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23诗歌的表达方式【亮点练】高考语文大一轮单元复习与检测(全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23诗歌的表达方式【亮点练】高考语文大一轮单元复习与检测(全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考点23诗歌的表达方式膜揪纸71、阅读F面这首诗,完成卜面小题。赤壁怀古苏辙新破荆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千艘已共长江险,百胜安知赤壁焚?港距方强要一斗,君臣巳定势三分。古来伐国须观衅,意突成功所未闻。【注】皆距:禽鸟的嘴和爪甲。比喻决胜的武力、武器或力量。观衅:窥伺敌人的间隙。卜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所写之事与赤壁赋“破荆州,下江陵”所依据的历史事实基本相同。B. 一二联以描写为主,三四联以议论为主,具体分析了酉操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C.第三句紧承上句士气如云的场景,写千艘战船横布长江,突显曹军雄壮气势。I). “安知赤壁焚”强调了曹军在赤壁的意外惨败,并与结句
2、“未闻”形成呼应。请从内容、表达方式、风格中任选两个角度简要分析本诗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不同。2.阅读F面的诗歌,完成文后各题,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只望至公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B. “朱门” “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
3、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2)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 注:行役:因服军役、劳役或公务而在外跋涉。木诗运用了什公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2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溪行逢雨与柳中庸李端日落众山昏,萧箫暮雨繁。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三峡吟 徐照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注】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1)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2)你认为第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工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小题。采地黄者白居易麦死
4、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椎粮。 凌晨荷插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注】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插:通“铺”,铁锹。这首诗在叙述上特色鲜明,试作赏析。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太湖恬亭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10/22 更待夜深同彼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
5、之夭夭,有铲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藁藁咒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注】归:女子出嫁。黄(fCn):果实很多的样子。藁(zhEn)秦:树叶茂盛的样子。诗在章法结构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6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王建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重装墨画数茎竹,长着香蒸一架书。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参考答案】1 . (1)借景抒情,本诗写了连空的苍雾,堕水的冉月,飘飘的风,辽远壮阔,却让诗人倍感“恍 惚”,飘摇“无定”。(2)诗歌最后两句直抒胸臆
6、,抒发了诗人对羁旅生活的无限厌倦愁绪。“羁栖 正愁绝”直接点明了羁旅之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抒情方式、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苍苍雾连空,冉冉月堕水。飘飘双燮风,恍惚无定止”的意思是漾漾雾气在空中弥漫,月亮慢慢 地沉落水边。阵风不停地吹动我的双燮,我的船漂流着恍恍惚惚向前。作者用连空的苍雾,堕水的冉 月,飘飘的风等意象,创设了一个辽远空阔又飘忽朦胧的意境。作者借景抒情,让人倍感“恍惚”,飘 摇“无定”。“羁栖正愁绝,况乃中夜起”意思是作客他乡满怀着忧愁,更何况半夜难眠披衣起床。“愁绝”表 明忧愁到了极点,直接点明情感,直抒胸臆。愁的原因是“羁栖”,是因为羁旅在外,客居他乡,夜里 愁
