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实验教案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实验教案上册.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八 年 级物 理 实 验 教 案上册【试验一】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10【仪器和器材】刻度尺、斜面、卷尺皮尺、小车【步骤和记录】【探究归纳】1. 正确使用秒表测时间(1) 生疏秒表的功能键各种秒表一般都具有启动、暂停、回零三项根本功能。 如图 3.4-1 所示。秒表的中间按钮为启动、暂停键,旁边按钮为回零键。(2) 使用秒表的方法第一次按动-启动,长短指针开头转动;其次次按动-暂停,长短指针临时停顿转动; 第三次按动-回零,长短指针快速回到零点。(3) 秒表读数的方法首先弄清大表盘、小表盘每大格、每小格表示的时间。 秒表的最终读数为小表盘读数与大表盘读数之和。2. 测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方法用秒
2、表测出物体在某路程上运动的时间,用刻度尺测出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利用了 = 求出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试验二】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仪器和器材】刻度尺、三角板2 块、卷尺皮尺、硬币【步骤和记录】一,刻度尺的检查 每次试验前都应先坚持测量工具并逐步养成习惯。使用刻度尺前应首先检查以下几点:1. 刻度尺的尺身是否平直,刻度是否均匀,刻线是否清楚;2. 刻度尺的零刻度的位置,假设零刻度在刻度尺的端头,应 检查端头是否已磨损; 3弄清相邻两条刻线所代表的长度即弄清刻度尺的最小 分度值。试验内容与数据记录:1. 测量长方体的边长 使用工具:名称、量程、分度值 表格及数据:第一次 其次次 第三次 平均值长方体
3、的长/cm长方体的宽/cm 长方体的高/cm2. 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宽度和厚度 使用工具:名称、量程、分度值 测量示意图: 表格及数据: 3测量硬币的直径 使用工具:名称、量程、分度值 测量示意图: 表格及数据: 问题争论:试验中我觉察哪些问题及我的看法 进一步地争论: 1黑板上有一段曲线,用什么关心方法可以测量曲线的长? 2在只有米尺的状况下,设计一种简洁方法量出操场的长 度,并与步量的结果比较? 3试设计一个试验方案,以测量出炒菜锅的深度。 4试设计一个试验方案,以测量你自己所穿鞋子鞋底的面积。【试验三】声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目的和要求】生疏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仪器和器材】音叉附共鸣箱,
4、音叉槌,支架吊着一个轻质小球。【试验方法】试验一:声是怎样产生用音叉槌轻击音叉,音叉就会发出稍微的声音。用音叉跟吊 在支架上的轻质小球接触,小球就会被音叉弹开图 1541,说明叉股在振动。用手指轻轻接触发声的音叉,可以直接感觉它的振动。假设捏紧音叉的叉股,使它停顿振动, 就听不到声音了。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试验二:声音怎样传播的将音叉从共鸣箱上取下,用木、铁、铜、玻璃或其他物质做成长约 3050 厘米、直径与音叉手柄直径一样的杆,插在共鸣箱上。把敲击后的音叉手柄放在杆上图 1542,共鸣箱发出同频率的声响。说明声音可以通过这些固体传播。 把装满水的量筒放在共鸣箱上,在音叉柄上套上一个直
5、径比量筒小 12 厘米的软木塞,把敲击后的音叉柄放入量筒的水里使塞子浸没 12 厘米如图 1543 所示。共鸣箱也会发出同频率的声响,说明声音可以通过水传播。【试验四】【目的和要求】声音的特性了解音调凹凸与声源振动频率的关系和响度大小与声源振 幅的关系。【仪器和器材】发音齿轮齿数为 40、50、60、80,转台,硬纸片,音叉附共鸣箱,音叉槌,吊在支架上的轻质小球。【试验方法】 1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把发音齿轮固定在转台上,摇动转台,使齿轮匀速转动。再 拿一块硬纸片接触其中一个齿轮的锯齿,如图 1551 所示。纸片就振动起来,发出声音。转变转台的转速,可以听 到纸片发出的声音音调也随着转变。转速越大
