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管理---文献综述最新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绩效管理---文献综述最新文档.doc(3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绩效管理 文献综述最新文档(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最新文档,欢迎下载)文献综述绩效管理引言: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企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绩效考核作为提高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显得越来越重要。绩效管理也日益成为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 是帮助企业维持和提高生产力, 实现企业战略任务和目标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本文从对绩效管理的发展及功能、应用入手,深入简析的窥视出绩效管理在组织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以便人们更好认识、实践绩效管理,进而帮助实现组织和个人目标。一、 绩效以及绩效管理的概念1 绩效的内涵对于绩效的理解,历来学者们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是把绩效看做结果;第二种则是把绩
2、效看做是个体行为;第三种把绩效看做是素质。1) 把绩效看做是结果的观点伯纳丁(Bernadin,1995)等学者认为,“绩效应该定义为工作的结果,因为这些工作结果与组织的战略目标、顾客满意度及所投资金的关系密切” 。2) 把绩效看做行为的观点坎贝尔(Campbell,1990)指出,“绩效是行为,应该与结果区分开,因为结果回受系统因素的影响”,他在1993年提出“绩效是行为的同义词,它是人们实际的能观察到的行为表现” 。伯曼和莫特维多(Borman & Motowidlo,1993)则提出了绩效的二维模型,认为行为绩效包括任务绩效和关联绩效两方面。3) 把绩效看作是素质的观点 这一观点在伯姆瑞
3、(Brumbrach,1998)的定义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即“绩效指行为和结果” 。该观点强调员工潜能与绩效的关系,不再认为绩效是对历史的反应,而更关注员工素质,关注未来发展。2 绩效管理的内涵同绩效一样,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观点。总体来看,关于绩效管理的定义有三种观点:观点1:绩效管理是管理组织绩效的系统。该观点将绩效管理理解为组织绩效,通过绩效计划、绩效考核、绩效改进等过程对组织绩效进行管理。观点2:绩效管理是管理员工绩效的系统。该观点将绩效理解为单纯的员工绩效,强调以员工为核心的绩效管理概念,将绩效管理看作组织对个人绩效成绩及其发展潜力的评估和奖惩。观点3:绩效管理是综合管理组织和员工绩效
4、的系统。对任一组织进行绩效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因此对员工的绩效管理总是发生在一定的组织背景中;而对组织进行绩效管理也离不开对员工的管理,因为组织的目标是通过员工来实现的。_参见 林筠 主编:绩效管理,23页,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21参见 林筠 主编:绩效管理,67页,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21二、 绩效管理的起源绩效管理始于绩效评估。绩效评估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等Deris人的考证, 中国人至少在公元三世纪已经开始应用正式的绩效评估。在西方工业领域, 罗泊特欧文斯最先于19世纪初将绩效评估引入苏格兰。美国军方于1814年开始采用绩效评估,美国联邦政府则于1842年开始对政
5、府公务员进行绩效评估。随着经济与管理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和研究者意识到绩效评估的局限性和不足。绩效管理正是在对传统绩效评估进行改进和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Spangengerg(1992)认为传统的绩效评估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 通常与组织中的其他背景因素相脱离,如组织目标和战略、 组织文化、 管理者的承诺和支持等。而这些背景因素对于成功地实施绩效评估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因为传统的绩效评估对于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绩效的作用非常有限, 对完成组织目标的作用也不大,所以导致了绩效管理的发展。三、 绩效管理的功能了解绩效管理的功能,我们必须首先了解绩效管理的过程。如图1所示:通过组
