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教科版教案优秀12篇(部编版三上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上教科版教案优秀12篇(部编版三上教案).docx(4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三上教科版教案优秀12篇(部编版三上教案)三上教科版教案优秀1 教科版友谊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次写话,让学生进一步明白道理,什么是真正的友谊。 能力目标: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正确分析事例。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建立真正的友谊观 教学重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例准确生动的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难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例准确生动的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准备 回忆自己的有关于友谊的事 教学流程 一、导入 与学生对话,交流,你最好的朋友是谁?你们是怎样相处的?有这样的谈话,引出写话的话题友谊 二、引导学生自由读书上的文字,然后让学生讨论:小强的看法对吗?为什么? 三、在
2、讨论的基础上,学生发表见解,引导学生明白:小强直接抄作业答案,不是够朋友,不是真正帮助小强,只有教会小强解题的方法,让他独立完成作业,这种有利于提高小强的学习能力的做法,才是真正的.够朋友。 四、结合自己与好朋友相处经历,活是你看到的,听到的别的同学的例子,来说说什么是真正的朋友。 五、再说的基础上,学生动笔写话。 1 先介绍书上的事例 2 结合自己的看法以及为什么这样看; 3 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进一步说明自己的看法是正确的。 六、学生读写话,师生评议。 1 语句是否通顺 2 是否有错字 3 是否使用标点符号 4 数否说明了自己的看法。 七、学生在修改,抄写 三上教科版教案优秀2 教科版开天
3、辟地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2、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简介中国的神话故事。 2、交流课前部分资料,以“我记忆中的神话故事”为题,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神话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我国著名的神话
4、传说,讲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的故事。 4、板书课题:开天辟地 解释课题齐读课题质疑课题 5、盘古究竟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呢?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的读音,认清字形。 (2)标出小节号,把课文读通顺。 (3)画出生字新词,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 2、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1)读词语 (2)分小节读课文,随机进行字音及断句的指导。 (3)交流已理解的词语。 (4)同桌合作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5)感知文意: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精读课文 1、在盘古还未开天地前,天地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读第1小节。
5、(抓住“混沌一团”,“大鸡蛋”两个词让学生想象天地合一,宇宙一片黑暗的情景) 2、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呢?认真默读第2到5小节,感受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给你留下的印象,并说一说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1)交流。 (从“一使劲”、“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等处体会到盘古身躯的高大及力量的无穷;从“左手持凿,右手握斧”,“猛劈猛凿”、“巨石崩裂”等词体会盘古对光明的向往及创造新世界的决心,同时体会开天辟地的艰难,从“也跟着长高”、“一万八千年”等处体会到盘古意志的坚定,形象的高大。) (2)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让人通过你的读了解盘古的伟大吗? (3)指导朗读,出示句子。 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
6、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这两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句子中有反义词,分别是轻而清重而浊,冉冉上升慢慢下沉,天地等,这样大家能一眼看出天与地的变化,形象地写出了天与地的不同。) 3、过渡句,几千万年过去了,天不再升高,地不再加厚,而盘古也已精疲力竭,他知道天地再也不会合拢,就含着微笑倒下了,就在临死前,盘古还化生出了世间万生物。 4、老师很喜欢这一段,尤其是读到“精疲力竭”“含着微笑”“临死”这几个词时就特别感动,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你为什么感动呢? (盘古面对死亡显得那样乐观、无畏、坦荡。还把自己的身躯化成世间万物,多么伟大的心灵呀!) 5、让我们怀着这种感动齐读
