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2023年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范文】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写教案需要留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欢送阅读与保藏。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1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熟悉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虚心慎重,不行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重难点: 培育学生有感情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课文。 2.看图理解词语,启发想象,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好玩的故
2、事,叫-(指读、齐读课题) 2.讲了什么还记得吗?不急,谁来读? 出示: 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 摸着托起来低下了头 多高哇你呢 3.第一行,故事讲的就是;其次行都是在讲动作,谁来做做动作?能不能边读边加上动作?第三行指的是人说话时的语气。读好这些字,就能更好地读好这些词。齐读词语。 4.接下来,就让我们赶快读读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从复习稳固入手,说说对课文的印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自觉地引入到课题中去,从而激起学生阅读的能动性。通过生动的语言赋于小松树以生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剧烈的求知欲,为后面自主学习做好铺垫。) 二、精读课文,朗读感悟: A.学习第一段。 1.自读,找
3、找小松树和大松树长在哪儿? 2.出示小松树与大松树的图片:它们长在哪儿呢?你能把它们送回家吗?(点红)简笔画。让生上前摆一摆,说说缘由。看来你读懂了这句话。谁再来读读?齐读。 3.大家看,小松树站在高高的山顶上,它每天都看到了许多美景。猜猜看,它可能会看到什么?(看着太阳公公从东方渐渐地升起来,白云姐姐在空中自由地漫步,还观察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 B.学习其次段。 过渡:是呀,小松树每天都能看到这么壮丽的风光,心想:我就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它回头一看,看到了山脚下有一棵大松树。小松树会对大松树说些什么了,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其次自然段。 1.谁来读读课文的其次自然段。有几句话?看看第
4、一句话里,这是什么?(“ ”这是引号,说的话要用引号引起来。) 2.谁来读读小松树说的话。数一数,有几句?(!?也表示一句。) (1)出示句子,谁来读第一句?知道了什么? 出示句子:小松树对大松树说:“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 教师觉得“喂”这个字读得还不是很有味道!教师用“喂”来说一句话,你就会明白“喂”应当怎样读? 师对着学生说:喂,把你的铅笔借给我用用!你情愿借铅笔给我用吗?(不情愿) 师:那小松树这样对大松树说话,你觉得小松树怎样?(小松树对大松树没有礼貌。) a.再读读这句话,你还觉得小松树怎么样?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多高哇!) b.比拟句子,朗读体会。 我长得高。 我长得多高
5、啊! 你看我长得多高啊! (小松树认为自己长得高,很傲慢。) c.再读读,你还留意到什么?(!) 是的,这个感慨号,也能感受到小松树很傲慢,很得意。 (2)接下来其次句,谁来读?你又知道了什么? a.比拟词语,它有什么不同? 很远的地方 很远很远的地方 (可以听出来,小松树认为自己看得远。) b.是的,假如把“很远”叠起来,会让我们觉得小松树能看得更远!读好“很远很远”这个词。把它送入句子中,谁会读?那请你再读读这句话。小松树看得还不够远,你能让小松树看得再远些吗? c.除了看出它很傲慢外,你还看出他怎么样?从哪儿看出的?理解“你呢”? 再读读小松树的话,他想接着说什么? (你有我长得高吗?有
6、我看得远吗?表示看不起大松树。) (这句话,除了看出它很傲慢外,还看出它很没礼貌,瞧不起别人。) d.范读。要想把句子读好,教师有一个好方法,就是把自己想成“小松树”,还要留意显红的地方,就会读得更好。带上恰当的语气自由练读这两句话。试读、指读、齐读。 (2)学习最终一句: a.面对没有礼貌的小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看图说说,大松树为什么没有答复?大松树生气了吗?(没有,还在微笑呢!)真了不起,你有一双擅长发觉的眼睛。 b.大松树为什么不答复,他在笑什么?他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C.学习第三段。 1.大松树没有答复,但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风伯伯怎么说?出示风伯伯说的话,自读、指读。数数有几