6、织中的绩效管理模型 (见图1),我们可以非常清楚了解到绩效管理的过程。组织的战略决定绩效管理的目标,而环境约束在绩效管理系统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正如我们从图1中可以看到的,雇员必须具有个性,同时行为正确, 然后才能出结果。而为了获得竞争优势,雇员的个人特征、行为及其结果又都必须与公司的战略密切联系起来。对于任何企业来说,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都要尽可能精确地对绩效标准的达成水平进行衡量。绩效管理的功能:通过对绩效管理过程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绩效和员工、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组织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绩效管理在组织中的作用。1提高员工工作动机水平绩效管理可从几个方面提高员工的
7、动机水平: 一是通过绩效工资。按照期望理论的观点,工资与绩效相联系,能激活员工的工作动机。但管理实践中,绩效工资并不一定能带来好的效果。这可能取决于绩效工资的制度及贯彻情况。如绩效评估能否反映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让员工感到公平; 绩效工资的差距是否合理, 对员工是否有吸引力等等。二是通过提高员工对组织的承诺、满意感等激活员工的工作动机。对员工的工作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排除工作中的障碍,对他们进行培训等这些更趋于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能提高员工对组织的承诺和对组织的满意感,从而激活员工的工作动机。三是通过目标设定来激励员工。Locke于1967年最先提出“ 目标设置理论” , 认为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
8、,目标能把人的需要转变为动机,使人们的行为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标相对照,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能实现目标。2促进组织内部信息流通和企业文化建设绩效管理非常重视员工的“ 参与” 。从绩效目标的制定、绩效计划的形成、 实行计划中的信息反馈和指导到绩效评估、对评估结果的运用以及提出新的绩效目标等都需要员工的参与,需要管理者与员工的双方的相互沟通。这种“ 参与式”管理方式体现了对员工的尊重,不仅满足员工的生理需要,同时满足了员工的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为组织创造一种良好的氛围。McLagan(1993)认为绩效管理对于创建一个民主的参与性的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力量。McL
9、agan 认为:从某种角度讲,组织管理者的行为就是文化。3 使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绩效管理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处于核心的位置。它把人力资源的各项功能整合为一个内在联系的整体。并通过为员工设定个人目标从而与组织的整体目标和战略相联系。同时绩效管理为员工的薪酬制定、培训、晋升、工作安排、为来年的目标设定提供依据;为人员招聘和选拔提供参考根据绩效评估的结果进行提升和工作调换的用人制度比传统的用人制度更加合理和科学,对中国传统的“ 任人唯亲” 的作法是一个挑战和冲击。4提高员工绩效, 实现员工和组织的双赢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思路是组织通过培训、 指导、 绩效反馈等方式帮助员工提高绩效,
10、达到绩效标准。四、 绩效管理在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1绩效考查目标的建立不够科学在我国企业中考查目标的建立,有着许多缺点。企业的战略目的脱节,职工的任务多数是以简单的数量为基础;而对管理者的绩效考查中,考核者主要是被考核者的直接上级主管,但真正发挥作用的还是一些相关联的主管部门负责人,这样单一化的管理很容易出现失平现象,诱发腐败。2缺乏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人力资源的管理绩效问题必须通过完善的体系建立才能实现,绩效管理体系在企业里是应该得到看重的。绩效管理体系不仅能够影响劳动数量的多少,并且能科学、合理地映射工作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程度,开发其创造性及潜在的能力。3绩效管
11、理当中缺乏互相了解现在提倡的人性化管理, 规定主管领导一定要随时听取员工的建议。绩效管理也一样,员工对绩效管理的配合度上,很大程度上影响绩效考核的实际效率。虽然在企业管理里,绩效评估能起到很大作用,可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评价总是因为各种原因而很难正确的起到该有的作用。像绩效评价要求适合好多目的,从评估成效到评价一位管理者的能力,评价培训的能效,再到做出奖赏决定;而且,绩效自身就是一种不好测量的工作。4绩效管理存在的有关人力资源的其他问题41考核目标简便化从理论方面看,绩效考核的目的要求是多元化的,考核结果不但是薪酬奖金、职务升级的可靠根据,而且更应该成为雇员发展的指导标尺。42考核方式的错
