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科学原理第5章.ppt

上传人:教**** 文档编号:92747845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4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科学原理第5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安全科学原理第5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科学原理第5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科学原理第5章.ppt(3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安全科学原理第安全科学原理第5章章2023/6/12安全科学原理第5章第第5 5章章 安全行为科学原理安全行为科学原理5.15.1概述概述5.25.2人的行为产生人的行为产生5.35.3群体行为群体行为5.45.4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5.55.5人的行为改变过程人的行为改变过程复习题复习题安全科学原理第5章5.15.1概述概述5.1.15.1.1安全行为科学的产生与发展安全行为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5.1.25.1.2安全行为科学的研究内容安全行为科学的研究内容安全科学原理第5章5.1 概述概述安全生产实践证明:安全生产实践证明:事故的最主要原因事故的最主要原因事故的最主要

2、原因事故的最主要原因是是(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事故系统事故系统事故系统事故系统的四大要素:的四大要素:人、机、环境、管理人、机、环境、管理人、机、环境、管理人、机、环境、管理安全系统安全系统安全系统安全系统的四大因素:的四大因素:安全人体、安全物质、安全人体、安全物质、安全人体、安全物质、安全人体、安全物质、安全社会、安全系统安全社会、安全系统安全社会、安全系统安全社会、安全系统。(人、物、能量、信。(人、物、能量、信息)息)可见,可见,“人人人人”这一要素在安全生产和事故预防中这一要素在安全生产和事故预防中的重要性!的重要性!安全科学原理第5章5.1

3、概述概述解决解决人因问题人因问题人因问题人因问题的常用手段:的常用手段:安全管理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安全教育保障手段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作用得以提保障手段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作用得以提高,必然要研究高,必然要研究安全行为科学安全行为科学安全行为科学安全行为科学,在此基础上,在此基础上,学习利用安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人学习利用安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人因问题的控制。因问题的控制。安全科学原理第5章5.1.1安全行为科学的产生与发安全行为科学的产生与发展展产生过程产生过程20世纪世纪90年代以前,安全科学技术体系中年代以前,安全科学技术体系中更多的是研究更多的是研究事故心理学事故心理学事故心

4、理学事故心理学。显然,这是预防。显然,这是预防人为事故的重要方面,其目的是人为事故的重要方面,其目的是控制人的不控制人的不控制人的不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安全行为安全行为安全行为。但是,仅仅考虑心理内因,仅仅从不安全行为但是,仅仅考虑心理内因,仅仅从不安全行为出发,是不能全面解决出发,是不能全面解决“人因人因”问题的,是不能使问题的,是不能使预防事故的效能达到应有的高度的。(预防事故的效能达到应有的高度的。(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安全科学原理第5章5.1.1 安全行为科学的产生与发安全行为科学的产生与发展展因为因为影响人的行为因素有很多,大致有两类影响人的行为因素有很多,大致有两类影响人的行

5、为因素有很多,大致有两类影响人的行为因素有很多,大致有两类:一类是个体心理素质、社会地位、文化程度等一类是个体心理素质、社会地位、文化程度等个体状况个体状况个体状况个体状况;(内因)(内因)一类是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和具体的作业环一类是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和具体的作业环境构成的境构成的环境系统环境系统环境系统环境系统。(外因)。(外因)而人的行为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必须从心理而人的行为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必须从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人类功效学等更为广泛的学科角度,学、生理学、社会学、人类功效学等更为广泛的学科角度,既考虑内因又考虑外因既考虑内因又考虑外

6、因既考虑内因又考虑外因既考虑内因又考虑外因;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不仅要强调对不安全行为的控制,更不仅要强调对不安全行为的控制,更不仅要强调对不安全行为的控制,更不仅要强调对不安全行为的控制,更要重视对人安全行为的激励要重视对人安全行为的激励要重视对人安全行为的激励要重视对人安全行为的激励(目的)(目的)(目的)(目的)。这样才能。这样才能使安全管使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的效果更为理想,使预防事故的境界更为提理和安全教育的效果更为理想,使预防事故的境界更为提高高,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就是,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就是安全行为科学的任务安全行为科学的任务安全行为科学的任务安全行为科学的任务。安

