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比较阅读70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送东阳马生序》比较阅读70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8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历年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送东阳马生序比较阅读(截至2020年)【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
2、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乙】任末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注释】任末:人名。笈:书箱。庵:茅草小屋。荆:灌木名。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悦:敬佩。4.解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3、(4分) (1)腰白玉之环 ( ) (2)媵人持汤沃灌( )(3)同舍生皆被绮绣( ) (4)常以净衣易之( )5.下列各组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 分)A.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谓之行尸走肉 B.计日以还 以记其事C.或遇其叱咄 或依林之下 D.则又请焉 则何以成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2)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7.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 分)例句:每假借于藏书之家。A.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B.莲,花之君子者也。C.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D.皆以美于徐公。8.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序”和“记”都
4、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甲文的“序”重在赠言,乙文的“记”旨在劝谏。B.甲文详细记叙、生动描写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奔走之苦,勉力青年人珍惜良如的学习环境,专心治学;乙文简要概述,细致描写了任末求学不易、条件之艰,强调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C.甲文叙议结合,以叙为主,对比鲜明,很有说服力:乙文叙描相融,注重细节,言辞恳切,极富感染力。D、甲文语言朴实,字字辛酸,但并未嗟叹,认为学之成就不在于环境优越,而在于主观努力;乙文语句凝练,情真意切,却伤感失落,觉得条件艰苦,终将影响求学与成功。9结合甲乙选文内容,请你谈谈自己获得了哪些启示。(2分)【参考答案】(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
5、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句意:腰间挂着白玉环。腰:腰挂。句意为: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汤:热水。句意为: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被:同“披”,穿着。句意为:常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任末的脏衣服。易:交换。(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用于主谓之间/代词。B相当于“而”,连词,表修饰,不译/用来。C有时/有时。D就/那么。故选:C。(3)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重点词有:既,已经。益,更加。慕,仰慕。道
6、,学说。句子翻译为:(我)已经成年了,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句中重点词有:夜,晚上。缚,绑。句子翻译为: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绑麻蒿来自己照亮。(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式判断。例句是倒装句,主语后置,正常语序是:每于藏书之家假借。从选项中找出运用判断句式的句子即可。A省略句。B这句话的意思:莲花是花中的君子。是判断句。C反问句。D这句话的意思:都认为我比徐公更美。倒装句。故选:D。(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ABC正确;D有误,乙文表现了任末不怕吃苦,在逆境中乐观向上的高贵精神品质。“情真意切,却伤感失落,觉得条件艰苦,终将影响求学与成功”说法错误。故选:D。(6)本题考查感悟
7、启示。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来阐述感悟启示即可。通过文章中人物的事例,可以得出:只要有崇高的追求,丰富的精神生活,即使物质生活很苦,也会其乐无穷。或学习要勤奋专心不怕吃苦,才能有所成就。答案:(1)腰挂;热水;同“披”,穿着;交换。(2)C(3)(我)已经成年了,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绑麻蒿来自己照亮。(4)D(5)D(6)只要有崇高的追求,丰富的精神生活,即使物质生活很苦,也会其乐无穷。或学习要勤奋专心不怕吃苦,才能有所成就。【点评】或: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或以钱币乞之(有的人)或异二者之为(或许)【参考译文】【甲】我年幼时
8、就非常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读书。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经赶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道德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