12、误使用首先全面考核费时低效;其次,考核主体的多元化会引发负面结果;最后,从国外进口的全面考核是针对外国员工实际开发的观点展开的。考核中的公平性不能确保。43考核结果不如人意考核易引发人们的焦虑心情,以至于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绩效。五、 我国企业未来在绩效管理方面应做的努力1树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确定科学的人力资源绩效评价原则现今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重点包含企业人力资源供求管理体系、企业绩效管理体系及企业薪金管理体系。现代企业人力资源供求管理体系表达成一类完整的运作体系,重点在于提高企业人力资源供求管理的层次,赋予人力资源供求管理更新更高的职能。评价目标系统。需实行客观的人力资源绩效审核,必须建立科学
13、的审核原则,实行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时应该遵守公平、公正的原则及差别原则。2树立明确的绩效指标,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指标一定需完善体制,工作环境需公正公平制定合乎情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体制建立拥有根本性、稳定性及长期性的特点,完善制度及强化其施行上的严格性及统一性利于产生公正公平的工作环境。绩效评价应该是考核中心,以实际成效,重视劳动果实,还必需把员工的工作态度及行为也作为考核的重点形式,选取相适应的评价方式。实际的人力资源评价作业中,各企业应该选取适应本企业的评价方式,不是照搬照抄。绩效考核中应依据考核的内容及对象、个体的情况选择适当的考核办法,使用多种方式。3创造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的前景绩效管理不但是
14、人力资源中重心问题, 而且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难点问题。创建高效的多方位的人才激励体制,利于企业生成有力的竞争能力,构成独特的企业文化。所以, 准确认识绩效管理中现有的问题, 主动讨论及寻求有效的绩效管理途径非常重要。4加强绩效考核者的业务及职业道德素质培养,保证评价的公正有效绩效考核能不能有效实行,还基于考核者的自身素养,经过培训,使考核者正确理解考核项目的涵义及评价标准,掌控常用的考核方式;并让考核者理解绩效考核过程中易发生的问题、会引发的结果,以避免此类问题的产生。5使用多种方式,确保评价可以切实产生作用完善兑现机制和增大绩效考核的兑现力度。考核结果的实现及实行必需依照考核等次和员工的升、降
15、、奖、惩等相关利益密切联系,增大考核的实现程度,确保员工队伍旺盛的士气,真正做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结语:经济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人力资源综合素质的竞争。现在企业策略和目标的一切核心因素都集中在“人”的身上,成功的企业源于卓越的人力资源管理,谁占据人力资源的优势,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更多绩效管理动态发展和概念实施,必将给企业管理者以更多的思考和启示。无论怎样,都希望企业管理者能够在动态的环境变化中通过绩效管理取得更好的业绩。同时,在绩效管理过程中要最大程度的保持人的绩效管理能取得更好的业绩、保持人的绩效考核与创新管理组成最佳组合。企业以人的绩效为本的目的,最终是为了通过标准、规范、流程
16、化的管理,最大程度地解放人的创造性。企业通过实现以人为本的智力资本的开发和管理, 最终达到企业和员工的共赢。参考文献1 牛成喆,李秀芬.绩效管理的文献综述J. 管理科学,2005.2 王鸿雁,黄宇,陈志杰.绩效管理浅析J. 企业技术开发,2004.3 王淑红,龙立荣. 绩效管理综述J. 中外管理导报,2002.4 高连连.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系统分析研究J. 现代商业,2021.5 何佩松,廖桂莲.浅谈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的措施J.经营管理者, 2021.基于Java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摘要:随着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有关学生的各种信息量也成倍增长.面对庞大的信息
17、量需要有学生管理系统来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通过这样的系统可以做到信息的规范管理、科学统计和快速查询、修改、增加、删除等,从而减少管理方面的工作量.本系统主要用于学校学生信息管理,总体任务是实现学生信息关系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其主要任务管理员是用计算机对数据库中的学生成绩信息、课程信息以及学生自身信息进日常管理,如查询、修改 、增加、删除.另外,学生还可以用该系统查询自己的成绩,课程的信息等。关键词:Java,数据库,学生信息管理系统1.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课题的研究背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使用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观。网络技术的应用
