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密度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

上传人:1513****116 文档编号:92908977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6.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密度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八年级物理密度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密度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密度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八年级物理密度教学设计一等奖 第1篇 密度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本节是概念教学,物理概念的建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阅历,避开把密度概念直接灌输和强加给学生,应通过形象化的试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争论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密度概念,教师仅仅是学生概念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忙者。 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概念;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2)知道密度单位、含义及写法读法,会进展不同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3)能用密度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试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进一步体会 比值定义法在密度概

2、念建立过程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概念建立过程中,渗透由特别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的唯物法思想,通过了解密度学问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感受物理学问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 教学难点: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本身一种性质”。 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纳“试验探究,小组争论”的教学方法,并协作讲授、争论、展现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木块、铁块、铝块、铜块、一杯水、一杯糖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观看桌上的木块、铁块、铝块、铜块,提出问题:用什么方法区分它们? 学生答复出颜色。(还有其他答案) 连

3、续引导两杯透亮液体,哪杯是水?哪杯是糖水? 学生答复出味道。 连续提问:除了这些方法,日常生活中你们还知道哪些辨别物质的方法? 学生思索并答复。 总结:颜色、气味、味道、硬度等等都是物质所具有的一些特性。 情景导入:昨天我买了一枚金戒指,想知道它是不是真的,同学们帮我鉴别一下。 启发:明显以上的方法都不好区分,今日同学们会学到一种有效的鉴别物质的方法,也就是物质的另一种特性密度。(板书课题) 二、进展新课、科学探究 引言:那么什么是密度呢?下面我们就从已学的质量和体积入手,探究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一)探究活动 1、提出问题: (1)出示体积一样的铝块和铁块,谁的质量大?谁的质量

4、小? 学生答复:铁块质量大,铝块质量小 接着问:你知道为什么? 学生发表意见,总结:由于组成它们的物质不同,所以体积一样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 (2)以你的生活阅历推断:出示两块大小不同的木块,哪个质量大? 学生答复:体积大的木块质量大 总结: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不同,质量也不同。 2、猜测与假设: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3、小组争论设计试验方案。 学生试验,并记录数据,试验记录表: 物理量 物质 质量m/g 体积V/cm3 质量/体积(g/cm3) 铝块1 5 铝块2 10 铝块3 10 铝块4 20 采集试验数据,并由学生分析数据 4、分析论证 通过探究,分别计算每个铝块质量与体积

5、的比值,并在图象上表示出来。 通过观看可以发觉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肯定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因此,这个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物质的这种性质,引入密度的概念。 有质量/体积若体积是 1m3,1dm3,1cm3等单位体积的话,就有质量/体积=质量,即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表示单位体积的质量。 (二)密度 1、概念: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依据速度定义,引导学生争论说出密度的定义式。 公式: 密度=质量/体积 = m/v 留意:(1)的读法和写法。(与p的区分) (2)密度公式适用于固体、液体、气体。 展现:密

6、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一样物质的密度一样,与其质量和体积无关。 学生思索,回答下列问题。 3、单位:密度的单位是由质量的单位和体积的单位打算的,是复合单位。 有:千克/米3 kg/m3 (板书) 争论说出“kg/m3”这个复合单位的读法及物理意义。 若质量的单位为g,体积的单位为cm3,则密度的单位是:g/cm3(板书) 展现:单位换算1 g/cm3=1000 kg/m3 学生练习做题。 学生查看小资料,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 找出最大密度的物质?最小密度的物质?同种物质,状态变了,其密度变了吗?说明它们表示的物理意义。(记住水的密度) 学生争论沟通:如何鉴别金戒指的真伪? (三)密度的应用 1、

7、密度公式的变形:求质量m=V;求体积V =m/ 2、看例题,然后出示变式习题: 展现:例题 学生做题,讲解,点评学生做得状况。 【想想议议】一卷细铜丝,如何便利快速地知道它的长度?需要什么器材?如何测量?如何计算?(假如时间充分,可以启发,提示一下学生) 推断金属球是实心还是空心。 展现:例题(时间问题,可以课后做) 三、小结 以板书内容为纲,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学问。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密度的学问,它是这章最重要的一个物理量,我们经过试验知道了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等的,不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则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正好反映了某种物质的一种属性,什么属性呢?就是单位体积的物质的质

