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爱》导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95812349 上传时间:2023-09-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7.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兼爱》导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兼爱》导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兼爱》导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兼爱》导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兼爱导案学习日期: 姓名: 班级: 小组: 【学习目标】1.熟读全文,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了解墨子的生平和思想。2.理清文章的说理结构,明确本文的中心观点为“天下兼相爱则治”;学习本文运用类比和举例说理的写法。3.探究本文注重逻辑,质朴深刻的说理之美;领会墨子语言浅显,论证繁复的写作风格。4.明辩儒家“仁爱”与墨子“兼爱”的异同,建立“大爱”的情怀;学习墨子关心社会、关爱他人、积极救世的精神。【学习重点】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明确墨家的“兼相爱则治”的观点。【学习难点】探究“兼相爱则治”的涵义。【学习方法】自读法、讨论探究法、主问题引导法。【学习课时】二课时。学习过程第

2、一课时第一区1.介绍作者及作品(1)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76年,名翟,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教育家、学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在科技方面颇有成就,常被誉为“科圣”。他的军事技术高于其他诸子,在春秋战国时期他和孔子两人被并称为“显学”大师,有“非儒即墨”之称,成为天下人学习的榜样。他一生都在为扶危济困的事业而奔忙。他的思想核心是兼爱。(2)主要思想:政治:主张“尚贤”与“尚同”。提出了维护和平,反对侵略的“非攻”的主张。经济:主张“强本节用”,即重视生产,崇尚节俭,人人参与劳作并分工合作、各尽所能。主张量功分禄,以劳定赏。伦理:主张“兼爱”。为官的要“兴万民之利,除万民之害”,为民的要相亲

3、相爱,交互得利。教育:主张教育目的是实现救世济民。重视教授生产、军事技能、自然科学知识和逻辑知识。军事:主张“有备无患”,反对侵略战争,主张采取防御战术。主张外交上要“遍礼四邻诸侯”,争取国际上的支持。(3)墨子一书,是墨子及其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语言质朴,逻辑严密,善于运用具体事例说理。中国古代严格意义上的论说文,就是从墨子开始的。2.写作背景墨子生活在春秋战国之交、社会大变革时期,这时奴隶制度已经开始崩溃,封建制度正在逐步建立,礼崩乐坏、王权衰败、生灵涂炭,社会的动荡给人民带来极大的苦恼。墨子代表的是作为小生产者的手工业阶层,他们具有独立的经济地位,但在政治上没有发言权。他们一方面

4、希望社会的变革,一方面又害怕社会的变革。墨子有极强的忧患意识、入世风骨及救世精神,积极寻找着救世的药方,他站在平民立场上为维护民众与弱小国家的生存,提出了“兼爱”、“非攻”等主张。3.文题解读兼爱有上、中、下三篇,这里选的是上篇。所谓兼爱,其本质是要求人们爱人如己,彼此之间不要存在血缘与等级差别的观念,即不分亲疏厚薄地互相关爱。兼爱还表现在大国不侵略小国,国与国之间无战事,和平共处。墨子认为社会动乱的原因就在于人们不能兼爱,人们只有通过“兼相爱,交相利”才能达到社会安定的状态。这种理论具有反抗贵族等级观念的进步意义,但同时也带有强烈的理想色彩。第二区1.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

5、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采分点:(圣人:这里指君主;以为:把作为;治:治理;事:事务;必:一定;所自起:兴起的原因;起,兴起,发生;焉:于是)译文: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君主,一定要知道祸乱兴起的原因,于是才能治理天下;不知道祸乱兴起的原因,就不能治理。2. 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采分点:(譬之如:把它比方作,好比;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攻:治疗;弗f:否定副词,相当于“不”。)译文:这就好比医生治疗人的疾病一样,一定要知道疾病产生的原因,于是才能进行治疗;不知道疾病产生的原因,就不能治疗。3. 治乱者何独