7、得睡不着,只好披衣起床,抒发了诗人对羁旅生活的厌烦之情。2 . (1)第一首寓情于景,(1分)“昏”“繁”二字点明了愁:(1分)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写 愁。(1分)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1分)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愁”,愁在人心。(1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中的表达方式。分析两首诗中抒情手法的差异,主要从内容和 手法两方面进行比较。内容上,两首诗都写了 “猿声”,都与“愁”有关,但第一首诗景中含愁,以 “昏” “繁,二字点明愁情;第二首诗的愁情主要通过运用典故来抒发,与第一首有所不同。(2)李诗寓情于景,写哀景抒哀情。(1分)“日落众山昏,萧箫暮雨繁”,写的是黄昏时
8、雨势繁密, 景中含情。(2分)“日落” “暮雨”营造出凄冷、箫瑟的氛围,猿的哀啼更添愁绪,作者以哀景衬哀 情,表达自己内心的孤独、愁苦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2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中的表达方式。“日落众山昏,萧萧暮而繁”中的“日落”和 “暮雨”以及后两句中的猿声都属于哀景,抒发的也是作者内心的愁苦之情,因此是写哀景抒哀情,同 时运用了景中含情、寓情于景的手法。3 .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1分)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 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1分)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 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9、1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中的表达方式。解答此类题目要从叙述人称、叙述方式、叙述 视角这三个角度思考。从叙述人称方面来看,这篇诗歌以第一人称采地黄者的身份进行叙述,亲切 真实,易于抒情,读来倍感辛酸。从叙述顺序方面来看,本诗采用时间顺序来记叙,因此脉络分明,叙 事清晰。从叙述视角方面来看,诗人以第三者的身份,站在局外进行全知全能的叙述,客观真实,隐含 了自己对贵族的鄙视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需要注意的是,叙述视角不同于叙述人称,诗人是以代 言者的身份来写,代采地黄者言事,因此采用第一人称,但却是站在局外客观叙述,要注意区分这两个 概念。4 .以景结情。(1分)“更待夜深同彼倚,秋
10、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期待的情景,寄托了诗人的 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2分)(答虚写、情景交融或借景抒情也可)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中的结构技巧。“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更待夜 深同徒倚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情感,而后以描绘想象中深夜景物的句子结尾,是典型的“以景结 情”,作用是寄托诗人的情感,令全诗韵味悠长。5 .使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1分)将“桃之夭夭” “之子于归”两句反复咏唱,回环反复,增加了 诗句的音乐美。(2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中的结构技巧。本诗中“桃之夭夭” “之子于归”反复咏唱,是 典型的重章叠句手法。重章查句也是诗经惯用的章法结构,其
11、作用在于造成回环反复的音乐感。6 .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 “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 “杳薰一架书”,分别写出了 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2分)运用衬托,用“侍儿知礼 数”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2分)通过“吟哦” “任狂疏” “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写,写出12/22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2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解答此类题,要先点明运用了什么手法,再结合内容说明手 法是如何运用的。首联是书斋外部环境的描写,“高树蝉声” “冷铮似闲居”体现了书斋环境的幽播安 闲。颔联写书斋内部的陈设和装饰,“墨画” “竹” “杳素” “一架书”
12、描写了书斋的素净雅致,反映 出主人的文气雅趣。颈联“语笑” “知礼教”是对李将军身边的“侍儿”的描写,侧而衬托出李将军的 知书达理和修养。“吟哦野客任狂疏”中,“吟哦”是对李将军吟诵时动作的描写,“任狂疏”是对李 将军吟诵时神态的描写;“就中爱读英雄传”写李将军读英雄传的爱好。后两联从这两方面表现出了李 将军湎脱豪放的性情和雅致的志趣。提升缔.1.阅读下面这苜唐诗,完成14, 15题:,咏怀古迹其五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纾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注】纤筹策:曲折周密地展运策略C(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