8、量是多少的属性,这对于区分不同的物质是很有帮忙的,所以我们把这个比值定义为密度。其公式、单位和单位的换算都是由此概念延长出来的。 四、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2、5、6 板书设计: 密度 1、概念: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表示符号: 2、公式:=m/V 3、单位:kg/m3、g/cm3等。1kg/m3=103g/cm3。 4、密度的应用 (1)鉴别物质 (2)求质量m=V;求体积V =m/ 共享: 第2篇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熟悉物质的属性。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用密度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3记录试验数据,知道简洁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洁的试验报告。 过程与方法 1试验

9、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形成初步的信息处理力量。 2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征)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对物质属性的熟悉有新的拓展。 2在活动中培育学生擅长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3试验探究和用密度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初中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学习用图像收集、整理、分析试验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用密度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教法 演示、设疑、归纳 学法 观看、试验、分析、归纳 教学用具 试验室预备天平(含砝码)-学生分组试验,学生自备待测物体、方形橡皮擦和小刀、刻

10、度尺等,两组10cm3的圆柱体,教师自制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科学探究 教学活动 媒体选择 目标达成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引 入 新 课 演示试验 观看试验 与 沟通思索 演示试验并提出问题: 1同种物质,同体积时质量一样吗?(演示试验) 2 不同种物质,同体积时质量一样吗? (演示试验) 3同种物质,不同体积时质量会一样吗? 试验 课件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思索,导致这种物质差异的根本缘由是什么? 新课内容 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提出问题 同种物质,体积与质量是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从“正比”与“反比”方面思索。 板书 反复观看,思索缘由,尝试得出结论 猜测与

11、假设 同种物质,体积与质量是正比关系。 举例:假如体积增大到原来的2倍,质量也增加到原来的2倍,那么就可以说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板书 通过试验和理论推导得出同种物质,体积与质量是正比关系 制定规划与设计试验 依据现有器材简洁设计试验:突出试验步骤、试验记录表的设计。 引导学生争论用刻度尺间接测出固体体积的方法和计算公式并设计记录表 试验器材 学生熟识设计试验的两个关键点,学习测固体体积的一种方法 进展试验与收集证据 1分工合作按设定步骤试验 2留意数据记录的有序精确。 提示学生留意在试验的各个环节上减小误差,如用小刀切割土豆时留意把握刀位 试验 体验探究过程,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学生反复试验提高

12、科学探究力量来让学生自己减小误差和订正错误 分析与论证 依据试验数据作出图像,并进一步确定mV的正比关系。 通过课件演示如何用图像法分析试验数据。 课件 引导学生突破消失按点连线的状况。以课件示范如何确定误差与错误以及作图方法。 小组评估 1试验中消失误差的环节或因素有哪些?实行怎样的措施才能更好地减小误差? 2你在小组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什么?你对探究活动作出了哪些奉献? 供应评估建议,提高评估的效率。 试验 学生学会对自己的探究活动进展反思,有助于以后的学习。 密度概念及公式单位 提出问题 1各组分别计算每组数据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假如是其它物质,这种比值会跟本组物质的一样吗? 分析,比拟,

13、思索 沟通与合作 与其他组的不同物质算出的比值沟通比拟。 引导学生从本组走出去与其他小组沟通试验成果。 学会沟通、沟通。 分析与论证 通过比拟分析得出结论,答复上面提出的问题。 抽出几个小组的试验数据与图像和比值计算结果作进一步的阐述。 培育分析归纳力量。 观看板书内容,回忆前面比值的不变性,理解密度的概念 得出密度的概念。指出“比值定义法” 板书 理解“比值定义法” 1密度=_ 2字母表达式:_ 3单位: 1引导学生用等式来理解密度概念 2强调复合单位的读法和写法 3留意两个密度单位的关系 板书 学习用公式表达物理意义的一种方法 沟通与合作 阅读密度表解决以下问题:(1)从三个表中你能发觉固