7、全文。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回顾复习 1、学生读课文,回顾所学内容。 二、练习复述 同座练说。指名在全班复述,然后评议。 三、拓展文本,创编诗歌 1、盘古开天地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不是真实的故事,那么人类为什么会编出这样的神话呢?从中你又有何想法呢? 板书:丰富的想象 2、仿写诗句 我想把手抚在茂盛的花草树木上 这样就能摸摸盘古的汗毛。 我想, 这样就能。 四、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五、搜集神话故事,与伙伴们一起分享神话的精彩 三上教科版教案优秀3 教科版电磁铁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制作电磁铁认识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 2、能力目标:经历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的过程,初步具
8、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3、情感目标:养成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精神,树立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 教学难点: 自行设计科学的实验操作方案. 教具准备: 蓄电池一个(6V),大铁钉两枚,塑料芯一枚、漆包线(0、5m和1、m各一根),电流表一只,订书针适量,开关一个、滑动变阻器一只,导线若干、透明胶布。 课前自学及检测: 一、想一想:什么是电磁铁? 1、条形磁体周围总存在_,这种磁体被称为_,它的磁性_(易或不易)控制。 2、小制作: 把一根导线绕成_,再给螺线管内插入_,当有电流通过它时,也可以像_那样工作。这种磁体,在有电流通过时有_,
9、没有电流时就失去磁性,这种磁体叫做_ 。 二、做一做:怎样制作电磁铁? 用细漆包线在大铁钉上顺一个方向分别绕制50匝和100匝线圈,再用透明胶布在漆包线上缠绕一层,防止漆包线松散,这样就制成了一个电磁铁。 注意:漆包线两头的绝缘漆已被刮掉。 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一、猜想: 二、设计实验方案。 电流、匝数都可能影响电磁铁的磁性,各组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1)在探究匝数对电磁铁的磁性影响时,应如何排除电流等其它因素的影响? (2)分别设计出探究电流和匝数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实验电路图。 (3)采取何种步骤?(简要说明) (4)用什么方法来反映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三、进行实验,填写设计表格
10、,得出结论。 _、_。 1、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你对自己哪里最满意? 3、你认为还有哪些部分明白的不够透彻? 1、下列办法中不能改变电磁铁磁性强弱是:( ) A、改变线圈中电流的大小; B、改变线圈的匝数 C、改变线圈中电流的方向; D、在通电螺线管中插入铁芯 2、在“探究影响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的实验中为了增加电磁铁的磁性,小华同学提出了以下方案:增大电磁铁中电流;抽出电磁铁的铁芯;减少线圈的匝数;增加线圈的匝数。在上述方案中,经实验证实,正确的作法是( ) A 、方案 B、方案 C 、方案 D、方案 3、电磁铁的主要优点是使用方便。它的磁性有无可以通过_来控制,其磁性的强弱可以通
11、过_来控制,通过改变_可以改变电磁铁的N、S极。 4、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有:、_、_。 4、在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时,主要用到的科学方法是 5、(判断说明)王永自制了两个电磁铁,在同样的两个铁钉上分别绕了40匝和80匝,王永认为80匝的磁性一定比40匝的强。你认为他的想法正确吗?说明理由! 6、将电磁铁、滑动变阻器、电源与开关接成成闭合回路,若将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那么螺线管上端悬挂铁块的弹簧将:( ) A.不变 B.缩短 C.伸长 D.不能判断 : 1、滑动变阻器是不是电磁铁?它会不会采用特殊绕法,使磁性正好抵消? 2、用手直接控制高压电路是很危险的,工人怎样控制其通断? 三
12、上教科版教案优秀4 教材简析 哈尔威船长的作者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文章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故事。“诺曼底”号轮船在海上失事了。在一片惊恐混乱中,船长哈尔威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地指挥船员营救旅客。船上所有的人都获救了,而他自己却忠于职守,随着沉船被海水吞没。哈尔威船长危难时刻从容镇定、指挥有方、舍己救人的崇高形象,永远留在人们的心里。哈尔威船长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英雄。课文中蕴涵着的“舍己为人”的思想内涵就是本单元的主题。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受到丰富的人文内涵的熏陶感染,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通过人物的对话、动作、神态等描写,体会哈尔威船长舍己为人,忠于
