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7-《兼爱》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7-《兼爱》导学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课 题兼爱设计者审核人时间学习目标1 .积累古汉语中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2 .在了解墨子的“兼爱”思想的基础上,感受墨子“摩顶放踵利天下”的精神力量,从而涵咏心灵,激励人生。同时杜绝攻伐,保护环境,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3通过“仁爱”思想与墨家“兼爱”思想的比较,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学习重点体会“兼爱”思想内涵,进一步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学习难点多义词义项的归纳和墨子思想的理解、说理方法。学法指导诵读法,讨论法学习过程探究归纳一、双基预习1、了解常识,知人论世。(见习册成才之路P46)2、梳理文言基础常识。(见习册成才之路P46任务一,课上检查提问) 二、自主学习1、第1段的中心句是什
2、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2、第2段的中心句是什么? “乱”主要指什么?3、研读第2段,思考:在墨子看来,“天下之乱”有哪些?是如何产生的?4、第3段的中心观点是什么?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5、本文的结论是什么?6、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请归纳概括。三、组内合作1、文章是如何一步步表明自己观点的?2、“兼爱”的思想可谓是墨子为当时的乱世开出的药方,它在当时的社会 可能实现吗?相关知识:墨子的主要思想:政治:主张“尚贤”与 “尚同”。提出了维护和 平,反对侵略的“非攻” 主张。经济:主张“强本节用”, 即重视生产,崇尚节俭, 人人参与劳作并分工合 作,各尽所能。主张量 工分禄,以劳定赏。伦理:主张“兼
3、爱”。为 官要“兴万民之礼,除 万民之害”。为民要相亲 相爱,交互得利。教育:主张教育的目的 是实现救世济民。重视 教授生产、军事技能自 然科学知识和逻辑知 识。军事:主张“有备无患”, 反对侵略战争,主张采 取防御战术。主张外交 上要“遍礼四邻诸侯”, 争取诸侯国的支持。大夫四、课堂展示五、归纳总结儒家的“仁爱”思想与墨家的“兼爱”思想有什么异同?六、反馈达标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当察乱何自起当:同“尝”,尝试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 治:治理B.兄之不慈弟慈:慈爱盗爱其室,不爱异室 盗:偷窃C.视父兄与君若其身视:看见故不孝不慈亡亡:同“无”,没有D.犹有大夫
4、之相乱家舌L:扰乱恶得不禁恶而劝爱劝:劝说2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B.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C.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D.乃入见。问:“何以战? ”A.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B.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C.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D.乃入见。问:“何以战?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察此何自起(1)古代在国君之下有 卿、大夫、士三级,后 世遂以大夫为一般任官 职之称。秦汉时,中央 要职有御史大夫、谏议 大夫、太中大夫、光禄 大夫等,至唐宋尚存御 史大夫和谏议大夫,明、 清全
5、废。(2)隋唐以后 以大夫为高级官阶称 号。清代高级文职官阶 称大夫,武职则称将军。(3)爵位名。秦汉爵位 分二十级,大夫为第五 级。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全都属于古今同义现象的一项是()爱人若爱其身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独夫之心,日益骄固视弟子与臣若其身同郎君远去,囊箧萧条,曾无约束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A. B.C.D.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不爱父,故豆父而自利 故贼人以利其身 生死而囱骨 父之 不慈子虽至大夫之相乱家孔子登东山而小鲁袖利刃行向池呼鱼A./B./C./D./5 .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中作者明确地提出了 “天下
6、兼相爱”的思想,墨子的主张舍弃了儒 家宗法等级制内容,是对儒家“仁”的发展。B.第2段从三个方面分别论述乱“皆起不相爱”的观点。即:臣、子之不 孝,君、父之不慈;盗贼之横行;大夫之相乱家,诸侯相攻。C.本文语言质朴,不重文采。文辞不加修饰,能就近取譬,浅近通俗,重 在以理服人。但有的句子重复出现,显得拖沓冗长。D.本文逻辑严密,首先提出治天下当知“乱之所自起”,然后从三个方面分 别论述,再通过对比指出“兼相爱”“则天下治”,最后得出结论。学(教)后I己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开篇提出议论的焦点,提出以治理天下为事业的人必须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第二部分:分析原因,列举事例,从三个方面分别
7、论述乱“起不相爱”。第三部分:运用假设、铺排、反问的句式,正面论证“天下兼相爱”,“则天下治”的观点。 第四部分:统治者要鼓励人与人相亲相爱。四、学习课文1、第1段的中心句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明确: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于是)能治之。本段采用了类比论证,以大家熟知的医生治病需要明确病因,来写圣人治国须知混乱产生的原因。2、第2段的中心句是什么? “乱”主要指什么?明确: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乱”在文中,主要指臣子不孝君父。3、研读第2段,思考:在墨子看来,“天下之乱”有哪些?是如何产生的?明确:墨子认为,臣子不孝君父,子亏父而自利,弟亏兄而自利,臣亏君而自利,此
