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大单元“四步复习法”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92191604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1.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大单元“四步复习法”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三单元大单元“四步复习法”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大单元“四步复习法”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大单元“四步复习法”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三单元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大单元“四步复习法”第一步:单元学习目标整合1对于科普文准确、科学的语言,严谨的结构,采用联想比较法,运用所学过的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进行整理归纳。2引导学生跟随作者的好奇心走进科学想象的世界,感受科学家精神。3了解建筑大师的精神和情怀,有助于深刻理解课文内涵。4通过仔细阅读揣摩课文,深化对中国建筑的特征的认识。5把中国的传统建筑与西方的建筑进行比较,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第二步:单元学习重难点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标志人类文明的尺度。阅读科普文章,可以启迪心智,激发想象,带领我们进入全新的科学天地,在科学海洋中邀

2、游。本单元主要学习知识性读物的阅读方法,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理解和学习科学家的精神,树立立德为先的意识,把热爱科学、探求真理作为未来的追求。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是根据屠呦呦2011年接受拉斯克奖时的演讲及同年发表于自然医学杂志的论文编写而成的。科学研究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青蒿素的发现是伟大的,发现青蒿素的科学家是伟大的。这篇文章让我们更了解和尊重科学,从屠呦呦的科研历程中汲取力量。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是一篇科普说明文,通过对童年的两件对自己启发很大的事情的追溯,告诉了我们走上科学的道路的一些必备的因素。中国建筑的特征运用简洁、严密的语言,阐明了中国建筑

3、体系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的地位、地理分布、形成年代和历史意义,重点概况了中国建筑在结构和装饰上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中国建筑学的“文法”理论,以及各世界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是梁思成建筑美学思想的具体体现。说“木叶”着重分析了中国古典诗歌用“木叶”而不用“树叶”,又由“木叶”发展为“落木”的原因,从而阐发了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第三步:单元重难知识易混易错科普说明文有两种:一种是科学小品,另一种是一般科学说明文。科学小品属于文艺性说明文,在说明中兼用文艺性笔调讲述科学道理,介绍科学知识,是用小品文的形式来表现科学内容的文章。一般科学说明文是单纯客观地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不大

4、讲文艺性笔调。科学小品的特点和写作1.科学小品的特点。科学小品既有别于一般小品文,又和其他科普说明文不同,具有自己的特点。(1)篇幅小,内容新。科学小品不仅篇幅短小,还要内容新鲜独特。它紧跟科技的发展和时事的变化,及时普及新的知识。(2)文笔生动。文笔的生动性是科学小品区别一般说明文的主要标志怎样才能使科学小品文的文笔生动呢?一是要善于记叙和描写。二是要善于穿插趣闻。三是要善于运用修辞。因为有些科学知识不太好懂善于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可以使科学原理通俗易懂,便于介绍、普及科学知识。(3)内容通俗。科学小品文不是为专业科研服务的,它以普及科学知识为已任,所以它必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解释、介绍表

5、现科学内容。2.科学小品的写作要求。(1)必须准确地说明科学知识或科学道理。(2)要活用各种说明方法,如比喻法、拟人法等,增强说明的形象感和趣味性。(3)要从科学中发掘美,开人心智,陶冶性情。一般科学说明文的特点和写作要求1.一般科学说明文的特点。(1)说明性。科普说明文的写作目的在于介绍科学知识。(2)单一性。一篇科普说明文,一般只说明一个科学现象,介绍一种科学知识。(3)通俗性。科普说明文介绍的知识多是普及性的,所以要求用通俗有趣的语言,深人浅出地进行说明。2.一般科学说明文的写作要求。(1)要有明确的目的,这样才能抓住重点,突出中心。(2)与科学小品不同,这类科普说明文一般不需要有形象,

6、有感情,只需直接介绍事物的特征,说明某一科学现象即可。(3)因为科普说明文的根本任务在于普及科学知识所以在表达上应力求用浅显朴实的语言说明复杂抽象的内容。【例】阅读下文,完成第下题。材料一今年寒露恰逢农历九月初三,正应了白居易的暮江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除此之外,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和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堪称最贴切。因为这两首诗词都明明白白写到了菊花,贴近古人对寒露“三候”的描述。寒露第一候“鸿雁来宾”,意思是,鸿雁排队大举南迁。第二候“雀入大水为蛤”是说,雀鸟变成了海里的蛤蜊。这个节气,雀鸟不见了,海边出现很多蛤蜊,条纹及颜色与