13、不正确的-项是(?)A.首句笔力雄放,凸显诸葛亮名满震宇、万世不朽的形象,“宗臣”二字统领全诗。B.颔联下句运用比喻、借代的修辞,将诸葛亮比作鸾凤,其中“羽毛”代指鸾凤1C.颈联认为诸葛亮的人品与伊尹、吕尚不相上下,但是指挥才能比不上萧何、曹参。I).本诗一改“起、承、转、合”的固定章法,层层推进,尾联“转合”相融,别出心裁。本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只望至公叫寺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
14、的敬称。(I)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卜,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8. “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2)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 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浣溪沙 姜夔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15、【注】丙辰岁不尽五日,意为丙辰年还有五日就结束了。吴松,今上海一带,词人作此词时恰在 吴松,已离家乡杭州不远。亚:接近。(1)这首词在结构技巧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分析。(2)下阕在抒发感情时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官舍竹王禹偶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不随天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注】此诗为诗人受小人毁谤,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量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 方,此处为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远的地方。(I)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竹”色泽清雅、身姿挺拔,成为古代
16、文人用来寄托自己情怀的文学意象之一。B.全诗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了诗人与世无争、淡泊清高、坚守高尚节操的情怀。C. “雪里看”翠竹,既体现了竹子的坚贞,又表现了诗人的风雅,同时照应了颔联。D.颔联动静结合,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官舍竹不与群芳争奇斗艳、独守坚贞的操守。(2)本诗的颈联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5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卜面小题意难忘山家清吴伟业14/22村坞云遮,有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溪堂连石稳,苔径逐篱斜。文木几,小窗纱,是好事人家。启北 扉,移床待客,百树梅花。衰翁健饭堪夸。把瘦尊茗碗,高话桑麻。穿池还种柳,汲水自浇瓜。霜后橘,雨前茶,这风味清 佳。喜去年,山田大
17、熟,烂蝶生涯。(注)瘦尊,即糜樽用瘦瘤状木根所制的酒杯。(1)词中“衰翁”的身份是0下片中“” 一词点出山家的生活状态,可谓词眼。(2)分别赏析上片的写景艺术和下片的叙事艺术。6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秋来李贺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秋及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久【注】桐风:指吹过梧桐叶的秋风。壮士:诗人自称。衰灯:暗淡的灯光。络纬:虫名,俗称纺织娘,因 秋天天气转凉而哀鸣,其声似纺线。青简:青竹简。一编书:指诗人的一部诗集。竹简书久无人读, 蓝虫就在其中生长。不遣:不让。花虫:蛀蚀器物、书籍的虫子。g(du
18、):蛀蚀。香魂吊书客:指 前代诗人的魂魄来慰问诗人。书客:诗人自指。鲍家诗:指南朝宋鲍照的诗。鲍照曾写过行路难 组诗,抒发怀才不遇之情。“恨血”句:庄子中说:“慕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为碧。”(I)下列对本诗的鉴赏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此诗以桐风、衰灯、寒素、冷香、秋坟、恨血等意象构成一幅冷凄悲凉的画面,不是为了抒发 悲秋之情,而为感叹命运不济、报国无门。B.首句中的“惊心”说明诗人心里震动强烈。第二句“啼寒素”的“寒”字,既指岁寒,更指听 到络纬啼声时的心寒。C.首句中的“苦”字给全诗定下了基调,笼罩以下六句;三、四句写诗人面对衰灯,耳听秋声, 感慨万端,发出所作诗篇又有谁
19、来赏识的一声叹息。D.全诗寄情于物,用浪漫主义以幻写真的独特手法,在深远的悲愤和瑰丽奇特的艺术形象间达到 了和谐的统一,体现了李贺诗歌诡谄凄异的风格。(2)请简要赏析本诗尾联的写法。(6分)【参考答案】1. (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C.但是指挥才能比不上萧何、曹参”错,颈联的意思是:才华超绝与伊尹吕尚难分高下,指挥千军万马非曹参萧何能比。故选C。?(2)议论(1)赘扬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与丰功伟绩。(2)对诸葛亮功业未遂的深切叹惋。(3)寄托了诗人仕途失意,壮志难酬的忧愤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方式和思想感情的能力。这首诗,由于诗人以自身肝胆情志吊古
