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教案(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体备课教案(五篇).docx(2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集体备课教案(五篇)集体备课教案篇一 教师 何天全 一、教学目标 (一)、学问目标 1、简述什么是微生物。 2、举例说出常见的微生物类型。 (二)、力量目标 通过对哪里有微生物的争论,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收集、培育、观看微生物。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我们身边哪里有微生物的争论和分析,自觉养成良好的个人和环境卫生习惯。 二、教学重点 1、微生物的概念及常见类型。 2、细菌的构造特点及生殖方式。 三、教学难点 1、举例说出常见的微生物类型 2、细菌的构造特点及生殖方式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争论法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忆 关于生物圈中的生物我们已经熟悉了植物、动物,还有没有其它
2、类型呢?引出新课 (二)什么是微生物? 出示一些微生物图片(流感病毒等),引导学生分析争论共性特点(构造、大小),得出什么是微生物:个体微小,构造简洁的低等生物。 (三)哪里有微生物? 微生物无处不就在,但个体微小,我们看不到。要想熟悉微生物,我们得想方法看到它们,你有什么方法?借助放大工具、培育成菌落,展现图片 (四)微生物的常见类型 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微生物的图片,可以感受到这个家族也是多种多样的,依据形态构造特点我们可以把微生物分为不同的类型。你知道微生物有哪些常见类型? 在此根底上教师补充归纳总结,常见的微生物有三类:细菌、真菌、病毒。(五)细菌的形态构造特点、生殖方式 1、细菌的形态
3、 出示细菌形态图,结合实例归纳细菌的三种形态:球菌、杆菌、螺旋菌。2细菌的构造特点 引导学生观看思索:细菌有哪些构造组成,细菌细胞与动物、植物细胞最主要的区分是什么?哪些构造不是全部细菌都具备的?归纳细菌的构造特点。(六) 3、细菌的生殖方式和特点 给出细菌生殖数据,引导学生思索细菌怎样产生后代?回忆细胞的增值方式,归纳细菌通过分裂方式产生后代,速度快。 (七)小结 一、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个体微小、构造简洁的生物 二、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细菌、真菌、病毒 三、细菌的形态构造特点、生殖方式 球菌、杆菌、螺旋菌单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荚膜鞭毛等分裂生殖 (八)作业布置 六、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4、 第18章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第一节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二、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个体微小、构造简洁的生物 二、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细菌、真菌、病毒 三、细菌的形态构造特点、生殖方式 形态:球菌、杆菌、螺旋菌单细胞,构造: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的有有荚膜鞭毛等 生殖:分裂生殖,速度极快 集体备课教案篇二 初备教案: unit 3 asking the way 教学目标: 把握问路句型的使用和一般过去时的复习。把握四会单词 stops, turn left /right , post office ,get on /off, along, street。 3.能听得懂、会说、会读和会写四会句型
5、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please? 4.能听得懂、会说、会读日常交际用语go along this street, and then turn right at the far is it from here ?it”s about a kilometer can take bus many stops are there? how can i get to the shopping center? 6 把握三会单词suddenly ,thief , stole, out of , 7 把握ou 在单词中的发音.8学会歌曲。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掌四会单
6、词和问路的句型。 2.能正确理解和使用并了解字母组合ou在单词中的读音。 课前预备: 预备本课e和f局部的录音和多媒体课件。2 预备地图。3 课前写好本课的课题。教学过程: 听本课的歌谣run rabbit run talk.师生沟通 t: good morning, boys and : good morning, t: nice to see you : nice to see you, too.t: what day is it today? ss: it”s monday.t: who is taller than david ? t: whose bag is heavier,you
