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 考点突破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复习.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92190015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 考点突破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 考点突破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 考点突破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 考点突破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复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中外历史纲要课标要求1.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2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选择性必修课标要求1.了解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历史上劳动工具和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2中国古代地方制度的沿革必备知识自主学习知识点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1.三国鼎立:魏、蜀、吴,形成鼎足之势。2西晋(1)建立与统一:266年,_代魏称帝;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2)五族内迁:匈奴、鲜卑、羯、氐、羌。(3)西晋灭亡:316年,西晋被内迁的_所灭,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比较长的政权分立时期。3东晋(1)建

2、立:317年,_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2)士族的崛起:一些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链接选择性必修2P202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生产工具与劳作(1)农业工具(灌溉工具):中国东汉末期已出现翻车,三国时期马钧对其进行革新,其后翻车在民间广泛使用。(2)手工业工具(陶瓷业):中国南朝时,为了防止在烧制过程中气体和有害物质污损坯件,工匠把坯件放在耐火泥制成的匣钵中。(3)庄园: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坞堡带有庄园经济色彩。4江南开发(1)背景: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带来了先进的_和技术,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

3、2)表现农业方面: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手工业方面: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3)影响:在江南开发的过程中,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逐步与汉族交融。5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4世纪末,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强大起来,于439年统一北方。(2)内容: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朝中禁鲜卑语,统一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将新改姓的部分鲜卑贵族定为一等高门,并鼓励他们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3)影响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知识点二

4、 隋朝的统治1.建立:581年,北周外戚_代周称帝,改国号隋,定都长安。589年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2隋炀帝的统治(1)建设:兴建的洛阳城,宏伟壮丽;开通的_,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2)暴政: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三次大举征伐高丽,最终引发大规模起义。3隋的灭亡:618年,隋炀帝在_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知识点三 唐朝前期的鼎盛1.唐的建立及统一: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随后,唐军消灭各支起义军和_,唐朝统一全国。2政治上(1)贞观之治: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在政治上,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在经济上,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

5、(2)武则天的统治: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当权期间,_持续发展。(3)开元盛世:李隆基(唐玄宗)将唐朝推向历史上的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经济有很大发展,社会空前繁荣。【链接选择性必修1P6】隋唐地方政治制度(1)隋朝废郡,以州统县,实行州、县二级制。(2)唐朝根据山川形势把全国划分为10道,后增至15道,作为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后来,道变成州、县以上的一级行政实体。(3)唐中期以后,在一些战略重地设节度使,部分节度使形成藩镇割据势力。3.民族关系: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突厥东突厥贞观初年,唐军击败并俘获东突厥可汗,东突厥汗国灭亡。草原各族共同尊奉唐太宗为“_”西突厥唐高宗联合回

6、纥灭西突厥唐朝中央政权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先后设置_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吐蕃唐太宗时期,_入藏,唐蕃和亲,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9世纪前期,唐蕃会盟,唐蕃间基本上停止了纷争靺鞨唐玄宗封靺鞨族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知识点四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1.安史之乱(1)背景:唐玄宗统治后期,国家出现外重内轻的局面。(2)状况:755年,_在范阳起兵,发动叛乱,历时八年,史称“安史之乱”。(3)影响:唐朝由盛转衰。安史之乱后,唐朝地方上形成了_的局面。2唐朝后期,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进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统治。3黄巢起义:875年爆发。起义军横扫大半个中国,一度攻占长安,沉重打击了

7、唐朝的统治。4唐朝灭亡:907年,_废唐称帝,唐朝灭亡。5五代十国(1)形成:自唐朝灭亡后的50多年间,黄河流域和南方先后出现“五代”与“十国”。(2)五代十国后期,后周实力逐渐增强,为后来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1.思维拓展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三国鼎立局面出现前,尽管东汉王朝名义上还存在,但其统治实际上已经瓦解,割据混战,国家分裂。三国鼎立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相对于东汉末年的割据混战是历史的进步。2学术情境门阀士族门阀士族是以宗族为纽带所形成的封建贵族特权集团,形成于魏晋之际,鼎盛于东晋,从东晋末至南朝逐渐衰落。士族享有政治、经济特权,构成了强大的社会政治势力。门阀之外的地主