18、使得计算机之间通信、信息共享成为可能,而数据库技术的应用则为人们提供了数据存储、信息检索、信息分析等功能,从而使得工作更高效地进行。在我国,教育是一个影响着国富民强的重要行业,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根据中国特有的国情发展,教育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扶持与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从而使教育业向规范性与现代化的方向高速发展,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教育行业的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还很低,只有在大城市中发展较早、规模较大的院校中才使用计算机进行大规模操作,从各方面提高工作效率,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而一些新兴的、规模较小的教育机构还没有全部具备这种功能.因此可见,随着我国教育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在其上
19、的应用会更加地广泛和深入。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教育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学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档案,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学生信息进行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
20、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信息管理的效率,也是企业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 2. 国内外研究现状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开始于954年,当时美国首先用计算机处理工资单.0多年来,计算机在处理管理信息方面发展迅速。例如,0年代美国计算机在管理中应用项目不到300项,到了175年达到2670项。而现在,美国在财务会计上9的工作由计算机完成;物资管理中80100的信息处理由计算机完成;计划管理中是80-90%.据计算机应用方面发展较快的国家统计,计算机用于经济管理的约占80;用于科技运算的占;用于生产过程控制的占12%。我国在全国范围内
21、推广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是在70年代末开始的,虽然起步较晚,近几年发展却较快,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和普及为信息处理提供了物美价廉的手段,对于推动我国管理信息处理的现代化起了重要的作用.计算机可以代替人工进行许多繁杂的劳动,节省许多资源,大大的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等优点让人们都更亲睐于计算机,来代替纸质文档,从而越来越多的各种管理系统应运而生。学生成绩管理是各大学的主要日常管理工作之一,涉及到校、系、师、生的诸多方面,随着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尤其是学分制、选课制的展开和深入,学生成绩日常管理工作及保存管理日趋繁重、复杂。迫切需要研制开发一款功能强大,操作简单,具有人性化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在
22、国外高校,与国内不同,他们一般具有较大规模的稳定的技术队伍来提供服务与技术支持。而国内高校信息化建设相对起步较晚.在数字校园理论逐步应用的过程中,各高校一方面不断投资购建各种硬件、系统软件和网络,另一方面也不断开发实施了各类教学、科研、办公管理等应用系统,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信息化建设体系。但是,由于整体信息化程度相对落后,经费短缺,理论体系不健全等原因,国内高校教务管理系统在机构设置、服务范围、服务质量及人员要求上与国外高校相比都有一定的差距。 纵观目前国内研究现状,在安全性和信息更新化方面存在有一定的不足,各现有系统资料单独建立,共享性差;在以管理者为主体的方式中,信息取舍依赖管理者对于信息的
23、认知与喜好,较不容易掌握用户真正的需求,也因此无法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教务管理软件应充分依托校园网,实现教务信息的集中管理、分散操作、信息共享,使传统的教务管理朝数字化、无纸化、智能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并为进一步实现完善的计算机教务管理系统和全校信息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3.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现状评述3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技术现状目前国内大所数高校的信息管理系统是B/和C/S开发结构,获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S结构:即rwsr/Servr(浏览器服务器)结构,是随着Intrnet技术的兴起,对C/S结构的一种变化或者改进的结构7.在这种结构下,用户界面完全通过WW