7、rs or mine? t:do the boys jump higher than the girls? s: yes ,they do.t:does jim swim slower than david? s: no, he doesn”t.t: 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 s: go along.then turn left/right at the.crossing.请学生表演问路。 revision 复习 can i get to the.? you tell me the way to the.? read and number 1 出示e局部投影片,
8、创设情景让学生理解并引出三会单词的学习.2 让学生看图试着用英语描述图中内容。3 让学生翻开书,阅读e局部内容然后编号。4 学生完成后,集体校对,后集体朗读e局部内容。嬉戏活动:f where am i ? 1.让学生参照p28的地图,用学过的英语来描述假设的位置。2.把教室布置成地图的构造,学生身临其境,学生自己依据地图的状况来猜:where am i ? listen and repeat听一听,读一读 1 让学生听g局部录音,先让学生听一遍。学生仿照跟读两遍,并请学生说出这四个词的中文意思。3 让学生用所听到的单词组成一个句子创设情景让学生背诵。4 听录音仿照跟读g局部。 布置作业: a
9、,b要求学生能够背诵病表演a局部。2 背诵本课四会单词,预备下节课听写。 板书设计: unit asking the way 地名 blouse house mouse out 说备: 本课的主要话题是问路,主要涉及到的词汇有:get on/off, turn left/right, a primary school.常用短语:come from, on holiday, ask sb how to do, go along, the third crossing, on your left, you cant miss far(from here), a long walk, take bu
10、s no.5, how many stops, every five minutes, at the third stop, thats all ng centre。对于“问路”这个话题应当说是和我们的实际生活严密相连的,一般来说学生对话时也显得有话可说。可是在几个教时的训练下来,对于这单调的话题学生也难免觉得枯燥,而嬉戏形式则可以缓和或者说避开这种枯燥的产生。在f局部教材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设计了一个有关猜想地点的嬉戏,即要求学生通过他人的描述找出真确的地址。但是这个嬉戏在操作过程中描述的一方虽然得到了有效的口语熬炼,猜想的一方也训练了听力和理解力量,但可操作性并不强,学生也对这种嬉戏兴趣平平
11、,开小差的学生不少,尤其是那局部“差生”更是得意其乐,不在管你教师讲什么,即使被提问到,也是豪不在乎地随口说一个地址。在认真讨论教材后,我觉得这局部内容的主要目的就是训练学生的对“问路”这个话题的口头表达力量和理解力量。由于学生根底和学习力量的不同我觉得在这儿我们的教学要求可以分成两块:对于一些根底比拟好的学生必需同时能听懂和表达这个话题,而对于一些根底差一些的学生则只要他们能理解就行了。有了这个目标定位,也为了使嬉戏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在嬉戏的原有根底上参加了小组竞争环节,并且把书上死 板的地图变成了教室里的“实战演习”:我把教室里的每一条通道命名成了街道,这样教室就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交
12、通网,学生分成几个自然小组,由一生公布命令另一组的一名学生则根据路线前进,而其余的学生则为评委,分别从语音、语法和理解正确性上对两名学生进展评价。经过课堂实践,无论是课堂气氛还是教学效果都有了明显的好转,学生的学习任务得到了分层实施。 e 局部短文前半局部的内容规律性强,句子构造较简单,所涉及的词组较多,学生理解起来有肯定的难度,我依据课文内容供应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以便学生能比拟简单地理解课文内容。后半局部较前半局部较简洁。学会整篇课文要求学生复述式表演课文,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与把握。在教学完整篇课文之后,再依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题目让学生练习。 g局部语音训练局部主要
13、是让学生理解字母组合ou在单词中的发音。要尽量多地带出其它的有这个字母组合的单词。大局部学生能比拟顺当地完成练习,把握地比拟好。修改后教案: unit 3 asking the way 教学目标: 把握问路句型的使用和一般过去时的复习。把握四会单词 stops, turn left /right , post office ,get on /off, along, street。 3.能听得懂、会说、会读和会写四会句型 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please? 4.能听得懂、会说、会读日常交际用语go along this street, and then tur