13、职守的优秀品质和人格魅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3个自然段。 3.认识9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3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人物的对话、动作、神态等描写,体会哈尔威船长的优秀品质。 2.引导学生与文本的情感产生共鸣并得到升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铺垫情感(有条件的配上图片和音乐)。 师讲述:在157年前的一个夜晚。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迷漫。一艘在当时看来既漂亮又安全的大船“诺曼底”号在海上缓缓行驶着。大约凌晨4点钟,突然,沉沉夜雾中出现一个小黑点,它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它穿破黑暗
14、,在一片浪花中向“诺曼底”号飞驶而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一看。 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小组内读书并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文章表现了哈尔威船长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优秀品质。 三、细读理解,激发情感 (一)自由读课文前6个自然段。 1?边读边想:发生撞船事件的原因,为何后果如此严重。 2.汇报交流,师生共同梳理。 (1)第3自然段:“雾愈来愈浓,船桅的梢尖勉强可辨。” 因为当时雾大,又是凌晨最黑暗的时候,周围一片漆黑。在这样的天气里,在这个时间段,最容易发生撞船;凌
15、晨又是人们睡得最熟的时候,意外发生,没有任何准备,所以是惊恐万分,一片混乱。 (2)第5自然段:“只见一个阴森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它笔直地朝着诺曼底号逼了过来。” “玛丽”号是装有螺旋推进器的大轮船,它速度快,负载又特别大,所以撞上“诺曼底”号,发生了严重后果。 (二)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表现哈尔威船长优秀品质的相关语句。 1.抓住描写人物语言的重点语句(投影出示),体会当时的情景和人物的内心世界。 (1)“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最后,必须把60个人都救出去。” 明确这是人物的语言描写,引导学生读一读。 启发学生理解“
16、吼道”一词。 (预设:联系前文两船相撞以后极其混乱的情景,只有用船长的威严才能让大家不再混乱,从而听命令有秩序地逃生。) 理解以后感情朗读,读出“吼道”的味道。 (2)“哪个男人胆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又一处语言描写,先引导学生联系前文一系列对话,读一读,说说哈尔威船长为什么要了解这样情况? 再读出示的句子,启发学生思考哈尔威船长为什么这样说? 感受当时环境的混乱与危急,体会人物的果断与坚决,从中也能看出哈尔威船长关心弱小。 引读:“正因为哈尔威船长的果断与威严,所以”学生接读(投影出示):“大家立刻不出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上空。” (3
17、)“把克莱芒救出去!” 人物语言,表现他关心弱小。(“克莱芒是见习水手,还不过是个孩子”) 2.抓住描写人物神态的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情感与品质。 (1)齐读“20分钟到了海水把船尾浸没了。”所有人都得救了,那哈尔威船长怎样了? (2)(投影出示)“哈尔威船长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 人物的神态描写,读好这句,读出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3)读句子,说一说自己对语句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如:“屹立、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鼓励学生结合词语含义进行个性朗读,从中深入体会人物品质,使师生情感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
18、四、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学生再有感情朗读全文,进一步感受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 第2课时 一、朗读课文,回顾内容 指名朗读课文,回顾文章的主要内容,感悟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的崇高精神和舍己为人的优秀品质。 二、默读课文,展开想象 默读课文,想象假如你就是哈尔威船长,此时正在随着轮船下沉的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引导学生感受哈尔威船长的人格魅力) 假如你是被救旅客当中的一员,你想对哈尔威船长说些什么? 投影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学生齐读。 三、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1.自由朗读。 2.指名朗读。 3.指名朗读重点段落。 四、识字、写字 1.检查字词读音情况,注意“弥(m)、呛(qing)”的读音。 2.
19、指导写字。 “弥”的左半部是拉弓射箭的“弓”;“呛”的右半部不要与“论”的右半部相混淆; “德”字左窄右宽,左侧是双立人旁,右半部要写得紧凑,强调右半部心字底的上面有一横。 “志”字的上半部是“士”,上横长下横短,不要写成“土”。 五、积累内化 1.分类摘抄文中的好词好句。 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镇定自若屹立在舰桥上 描写景物的:薄雾弥漫雾愈来愈浓了 运用修辞方法的: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 2.背诵课文最后3个自然段。 六、扩展练习(灵活安排) 仿照课文的写人方法,写一写身边的同学,表现同学的优秀品质。 教学反思: 断尺 教材简析 断尺是由一名学生的习作改写的。作者回忆了一把断尺的来历,