8、所谓乱父之不慈子,兄之 不慈弟,君之不慈臣,这也是乱;贼人以利其身,是乱;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是乱。这些就 是天下的乱象。这些乱象产生的原因是“自爱”,而不爱人。4、第3段的中心观点是什么?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明确:若使天下兼相爱,则天下治。本段运用了假设、铺排、反问的句式,正面论证了 “天下兼相爱”,“则天下治”的观点。作者采用铺排的手法,连用“犹有” “谁”引起的反问句,以反诘的语气坚定而鲜明地阐述了唯有“兼 爱”才可止乱致治的观点。5、本文的结论是什么?明确: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统治者要鼓励人与人相亲相爱。6、文章是如何一步步表明自己观点的?明确:文章开篇首先提出要治理
9、好天下的混乱必须要知道混乱产生的源头,就像医生要知道病人的病根才能对 症下药,把病治好一样。接着指出天下混乱产生的原因是人们不相爱。文章的论述从父子、兄弟、君臣 之间的不相爱,到盗贼横行,再到大夫互相侵害、诸侯互相攻伐,分层论述乱“起不相爱”的观点。然 后,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使天下兼相爱”。最后归纳论点,肯定结论,总 结全文。8、儒家的“仁爱”思想与墨家的“兼爱”思想有什么异同?明确:相同之处:(1)基本内涵一致。“仁爱”与“兼爱”,二者皆显出了爱的普遍性,孔子的“泛爱众”与墨 子的“兼相爱,交相利”都体现了爱的普遍性、广泛性。二者在主张人人相爱,关爱民众,反对以强凌
10、 弱上显然是相通的。(2)社会背景和基本目标相同。孔子的“仁爱”思想和墨子的“兼爱”思想都是产 生在春秋战国的社会动乱时期,都怀着安邦定国、终止混乱纷争的理想。不同之处:(1)具体内涵不同。儒家的“仁爱”思想是建立在宗法等级制度、血缘关系基础上的有差别 的爱,是有先后等级顺序的,是由“爱亲”到“爱人”,最后才是“泛爱众”。它要求按照宗法等级秩序, 即尊卑、贵贱、亲疏的顺序去爱人。墨家的“兼爱”思想是一种超越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没有尊卑、 亲疏、贵贱的差别,即“兼相爱”,借此达到利人如已、无私利他的“交相利”的目的。(2)爱的倾向 性不同。儒家的“仁爱”思想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
11、,已欲达而达人”,主张尽心, 不言回报,只求尽职尽责,不问自己的权利。墨子的“兼爱”思想则是站在功利的角度上,提出了对等 互报的原则,即“兼相爱,交相利”。总体看来,儒家的“仁爱”是一种有差别和等级的爱,即要求以对父母兄弟之爱为同心圆的圆心,层层 外推,逐渐扩展到对宗族、国家和社会的爱。而墨家的“兼爱”是一种无差别和等级的爱,它要求人们 抛却血缘和差别等级,不分厚薄亲疏,爱人如己。9、“兼爱”的思想可谓是墨子为当时的乱世开出的药方,它在当时的社会可能实现吗? 明确:不可能实现。一是时代特征。当时墨子所处的时代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奴隶制度迅速瓦 解,残酷的战争屡见不鲜,统一是必然的趋
12、势。各国国君都希望通过战争兼并其他国家,使自身强大从 而完成统一天下的霸业。墨子“兼爱”的思想在那个战火纷飞、利益重组的时代是不合时宜且没有立足 之地的。二是阶级局限。墨子提出“兼爱”的思想时,是站在当时社会弱势群体的角度,客观地反映了 身处贫困与战乱的人们的愿望。但是,这种“兼爱”的思想在等级社会中是难以施行的,墨子的“兼爱 思想超越了阶级局限,他希望各国的国君通过实施“兼爱”的主张来减少战争,爱别人的国家,爱他 国的国民。墨子试图调和统治阶级和劳动者之间的矛盾,他希望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也维护各方的 利益,但是,这只是墨子的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而且,此时所出现的社会动乱并不是墨子简单理解
13、的 由各方不兼爱,“交相恶”引起的,其根本的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墨子这种“兼爱”的思 想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理想主义,是不可能实现的。1 .答案:A 解析:B.盗:盗贼。C.视:对待,看待。D.劝:鼓励。2 .答案:D 解析:A.连词,表承接,译为“就” /连词,“则则”并用,有加强对比的作用。B.连 词,于是/疑问代词,哪里,怎么。C.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在意义/代词,第三人 称代词,它。D.疑问代词,什么,哪里。3 .答案:A 解析:爱人:古义,爱别人;今义,对自己丈夫(或妻子)的称呼。该句中为古今异 义词。盗贼:古义,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今义,偷窃的人。该句中为古今异义词。骄固:古今意 义相同。弟子:古义,弟弟与儿子;今义,学生,徒弟。该句中为古今异义词。约束:古义,准备; 今义,限制使不超出范围。该句中为古今异义词。可以:古今意义相同。据此判断答案为A。4 .答案:C 解析: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损失。贼:名词活用作动词,盗窃。肉:名词 的使动用法,使长肉。慈: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慈爱。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 乱。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小。袖:名词活用作动词,用袖子藏着。据此可知答案为C。5 .答案:C解析:C. “但有的句子重复出现,显得拖沓冗长”理解错误。文章不避繁复,说理具有严密的逻辑力量,将意思说得清楚明白,气势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