14、n right at the far is it from here ?it”s about a kilometer can take bus many stops are there? how can i get to the shopping center? 6 把握三会单词suddenly ,thief , stole, out of , 7 把握ou 在单词中的发音.8学会歌曲。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掌四会单词和问路的句型。 2.能正确理解和使用并了解字母组合ou在单词中的读音。 课前预备: 预备本课e和f局部的录音和多媒体课件。2 预备地图。3 课前写好本课的课题。教学过程: 听
15、本课的歌谣run rabbit run talk.师生沟通 t: good morning, boys and : good morning, t: nice to see you : nice to see you, too.t: what day is it today? ss: it”s monday.t: who is taller than david ? t: whose bag is heavier,yours or mine? t:do the boys jump higher than the girls? s: yes ,they do.t:does jim swim sl
16、ower than david? s: no, he doesn”t.t: 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 s: go along.then turn left/right at the.crossing.2.请学生表演问路。 can i get to the.? you tell me the way to the.? revision 复习看a局部投影片,师生问答,争论会话。2 让学生复述a局部第一段。教师投影本单元的四会单词和词组,请学生集体朗读。4 教师指地图请学生接龙问路。 嬉戏活动:f where am i ? 1.让学生参照p28的地图,用学过的英语来描
17、述假设的位置。2.把教室布置成地图的构造,学生身临其境,学生自己依据地图的状况来猜:where am i ? read and number 1 出示e局部投影片,创设情景让学生理解并引出三会单词的学习.2 让学生看图试着用英语描述图中内容。3 让学生翻开书,阅读e局部内容然后编号。4 学生完成后,集体校对,后集体朗读e局部内容。 listen and repeat听一听,读一读 1 让学生听g局部录音,先让学生听一遍。学生仿照跟读两遍,并请学生说出这四个词的中文意思。3 让学生用所听到的单词组成一个句子创设情景让学生背诵。4 听录音仿照跟读g局部。 布置作业: a,b要求学生能够背诵病表演a
18、局部。2 背诵本课四会单词,预备下节课听写。 板书设计: unit 3 asking the way 地名 blouse house mouse out 集体备课教案篇三 用字母表示数教案 教学目标 1在详细情境中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初步把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学会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简写、略写方法。2在探究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充分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作用和优越性。3.培育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体验数学的简洁美,增加学生的数学情感。教学重点: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把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考考你们的
19、视力,观看一下你有什么发觉? cctv-中心电视台 p-停车场 kfc-肯德基(这些图片里面都有字母。)今日,咱们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讨论字母。 2、板书课题:用字母表示数(生齐读课题) 二、新授 1、活动一:说儿歌(熟悉用字母来表示数,初步体验数量间的关系)。师:“1只青蛙1张嘴,2只青蛙2张嘴,3只青蛙3张嘴”(接下来男女生来对这首儿歌,女生说4只青蛙,男生对4张嘴。)你们怎么对的这么快,这么顺呢?(让生明白有多少只青蛙就有多少张嘴。)师:你们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 能用一句话表示这首儿歌吗? (同桌间争论,学生汇报。让学生明确在同一情境中,一样的数可以用一样的字母来表示) 2、活动二:猜年龄(
20、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量间的关系)。师:同学们,今年你几岁?10岁的同学请举手,看来我们班的同学大多是10岁。 教师比同学们大25岁,教师有多大?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当你们6岁时,教师的年龄你怎么算?假如你们在某一岁时,教师的年龄怎么算? (同桌两个合作,只写出算式就可以。师巡察,拿几个学生的讲评。)表格中有一个省略号,是什么意思? 师:这些算式都有什么特点?这里的a表示谁的年龄?a+25又表示什么?从a+25中你还可以看出点什么?(生述) 小结: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生活中的数量时,字母所取的数要符合生活实际。师:假如教师的年龄用b表示,同学的年龄怎么表示呢?(生争论、沟通汇报) 3、活
