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和雷达课文教案一等奖.docx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91964587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3.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蝙蝠和雷达课文教案一等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蝙蝠和雷达课文教案一等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蝙蝠和雷达课文教案一等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蝙蝠和雷达课文教案一等奖.docx(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蝙蝠和雷达课文教案一等奖756_394493 1、蝙蝠和雷达课文教案 教学目标: 、熟悉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 、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爱好。 、搜集并能与同学沟通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隐秘是怎样探究出来的。是如何发现了这个谜,又是如何解开这个谜的,科学家又如何仿生制造而为人类造福的。 、教学难点 对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只是文字表述,总是比较抽象,宜用电教手段,实施直观教学,

2、使抽象的原理叙述变成直观的形象演示。 教学打算: 蝙蝠、雷达的图片,仿生学资料,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熟悉图片上的事物吗?是(蝙蝠和雷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一块儿来学习11课。(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自读课文,排解字词障碍; 、师检测读生字和课文的情况;特殊强调留意“蝙、荧”的读音; 、自己默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反馈,并要求学生说出归纳的方法 、师小结归纳主要内容

3、的方法:可以用课题拓展法、也可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相加的方法、还可以用抓住要点的方法。 三、生自主学习 1、请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出关联词,说说从这个关联词懂得了什么?文中有什么疑问,请练习疑问句的读法。 2、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每次实验的方式是怎样的?结果如何?又得出了什么结论呢?请自读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解决以上问题。你可以通过填表,也可以通过在书上作符号的形式找出答案。 3、生沟通自读情况。 4、请生上台介绍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的。 5、从“科学家经过反复讨论,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隐秘”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是啊,科学家揭开蝙蝠能在夜里

4、飞行的隐秘真不容易,费了不少功夫,那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2、蝙蝠和雷达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平安飞行的问题。 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规律性强,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平安飞行的问题,这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部分: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协作起来探路的。 第三部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平安

5、飞行。 3、蝙蝠和雷达课文解析 1.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了科学家经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在夜里平安飞行的奥秘,并从中受到启发,发明白雷达安装在飞机上,保证飞机在夜里平安飞行的过程。 2.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的? 科学家从蝙蝠在黑夜飞行能奇妙避开障碍物这一现象开头思考,经过反复试验,发现蝙蝠是利用超声波用嘴巴和耳朵协作起来探路的,最后根据这一原理发明白雷达。 3.莫非它的眼睛特殊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晰全部的东西吗?此处问句起什么作用? 由蝙蝠夜间飞行,联想到“它的眼睛特殊敏锐”,进而产生“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晰全部的东西吗”的疑问,引出下文科学家对蝙蝠进行

6、的试验。 4.为了弄清晰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 这句话是个过渡句。“为了弄清晰这个问题”紧承上文,“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引起下文。 5.科学家经过反复讨论,终于揭(ji)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隐秘。从“反复”“终于”,你体会到什么? “反复”写出了科学家严谨的工作态度;“终于”可见科学家揭开蝙蝠夜里平安飞行的隐秘费了很大功夫。这句话说明这项结论不是轻而易举得出来的,而是经过反复试验,反复讨论得出来的。 4、蝙蝠和雷达课文原文 晴朗的夜空出现两个亮点,越来越近,才看清晰是一红一绿的两盏灯。接着传来了隆隆声,这是一架飞机在夜航。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平安飞行呢?

7、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获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莫非它的眼睛特殊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晰全部的东西吗? 为了弄清晰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试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处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

8、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协作起来探路的。 科学家经过反复讨论,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隐秘。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动,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马上转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仿照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平安。 5、蝙蝠和雷达课文分析 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

9、,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平安飞行的问题。 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规律性强,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平安飞行的问题,这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部分: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协作起来探路的。 第三部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_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平安飞行。这项讨论告知人们,讨论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制造发明有所启示。课后的“资料袋”简要介绍了近代新兴的学科一仿生学。 6、蝙蝠和雷达名师教案 蝙蝠和雷达名师教案 教学要求: 1、弄清飞机

10、夜里平安飞行与蝙蝠飞行的联系。 2、练习给课文分段。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终于”“清晰”造句。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弄清飞机夜晚平安飞行和蝙蝠飞行之间有什么联系。 教具打算: 自制软件、鹏博士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蝙蝠是什么?你见过吗?你见过雷达吗?简介蝙蝠、雷达。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二、按要求读课文。 1、提出要求: 专心阅读课文,边读边想,看看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飞行的,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与雷达之间的联系的,分别做上记号。 2、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老师巡视。 三、根据提出的要求进行讨论。 (一)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飞行的?