7、全科学原理第5章5.1.1安全行为科学的产生与发安全行为科学的产生与发展展发展发展20世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安全行为科学逐步引起年代中期以来,安全行为科学逐步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从了人们的重视:从20世纪世纪80年代当时的一种现代年代当时的一种现代安全理论(通常作为现代安全管理的一个章节),安全理论(通常作为现代安全管理的一个章节),发展成为发展成为90年代中期的一个独立学科。年代中期的一个独立学科。安全行为科学安全行为科学安全行为科学安全行为科学是建立在社会学、心里学、生理学、是建立在社会学、心里学、生理学、人类功效学、文化学、经济学、语言学、法律学等人类功效学、文化学、经济学、语言学、法

8、律学等学科基础上,学科基础上,是是是是分析、认识、研究影响人的行为安分析、认识、研究影响人的行为安分析、认识、研究影响人的行为安分析、认识、研究影响人的行为安全因素及模式全因素及模式全因素及模式全因素及模式,掌握人的安全行为和不安全行为规掌握人的安全行为和不安全行为规掌握人的安全行为和不安全行为规掌握人的安全行为和不安全行为规律律律律,实现激励安全行为、防止行为失误和抑制不安实现激励安全行为、防止行为失误和抑制不安实现激励安全行为、防止行为失误和抑制不安实现激励安全行为、防止行为失误和抑制不安全行为全行为全行为全行为的应用性学科的应用性学科的应用性学科的应用性学科。安全科学原理第5章5.1.1

9、安全行为科学的产生与发安全行为科学的产生与发展展安全行为科学安全行为科学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个体安全行为、群体安全行为、领导安全行为等方面的理个体安全行为、群体安全行为、领导安全行为等方面的理论和控制方法。论和控制方法。基本任务:基本任务:揭示人的行为规律揭示人的行为规律(基础)(基础)(基础)(基础)建立安全行为激励理论建立安全行为激励理论应用于提高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工作的效率应用于提高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工作的效率合理地发展人类的安全活动,实现高水平的安全生产和安合理地发展人类的安全活动,实现高水平的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全生活。目的:目的:控制人的失误控制人的失误控制人的失误控制人的失误&激

10、励人的安全行为激励人的安全行为激励人的安全行为激励人的安全行为!安全科学原理第5章5.1.2安全行为科学的研究内容安全行为科学的研究内容人的安全行为规律的分析和认识人的安全行为规律的分析和认识安全需要对安全行为的作用安全需要对安全行为的作用劳动过程中安全意识的规律劳动过程中安全意识的规律 个体差异与安全行为个体差异与安全行为 导致事故的心理因素分析导致事故的心理因素分析 挫折、态度、群体与安全行为挫折、态度、群体与安全行为 注意在安全中的作用注意在安全中的作用 安全行为的激励安全行为的激励 安全行为科学的应用安全行为科学的应用 安全科学原理第5章5.2 5.2 人的行为产生人的行为产生5.2.

11、15.2.1人的本质人的本质5.2.25.2.2人的行为人的行为5.2.35.2.3需要、动机与行为需要、动机与行为安全科学原理第5章5.2.1 人的本质人的本质人是什么人是什么 探讨人的本质,是研究安全行为科学的探讨人的本质,是研究安全行为科学的出发点出发点出发点出发点。对于人是什。对于人是什么,在历史上有不同的看法。么,在历史上有不同的看法。l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把人定义为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把人定义为“陆栖两脚的动物陆栖两脚的动物”。l中国古代列子中国古代列子黄帝指出:黄帝指出:“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齿,倚而食者,谓之人”。l近

12、代资产阶级及其学者认为人是有血有肉、有着各种欲望并应得近代资产阶级及其学者认为人是有血有肉、有着各种欲望并应得到各种享受的。但具体的说法不同。到各种享受的。但具体的说法不同。l费尔巴哈反对用神学的观点来解释人,认为人不是上帝的作品而费尔巴哈反对用神学的观点来解释人,认为人不是上帝的作品而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的本质不是上帝而是它自身。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的本质不是上帝而是它自身。“理性、爱、理性、爱、意志力意志力”等等就是人的本质。等等就是人的本质。安全科学原理第5章5.2.1 人的本质人的本质 费尔巴哈是近代资产阶级学者中,对人的研究最富有理论费尔巴哈是近代资产阶级学者中,对人的研究最富有理论成果