6、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采分点:(何:为什么;独;单单;然:这样)译文:治理祸乱又为什么单单不是这样呢?一定要知道祸乱兴起的原因,于是才能进行治理;不知道祸乱兴起的原因,就不能治理。第三区1. 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中心句: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本段采用了类比论证,以大家熟知的医生治病需要明确病因,来写圣人治国须知混乱产生的原因。2.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采分点:(察:明察,考察;当:同“尝”,尝试;相爱:相互亲爱)译文: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君主,不可不明察祸乱

7、兴起的原因。尝试考察祸乱因何而起?起于人们不相亲相爱。3. 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采分点:(孝:孝敬)译文:臣和子不孝敬君与父,这就是所说的祸乱。第四区1. 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采分点:译文:儿子爱自己而不爱父亲,因此使父亲受损失而使自己得利;弟弟爱自己而不爱兄长,因此使兄长受损失而使自己得利;臣子爱自己而不爱君王,因此使君王受损失而使自己得利。这就是所说的祸乱。2. 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采分点:(虽:即使;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慈:形容词活用动词,慈爱,爱

8、)译文:即使是父亲不爱子女,兄长不爱弟弟,君主不爱臣子,这也是天下所谓的祸乱。3. 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 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采分点:(自爱:爱自己【宾语前置】;亏: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损失;自利:使自己得利)译文:父亲爱自己而不爱子女,因此使孩子受损失而使自己得利;兄长爱自己而不爱弟弟,因此使弟弟受损失而使自己得利;君主爱自己而不爱臣子,因此使臣子受损失而使自己得利。这是为什么呢?都是起于不相亲相爱。第五区1.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

9、起不相爱。采分点:(盗贼: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其室:自己的家;异室:别人的家;窃:偷窃;利:使得利;第一个“贼”:名词,劫夺财物者。第二个“贼”:名词活用动词,伤害)译文:即使是作为天下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也是这样。偷窃者只爱自己的家,不爱别人的家,因此偷窃别人的家而使自己的家得利;劫夺财物者只爱自身,不爱别人,因此伤害别人而使自己得利。这是什么原因呢?都是起于不相亲相爱。2. 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采分点:(大夫:古代贵族等级名称,亦称职官等级名称,其地位在卿之下,士

10、之上。家:卿大夫的封地;国:侯的封地;乱家:攻伐封地;攻国:攻伐封国;异家: 别人的封地;乱物:纷乱之事;具此:全都在这里。具,完全、齐全)译文:即使是大夫之间互相侵夺封地,诸侯之间互相攻伐封国,也是这样。大夫各自爱他自己的封地,不爱别人的封地,所以侵夺别人的封地而使自己的封地得利。诸侯各自爱自己的封国,不爱别人的封国,所以攻伐别人的封国而使自己的封国得利。天下的纷乱之事,全都在这里罢了。第六区1.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乱”主要指什么?中心句: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乱”在文中,主要指臣子不孝君父。2.兼爱中,在墨子看来,“天下之乱”有哪些?是如何产生的?明确:墨子认为,臣子之不孝君父,子亏

11、父而自利,弟亏兄而自利,臣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这也是乱;贼人以利其身,是乱;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是乱。即:国与国相攻,家与家相篡,人与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这些乱象产生的原因是“自爱”而不爱人。第二课时第一区1.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采分点:(何自:宾语前置,应为自何;若使:假使;若:像,如;犹:还;视:看待;恶w施:怎么实行。恶:相当于“何”“怎么”;弟子 :弟弟和子女;亡:同“无”没有译文:考

12、察这是因何而起的呢?都起于不相亲相爱。假使天下都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像爱自己,还会有不孝的人吗?看待父亲、兄长和君主像看待自身,怎么会实行不孝的事情呢?还会有不慈爱的人吗?看待弟弟、子女和臣子像看待自身,怎么会实行不慈爱的事情呢?所以不孝不慈都没有了。2. 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采分点:(窃:名词活用动词,盗窃;贼:名词活用动词,伤害;有:同“又”)译文:还会有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吗?看待别人的家如同自己的家一样,谁还会盗窃?看待别人如同自己一样,谁还会伤害人?所以盗贼又没有了。3.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

