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历年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163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1年).doc

上传人:悠远 文档编号:93293129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 页数:164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送东阳马生序》历年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163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1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4页
《送东阳马生序》历年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163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1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送东阳马生序》历年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163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1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送东阳马生序》历年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163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1年).doc(16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送东阳马生序历年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截至2021年)【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师川外甥奉议:别来无一日不奉思。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又欲进道,

2、须谢去外慕,乃得全功。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书)【注】奉议:官名。7.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分)(1)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遗:_(2)非天质之卑 卑:_(3)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 诚:_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B.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C.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D.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1)不必若

3、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2)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10. 【甲】【乙】两段选文,两位长辈就“怎样才能学有所成”的问题,分别给出了建议。结合选文内容,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3分)选文关键信息学习建议前提条件【甲】业精德成_热衷于学习【乙】养心探道第一条建议:_第二条建议:_全身心投入学习【参考答案】7. (1)给予,赠送 (2)低下 (3)确实,的确8、D9. (1)不必像我那样亲手抄写,向别人借来才能看到。(2)读书时先要将房间打扫干净,点上香,使精神(注意力)不分散。10. 专心致志地学习 要主动独立思考,解决疑难问题。 要排除外界的各种诱惑,静心学习。【参考译文】【乙】师川外甥

4、(说明:这是黄庭坚写给徐俯的书信。徐俯,字师川,号东湖居士,母亲是黄庭坚从姊。因少有诗才,徐俯深得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舅舅黄庭坚的赏识。)别后没有一天不在思念。春风和煦,暖意融融,想你在侍奉双亲的余暇,一定能够抛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不久前你告知我说:“自己应当用功十年,修养心性,研讨学问。”我每每对此赞叹不已。真要能这样,那就足以追赶上古人的造诣了。然而学习要有恰当的方法,读书必须一字一句地仔细琢磨,自己去寻求答案,才可以体会到古人的良苦用心所在,这样就不会白用功。要想进一步地深入钻研,就得抛开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这样才能获得成功。读书时要先把居室打扫干净,点燃盘香,使精神不

5、分散,方可对书中之言心领神会。你正值青春年少,志气刚强,若能经常如此,只要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就可以收到成倍的效果。我外甥天资聪颖,一定能够理解其中的道理,故此详细地说了这些。(2021甘肃兰州)【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逾恭礼逾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6、(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选自王安石伤仲永)【注释】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文理:文采和道理。稍稍:渐渐。环谒:四处拜访。泯然:消失的样子。8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组是(3分)

7、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介词,因为) B.尝趋百里外(动词,快步走)C.未尝识书具(副词,曾经)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动词,同“攀”,牵) 9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逾恭/礼逾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B.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逾恭/礼逾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C.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逾恭/礼逾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D.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逾恭/礼逾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10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及运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甲】文“余幼时即

8、嗜学”一句中的“嗜”指特别的爱好,暗含着学习成癖、欲罢不能之意。B.【甲】文中的“我”是一个勤奋、好学、恭敬虔诚的人;【乙】文中的方仲永是一个少时天资过人,才华横溢,长大后平庸无奇的人。C.对联“五岁作诗弱冠渐平庸,谁之过?天资为赐后天须勤奋,学为先”体现了【乙】文的主旨。D.你要写一篇谈学习的演讲稿,【甲】【乙】两文的事例均可作为支撑“学习促进我成才”这一观点的正面材料。11将【甲】【乙】两个文段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4分)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4分) 【参考答案】8910ACD11.(8分)(每句4分,关键词翻译正确,语句通

9、顺该题即可给满分)(4分)(我)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尝”“先达”“叩问”各1分,通顺1分;尝:曾经;先达: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叩问:请教)(4分)从此,(大家)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自是”“立”“文理”各1分,通顺1分;自是:从此;立:立刻;文理:文采和道理。符合大意即可酌情给分)【参考译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3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

10、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伸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 明遣年问,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l“(池已经)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2021贵州黔东南)【甲】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

11、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

12、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乙】王冕僧寺夜读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者。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注:蹊x:踩踏、践踏。挞t:用鞭子或棍子打。曷h:为什么。恬:

13、安静、平静。8. 下面对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录毕,走送之(行走)B. 同舍生皆被绮绣(同“披”,穿)C. 执策映长明灯读之(持,拿着)D.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诧异,对感到惊讶)9. 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B. 门人弟子填其室 暮归,忘其牛C. 足肤皲裂而不知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D. 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父怒,挞之10. 下面对以上文段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甲文第段中,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了为学之难。B. 甲文第段中,“同舍生”的豪华装束与作者的“缊袍敝衣”形成对比,突出了作者内心的充实与强大。C.