13、的学者,但他考察的仅仅是成果的学者,但他考察的仅仅是“人自身人自身”,而不是现实的历史的,而不是现实的历史的人,是抽象的人而不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因而他所理解人,是抽象的人而不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因而他所理解的人的本质,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只是的人的本质,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只是“理解为理解为类类,理解为一种,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地联系起来的共同性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地联系起来的共同性”。uu人的本质人的本质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

14、和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马克思请思考,人的本质是不是永恒不变的?请思考,人的本质是不是永恒不变的?安全科学原理第5章5.2.2 人的行为人的行为行为的特征行为的特征 行为科学认为,行为既是人的有机体对外界刺激行为科学认为,行为既是人的有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映,又是人通过一连串动作实现其预定目标作出的反映,又是人通过一连串动作实现其预定目标的过程。但人类行为是有共同的特征的。的过程。但人类行为是有共同的特征的。人类行为特人类行为特征至少有下列几个方面:征至少有下列几个方面:l自发的行为自发的行为 l有原因的行为有原因的行为 l有目的的行为有目的的行为 l持久性的行为持

15、久性的行为 l可改变的行为可改变的行为 安全科学原理第5章5.2.2 人的行为人的行为行为函数行为函数 关于人类行为的定义,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曾写成如下公式:关于人类行为的定义,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曾写成如下公式:BF(PE)式中式中 B行为;行为;P个人个人内在心理因素;内在心理因素;E环境环境外界环境的影响外界环境的影响(自然、社会自然、社会)。上式表示行为上式表示行为(B)是个人是个人(P)与环境与环境(E)交互作用所发生的函数或结果。交互作用所发生的函数或结果。安全科学原理第5章5.2.2 人的行为人的行为行为的分类行为的分类 行为的种类很多,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对其分类。行为的种类很多,我

16、们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对其分类。按行为主体的不同按行为主体的不同按行为主体的不同按行为主体的不同,可分为个人行为,包括:个人的生长、发育、,可分为个人行为,包括:个人的生长、发育、学习、意见等行为;团体行为,包括:团结、互助、合作、友好、谅解、学习、意见等行为;团体行为,包括:团结、互助、合作、友好、谅解、默契、暗约、分歧、对抗、破坏等行为。默契、暗约、分歧、对抗、破坏等行为。按人类活动的不同领域按人类活动的不同领域按人类活动的不同领域按人类活动的不同领域,又有如下界定:,又有如下界定:管理行为:包括管理行为: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控制、决策、预测等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控制、决策、预测

17、等行为。行为。政治行为:包括:选举、公务、行政、民族团结、国际关系等行为。政治行为:包括:选举、公务、行政、民族团结、国际关系等行为。社会行为:包括:社会控制、社会变迁、社会要求、社会保险、社社会行为:包括:社会控制、社会变迁、社会要求、社会保险、社会文明、社会进步、社会发展等行为。会文明、社会进步、社会发展等行为。文化行为:包括:文化艺术活动、教育活动、体育活动、学术研究文化行为:包括:文化艺术活动、教育活动、体育活动、学术研究等行为。等行为。安全科学原理第5章5.2.3 需要、动机与行为需要、动机与行为请思考:人的个体行为是如何受个性心理影响请思考:人的个体行为是如何受个性心理影响的?的?