9、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回到客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板每天供应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
10、这个样子。【乙】任末十四岁时,求学没有固定的老师。(他)背着书箱跟老师求学,不怕困难险阻。他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可以成功呢?”任末有时靠在树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的辉映下读书,遇上没有月亮的黑夜,他便点燃麻蒿取光。看书有领会的时候,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同学们钦佩他的勤学精神,常用洗净的衣服换取他写满字的衣服。他临终时告诫别人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习的人,即便是活着,也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2020湖南邵阳)【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年有裘葛之遗(wei),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
11、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节选自清朝艺苑)注释卒林:即顾炎武。亭障:边塞岗亭、堡垒。垆:酒家的代称。21.用“/”给乙文划线语句断句,划两处。(2分)若
12、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2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1)父母岁有裘葛之遗(给予、赠送)(2)手不释书(放下)(3)岂他人之过哉(难道)(4)以一骡二马(用)2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他们学业如果有不精通的地方,品德有没有养成的地方,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专一罢了。(2)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即使遇到亲朋好友就好像不认识,有的时候因为太专注而摔到山谷中,也不后悔。24.结合甲、乙两文,说说你受到怎样的启发。(3分)我们青少年学习时,要把心思用在读书、学习上,要专心致致,一丝不苟,
13、不能心有杂念和别人在生活方面和别人攀比。这样才能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参考译文】【乙】亭林先生(顾炎武先生)从小到老手都没放下过书,出门就带一两匹驮着书的骡子或马随身。有时候到了边塞亭障,就找老兵到路边的小酒店一起畅饮,询问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地理,如果和自己知道的不同,就翻开书详细的订正,一定到没有任何疑惑的程度为止。坐在马上空闲的时候,就跨着马鞍默默的背四书五经等经典和对它们的注释文。即使遇到亲朋好友就好像不认识,有的时候因为太专注而摔到山谷中,也不后悔。认真仔细到这个程度,他的学问博大精深,没有能与他相比的!(2020四川遂宁)【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
14、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层伸,弗之息。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途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国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木尝稍降辞色。俞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郑玄以山东无是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融门徒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玄目夜寻调,未尝息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
15、,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善道东矣!”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东菜,学徒相随己数百千人。(节选自后汉书) 注涿郡:郡名,为今河北省涿县治。图纬:专论占验术数的书。(1)下面是关于“文言实词”学习方法的梳理。请根据提示,完成填空。积累迁移法我们由【甲】文“录毕,走送之”中“毕”的积累,迁移可知【乙】文中“问毕辞归”的“毕”是 之意;由【甲】文“援疑质理”中“质”的积累,迁移可知【乙】文中“玄因从质诸疑义”的“质”是 之意。查阅词典法参考古汉语词典中“素”的义项,“融素骄贵”中“素”的意思是 (填序号)素:未经染色的生绢;本然的,未加修饰的;真情,后作“愫”;蔬菜、瓜果类
16、食品;一向,平素;预先。语境推断法根据语境,【乙】文“家贫,客耕东莱”中“客”是 之意。(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公将鼓之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屠惧,投以骨C乃召见于楼上所欲有甚于生者D乃西入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郑生今去,吾道东矣!(4)宋濂与郑玄在求师中都遇到了什么困难?各自是如何克服的?请简要概括。【参考答案】(1)完成 质问 为人佣耕(2)B(3)到了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郑玄现在离开了,我的学问到东方去了。(4)宋濂无书读,天寒抄录;求师难,恭敬询问;生活苦,以学为乐。郑玄无师,有师却见不到;
17、勤奋刻苦,抓住时机求教。(言之成理即可。)【参考译文】【乙】郑玄因为在山东没有值得求教的人,于是他往西入关,通过涿郡人卢植,拜扶风人马融为师。马融有门徒几百余人,而能够进入厅堂听他亲自讲课的仅五十余人。马融平素骄傲自负,郑玄拜在他门下三年都不能见他一面。马融只是让自己的高材生给郑玄授课。郑玄日夜探究、诵习,从未曾有过丝毫懈怠厌倦。有一次遇上马融召集门生研讨图纬,听说郑玄善于计算,于是在楼上召见他,郑玄趁机向马融请教各种疑难问题,问完之后就告辞回家。马融很有感慨的对门人说:郑玄现在离去,我的学问要到山东去了郑玄独自出外游学,十多年才回到家乡。家庭贫困,就在东莱郡租种别人的田地,跟随他的学生已经有
18、几百上千人。(2019甘肃兰州)【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王育少孤贫,为人佣,牧羊豕,近学堂。育常有暇拾薪,以雇书生抄书。后截蒲以学书,日夜不止。亡
