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5篇 小学数学教案详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案5篇 小学数学教案详细.docx(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小学数学教案5篇 小学数学教案详细精选小学数学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借助现实的情境和活动,树立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2.能在具体情境下,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数学对生活的作用。 4.能够与他人合作、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进行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本单元后,由教师自行设计的一节综合应用课。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单元学习用八个方向来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这个内容对只有七八岁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对于我们重庆的学生来说,离生
2、活实际比较远(重庆是座山城,人们在生活中不常用东、南、西、北来表述方向),学生对方向的意识不强,学起来就更困难了。我在教学中十分注重为学生创设每个人都能参与的活动情境。但当本单元教学结束时,我发现学生在地图上辨认方向、描述方位比较好,但在现实中描述方位的能力并不强。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不是纸上谈兵,更重要的是实际应用。于是,我充分应用教材中的现有资源,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了下面这节综合应用练习课。在这节课中,我创设了动物园这一情境,把纸上的动物园真正搬到了教室里,把桌子拉开,摆上好看的动物园各馆区的图,让学生去当道路询问员,并看实景画出地图。这样,就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方向的现实意义。最后,我又让
3、学生自己设计学校,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设计,进行自评与互评,让学生在评价中增强自信心,正确认识自我。 四、课堂实录 学具准备:课件、大景点图、小景点图、固体胶、漂亮的不干胶贴画。 (一)创设情境 1. 你们能在这间教室里辨认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吗?回忆一下,早晨太阳从哪方升起?太阳升起的方向就是东方,其余方向各是什么方向? 2.小游戏:师说生转 面向东、面向西、面向北、面向南 (这个环节既是对知识的复习,也是下一环节的基础。) (二)实践活动(动物园) 1. 课件出示情境 星期天,明明去动物园。走到门口,看见好多小朋友围在那儿看什么。明明上前一看,原来他们在看一则招聘
4、启示。我们一起看看要招聘什么。 2. 招聘启示 随着重庆市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到重庆旅游的外地游客不断增多。本动物园接待的外地游客也越来越多。为了方便外地游客的游览,本动物园准备招聘一批各馆区的道路询问员。要求:能用普遍话为客人提供道路咨询服务。年末将评选最优询问员,发给本动物园的贵宾卡。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2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搜集生活中有特点的图形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97页“回顾与交流”情境图。 观察上面的图形,并解答下面的问题。 (1)图A是轴对称图形吗? (2)图1中图A经过怎样的运动可以得到图2? (3)图1中图A经过怎样的运动可以得到图3?要得到
5、图4呢?试一试。 学生根据课件提出的问题,小组讨论,形成一致意见后进行汇报。 预设 生1:图A是轴对称图形。 生2:图1中图A经过平移变换可以得到图2。 生3:图1中图A经过旋转和平移变换可以得到图3。 生4:图1中图A经过旋转和平移变换可以得到图4。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情境图中不仅包含了平移知识,还有旋转的相关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复习。(板书课题:平移和旋转) 回顾与整理 1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 预设 生1:物体沿着直线方向运动,我们把这样的运动方式称为平移。 生2:物体绕着一个固定的点(或轴)转动,我们把这样的运动方式称为旋转。
6、2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1)提问:观察情境图,请根据图1变换成图2的过程说说平移有怎样的特征。(小组讨论) 生:平移不改变原图形的形状、大小和方向,只改变原图形的位置。 (2)提问:观察情境图,请根据图1变换成图3的过程说说旋转有怎样的特征。(小组讨论) 生:图A旋转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没有改变,只是图形的方向改变了。 3说一说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预设 生1:电梯的上下运动是平移现象。 生2:方向盘的转动是旋转现象。 4用平移和旋转作图。 (1)用平移作图。 提问:继续观察图1变换成图2的过程,图1中图A是如何经过平移变换得到图2的?用平移作图的方法和步骤有哪些? (学生观察图形的变换过