24、W浏览器实现,一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实现,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实现。B/结构,主要是利用了不断成熟的WW浏览器技术,结合浏览器的多种Script语言(VBScript、avacr)和Acie技术,用通用浏览器就实现了原来需要复杂专用软件才能实现的强大功能,并节约了开发成本,是一种全新的软件系统构造技术.随着Wndows 8idows 000将浏览器技术植入操作系统内部,这种结构更成为当今应用软件的首选体系结构。显然BS结构应用程序相对于传统的S结构应用程序将是巨大的进步。S结构:即客户机和服务器结构。它是软件系统体系结构,通过它可以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将任务合理分配到Ciet端和e
25、rer端来实现,降低了系统的通讯开销。目前大多数应用软件系统都是leSeve形式的两层结构,由于现在的软件应用系统正在向分布式的Web应用发展,W和Clent/erver 应用都可以进行同样的业务处理,应用不同的模块共享逻辑组件;因此,内部的和外部的用户都可以访问新的和现有的应用系统,通过现有应用系统中的逻辑可以扩展出新的应用系统。3。2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现状传统纸媒介管理的学生信息难于共享汇总,其统计数据正确性也难以考证。存在着较多的缺点,如:效率底,保密性差,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更不便于查找,更新,维护等.计算机在全国普及后,管理媒介有了质的飞跃. 随着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
26、量急剧增加,有关学生的各种信息量也成倍增长.面对庞大的信息量,就需要有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来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通过这样的系统,可以做到信息的规范管理、科学统计和快速的查询,从而减少管理方面的工作量。由于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若建立一个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员便可以通过系统来管理学生的相关信息,使得学生信息管理工作系统化,规范化,大大提高了学校管理学生的效率,而且,学生也可以通过该系统更方便的查询自己的信息。4.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对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学生管理系统功能的需求越来越高,由于现在的软件应用系统正在向分布式的eb应用发展,We和Clet/rv
27、er 应用都可以进行同样的业务处理,但是由于CS具有适用面窄、用户群固定和维护成本高,发生一次升级,则所有客户端的程序都需要改变等缺点,不适合学校所要的需求,而且,B/S具有客户端无需安装,有Web浏览器即可,可以直接放在广域网上,通过一定的权限控制实现多客户访问的目的,交互性较强,无需升级多个客户端,升级服务器即可等优点,非常符合学校的需求,所以,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应该会向B/结构发展。参考文献1霍霄艳。基于BS和C/S混合结构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2010年期 2 蒋秀英SQL SERV 05数据库与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3丁宝康数据库实用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
28、34张桂珠 刘丽陈爱国 J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第2版)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1295 毕广吉.Jva程序设计实例教程.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76 林信良。 JSP& evl学习笔记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2.57 清宏计算机工作室.S编程技巧。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58 温谦.HMLSS网页设计与布局从入门到精通人民邮电出版社,208。8 陈刚Eclpse从入门到精通。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005.410 孙鑫编avaWeb开发详解电子工业出版社,61 石志国,JSP网络开发详解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12王保罗Jav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3刘京华.