19、失羊豕,其主笞之。育将鬻己以偿,于是郭子敬闻而嘉之,代育还羊豕,给其衣食,令育与其子同学育遂博通经史,仕伪汉,官至太傅。(节选自太平御览学部)【注释】豕(sh):猪。蒲:水杨树。笞(ch):用竹板、荆条打。鬻(y):卖(1)下列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同舍生皆被绮绣同“披”B腰白玉之环在腰间佩戴C王育少孤贫孤独D育将鬻己以偿偿还(2)下列加粗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无鲜肥滋味之享何陋之有(陋室铭)B以中有足乐者不以物喜(岳阳楼记)C于是郭子敬闻而嘉之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D令育与其子同学欲穷其林(桃花源记)(3)下列对选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连用“被”“戴”“腰”“佩”“备”数个
20、动词,从穿着佩戴方面写出“同舍生”生活之奢华,生动传神。B【乙】文郭子敬“闻而嘉之”是被王育宁愿卖了自己也要赔偿主人家损失的行为和求学的精神所感动。C【甲】文作者说“未有所成”,表现出一代文宗大儒谦虚抑己、低调做人的品格。D【甲】【乙】两文都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强调了宋濂和王育求学路上的艰难困苦。(4)把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寓逆旅,主人日再食。后截蒲以学书,日夜不止。(5)甲乙两文的主人公最终学有所成,你觉得关键在于什么?请结合实际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参考答案】(1)C(2)B(3)D(4)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后来王育截取水杨树枝当笔来学习,从早到晚从来没有停止。【参考译
21、文】【乙】王育年少时是一个孤儿,很贫穷。是别人家的佣人,负责放牧牲畜,其地点离学堂很近。王育时常都有空闲的时间,他就收集柴草(卖掉),请书生帮他抄书。后来王育截取蒲枝当笔来学习,从早到从来没有停止。后来王育放牧时把牲畜弄丢了,他的雇主用鞭子打了他。王育准备卖身来偿还牲畜的损失,这时郭子敬听闻了这件事,他对王育的行为表示赞赏,所以他代王育偿还了牲畜的损失,并且供给他衣服和食物,让王育与他的儿子一起上学。于是王育渐渐能够博通经史,后来在伪汉作官,至到太傅的职位。(2019广西贺州)【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
22、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
23、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先府君在客邸,督铨学甚急,稍怠,即怒而弃之,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之,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选自蒋世铨忠雅堂集) 注:铨:作者蒋世铨的自称。先府君:指作者已去世的父亲。扑:打。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4分)(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_(2)援疑质理 质
24、:_(3)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_(4)吾母垂涕扑之 涕:_1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A.烨然若神人 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B.以衾拥覆 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C.教之为吟哦声 吾妻之美我者(邹忌讽齐王纳谏)D.令跪读至熟乃已 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13.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解说错误的一项是_(只填序号)(1分)加冠,意思是到了成年。古时男子18岁行加冠礼,戴上成人的帽子,表示进入成年。经,这里指经书。我们常说的“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14.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甲文中“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25、,运用细节描写,写出了作者谨于求学、渴求知识的情状。B.甲文中作者通过自己求学的亲身经历,勉励马生勤奋求学、谦虚求教。文章情感真挚,循循善诱。C.乙文通过作者的自述,再现了幼年读书时父母督促自己学习的场景,在温馨回忆的同时,也包含有对父母过于苛责的不满情绪。D.两篇选文都阐明“学业有成,必须勤奋”这一道理,但表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侧重于学习要注重积极求索的内在动力,乙文侧重于学习需要鞭策督导等外在因素。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译文:_(2)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译文:_【参考答案】11.(4分)(1) 假:借 (2)质:询
26、问(3)被:同“披”,穿着(4)涕:眼泪12.( B )(2分)13.(只填序号)(1分)14.( C )(3分)15.(4分)(1)译文:我却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2)译文:父亲如果出了错,母亲一定会认真地婉言规劝他。【参考译文】【乙】我九岁时,母亲教我学礼记周易毛诗,都能够背诵。她有空又抄下唐宋诗人的诗,教我朗诵古诗。母亲和我两人都身体弱、多病。每当我牛病,母亲就抱了我在室内来回走动,自己不睡觉:我的病稍稍好一点, 她就指着贴在墙上的诗歌,教我低声念诵作为游戏。父亲如果做错了事情,母亲一定严肃地用委婉的话规劝他。 有时父亲发怒不听
27、她的,她就屏住气不说了,等父亲怒气稍微缓解,又反复劝说,直到听了她的话才停止。父亲在外地的寓所,督促我读书时牌气急躁,我稍有点懈怠, 他就发怒,把我丢在一旁,几天都不和我说一-句话;母亲就流着眼泪打我,叫我跪在地上,把书读熟才罢休,从来不觉得自己疲累。我因而不会在嬉戏中荒废学业,母亲对我的教育也因此而更加严格。(2019黑龙江大庆)【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
