、力之和约等于钩码的重力,符合平衡力的原理。 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是物体上上升度 H 的 2 倍。 使用动滑轮不能省功。 说明:在提升钩码的过程中也把动滑轮提升起来了,当钩码重远大于动滑轮重时,动滑轮才可忽视不计,从而得出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的结论。 三、课堂小结:熟悉定滑轮、动滑轮。 四、实践活动 建议:“进展空间”中的“我的设计”。 五、板书 其次节 滑轮 一、 定滑轮 1. 滑轮的位置固定不变。 2. 不省力 , 可以转变力的方向。 3. 使用定滑轮不省功。 二、 动滑轮 1. 滑轮的位置跟被拉动的物体一起运动。 2. 可以省一半力 , 但不能转变用力方向。 3. 使用动滑轮工作,不省

16、功。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篇五 一、教学目标 1、把握磁场对电流作用的计算方法。 2、把握左手定则。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是在把握磁感应强度定义的根底上,把握磁场对电流作用的计算方法,并能娴熟地运用左手定则推断通电导线受到的磁场力的方向。 2、计算磁场力时,对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不同空间位置,正确地运用不同的三角函数和题目供应的方位角来计算是难点。 三、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 1、磁感应强度是由什么打算的? 答:磁感应强度是由产生磁场的场电流的大小、分布和空间位置确定的。 2、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是什么? 3、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在什么条件下才成立? 成立。 4、垂直磁场方

17、向放入匀强磁场的通电导线长L=1cm,通电电流强度I=10A,若它所受的磁场力F=5N,求 (1)该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是多少? (2)若导线平行磁场方向。 答:因通电导线垂直磁场方向放入匀强磁场,所以依据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 5、若上题中通电导线平行磁场方向放入该磁场中,那么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是多大?通电导线受到的磁场力是多少? 答:当电流仍为I=10A,LB时,该处磁感应强度不变,仍为B=0.5T,而通电导线所受磁场力F为零。 (二)教学过程设计 1、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板书) 我们已经了解到通电直导线垂直磁场方向放入磁场,它将受到磁场力的作用,依据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可以得出: F=BIL 当通电

18、导线平行磁场方向放入磁场中,它所受的磁场力为零。看来运用F=BIL来计算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的大小是有条件的,必需满意LB。 磁场力方向确实定,由左手定则来推断。 提问:假如通电导线与磁感应强度的夹角为时,如图1所示磁场力的大小是多少?怎样计算? 让学生争论得出正确的结果。 我们已知,当LB时,通电导线受磁场力,F=BIL,而当LB时F=0,启发学生将B分解成垂直L的B和平行L的B,因平行L的B对导线作用力为零,所以实际上磁场B对导线L的作用力就是它的垂直重量B对导线的作用力,如图2所示。即 F=ILB=ILBsin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安培力(板书) 大小:F=ILBsin(是L、B间夹角) 方

19、向:由左手定则确定。 黑板上演算题:以下图3中的通电导线长均为L=20cm,通电电流强度均为I=5A,它们放入磁感应强度均为B=0.8T的匀强磁场中,求它们所受磁场力(安培力)。 让五个同学上黑板上做,其他同学在课堂练习本上做,若有做错的,讲明错在哪儿,正确解应是多少,并把推断和描述磁场力方向的方法再给学生讲解一下(如图4示)。 例1.两根平行输电线,其上的电流反向,试画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分析:如图5所示,A、B两根输电线,电流方向相反。通电导线B处在通电导线A产生的磁场中,受到A产生的磁场的磁场力作用;通电导线A处在通电导线B产生的”磁场中,受到B产生的磁场的磁场力作用。我们可以先用

20、安培定则确定通电导线B在导线A处的磁场方向BB,再用左手定则确定通电导线A受到的磁场力FA的方向;同理,再用安培定则先确定通电导线A在导线B处的磁场方向BA,再用左手定则确定通电导线B受到的磁场力FB的方向。经分析得出反向电流的两根平行导线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是斥力。 完成上述分析,可以让同学在课堂作业本上画出电流方向一样的平行导线间的相互作用力,自己得出同向电流的两根平行导线间存在的相互作用是引力。 例2.斜角为=30的光滑导体滑轨A和B,上端接入一电动势E=3V、内阻不计的电源,滑轨间距为L=10厘米,将一个质量为m=30g,电阻R=0.5的金属棒水平放置在滑轨上,若滑轨四周存在着垂直于滑轨

