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比较阅读33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

上传人:悠远 文档编号:93292263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2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说》比较阅读33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马说》比较阅读33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说》比较阅读33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说》比较阅读33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3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历年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马说比较阅读(截至2020年)【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卷一)【乙】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

2、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注释上:皇上,指唐太宗。封德彝:名伦,字德彝,唐代官员,官至尚书右仆射。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B )A.故虽有名马 名之者谁 B.正患已不能知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C.而伯乐不常有 德彝惭而退 D.虽有千里之能 上诘之10.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2分)( C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C.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D.安可/诬一世之人11.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D )A.甲文多次提到“千里马”,方式多样,直称正面提及,表述严正;暗称

3、如“名马”,表述委婉,意在其中,代称如“其”“之”,表意简洁含蓄。B.乙文通过细节描写刻面人物,“上令封德彝举贷”“上诘之”“岂借才于异代乎”体现唐太宗的焦急与不满,塑造出唐太宗求贤若渴的人物形象。C.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所不同,在表达方式上,甲文偏重议论,乙文偏重记叙;甲文采用托物寓意手法,行文中洋溢不平与悲愤,乙文直述其事。D.甲乙两文都讲有关人才的问题,但着眼点不同,甲文主要阐述了“天下无马”的观点,乙文则把关注点放在如何选拔任用人才上。12.把选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_(2)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_13.甲文哪一句话可以用来形容乙文的封德

4、彝?结合对唐太宗的话的理解,你认为封锦彝存在哪些问题?(4分)_14.假如可以“借才于异代”,你会向唐太家举荐谁?请从初中阶段所学的课文中选择一个古代人物,并从“德”“才”两方面具体说出他的长处。(3分)_【参考答案】9.B 10.C 11.D12.(4分,第小题2分)(1)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2)君子用人跟用器物一样,都要选用它的长处。13.(4分,句子2分,问题2分)句子:其真不知马也。(2分)问题:不能知人善用、善取其才;(1分)不善于自省,遇事推责。(1分)14. (3分,推荐人物1分;理由2分,“德”“才”各占1分)示例一:我推荐唐睢,因为唐睢在国家危难之际能临危

5、受命,挺身而出,有一颗爱国之心;而且他能言善辩,足智多谋,处事不惊,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治国人才。示例二:我推荐范仲淹,他忧国忧民,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他军事才能卓越,镇守西北边疆,抗击西夏入侵,为国立功。【参考译文】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贤能的人,过了很久,封德彝也没有举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罢了!”太宗说:“君子用人跟用器物一样,都要选用它的长处。自古治理国家达到大治的人,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忧虑自己不能辨识人才,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德彝惭愧地走了。(2020广西北部湾)【甲】世有伯乐,然后

6、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选自(世说新语)【注释】徐孺子,名稚,东汉豫章南昌人,是当时的名士,为人高洁。廨

7、:官署。式:通轼,车前横木,文中是扶着轼的意思。(1)解释加点的词。才美不外见_ 策之不以其道_登车揽辔_ 吾之礼贤_(2)翻译下面的句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同样是面对人才,【甲】【乙】两文的情感态度有什么不同?【参考答案】(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句意为: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见:同现,表现;句意为: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道:正确方法(规律);句意为:坐上车子,拿起缰绳。这里指走马上任。辔:嚼子和缰绳;句意为:我要去拜访一下贤人。贤:贤士。(2)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

8、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句中重点词语有:鸣,马嘶。句意为:而,连词,表转折。句意为: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情感的分析能力。答两文的不同之处在于:甲文写千里马怀才不遇,千里马被埋没的悲惨处境,彰显了愤愤不平之意;乙文写徐孺子幸遇伯乐(太守),从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等语句中可知,借描写太守的言行,赞扬他礼贤下士赏识人才的善举。(4)本题考查的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的。属于开放性试题,接受与不

9、接受均可,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能接受,可围绕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甘于平凡,做好自己来回答。不能接受,可围绕不甘平庸,一定要有所成来回答。答案:(1)同现,表现;正确方法(规律);嚼子和缰绳;贤士。(2)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3)两文的不同之处在于:甲文写千里马怀才不遇,乙文写徐孺子幸遇伯乐(太守);甲文为千里马抒发委屈和不平,乙文借描写太守的言行,赞扬他礼贤下士赏识人才的善举。(4)【示例1】能接受。各行各业,需要大量踏实、埋头苦干的普通劳动者。从古至今,真正能够超越普通人,成为精英,需要具备多种条件。我情愿默默无闻,做好自己。【示例2】不能接受。人生一世,只此一回,不能重来