7、句话? 2.出示句子,谁来读第一句?知道了什么? a.是的,课文第一自然段就告知我们,-(引读S1) b.小松树和大松树究竟谁高?那又是高多少呢?(加点:比、高多了)。是啊,其实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小朋友一起来看看图,比拟一下。(看大屏幕演示,比拟两棵松树的大小)指导读好这一句话: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谁来读好第一句? 3.出示句子,谁来读其次句?你还从风伯伯的话中读懂了什么?(加点:看得远、托起来。) a.大山爷爷是怎样把小松树托起来的?小朋友谁会做做“托”的动作?动作理解“托”。(“托”是从下往上的。)所以我们说出示:小松树能看得远,那是由于(大山爷爷把他托起来的。)(肩上,小松树
8、在山上。)板:托 b.看大屏幕:风伯伯和小松树说话的时候,还摸着小松树的头呢,理解:摸着。在生活中谁摸过你的头?(妈妈)妈妈摸着你的头是什么感觉?(舒适)请你舒舒适服地读这句话。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风伯伯? 风伯伯多爱惜小松树呀!就像疼爱自己的孩子一样,那风伯伯的话该怎么读好呢?刚刚教师教小朋友怎样才能读好一句话,就是把自己想象成风伯伯,小朋友们自己先试着加上动作练习读一读。谁来做风伯伯?(指名读) 多亲切,多和气又关怀小松树的风伯伯啊,我们大家一起来做风伯伯。齐读风伯伯的话。 4.用刚刚的方法读好S2、3。(分角色朗读) D.学习第四段。 1.风伯伯的话,小松树听明白了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9、(惭愧)假如你是小松树,你听了风伯伯的话,感觉怎么样?(不好意思,难为情,不快乐)这就叫“惭愧”。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之后,小松树就惭愧地低下了头。你能学学他的样子吗?学生做动作。那现在我们就再来读读这一句话,体会一下小松树当时的难为情。 2.惭愧的小松树,这个时候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假如你就是小松树,你最想说对大松树说什么?有没有想对大山爷爷说的呢?选择一个和同桌说一说。沟通。你能把缘由说一说吗? 3.看来,小松树真的明白了,它能看得远,是由于它站得高,是大山爷爷把它托起来的。那大松树知道缘由吗?所以“大松树没有答复。”信任小松树从今以后改正了缺点,再也不傲慢了,变成一个既懂事又虚心的孩子。
10、同学们你情愿和它成为朋友吗?(情愿)教师想送给小朋友一句名言,出示“虚心使人进步,傲慢使人落后”。我们一起跟着教师来读一读。教师做简洁的解释。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生活阅历,让学生联系实际,从而更好地体会小松树傲慢自大、目空一切的神态,为感情朗读奠定根底。“学而不思则罔”,质疑是思维的火花;质疑应当从一年级开头培育。教师充分敬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给孩子们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学生自主感悟。) 三、教学生字,布置作业。 小松树明白道理,小朋友明白了吗?小松树很快乐,给小朋友送来了一些生字宝宝,还熟悉它们吗? 1.出示生字:松答伯 (1)齐读生字。组词。说构造,看看有什么一样的? (2)你能熟悉这三
11、个偏旁吗? (3)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也可以说字谜。(学生自由说,如: (老公公栽树。(松)一人咬一口竹子。(答)白胡子老爷爷。(伯)老公公栽树。(松)一人咬一口竹子。 2.范写,说笔顺。 3.描红,写习字册 (设计意图:如何让学生记住这些字这一环节,激发了学生内在的潜能,开发学生右脑,让学生更加宠爱汉字。在低年级写字教学中要重视过程与方法。先让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然后教授字的笔顺,再根据字的笔顺规章进展写字。) 板书设计: 8小松树和大松树 大松树贴图山顶小松树贴图 得意 惭愧 大松树大山贴图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熟悉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12、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虚心慎重,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他人。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提醒课题 1看插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树?(松树)教“松”(song)。领读。 2板书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指出“松”是*舌音,“树”是翘舌音。指名读课题,领读课题。 3从“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个题目上,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 (1)小松树和大松树在什么地方?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啊? (3)这个故事告知我们什么道理呀?