18、行为的原始激发行为的原始激发行为的原始激发行为的原始激发需要需要需要需要 所谓需要是指客观的刺激作用于人们的大脑所引起的个体所谓需要是指客观的刺激作用于人们的大脑所引起的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状态。这里所说的客观的刺激不只是指身体外部缺乏某种东西的状态。这里所说的客观的刺激不只是指身体外部的,也包括身体内部的。的,也包括身体内部的。例如人饿了想进食,这是由于人饿时体内血糖成分降低,例如人饿了想进食,这是由于人饿时体内血糖成分降低,血液成分失去了平衡所产生的刺激,这种刺激通过神经系统反映血液成分失去了平衡所产生的刺激,这种刺激通过神经系统反映到人脑的下丘部分传到大脑皮层,产生了饥饿的感觉和进食的需到

19、人脑的下丘部分传到大脑皮层,产生了饥饿的感觉和进食的需要。客观的刺激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要。客观的刺激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安全科学原理第5章5.2.3 需要、动机与行为需要、动机与行为行为的直接激发行为的直接激发动机动机 心理学上把引起个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心理学上把引起个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满足某种需要的欲望、愿望、信念等心理因素为导向满足某种需要的欲望、愿望、信念等心理因素叫动机。叫动机。思考:需要和动机是如何转化的?思考:需要和动机是如何转化的?需要转变为动机的条件需要转变为动机的条件 有二点:一是需要到一定强度,产生满足需要的有二点:一是需要到一定

20、强度,产生满足需要的愿望:二是需要对象愿望:二是需要对象(目标目标)的确定的确定。安全科学原理第5章5.2.3 需要、动机与行为需要、动机与行为需要转变为动机的模型表示需要转变为动机的模型表示 因此,有某种需要不一定就会产生某种动机。在实际生活因此,有某种需要不一定就会产生某种动机。在实际生活中,一个人的需要总是多种多样的,这种种需要会形成一定的需中,一个人的需要总是多种多样的,这种种需要会形成一定的需要结构。不同人有不同的需要结构。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也会要结构。不同人有不同的需要结构。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也会有不同的需要结构。例如,老年人的需要结构有别于青年人的需有不同的需要结构。例如,老

21、年人的需要结构有别于青年人的需要结构,成年人的需要结构也不同于儿童的需要结构。要结构,成年人的需要结构也不同于儿童的需要结构。可达到的目标(方向)愿望(驱动力)动机意向需要刺激安全科学原理第5章5.2.3 需要、动机与行为需要、动机与行为动机结构动机结构 如上所述,有某种动机不一定就会引发某种行动。不同的需如上所述,有某种动机不一定就会引发某种行动。不同的需要结构,必然导致不同的动机结构。一个人往往同时存在着各种要结构,必然导致不同的动机结构。一个人往往同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动机,这些动机之间不仅有强弱之分,而且会有矛盾和斗各样的动机,这些动机之间不仅有强弱之分,而且会有矛盾和斗争,以其一定的相

22、互关系构成动机体系争,以其一定的相互关系构成动机体系(或叫动机系统或叫动机系统)。强度A B C D E动机类别优势动机安全科学原理第5章 需要需要需要需要心理紧张心理紧张心理紧张心理紧张动机动机动机动机行动行动行动行动实现目标实现目标实现目标实现目标 需要满足需要满足需要满足需要满足 产生激励产生激励产生激励产生激励 新的需要新的需要新的需要新的需要 状态解除状态解除状态解除状态解除 激激激激 励励励励 原原原原 理理理理激励激励激励激励过程过程过程过程安全科学原理第5章 所谓所谓所谓所谓激励激励激励激励,就是管理者,就是管理者,就是管理者,就是管理者遵循人的行为规律遵循人的行为规律遵循人的

23、行为规律遵循人的行为规律,运用多种有效,运用多种有效,运用多种有效,运用多种有效的的的的方法和手段方法和手段方法和手段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下属的,最大限度地激发下属的,最大限度地激发下属的,最大限度地激发下属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造性创造性创造性,以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以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以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以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X X理论理论理论理论其要点是:多数人生来懒惰,总想少工作;多少人其要点是:多数人生来懒惰,总想少工作;多少人其要点是:多数人生来懒惰,总想少工作;多少人其要点是:多数人生来懒惰,总想少工作;多少人没

24、有工作责任心,宁可被别人指挥;多数人以我为中心,没有工作责任心,宁可被别人指挥;多数人以我为中心,没有工作责任心,宁可被别人指挥;多数人以我为中心,没有工作责任心,宁可被别人指挥;多数人以我为中心,不关心组织目标;多数人缺乏自制能力。结论是,多数人不关心组织目标;多数人缺乏自制能力。结论是,多数人不关心组织目标;多数人缺乏自制能力。结论是,多数人不关心组织目标;多数人缺乏自制能力。结论是,多数人不能自我管理,因此需要另外的少数人从外部施加压力。不能自我管理,因此需要另外的少数人从外部施加压力。不能自我管理,因此需要另外的少数人从外部施加压力。不能自我管理,因此需要另外的少数人从外部施加压力。Y