7、程,并在小组内讨论用平移作图的方法和步骤) 讨论结果:向下平移了3格。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行小结。 用平移作图的步骤和方法: a根据题目要求,确定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 b找出图形的关键点。 c沿一定的方向,按一定的距离平移各个关键点。 d按原图形顺次连接各个关键点,并标上相应的字母。 (2)用旋转作图。 提问:继续观察图1变换成图3的过程,图1中图A是如何经过旋转变换成图3的?用旋转作图的方法和步骤有哪些? (学生观察图形的变换过程,并在小组内讨论用旋转作图的方法和步骤)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3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初步认识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 2 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两
8、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会分步列式解答两步应用题。 3 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能在生活化的情境中体验和感受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4 培养学生合理选择信息,用不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和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利用已有条件找准题目中的中间问题。 教学关键 分析题中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一)篇头动画 1 师:小朋友们,你们爱看动画片吗? 2 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精彩的动画片。想看吗?会唱的一起唱。(引言:播放主题歌) 3 刚才我们看的是什么动画片?(蓝猫淘气三千问) 4 今天蓝猫也来到了
9、我们教室,和我们一起学习。请看屏幕:(播放专卖店录像) (二)书包信息 5 师:从这幅图上,你们看到了什么? 6 生:黄书包有6个、蓝书包有6个、红书包有6个、 7 师:除了颜色,还有什么不同?仔细数一数,大书包有几个?小书包呢? 8 生:大书包8个、小书包10个。 9 师:大家了解的信息真多,根据这些信息,我们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生提问) 10小朋友们真聪明,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要解决一共有多少个书包?这个问题。可以怎样计算? 8+10=18(个)、6+6+6=18(个)、63=18(个) 11问63的小朋友,你是怎么想的.?(抽象出3种颜色的书包,每种有6个) 12小朋友,想象一下,一
10、周以后这里的书包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生:(卖出了一些书包) 13师:正如小朋友想象的那样,一周后,专卖店卖出了15个书包 师:现在又可以提出什么新的数学问题了?(还剩多少个书包?)(非常好) 二、 讲授新课,主动探究 (一)研究例题 1 师:你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自己试着列出算式做一做,做完后可以在小组内交流。(哪个小朋友先来交流,你是怎样列式的?) 2 生(1)63=18(个)18-15=3(个)师根据回答板书。 3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4 生(2)8+10=18(个)18-15=3(个)师根据回答板书。 5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如果有,作出肯定:你能和别人想的不一样,真棒!) 6 师
11、:用第一种方法的小朋友举手,第二种呢?有没有想出两种方法的? 7 问第一种 :你们是选择了哪些信息来解决这个问题?把你用到的信息和解决的问题组合起来,就是一道应用题。谁来完整的叙述一下? 8 生(1)蓝猫专卖店进了3种颜色的书包,每种有6个,卖出了15个,还剩多少个书包?(如果出现两问的编题,师作出肯定:很好,还可以怎么说?) 9师:请刚才那位小朋友说一说:你在解决还剩多少个书包?这个问题时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是分几步来解决的? 10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先求一共有多少个书包?再求还剩多少个书包? 11问第二种:你们又是选择了哪些信息来解决这个问题?也来叙述成一道应用题? 12 生(2) 蓝猫专
12、卖店进了个大书包和10个小书包,卖出了15个,还剩多少个书包? 13选择这些信息解决问题的同学,他们又是分几步来解答的?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每人自己说一说。(谁来交流一下) 14出现全部信息: 师:小朋友能够合理的选择信息,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真不简单!这两种方法虽然选择的信息不同,但在解决还剩多少个书包?这个问题时也有相同的地方,你们仔细看一下,有什么地方相同呢? 15生答:(1)都是先求一共有多少个书包?再求还剩多少个书包?(说的真好) 师:为什么要先求出一共有多少个书包? 生:先求出一共有多少个书包?,就能求?还剩多少个书包? 16手指一共有多少个书包?师: 一共有多少个书包?这个问题
13、虽然在题目中没有出现,但它其实就藏在题目的中间。需要我们小朋友自己去发现。 17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要要分几步来解答?(两步)(板书课题)两步计算应用题 (二)继续研究 师:一周以后,书包专柜上只剩下3个书包了,小朋友,如果你是这家专卖店的经理,你会怎么办? 经理和我们小朋友想的一样,又进了两箱书包。 1 出现两箱书包,现在一共有多少个书包?谁有本事求出来? 2 生:不知道每箱有多少个书包? 3 师:那怎样才能知道呢? 4 生:打开数一数、查看包装上的数量 5 师:真是个好办法,(每箱有30个)。现在你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6 生:302=60(个)60=3=63(个) 7 师问:302求的