6、,音调越高。 保持齿轮的转速不变,用硬纸片接触不同的齿轮,纸片就发 出不同音调的声音。齿轮的齿数越多,硬纸片和它接触时发 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试验说明:声音的音调是由声源振动的频率打算的。频率越 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2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将音叉插在共鸣箱上,将吊在支架上的轻质小球贴近音叉的一叉股。用音叉槌小扣一下音叉,小球被推开的幅度不大, 音叉发出的声音响度小;重敲一下音叉,小球被推开的幅度增大,音叉发出的声音响度增大。说明声源振动的振幅越大, 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试验五】【目的和要求】光的直线传播1. 观看光在同一种物质里传播的路线是直的;2. 观看光从一种物质进入
7、另一种物质,光的传播方向通 常会转变。【仪器和器材】光的全反射试验器,如图 211 所示,包括光源和长方水槽。光源是直丝灯泡,外边用开有与灯丝平行缝隙的铁 筒遮闭。长方水槽的前壁用玻璃镶成,后壁是涂有白漆的光 屏。光源可插在水槽上方的圆孔内,也可插入水槽底部的玻 璃圆筒内。【试验方法】 1在水槽中盛一半水。将光源插到水槽上方的圆孔中,接通电源,转动缝隙的位置,在光屏上可以看到,光在水槽 上半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光带;再转动缝隙的位置,使缝 隙朝下,在光屏上可以看到,一条光带从空气进入水中发生 偏折的状况。2将光源插到水槽底部的玻璃圆筒内,重复上述试验步 骤,在光屏上可以看到,光在水槽下半部水中
8、沿直线传播的 光带;以及光从水进入空气中光屏显示的光带发生偏折的情 况。【试验六】【目的和要求】光反射时的规律1. 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 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2.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仪器和器材】光的反射演示器,其构造如图 231 所示,M 是一块平面镜,镶在一块木板上,白色光屏 E 垂直固定在木板上,白色光屏F 可以绕垂直于镜面的 ON 轴转动,E、F 屏上画有以 O 为圆心的圆弧,上面标有刻度。平行光源,低压电源。【试验方法】1. 调整光源的位置,使一束光沿平面E 内任始终线 AO 射到平面镜上的 O 点。绕 ON 轴转动平面 F,寻求由 O 点反射的光线,只
9、有当平面F 和平面E 在同一平面内时,才能在 F 上见到反射光线,平面 F 在其他位置时,F 上都没有反射光线。得出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 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的结论。2. 平面F 和E 处在同一平面时,观看到光的反射,从 E、F 屏上读出入射角、反射角的值,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在平面E 内转变入射光线的角度,重复步骤 2。总结得出反射定律。4. 先使平面 F 和E 成任一夹角。转动光源的位置,在 E 平面内看到反射光线。转动平面E 找到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在的平面,加深对反射定律的理解。【试验七】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目的和要求】验证平面镜成像的规律:物体在平面镜里成正
10、立的虚像, 像和物大小相等,它们的对应点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仪器和器材】平板玻璃一块,两根一样的蜡烛,木板一条约 60154 厘米。木板中心有窄槽,可将平板玻璃垂直地卡在木板中 央,木板的侧面从中心向两边画有等距离的刻线。【试验方法】 1在玻璃后面放没有点燃的蜡烛甲,前面放点燃的蜡烛乙。移动没有点燃的蜡烛或点燃的蜡烛的位置,直到从 玻璃前边的各处看到玻璃后边的蜡烛甲似乎也点燃为止。2. 将装置仪器的木板转过 90,让同学看到蜡烛甲并没有点燃,说明刚刚看到蜡烛甲似乎点燃的情形,实际是点燃 的蜡烛乙在平板玻璃里成的虚像。虚像是正立的,和物体大 小相等,虚像的位置和蜡烛甲完全