20、,故能涤肠荡心,浩气炽情动人肺腑,成为咏古名篇。诗中 除了 “遗像”是咏古迹外,其余均是议论,不仅议论高妙,而且写得极有情韵。三分霸业,在后人看来 已是赫赫功绩了,而对诸葛亮来说,轻若一羽耳;“萧曹”尚不足道,那区区“三分”就更不值挂齿。 如此曲折回宕,处处都是抬高了诸葛亮。全诗议而不空,句句含情,层层推选。首句异峰突起,笔力雄放。次句“宗臣遗像肃清高”,进入祠堂,瞻望诸葛遗像,不由肃然起敬, 遥想一代宗臣,高风亮节,更添敬赛之情。接下去进一步具体写诸葛亮的才能、功绩。颈联中伊尹是商 代开国君主汤的大臣,吕尚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有功,箫何和曹参,都是汉高祖刘邦的谋臣,汉初的 名相,诗人盛贽诸葛
21、亮的人品与伊尹、吕尚不相上下,而胸有成竹,从容镇定的指挥才能却使萧何、曾 参为之黯然失色。一则表现了对武侯的极度崇尚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不以事业成败持评的高人之 见。最后,“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诗人抱恨汉朝“气数”已终,长叹尽管有武侯这样 稀世杰出的人物,下决心恢复汉朝大业,但竟未成功,反而因军务繁忙,积劳成疾而死于征途。这既是 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高尚品节的赞歌,也是对英雄未遂平生志的深切叹惋。诗人通过赞颂 诸葛亮的文章学问、心性品德、伟绩功勋,并对其凄凉的身世、壮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进 而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身世之感,抒发了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
22、哀。全诗语言凝练,气势 浑厚,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诸葛亮雄才大略的颂扬,以及壮志未遂叹惋,寄托了诗人仕途失意,壮志难 酬的忧愤之情。2. (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表达技巧和作者的观点态度。A项对应首联,“此身虽贱道 长存”写诗人自己出身低微但对理想信仰坚定不移;“孔门”,孔子门下,借指儒家,表明作者信奉的 是儒家思想。A项正确。B项,“朱门”本指古代王侯贵族的府第漆成红色的大门,后指富贵人家,本诗 代指世俗权贵。“孔门”借指儒家,这里代表对理想的追求、精神的归依。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B项 正确。C项对应是联,“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是说大丈夫要凭借自己的才华受恩
23、(意指自 己是有才之士),自己平生绝不接受别人平白无故的施舍恩惠。C项正确。D项,“受恩必报”属于无中 生有。“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闱恩”是对别人施加恩惠的态度,并无“受恩必报”之意。D项 错误。故答案为D项。16/22(2)答案: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 感受到作者的心志。(3分)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3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诗歌表达技巧的作用。题干提示了两个答题角度一“情感表达”和“结 构安排”,答题时要从这两个角度分析场景描写的作用。情感表达方面,可以结合所描写场景的特点, 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内在
24、情感,分析描写代替直接抒情的好处;结构安排方面,要联系颈联对上下文的作 用来分析。情感表达上,“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描写了 “渔乡垂纶” “夜空雁鸣”两个 场景。结合“姜尚溪边垂钓等待明主”的典故,垂钓客可以理解为怀才不遇的隐者;大雁代表鸿鹄之 志。“垂纶”和“雁鸣”都是孤高耿介、遗世独立的象征,将作者的情怀形象化,是一种间接的表达, 更加含蓄委婉。在结构安排上,综合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颈联一般为“转”句,本诗 中颈联既承接了前两联的抒情笔调,又领起后文转入写景,舒缓了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委婉别 致。3. (1)答案:在结构技巧上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1分)首句写
25、出了归雁无声穿过重云时的紧张情 状,营造了紧张压抑的气氛,引出了对自己回家路途艰难的描写。(2分)下阕情感却焕然一新,所写之 景从狂风恶浪变为春波荡漾,从风浪打头变为春波迎桨。词人眼中河水俨然一片春色,心中自是一片温 暖,离家久远的词人揣想家中门前的小梅新枝生长,几乎高与门齐了。结句写出了家人盼归之殷切,亦 写出自己归心之急切。(2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中的结构技巧。结构技巧要从情景关系、句间关系、主旨表达这 几个角度思考,包括先景后情、铺垫、抑扬、开门见山等。本诗上阕的“雁怯” “重云” “愁” “浪 恶”展现出压抑、恶劣的环境景象,渲染了紧张沉重的气氛。但下阕却笔锋突转,从“春
26、” “绿” “人 归”这些词可以看出描写的是一片生机盎然、温暖的场景。这种变化在结构上属于先抑后扬,作用是演 染气氛,词人历经重重阻碍终于归家,更好地表达出词人的喜悦心情。(2)答案:运用了虚实结合和想象的手法。下阕先实写春水展绿欢迎词人归来的盎然春意,从而 写出接近家乡的喜悦;(1分)接着用虚笔写想象中自家门前的小梅已然新枝生长,高与门齐,写自己归 乡的心切;(1分)尾句想象一年一度的除夕守岁之灯火催人还家团聚,更是表达了自己渴盼回家的心 情。(2分)词人着眼于春绿、小梅、灯火,从对方人爸,欲露不露,反复缠绵,表达了回乡路上的急切 与喜悦。(2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中的表现手法。