25、 Y理论理论理论理论:工作和娱乐一样,都是人的活动,人是否喜欢工:工作和娱乐一样,都是人的活动,人是否喜欢工:工作和娱乐一样,都是人的活动,人是否喜欢工:工作和娱乐一样,都是人的活动,人是否喜欢工作,要看工作条件如何;人不仅会接受责任,还会主动要作,要看工作条件如何;人不仅会接受责任,还会主动要作,要看工作条件如何;人不仅会接受责任,还会主动要作,要看工作条件如何;人不仅会接受责任,还会主动要求责任;人能够自我控制和自我指导;个体目标与组织目求责任;人能够自我控制和自我指导;个体目标与组织目求责任;人能够自我控制和自我指导;个体目标与组织目求责任;人能够自我控制和自我指导;个体目标与组织目标没

26、有根本冲突,若有条件,个体会自觉地将个人目标与标没有根本冲突,若有条件,个体会自觉地将个人目标与标没有根本冲突,若有条件,个体会自觉地将个人目标与标没有根本冲突,若有条件,个体会自觉地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统一起来。组织目标统一起来。组织目标统一起来。组织目标统一起来。显然,显然,显然,显然,X X理论与理论与理论与理论与Y Y理论的指导思想和管理方式是根本相反的。理论的指导思想和管理方式是根本相反的。理论的指导思想和管理方式是根本相反的。理论的指导思想和管理方式是根本相反的。X X理论类似性恶论,强调理论类似性恶论,强调理论类似性恶论,强调理论类似性恶论,强调“人之初,性本恶,要他干,就得人之

27、初,性本恶,要他干,就得人之初,性本恶,要他干,就得人之初,性本恶,要他干,就得压压压压”;Y Y理论类似性善论,强调理论类似性善论,强调理论类似性善论,强调理论类似性善论,强调“人之初,性本善,引导好,人之初,性本善,引导好,人之初,性本善,引导好,人之初,性本善,引导好,努力干努力干努力干努力干”。现代管理倾向于现代管理倾向于现代管理倾向于现代管理倾向于Y Y理论理论理论理论。安全科学原理第5章5.3 群体行为群体行为5.3.15.3.1群体及其分类群体及其分类5.3.25.3.2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5.3.35.3.3非正式群体的作用非正式群体的作用5.3.45.3.

28、4群体动力理论群体动力理论 安全科学原理第5章5.3.1 群体及其分类群体及其分类群体群体 群体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群体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共同的奋斗目标标。请思考:人为什么形成群体?请思考:人为什么形成群体?l安全需要安全需要l情感需要情感需要 l尊重和认同需要尊重和认同需要 l完成任务的需要完成任务的需要 安全科学原理第5章5.3.1 群体及其分类群体及其分类群体的分类群体的分类 l根据群体规模的大小可以把群体划分为大型群体和小根据群

29、体规模的大小可以把群体划分为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型群体。l根据构成群体的原则和方式的不同,可以把群体划分根据构成群体的原则和方式的不同,可以把群体划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安全科学原理第5章5.3.2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由组织建立的群体。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由组织建立的群体。正式群体是由组织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具有组织存在的目的以及组织工作程是由组织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具有组织存在的目的以及组织工作程序的一系列组织规则,同时组织内部存在着正式的组织分工,有规定序的一系列组织规则,同时

30、组织内部存在着正式的组织分工,有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具有固定的信息传递渠道。的权利和义务,具有固定的信息传递渠道。正式群体的特点正式群体的特点l目标是具体的目标是具体的 l正式群体的权力特点具有强制性服从的特点,并且还有正统性、合法性、正式群体的权力特点具有强制性服从的特点,并且还有正统性、合法性、稳定性等特点稳定性等特点l正式群体的结构一般具有层级式的等级特点正式群体的结构一般具有层级式的等级特点 l正式群体的信息沟通渠道是由组织规章所提供的正式群体的信息沟通渠道是由组织规章所提供的 安全科学原理第5章5.3.2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是组织中没