11、(三、四、五、六) 1、蝙蝠飞行有什么特点?课文有哪几个句子最能说明蝙蝠飞行的这个特点? 2、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隐秘,做了几次试验?每次试验是怎么做的? 3、这三次试验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4、这三次试验证明白什么?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三次试验为什么能证明这一点? 5、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协作起来探路的?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二)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和雷达之间的联系的?(二、七) 1、指名读第七自然段。 2、为什么说给飞机装上雷达是“摹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假如把课文分成三段,应该怎么分?为什么这样分? 第二课时 一、练习朗读全文。 二、联系全文

12、,说说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的。 先根据自己的体会理解说,再引导学生按课文的叙述挨次,有条理地完整地说一说。 我们要学习科学家这种擅长发现问题、擅长讨论问题、擅长从事物中受到启示为人类造福的科学精神。 三、练习造句。 1、出示课后思考练习第4题。 2、读读句子。 3、口头练习用“终于”“清晰”造句。 4、书面造句。 四、抄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3遍。 7、蝙蝠和雷达优秀教案 知识与技能: 1、熟悉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清朗、捕获、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动、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 3、理解飞机夜

13、间平安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 1、采纳朗读、默读、扫瞄、跳读等方式,圈点勾画、质疑探究。 2、搜集并与同学沟通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爱好。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与要点。 教学难点:理解飞机夜间平安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教具:教学课件。 时间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出示图片,提题导入。 1.(课件出示蝙蝠图)师:看,这是什么?伸出手,我们一起来写写它的名字。(板书:蝙蝠)这两个字都是我们今日要学的生字,我们不仅要留意它们的读音(板书:bin f),还要留意它们的书写,要写得左窄右宽,字要写得

14、匀称整洁。一起来叫叫它的名字吧! 2.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你所了解的蝙蝠? 8、蝙蝠和雷达的教案设计 教学要求: 1.了解课文内容,了解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以及飞机夜航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爱好。 2.理解蝙蝠与雷达之间的关系,进行规律思维训练。 3. 学习新字新词,了解“启示、敏锐、仿照、协作、横七竖八”等词语的意思。 4. 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教学重点 弄清科学家的试验过程,了解蝙蝠夜间是怎样飞行的;飞机夜航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 教学难点 了解蝙蝠与雷达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参加爱好 1、“现在咱们开个小小的聘请会,这里有两积职

15、业供大家选择,一种是记者,一种是科研工。愿意应聘记者的同学站起来,请到左边来。愿意应聘科研工的同学起立,请到右边来,选择自己喜欢的合作伙伴就坐。” (把学生分成记者和科研工,将学生的学习活动置于一定的情景中,学生乐于参加,爱好深厚。) 二、自学沟通,促进主动进展 1、个人自学 师:昨天我们已经初步读了课文,知道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白雷达,就这件事记者要设计问题采访科学家,科研工要正确地条理地回答记者提问。下面我们先自学课文,记者伴侣们把你要提的问题排列在纸上,科研工要把你讨论的过程按要点排列到纸上。老师愿当好你们的参谋,随叫随到,开头吧! (这样,自学的过程成为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

16、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在自学课文的打算过程中,经历了阅读思考文字提炼的过程,完成了阅读理解能力的培育。) 2、合作学习 (讨论沟通的合作学习方式,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乐观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将学习的信息大容量、高频率地在课内互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 小组沟通时气氛很热烈,有的小组整理问题的类型,有的小组比较哪个问法更恰当,有的小组协作画图,有的小组整合语言,他们各抒己见,乐观探究。老师巡回各组,激励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参加讨论,适时点拨,将学生的讨论引向深入。为学生创新、争论创设了宽松、和谐、合作的教学环境。 3、沟通探究 以“记者招待会”的形式,全班

17、展开生与生、生与师的沟通。招待会上,“记者”问题泼辣,“科学家”回答风趣。学生的理解、表达、情感、价值观在这一特殊环境中得到进展、提升。 记者:蝙蝠是怎么探路的?科学家做了 师:(打断学生提问)咱们问一个答一个,好吗? 科学家:我来回答,老师,我用画图的方法解答行吗? 师:可以呀!请上台。 科学家:(王睿一)(在黑板上边画图边讲解)蝙蝠从 嘴里发出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 朵里。 科学家:(丁宁)我画的图比他简洁明白。 师:好,上来画画。 科学家: 嘴 障 蝙蝠 碍 耳朵 物 科学家:(李东昌)王睿一表达得不详细,应该是蝙蝠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叫超声波,人的耳朵听不见,蝙蝠的