27、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小梅应长亚门枝”中的 “应”字,可以看出这是词人想象自家的梅已经长高,与门齐平,属于虚写。有虚写就要联想到虚实结 合的手法。而下阕第一句正是实写,这句写词人即将到家,看到了春水和绿草,因而才有下句想象自家 小梅长高的景象。由此可以看出词人归家之心切。结句提到“灯火”,是词人想象除夕夜一家人团聚的 热闹场景,直抒胸臆,表现词人不畏险阻,定要归家的心情。4. (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A项,“竹”没有一般花木的艳丽芬芳,它有的是清雅的色 泽和挺拔的身姿。它的这种品质正与中国古代文人不愿与污浊世俗苟同,追求清高、独立的人格精神暗 合。古代文人爱写竹赞竹,以竹喻
28、人的高洁、虚心等品质,寄托自己的情怀。“竹”是古代文人墨客寄 托自己情怀的文学意象。A项正确。B项,颔帙写“官舍竹”具有不争春色、独守严寒、不怕寂寞、保持 贞洁等品格。作者以竹自喻,表达了与世无争、淡泊清高、坚守高尚节操的情怀。B项正确。C项,全诗 围绕诗题“官舍竹”展开,尾联写“雪里看”,是说在雪中观赏竹,看其雪中傲立,体现了迁客骚人的 雅致,又照应了颔联中“独守孤贞待岁寒”。C项正确。D项,手法分析错误,颔联是作者想象之景,采 用的是虚写和反衬的手法。春天桃李争相开放,而竹子却更愿意在冰雪岁寒独守坚贞,两句对比凸显竹 子的清高。D项错误。故答案为D项。(2) .答案:颈联两句对仗工整,运用
29、拟人和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了竹子的声音和光影的变化带 给人的雅趣和清欢。(3分)竹声“拂琴床”写出竹声的美妙和含情,令人神往;竹影“侵棋局”写出竹 的影子映在棋盘上,似欲与诗人同乐,营造出一个物我为友、物我同趣的意境。(3分)(若从其他角度分 析,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颈联上句写竹“声”,下句写竹“影”,可以从动静结合和 视听结合的角度分析,该联两句一动一静,分别从听觉、视觉角度写出了人在竹下,人之品格与竹之品 格相映衬的情景。也可关注颈联动词“拂”和“侵”,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让竹子人格化。“拂” 即吹排,竹声萧萧似“拂卷”,写出竹声的美妙和含情,令人神
30、往;“影侵棋局”,写竹的影子映在棋 局上,竹影似欲与诗人同乐,营造出一个物我同趣的意境,体现了诗人对竹的喜爱之情、赞赏之意。此 联写得有声有色,饶有雅趣,多有风韵,是这首诗中最精彩的一联,堪称名句。5. (1)隐士(农夫)烂漫(2)写景艺术:由远及近,由外到内。从村坞、山家到室内,步移景换。意象丰密,色彩和 谐。“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构成明净清幽之境。以动写静,动静结合。如“苔径逐篱斜”。叙事艺术:对比衬托。如“蓑翁”与“健饭”。铺陈写实。如“高话”以下,一一叙写山家生 活。以农家话语写自适情态。如“汲水自浇瓜”。6. 【解析】A项,既感叹命运不济、报国无门,也抒发悲秋之情。【答案】 借用
31、典故通过诡谪的想象,说仿佛隐约听到秋坟的鬼魂在唱着鲍照当年抒发“长恨”的 诗,他的“长恨”就像共弘的碧血那样永远难以消释,实际上是借古抒怀,借他人酒杯浇自己胸中块 垒,来抒发自己命运不济、报国无门的绵绵悲恨。(“用典、想象、借古杼怀”各1分,结合诗句分析3 分。)【解析】 “雨冷香魂吊书客”,诗人画出了一幅十分凄清幽冷的画面,而且有画外音,在风雨淋 涔之中,他仿佛隐隐约约听到秋坟中的鬼魂,在唱着鲍照当年抒发“长恨”的诗,他的遗恨就像共弘的18/22碧血那样永远难以消释。结合注释,明晓其运用了典故、想象。诗人表面上是说鲍照,实际上是借他 人的酒杯,浇自己胸中的块垒。志士才人怀才不遇,这正是千古同
32、恨的事情。明晓其运用了借古抒怀。【诗意】 秋风惊人心,壮士辛苦着作急,有似昏灯里,纺织娘啼叫着催织寒衣。日后谁来读我用 竹简写下的这篇书,不使它被蠹虫蛀成粉屑和洞隙?这思想牵扯着,今晚我的肚肠也要愁直了,雨滴冷 飕飕,像有古诗人的灵魂来慰吊。秋夜坟场上,诗鬼们诵读着鲍氏的诗句,他们的怨血在土中化作碧 玉,千年难消。培施K*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张先龙头酢艇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G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包正清明,无数扬花过无影。【注】乙卯:指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拾翠:古代春游。妇女们常采集百草,叫作拾翠。 行
33、云:指如云的游女。下阕前两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咸阳城东楼晚眺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莱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范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笑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注】溪,指稀溪;阁,指慈福寺。此句下作者自注:“南近稀溪,西对慈福寺阁。”首句“一上高城万里愁”在全诗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3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送王昌龄李硕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4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文后各题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辛弃疾尚道登
34、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 。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裳.陌【”上三更 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 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官服。3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 抚巴蜀百姓。【4】铜鞫陌:代指襄阳。(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蛇失志的惆怅。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