21、动 三、猜一猜(体会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量间的关系)。 师:摆1个三角形要几根小棒?怎么算?摆2个呢?3个呢?50个呢?你想摆几个三角形?你能像刚刚记录年龄的表格一样把你摆几个三角形要需要几根小棒的计算过程记录下来吗?(学生独立完成,师巡察,拿几个学生的讲评。)师:这些算式都有什么特点?字母a表示什么?含有字母的这个式子a3,又表示什么?从a3中你还可以看出点什么?(学生争论再汇报,师小结) 4、介绍乘法的简便的写法。 学生请翻开书94页自学。沟通汇报自学状况。 三、稳固练习 课本9495页“ 试一试”14题 四、课堂小结 1、今日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赠言: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谈胜
22、利的秘决时,写下了一个公式:,代表胜利,代表艰难的劳动,代表正确的方法,代表少说空话,对学生进展德育渗透。 板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 同学的年龄 教师的年龄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 10 10+25 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 6 6+25 4只青蛙4张嘴,8只眼睛16条腿; a a+25。n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b-25 b 集体备课教案篇四 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 备课组成员 (九 年级组) 课题 课题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 授课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试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试验制取新物质
23、的方法。 2、熟悉分解反响、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3、通过亲自动手做试验,让学生体验试验胜利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试验,增加学生的探究欲。 教学重点 氧气的制法及试验操作。 教学难点 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 教学用具 试管、药匙、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氯酸钾等、铁架台、集气瓶、木炭、铁丝、木条、砂纸 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试验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空气中约有1/5体积的氧气,但是在有些状况下需要纯洁的氧气,如何获得呢? 新课讲解: 一、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反响原理 试验1(1)在试管中参加过氧化氢溶液,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看木条是否燃烧? (2)向上述参加
24、少量的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看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1)木条不复燃 (2)木条复燃 二氧化锰 1、过氧化氢水+氧气 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能缓慢分解成水和氧气 争论: 用过的二氧化锰能否再次使用? 备注(补充) 试验2 向用过的二氧化锰中再次参加过氧化氢溶液,观看能否再次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现象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以上试验可重复屡次,好象二氧化锰永久用不完。假如在试验前用周密的天平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试验后把二氧化锰洗净、枯燥,再称量,你会发觉它的质量并没有发生变化,把它参加到过氧化氢溶液中,还可以使过氧化氢分解。 小结1、在化学反响里能转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响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