29、JavaWeb整合开发王者归来。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ZoaAliDeigningObjtOrientedSofwareAppicatinswthinheContextoftwareFrameorks.OhoSttUnversty,2011。15ahtMhanGa,YainiSo,alaittan,PalaviTotlan。AFameworkBaedpohfheevelopmofeaeApplitiosWakaatJayUnivesityoInfrmtonehnoogy,11。129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文献综述摘要:随着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各种设施也越来越复杂,由复杂而生的脆弱及潜伏的危
30、机愈加显而易见,所以城市公共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城市风险与公共危机管理领域广泛关注的焦点。本文将过去与现阶段关于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方面的各种理论和研究进行一一总结和概述。关键字: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方法、评估1. 前言1。1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目的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是指人们对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利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教育与工程手段,通过全过程的灾害管理,提升政府和社会安全管理、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的能力,以有效地预防、回应、减轻各种风险,从而保障公共利益以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实现社会的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市
31、规模日益扩大,我国城市的公共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由于城市中聚集的人口数量及人口密度迅速增加,现代城市建筑物向高层建筑、地下建筑、大空间建筑发展;各种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星罗棋布,向管道化、网络化、功能复杂化发展;社区、校园、商场、超市、车站、机场、码头、地铁等许许多多人口稠密的公共场所;城市中大量使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放射性等物质;由于分布广泛、空间狭窄,并且缺少规划、管理不善、致使各类意外事故屡屡发生,令人触目惊心。事故和灾害像瘟疫一样吞噬着城市的一切,造成城市严峻的安全与环境问题,并且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城市经济。因此,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对可能发生的城市公共事故灾害进行风险
32、分析;并对城市公共安全相关因素及其指标体系进行划分评估,实施风险减缓对策措施的风险管理,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以达到控制减少甚至消除城市事故灾害的目的。1。2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的意义科学的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可以减少城市安全事件的发生,降低安全事故带来的损失,倡导安全社区已成为国际趋势.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意义在于克服人类在城市中的经济社会活动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减少由于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对城市的破坏,保护经济和维持社会持续协调稳定发展。1。3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的步骤城市公共安全风险辨识工业事故自然灾害道路交通事件城市建筑事件公共基础设施事件公共场所事件公共卫生事件城市生态环境破坏事件恐怖
33、袭击与破坏城市公共安全风险评估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控制可持续发展2. 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现状2。1城市公共安全风险辨识费南多拉米雷斯等(09)通过对波哥大首都区风险管理规划框架的研究,提出了灾难风险管理规划的原则、概念模型及其结构框架,为其他城市提供了一套富于实用性的概念及操作方法。胡树华等(209)提出将城市安全划分为五大方面:食品安全、环境安全、生产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并采用模糊层次分析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这些指标体系进行风险分析。Lewis M rnomb等(206)提出城市安全涉及三类灾害:自然灾害、人为技术事故、恐怖破坏。李彤(2008) 根据发生机理和过程,认为公共安全涉及自然
34、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4大方面。叶茂威、金勤献(211)通过收集整理城市公共区域的事故资料,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将风险辨识结果归结为4类主要的风险类型,即人群聚集风险、建筑物结构风险、管理类风险和火灾类风险。选择变更分析和屏障分析两种方法对典型事故案例进行分析,加深了对城市重点公共区域典型事故诱因、发生、发展及伤害全过程的认识.(1)城市工业事故,主要对象为城市中的生产、使用和贮存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物质和能量的工业设备、设施、场所.目前,危险性分析和预测的方法主要有:检查表、预先危险分析、可操作性研究、故障类型、影响及严重度分析、事件树分析、事故树分析等。在化工行业陈金洪运用安全
