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 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十二章 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3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论语十二章学习目标1.了解孔子与论语的相关知识,积累文言文词语,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重点)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完整地表达。(难点)3.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实际,体会学习和修身方面的方法和道理。(重点)新课导入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达三千多年,在这辉煌灿烂的历史长河中,不知诞生过多少光耀千古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论语即是其中一部,这部被誉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的著作,对我国几千年来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了解孔子及论语。作者及背景 孔子(前551前479
2、),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zu)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写,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内容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论语首创语录体的写法,语言精警生动,充满智慧,格言警句,美不胜收。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疏通文意,概括本文主要讲述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这十二章语录表达了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主 要阐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方法 和 思想品德修养。
3、这些内容至今影响仍然很大,已成为现代人学习和修身做人的基本准绳。字词学习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亦说乎()博学而笃志()ynyu didwn生难字 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说连词,表顺接按时;名做状通“悦”愉快温习,复习志同道合的人译作“从”了解生气,恼怒道德上有修养的人课文解读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吗?”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转折,“却”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并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
4、发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子曰:“学 而时习之,不亦 说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人不知 而不愠,不亦 君子乎?”/1.你如何理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学”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识,必须把“学”与“习”统一起来。学了知识,时常去复习它,这是愉快的事。第一章主要谈学习的方法和做人的涵养。“时习”是学习方法;“有朋自远方来”是交友乐趣;“人不知而不愠”是为人态度。宋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这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2.第一章叙述了什么内容?子曰:“温故 而知新,可以 为师矣。”(为政
5、)温习,复习学过的知识;形做名理解,领会做凭借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可以形做名/顺承“温故”就能“知新”吗?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可见,在学习中要想“知新”,一定要独立思考。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却,转折就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疑惑,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知道比不上,赶不上喜爱,爱好名词意动,以为乐
6、 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代词,它,指学问的人/学以致用1.当有远方的朋友来拜访时,我们常借用论语中的“”来表达喜悦的心情。2.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3.论语中表达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的一句话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小结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者不如好
7、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2.抄写识记字词。3.预习剩余部分内容。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几个人兼词,于之,在其中好的方面,优点;形做名顺承孔子说:“几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长处学习,将他们的不足引以为戒,作为借鉴而改正。”/跟从,学习他人请简析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该句受到后代知识分子的极力赞赏。他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他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鉴,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他的这段话,对于指导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
8、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孔子的弟子 广泛 坚定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并且能有坚定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联系当前的事情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恳切/并列并列仁德理解“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我们既要广博的学习,又要有一个追求的中心,这就叫“博学而笃志”;既要多问问题,又不要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空想,而要多想当前的事情,多想与自己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事情,这就叫“切问而近思”。学习的关键在于自身的体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所以,一定要从切身去问,接近处去思。其实,也就是我们今天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只不过说法有所不同罢了。古今异义学而时习之()
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君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思而不学则殆(择其善者而从之()时:古义:按时 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温习 今义:学习朋:古义:志同道合的人 今义:彼此有交情的人君子: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义:人格高尚的人 故:古义:学过的知识 今义:过去的,老的善:古义:好的方面,优点 今义:善良可以:古义:“可”“以”两个词,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可能,许可殆:古义:疑惑今义:几乎,差不多;危险文言句式省略句:人不知而不愠(省略宾语“之”,应为“人不知之而不愠”)可以为师矣(省略宾语“之”,应为“可以之为师矣”)其不善者而改之(省略句首动词“择”,应为“则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其仁在其中矣()其不善者而改之()代词,它的代词,他人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博学而笃志()转折连词,但是,却顺承连词,不译并列连词,不译知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一词多义动词,了解动词,得到,懂得二、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有哪些观点?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参考答案: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例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五、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后生可畏”“当仁不让”等。你还知道哪些?课外搜集一下,与同学分享。点拨:本题旨在培养同学们搜集资料、积累成语的好习惯。参考答案:安贫乐道、精益求精、三思而行、举一反三、择善而从、见义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