14、是什么?两箱一共有多少个书包? 8师:为什么要先求出两箱一共有多少个书包? 9生:先求出两箱一共有多少个书包?就能求出现在一共有多少个书包?。 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师:下面我们运用刚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 (动动小脑筋):想一想:先求出什么? 2师:轻声读一读每道题目,再想一想,解决这些问题要先求什么?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117页例1。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 2. 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的能力。 3.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
15、学生的应用意识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就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同时指出:“学生就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教学中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动脑、动手、合作探究,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植树问题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植树吗?你植过树吗?(生答)植树能绿化环境,造福人类。在
16、生活中,常常遇到在路的一边、间隔一定的距离植树,这就需要计算准备多少棵树苗。还有许多类似的问题:比如在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站队中的方阵等等,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 二、揭示学习目标:(媒体出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解决哪些问题呢? 1. 能根据相关条件,求出需要多少棵树苗或计算两树间的距离。 2. 能利用植树问题,灵活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 三、探究新知: 1. 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生读题) 师:你会计算吗?(让学生回答)你算的对吗?请同学们自己动脑来验证一下。 学习提示:(媒体
17、出示) 假如路长只有10米,要栽几棵树?如果路长是20米,又要栽几棵树?请你画线段图来看看。(注意看图上有几个间隔和几个间隔点) 通过上面的分析,你能找出什么规律?和同桌或小组内说说。 现在你能算出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吗? 你还有别的想法吗,在小组内说说。 2. 学生自学探讨。(师巡视) 3. 班内交流。学生回答后,师媒体演示间隔数和间隔点数的关系。 总结规律:栽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 完成例题。 四、变化巩固: 1. 做一做:118页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怎么想的,重点让学生明确先求出间隔数,即36棵树有35个间隔。 2. 122页第2题。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可一生板演。 五、检测反馈:(
18、独立完成) 1. 在一条长400米的马路的一边,从头到尾每隔8米种一棵树。一共可以种多少棵树? 2. 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就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3. 从王村到李村一共设有16根高压电线杆,相邻两根的距离平均就是200米。王村到李村大约有多远? 学生完成后师批阅订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六、总结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植树问题,并能利用植树问题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解答时要重点分清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间的关系,后面还有一些不同的情况,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灵活处理。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5 三年级下册第26页 对于学生来说,经历从两位数乘一位数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过
19、程是形成乘法计算技能的重要环节,也是后续学习两位数乘三位数的基础。为此教材以“住新房”的情境为载体,通过解决一栋楼的总住户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算理。在具体解决“总住户”的计算问题时,教材呈现了三种算法,前两种是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一位数,再将这两部分的积相加,这是乘法竖式计算的重要基础,本节课应注重口算方法与竖式方法的沟通。第三种是竖式计算,这是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方法。 本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学生可以通过独立探索、小组交流,全班汇报交流等学习活动,利用已有知识的迁移理解和掌握“两位