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画诞生字词,圈诞生字,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13、,想想各段的主要内容。 同学自由读,相互沟通。 2检查自读状况。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认读,结合实际正音,齐读生字词。 (2)课文中的词语,估量同学都能理解,可实行以下方法解决有关词语: 指名答复:低头(动作表示)听(动作)摸(动作)答复(联系课堂提问与同学的答复) 蘑菇该奖给谁一课中,哪个词的意思和“惭愧”一样?(难为情) (3)观看生字特点,想出记住生字的方法。小组内沟通。 (4)朗读课文,说说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A、介绍两棵松树的大小和位置。 B、小松树对大松树夸自身长得高、看得远。 C、风伯伯教育小松树。 D、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 (5)逐段指名朗读。 三、作业 1认读、练
14、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松树的思想感情。 其次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松树比多少答复小朋友听低头 2说出各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指名口头填空:-有一课-松树,-有一棵-松树。 2(板书:惭愧)指名拼读后,问:“惭愧”是什么意思? 3问:小松树为什么感到惭愧?课文里是怎么说的? 4起初,小松树怎么样?(板书:长得多高看到很远) 谁能把小松树说的话读一读,读出它那种自以为了不起的语气来? 练习朗读,同座对读,相互学习、指正。 指名当众朗读、评议。教者示范,同学再读。 5后来,小松树的想法怎么会发生变化的? 指名读风伯伯的话。(板书:比你高大山托) 争论:风
15、伯伯的话是什么意思? 6争论:小松树会怎么想呢? (感谢风伯伯,不然,还真的以为自身最高呢) (刚刚太不礼貌了,要向大松树说声对不起) (要是我也在山下,和大松树站在一起,他确定比我高好多好多呢) (感谢风伯伯,是你让我知道了,我能看得远,是大山的功绩) (假设大松树也长在山上,他会看得更远更远) 7教者小结:小松树已经知道自身错了,他以后肯定会改正错误,变得虚心起来。 8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多你呢答复风伯伯听孩比低 2自主学习,提出书写时的留意点。 依据同学发言,知道写字。 四、作业 1按笔顺描红。 2朗读课文。 板书: 8小松树和大松树 小松树惭愧
16、长得多高 比你高 看到很远 大山托 大松树(风伯伯) (没有答复)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熟悉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虚心慎重,不行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重难点: 培育学生有感情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课文。 2.看图理解词语,启发想象,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预备: 1.学生观看松树的特征。 2.教师预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熟悉2个偏旁。理解
17、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虚心慎重,不行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重难点: 培育学生有感情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课文。 一、谜语导入,奇妙激趣。 1.小朋友们爱猜谜语吗?教师今日带来一个谜语,想猜吗?猜一种植物。 “一年四季穿绿衣,风雪再大全不怕。” “头上青丝如针刺,皮肤厚裂像龟甲。”(谜底:松树)(评价:真聪慧,真是个爱思索的孩子。) 2.今日教师请来了两棵松树,比比看这两棵松树有什么不同?(出示松树贴图,一棵为大松树,一棵为小松树,大小比照明显。) 3.让我们来亲切地叫叫它们的名字。瞧,这一大一小的松树该怎么读?指名读。 (评价:你心中的小松树真小,你心中的大松树真大
18、!) (设计意图:兴趣是孩子最好的教师,教学在初始阶段就充分针对低年级孩子的特点让他们猜谜语,调动奇怪心,求知欲。对学习课文产生深厚的兴趣,由谜语创设深厚的学习情境是个巧招。) 二、比照朗读,巧揭课题。 1.你们把它们的名字叫得这么亲切,它们肯定爱和你们交朋友。今日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第八课。板书:8 小松树和大松树,来读读课题。“松”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生字,怎么记住它?看教师把松字送回田字格,仔细观看。 2.指导书写。我们在写“松”的时候,“木”字旁写得小一些,捺要变成点,不和右边打架。右边写得宽一点,左窄右宽,“松”字才美丽。 过渡:小松树和大松树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想不想知道呢?