20、以及由这把断尺引出的故事,表达了少年儿童之间纯真的友谊和作者对这种友谊的珍惜。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人物的对话、动作,体会同学之间的纯真友谊。 3.了解并学习倒叙的写作方法。 4.认识6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同学之间的纯真友谊。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自主质疑 师出示一把断尺,引出课题,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围绕这把断尺,有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要认识的字。 2.再读课文,初步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同桌交流。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21、 主要围绕以下3点引导学生读书。 1.断尺的来历。 (1)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断尺对“我”的重要性? (“完了!”我心里急得发慌,“没带尺子怎么做题呀!”我紧张地望了望周围的同学我简直急得不知所措,头上渗出了汗珠,嘴里不住地念叨) (2)这时的“我”还像刚开始答卷时那么胸有成竹、毫不在乎吗?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此时“我”的心情? (紧张、慌乱、不知所措) (3)“不知所措”是什么意思? (4)你能体会“我”的紧张、慌乱、不知所措的心理吗?读一读这几句话。 2.王瑶有哪些优秀品质? (1)在第2自然段中有几句对话描写,读一读,你认为王瑶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大方、助人为乐、乐于助人、会关心人等)
22、(2)同桌配合朗读对话。 3.“我”对这段友谊是如何珍惜的? (1)从“我”的哪些动作中能看出作者特别珍惜这把断尺?动笔画一画。 (“不!妈妈!”我冲妈妈大声说完,马上跑到厨房,从簸箕中的垃圾里翻出那把断尺,像宝贝似的捧着、看着。) (2)为什么非要把断尺捡回来呢? (断尺象征着友谊,“我”特别珍惜这段友谊。) 4.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四、了解倒叙的写法 1.交代倒叙的写作方法。 这篇文章先写了事情的结果铅笔盒里的一把断尺,再写事情的起因、经过断尺的来历。这种写法就是倒叙的写作方法。 2.齐读第1段。读了这个开头你最想知道什么? (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 倒叙的写法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23、激发阅读的兴趣,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方法。 3.你还读过这样的文章吗?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倒叙的写法。 五、巩固识字 1.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 2.提示学生“簸箕”的“箕”在这个词中读轻声,它的本音是第2声。 六、扩展阅读 学生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中的第35课梨花老师,并回答课后问题。 七、拓展练笔 你们知道吗,断尺这篇课文是一位学生的作文。那么你的人生中有值得纪念的事情吗?请你学习本文倒叙的方法,写一写。 给予的故事 一壶水 “给”永远比“拿”愉快 教材简析 给予的故事包括一壶水和“给”永远比“拿”愉快两篇文章。一壶水讲述了一个人在沙漠中迷了路,在饥渴至极、几近死亡的时候,面对
24、一壶能救命的水所做出的选择:照纸条上说的去做,将水倒进吸水器里,结果不但自己喝上了甘甜的泉水,还给别人也留下了救命之水。课文一壶水说明了一个道理真诚地相信别人,接受别人帮助的同时也考虑怎样帮助别人,才能真正享受到做人的快乐。故事赞美了高尚无私、真诚奉献的品质。 “给”永远比“拿”愉快一文记叙了发生在高尔基与其儿子之间的小故事。高尔基在一座小岛上休养,看到他10岁的儿子在院子里栽种的花开放了,感到无比喜悦,就给儿子写信,鼓励他不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要给人们“留下美好的东西”。课文表现了父子间美好的亲情和高尔基时时注意对儿子进行人格培养的拳拳爱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5、 2.理解感悟真诚是人的美德,接受别人帮助的同时也考虑怎样帮助别人,才能真正享受到做人的快乐。 3.懂得“给”永远比“拿”愉快的道理,培养学生高尚无私、勇于奉献的品格。 4.认识4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理解“濒临、抉择”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感悟文章中讲述的道理,学习无私奉献的好品质。 2.理解“濒临、抉择”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 高尔基画像。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自主质疑 1?揭示课题,指导读准字音:给j予 2?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预设: (1)这壶水是从哪里来的?这壶水与家里的水有什么不同吗? (2)为什么要以“一壶水”为题目呢? (3)“给”和“
26、拿”为什么加引号? (4)“给”是什么意思?“拿”是什么意思? (5)为什么说“给”永远比“拿”愉快呢? 二、先学习一壶水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要认识的字。 2.再读课文,围绕课题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抓住主线,交流感悟 课文通过一个小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板书:道理)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找一找文章是围绕着什么来说明这个道理的?(板书:抉择) 1.理解“抉择”。 (1)这个人面临的艰难抉择是什么? (是按纸条上所说的,把这壶水倒进吸水器里,还是把这壶水直接喝下去保住自己的生命。) (2)为什么说这个抉择是艰难的?在书中标画出有关语句。 从前有