10、,机会不能错过。碌碌无为,平庸度日,不是我的选择。一定要拼搏努力,轰轰烈烈,千里驰骋,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参考译文】【乙】陈仲举(陈蕃)的言行成为当时读书人的楷模,为官刚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他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治地就问徐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主簿说:“大家伙儿的意思,是请太守您先到官府去。” 陈仲举说:“从前,周武王乘车经过贤人商容家门口,双手扶拭而立。敬贤礼士,席不暇暖,我对有才能的人以礼相待,有什么不应该呢?”(2020贵州黔西南)【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歌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软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瘾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

12、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选自龚自珍病梅馆记)【注释】斫:(zhu),砍削,鬻:y,卖。9、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养) 以欹为美,正则无景(倾斜)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普通)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约束)C、策之不以其道(用马鞭驱赶)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使成为病态)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沟通) 遏其生气(抑制)10、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故虽有名马(连词,即使) B、是马也(代词,这,这样)C、其真无马邪?(代词,它,指天下) D、梅以曲为美(介词,凭借)1

13、1、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甲、乙两文虽然文体不同,但都直接批判了统治者肆意摧残人才的社会现实。B、甲、乙两文都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甲文用“千里马”来比喻杰出人才,而乙文则用“病梅”来比喻因受摧残而性格扭曲的统治阶级御用人才。C、甲文揭示了“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D、乙文揭示了梅被摧残的根本原因是“文人画士孤癖之瘾”。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_(2)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_【参考答案】(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

14、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ABC正确;D有误,句意: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通:通晓,明白。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了解常见虚词的几种基本用法,然后结合句子进行分析。ABD正确;C有误,句意: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语气词,表反问语气,难道。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A有误,两文都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批判了统治者肆意摧残人才的社会现实。BCD正确。故选:A。(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

15、、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骈,两马并驾。于,在。称,出名。句意: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槽之间,不以千里马而著称。重点词:之,的。以,凭借。为,做。句意:又不是愚蠢的想谋取钱财的人凭借他们的智慧和力量能做到的。答案:(1)D(2)C(3)A(4)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槽之间,不以千里马而著称。又不是愚蠢的想谋取钱财的人凭借他们的智慧和力量能做到的。【点评】“之”的用法: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予独爱

16、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参考译文】【甲】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也只能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

17、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乙】江宁的龙蟠里,苏州的邓尉山,杭州的西溪,都出产梅。有人说:“梅凭着弯曲的姿态被认为是美丽的,笔直了就没有风姿;凭着枝干倾斜被认为是美丽的,端正了就没有景致;凭着枝叶稀疏被认为是美丽的,茂密了就没有姿态。”本来就如此。(对于)这,文人画家在心里明白它的意思,却不便公开宣告,大声疾呼,用(这种标准)来约束天下的梅。又不能够来让天下种梅人砍掉笔直的枝干、除去繁密的枝条、锄掉端正的枝条,把枝干摧折、使梅花呈病态作为职业来谋求钱财。梅的枝干的倾斜、枝叶的疏朗、

18、枝干的弯曲,又不是那些忙于赚钱的人能够凭借他们的智慧、力量做得到的。有的人把文人画士这隐藏在心中的特别嗜好明白地告诉卖梅的人,(使他们)砍掉端正的(枝干),培养倾斜的侧枝,除去繁密的(枝干),摧折它的嫩枝,锄掉笔直的(枝干),阻碍它的生机,用这样的方法来谋求大价钱,于是江苏、浙江的梅都成病态了。文人画家造成的祸害严重到这个地步啊!(2020湖北荆门)【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

19、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景公问晏子曰:“莅国治民,善为国家者何如?”晏子对曰:“举贤以临国,官能以敕民,则其道也。”公曰:“虽有贤能,吾庸知乎?”晏子对曰:“贤而隐,庸为贤乎?吾君亦不务乎是,故不知也。”公曰:“请问求贤?”对曰“观之以其游,说之以其行。君无以靡曼辩辞定其行,无以毁誉非议定其身。如此则不为行以扬声,不掩欲以荣君。故通则视其所举穷则视其所不为富则视其所分贫则视其所不取。夫上士难进而退也,其次易进易退也,其下易进难退也。以此数物者取人,其可乎!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注释】莅:治理,