19、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视听觉的效果,进一步拉进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便于学生在自身体验中学习) 三、初读课文,检查自学。 1.翻开课文46页,自由读课文。留意听好教师的要求: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次,把字音读准,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2.看,生字宝宝自己从课文中跑出来了,还熟悉吗?动脑筋记住它。开火车读。 幻灯片出示生字和词语。 一棵 松树 答复 惭愧 许多 伯伯 爷爷 孩子 摸着 低头 你呢 (1) 谁来读第一行?(留意*翘舌音) (2) 谁来读其次行?(留意轻声音节) (3) 谁来读读第三行?读了这一行你发觉了什么? 拼读生字,拼读词语,去掉拼音读,指名读,男女生竞赛读,齐读。 师:“松”
20、是*舌后鼻音要读好它。“爷爷”是轻声音节。“呢”是轻声词。 3.你们已经和生字新词交上朋友了,长句子会读吗?想来挑战一下吗?课件出示长句子-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师指导朗读,指名读。这句话很长,我们要留意停顿才能读好它,看这些斜线就是吸气符号,要稍稍停顿。(课件长句子加斜线表示停顿) 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师:再来试一试,真是个聪慧的孩子,教师一教就会,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明确的要求,对一年级学生来说非常必要,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读书的效
21、果,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自由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好长句,为下文打下肯定的情感根底,便于学生很好地进入课文营造的情景。) 四、精读课文,体会感情。 1.第一自然段 同学们的生字读得那么棒,课文也读得那么娴熟,你肯定知道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家在哪里?师画山,指名贴图。 (1)自由读第一小节。(师在黑板上画一座高山) 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两棵松树生长的地方。)(弄清小松树与大松树的位置) (2)出示小松树与大松树的图片:它们长在哪儿呢?你能把它们送回家吗? (请一学生到台前,把小松树贴在山顶上,大松树贴在山脚下。) 山上有一棵什么样的松树?山下有一棵什么样的松树?(突出“小”、“大”)什么
22、地方有一棵小松树?什么地方有一棵大松树?(突出“山上”、“山下”) 3)用“(什么)长在(什么地方)”句式说话。 (3)让我们一起来读第一小节。 过渡: (师边描述边画简笔画)大家看,小松树站在山顶上,每天看着太阳公公从东方渐渐地升起来,白云姐姐在空中自由地漫步,还观察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 假如你就是这棵小松树,你会怎么想?(自由沟通) 1)自由读,看看能读懂些什么? 2)沟通,从一节读懂了什么?(两棵松树生长的地方。)山上有一棵什么样的松树?山下有一棵什么样的松树?(突出“小”、“大”)什么地方有一棵小松树?什么地方有一棵大松树?(突出“山上”、“山下”) 3)用“(什么)长在(什么地方)”
23、句式说话。 4) 齐读第一自然段,背诵第一自然段。 2.其次自然段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邻居,它俩肯定常常在一起谈天,这一天,小松树对大松树说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其次自然段。把小松树对大松树说的话标出来. (1)自读,再看看图,说说这两棵松树长得怎么样? 用上“(什么)长在(什么地方),(长得怎么样)”的句式说话。 (2)读读小松树的话,想想小松树是这样看自己的吗? (3)出示其次自然段,指导读懂小松树的话。 第一句话。 A.你觉得小松树怎么样?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B.比拟句子,朗读体会。 我长得高。 我长得多高啊! 你看我长得多高啊! (小松树认为自己长得高。) C.比拟词语,练习朗读:
24、 很远的地方 很远很远的地方 (小松树认为自己看得远。) D.除了看出他很傲慢外,你还看出他怎么样?从哪儿看出的? ( 没礼貌,瞧不起别人) a.指导读“喂,朋友”。 小松树跟谁说话呢? b.理解“你呢”? 再读读小松树的话,他想接着说什么? (你有我长得高吗?有我看得远吗?表示看不起大松树。) E.指导朗读。 小松树这时是什么样儿?你能想象出来吗?带上恰当的语气自由练读这两句话。 指名读,齐读,背诵。 (4)学习最终一句: A.听了小松树的话,看图说说大松树生气了吗?(没有,还在微笑呢) B.大松树为什么不答复,他在笑什么?他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5)背诵其次自然段。 (6)一二自然段分角色
25、表演读。 听了这棵小松树的话,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小松树很傲慢)那你能不能扮演一个傲慢的小松树来读一读这句话呢?谁还有什么想说的?(小松树很得意)得意的小松树对大松树说:生读。还有吗?(爱炫耀)生读。 (3)指导读好“喂,朋友”全体同学加上动作读。 接着,小松树对大松树说了什么?指导读出“很远很远”指名读。齐读。小松树不光说他长得高,而且还看得远呢。板书:“高”“远” 来,让我们一起来扮演这棵小松树向大松树炫耀一下吧!生齐读这段话。 (4)那小松树认为大松树看得远不远呢?(不远)大松树答复了吗?(没有答复)板书“没有答复”那么,大松树为什么没有答复?它在想些什么呢?指名答复。(大松树觉得小松树
26、太傲慢了,大松树知道它能看的远是由于打上爷爷把它托起来的,大松树很虚心) 3.第三自然段 (1)大松树虽然没有答复,但是他的话被谁听到了呢?风伯伯又是怎样对它说的呢?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出示风伯伯的话: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你从风伯伯的话中读懂了什么呢? (2)小松树和大松树究竟谁高?那又是高多少呢?(加点:比、高多了)。指导读好这一句话: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 是啊,其实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小朋友一起来看看图,比拟一下。 A(看大屏幕演示,比拟两棵松树的大小) B 出示句子: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 (3)你还从风伯伯的话中读懂了什么?(加
27、点:看得远、托起来。) 小朋友谁会做做“托”的动作?动作理解“托”。(“托”是从下往上的。)所以我们说出示:小松树能看得远,那是由于(大山爷爷把他托起来的。) 出示动画,指导朗读。 (4)看大屏幕:风伯伯和小松树说话的时候,还摸着小松树的头呢,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风伯伯? 风伯伯多爱惜小松树呀!那风伯伯的话该怎么读好呢? 同学们先自己练习读一读。谁来做风伯伯?(指名读) 多亲切,多和气又关怀小松树的风伯伯啊,我们大家一起来做风伯伯。齐读风伯伯的话。 (5)假如你是小松树,你听了风伯伯的话感觉怎么样?(不好意思,难为情,不快乐)这就叫“惭愧”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之后怎么样了呢?小松树就惭愧地低下
28、了头。你能学学他的样子吗?学生做动作。那现在我们就再来读读这一句话,体会一下小松树当时的难为情。 (6)惭愧的小松树,这个时候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假如你就是小松树,你最想说对大松树说什么?有没有想对大山爷爷说的呢?信任小松树肯定会变成了一个既懂事又虚心的孩子。教师想送给小朋友一句名言,出示“虚心使人进步,傲慢使人落后。”我们一起跟着教师来读一读。教师做简洁的解释。 (设计意图:通过颜色鲜亮的小松树图片、生动的语言赋于小松树以生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剧烈的求知欲,为后面自主学习做好铺垫。“以情传声,以声带情”,运用声音的艺术,将学生带入文中的意境,进入艺术的天地,使学生如临其境。这样使
29、学生既了解了课文大意,又悟得了朗读的技巧。) 五、教学生字。 1.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松:左右构造木字旁,右边是个公。左窄右宽,木字旁的第四笔是点。 多:第四笔撇在其次笔横撇的中间起笔,呈上下排列。 呢:与“泥”比拟记忆。 回:全包围构造大口框,书写时留意先里头后封口。 答:“答”字中间的人要写得伸展一点,能包住下面的局部。人下面不能丢了一横。 2.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设计意图:把生字正确、标准地写在田字格里。)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虚心慎重,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3、培育良好的读书习惯