35、系统工程的科学方法,从消除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入手,进行危险性分析和预测。王志荣,王睿,蒋军成分析了现有各类安全与环境影响分析方法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模拟分析思想的事故后果分析方法,选取伤害范围分析法和模拟预测模型对工业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与环境影响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其危险性进行分级,并将该方法应用到某工程项目,得到了工业重大危险源的各种事故伤害影响范围以及环境污染影响范围.吴宗之,多英全,魏利军,关磊(2006)介绍了区域定量风险评价的基本原理和评价指标,建立了基于网格差分的风险计算模型,给出了定量风险评价的程序,开发了个人风险的计算软件,提出了区域定量风险评价方法,并在某油气库
36、区风险评价与安全规划中实际应用。通过分析计算,给出了该区域的个人风险等值线分布图和社会风险 ( N)曲线。该方法为进行城市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规划提供了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对进行城市土地使用及其他灾害领域的安全规划具有指导意义。吴宗之等(207)从风险管理角度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方法进行了分类和论述,提出了基于本质安全思想的工业事故综合风险管理方法与程序。 (2)城市公共场所,人群高度聚集、流动性大的公共场所,如影剧院、体育场馆、车站、码头、商务中心、超市和商场等群死群伤恶性事故的发生。牛晓霞、刘茂、朱坦(00)在对车站、机场、港口等旅客站点火灾风险因数识别的基础上,提出火灾风险定量管理模型;对
37、火灾风险管理的方法进行了阐述。李剑峰、刘茂、冉丽君(200)从个人风险的基本定义出发 ,在前人研究结论的基础上 ,提出了计算人群聚集个人风险的数学模型。以公共场所的部分事故统计资料为参考数据 ,估算出了公共场所人群聚集个人风险最有可能的取值范围 ,并通过与国外普遍采用的个人风险标准进行对比 ,给出了一般公共场所个人风险的推荐值。陈志芬、陈晋、黄崇福、谭明艳(206)以大型公共场所火灾事故因果分析图为基础,考虑大型公共场所自身的建筑特点和使用特点,依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原则组合得出大型公共场所火灾风险评价指标,并根据因果分析图中各基本事件与顶事件的关系以及各基本事件的统计频率值,确定指标权
38、重,得出大型公共场所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孙喜光、丁辉(2008)针对风险调查的结果,主要包括威胁分析和弱点分析,利用T(故障树)和AA(攻击树);在风险评价中需要建立一个评价指标体系,根据风险调查和风险分析的结果对城市区域商业性公共场所的风险进行评估,从而得到城市区域商业性公共场所的安全状况。王振(208)在对以往事故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反应人群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机制PMCDT模型;提出了受力时间及致死阙值之间的函数关系;建立起事故现场中的人群密度分布函数;建立了平坦地面及台阶上发生拥挤事故的受力模型;并针对具体场景对事故持续时间、伤亡范围及伤亡后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由此得出事故后
39、果的定量模型.隗乔(2011)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对城市中心区消防灾害进行数值模拟,根据获得的温度分布和速度分布数据对风与火灾、烟气蔓延的规律进行了关联分析,建立了风险态势模型,绘制出了风险态势区域,为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应急处置提供了依据,并提出了以常态管理为主题,多种城市管理方式协调发展的综合应急体系的方法。()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城市生命线中的水、电、气、热、通讯设施和信息网络系统以及地铁、轻轨交通等设施.张淼等(011)提出了电力应急管理的风险评估与对策。康荣学等(2009)研究提出了国内外CNG加气站的一般组成结构并指出了加气站易发生事故的关键部位及采用CG加气站事故的统计与分析结果方法
40、对常见危险有害因素进行了辨识与分析.周景等(201),利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 analytic hiearc process,)构造风险评估的层次结构模型,对电网进行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曲丹等(210)从功能安全角度出发,阐述城市防灾基础设施功能安全的内涵;以全寿命周期理念为指导,应用网络层次分析法,演绎具有复杂网络结构特征的城市防灾基础设施系统功能安全的影响因素,并依此提出构建城市防灾基础设施功能安全一体化模式的思路。(4)城市自然灾害,地震、洪涝、台风等灾害始终严重威胁城市的安全。易立新、陈世杰、王晓荣、郭家伟(2008)在对廊坊市进行灾害识别和财产易损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风险等级划分法和减灾
41、措施优先级评分法等,对廊坊市的各自然灾害种类进行了风险评估。李锋等(201)以自然灾害系统理论为基础,阐述了沙尘暴灾害风险的概念,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稳定性和承灾体脆弱性三个方面分析了沙尘暴灾害风险构成; 根据其风险构成特点初步研究了这三个方面的风险评估指标,探讨了这些指标在沙尘暴灾害风险评估中应用的意义.赵晓林等(2012)探讨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逻辑组成,提出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为灾害体易发性、承灾体易损性、这两者耦合关系评估的结构组成。(5)城市道路交通,作为城市命脉的城市道路交通的事故率、死亡率始终是最高的。赵学刚(201)应用道路交通安全风险理论安全心理学理论行为理论系统分析理论