21、平面的匀强磁场,当闭合开关S后,金属棒刚好静止在滑轨上,如图6,求滑轨四周空间的磁场方向和磁感应强度的大小是多少? 解:合上开关S后金属棒上有电流流过,且金属棒保持静止,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金属棒静止在滑轨上,它受到重力mg1和滑轮支持力N的作用,因轨道光滑,二力金属棒不行能平衡,它必定还受到垂直于滑轨平面的磁场的安培力作用才能平衡,依据题意和左手定则推断出,磁场方向垂直滑轨面斜向下,金属棒受到磁场的安培力沿斜面对上,如图7所示,由进一步受力分析得出,若金属棒平衡,则它受到的安培力F应与重力沿斜面对下的重量mgsin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F-mgsin=0 又 F=BIL代入得BIL=mgsi

22、n (三)课堂小结 1、当通电直导线垂直磁场方向放入磁场中时受到磁场的安培力,F=BIL;当通电直导线平行磁场方向放入磁场中时受到磁场的安培力为零。 2、当通电直导线在磁场中,导线与磁场方向间的夹角为时,通电导线受到磁场的安培力F=ILBsin。 3、磁场对通电直导线的安培力的方向,用左手定则来推断。(其内容在书中p.226) 课外作业:物理第三册(选修)p.227练习二。 初二物理下册教案 篇六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要点:第一,电功率的定义、物理意义、单位; 其次,电功率和电压,电流的关系,电功率计算; 第三,理解和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对电功率这一节

23、内容的讨论是在学习了电功之后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对电学学问的进一步学习把握。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电功率的讨论为了解用电器的性能和安全用电、测小灯泡的电功率等学问奠定了根底。电功率学问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讨论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3、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1.知道电功率的定义、物理意义、单位。 2.理解电功率和电压,电流的关系,并能进展简洁计算。. 3.能理解和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试验让学生体会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看用电器上的铭牌让学生体会物理与生产,生活的严密联系。 2、通过试验

24、探究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培育学生敬重事实、探求真理的科学态度。 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电功率学问与人们的生活亲密联系,所以正确建立电功率概念,并会用电功率公式进展简洁的分析与计算;正确理解“额定功率”,会区分“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因此这两个学问点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同时培育学生的多种力量也是这节课的重点,这是素养教育对现代教学的要求。 二、学生分析任教班级多数学生上进心强,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缺乏肯定的探究讨论问题的力量。电功率学问与人们的生活亲密联系,也简单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中要留意培育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试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奇怪、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

25、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留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把握的根底学问,通过动手试验,理论分析和推理推断来获得新学问,进展抽象思维力量。 三、教学方法这节课可综合应用目标导学、分组试验、直观视频、讲授和争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育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表达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参加试验设计,边动手边思索,边讲边练准时稳固。通过动手试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教室电能表的转盘,有时慢悠悠,有时急匆忙,这是为什么呢?接着引导学生观看在只开三

26、盏电棒时电能表指示灯1分钟闪动的次数和教室全部电棒都开时电能表指示灯1分钟闪动的次数。 教师提出问题:两次的“次数”是否一样?这说明什么?学生通过观看比拟可以答复出:不同,这说明电流做功快慢不同。依次引入新课。这里渗透了比拟的科学方法并同时培育了学生的观看力量。 (二)目标导学: 一、出示目标,学生阅读: 1.知道电功率的定义、物理意义、单位。 2.理解电功率和电压,电流的关系,并能进展简洁计算。. 3.能理解和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4.通过试验体会用电器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学生阅读“目标”后,不仅明白了本节课要解决哪些问题,同时对本节课的重难点也有了肯定的熟悉。 二、出示提纲,

27、学生结合提纲独立自学课本72-73页内容。 (一)、电功率根底学问: 1、定义:_。 2、物理意义: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_的物理量。 3、公式:_;_。 4、单位:_;_。 换算:1kW=_W;1w=_=_。 (二)、电功率计算: 家用一般手电筒的电压是3V,电流是50mA,它的电功率是多少? (三)、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额定电压_; 额定功率:_; 实际电压:_; 实际功率:_; 灯泡上标有“PZ220-60”字样,其中220表示_;60表示_。 学生展现自学成果,师生共同评价: 1、学生在黑板上展现; 2、学生用红色粉笔圈出展现的错误并改正; 3、教师点评。 在这里我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