30、。 二、教学重点: 分角色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具预备: 电脑、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提题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了小松树和大松树这篇课文。请小朋友们拿出手指和教师一起书写课题。(师板书课题,课题竖向书写,“小松树”三字在上,“大松树”三字在下。“小松树”三字偏小,“大松树”三字偏大。) 师:谁来读读课题? 生1:小松树和大松树(学生把“小”字突出出来) 师:教师听出来了,你心中的小松树不大。 生2:小松树和大松树(学生把“小”字读得轻细,把“大”字读重长) 师:小松树是小松树,大松树是大松树,二者大小有别。你读得真好! 师:这节课,小松树也
31、来到了我们班。(师边说边出示小松树彩图,仿照小松树口气)小朋友们好! 生:教师好(若有发觉)小松树好! 师:我是小松树,今年七岁了。(生笑)今日来到一(1)班,想和小朋友们交个朋友,小朋友们情愿和我交朋友吗?(生跃跃欲试,大声说:情愿!) 师:你对小松树有哪些了解?咱们不能盲目交朋友。这节课就让我们细细品读课文后,对小松树有了深刻了解后,再下定留意。下面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 二、精读品尝,指导朗读。 (师在生自由读课文期间,在黑板上画简笔画:高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师:我们先来读读课文一节,看看对小松树会有哪些了解? (师小黑板出示1节,生自由读后。) 生1:山上有一棵小松
32、树。 生2:我知道小松树住在什么地方。 师:能通过读,把你知道的告知教师吗? 生1:山上有一棵小松树 师:哪儿有一棵小松树,教师听得不太清晰。 (生1将“山上”加重语气读) 师:教师听出来了,假如能看着黑板上的简笔画,一边读一边做上动作,教师会知道得更明白。 生1:边读边加上动作。 师:大家能向他一样边读边做上动作告知教师吗? 生自由练读一节。 师:小松树在山顶上,看到太阳公公从东方升起,白云姐姐在空中自由拘束漫步,还观察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师边描述边画简笔画)假如你是小松树,看到这些,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1:真是太漂亮了! 生2:很快乐! 师:是呀,小松树看到了如此壮丽的景象,心里不
33、禁想:我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它转脸一看,看到山下有一棵大松树。(师出示第2节)请小朋友们接着读读2节,看看能读懂什么?(生自由读第2节。) 师:能读懂什么吗? 生1:读不懂。(其他孩子也纷纷表示读不懂) 师:读不懂我们不怕,下面我们就来细细品读课文,来读懂它。谁先来把这段话读给教师听听? 生1:小松树对大松树说:“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 师:教师觉得“喂”这个字读得还不是很有味道!教师用“喂”来说一句话,看看“喂”应当怎样读? 师(对着一个孩子):喂,把你的橡皮借给我用用!听了教师这样的口气你心里情愿借橡皮给教师用吗? 生(对着的孩子):不情愿。 师:为什么? 生:没有礼貌。
34、 师:那小松树这样跟大松树说话,你觉得小松树怎样? 生:没有礼貌。 师:再读一下这句话。(生读上句) 生1再读上句。 师:小松树长在大山上,能把小松树读得再高一点吗?(边说边画一个长一些的感慨号。)(生1再读上句后读完全节。) 师:小松树说这段话时,会是怎样的表情?(师边说边在黑板上画了三种不同表情的简笔画:得意、懊悔、快乐) 生:第一种(得意)。 师:为什么? 生1:小松树觉得自己很高,看不起大松树。 生2:小松树傲慢了。 师:此时,大松树会怎样想? 生1:生小松树的气,不理睬小松树。 生2:他觉得小松树还小,不和他计较。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2:我看彩图中的大松树还笑嘻嘻的。 师:你真擅
35、长观看。 师:读了小松树和大松树说的话,你还情愿不情愿和小松树交朋友? 生:不情愿。 师: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他是怎样和小松树说的呢? (出示第3节,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读3节。 生1: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 师:谁摸过你的头? 生1:妈妈。 师:当时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生:很舒适。 师:能在舒舒适服的读读这句话吗?(生1再读。) 生1: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 (评:又一次联系生活的解读,使学生真实地体会到了长辈对晚辈的谆谆教导。) 师:毕竟高多少呢?看着图想一想。 生(指着简笔画):大松树有他五个那么高! 师:能通过读告知教师吗? (生1再读) 师:教