35、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2)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不正确的-项是()A. “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B. “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杼发人生短暂的感慨。C. “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I). “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3)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
36、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 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题目。送王昌龄李顽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夜来莲花界,梦里金陵城。02/22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夜来莲花界,梦里金陵城。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注】 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6分)4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杜牧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
37、江村柳排桥。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稀正摇摇。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注】本诗作于开成4年(839),当时杜牧在宣州(今安徽宣城)为官,即将离任回京;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耍前往 舒州(今安徽潜山)。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清弋江:长江下游支流 ,在宣州城西。(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B )A.首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洁,交代了送行时间和环境,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B.颔联通过“云遮寺”“柳拂桥”这些景物,点明了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的景象。C.裴坦刚中进士,将前往舒州为官,他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踌躇满志,春风得意。D.颈联“君意如
38、鸿” “我心悬旅”用对比手法,突出友人与诗人分别时的不同心境。(2)本诗前两联是如何写景的?对表达情感有何作用?(6分)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柳宗元十年憔悴到秦京, 伏波故道风烟在,谁料翻为岭外行。翁仲遗墟草树平。直以慵疏招物议,今朝不用临河别,体将文字占时名。垂泪千行便濯缨。【注】柳宗元、刘禹锡因参与“永贞革新”而久遭贬谪,奉旨返京后,再度被远谪。此诗便作于两人在衡阳分手、各赴谪地之时。伏波:这里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其在抵御外侮、平定叛乱上功勋卓着。翁20/22 仲:后世称石像或墓道石为翁仲,此指伏波将军庙前的石像。濯缨:洗濯冠缨。楚辞渔父中有“ 沧浪之水清兮
39、,可以濯我缨”句。后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两人在长期贬谪之后重回长安,没料到再度被远谪,这两句表现了命运之多变,人生之 艰辛。B. “伏波故道风烟在”写诗人行进在伏波将军当年出征的路上,追忆前贤,不由得心生自勉奋发 之意。C. “翁仲遗墟草树平”写伏波将军的庙宇空余石像荒草、断壁残垣,借此感慨人心变异,世道衰 微。D. “休将文字占时名”话中有话,因为两人曾因作诗讽刺权贵而背上罪名,此处多有调侃、自嘲 之意。(2)尾联“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缪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参考答案】1 .答案:过
40、渡(承上启下)。(2分)上句写云去山昏,游人散后,郊外一片空寂,为上阕白天赛龙 舟、踏青的热闹场面作结;下句写笙歌已歇,喧嚣一天的池院显得分外清静,为下文写谧优美的夜景 做了铺垫。(2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中的结构技巧。所考句子处在词结构的中间,优先考虑是过渡 (承上启下)。“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写白天的游人散去,远山渐渐昏暗下来;音乐停 止,夜晚的庭院显得异常幽静。“行云去后”承接上文热闹的游春景象,“已放笙歌池院静”开启下文 幽雅、恬静的庭院景色。2 .开门见山。(2分)一个“愁”字直接点明作者的情感,统领全诗,奠定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2 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