14、 乙文中,王冕因为“听书忘牛”遭到了他父亲的鞭打,后来变得有些痴呆。D. 乙文中,王冕“僧寺夜读”,表现了他专心致志、好学不倦的可贵品质。11.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上面甲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参考答案】8. A 9. B 10. C 11. (我)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参考译文】【乙】王冕是诸暨县的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到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晚上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一个人牵了牛来责备牛踩了庄稼。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王冕仍是这样。王冕的母亲说:“这孩子想

15、读书这样入迷,为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悄悄地走出去,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亮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坦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安阳的韩性听说以后对此感到很惊讶,收他做弟子,后来他成了大学问家。(2021湖北鄂州)【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1)余则

16、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2)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喜怒哀乐,动人必深。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写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予友杨君,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为尉于剑浦。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医药,风俗饮食异宜。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

17、。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进琴以为别。(选自欧阳修送杨寘序,有删减)注官声数引:几首乐曲。宫,与下文中的“羽”同为古代五音之一。写:宣泄。杨君:即杨寘(zh)。 剑浦:今福建南平。7.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负箧曳履行深山巨谷中 负:_(2)以衾拥覆 以:_(3)为尉于剑浦 为:_8.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穷冬烈风 悲守穷庐(诫子书)B. 无鲜肥滋味之享 陶后鲜有闻(爱莲说)C. 予尝有幽忧之疾 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D. 且少又多疾 年且九十(愚公移山9. 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B. 操弦骤作/

18、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级者舒然以和。C. 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级者舒然以和。D. 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10.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2)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11. 甲、乙两文同为赠序,都是作者通过自身经历劝勉他人,但目的不同:甲文劝勉马生(1)_,乙文劝勉杨君(2)_。(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参考答案】7. (1)背(背着) (2)用 (3)做,担任 8. C 9. B 10. (1)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2)长时间之后,我感受到了弹琴的快乐,不觉得身体有疾病。11. (1)勤奋刻苦、专心学习

19、 (2)通过弹琴平和心态、调养身体【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负,本义,背,背着。以,介词,用。为,动词,做,担任。【8题详解】A.极穷困;B.鲜美很少;C.曾经曾经;D.况且将近;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断句。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个句子的意思是:按着琴弦迅急弹奏,曲调也突然随之变化:声音急促的显得很凄惨,声音和缓的显得很舒畅。故断句为: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级者舒然以和。故选B。【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 缊袍敝衣,破旧

20、衣服。处其间,生活在他们中间。(2)久,长时间。其,这。体,身体。【11题详解】考查比较阅读。甲文:作才记叙了自己外出从师学习的经历,表现了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勤奋刻苦,自己从学习当中获得了快乐,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用意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马生要专心学习,勤奋刻苦。乙文:作者首段记叙了自己因为弹琴而治好了身体之疾的事件,第二段中的“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进琴以为别”点明了作者赠序的原因,希望杨君能像自己一样,通过弹琴来平和心态,治愈疾病。【参考译文】【甲】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

21、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回到客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板每天供应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乙】我曾经得了忧劳的病症,退下来闲居,没有医治好。后来在朋友孙道滋那里学习弹琴。学习了几支宫声曲子,时间一久就感到很快乐,浑然不觉自己还有病在身上呢。弹琴作为一种技艺,是很小的了。等这技艺

22、到了极点,(发出的声调)大的是(浑厚较浊的)宫声,小的是(圆清急畅激愤或高昂的)羽声,按着琴弦迅急弹奏,曲调也突然随之变化:声音急促的显得很凄惨,声音和缓的显得很舒畅。喜、怒、哀、乐的情绪,一定深深地打动人家的心弦。它能够凭耳朵听出来,能够随手弹出来。排遣忧郁,散发幽思,那么,往往感动人心,极为深切。我的朋友杨君,喜欢研究学问,很会写文章,屡次参加进士考试,都没考中,调到剑浦去做了县尉。小小的剑浦在东南面几千里路以外,在这种情况下,他是确实有不平的地方。并且从小又多疾病,可是南方缺少名医良药,风俗饮食与中原两样。以他多病的身体,抱着不平的心思,却生活在风俗不同的地方,哪里能够长久地沉闷下去呢?