28、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节选自为学一首示子侄)12.请
29、解释句中加点的字。(2分)(1)尝趋百里外 趋: (2)吾材之庸不逮人也 材: 13.翻译下列句子。(2分)(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2)吾资之昏不逮人也。14.请划分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人之为学有难易乎15.阅读甲、乙两文,分别归纳出“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和“聪与敏者自败”的原因。(2分)16.请从文章内容、写作手法等方面比较甲、乙两文的异同点。(3分)【参考答案】12.(1)快步走 (2)通“才”,才能 (每题1分)13.(1)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2)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 (每句1分,重点词“以是”“假”“昏”
30、“逮”漏译或错译各扣0.5分。)14.人之为学/有难易乎15.宋濂:勤奋好学,不怕艰苦;虚心求教。聪与敏者:不努力学习。 (围绕两篇文章言之有理即可。)16.相同点:内容上都是讲学习问题;写作手法上都运用了对比手法。不同点:表达方式不同,甲文以记叙为主,乙文以议论为主。 (内容、写作手法、表达方式各1分。)【参考译文】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做了,那么困难也变得容易;不做,那么容易也变得困难。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去学,那么困难也变得容易;不学,那么容易也变得困难。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我才能平庸,也赶不上别人。我每天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等到学成了,也就不知道自己愚笨与平庸了。
31、我天资聪明,超过别人一倍;能力也超过别人一倍,却不努力去发挥,即与普通人无异。因此,聪明与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愚笨和平庸,可以限制又不可以限制;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学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2019黑龙江齐齐哈尔)【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
32、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递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之”字、“无”字示仆者,仆虽口不能言,心已默识。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则知仆宿昔
33、之缘,已在文字中矣。及五六岁,便学为诗。九岁谙识声韵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瞀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者,动以万数。盖以苦学力文所致,自悲矣。 (选自白居易与元九书)【注】仆:对自己的谦称。宿昔:以前。谙识:熟识。声韵:赋诗的声韵格律。课:按照规定的内容和分量学习。遑(hung):闲暇,空闲。胝(zh):老茧。瞀(mo)然:眼睛昏花的样子(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援疑质理 援_腰白玉之环 腰_及五六岁 及_间又课诗 间_(2) 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以是人
34、多以书假余/皆以美于徐公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咨臣以当世之事C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欲有求于我也D未老而齿发早衰白/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仆虽口不能言,心已默识。(4)甲文中为什么要写同舍生的豪华生活?乙文中“口舌成疮,手肘成胝”这一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5)甲、乙两文都写了作者的求学经历,体现了他们哪种共同品质?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参考答案】(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句意:提出
35、疑难,询问道理。援:引 句意:腰间系着白玉制成的环。腰:腰佩 句意:等到五六岁。及:等到 句意:偶尓也学习做诗。间:偶尓 (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一词多义。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 A句意: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都认为我比许公漂亮。以:因,因为/认为,以为。B句意: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向我咨询当今的时事。之:皆为结构助词,译为“的”。 C句意:乳母抱着我在书屏下边玩/是想要有求于我。于:介词,在/介词,向。 D句意:还未及年老却已经牙齿脱落头发变白/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而:表转折,可是/表并列。 故选:B。 (3)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
36、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有:以:因为 足乐:足以快乐 口体之奉:吃的穿的 若:比得上 句意: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比不上别人。 重点词有:虽:虽然 口:口头上 已:已经 识:记住 句意:我虽然嘴上说不出来,(但是)心里已经默默地记住了。 (4)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及作用。本题应结合“我”“缊袍敝衣”的境况和“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的想法,从对比手法的作用来分析作答。本题应结合