28、学习时间和展现空间”旨在培育学生的自学归纳力量、发觉问题并解决问题力量,看似平淡,实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将起到积极作用。 (三)、质疑释难: 1、教师提出问题:灯泡在不同电压下发光的亮度是一样的吗?其电功率是不变的吗? 2、学生观看视频材料。 3、请同学们利用自己桌上的试验器材做试验,体会小灯泡发光亮度与功率的关系。 4、用电器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关系(在学生观看视频材料和进展试验的根底上,自己完成): U实=U额P额_P实灯泡发光_ U实U额P额_P实灯泡发光_ U实 这是本节课的高潮所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先让同学们观看一段灯泡亮度与灯泡电功率关系的“视频”,初步体会灯泡亮度与功率的关系。然后再

29、让同学们动手“分组试验”再次感性体会灯泡亮度与功率的关系,既激发了同学们的求知欲又培育了同学们的观看力量和动手试验力量。 (四)拓展延长: 学生通过观看和分组试验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用电器正常工作的条件应是什么?.用电器的工作状况是什么打算的?在学生沟通的根底上,再引导学生解决,对同学们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能正确使用用电器做出了科学指导。 电功率学问的综合性强,依据用电器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求电阻、在给出实际电压(或实际电流)的根底上求实际功率、在已知电功和电功率根底上求通电时间等都是在考察同学们在解决物理实际问题时能否“依靠公式”绽开思维。所以,我以课本例题为依托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小明用一

30、个标有“PZ220-1100”字样的电炉烧水。若此时家中的实际电压为200V。这个电炉的电阻是多少?此时该电炉的电功率是多少?1.8KWh电能可以供它正常工作多长时间? (五)反应检测: 1、电流在_叫电功率,它是反映电流做功_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它的单位是_。 2、关于电功和电功率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电流做功越多,功率越大。B、电流做同样多的功,用的时间越长,功率越大。 C、电流做功时间越短,功率越大、D、在一样时间内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通过学生对这两道题的训练,可以看出学生对电功率根底学问的把握状况,使教师的教学做到心中有数。 3、小明利用电能表和秒表测量某用电器的电功率,

31、当电路中只有这个用电器工作时,测得15min内消耗的电能为0.3kWh,则这个由电器可能是() A、电视机B、白炽灯 C、电冰箱D、空调器 这道题的设计既考察了同学们对电功率公式的把握状况同时也表达了“物理与生活是亲密联系”的新课程理念。 教后反思: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知道电功率的概念,会进展简洁的电功率计算,并通过试验让学生体会用电器工作状况与其电功率的关系。本节课我是按我校“五步导学”的模式设计的。这节课的设计充分表达了“学生是学习的仆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以及物理课堂应以着力培育学生观看和试验力量为目的”的新课程理念。从教学流程看,本节课“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的积极

32、性始终被充分调动。尤其是在体会用电器工作状况与电功率关系时,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消失了一个高潮。但是,由于本节课容量大,教师留给学生的时间略显得缺乏。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篇七 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 2、知道什么是频率?频率的应用。 3、利用试验去探究影响声音特性的缘由。 重、难点:(重)1、人耳怎样听到声音的? (难)2、设计探究的试验,清晰双耳效应。 关 键:指导学生分析试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时数:2课时 教材分析:1、本节是了解性常识,而且比拟简洁,学生根本上一看就 懂,所以课堂教学根本上让学生主动去完成,教师加以必 要的订正即可。其他时间可以争论上节课的练习。 教学

33、过程: 前提测评: 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 , 不能传声。 3、声音在 、 体中比 体中传播的快。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 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为什么我们可以区分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1、音调:声音的凹凸 试验:讨论音调与振动快慢的关系 课本如图示 结果: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结论:(1)、频率:物体一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越高, 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人的听觉范围:20Hz20230Hz 学生阅读课本图示 2、响度:声音的强弱 试验:讨论响度与振动幅度的关系 课本如图示 结果: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结论