23、然而要平静他的心思,疗养他的疾病,那么弹琴也能够收到一点好处吧!因此我写了这篇谈琴的文章来给他送行,弹琴当做临别的纪念。(2021辽宁大连)【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选自送东阳马

24、生序)【乙】宣子忧贫,叔向贺之。宣子曰:“子贺我何故?”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宣其德行,顺其宪则,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郤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侍其富宠以泰于国其宗灭于绛,唯无德也。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选自国语叔向贺贫)【注释】宣子:即韩宣子,晋国上卿,又名韩起。叔向:晋国大夫。栾武子:栾书,晋国上卿。一卒之田:即百顷土地。上卿享受的待遇应该是五百顷田地。郤(x)昭子:郤至,晋国卿。公室:国库。泰:骄横。绛:晋国的国都。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媵人持汤沃灌(热水)B. 缀公

25、卿之后(跟随)C. 诸侯亲之(亲自)D. 起也将亡(灭亡)9.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2)宣子忧贫,叔向贺之。10. 用“/”为乙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侍 其 富 宠 以 泰 于 国 其 宗 灭 于 绛11. 【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比手法,甲文中作者与同舍生求学条件相差悬殊,他却能保持内心充实和强大,其中的原因是“_”;乙文将栾、郤两个家族的兴衰作对比,用“_”道出郤昭子家族衰败的原因。(请分别用文中原句回答)【参考答案】8. C 9. (1)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2)宣子正为贫穷发愁(忧虑),叔

26、向向他道贺。10. 侍其富宠/以泰于国/其宗灭于绛。11. . 以中有足乐者(答“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也可). 唯无德也(答“侍其富宠,以泰于国”也可)【8题详解】C.句子的意思是:各诸侯国都亲近他。亲:亲近。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注意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1)缊袍敝衣:破旧的衣服;处其间:生活在他们当中;略无:一点儿没有;慕艳:羡慕。(2)忧:忧虑,形容词意动,为忧虑;忧贫:为贫穷忧虑;贺:祝贺,道贺;之:代词,他,指韩宣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读。作答此题,先翻译句子,在理解句意

27、的基础上句读。这句话的意思是:依仗自己的财产和势力,在晋国极其骄横,他的宗族在绛这个地方被灭亡了。故正确的断句为:侍其富宠/以泰于国/其宗灭于绛。【11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提炼。题空一:根据“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提炼:以中有足乐者;题空二:根据“侍其富宠,以泰于国,其宗灭于绛,唯无德也”提炼:侍其富宠,以泰于国或唯无德也。【参考译文】【甲】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回到客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

28、。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板每天供应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乙】韩宣子正为贫困而发愁,叔向却向他表示祝贺。宣子说:“你祝贺我,这是什么缘故呢?”叔

29、向回答说:“从前栾武子没有百顷土地,可是他能够传播德行,遵循法制,各诸侯国都亲近他,一些少数民族都归附他,因此使晋国安定下来。郤昭子,他的财产抵得上晋国公室财产的一半,他家里的佣人抵得上三军的一半,他依仗自己的财产和势力,在晋国极其骄横,他的宗族在绛这个地方被灭亡了。只是因为没有德行的缘故!现在你有栾武子的清贫境况,我认为你能够继承他的德行,所以表示祝贺。”宣子于是下拜,并叩头说:“我正在趋向灭亡的时候,全靠你拯救了我。”(2021辽宁阜新)【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

30、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范缜字子真,南乡舞阴人也。缜少孤贫,事母孝谨。年未弱冠闻沛国刘𤩽聚众讲说始往从之卓越不群而勤学,𤩽甚奇之,亲为之冠。在𤩽门下积年,去来归家,恒芒屩布衣,徒行于路。𤩽门多车马贵游,缜在其门,聊无耻愧。既长,博通经术,尤精三礼。【注】刘㪦

31、1;(瓛)(hun):南朝齐人。芒屩(ju):草鞋。8.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所欲有甚于生者B. 不敢出一言以复 而复问妻妾C. 恒芒屩布衣 人恒过D. 事母孝谨 事无大小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2)𤩽甚奇之,亲为之冠。10.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年未弱冠闻沛国刘𤩽聚众讲说始往从之卓越不群而勤学11.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各题。(1)甲文中宋濂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求书之难和 之难。(2)乙文画线句运用了 写法,使范缜的形象更丰满。(3)请分析甲乙两文中的宋濂和范