18、耳朵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动,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马上转变飞行的方向。 记者: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能谈谈吗? 科学家:雷达是依照蝙蝠发明的。 师:别的组有不同意见吗?不能光说蝙蝠,也不能光说雷达,应该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老师这里有一组练习,请同学们连线。 装雷达的夜航飞机 蝙蝠的嘴 雷达的天线 蝙蝠发出的超声波 无线电波 夜间飞行的蝙蝠 荧光屏 蝙蝠的耳朵 师:(走到没举过手的刘洋跟前,摸摸他的头)你来试试? 刘洋:装雷达的夜航飞机相当于夜间飞行的蝙蝠。 师:答的很好嘛,要信任自己。 科学家:(代斌急着举手)雷达的天线相当于蝙蝠的嘴,无线电波相当于蝙蝠发出

19、的超声波,荧光屏相当于蝙蝠的耳朵。 师:很好,这样就把蝙蝠和雷达的关系表达清晰了。 记者:既然蝙蝠是靠嘴和耳朵协作起来探路的,那么蝙蝠长的眼睛有什么用呢? 科学家:起装饰作用。 科学家:我觉得可能是退化了。 科学家:是退化了,我从书上看过资料,蝙蝠过去是在白天活动的,用眼睛探路,但常常受到侵犯,它就改成夜间活动,渐渐的眼睛就退化了。 师:你爱读书,知识丰富,同学们一定要向郭宇学习。关于蝙蝠眼睛的问题,我们下去再继续探究。 (向学生推举一本百科全书)欢迎同学们读读这本书。 三、拓展练习,培育创新精神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制造发明也是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的?”“你现在最想发明什么?”这一拓展练习

20、,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课外,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同时,激起了学生制造的欲望。 ( 这样设计,是以学生的进展为立足点,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形成了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气氛。学生学得轻松、主动,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板书:启 示 嘴 天线 超声波 无线电波 蝙蝠 雷达 反射 反射 障碍物 耳朵 荧光屏 9、蝙蝠和雷达教案 一、看图揭题 1(出示蝙蝠图片)熟悉它吗?关于它你们知道些什么? (我知道蝙蝠吃蚊子和飞蛾;我知道蝙蝠住在潮湿的洞里,是哺乳动物;我知道蝙蝠是靠嘴和耳朵探路的) 2(出示雷达图片)这是什么?知道雷达有什么作用吗? (雷达可以使飞机平安航行;雷达可以搜寻敌

21、机;雷达可以观测天气情况)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几句话直接写出了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 提示:看看哪一句话既写了蝙蝠又写了雷达。 2沟通后展现并齐读一遍。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平安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科学家摹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3小结并质疑。 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围绕这个主要内容,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 (可能提出: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蝙蝠是怎样探路的?为什么装上雷达飞机就能平安飞行了呢?)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你们对蝙蝠有什么熟悉?(了不起、本领大、飞行灵巧)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引导学生找出

22、重点词语“夜间”“还能”“无论”“从来没见过”“即使也”“极细”等)。 3指导朗读。 从我们刚才找到的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蝙蝠夜行的本领可真够大的!我们读的时候,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敬佩、佩服) 提示:重点词语朗读时要加重语气。 四、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快速阅读4、5两个自然段,看看需做几次试验(三次) 2分组试验。 第一组:负责试验场地的布置莫 第二组:负责第一次试验 第三组:负责第二次试验 第四组:负责第三次试验 各组都要填写好试验报告 五、学习第六自然段 1自由读第六自然段。 2读懂了吗?谁能把这四张卡片:嘴巴、耳朵、发出超声波、反射回来”贴在相应的位置上?3指名贴卡片。 4能看

23、着这个示意图叙述蝙蝠是怎样探路的吗? 5拓宽知识。 10、蝙蝠和雷达的课文 晴朗的夜空出现两个亮点,越来越近,才看清晰是一红一绿的两盏灯。接着传来了隆隆声,这是一架飞机在夜航。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平安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获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莫非它的眼睛特殊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晰全部的东西吗? 为了弄清晰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

24、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试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处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协作起来探路的。 科学家经过反复讨论,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隐秘。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动,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马上转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仿照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

25、显示在荧光屏上。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平安。 11、蝙蝠和雷达教案设计 语文要素定下单元学习目标: 1、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2、写一个人,留意把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出来。 下面正式进入课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飞机夜间平安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练习,明确从“内容”“写法”“启示”三个角度来提问题,并尝试着运用这些策略来提出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爱好。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理解飞机能在夜间平安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难点:弄清飞机夜