8、阶层通称庶族,他们政治社会地位低下,只能任低级小官。东晋末至南朝,门阀士族衰落,庶族兴起,逐步执掌军政大权。思考:为什么士族不与庶族通婚?说明了什么?试答:3生活情境民族交融过程的特点下图为考古发现的北朝壁画和砖画内容。思考:该史料反映了北朝民族交融有何特点?试答:4体系构建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5学术情境修建大运河的千秋功过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二首中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思考:作者如何看待隋炀帝开通大运河?试答:6易误辨析辩证认识唐朝的“盛世”(1)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是各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仅仅是统治者的个人作用,是几代统治者和劳动人

9、民艰苦努力形成了“盛世”局面。(2)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存在着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武周政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开元盛世”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7社会情境唐蕃会盟碑唐蕃会盟碑立于西藏拉萨大昭寺门前,是唐穆宗时唐朝与吐蕃会盟的遗物。这次会盟史称“长庆会盟”,盟约里写道:“患难相恤,暴掠不作。”思考:会盟碑有何史料价值?试答:8.思维拓展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1)唐玄宗后期,宦官逐步参政。唐肃宗即位,宦官李辅国因拥立有功,参与机要,统领禁军,任免宰相。宦官的权力越来越大,甚至国策的制定,朝臣、节度使的任免,皇帝的废立,几乎都由他们把持。唐朝后期的宦官专权远甚于东汉。(2)唐朝后期,朝廷的高官相互结

10、成朋党,排斥异己,出现了朋党之争。(3)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进一步削弱唐朝统治力量,促使唐朝衰落。9体系构建唐朝的兴衰关键能力素养提升探究点一区域开发,民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色史料实证江南的开发史料一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jin),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n),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鄠(h)、杜之间,不能比也。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摘编自沈约宋书史料二大抵东晋时之侨民半因不屑服属于少数民族,半因于避兵祸及北人之酷虐

11、,故由淮北而淮南,由淮南而江南,当其相率而来也。摘编自周一良南朝境内之各种人及政府对待之政策【探究】(1)根据史料一,说说当时南方经济发展的成就。试答:(2)根据史料一、二,分析两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试答:【通法悟道】历史解释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影响(1)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北方大量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而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牛耕在南方地区得到推广。政治中心的南移,加快了南方的开发。南方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南方自然条件好,适合农业发展,而且对外贸易条件比北方优越。(2)经济重心南移

12、的影响开放探究北魏孝文帝改革史料一帝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宗室勋旧,不悦者多时魏之势虽极盛,然剽悍勇武之风,渐次消灭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1907年宏文馆出版的中国历史讲义史料二北魏孝文帝的厉行改革,读史的人都说他是失策。这种观察也是谬误了的。议论他的人,不过说他是:从此以后就同化于汉族,失掉本来雄武的特质。然而不如此,难道想永远凭藉武力和汉族相持么?总而言之,以塞外游牧的民族,进入中原,其结果和汉族同化而融合是不可避免的。吕思勉中国通史(北魏孝文帝改革)不期然地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黄仁宇【史料导读】史料一强调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导致了北魏的衰亡,史料二认为

13、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民族交融,有利于统一。如果选择观点一,可以从“汉化”政策削弱军事实力等方面论述;如果选择观点二,可以从推动鲜卑族汉化、促进民族交融等方面论述。【探究】据上述史料概括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两种不同的观点,选取你赞同的一种观点,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试答:家国情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表现探究点二盛世繁荣,由盛转衰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的兴衰启迪史料实证唐朝的衰落史料一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之始重于外也,土地、民赋非天子有;既其盛也,号令、征伐非其有;又其甚也,至

14、无尺土,而不能庇其妻子宗族,遂以亡灭。摘编自欧阳修新唐书兵志史料二五代十国时期的部分开国君主政权开国君主即位前的官职后梁朱温宣武节度使后晋石敬瑭河东节度使后汉刘知远河东节度使吴杨行密淮南节度使南平高季兴荆南节度使【探究】(1)根据史料一,分析安史之乱的影响。试答:(2)根据史料二,指出五代十国开国君主的特点,由此分析五代十国的本质。试答:【通法悟道】历史解释安史之乱的影响(1)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使北方和黄河中下游广大地区的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大片田地荒芜。而长江一带的南方地区,既未遭到战乱的影响,加之又有大量北方人民南迁,经济得到发展,并日益超过北方。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转移。(2