34、:(1)、响度与振幅有关 (2)、响度与发声体距听者的距离有关 (3)、用dB表示声音的强度,学生阅读材料: 了解一些环境的响度。 3、音色:声音的一个特征 音色表示什么? 三、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四、完成物理时习在线本章内容 五、教后记 本节内容比拟多,应紧扣要求,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 应让学生在课后去分析较多的声现象,并布置肯定的思索题? 23声的利用 一、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学问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看、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学问。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声

35、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喜爱。 二、教学重点 生活中利用声的例子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法与学法:阅读自学法、争论法 五、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1)自由说出所了解的利用声的现象; (2)观看相关的录像; (3)争论对以上的应用例子怎样归类 在此根底上,教师综合学生所举的例子和初步的分类方法,进展总结性的讲解。 1、声与信息 计算:小明向较远的高山大喊一声,经过1.2s听到回声,请问:小明距离高山多远?(当时气温是15) 学生算出结果后,清晰回声可以测出距离。 (1)介绍蝙蝠采纳回声定位来确定目标的位置 (2)介绍声呐技术产生的背景以及现代声呐技术的应用方面 (3)介绍B超在

36、医学上的应用 (4)超声波测出金属内部的伤痕 2、声与能量 介绍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 超声振动除结石。 超声波洁牙。 课堂小结: 声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 课后作业: 完成物理时习在线相关内容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篇八 学习目标 A、 学问与技能 熟悉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本质及其作用。 知道简洁机械的一些应用。 知道轮轴和斜面也能省力。 A、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看和试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构造,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 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培育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力量。 A、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多姿多彩的简洁机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究物理学原理。 通过争论沟通、试验探究,增

37、加学生之间的协作意识和团结精神。 通过了解简洁机械的广泛应用,初步熟悉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 定滑轮、动滑轮的本质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滑轮组的装配及省力状况。 教学方法: 综合启发法,探究学习法。 教学用具: 滑轮、细线、钩码、铁架台、弹簧测力计、长木板、长方体木块。 学习过程: 一、复习稳固 省力杠杆的特点,费劲杠杆的特点,等臂杠杆的特点? 二、创设情境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杠杆,熟悉到了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其实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还有其他的一些机械对我们还有帮忙。如升旗时,我们站在地面上就能把五星红旗升到高高的旗杆上,这里就应用到了滑轮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38、四、展现汇报 (一)认真阅读课本的内容,找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定滑轮,什么是动滑轮,它们有什么区分? 2.结合实际生活,思索一下,在你四周哪些地方能见到定滑轮或动滑轮? (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1.分别安装定滑轮和动滑轮。并在下面画出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示意图。 2.根据上图图示进展试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实质 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_,缺点是_。实质_ 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_,缺点是_。实质_ (三)阅读课本关于滑轮组的学问,然后解决以下问题: 1.使用滑轮组的好处是_。 2.认真看课本图,了解组装滑轮组时应当怎样绕线。除了课本上这中绕法,你还能有其它

39、绕法吗?试着在下列图中画出两种绕法。 3.通过试验探究,得出滑轮组的特点是:使用滑轮组既能_又能_,且有几段绳子吊着动滑轮,拉绳子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_。 (四)阅读课本的科学世界中的“其他简洁机械”,完成以下任务。 1.指出图中各个轮轴的“轮”和“轴” 2.使用轮轴和斜面时,是省了力还是费了力?省了距离还是费了距离?它们属于省力机械还是费劲机械? (五)拓展提升 1.假如忽视滑轮重和摩擦,则以下各图中,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力的大小分别是多少? (已知被提升重物的重力均为1000N) F1=_N; F2=_N; F3=_N; F4=_N。 2.(选作)如下图,物体重20N,忽视滑轮重和摩擦,则拉

40、力F的大小是( ) A 10N B 20N C 30N D 40N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篇九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光在同一种匀称媒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知道光的直线传播的一些典型事例(如小孔成像、日月蚀等)。 3、记住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不要求知道光速的测量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现在我们学习光学学问,在初中我们学习过,请同学们思索如下问题: 1、什么叫光源,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光源? 2、光线如何表示? 3、小孔成像说明白什么? (二)新授环节 1、光源: (l)光源:(自身)发光的物体、如:太阳、蜡烛的光焰等。(charutupian) 留意:月亮不是光源,由于月亮本身不发光,而是反射的太阳光。 在讨论光现象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