7、雀鸟相似,于是古人认为雀鸟变成了蛤蜊。三候“菊有黄华”,黄色的菊花此时已普遍开放。菊是寒露的主角,赏菊是爱花者此时的主旋律。但是,接下来,满山的红叶就要次第开放:“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春山何似秋山好,红叶青山锁白云。”“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多美啊,一首比一首美。是的,那斑斓的红叶,即将奏响秋天最美的音符。(摘自韩可胜寒露,露似真珠月似弓,有删改)材料二小雪,是庄户人盼丰年的乐章。农谚道:“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这

8、里有三层意思:一是小雪节气落雪,来年雨水均匀,无大旱涝;二是下雪可冻死一些病菌和害虫,开春农作物少有病虫害发生;三是积雪有保暖作用,利于土壤的有机物分解,增强土壤肥力。小雪,也是诗人的,那种轻盈飘逸、天马行空,那种晶莹剔透、洁白无瑕,总令古代文人墨客们吟诵赞美。盛唐的戴叔伦守着木格小窗读书,抬头望雪,吟道:“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晚唐的高骄被庭外的白雪映青竹所感染,诗云:“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五代的徐铭感叹又是一年将尽时,光阴如梭,韶华易逝,诵曰:“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轻霜鬓上加。算得流年无奈处,莫将诗句

9、祝苍华。”南宋的陆游则幻想乘着雪花轻盈的羽翼,在冬日的夜波里遨游,“匆匆身如梦,迢迢日似年。会当乘小雪,夜上刻溪船”。(摘自刘琪瑞小雪将雪,有删改)材料三节气之美,美在诗意。每一个节气名,都清简如诗,双音节,读来朗朗上口,易记于心。谷雨,天清地明的春天里,谷和雨,两种事物结合在一起,有一种朴实动人的内涵;白露,晶莹,略有凉意,与桂花共同散发着清芬,于是中秋至,明月圆,佳人共,天伦乐。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的光芒穿透历朝历代。从陶渊明在南山下种的菊,到李白吟咏过的月光,杜甫居住过的草堂,苏轼在赤壁东坡植的梅,大都可从节气里找到相应的佐证或依据。姜夔词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分明是雨水时节绿意满

10、眼的景致;晏殊词里“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则是一派清新田园春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小雪时邀友小酌,岂独白居易一人?而在冰封雪盖的大寒之夜,不仅有凌寒而开的梅花,还会想起杭州湖心亭看雪的张岱,想起雪夜访戴安道的王子献,想起寒江独钓的柳宗元。那人,那景,都诗意满满,诗香盈怀。(摘自梅玉荣节气之美,有删改)1.从以上材料看,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雁南飞、海边出现很多蛤蜊、菊花开放,这些都是寒露突出的物候现象。B.人们期盼小雪时节落雪,因为有利于来年的农业生产。C.我们从古人描写自然景物的诗篇中,都可以找到记述节气的痕迹。D.三则材料在介绍“节气”时,引用了大量的

11、古诗文,达到了普及知识和传递美好的写作意图。2.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小雪,也是诗人的,那种轻盈飘逸、天马行空,那种晶莹剔透、洁白无瑕,总令古代文人墨客们吟诵赞美。3.材料三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读了以上材料,请你说说“节气之美”除了“美在诗意”,还美在哪些方面。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ABD.正确。C.有误,不一定所有的描写自然景物的诗篇都有节气的痕迹。故选:C。2.答案:不能删去,“也”表示“同样”,即“小雪不仅是诗人的”,还是“其他人的”。如果去掉,句意就变得太绝对了,这与事实不符。这个词语使说明的语言更加准确、严密。解析:解答此题首先明确态度

12、“不能删去”,然后理解词语的意思及作用,“也”表示“同样”,即“小雪不仅是诗人的”,还是“其他人的”。再分析删去后意思的改变,如果去掉,句意就变得太绝对了,这与实际情况不符,最后再加上一句“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3.答案:举例子。以“谷雨”和“白露”的节气名中的诗情画意为例,具体有力地说明了“节气之美,美在诗意”这一点,使说明更加具体可信。解析:“谷雨,天清地明的春天里,谷和雨,两种事物结合在一起,有一种朴实动人的内涵;白露,晶莹,略有凉意,与桂花共同散发着清芬,于是中秋至,明月圆,佳人共,天伦乐”此句中,以“谷雨”和“白露”的节气名中的诗情画意为例,属于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有

