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专题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2.1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和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学案基础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专题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2.1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和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学案基础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基础篇分裂统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分裂时期,也是政治、经济、文化大变革时期,上承秦汉帝国、下启隋唐帝国,为隋唐的大一统奠定基础。民族交融:少数民族政权林立及民族战争频繁,加强了民族交融,影响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继春秋战国之后再次掀起民族交融的高潮,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创新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制度创新为隋唐制度奠定了基础,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重心南移:北方战乱不断,促使人口南迁,江南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提供了条件,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三教合流:魏晋时期,佛道兴盛,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同时儒、释、道
2、三教相互融合吸收,促进了中国古代思想文明的进一步发展。这一特征还影响到文化领域,出现兼具三教特色的文艺作品。历史高峰:隋唐时期,国力强盛,疆域开拓,经济繁荣,民族往来和对外交往活跃,制度上也有重要建树。文治武功方面达到了中国历史上新的高峰,在当时世界范围内首屈一指。课题1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和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必备知识自主排查】知识点一三国与西晋1三国鼎立局面建立者国号定都曹丕魏洛阳刘备蜀_孙权吴建业2.西晋的建立与统一(1)建立: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2)统一:280年,西晋灭_,完成统一。3.西晋灭亡(1)灭亡:316年,西晋为内迁匈奴贵族所灭。(
3、2)影响:中国历史又进入一个比较长的政权分立时期,起初是东晋十六国的割据,后来演变为_的对峙。【归纳升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1)中央政权衰弱,但地方的政治经济势力又无法调和,难以形成统一的政府。(2)江南经济发展为孙、刘的割据提供了物质基础。(3)三者军事实力形成均势,任何一方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知识点二东晋与南朝1建立(1)东晋:317年,西晋宗室_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2)南朝:420年,出身低级士族的武将_夺取皇位,改国号宋。此后170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合称南朝。2政治特点:自三国、西晋以来,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_。逃到南方的几家北方高门士族先
4、后执掌朝政,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3经济特点:江南经济的开发(1)原因: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带来了先进的_和技术,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2)表现农业: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手工业:纺织、矿冶、陶瓷、造船、_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4民族交融:在江南开发的过程中,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也逐步与汉族_。【构图解史】士族士族又称世族、高门等,指世代把持官位、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士族的特点如下图所示:【温馨提示】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民族心理等趋向一致。民族交融是历史发展的主流,交融方式多种多样
5、,对各民族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知识点三十六国与北朝1十六国(1)建立:东晋统治南方的时候,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最主要的有15个,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合称“_”。(2)政权特点大部分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_的典章制度。原有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族之间频繁接触,差异慢慢缩小,但民族隔阂仍然广泛存在。(3)政权瓦解:4世纪下半叶,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强大的_政权在淝水之战后迅速崩溃。2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4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建立的_强大起来,于439年统一北方。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位,大力推动民族交融。(2)主要内容迁都:将都城从平城迁到_,
6、迁到洛阳的鲜卑贵族一律将籍贯改为洛阳,死后不得归葬平城。服饰与语言:以_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朝中禁鲜卑语,统一说汉语。改姓氏:改鲜卑姓为汉姓,其中皇族拓跋氏改_。定门第与通婚姻:将新改姓的部分鲜卑贵族定为一等高门,并鼓励他们与_高门士族通婚。(3)意义这些改革措施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_。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3北朝(1)政权更替:6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稍后又分别被_、_取代。上述五个王朝合称北朝。(2)发展趋势:隋朝取代北周,统一全国,终于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归纳升华】淝水之战中前秦失
7、败的原因(1)前秦内部各民族尚未完成交融,统治基础脆弱,且连年征战,人民厌战,军队士气不高。(2)苻坚好大喜功,缺乏客观分析,战前没有周密的战略部署,战时又犯了一系列战术指挥上的错误。(3)苻坚用人不择贤愚,赏罚不明。(4)东晋北府兵的战斗力强。【知识延伸】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1)政治: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旧都保守势力强大,阻挠改革。(2)经济:旧都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洛阳农业发达,粮食充足。(3)军事:旧都偏居塞上,受到北方柔然的骚扰和威胁;洛阳便于南下,统一南北。【构图解史】北魏的分裂及其演变【温馨提示】隋朝完成统一是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历史发展的要求和结果。表现在:民族大融