15、)安史之乱削弱了中央集权。经过安史之乱,唐朝元气大伤,中央集权大为削弱。叛乱平定后,中央对地方的绝对权威和控制大为降低,地方割据势力越来越大,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3)安史之乱打破了唐朝的边防军事格局。此后,唐朝边防空虚,国力大为削弱,在民族关系中始终处于被动、退守的局面,失去了对吐蕃、回纥等周边少数民族的控制。(4)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强盛、统一的唐朝从此一蹶不振,很快衰落下去。开放探究唐朝的边疆治理史料唐朝在总结秦汉边地设置郡县得失的基础上,首创羁縻府州制度。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在其原地设置羁縻府州,任命其首领为都督或刺史,让其继续统辖,但必须由中央任命。羁縻府州赋税不上交中央

16、财政,户口一般也不上报户部。该制度在突厥实施成功后,又推广到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唐政府在上述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代表中央行使管理权,如安西、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各羁縻府州。都护由汉人担任,中央任命,不能世袭。摘编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史料导读】史料从唐代首创羁縻制度、设立都护府等方式,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探究了唐朝的边疆治理。【探究】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对边疆民族地区管理的特点及影响。试答:唯物史观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家国情怀唐朝开明民族政策的影响(1)保持了边疆地区的和平稳定,有利于祖国统一。(2)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孕育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3)各民族相互交流、

17、贸易,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物种交流。(4)促进了各民族交融,汉族先进文化广泛传播,边疆民族文化给中华文明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命题研析聚焦高考真题引领在体验中品悟真谛 示例2021八省联考广东卷,2西汉中期至西晋,中原王朝先后允许已归附的匈奴、鲜卑族内迁到陕北、晋北、幽州北等长城一带,羌、氐族内迁到关中地区聚居。这()A加快了中原王朝的衰落过程B使边患危机更加严重C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D推动了北方民族交融解题流程答案演练1命题点:三国时期,魏国的刺史制度2021河北高考,3三国时期,魏明帝召集大臣议政。针对刺史制度问题,杜恕建言:“古之刺史,奉宣六条,以清静为名,威风著称,今可勿令领兵,以专民事。

18、”由此可见,与西汉相比,当时魏国()A地方监察制度逐渐完善 B刺史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C刺史的职权发生了异变 D刺史制度保障了吏治清明演练2命题点:三国时期的孙吴政权2021福建高考,3三国时期,孙吴立国江东59年,前后四帝共有18个年号,如黄龙、赤乌、神凤、天册、天玺、天纪等,而曹魏和蜀汉此类符瑞年号较少。据此可知,孙吴政权()A推崇天人感应思想B权力更迭导致年号更换频繁C借助年号宣扬正统D大力削弱儒家思想主导地位演练3命题点:魏晋时期的书法艺术2021天津高考,2魏晋时期,一批书法家的书法艺术各具特色,如钟繇“每点多异”、王羲之“万字不同”,表明书法艺术的发展从自发进入自觉阶段。这一转折所依

19、托的条件是()A书法实用性加强 B书法流派的统一C竹简木牍的应用 D纸张使用的推广演练4命题点:魏晋时期高品第的士族2021八省联考河北卷,3魏晋时期,高品第的士族很乐于就任地望清美、品秩较低、升迁较易的秘书郎、著作郎、黄门侍郎、散骑侍郎等官职,而寒门不可企及。这从本质上说明()A社会阶层已经固化B地主阶级统治加强C士族精于为官之道D门阀政治逐步形成演练5命题点:南朝时期的政治现象2021八省联考湖南卷,3据南史载,刚担任尚书省右仆射的世族子弟王僧达“自负才地,一二年间便望宰相”;其孙王融“自恃人地,三十内望为公辅”。这说明南朝()A选官重视才能与人品B用官看重名士对人才的举荐C门阀观念依然在

20、流行D世族子弟直接继承父祖官爵创新应用在训练中提升能力1命题点:三国时期的政局2023青岛市一模三国志记载,孙权封儿子孙奋为齐王,居武昌;孙休为琅琊王,居虎林(今安徽省),而齐与琅琊均位于曹魏政权境内。孙权该举措的主要意图是()A瓦解分化曹魏政权 B阐明政权的合法性C表明统一南北的意志 D制造统一全国的舆论2命题点: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与文化认同2023河北石家庄二检西晋王朝沿用了自秦汉以来中原王朝的官印制度(注:该制度主要用于少数民族地区,有别于内郡)。下图为西晋王朝颁赐给氐族部落首领的金印。这反映了西晋时期()A地方治理体系完善 B大一统国家的发展C民族交融日益增强 D君主专制得到强化3命