25、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响前后都没有转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1、催化剂在化学反响中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 二 有关催化剂: 1、催化剂的本质:“一变两不变” 2、催化剂的物理性质在化学反响前后可能转变 3、催化剂可使反响速度加快,也可使之变慢 4、催化剂不能转变生成物的质量 5、离开化学反响就不存在催化剂 三、用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响原理 把少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匀称装入试管中,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加热试管,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 1、二氧化锰对氯酸钾分解起催化作用 二氧化锰 氯酸钾 氯化钾 + 氧气 加热 观看高锰酸钾是什么颜色?当它加热时
26、能否产生氧气? 高锰酸钾(kmno4) 锰酸钾(k2mno4)+ 二氧化锰(mno2)+氧气(o2) 争论上述三个制氧气的反响与化合反响有什么不同? 四、分解反响的概念 分解反响就是一变多的反响。 即 a b + c 四、总结反思 利用高锰酸钾加热和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是试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应留意它们间的异同点,记住各物质的化学符号。另外通过比拟,得出了分解反响的概念。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课题3 制取氧气 一、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反响原理 二氧化锰 1、过氧化氢水+氧气 2、催化剂概念:一变两不变 二、用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响原理 二氧化锰 1、氯酸钾氯化
27、钾+氧气 加热 加热 2、高锰酸钾(kmno4) 锰酸钾(k2mno4)+ 二氧化锰(mno2)+氧气(o2) 三、分解反响 1、概念: 2、形式: a b+c 教学反思 集体备课教案篇五 锅圈岩乡中心学校2023-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 四年级组集体备课争论记录 第五单元 找规律 年级:四年级 学 科:数学 备课时间:2023年10月22日 主 备 人:章仁军 参备人员:陈雪 杜培菊 备课地点:数学组办公室 课题:找规律 教学内容:教材第4851页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受探究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洁的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熟悉这种关系和其中简洁规律,
28、并能将这种熟悉应用到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 通过观看、猜想、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沟通活动,培育学生用数学眼光观看四周的事物,用数学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力量,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奇怪心,进展学生的数学思索。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内在规律与联系,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感受胜利的乐趣,增加学习信念。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经受探究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洁的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熟悉这种关系和其中简洁规律,并能将这种熟悉应用到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 课时划分: 共计4课时 书本第48页例
29、题、想想做做 课时 书本第50页例题,想想做做 课时 单元测试练习 课时 112教学方法: 谈话法、争论法、学生动手操作法。争论过程记录如下: 章仁军:本单元讨论简洁的搭配现象。日常生活里常常会遇到与选配有关的实际问题,如服饰选配、饮食搭配、颜色搭配、路线选配、队伍组配让学生讨论一些常见的搭配现象,初步学会搭配与选择的方法,体会选配的规律及计算,是进展数学思索的载体,也有益于学生提高生活的自理力量。教学内容分两局部编排。 陈雪:第50页讨论简洁的搭配现象。联系实际问题理解“选配”的含义,学习不重复、不遗漏地有序选配,探究计算选配方案总个数的方法。 第52页接触简洁的排列、组合问题。这些是比拟典