20、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学生很有成就感。 由于学生只有一位数乘法的基础,让学生独立思考怎样算1412时,大多数学生只能想出口算方法,只有个别学生能在预习或家长提前指导的情况下,正确书写竖式,这节课正需要这些孩子来激发全班思维,让同学们在看竖式的过程中,分析竖式计算算理、算法,通过观察,分析,学生能把竖式计算与口算算法进行沟通。 1.结合“住新房”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估算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竖式计算,理解竖式乘法每一步计算的含义,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依据新教材特点,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写出算式并交流,理解竖式计
21、算的算理、算法。 3、通过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影响,共同寻找、自主探究、体验,掌握数学的知识、思想与方法,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乐趣。 一、 创设情境(3分钟) 师:淘气今天可高兴了,因为他要搬新家了,他邀请了很多小朋友参加,也邀请了我们,想去吗? 生:想 师:那去看看吧!(课件出示) 师:真漂亮,这栋电梯公寓真大,大家都想进去了(智慧老人:请你根据你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每层14户,有12层,这栋楼能住多少户?(板书并问)你能出算式吗?想想算式的意思? 师:你能列出算式吗? 生:1412=(板书) 或 1214= 师:很能干,一下就说到了乘法的意义。 师:今天的算式和我们过去
22、学过的乘法有什么不同? 生:今天的两个乘数都是两位数,以前我们只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昨天我们学的两位数乘整十数。(板书:两位数乘两位数) 师:你的记忆真好,很会学习,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任意两位数乘两位数。 设计意图能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创设一个生动的情境,既为后面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的算理做了铺垫,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二、探索新知 1、估算1412(5分钟) 师: 这栋楼房大约能住多少人呢?我们用过去学过的方法估一估淘气他们住的楼房大约能住多少户人家? 生:140 师:你是怎样估计的? 生:140户左右,把12想成10 ,1410=140(户)。 师:知道把12
23、想成整十数,估得真快,了不起。还有不同的估算结果吗? 生:120户左右,把14想成10 ,1210=120(户)。 生:100户左右,把10想成10 ,1010=100(户) 师: 把它们都想成了整十数,很快地估出了结果,同学们想一想,这三种估算方法里面,哪种更接近正确结果呢?为什么? 生:我觉得得数是140更接近准确结果,因为这样估计的误差最小。 2、思考怎样计算1412,探索方法(10分钟): 师:这栋楼到底能住多少户人呢?可是,像这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怎样算呢?你能想办法算出1412的准确结果吗?试一试,把你计算的方法写在作业本上。(教师巡视,请学生将自己的算法写在黑板上,只展示与竖式有关
24、的算法,看学 生竖式的书写情况,请学生上台板书有代表性的三种竖式方法。) 设计意图让孩子在估算的基础上,通过一些挑战性的问题像“这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怎样算呢?”,“你能想办法算出1412的准确结果吗?”,激起学生主动探索欲望,也凸显了本节课的重点。 师:你能看懂这种方法吗?(口算)谁来说一说他是怎么算的?(提示:乘法意义,也就是算几个几) 生:1410=140(先算1410,也就是10个14,等于140) 142=28 (再算142,也就是2个14,等于28) 140+28=168(最后把它们的积加起来,得168) 师:你理解得太好了,非常能干。那这种方法呢?你能看懂吗?谁又来说一说? 生:1
25、210=120(先算每层楼有10户人,12层就有12个10,共120户) 124=48(但它每层还有4户人,12层就有12个4,共48户) 120+48=168(最后把它们的积加起来,得168) 师:还有其它方法吗? 生:我把12拆成了34,也就变成1434=168(人) 师:它转化成了二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想得真好。大家都能灵活地运用我们学过地知识,来解决新问题,这不仅是我们聪明和能干,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在以后的学习数学过程中会经常用到。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生生互动,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口算每一步的意思及方法,为学习竖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探索竖式计算1412的
26、方法(10分钟) 师:大家请看,两位数乘两位数还能用竖式计算?从结果来看,对了吗? 生:对的,都是168。今天我们就重点讨论,如何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看一看,想想同学是怎样算的?(板书:怎样算)先独立思考,再将你的想法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 师:谁来代表你们小组说一说这些竖式是怎么算的? 生:我们小组发现第1,2个竖式都是先算214等于28,再算1014等于140,最后将结果加起来,等于168。只是一个写了0,一个没有写0,但都不影响计算结果,都是对的。 师:听懂了吗?谁再来说一说? 生:第一步还是先算214=28,第二步因为1在十位上,代表一个十,相当于1014=140,所以应该在结果上