21、题点:两晋南北朝选官用官制度2023齐齐哈尔市高三三模一份统计资料显示,两晋南北朝由吏部“直接任命”而起家的人,约占总入仕者的半数;由察举和学校开始入仕者的占四分之一;州郡县吏积功升迁的占14%;公府掾属入仕的占1.2%。另一份资料也表明,两晋高级士族子弟由吏部铨选入仕的占50%。这说明两晋南北朝时期()A九品中正制成为选官方式首选B选官权力逐渐走向集权化C士族政治固化了社会阶层流动D科举制度的端倪开始出现4命题点:北魏孝文帝改革2023山东潍坊一模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孝文帝下诏实行“班禄制”,规定朝廷所有大小官员按级别高低和业绩大小,领取厚薄不同的俸禄,每三个月发放一次。这一规定()A

22、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B影响了北魏社会的稳定C奠定了隋唐盛世的基础D促进了拓跋政权的封建化5命题点:唐太宗统治时期的“贞观之治”2023湖北省十堰市期末考试唐太宗时,在文臣武将之中,魏征当过道士,原系太子李建成旧臣,曾议请谋杀太宗,尉迟恭做过铁匠,又是降将,但都受到重用。这说明唐太宗()A善于纳谏B知人善任C大兴文治 D改革吏治6命题点:唐朝与周边民族的交往2023江门市调研考试唐朝与周边民族交往表(部分)时期民族/地区方式具体情况唐太宗东突厥战争东突厥汗国灭亡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西域设置机构设安西都护府唐玄宗回纥册封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粟末靺鞨册封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由上表可知唐朝()A致力

23、于少数民族地区开发B与周边民族政权的战争不断C发展民族关系具有灵活性D以军事手段征服各民族政权必备知识自主学习2提示:为了保证士族高贵的血统。说明士族是地主阶级中的一个特权阶层。3提示:在当时,民族交融存在“互化”过程。虽说汉化是总体趋势,但交融并非单向,而是“汉化”与“胡化”共存。北朝时期少数民族采桑明显受汉族生活影响,北朝的汉族受少数民族生活的影响,制作烙饼。因此体现了民族交融的双向性。5提示:贯通了南北交通,对于南北经济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就此而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功绩可以和大禹治水相媲美。7提示:会盟碑是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也反映了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知识点

24、一2(1)司马炎(3)匈奴贵族3(1)司马睿4(1)生产工具知识点二1杨坚2(1)大运河3江都知识点三1割据势力2(2)社会经济3天可汗安西都护府文成公主知识点四1(2)安禄山(3)藩镇割据4朱温关键能力素养提升探究点一1提示(1)土地被大量开垦,农作物产量提高;纺织等手工业有明显进步;商业有一定发展;江南得到初步的开发。(2)材料一反映了江南经济的发展,材料二反映了北方人民的南迁。北方人民的南迁为江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3提示观点:一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导致了北魏的衰亡;二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民族交融,有利于统一。示例一赞同观点一。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

25、汉化政策使鲜卑族逐渐丢失剽悍勇武的民风;改革后,民族内部华奢柔弱之风逐渐盛行;部分鲜卑宗室贵族反对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政策,使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分化,造成国家内耗不断,造成了北魏的衰亡。示例二赞同观点二。说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移风易俗等改革措施有利于鲜卑族接受汉族文化,促进鲜卑民族的封建化;促进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民族交融和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隋朝的再次统一奠定了基础。探究点二1提示(1)影响:中央集权被削弱,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边防空虚;从此,唐朝由盛转衰。(2)特点:开国君主皆为曾掌握兵权的武将。本质:五代十国实际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3提示特点:吸取前代经验与教训;先试

26、点后推广;少数民族地区享有较大自主权;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推动了边疆开发;巩固了国家统一。命题研析聚焦高考真题引领在体验中品悟真谛示例答案:D演练1解析:据材料“今可勿令领兵,以专民事”可知,西汉刺史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而魏国刺史拥有领兵权,即刺史的职权发生了异变,故选C项;刺史职权的变化与“地方监察制度逐渐完善”无关,排除A项;地方刺史拥有领兵权,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B项;“保障”说法错误,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答案:C演练2解析:根据材料“黄龙、赤乌、神凤、天册、天玺、天纪符瑞年号”可知孙吴年号多为吉祥的征兆,意在营造帝王受命上天