27、个人,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饥渴难忍,濒临死亡。 如果倒进去之后吸水器不出水,岂不白白浪费了这救命之水?相反,要是把这壶水喝下去就会保住自己的生命,但是,后来的人呢? (3)结合上面的句子谈谈理解。 (4)在重要的(本文是生与死)关口的选择,叫做“抉择”。 是什么给了他力量使他在生与死面前做出了正确的抉择,照纸条上说的去做了呢? 2.理解“道理”。 (1)“一种朴素的做人的道理”是什么?再读纸条上的话。 (“你要先把这壶水灌到吸水器中,然后才能打上水来。但是,在你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壶装满。”) (2)从纸条上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告诉人们喝到水的方法:不能直接喝水,而是要先把水倒入
28、吸水器,才能有水喝,并且在走时还要再装一壶水,为以后的人着想。 上面的话说得很中肯,相信纸条上的话,也就是相信写这张纸条的人对人的真诚和无私。 一种朴素的做人的道理给了课文中那个迷路的人一种力量,使他下决心照纸条上说的做。如果不这样做,他的良心会得不到安慰。 (3)读了纸条上的话,本文的主人公是怎么做的?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先把水壶装满,再自己喝个痛快?为什么又在纸条上加了几句话? (4)从他一系列的动作中你能看出他有什么样的品质? (真诚、无私,相信别人且勇于奉献。) (5)文中还有谁也具有这种品质呢?谈谈你的感受。 (他只不过是重复了在他之前的那些人的同样做法,他们是一群真诚、无私的人。)
29、 三、学习“给”永远比“拿”愉快 (一)回读课题,回顾提问。 1.回顾先前提出的问题。 “给”指的是什么,“拿”指的是什么?为什么“给”永远比“拿”愉快? 2.出示高尔基的画像,介绍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二)自读课文,合作交流。 1.自读课文。 在读懂的地方画上记号,在不懂的地方,画上问号。 2.合作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三)朗读课文,感悟道理。 1.理解文中“给”指的是什么,“拿”指的是什么。 (“给”指的是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是付出、是奉献;“拿”指的是高尔基欣赏儿子栽种的鲜花,是接受、是索取。) 2.为什么“给永远比拿愉快”?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理解。 (
30、“要是你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像鲜花啦,好的思想啦,还有对你的非常好的回忆啦,那你的生活该是多么愉快啊!”) (1)自己的付出和奉献能给别人带来好处时,就会感到快乐和幸福。 (“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 (2)当你给予别人好的东西时,也就是无私奉献时,不仅能使别人得到益处,而且会因为别人的需要而感到自己对他人是有用的,自己是有存在的价值的,那么你就会感到无比的快乐和幸福。 (3)“拿”是索取,是接受别人带来的美好的东西,没有体现自己的价值,没有给别人带来快乐,所以说“给”永远比“拿”要愉快。 3.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没有经历过、感受过“给”比“拿”
31、愉快的事情?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乐于奉献”的理解。 四、回归整体,加深感悟 再次朗读这两个故事,加深对文中哲理的感悟。 五、巩固识字 以卡片形式检查巩固4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 六、综合实践活动 学了一壶水“给”永远比“拿”愉快两篇课文,你一定有很多感受。在自己的班级里,或到你居住的社区,找一找“无私、乐于奉献”的人进行一次采访,了解他们的境界,然后办一期手抄报,歌颂我们身边这些乐于奉献的人。 板书设计 给予的故事 一壶水“给”永远比“拿”愉快 灌水打水装满水“给”是奉献 “拿”是索取 教学反思: 能说会写 值得赞颂的事 教材简析 值得赞颂的事是本单元“能说会写”中的习作训练,主题是“舍己为人”
32、。本次习作的内容是该单元阅读和口语交际训练的延续。教材由两部分组成:第1部分提示了本次习作的内容范围和要求;第2部分为一幅插图,表现了一个救落水儿童的场面。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本设计力求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出发,鼓励学生尽情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与赞颂。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习作,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和从各种媒体收集的值得赞颂的事,培养学生养成舍己为人、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好品质。 2.进行写事的训练,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写具体,并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3、 教学重、难点 能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重点部分写具体。 教学准备 教师了解发生在本班或本校学生、老师中的值得赞颂的事;收集最近媒体报道过的值得赞颂的事,启发学生的写作思路。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何为“赞颂”? 2.说一说在你的生活周围有哪些值得赞颂的事。(指名说)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自读要求。 如何才能把你知道的这些“值得赞颂的事”写具体? 师逐条整理并板书习作要求: 1.写最受感动,最值得赞颂的事。 2.要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要把经过写具体。 4.要表达真情实感。 三、指导看图,启迪思路 1.仔细看图。 请大家看一