42、与方法,研究城市道路交通安全风险文化的定义、系统模型及系统的逻辑关系运行机制承载和作用形式等内容.杨天军(200)在综合分析国内外交通安全评价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采用基础数据、交通安全管理、公众安全评价3个方面共13项指标组成的面向城市交通安全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集,构建了基于BP(Error k Popagaio, B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评价模型,并结合算例详细分析了其计算方法。田玉国(2012)总结分析了英国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经验:科学的道路规划网络,清晰的道路语言,完善的道路交通设施,前瞻的事故预防体系,健全的机动车管理制度,高效的停
43、车管理措施,畅通的公路交通动脉,严格的执勤执法。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道路交通状况及交通管理部门的工作实际,提出了加强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科学管理的对策措施,为我国城市特别是中等以上城市治理交通拥堵、提高道路交通利用率提供了借鉴经验.()恐怖袭击与破坏,城市中恐怖分子、暴力主义者故意制造极端事件,如恐怖爆炸、纵火、毒气施放等。张峥等(200)依据经典的风险理论,探究易受攻击性和损失严重性的概念及其表征参数,并通过易受攻击性和损失严重性等级矩阵确定城市设施遭恐怖袭击的风险水平。吴宗之等(205)对国内外工业设施恐怖袭击研究的进展做了较详细的评述,提出了对重要工业设施和公共设施在加强传统安全管理的同
44、时要加强脆弱性评价和保安管理体系建设等建议.()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进入21世界,世界范围内爆发了SARS、禽流感、甲型H1N1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具有非常规突发事件的若干典型特征:自然危机和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突发事件之间具有衍生藕合性,即重大传染病疫情的爆发往往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交互影响;危机具有潜在衍生危害,破坏性严重,甚至引发综合性社会经济危机,涉及卫生、经济和社会等多个领域。一些文献从传染病学角度探讨重大疫情的致病机制和
45、自然传播途径。其中,Kmark利用动力学方法建立了经典的传染病传播SIR模型,提出了闭值理论一些学者将系统演化分析等数学模型、亲缘地理学、流行病调查等多学科方法运用在传染病动力学研究中。国内一些学者也分别运用灰色系统、时间序列模型、空间扫描统计网、演化博弈理论、SWR系统仿真等方法进行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早期预警和预测分析。其次,一些文献从社会经济系统角度提出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建立并完善我国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系统、应急管理机制和防控体系.()城市建筑事件,主要涉及在建过程中及建筑物坍塌等建筑事件。张健采用分叉树的分析方法对施工现场进行分析,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因素确定权重
46、,对施工现场安全性进行评价,并了解施工现场及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状况。王颖运用预警理论、有关建筑施工管理的理论知识、现代系统理论等,对建筑施工安全进行研究,进而开展对建筑施工安全预警机制的研究,进而建立一个完善的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预警系统.采用系统工程的逻辑思维方法,从人、物、环境和管理等四个方面介绍了事故成因分析的理论知识。结合系统工程、安全预警等理论,构建了建筑安全预警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对建筑施工安全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反馈预警信息,可以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和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9)城市生态环境破坏事件.叶彩华(2011)通过选择北京大城市生态系统中与生态安全密切相关的气象环境因子,建立了包括生
47、态环境状态指标大气质量指标气象致害指标和人体健康气象指标,并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确定指标权重,应用线性加权综合法进行生态安全气象环境综合值的计算与评价。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面,汪朝辉等指出国外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主要从生态风险和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上展开.如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的“压力状态响应”(PSR)评价体系。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 UNSD) 提出的“驱动力状态-响应”( DSR) 评价体系;欧洲环境署提出了“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P-SIR)评价体系。而国内对国家区域和专业部门等不同评价尺度和对象依据上述国外的概念框架下建立了各自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针对国家、城市、河湖流域、湿地、农业、森林、土地利用、水环境、旅游地等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如沈兴菊等采用层次分析法从资源禀赋环境质量与建设能力及社会发展能力三大方面选取指标,建立了重庆市农业生态安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