37、前后文作者:对自己苦学的记叙和作者“盖以苦学力文所致”的总结来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注意本题有两问,两文作者的共同品质可从“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和“盖以苦学力文所致”两句中总结出来。第二问围绕二人的优秀品质,谈出自己的体会即可。 答案: (1)引 腰佩 等到 偶尓 (2)B (3)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比不上别人。 我虽然嘴上说不出来,(但是)心里已经默默地记住了。 (4)甲文写同會生的“豪华生活”,与“我”的“缊袍敝衣”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我”从读书中获得巨大快乐(或突出“我”求学的艰辛)。 乙文“口舌成疮,手肘成胝”这一细节描写细腻生动地刻面出
38、作者读书的勤奋刻苦程度。 (5)体现了他们勤奋刻苦这一共同的优秀品质。启示:历来取得成功者,大都是用自己刻苦努力换来的,我们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应当像他们一样,勤奋刻苦的学习文化知识,为将来走向社会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奠定基础。【参考译文】【乙】我出生六七个月的时候,乳母抱着我在书屏下边玩,有人指着无字之字教给我。我虽然嘴上说不出来,但是心里已经默默地记住了。后来有人拿这两个字问我,即使试验十次百次,我都能准确地指出来。那么我是生来就与文字有缘了。到五六岁,就学习做诗,九岁通晓声韵,十五六岁开始知道考中进士的荣耀,就刻苦读书、二十岁以来,白天学习做赋,夜里刻苦读书,间或也学习做诗,
39、没有空闲时间睡眠休息。甚至于嘴和舌头都生疮,手和肘都磨成茧。眸子里面总是一晃一晃的,好象飞着挂着珠,动不动就以万计。这大概是刻苦学习奋力做诗造成的,自己感到很悲哀。(2019辽宁锦州)【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选自宋濂选东阳马生序)【乙】初,权谓吕蒙曰:“御令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
40、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那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连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功学)【丙】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选自论语十二章)【丁】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无异人处,少长,貌寝陋,人咸易之。及长大,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不苟同俗;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终有所成。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均可诵读,或当食
41、忘著”,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如是默诵,书有弗记者乎? (选自郑板桥集板桥善编)注 板桥:即郑板桥,清代著名书画家。殊:根本寝展:丑隴易:轻视赴古人之美区:探求古人高妙的境界。籍:棋子。 27.用“/”给下面句子划分停顿(划两处)(2分)读书能自制苦自债数不苟同俗2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裘葛之遗 ( ) (2)假诸人而后见也( )(3)孤岂社卿治经为博士邪( ) (4)或对客不听其语( )29.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用法相同的组是(2 分) A.板桥幼随其父学 其真无马邪B.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 自钱孔人,而钱不湿C.蒙乃始就学 乃重修岳阳楼D.自以为
42、大有所益 全石以为底3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向而近思,仁在其中矣。”(2)人成调板桥读 书尊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31.下列对上述选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2分)A.甲文“请生”在太学学习那里师资雄厚,书春丰富但还有的人”业不精德不成”,是因为学习不够专一。B.丙文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讲述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乙文中的吕蒙学有所成,就是因为听从了孙权的劝告,从书中找到了学习的乐趣。C.丁文板桥刻苦自学,由浅人深,积极探求,喜欢诵读默背达到了“当食忘等”的痛迷程度。D.甲文宋濂以太学诸生”为例,对东阳马生进行了
43、劝勉,言辞感切,发人深省:乙文用对话表现人物,孙权善劝,吕蒙听劝,言简意丰富于情味;丁文先抑后杨夹叙夹议,揭示了刻苦自学对一个人成才的重要性。【参考译文】【丙】孔子说:“懂得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子夏说:“欲学识渊博就要专心一志,在学问、道德上要与人相互切磋、询问并且要知晓独立思考,有德行的人就会在这里面的人群中产生。”【丁】郑板桥小的时候跟随他的父亲,没有其他的老师。小的时候没有特别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虽然长大了,容貌丑陋,人们都看不起他。但是他读书能够自己刻苦,自己愤激,从浅的地方到深的地方,从低到高,从近到远,到达古人学问深奥的地方,使自己不多的性情
44、才能力气得到昌盛。人们都说板桥读书善于记忆,不知道不容易记忆的地方,就善于背诵。板桥每次读一本书,一定要读千百遍。在船上,马上,被子里,有的时候在吃饭的时忘记了勺子筷子,有的时候对着客人不听他们的话,并且忘记了他们说的话,都在记忆书并且默默的背诵。书有不被记住的地方吗?(2019内蒙古赤峰)【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千金之资,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己告罄?汝苟在理应用者,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特汝不应若是耳。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吾儿恃有汝父庇荫,固不需此,然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