11、重合。3. 观看蜡烛乙物和蜡烛甲像的位置,可以看到物和像的连线跟玻璃镜面垂直,借助于木板侧面的刻线, 可得到物和像距镜面的距离相等。【试验八】争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目的和要求】试验争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时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在二倍焦距以外时,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仪器和器材】光具组,蜡烛。【试验方法】以凸透镜为基点,向烛台方向量出一倍焦距即100 毫米、二倍焦距即200 毫米的距离并作出标志。将烛台放在距透镜大于 200 毫米的位置上,移动毛玻璃屏,使毛玻璃屏上消灭烛焰清楚的实像。观看这个实像,看它比实物是大了还是小了,
12、是正立还是倒立的。测出像距即毛玻璃屏距透镜的距离,它与焦距、二倍焦距有什么关系?大于、小于或等于物距u像正立或倒立的性放大或缩小质虚像或实像像的位置与物同侧与异侧像距vu2fu=2ffu2fu=fuf转变物距物体到透镜的距离,按表 261 挨次进展试验。把每次试验的结果记入表中。【试验九】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目的和要求】使学生了解:固体熔化时温度是在液体内部和外表同时进展 的汽化现象。【仪器和器材】烧杯或烧瓶,温度计,方座支架,酒精灯。试管 2 个内径各约 35 厘米和 15 厘米,假设大试管过长可截短一点, 与大小试管相配的软木塞或橡皮塞2 个,烧杯500 毫升,液体温度计0100,纯
13、萘粉5 克左右,角 匙,接近沸腾的热水约 350 毫升,一小团疏松的细铜丝, 其余除搅拌器、冷水、滴管不用外同方案一。【操作】(1) 将小塞子中心钻一孔插入温度计,再把温度计伸入小试管下部预先放入的一小团细铜丝之中。用角匙向小试管内 均匀地参加纯萘粉,直至萘粉将细钢丝盖没。调整温度计的 位置,使它位于萘粉柱的中心偏下处,但不接触管底。(2) 如图 318 所示,将大塞子中心钻洞插入小试管,并通过大塞子把小试管固定在大试管中,使两个试管各处的间 隔尽可能均等。再把大试管放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使它不 接触烧杯的壁和底,而水面略高于小试管中萘粉柱的顶面。(3) 用酒精灯对烧杯加热,让水保持沸腾状态,
14、同时使小试管中的萘粉不断得到加热。当温度计的示数到达约 70 时,每隔一分钟或半分钟观看并记录一次萘的温度,直至萘 温升至 85左右为止。(4) 停顿加热,取出小试管并将它固定在支架上,让液态萘在空气中自然冷却,连续观看和记录萘的温度,直至温度 降至 70左右为止。(5) 依据记录的温度、时间数据,画出萘的熔化、凝固图象。由此分析说明:晶体萘有肯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在熔化 和凝固过程中虽与外界发生热交换,但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试验十】【目的和要求】水的沸腾1. 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外表同时进展的汽化现象。2. 沸腾是在肯定的温度下进展的,这个温度叫沸点。3. 液体沸腾时吸取热量但温度不变。【仪器和
15、器材】烧杯或烧瓶,温度计,方座支架,酒精灯。【试验方法】1如图2251 所示,将水放在烧杯里半杯即可加热, 温度计插入水中测水温。找一两位学生随时向全班报告温度。指出观看重点是水和温度计。 2教师边试验,边讲解,首先看到较小气泡消灭在烧杯底部,然后上升,指出这是由于玻璃上吸附空气和在水中溶有 微量气体受热分别所形成的。少时,从杯底渐渐消灭一些较大的气泡,这些泡里含有水蒸气,但没有上升到水面就变小并消逝了,这是由于水温不匀, 杯底温度较高,蒸汽泡可以形成,但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 蒸汽又分散成水了。最终,加热到杯里水的各部都有气泡,而且在上升过程中气 泡连续增大,这才是真正的沸腾现象。强调这时在液体外表 和内部都在进展猛烈的汽化。由学生报出的温度是 100后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再加一会儿热,温度也不再上升,指出这个温度就叫沸点。移开酒精灯,停顿加热,沸腾现象随即消逝。说明维持沸腾 是需要热量的,这些热量不是上升水温,而是进展汽化,使 物质状态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