14、体、液体和气体在数值上有什么关系? (2)表中的物质,使最感兴趣的有哪些物质,为什么? (3)你理解水=10103kgm-3的物理意义吗? 1学查密度表,进一步理解密度概念。 2明确密度的物理意义。 3依据学生的理解板书出要点。 板书 通过阅读,培育学生猎取信息的力量,发觉问题提出问题的力量,进一步学习查表查找规律的方法并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密度的概念 密度学问的应用 分析与归纳 1阅读课文例题并归纳出解密度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留意标准地解题 (1)必要的文字; (2)公式、带单位代入数值; (3)单位统一; (4)留意用下标区分不同物质或不怜悯形; 1提示学生抓住解题的整体思路和归纳出解

15、题方法 2板书出标准解题的留意问题。 阅读板书 学习从例题中发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培育自主学习力量。 依据例题的思路和解题步骤与方法完成课后练习12题。每题让一学生在黑板解答。 1指导学生练习-加强巡察指导。2留意体积单位换算在讲评作业时突出:m3;dm3L,cm3mL 练习板书 教师边讲解要求及过程,边分析巡察中发觉的学生计算中的问题,提示同学今后留意。并能举一反三,增加学生的解题力量。 稳固新课 密度及应用 评估 1对练习作点评,发觉独特解法或需改良之处。 2自己回忆本节课的收获和解题步骤与思路及留意问题。 确定解题中消失的闪光点。 学习通过评估改良学习方法,并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布

16、置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 沟通与合作、评估 1课后第2题。 2写出探究试验报告。 1指导科代表分组。 2提示测定方法。 板书 点评:1了解密度学问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培育合作力量。 自选两道有关密度计算题。 提示题目应适合自己力量提高和稳固学问。 共享: 第3篇 密度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3在概念建立过程中,渗透由特别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教学重点】 1通过试验探究,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 2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在试验探究的根底上,利用“比

17、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教学方法】 依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主要采纳启发和观看试验的教学方法。并协作讲授、争论、展现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优化,突破重点、难点。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学生的动手力量,分析力量也在试验的过程中不断提高。 【教学设计】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复习铺垫:用多媒体展现以下问题,学生答复。 11cm3= dm3= m3 215= g 3在使用天平常应留意什么问题? (说明:本节课要利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学习密度的单位要用到体积和质量的单位,所以复习这局部的内容为新课的绽开做好铺垫。) 情境导入: 教师展现:随机出示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

18、一杯酒精。(出示后放在讲桌上) 图片 问:这里有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和一杯酒精,你能把它们辨别出来吗?说明你是怎么辨别的? 在学生答复后,教师指出:要辨别物质,就要知道并且利用物质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如颜色、气味、软硬等,就是物质的不同特性。依据这几种特性,利用我们的眼、鼻、手等感觉器官,就能将上面五种物质辨别出来。 2教师再出示颜色一样的铁块和塑料块。问:你有哪些方法区分它们? 引导:颜色、气味、味道、硬度等都不好区分,能不能利用一种更好的判定方法来区分这两种物质呢?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找出一种方法,来区分这些物质呢?(生齐答:想。)从而引入新课 推动新课 一、活动与探究1:探究一样体积的不同

19、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教师让几个学生到前面来,感受一下颜色一样的铁块和塑料块的质量大小,依据质量来推断哪一个是铁块,哪一个是塑料块。从而得出一样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说明:也可以拿出一个已调整好的托盘天平,分别把两金属块放在两盘中,让学生说出哪个是铁块。) 说明:让学生感受体积一样的不同物质的质量是不同的,以便引导学生探究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从现象中查找规律,得出结论。 师: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器材(见图3:其中铜块、铁块、铝块的体积都是10cm3),讨论一下一样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是否一样。 图片 将试验数据填入表格1: 表格1 (探究一样体积的

20、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物质 质量/g 体积/cm3 质量/体积 /g*cm-3 铜块 10 铁块 10 铝块 10 学生试验过程中教师巡察,发觉问题是准时启发与指导。 学生试验完毕后,教师选取几个小组的数据投影展现,并让其小组成员依据所测数据得出结论,并分析质量与对应体积比值的特征。 结论:一样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说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自动手,获得学问,印象会更深,理解会更透,同时检查一下学生对托盘天平的使用技能的形成状况。 二、活动与探究2: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在学生总结一样体积不同物质质量之间关系的根底上引出新的问题。 提出问题:

21、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会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猜测与假设:学生依据生活阅历,思索:假如是体积一样的同种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不同体积的同种物质,其质量又怎么变化呢? 对学生提出的假设,要鼓舞学生设计试验来进展探究验证。 制定规划与设计试验 从以上的猜测动身,取铜、铁、铝、肥皂等几组物体中的一组作为讨论对象,每组物体的体积不同。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刻度尺测出它们的边长后计算出它们的体积,列出表来,然后以体积V为横坐标,以质量m为纵坐标,在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起来,做出图象,并分别计算每个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在试验前,应当和学生一起争论试验过程中应当考虑的问题,如分工要明确,严格测量

22、仪器的使用规章,读数时要仔细、细心,如何记录试验数据等。 试验方案1:学生通过小组试验测量不同体积(圆柱体)铁块的质量(见图4),记录数据(记入表格2中)、绘制表格,做出图象,分析质量与对应体积比值的特征。 图片 图4:不同体积的铁块 表格2 (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物质 质量/g 体积/cm3 质量/体积 /g*cm-3 铁块1 10 铁块2 20 铁块3 30 试验方案2:同样测出体积成倍数关系的同种液体的质量。(也可以不是整数倍),填入表格3中。 说明:取液体时,由于学生还没学过用量筒,且量筒的使用也不是本节所要求的,所以建议可用大注射器来取不同体积的液体。此外,也可以用铜块、

23、铝块、肥皂或其它物质来做试验。 表格3(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物质 质量/g 体积/cm3 质量/体积 /g*cm-3 液体1 液体2 液体3 进展试验与收集证据 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选取不同的讨论对象进展试验,分工合作共同收集证据。以小组为单位,不同小组选取不同的物质进展测量,一是可以节约时间;二是可以获得多种物质的多组数据;三是可以加强全班同学的沟通,培育他们的团结合作精神。 学生试验完毕后,教师选取几个小组的数据投影展现,并让其小组成员依据所测数据得出结论,并分析质量与对应体积比值的特征。在此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分析赐予评价,对表现好的小组要赐予表扬。引导学生分析时,要突出样品的

24、体积增加了多少倍,它的质量也增加了一样的倍数。学生争论、比拟各组的测量结果后可得出如下结论。 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样。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三、密度概念的建立 同种类的物质,它的体积( ),它的质量( ),且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 )。 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 生:归纳推理: (1)同种类的物质,它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且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个定值。 (2)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在以上试验探究和分析的根底上,教师进一步指出: 质量和体积的比值表示单位体积的质量。同种物质的单位体积的质量是一样的;不

25、同物质的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是不同的。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四、密度的公式、单位、密度表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 m 质量千克 (kg) V 体积立方米(m3) 说明:密度的单位是由质量的单位和体积的单位打算的。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体积的单位是立方米(m3),密度的单位就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假如质量单位用克(g),体积单位是立方厘米(cm3),则密度的单位就是“克每立方厘米”(gcm3)。 1 gcm31103 kgm3。 【课堂训练1】 练习11m3_dm3_cm3

26、 练习210103 kg/m3_g/cm3 参考答案:1103,106;21。 教师提示学生留意对密度公式的理解: (1)要理解公式中、m、V的物理意义,记住公式。 (2)明确、m、V 的关系,同一种类物质m 和V 的比值不变即值一样,不同种类物质的值一般不同。 (3)m/V 是密度的定义式、计算式而不是打算式,某一种物质的(密度)值与m 及V 无关。物质的密度由物质的种类(本身特性)打算。 这个公式的得出实际上是利用了密度的概念和相应的运算法则,也就是要求出单位体积的质量应当用除法,所以同学们对物理学问的学习,尤其是一些物理公式,肯定不要死记硬背,要学会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物理问题。 【课堂训练

27、2】 练习1一瓶水倒掉一局部,则剩余局部的水的质量_,体积_,密度_。 练习2推断对错:一块铁锯去一半,它的密度也会减小一半。 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一样大。 体积一样的不同物质,质量大的密度小。 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体积大的密度大。 一块砖的密度是1.5 g/cm3,把它平分成两块,每块的密度是0.75 g/cm3。 练习3依据公式mV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物质的密度和它的质量成正比 B物质的质量和它的体积成正比 C物质的质量和它的体积成反比 D物质的密度和它的体积成反比 练习4如图5是某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这种物质的密度是_kg/m3。 图片 图5 学生争