30、型的选配,要依据详细的问题,选择有效的操作活动查找问题的答案。 杜培菊: 1、从学生的实际动身,有层次地组织例题的教学。 学生虽然在生活中接触过有关搭配的事情,但没有认真讨论过这些事情。他们在有序地进展搭配,查找全部的搭配方案时会感到困难。尤其是用数学的方法进展讨论,开展数学思索时更需要指导和帮忙。因此,教材在编写中非常留意敬重学生的实际,理解学生的困难,满意他们的需要。 章仁军:(1)第50页的例题把教学活动设计成三个层次。首先是理解题意和实物操作,例题在小明购置玩具的情境中提出“可以有多少种选配方法”这个问题,学生需要弄懂“选配”这个词的意思,体会小明有很多种不同的选配方案。教材借助“萝卜
31、”“番茄”卡通与学生的沟通,通过“先选木偶、再配帽子”和“先选帽子、再配木偶”的图示帮忙学生解决理解题意时的困难。两个小卡通的思路在表达上是有差异的,“萝卜”卡通把思路讲得详细而具体: 假如选这个木偶,有2种配帽子的方法,即这样或那样;假如“番茄”卡通的思路只讲了先选帽子,再配木偶的线索。两个卡通都没有把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讲完整,都没有说出问题的最终结果,这样就翻开了学生的选配思路,激发动手选配的热忱,在卡通的启发下进展有序的选配活动。教材要求在小组里沟通自己是怎样选配的,使操作行为在头脑中留下印象。这种印象不但详细生动,而且是有条理和完整的。 接着是用图形代替实物,用连线表示选配,再次体会选
32、配的过程和答案,设计这个层次的活动是引导学生深入进展数学思索。我们都明白,数学教学中的解决实际问题,其目的不局限于问题的答案是什么,教育价值更表达在获得实际问题里的数学学问和数学思想方法。这里用图形代替实物有取材便利、操作简便等优势,还有利于学生深入体会选配的含义,能完整地呈现出各种选配方案。教学时要留意四点: 一是帮忙学生区分两种图形分别代替了什么物体,从而感受取材之便。二是帮忙学生明白在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之间连一条线,表示一顶帽子和一个木偶的选配,从而体会操作之便。三是指导学生有次序地连线,要联系先选帽子再配木偶的操作印象,先选个三角形与3个梯形分别连线,表示1顶帽子与3个木偶间的三种选
33、配;再选另个三角形与3个梯形分别连线,表示另1顶帽子与3个木偶的三种选配。固然,先逐一选定梯形,分别与个三角形连线也是可以的。四是数一数一共连了几条线,得出选配方案的个数。 然后是小组争论两个问题,对选配问题进展比拟理性的思索。“不重复、不遗漏”地选配,要在头脑里再现选配操作活动的全过程,反思在图形间连线的方法,有序地整理各种选配方案,组织起有条理的思索。讨论木偶个数、帽子顶数与多少种选配方法的关系是探究问题的计算方法。由于1顶帽子和3个木偶之间有3种搭配,所以2顶帽子与3个木偶之间共有2(种)搭配。也可以这样想,由于1个木偶和2顶帽子有2种搭配,所以3个木偶和2顶帽子共有6种搭配。这些思索凸
34、现了搭配的规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搭配问题。 杜培菊: (2)第52页例题是简洁的排列问题。把m个不同的元素按任意一种次序排成一列,称为一种排列。变换m个元素的排列次序就得到不同的排列。m越大,参与排列的元素越多,排列就越简单。本单元把参加排列的物体掌握在3个,不让排列问题很简单。例题里3个小朋友排队照相,可以有多种排队次序,所以有多种不同的排列。排列问题是一类典型的选配问题,有序地选配的思想方法能支持对排列问题的讨论。 例题设计了两个层次的教学活动,在创设现实情境之后首先帮忙学生理解题意和启发思路。小军站在左边第一个有种不同排法的图示能起两点作用: 一是让学生体会小明和小红调换位置,已消失不同
35、的排队次序,是不同的排法。二是引导学生连续类推,假如小明站在左边第一个或小红站在左边第一个,各有种不同排法,从而得出问题的答案。学生有条理地形象思维是这个层次教学活动的重点,要抓住“假如站在左边第一个,有种不同排法”,把思索过程分成三段进展,把全部的排法分成三组表述。 接着用a、b、c三个字母分别表示3个小朋友,把各种可能的排法都表示出来。和前面用图形表示木偶和帽子一样,用字母表示人也便于操作、便于思索、便于表达,是解决问题常用的策略。联系3个人排队拍照的形象思维和有条理的思索,有次序地写出字母表示的各种排法: abc bac cab acb bca cba,能进一步体会排列与位置挨次有关,熟
36、识次序的变化规律,使思维活动更流畅。 (3)从m个元素里选择n个,按某种次序排成一列,也是一种排列。“想一想”在3个人里选2个人照相是例题的变式,思路与例题相像。通过图片理解每次选2人排在一起,有两种不同排法以后,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每次选2人有几种不同的选法。在3个小朋友中每次选2人,也就是每次去掉1人,去掉的1人可以是小军、小明或小红,有三种可能。因此,每次选2人也有三种可能。要让学生通过形象思维或者用字母a、b、c的操作,在例题的根底上独立思索,从而到达熬炼思维,培育解决问题的力量,积存数学活动阅历等目的。 陈雪:2? 引导学生敏捷应用例题里的策略、方法,解决“想想做做”里的实际问题。 找
37、规律的教学不是为了形成某个数学概念或记住某种法则,而是开展数学活动,积存探究规律的体验。两次“想想做做”里的习题大致有两种状况: 一种是与例题比拟接近的,另一种是与例题有较大差异的。 (1)编排与例题相近的实际问题,能重温例题里使用的方法和进展的活动,连续体会例题的思想方法,到达深入理解、独立应用的目的。第51页第1、2题都是搭配问题,例题的思想方法可以直接迁移到这两题的解答上来。第1题的特点是路线图已经画出,数与算相结合能很快知道小军一共有几条路线可以选择。算理出自有序地数一数的活动,计算的式子又把数一数的形象思维提升到抽象思索的层面上。第2题的特点是增加了参与搭配的物体的数量(衬衣有3件,