20、下文的“临”“敕”与此同义。官能:授予有才能的人官职。庸:怎么,哪里。务:致力,专从事。游:交游,交结的朋友。说:评说,评论。靡曼:指言辞华丽。声:名声,声誉。荣:通“营”,迷惑。8.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食不饱,力不足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B.策之不以其道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C.善为国家者何如 弗学,不知其善也(虽有嘉肴)D.夫上土难进而易退也 是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以此数物者取人,其可乎!10.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3分)故通则视

21、其所举穷则视其所不为富则视其所分贫则视其所不取11.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2)题。(5分)(1)【甲】文中“千里马”喻指 ,“伯乐”喻指。【乙】文中,晏子向景公建议的治国方法是“。”(用原文回答)。(3分)(2)在对待“贤能”的问题上,景公与“食马者”的做法有什么不同?(2分)【参考答案】8.D(都是“在朝是做官”的意思A.充足;值得。B代词,代千里马;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善于;好的方面。)9、(1)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凭着这几种情况来选拔人才,大概就可以了吧!10.故通则视其所举/穷则视其所不为/富则视其所分/贫则视其

22、所不取11.(1)人才 善于发现和选用人才的人 举贤以临国,官能以敕民(2)景公:有求贤的主观愿望,虚心求教。食马者:埋没人才,摧残人。【乙文参考译文】景公问要晏子说:“治理国家和民众,善于治理国家的人怎样行事?”晏子回答说:“任用贤人治理国家,投子有才能的人官职,就是他的办法。”景公说:“即使有贤能之人,我怎么能发现呢?”晏子回答说:“贤能而隐居,怎么能算作贤人呢?您也没有致力于这方面,所以没有发现。”景公说:“请问求贤的方法是什么呢?回答说:“观察同他交游的是什么人,用他的行为来评论他的品行。君王不要以华丽的言辞来判定他的品行,不以非议判定他的品性,这样,(他)就不会故意做出某种举动来张扬

23、名声,也不会掩盖自己的的来迷惑君王了,所以通达时看他都些什么,困顿时看他不做什么事;富有时看他向外分放什么,贫穷时看他不要什么。最贤能的人不轻易进身为官容易引退,次一等的人能轻易为官也能轻易引退,再次的人能轻易为官而不易引退。凭着这几种情况来选拔人才,大概就可以了吧!”(2020辽宁盘锦)【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

24、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曰:“云从龙。”既曰:“龙,云从之矣。”(韩愈龙说)【注释】【乙】文题为龙说,是马说的姊妹篇,文中的龙和云分别喻指君与臣。嘘气:吐气,呼气。 茫洋:辽阔无边际的样子。 感:通“撼”,摇动,震动。汩():淹没。 神:这里是显示的意思。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一食或尽粟

25、一石( ) 执策而临之( ) 云固弗灵于龙也( ) 乃其所自为也( )9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则 非 云 之 所 能 使 为 灵 也。10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11甲、乙两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共同的写作手法?请结合乙文简要分析。(4分)12在现实生活中,想成为有用武之地的“千里马”,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参考答案】【答案】8、(1)有时 (2)从高处往下看 (3)本来 (4)竟然。【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答案】9、则/ 非 云 之 所 能

26、 /使 为 灵 也。【答案】10、(1)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吧!(2)但龙如果没有云,它的神妙神通就无法展现出来了。【答案】11、借物寓意。乙文,以龙喻圣君,以云喻贤臣,借“龙嘘气成云”,然后“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宇宙间)”的传说,阐明贤臣离不开圣君任用,圣君也离不开贤臣辅佐的道理。【参考答案】12、主观条件:要具备千里马的能力; 客观条件:还要得到赏识,有施展才能的平台。 现实中,我们不仅要提高自己的各种知识能力,随时都能施展才能,还应该将个人理想的实现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努力推荐表现自己,得到赏识。【参考译文】【乙】龙吐出的气形成云,云本来不比龙灵异。但是龙乘着