32、缜品质的异同。【参考答案】8. C(都是“经常,常常”的意思。A.向;比B.回复,反驳;再,又D.侍奉;事情)9. (1)抄写(抄录)完毕,跑着把书(它)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期限。(2)刘𤩽认为他很奇特(认为他很不同寻常或对他感到非常奇特),亲自为他举行加冠礼。10. 年未弱冠/闻沛国刘𤩽聚众讲说/始往从之/卓越不群而勤学 11.(1)求师 (2)对比(3)共同点:勤奋(刻苦) 不同点:宋濂诚信,尊师(恭敬、谦卑);范缜孝顺,内心强大(精神强大、不攀比、独得其乐、苦中作乐、意志坚定)。【参考译文】【乙】范缜字子真,是南乡舞阴人。范缜小的时候,没有父亲,家中贫困

33、,他对母亲很孝顺。他不满二十岁时,听说沛国刘𤩽招集徒众讲授学问,于是前去跟随他学习。品格优秀突出、不同一般并且勤奋好学。刘𤩽特别赏识他,并亲自为他举行冠礼。在刘𤩽门下多年,无论是上学还是回家,始终穿布衣、草鞋,步行走路。刘瓛的学生中很多是大乘坐车马的子弟。范缜在他们中间根本不感到耻辱羞愧。成年后,范缜通晓经学,尤其精通周礼仪礼和礼记。(2021辽宁盘锦)【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命,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34、。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待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念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含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35、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廉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借B.久而乃和 和:暖C.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同“披”,穿着D.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快乐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策之不以其道B、不敢出一言以复 全石以为底C、学而不思则罔 濯清涟而不妖D、于我如浮云 皆以美于徐公7.对文

36、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B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A.(我)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会多次吃饭,(他)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B.(我)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我)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C.(我)处在逆境中,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他)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D.(我)处在逆境中,店主人每天会多次吃饭,(我)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8.用甲文的内容来印证乙文的观点,搭配最为恰当的一项是(A )A.余幼时即嗜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B.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三人行,必有我师焉C.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思而不学则殆D.余则缊袍敝衣

37、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2021四川成都)送东阳马生序宋濂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

38、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19.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右备容臭 臭:香气B. 缀公卿之后 缀:跟随C.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遗:遗留D. 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同“披”,穿着2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21. 下列选项中,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选文通过作者与“同舍生”“太学生”学习条件的对比,阐述了“困境出人才”的道理。B. 选文写自然环

39、境的严酷和物质条件的匮乏,表现了作者求学的“勤且艰”。C. 选文连用“被”“戴”“腰”“佩”“备”数个动词,写出了富家子弟金玉其外的形象。D. 作者功成名就却说“未有所成”,表现出一代文宗大儒谦虚抑己、低调做人的品格。22. 针对部分同学在物质生活上攀比这种现象,请你结合文中观点加以劝说。【参考答案】19. C 20. 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21. A 22. 劝说理由围绕“不要羡慕物质享受”“学习自有乐趣”“专注于学习(或:勤奋学习)自然没有心思关注其他”等要点作答即可。(2021湖北十堰)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

40、,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息。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筐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组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

41、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16对下面句予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A无从致书以观(致:得到) 走送之(走:跑)B尝趋百里外(趋:归向) 未尝稍降辞色 (稍:一会儿)C色愈恭,礼愈至(至:周到)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俟:等待)D主人日再食 (食:供养,给吃)日侍坐备顾问(日:每天)17翻译。(3 分)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18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3分),作者用借书、抄书的办法来克服。,作者用跑远路、拜名师、虚心求教

42、的办法来克服。,作者历尽苦寒,破衣粗食,但他以内心的充足、精神的强大来克服这一困难。【参考答案】16B17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来请教。(3分,每错一个词扣1分。)18求书之难。求师之难。生活之苦。(3分)(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2021湖南株洲)【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43、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乙】任末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

44、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注释】任末:人名。笈:书箱。庵:茅草小屋。荆:灌木名。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悦:敬佩。4.解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腰白玉之环 ( ) (2)媵人持汤沃灌( )(3)同舍生皆被绮绣( ) (4)常以净衣易之( )5.下列各组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 分)A.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谓之行尸走肉 B.计日以还 以记其事C.或遇其叱咄 或依林之下 D.则又请焉 则何以成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2)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7.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 分)例句:每假借于藏书之家。A.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B.莲,花之君子者也。C.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D.皆以美于徐公。8.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序”和“记”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甲文的“序”重在赠言,乙文的“记”旨在劝谏。B.甲文详细记叙、生动描写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奔走之苦,勉力青年人珍惜良如的学习环境,专心治学;乙文简要概述,细致描写了任末求学不易、条件之艰,强调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C.甲文叙议结合,以叙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