27、写成140。再用28+140=168,第三种方法相当于把140后的0省略了,但1对齐百位,4对齐十位,还是表示的140,对最后的结果没有影响。 师:说得太精彩了,一下就看出了每一步是怎样算出来的,真有数学头脑。 大家明白了吗?还有补充吗? 生:先算214就是算的2层楼共住28户,就是2个14;再算的是10层楼住140户,也就是10个14。 师:你不仅知道它是怎样算的,还知道用乘法的意义来解释这样算的道理,太会思考了,值得大家学习。大家都听懂了吗?那你能看懂第三个算式吗? 生:它是先拿第一个乘数的个位上的数4分别乘2和 1,得到48,再用十位上的数1乘2和1,得到120,最后将48和120相加,
28、得168。 师:这种算法和前两种不一样,但它也是正确的,只是我们通常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以此类推。所以我们今天重点研究前2个竖式,对于它们,你还有什么疑惑? 生:为什么有0和没0都是对的呢? 师:问得好,谁能解释? 生:因为这题写0和不写0都不影响最后的结果,所以可以省略不写。 师:说得很好,就是这样的。 生:为什么4要写在十位上,1要写在百位上呢? 师:你真是问到点子上了,有谁能回答? 生:十位上的1代表1个十,所以得到的是14个十,也就是140,把末尾的0省略了,而不是14。 师:同意吗?(生:同意)这一点很重
29、要,是我们竖式中很重要的一步,你明白了吗? 设计意图把 “用竖式怎样算”确定为本节课的探究点,很多学生并不会列竖式,通过观察同学列出的竖式,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研究它们每一步是怎么算的。不仅准确地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也为学生理解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算理,掌握其算法提供了广阔的自主探究空间,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4、强化理解竖式(5分钟) 师:还有疑惑吗?那好,智慧老人他可有问题了,看你是不是真的懂了? 请注意!(课件演示每一步,并展示竖式计算的步骤) 师:28怎么得来的?()(),也就是()个() 具体怎样算呢214呢?请你认真看屏幕。你明白了吗?谁来说一说? 生
30、: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2,乘第一个乘数的每一位上的数。设计意图看得很仔细,你真会学习。) 师:第二步出现(14),它是怎么得来的? 师:有什么疑问? 生:4为什么可以写在个位? 师:问得真好谁来帮助他? 生:十位上的1代表1个十,所以得到的是14个十,也就是140,把末尾的0省略不写,所以4在十位上,1在百位上。 师:最后一步呢?指着( )+( ) 生:28+140 师:同意吗?你们的脑筋转得真快,真聪明!现在你明白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的运算顺序了吗?请再看老师演示,谁来讲一讲? 生: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得到一个结果,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
31、的数,得到第二个结果,最后将两个结果相加。 师:你很会学习,并且很会表达你的想法,是大家的好榜样! 师:现在赵老师可有问题了,对比口算和竖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竖式中每一步口算中也有,它们的算法是一样的,只是表现的形式不一样。比如说:竖式中第一步214=28,口算中有;第二步1014=140,口算中还是有,最后28+140=168,口算中还是有。 师:你太会发现数学最本质的现象了,说得很经典,谁听明白了? 师:今天真有成就感,用口算和竖式这种新的方法都算出了准确结果,和哪个估算结果比较接近(生:140)对,请你将书上26页的方法,再算式和答语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巧妙地通过“智慧老人提问
32、”的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竖式计算每一步的意义,梳理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和运算顺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会竖式. 1、竖式计算(5分钟) 师:同学们今天学习很投入,我们来小试一下伸手,看看你能用竖式准确地解答这题吗? 2412 4421 师:你想提醒同学做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吗?哪容易错? 生:注意第二步一定要错位,别算错了。 2、密码门(3分钟) 师:淘气要邀请我们去他家了,可是他怎么了?遇到了什么问题?喔这是一个密码门,密码就是2313的结果,等于92怎么不对呢?赶紧帮他算算密码是多少? 生:密码是第二步算错了,23应该错位写,因为它表示230,3写在十位上,2写在百位上得299。 师:你们眼力真好,一下帮淘气解决了问题,谢谢你们!赶紧进他家吧! 设计意图设计的练习,既让学生在巩固的基础上获得了提高,又克服了学生在新课后的疲倦感,课尽趣依浓。 3、总结(2分钟) 师:淘气的家真漂亮啊,今天真高兴,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知道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竖式方法。 生2:我知道了用最简洁、方便的方法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师:什么方法?)用竖式计算。 师:你们说得都很好,很高兴大家今天有这么多收获,下课! (总结,让学生在交流收获的过程中,了解竖式计算的重要性。)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