26、间平安飞行和蝙蝠飞行之间有什么联系。 湖南企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说在教学过程前的话: 先看课后习题,结合语文要素,提取试讲内容的方向。如本文习题: 1、分小组整理问题清单,想一想可以从哪些角度提问。 解析:可以从题目的思考,课文内容的理解,对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事情结果的看法,课文的写作方法,表达技巧等角度提出问题。 如:从题目入手: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呢? 从内容入手:飞机依靠的是无线电波,蝙蝠依靠的是超声波,他们是一样的吗? 从写法入手:题目是蝙蝠和雷达,为什么一开头要写飞机?为什么后两次实验没有像前面一次实验那样详细写? 从联系实际方面入手:蝙蝠探路还可以应用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 2、下面

27、是一个小组的问题清单和对问题的讨论,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解析:我发现这三个问题的提问角度是不一样的,第一个问题是针对课文内容来提问的,第二个问题是从课文的写法上来提问的,第三个问题是从课文中得到启示,联系生活阅历提出的。 3、读下面的片段,试着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和同学沟通。 马铃薯和藕不是植物的根,而是茎。它们躲在泥土里变了模样,你不要把它们认错了。这种变了样的茎,有一个总的名称,叫做变态茎。变态茎分好几种。马铃薯和洋姜长得肥肥胖胖,叫作块茎;茡荠、慈姑和芋头长得回得圆头圆脑,叫作球茎;洋葱和大蒜头,长得一瓣一瓣的,似乎鳞片一样,叫作鳞茎;藕和马铃薯长得像根一样,就叫作根状茎。 答:从内容上

28、提问:它们在泥土里变了样,变样之前它们长什么样呢?为什么大家会把它俩的茎容易认错成根? 从写法上提问:介绍变态茎时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从片段中得到启示,结合生活实际提问:我们见到的变态根还有哪些?说说它们属于变态根的哪一种。 三、教学过程: 1、教学导入: 老师:同学们,人类的许多制造发明,都是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的。像擅长夜间飞行的蝙蝠,就给人们带来了启示。是什么呢?让我走进课文去看看。 2、初读课文: 提问:读了这篇课文,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3、精读课文: 提问:阅读时,可以从哪些角度来提出问题? 提问:看看你的问题都是从什么角度提的? 提问:你觉得课文中写得最好的地方在哪里?(据此可以从“

29、写法”的角度提出问题) 4、小结:同学们,我们知道了,阅读时可以从“内容”角度、“写法”角度、“联系生活”角度,以及更多的角度提出问题。有同学可能要问了,提这么多的问题干什么啊?由于啊谁的问题越多,谁就能学得更多,记得更多。 5、作业:还有哪些发明是从大自然的动植物身上得到启示的呢?收集资料下节课共享。 12、蝙蝠和雷达啊课文六个问题 1、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2、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的? 3、莫非它的眼睛特殊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晰全部的东西吗?此处问句起什么作用? 4、科学家经过反复讨论,终于揭(ji)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隐秘。从“反复”“终于”,你体会到什么

30、? 5、蝙蝠和雷达有着怎样的联系?这种联系告知人们什么? 本文主要讲了科学家经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在夜里平安飞行的奥秘,并从中受到启发,发明白雷达安装在飞机上,保证飞机在夜里平安飞行的过程,告知我们讨论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发明制造有所启示。 13、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熟悉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 、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爱好。 、搜集并能与同学沟通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隐秘是怎样探究

31、出来的。是如何发现了这个谜,又是如何解开这个谜的,科学家又如何仿生制造而为人类造福的。 、教学难点 对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只是文字表述,总是比较抽象,宜用电教手段,实施直观教学,使抽象的原理叙述变成直观的形象演示。 教学打算: 蝙蝠、雷达的图片,仿生学资料,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熟悉图片上的事物吗?是(蝙蝠和雷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一块儿来学习11课。(生读课题) 二、初读

32、课文,了解大意 、自读课文,排解字词障碍; 、师检测读生字和课文的情况;特殊强调留意“蝙、荧”的读音; 、自己默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反馈,并要求学生说出归纳的方法 、师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可以用课题拓展法、也可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相加的方法、还可以用抓住要点的方法。 三、生自主学习 1、请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出关联词,说说从这个关联词懂得了什么?文中有什么疑问,请练习疑问句的读法。 2、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每次实验的方式是怎样的?结果如何?又得出了什么结论呢?请自读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解决以上问题。你可以通过填表,也可以通过在书上作符号的形式找出答案。 3、生沟通自读情况。 4、请生上台介绍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的。 5、从“科学家经过反复讨论,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隐秘”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是啊,科学家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隐秘真不容易,费了不少功夫,那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