31、有正式规定的群体,其成员之间的相互关非正式群体是组织中没有正式规定的群体,其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带有明显的情感色彩,他们可能是因为住得近,有共同的兴趣、能系带有明显的情感色彩,他们可能是因为住得近,有共同的兴趣、能互相满足需要而结成伙伴。互相满足需要而结成伙伴。非正式群体产生的直接原因非正式群体产生的直接原因 l暂时利益的一致暂时利益的一致 l受管理方式的影响受管理方式的影响 l兴趣爱好的一致兴趣爱好的一致 l经历背景的一致经历背景的一致 l亲属关系亲属关系 l地理位置的一致地理位置的一致 安全科学原理第5章5.3.2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具有的几个特点非正式群体具有

32、的几个特点 l非正式群体目标常常是一种情感上的。无法明确化的东西,非正非正式群体目标常常是一种情感上的。无法明确化的东西,非正式群体是以感情为纽带,在自愿的基础上结合起来的,是一种自式群体是以感情为纽带,在自愿的基础上结合起来的,是一种自发的无形的组织形式。发的无形的组织形式。l非正式群体的权力来自于组织内成员的授予,而不是上级部门的非正式群体的权力来自于组织内成员的授予,而不是上级部门的授予,其权力的实现常常不具有强制性和稳定性授予,其权力的实现常常不具有强制性和稳定性 l非正式群体具有自然形成的核心人物,这种核心人物不是由组织非正式群体具有自然形成的核心人物,这种核心人物不是由组织任命的,

33、而是自然形成的,核心人物对非正式群体的影响极大任命的,而是自然形成的,核心人物对非正式群体的影响极大 安全科学原理第5章5.3.2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l非正式群体结构一般比较松散,没有正式的组织结构,人员不非正式群体结构一般比较松散,没有正式的组织结构,人员不固定,容易受偶然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固定,容易受偶然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l非正式群体具有不成文的行为准则,这种行为准则从非正式群非正式群体具有不成文的行为准则,这种行为准则从非正式群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兴趣爱好、情感需求出发,因而对成员的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兴趣爱好、情感需求出发,因而对成员的约束力

34、更大。从这种不成文的行为准则出发的非正式群体的奖约束力更大。从这种不成文的行为准则出发的非正式群体的奖惩办法是迅速而有效的。惩办法是迅速而有效的。安全科学原理第5章5.3.2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l弥补正式群体的不足,满足员工的需要弥补正式群体的不足,满足员工的需要 l融洽员工的感情融洽员工的感情 l激励和培训员工激励和培训员工 l保障员工的利益保障员工的利益 非正式群体的消极作用非正式群体的消极作用l干扰组织目标的实现干扰组织目标的实现 l削弱管理者的权力削弱管理者的权力 l控制束缚员工发展和上进控制束缚员工发展和上进 安全科学原理第

35、5章5.3.4群体动力理论群体动力理论群体动力理论群体动力理论 1944年,勒温首先用年,勒温首先用“群体动力学群体动力学”这个术语来表示群体中人与这个术语来表示群体中人与人之间相互接触、相互影响所形成的社会秩序。人之间相互接触、相互影响所形成的社会秩序。群体动力学所研究的群体指非正式群体。群体动力学所研究的群体指非正式群体。其中一个重要观点是群体的力场观点,认为:群体是处于均衡其中一个重要观点是群体的力场观点,认为:群体是处于均衡状态的各种力的一种状态的各种力的一种“力场力场”,叫做,叫做“生活场所生活场所”或或“自由运动场所自由运动场所”。勒温认为,人的心理和行为决定于内在需要和周围环境的

36、相互勒温认为,人的心理和行为决定于内在需要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当人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会产生内部力场的张力,而周作用。当人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会产生内部力场的张力,而周围环境因素起着导火线的作用。围环境因素起着导火线的作用。安全科学原理第5章5.3.4群体动力理论群体动力理论群体规范和压力群体规范和压力 勒温等人认为,正式群体有其程序和作业标准,而非正式的勒温等人认为,正式群体有其程序和作业标准,而非正式的群体则有其规范。规范就是群体成员所期望的行为标准,是每个群体则有其规范。规范就是群体成员所期望的行为标准,是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守的。但群体规范并不规定其成员的全部活动,而成员都必须遵守的