28、论、练习后,教师评析: 练习1减小 减小 不变。 练习2错;对;错;错;错。 练习3物质的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某种物质的密度的大小等于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对某种物质来说,这一比值是肯定的,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所以A、D是错误的。而同种物体在质量和体积比值肯定的条件下,体积越大,质量也越大,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所以B正确,C错误。 练习4167103。点拨:由图象可知,当物质的体积时,其对应的质量为10g,则 练习5(在学生板演的根底上讲评,留意点评学生解题格式是否标准) 已知:m 1.97 t1.97103 kg V 0.25 m3 解:=mV 1.97103 kg / 0.25 m37.9103

29、 kgm3=7.9 gcm3 答:这块铁的密度是7.9103 kg/m3。 (第2课时) 五、密度的应用 (学生复习密度的相关学问) 师:密度公式有什么用处呢? 学生争论后得出:1可以测量密度,从而用来鉴别物质。2可以用来计算不便于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课堂训练3】 练习1:见教材例题。(略) 练习2:古典名著西游记中写道,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原是大禹治水时的一根“定海神针”,重一万三千五百斤,有二丈长短,碗口粗细。假如改用国际单位制,该棒的体积约为0.86 m3,质量约为6 750 kg。你能猜出“如意金箍棒”也许用什么物质做成的吗? 思路点拨:知道棒的质量和体积,可以求出

30、棒的密度。由计算可知:“如意金箍棒”其实是铁做的。 说明:教师用多媒体展现题目,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完后,再用视频展台展现讲评。 拓展深化 假如时间充分,教师可以利用参考资料进展学问深化与拓展。 1争论与思索:一卷细铜线,怎样能便利地知道它的长度? 2介绍密度中的“大王”和“小鬼”。 3介绍科学世界:微小差异中的重大发觉。 课堂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多媒体展现本节课的重点学问。 布置作业 作业: 1动手动脑学物理的1、2、3题。 2课外活动:探究我校体育课上用的铅球是否是用纯铅做的。 【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分析说明 密度是初中物理教学重点内容之一,也是课程标准中要求的七个把握

31、层次的重点学问之一。学好本节学问是进一步学习力学学问的根底,所以“密度”这节课是本章的重点课。“密度”是在学习了“质量”之后而引入的一个新的物理量,它在全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在质量的根底上对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探究,也是把握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和解决有关密度的实际问题的根底,并为更深入学习液体压强、浮力等学问做铺垫。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把握是物理课程的目标,同样也是本节教学的重要内容。 本课教学可分为4局部: 1课题引入。展现一些实物让学生辨别,由对于一些物质用通常区分物质的一些方法无法直接区分,引到需要用新的科学方法解决来引入。 2密度概念的引出。应通过直观的试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

32、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争论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密度概念。所以,组织学生做好“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试验是本节教学的关键。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对初中生来说有肯定难度,突破此难点的方法是利用学生的最近进展区,通过类比和学问的迁移,让学生回忆利用比值定义电功率的方法来建立密度的概念。 3密度的公式、单位。要留意公式书写的标准和变形公式的教学。但密度的单位属于组合单位,是第一次在初中物理中消失。教学时应让学生弄清密度单位的组成、符号、读法、写法。/m3与g/m3之间的关系学生易混,也要加以强调。在后面的例题教学时,也要留意强调统一单位。还要运用教材中的小资料来加深学生对密度这一概念的熟

33、悉。 4密度的应用。可以用教材上的例题来进展教学,也可以补充习题,为了让学生娴熟运用密度公式进展计算,解题时,应留意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启发学生“一题多解”。 生活离不开物理,物理离不开生活。物理学问来源于生活,最终又效劳于生活。本节课从生活实际中的物质鉴别引出物理问题,最终又用物理学问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感受到物理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物理的魅力。教学中留意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大胆去探究,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本课用情境引导课堂教学,从创设情境引入,到一个个的问题情境导学,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为将来的进一步学习打好根底。 八年级物理密度教学设计一等奖这篇文章共2891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