27、这股云气,可以在茫茫的太空中四处遨游,接近日月,遮蔽它的光芒,震撼起雷电,变化神奇莫测,雨水降落在大地,使得山谷沉沦。这云也是很神奇灵异的呢!云,是龙的能力使它有灵异的。至于龙的灵异,却不是云的能力使它这样子的。但是龙没有云,就不能显示出它的灵异。失去它所凭借的云,实在是不行的啊。多么奇妙啊,龙所凭借依靠的,正是它自己造成的云。周易说:“云跟随着龙。那么既然叫做龙,就应该有云跟随着它啊!”(2019辽宁营口)【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

28、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诚以德为性所固有,非若力之赋于生初,而犹待培于生后也。是以骥之为骥,知之而性无所加,不知而性无所损。修其在已,听其在人。辱于奴隶,弗顾也;死于槽奶,不惜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不计也。文公所说千里马,食以千里则马显,食非千里则马晦。一若千里之权不操于已而听于人。虽马犹是马,而固有之失不亦多乎!(选自古文笔法百篇)岳麓书社1984年版)【注】骥:千里马.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29、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C )A.不以千里称也 称:著称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喂养C.才美不外见 见:看见 D.执策而临之 临:面对7.下列句子中加点“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例句:鸣之而不能通其意A.人不知而不愠 B.康肃笑而遣之C 野芳发而幽香D.乃记之而去8.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D )A.甲文是韩愈杂说中的一篇,“说”是古代用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看法的文体。B.甲文分析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生动地表现了有才之士遭受的不公正待遇。C.乙文认为判断是不是千里马的标准是自身品德修养,不能一味依靠别人

30、赏识。D.甲乙两文都将千里马比作人才,重点阐述了应如何对待人才,洋溢着不平之气。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10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一若千里之权/不操于已/而听于人。【参考译文】【乙】孔子说:“千里马值得称赞的不是它的气力,而是称赞它的品德。”品德是千里马的品性中原本就具有的,它不像气力,气力虽然出生时就具有,但还有待于后天的培养。因此,把千里马当作千里马,了解它不能使他的品性有所提升,不了解它也不会使它的品性受到损伤。品性的修养在于千里马自己,而是否能使千里马驯

31、从则在于人。辱没在喂马的人手里,是没照顾好。死在马厩里,那是不爱惜啊;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不能体现出来,那是没计算好食量啊。韩愈所说的千里马,按日行千里的食量来喂养它,马的本领就体现出来,不按日行千里的食量来喂养它,马的本领就消失了。好像日行千里的权力不是掌握在自己手里而是听从于人的。这样的千里马虽然还是千里马,但是它本来所拥有的东西不就会失去很多了吗!(2019山东济宁)【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

32、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干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呼!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王安石孟尝君传)注孟尝君:姓田名文,战国时齐国公子。南面:指居于君主之位,君王座位面向南,故云。15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才美不外见(_) (2)擅齐之强(_)1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一食或尽粟一石(_) (2)策之不以其道(_

33、)(3)食之不能尽其材(_) (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_)(5)主以故归之(_) (6)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_)17翻译下列句子。(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2)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18两篇文章都谈到了哪一个共同话题?具体说说他们谈论这个话题的方式各有什么特点?【参考答案】15(1)xin (2)shn 16(1)有时 (2)用鞭子打 (3)同“饲”,喂 (4)通晓 (5)因为 (6)像虎豹一样凶残 17(1)只能在奴仆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2)孟尝君只不过是鸡鸣狗盗的首领罢了,怎么能说他得到了贤明之士?18共同话题:人才。异:甲

34、文用马譬喻,托物言志,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乙文,驳斥(或否定)了“孟尝君能得士”的观点,告诉人们真正的人才是指能安邦治国的贤明之士。【解析】15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读音。(1)“见”通“现”,读作xin;(2)擅,意为“拥有”,读作shn。可据义定音。16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及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词类活用(名词动用、形容词动用、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法),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或”:有时。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通”在现代汉语中也

35、有“通晓”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1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祗”:只是。“奴隶”:奴仆。“骈死”:并列而死,一起死。“特”:只,不过。“耳”:罢了。18本题考查比较阅读。孟尝君和伯乐的相同之处在于都能够发现人才,所以两篇文章的共同点是人才。不同点在于甲文托物言志,用马作喻,表达自己希望统治者能够识才用才;乙文使用批判的方式,否定“孟尝君能得士”这一观点,进而