27、,体现出借助年号宣扬正统,故选C项;天人感应,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古人认为天能影响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不符题意,排除A项;据材料“四帝共有18个年号”可知不是因为权力更迭导致年号更换频繁,排除B项;三国时期,儒家思想仍处于主导地位,排除D项。答案:C演练3解析:根据所学,书法艺术的发展从自发进入自觉阶段所依托的条件主要是纸的改进,命名其有了更好传播的载体,D项正确;自发到自觉,其实用性减弱,排除A项;统一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竹简木牍的应用不利于书法的发展,排除C项。答案:D演练4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高品第士族基本把持了“地望清美、品秩较低、升迁较易”的官职,最终平流

28、进取,坐至公卿,形成士族把持政权的门阀政治,D正确;魏晋时期寒门和士族政治特权的比较,不足以说明社会阶层已经固化,排除A;寒族和士族在阶级属性上都属于地主阶级,B不能凸显出材料中寒族和士族的差别,排除;士族在为官方面的优势不是主观能力所致,而是门第所致,排除C。答案:D演练5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刚担任尚书省右仆射的世族子弟便可知自己几年之后的仕途会高升,说明当时门阀观念依然在流行,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才能与人品及人才的举荐,而是出身门第,排除A、B;从材料中看不出官爵的直接继承关系,排除D。答案:C创新应用在训练中提升能力1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吴政权定都建业,即今江苏南京,孙权封

29、孙奋为齐王,封孙休为琅琊王,但是“齐与琅琊均位于曹魏政权境内”,据此可知,这说明孙权的主要意图是统一南北方,故选C项;齐王孙奋的居所在武昌,琅琊王孙休的居所在虎林,都处于东吴的统治区域之内,也就无所谓“瓦解分化曹魏政权”之说,排除A项;魏蜀吴三个政权都是割据一方,其政权的存在都是世势之必然,并且在题干内容中述及的是孙权所封的两个儿子,与东吴政权是否合法没有关系,排除B项;孙权封其儿子为“齐王”“琅琊王”,这是其实际行为,不属于“舆论(公众的言论)”的范畴,排除D项。答案:C2解析:西晋王朝颁赐给氐族部落首领金印,这说明西晋王朝加强了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从而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故B项正

30、确。答案:B3解析:据材料“两晋南北朝由吏部直接任命而起家的人,约占总入仕者的半数两晋高级士族子弟由吏部铨选入仕的占50%”可知,两晋时期的官员主要由吏部任命,说明选官权力主要在中央,故选B项;材料主旨是两晋南北朝时期官员的入仕途径,没有凸显九品中正制的地位,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南北朝时期的选官方式,没有涉及士族政治,且官僚政治之下,社会阶层不可能绝对固化,排除C项;据所学,科举制是在隋代开始出现,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答案:B4解析:孝文帝的“班禄制”是学习汉族政权的措施,有利于拓跋政权的封建化,故D项正确;“班禄制”是向官员发放俸禄,是财政支出而非收入,排除A项;“班禄制”的推行主要是

31、针对官员,并不会影响社会稳定,排除B项;材料与隋唐盛世无关,排除C项。答案:D5解析:根据材料“魏征当过道士,原系太子李建成旧臣,曾议请谋杀太宗,尉迟恭做过铁匠,又是降将,但都受到重用”可知,唐太宗重用人才不避仇怨、不分贵贱,说明唐太宗知人善任,故选B项;善于纳谏指的善于采纳臣下的进谏,排除A项;大兴文治指重视以文教礼乐治民,题干中并未涉及相关信息,排除C项;改革吏治强调对官吏的作风和治绩的整顿,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项。答案:B6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朝与周边民族交往有“战争”“和亲”“设置机构”“册封”等方式,体现了唐朝民族关系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故选C项;表格中的交往方式没有涉及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开发,排除A项;表格中只有与东突厥交往是战争方式,不能说明战争不断,排除B项;材料中除了对东突厥采用军事手段之外,更多的是和平管理方式,排除D项。答案:C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