13、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采分点:(乱:形容词活用名词,祸乱)译文:还会有大夫之间相互侵夺封地、诸侯之间相互攻伐封国的事吗?看待别人的封地如同自己的封地一样,谁还会发动祸乱?看待别人的封国如同自己的封国一样,谁还会发动攻伐?因此大夫之间相互侵夺别人的封地,诸侯之间相互攻伐别人的封国的现象就又没有了。第二区1.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采分点:(治:形容词,治理得好,安定太平)译文:假使天下的人都能相亲相爱,国家与国家之间不相互攻伐,封地与封地之间不相互侵夺,偷盗抢劫没有了,君主、臣子、父亲、子女之间都能孝敬慈爱,像这

14、样天下也就安定了。2.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w得不禁恶w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w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采分点:(第一个“恶” :怎么;第二、三个“恶”:动词,憎恨,讨厌 ;劝:鼓励;则:就;子墨子:墨子的弟子对墨子的尊称)译文:所以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君主,怎么能不禁绝憎恨而鼓励相爱呢?所以天下之人全都互相亲爱就会安定太平,互相憎恨就会发生祸乱。以墨子说不可以不鼓励爱别人,就是这个道理。第三区1.本段的中心观点是什么?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明确:中心观点:若使天下兼相爱,则天下治。运用假设、铺排、反问的句式,正面论证了“天下兼相爱,则天下治”的观点。采用

15、铺排的手法,连用“犹有”“谁”引起的反问句,以反诘的语气坚定而鲜明地阐述了唯有“兼爱”才可止乱致治的观点。2.墨子这种看法是否正确?明确:墨子因不明了社会治乱的根源,从而提出不分“王公大人”与“万民”的阶级差别,都要“兼爱”“同利”的主张。但由于时代的限制,他没有意识到人民的力量。所以此种主张只是一种善良的幻想。第四区1:本文是如何一步步表明自己观点的?明确:文章开篇提出要治理好天下的混乱必须要知道混乱产生的源头,就像医生要知道病人的病根才能对症下药,把病治好一样。接着指出天下混乱产生的原因是人们不相爱。文章的论述从父子、兄弟、君臣之间的不相爱,到盗贼横行,再到大夫互相侵害、诸侯互相攻伐,分层

16、论述乱“起不相爱”的观点。然后,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使天下兼相爱”。最后归纳论点,肯定结论,总结全文。2:墨子的“兼爱”和孔孟的“仁爱”的内容有何异同?明确:在儒家心中,君子最爱的首先是双亲,其次是民众,最后是万物。对于民众而言,施以仁德便可,亲爱留给自己的血亲。爱是以自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而在墨家心中,“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无差等的爱冲破等级的枷锁,冲破血缘的坚冰,爱人如己,尤其去爱那些最可怜、最卑下、最被社会践踏的人。爱心无垠,善意无穷,关怀最有力量。从这角度而言,墨子进入了一种更为崇高的境界。第五区1:本文的写作特色

17、是“意质语显,逻辑清晰”,试结合文本进行分析。1)意质而语显文章质朴充实,不重文采。文辞不加修饰,能就近取譬,浅近通俗,重在以理服人。说理具有严密的逻辑力量论辩一气呵成,气势非凡。2)逻辑严密,明辨是非本文先指出议论的焦点:“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然后从三个方面分别论述乱“皆起不相爱”;再通过对比指出,如果“天下兼相爱”,“则天下治”;最后顺理成章得出结论:“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论辩一气呵成,富于说服力与逻辑力量。第六区练习检测1.通假字当察乱何自起故不孝不慈亡2.词类活用恶施不孝故窃异室以利其室故贼人以利其身故亏父而自利虽父之不慈子3.特殊句式故亏父而自利当察乱何自起皆起不相爱犹有不孝者乎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第6页 共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