36、指出真正的人才是能够安邦治国的贤士。【参考译文】【甲】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在奴仆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以千里马著称。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饭有时要吃尽一石粟。而饲养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因为)吃不饱,没有力气,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让它日行千里呢?鞭打马却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马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马的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只是拿着马鞭面对着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哎!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

37、认识千里马吧!【乙】世人都称道孟尝君能够招贤纳士,贤士因为这个缘故归附他,而孟尝君终于依靠他们的力量,从像虎豹一样凶残的秦国逃脱出来。唉!孟尝君只不过是鸡鸣狗盗的首领罢了,怎么能说他得到了贤明之士?(如果)不是这样,(孟尝君)拥有齐国强大的国力,得到一个贤士。(齐国)就应当可以(依靠国力)在南面称王而制服泰国还用得着鸡鸣狗盗之徒的力量吗?鸡鸣狗盗之徒出现在他的门庭上,这就是贤士不归附他的原因。(2019四川德阳)【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

38、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马说韩愈)【乙】鱗之为灵,昭昭也。咏于诗),书于春秋,杂出于传记百家之书,虽妇人小子皆知其为祥也。然麟之为物,不畜于家,不恒有于天下。其为形也不类,非若马、牛、犬、豕、 豺狼、麋、虎然。然则虽有麟,不可知其为麟也。角者吾知其为牛,鬣者吾知其为马,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为犬、豕、豺狼、麋、鹿。惟麟也,不可知。不可知,则其谓之不祥也亦宜。虽然麟之出必有圣人在乎位,麟为圣人出也。圣人者,必知麟,麟之果不为不祥

39、也。又曰:“麟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若麟之出不待圣人,则谓之不祥也亦宜。(选自古文观止获麟解韩愈)【注释】昭昭:明白显著。其为形也不类:麒麟的外形不为人辨识。豕: (sh)猪.0鬣:(1i)兽颈上的毛.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 (2 )策之不以其道( )(3 )惟麟也,不可知( ) (4)则其谓之不祥也亦宜( )1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虽 然 麟 之 出 必 有 圣 人 在 乎 位 1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译文: (2)然则虽有麟,不可知其为麟也。译文: 13.甲

40、乙两文反映的社会现象的共同之处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 1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什么写法?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3分)答: 【参考译文】【乙】麟是象征灵异、祥瑞的动物,是显而易见的。在诗经中被歌颂过,在春秋中也有记载,传记百家之书也夹杂着记述。即使妇女儿童也知道它是吉祥之物。但是麟是野生动物,不被家庭所豢养,自然界也不常有。它的外形什么也不像,不像马、牛、犬、猪、豺狼、麋鹿那样。既然这样,即使有麟,人们也不认识它是麟啊。有角的我知道它是牛,有鬃毛的我知道它是马,犬猪豺狼麋鹿,我知道它们是犬猪豺狼麋鹿,只有麟没法认得。不认得,那么人们说它不祥也就很自然了。虽然这样,有麟出现,

41、就必然有圣人在世谋政,麟是因为圣人才现形于世。圣人一定能认识麟。麟终究并非不祥之物啊。又听说:麟之所以被称作麟,是按照德而不是按照外形。假若麟自行出现,而没有圣人在世能够认得,那么说它不吉祥也是合适的。(2017辽宁营口)【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42、(马说)【乙】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陛下秉四海之众,曾亡柱干之固守于四境?殆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中人皆可使为君子。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节选自汉书)注:秉:执掌。柱干:比喻担当重任的人。殆:大概。中人:中等资质的人。英俊:杰出人物。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故虽有名马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B食不饱,力不足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C策之不以其道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17把【甲】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43、)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18“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结合【甲】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其结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分)19根据【甲】和【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3分)两个语段都在谈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有人才。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甲】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强调 ;【乙】用 的论证方法,强调 。【参考答案】17.千里马吃一顿(次)有时(或许)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一食”1分食马者”的“食”1分,大意1分。共3分)18对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不平)之情。(意思对即可。2分)19统治者应善于发现人才道理论证(引用论证)统治者应采取措施,招贤纳士(意思对即可。一空1分,共3分)【参考译文】【乙】诗经说“因为有众多的贤士啊,文王得以安享天下”,孔子说“只有十家的小邑,也一定有忠信之人”,这些都是实话呀。陛下拥有天下这么广阔的土地,怎么会没有栋梁之材可以固守四境呢?原因大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