38、下装有5条)。在分别解决穿衬衣与裙子、穿衬衣与裤子这两个简洁搭配问题的根底上,连续思索衬衣与下装“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仍旧可以用连线的方法,逐一把每件衬衣与每条下装搭配。从中体会后一个问题是前面两个搭配问题的合并,虽然搭配的情境变化了,但搭配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没有变。因此,求后一个问题的答案,还可以把前两次搭配的种数相加。第53页第1题用8、2、5三张数字卡片组成三位数,情境图里已经组成的825和852能给学生两点启发: 一是一样的数字排在不同的数位上,组成的数不同;二是拉近这道题和例题的距离,例题的思路是假如小军排在左边第1个,那么就有两种排法。这里先把数字8放在百位上,就能组成两
39、个不同的三位数。相通的思想方法,有利于学生有规律地排出全部能组成的三位数,进一步领悟简洁的排列。 (2)解决与例题不同的实际问题,能避开机械重复训练,进展思维的敏捷性,体会例题里的思想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根本策略。 从m个元素里每次选出n个成一组,是一种组合。第53页第2题四个球队进展足球竞赛,每两队踢一场球是简洁的组合问题。教材引导学生利用搭配阅历,用连线的方法解决新奇的问题。假如先在红队与黄队、绿队、蓝队之间各连一条线,表示红队与另外3个球队分别踢一场球,那么黄队只要再和绿队、蓝队各赛一场,与红队不需要再踢了。剩下的绿队和蓝队踢一场,竞赛就完毕了。通过这样的连线活动,学生能找到问题的答案,感受
40、组合问题的特点。第3题的两个问题是不同的问题,每两个人通一次电话是组合问题,每两人互寄一张贺卡是排列问题。由于后者既要“我寄给你(他)”也要“你(他)寄给我”,而前者则不是这样。这些都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阅历,用3人之间连线的方法来体会。 争论意见及总结:最终要指出的是,本单元讨论了搭配、排列、组合等问题,教学时不要把这些名称告知学生,更不要突出问题的类型,一类一类地教学和相互比拟。有条理地思索,借用符号进展有序的操作,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地找到问题的全部答案等思想方法才是教学的重点。 第一课时 找规律 (一)【教学内容】教材第48页例题、“试一试”、“想一想”、第49页“想想做做”。【教学要求】
41、让让学生探究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的简洁规律。 通过观看、猜想、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合作沟通等活动,培育学生观看力量及发生问题的力量,进展学生的数学思索。 3、在探究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重点难点】 通过自主讨论、与人合作感受数学与生活之亲密联系。 培育学生观看力量与解决问题的力量。【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以前,我拉曾经学过哪此找规律的问题? 指名答复,指出:这节课我们来连续探讨有关找规律的问题。 二、教学新课 引导观看、了解图意。 看课本第48页教学情境图,让学生仔细观看,指名说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提出问题 提出以下三个问题,让学生再观看图中相关
42、内容,并依据自己的观看思索问题。全班沟通,发觉规律 指名汇报结果。师将问题排列: 小兔子晒了9块手帕,用了10个夹子。有7个蘑菇,有8只小兔子。有12块篱笆,13根木桩。提出:你了现了什么规律,先让学生能过比拟,独立解决问题,并在小组内沟通想法。组织全班沟通。教学试一试: 引导学生完成书本试一试。 先让学生理解操作的步骤和方法,让学生操作,并思索问题中提问题的问题。组织全班沟通。想一想,你还能找出哪些有这样规律的事情。 三、想想做做 学生独立发觉,小组沟通,最终组织全班沟通。 四、布置作业 五、反思: 其次课时 找规律 (二)【教学内容】书第50页例题,试一试,第51页“想想做做”第1、2题。
43、【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洁数学规律的过程。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初步发觉的规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执情,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重点难点】 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忱,提高力量。【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上节课,我们发觉了什么规律? 指名口答后,教师指出,这节课我拉将学习运用发觉的规律解决相关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题 看例题,创设情境 看例题图:一条林阴道从一端到另一端共栽了7棵树,相邻的两根树相隔3米,林阴道前有5只兔子排队做操,相邻的两只兔子相隔2米。 林阴道一共多少长? 兔子的队伍共多长? 自主探究 让学生观看实际情景,联系情境图中供应的信息,经过自己的分析、思索运用有关规律解决问题,并在小组内沟通想法。全班沟通 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