34、看教材中的插图,说一说这幅插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 2.看图想象。 根据这幅图想象一下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3.把原因、经过、结果3部分串联起来,说这件事情的经过。 四、指导选材,先说后写。 1.想想自己见过、听过的值得赞颂的事。 提示:可以是轰轰烈烈的大事情,也可以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只要它感动了你,你就可以去赞颂它,自由地抒发你内心强烈的思想感情。 要求:选取你印象最深的画面、你认为最值得详细描写的情节。重点在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等方面下工夫。 2.组织好语言,同桌互相练习说一说。 3.选取典型当众说,大家评一评,重点是细节描写。 4.根据评议,充
35、实构思,动笔写作。 师巡视指导,重点帮助构思有问题的学生选材、构思。 五、品读赏析,体验成功乐趣 1.指名朗读习作,集体评议。 引导学生公正、客观地评价他人的习作。 2.根据评议,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3.指名读修改后的习作,共同分享习作的乐趣。 六、激励总结,提升情感 同学们用心去发现生活中每一件“值得赞颂的事”,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感动,完成了本次习作,你们真棒!只要大家平时多观察、多用心感受,生活中的精彩就在你们面前,你们会有更多的发现,更多的感动。 三上教科版教案优秀5 教科版绿教案 一、多媒体导入解题,通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听录音。 2、借助拼音自由读课
36、文,注意读准子音,不丢字,不加字。 3、继续指导学生认识自然段(开头空两格),然后分段读课文。 4、找同学读文,要求正确连贯的读文。 三、分析课文 绿是一种颜色,是一种风景,是一种情绪,是一种象征。这道儿歌描写一棵棵树汇成了一片绿色,表达了要行动起来绿化祖国的决心和愿望。这首儿歌只有一节,前半部分用铺叙手法展开,描绘出绿色的.画卷,后两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决心:我们都栽小树苗,齐给祖国添新绿。 诗意理解:一棵树、一点绿;十棵树,一行绿 1、齐读(看拼音读)读准字音。 2、自由读,看拼音、汉字对照读。画出生字宝宝。 齐读生字 找生领读生字 同桌互考生字 开火车读生字 3、同桌读 4、指名读(互评,
37、看谁读的好)排比句描绘出一幅绿色的画卷,有点、有面,细到一棵树,大到一片树都是绿色,都是生命的象征。省略号给为望不到边的感觉。 5再读文,教师引导学生动笔画,掌握读的节奏。引导学生轻松愉快的读文。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把他背下来。 四、积累词语:引导学生说说,写写: 1、你见过那些美好的花草树木? 2、你打算怎样为周围的环境添课题新绿。 3、写一写:一棵、一点、一行、一片、一朵、一篇 第二课时 一、检查,找同学读文。 二、生字学习。 1把书中圈出的生字反复读几遍。 2认读的字在课文中找出后小黑板展示出来,通过多种方式的读,认识生字。(齐读、小组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3学写6个字。(利用课件,写
38、在写字书上)指导写字:重点指导学生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利用田字格帮助学生认识双人旁。片:第一笔要写成竖撇,第四笔要直。苗:上下结构。齐:上下要端正。 三、语文实践活动:收集花草树木种子或欣赏植物。 板书:10、绿 一棵 十棵 百棵 千棵 栽树 三上教科版教案优秀6 教学目标: 1、认识一到十十个数字的大写 2、认读四字词语感受大自然的丰富多彩。 3、抄写背诵名言警句 4、朗读小诗 5、认识比喻句 6、口语交际秋游 7、习作 教学时间:5课时小学教学设计网-更多精彩教学设计,请访问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 1、复习古诗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2、打开书,自
39、己读一读,你会发现数字的另一副模样。 3、小结:这些是大写的数字。 4、指名读,齐读。 二、认一认,读一读。 1、自由读,不会的字看拼音,多读几遍。 2、读给同座听,相互评一评 3、指名读字,正音 4、开火车读词。 5、自由读,边读边想象。 三、写一写。背一背 1、指名背诵学过的名人名言。 2、自己读 3、请人读,正音。 4、读后说一说。 5、老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难字,指导书写。 满 谦 焉 6、学生练写 7、写后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读一读 读诗比赛 1、自己读,做好小组比赛的准备。 2、小组读,评出本组冠军。 3、小组冠军读,读后评 4、说说自己的体会。 二、探究和发现 1、读一读,读正确。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说说自己的发现 3、找一找课文里的比喻句。读给大家听 4、写一写 学生自己写比喻句 写后评一评。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秋游教案 教学要求: 1?感受秋天的美丽、迷人,真诚赞美秋天。 2?通过讨论交流,设计出组织秋游的方案。 3?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主动表达、主动交流,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