8、合的趋势为隋朝统一全国提供了有利条件;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劳动,使南北方经济得到发展,为隋朝统一全国提供了物质条件;广大人民经过长期的战乱,向往统一,企盼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知识点四隋朝兴亡1隋的建立与统一: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589年,隋灭_,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2隋朝的建设(1)在长安、洛阳两都和地方广设仓库。(2)隋炀帝兴建的洛阳城,闻名于世。(3)开通的_,贯通南北,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3隋朝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知识点五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1唐朝盛世局面(1)唐朝建立:618年,李渊在长
9、安称帝,建立唐朝。(2)“贞观之治”原因: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_,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结果:在唐太宗统治时期,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_”。(3)武则天的统治:武则天当权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4)“开元盛世”原因:唐玄宗_,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 改革兵制。结果: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史称“_”。这一时期,经济有很大发展,社会空前繁荣。2民族关系发展民族与唐朝关系政策表现突厥战争贞观初年,唐军击败并俘获东突厥可汗,东突厥汗国灭亡;唐高宗联合_灭西突厥突厥机构唐太宗设置_;武则天设置北庭都护府回纥归附东突厥灭亡后,回纥南移,归附唐朝册封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
10、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吐蕃和亲唐太宗把_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会盟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此后,唐蕃间基本上停止了纷争靺鞨册封唐玄宗封靺鞨族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_【构图解史】“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温馨提示】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其与周边少数民族密切联系、相互交流与共同发展的史实,说明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是各族人民长期开发、共同建设的结果。我们要树立民族平等、友好交往的意识。知识点六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1安史之乱(1)背景开元年间,边疆形势随着版图的拓展日益紧张。唐玄宗在边境重地增置军镇,加强边防,军镇长官节度使兵力随之扩大。至唐玄宗统治后期,国家出
11、现_的局面。唐玄宗统治后期,沉湎于享乐,怠于政事,_,朝政趋于腐败。(2)过程:755年,安禄山起兵,和他的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历时八年,后被唐平定。(3)影响:唐朝由盛转衰。2藩镇割据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唐朝陆续在内地增设藩镇。藩镇管辖的地区有大有小,有些藩镇独立性很强,形成_的局面。这种局面在唐朝后期持续了100多年,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3黄巢起义(1)背景:唐朝后期,宦官专权和_加剧。(2)概况:875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起义军横扫大半个中国,一度攻占长安。(3)影响: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4唐朝灭亡: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唐朝灭亡。5五代十国(1
12、)“五代”:唐朝灭亡后的50多年间,_先后经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短命王朝,称为“五代”。(2)“十国”:与五代同时,_各地先后出现吴越、南唐等九个割据政权,连同五代末期在山西建立的北汉,称为“十国”。6后周世宗改革(1)背景:后周世宗柴荣顺应当时形势,努力清除五代的弊政。(2)作用:实力逐渐增强,为后来_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知识延伸】藩镇割据藩镇拥有辖区的军、政、财大权,是唐朝应对边患、调整军事战略的产物。藩镇节度使掌握地方兵权,是唐政府边疆军事防御的需要;藩镇节度使掌握地方财政大权,是唐政府缓解财政压力,解决边防驻军后勤供应的需要;藩镇节度使拥有辖区数州的行政权
13、,是更有效地统筹地区事务的需要。【温馨提示】从唐代后期到五代十国,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必然趋势。课题随堂演练1东晋建立之初,高门士族王氏当权。其代表人物王导在朝中担任宰相,王敦统重兵坐镇长江中游,内外相应,时称“王与马,共天下”。材料反映了()A东晋门阀政治的发展B东晋出现了分裂割据C君主专制得到强化D皇权与相权实现了合理制衡2据资料统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南部地区修建的水利工程数目增加,而北部地区修建的水利工程数目则有所减少。这表明 ()A北方水利技术水平落后B经济发展依赖于政治稳定C
14、南方水利事业异常繁荣D南方经济水平超越了北方3下表内容是北魏孝文帝推行的一项改革措施,孝文帝推行该项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 ()鲜卑姓拓跋拔拔丘穆陵步六孤贺赖独孤汉姓元长孙穆陆贺刘A.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B加速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C改鲜卑人为汉人D消灭了鲜卑陋习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课题1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和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必备知识自主排查知识点一1成都2(2)吴3(2)南北朝知识点二1(1)司马睿(2)刘裕2士族3(1)生产工具(2)造纸4交融知识点三1(1)十六国(2)汉族(3)前秦2(1)北魏(2)洛阳汉族姓元汉族(3)民族矛盾3(
15、1)北齐北周知识点四1陈2(3)大运河知识点五1(2)轻徭薄赋贞观之治(4)选贤任能开元盛世2回纥安西都护府文成公主渤海郡王知识点六1(1)外重内轻任人唯亲2藩镇割据3(1)朋党之争5(1)黄河流域(2)南方6(2)北宋课题随堂演练1解析:本题考查东晋时期的政治。材料反映了东晋政权依靠南迁的世家大族维护统治,这是门阀政治发展的体现,A项正确;材料中的现象没有体现分裂割据,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世家大族对皇权有一定的冲击,君主专制受到削弱,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东晋门阀政治,而非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排除D项。答案:A2解析: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材料说的是南北方水利工程数目的变化情况,没有涉及水利技术水平的对比,故A项错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动乱,影响社会发展,因此北方修建的维护农业的水利工程数目减少,B项正确;材料仅体现南方修建的水利工程数量有所增加,不能反映出南方水利事业异常繁荣,故C项错误;南方经济水平超越北方的情况出现在南宋以后,故D项错误。答案:B3解析: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中改汉姓的历史作用。改鲜卑姓为汉姓的主要意义在于加速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故选B项。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