36、师这次听出来了,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 (生连续读完第3节后,师赐予详细评价。) 师:听了风伯伯的话,小松树会怎样呢? (小黑板出示4节,生自由读体会。) 师:“惭愧”是什么意思? 生1:不好意思。 生2:很难受。 师:这时候小松树心里会怎样想呢? 生1:觉得对不起大松树。 师:现在教师就是大松树,你是小松树,有什么话想跟我说吗? 生1:对不起大松树,我刚刚不应当引你生气。 师:“引”能换个词吗? 生(摸着头想一阵):对不起大松树,我刚刚不该惹你生气! 师:没关系,你是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盼望你快快长得高大起来。 生2:小松树会想:我应当感谢大山爷爷。 师:现在我就是大山爷爷,你是小松树,有什
37、么话想跟我说吗? 生2:感谢你大山爷爷,是你把我托的这么高。 师:孩子,记住长得再高也不要傲慢。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5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熟悉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虚心慎重,不行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重、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在田字格中书写。 3、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具预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
38、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日,我们要学一篇特别好玩的故事。 1、板书课题。 2、读准“松”的*舌音、翘舌音。 3、齐读课题。 4、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放多媒体动画,听故事。 2、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标上小节号,画诞生字词。 生按要求自学课文,师巡察指导。 4、检查自学效果。 5、正音。 听:是后鼻音。 呢:读轻声。 惭:读*舌音。 伯伯:其次个伯读轻声。 (1)自读,同座位相互读,相互订正。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再读一读,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长句子多读几遍。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订
39、正,评议。 (5)以下几个词作重点指导: “地方”、“孩子”、“爷爷”等词语的其次个音节读轻声。 三、初步理解课文 1、再次指名朗读课文。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刚开头学课文时,你们提的问题已经弄懂了哪些? (2)剩余的问题,我们下节课连续学习课文,弄懂它们。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字音,稳固字音。 2、教学新偏旁。 孩:“孩子”所以就是子字旁,与“子”有什么区分? 3、自学课后的生字笔顺表,并试着描红。 4、反应检查:“孩”、“比”的笔顺。 你们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呢?还有什么值得留意地方呢?师作重点指导: 低;不能遗忘最终一笔点。 孩:子字旁要分三笔写成,第三笔是提。 5、指导写字。 6、怎样把这些生字写美观呢?你有什么要提示大家的呢? 7、师在学生说的同时,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答:中间的“人”要写得伸展一点,能包住下面的局部。 孩、低、听、伯: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多:其次个“夕”横撇要写长些。 8、生描红、仿写,师巡察指导。 教学后记: 本课的生字学生把握的较好,“惭愧”这词学生较难认读。 其次课时 教学目的: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不同的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虚心慎重,不行盲目傲慢自满的道理。 教具预备: 生字卡片、大松树、小松树和风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