37、。但群体规范并不规定其成员的全部活动,而只是规定群体对其成员的行为可以容忍和不能容忍的范围。只是规定群体对其成员的行为可以容忍和不能容忍的范围。这些规范通常规定:一个人应该用多大的力气来工作,对这些规范通常规定:一个人应该用多大的力气来工作,对什么人应该友好,同管理当局应该合作到什么程度,是否应该革什么人应该友好,同管理当局应该合作到什么程度,是否应该革新,等等。新,等等。行为科学认为,群体规范的形成受到模仿、暗示、顺从等行为科学认为,群体规范的形成受到模仿、暗示、顺从等心理因素的制约。群体存在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它的一致性,即群心理因素的制约。群体存在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它的一致性,即群体成员的行为

38、、情绪和态度的统一。体成员的行为、情绪和态度的统一。安全科学原理第5章5.3.4群体动力理论群体动力理论 群体规范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约束着人们的行为,甚至被约束的群体规范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约束着人们的行为,甚至被约束的人都没有意识到这种约束。人都没有意识到这种约束。当一个人同群体中多数人的意当一个人同群体中多数人的意见有分歧时,会感到群体的压力,有时会在这种见有分歧时,会感到群体的压力,有时会在这种压力之下产生违背自己意愿的行为。压力之下产生违背自己意愿的行为。心理学家研究表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导致个人对群体的顺从现象产生的因素主要包括明,导致个人对群体的顺从现象产生的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和个人

39、环境因素和个人环境因素和个人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因素因素因素两个方面。从环境因素来看,如果该群体的意见一贯比较一致,两个方面。从环境因素来看,如果该群体的意见一贯比较一致,群体比较团结,则成员就比较容易在群体压力之下产生顺从行为。从群体比较团结,则成员就比较容易在群体压力之下产生顺从行为。从个性因素来看,当一个人的智力较差,情绪易于波动,自信心不足。个性因素来看,当一个人的智力较差,情绪易于波动,自信心不足。依赖性较强,则易于产生顺从现象。依赖性较强,则易于产生顺从现象。安全科学原理第5章5.4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影响人的行为的个性心理因素:情绪、影响人的行为的个性心理因

40、素:情绪、气质、性格气质、性格影响人的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社会知影响人的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社会知觉、价值观、角色觉、价值观、角色影响行为的主要社会因素:影响行为的主要社会因素:社会舆论、社会舆论、风俗与时尚、风俗与时尚、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安全科学原理第5章5.5人的行为改变过程人的行为改变过程5.5.1人的行为改变过程人的行为改变过程 知识态度个人行为团体行为需要时间困难度安全科学原理第5章5.5人的行为改变过程人的行为改变过程5.5.2改变的周期改变的周期参与性的改变周期:参与性的改变周期:较适用于较适用于成熟成熟的团体,的团体,因为他们对情况熟悉,因为他们对情况熟悉

41、,同时具有相当的知识与同时具有相当的知识与经验,成就感强烈,当经验,成就感强烈,当改变一开始,成熟的人改变一开始,成熟的人就能担负起责任。在这就能担负起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实行参与制,种情况下实行参与制,对于达成目标是有利的。对于达成目标是有利的。强迫性的改变周期:强迫性的改变周期:较适合于较适合于不成熟不成熟的人。的人。因他们通常具有依赖性,因他们通常具有依赖性,除非被迫,否则不愿负除非被迫,否则不愿负起新的责任。事实上,起新的责任。事实上,这些人倾向于喜欢被领这些人倾向于喜欢被领导、被组织,而不愿去导、被组织,而不愿去主动工作。主动工作。知识态度个人行为团体行为个人权力位置权力知识态度个人行为团体行为安全科学原理第5章演讲完毕,谢谢听讲!再见,see you again3rew3rew2023/6/12安全科学原理第5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