13、力地说明了“节气之美,美在诗意”这一点。4.答案:节气之美,美在景色;节气之美,美在人物;节气之美,美在生活。解析:这里的分析,可以从“景物、人、生活“三个方面写节气之美,再结合材料进行具体回答。美在景色,从材料一第二段描写寒露时节满山红叶的美景,说明了节气时景色的美丽;美在人物,材料二第二段,描写了古今诗人在节气时的经历,这种不同节气下人物的经历是一种历史的美;美在生活,从材料二第一段写“小雪”节气对农业生产的作用,说明了节气对人们生产生活的作用,这是一种生活美。第四步:单元核心素养对接高考如何清晰地说明事理写作事理说明文需要遵循三个原则:了解事理。可以通过亲自观察、研究或者向别人请教、查阅

14、资料来了解事物的道理。只有自己先弄懂了道理,才可能向别人介绍。安排写作顺序。事理说明文所遵循的首先是逻辑顺序(事物的因果、递进等关系),也就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认识事物的规律。逻辑顺序不但要运用在段落关系上,句子之间也要按照这种顺序来写。选用合适的说明方法。常用的包括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做比较、分类别、摹状貌等。一、考察方式1.找出体现语言准确性的词语或分析该词语的表达作用。2.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3.加点词语能否换成另外一个词语,为什么?4.某两个或多个词语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答题模式。一般要解释该词的含义,揭示其在说明事物特点时发挥的作用;必要时要区别该词语和其他词语在含义及作

15、用方面的不同;最后总结该词语用在这里对说明事物特点不可代替的作用,或说明去掉、替换该词语多带来的不良后果(不符合实际、不准确等)。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主要体现在形容词、动词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及说明方法的运用上。其中的比喻就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文大量运用形容词、动词及修辞方法的目的,主要就是形象、生动的说明特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与可读性。二、说明结构说明文一般结构形式为:先对说明的对象作总的概括介绍,然后导人具体说明。概括介绍的方式:1.概述式。开头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事物的概况,给人以总体形象。如故宫博物院是这样开头的: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

16、物院。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五百多年了。开头介绍了故宫博物院的地理位置、名称、性质和年代,通过概述的介绍,我们可以大致了解故宫博物院的概况。2.描述式。开头描写事物的特征或状态,让读者有一个直观的总体认识。如中国石拱桥开头是这样描述的: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开头描述石拱桥的重要部位“桥洞”的状态特征,然后用神话传说和诗人对石拱桥的描述补充说明这一特征。3.设问式。开头设问,能激发读者了解知识的欲望和兴趣,急切了

17、解事物或事理。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第一段。由描述红花的鲜艳和美丽,自然提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问题,让人们随作者的具体解说了解其原因,探寻其知识。4.定义式。开始对事物下定义,提示事物内涵(本质特征)和外延(包含的范围),让人了解事物的本质。如统筹方法开篇是这样定义事物的:“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它的实用范围极其广泛。”三、具体说明的结构思路说明文的结构由事物的性质确定,一般来说,确定它的结构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1.按说明对象的自身条理性来安排结构。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条理规律,把握了这种规律并据此安排结构,能使说明的内容井然有序,条理清楚。一般来说,运动、变化、发展的事物

18、,它的条理性表现在时序上,不同时间有不同的形态,说明时可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就是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的先写文字产生和出现书籍的雏形,再写正式的书籍,最后写现代的书籍,从而说明了书籍演变发展的过程。处于静止状态的事物,如建筑群、名胜古迹、物品等常常从空间位置上体现它的条理形。说明这类事物,宜按空间顺序,先表后里、先外后内进行说明。如故宫博物院说明一个古代建筑群,这个建筑群处在一定的空间方位上,排列有序,内部建筑有主有次。文章按照空间位置先写外部城门,后写城内建筑,写内时先写主,后写次。整篇文章层次井然有序。2.按人们对说明对象的认识规律安排结构。对读者陌生以及读者难以理解的说明

19、对象,说明时常常由具体到抽象,由表面现象到内在事理。由个别推及一般。在具体说明中,宜先写状态,后写功用或成因,最后揭示性质特征。如死海不死是一篇事理性说明文,具体说明部分先说一种现象:传说约两千前,罗马统帅狄杜把俘虏的奴隶投在死海里,但奴隶却安然无恙。然后解释原因,这是因为死海海水的咸度很高。接着进一步解说死海的成因,说明时先叙事,后说它是自然界变化的结果。这样说明,读者易于理解。对读者并不陌生的事物或事理,说明时可先说一般,再叙说个别现象。这种写法宜先写性质特征,后写状态,人们可先获得事物或事理的总体认识,然后具体理解。说明文的结尾一般是自然结束,说明清楚了,文章就结束了。有的说明文最后再次归结特征,有利于读者区别事物。有的说明文,结尾作一些补充性的说明,或开拓读者的视野,或增强说明的准确、严密程度。四、说明的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包括发展顺序)、事理顺序(逻辑顺序)等。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