41、歌表达技巧中的结构技巧。“一上高城万里愁”是全诗的首句,一开篇就直 接写愁,为全诗奠定情感基调,属于开门见山的结构技巧。3 .“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 力渲染烘托了离情。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诗意】 洛水滚滚向东流去,流向远方,临别送你,暮色四起,有多少缱绻的情愫。船行速度很 慢,郊野的寺庙出现在眼前,身后的孤山看得清清楚楚。向前看去,数千里水面,其中没有芦苇和粹草 生长。夕阳洒满江上的舟楫,此时此刻,我只爱水波清澈荡漾。拿起酒杯,面对树梢上的月亮
42、尽情畅 饮,醉后就睡卧于水鸟鸣叫的江洲。夜幕降临了,来到了心仪已久的白马寺,梦里相会在繁华的金陵 城。醒来之后只有一声叹息,此番离别后,你独自行走在悠远空阔的江海之间,不知何时才能相见。4 . (1)B【解析】B项,颔联是想象友人裴坦赴任途中所见之景,并不是“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 见之景”。(2) (1)虚实结合。首联写江南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是实写。颔联上句想象友人 赴任途中经过九华山的景象,是虚写;下句写两人分别时的场景,是实写。远近结合。首联写江 南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是近景。颔联上句想象友人赴任途中经过九华山的景象,是远 景;下句写两人分别时的场景,是近景。(2)反衬
43、(或:以乐景衬哀情)。前四句通过描写江南早春 明丽和照的美景,反衬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以及自己离任回京、仕途未定的惆怅不安之 情。【解析】 首联用明快的色调,简洁的笔触,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这两句诗不只是写景而已, 它还交代了送行的时间、环境,渲染了离别时的氛围。颔联,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 “九华山路”暗示裴垣的行程。眼前绿水环抱的青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青弋江在宣城西, 江水继碧,景色优美。“清弋江村”,点明送别地点。“云遮寺” “柳拂桥”,最能体现地方风物和季 节特色,同时透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关切和惜别时的依恋之情。两句一写山间,一写水边,一写远,一 写近
44、,静景中包含着动态,画面形象而鲜明,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另外需要从虚实结合、反衬的角 度进行解读。【诗意】 和煦的太阳照耀着大地,积雪大半已消融,解冻的路面布满泥泞,经冬的野草茁出了新 芽,原野上一片青葱,马声洪亮,催促主人上路。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青弋江村 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你的志向像鸿雁一样鲜明,踌躇满志,而我的心情却像悬挂在空中的旗帜般 飘荡。我们原来是一起从京城到宜州任职的,此时却不能一同回去了,在这风光明媚的春日里,我只身 回到京城以后,将会感到非常寂笑的。5 . (1)B【解析】B项,表达的不是“自勉奋发”之意,而是在追忆前贤的同时,古(人)今(我)对 比,
45、感慨自身飘零于世,壮志难酬。要注意结合把握整首诗的感情倾向,并结合上下文来理解。(2)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不必临河取水,离别时的眼泪就可以洗濯冠缨,表现诗人珍重惜别 的感伤,以及历尽艰辛的悲怆;(3分)用典(或用典结情)。“濯缨”用楚辞之典,有与友人共勉 之意,希望彼此无畏打击,保持志行之高洁。(3分)【解析】 诗人以汉代苏武去国离乡,李陵赠别苏武的诗句来比他与刘禹锡的分路,与苏季相比, “怅悠悠”则同,但他们用不着“临河”取水,这流不尽的泪水便足以濯缨洗冠了“垂泪千行”。 这看似乖谬,实则在理。这艺术上的夸张同样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和深沉的思考。另外结合注释,运 用了典故,表友情之深厚,叹身
46、世之悲凄,意在保持超脱世俗,操守高洁。22/22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注】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1) . “淹留野寺出” 一句中“淹留”的意思是,体现出诗人的心情。(2) .这首诗与柳永雨森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5 .阅读卜.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注】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武林:杭州的别称。苏弑时知杭州。 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
47、有第一人 李揆,公是否? ”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着,与李揆非常相似。8 .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9 ).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2)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题目。采地黄者白居易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粮粮。凌晨荷插 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