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基础心理学复习最全面精品资料.pdf

上传人:Che****ry 文档编号:91468928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84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基础心理学复习最全面精品资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3年基础心理学复习最全面精品资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基础心理学复习最全面精品资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基础心理学复习最全面精品资料.pdf(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个规律的科学。基础心理学是研究以正常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基础心理学的内容:(1)认知(2)情绪、情感和意志(3)需要和动机(4)能力和人格。人的心理本质:(1)心理是脑的机能(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事实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自身)(3)心理现象是脑活动的结果。(事物的形象、概念、体验)(4)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5)心理是脑的机能,又受社会的制约,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心理现象的产生与神经系统出现向联系:(1)环节动物感

2、觉阶段(2)脊椎动物知觉阶段(3)灵长类动物思维萌芽阶段(4)人类思维阶段 心理学学派的总结:学派名称 创始人 实验方法 学派主张 评价 构造心理学 冯特 铁钦纳 内省实验法 分析意识内容,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如何联结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只问意识经验由什么元素构成,不问来源、意义和作用。脱离生活实际 机能主义心理学 杜威 安吉尔 詹姆士 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整体,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实验环境中的机能作用。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应用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 华生 直接研究行为 查明刺激与反应间的规律关系,只要确定反应和刺激(S-R)关系,可预测行为,并通过控制环境塑造

3、人的心理和行为。环境决定论 格式塔心理学 魏特海默 克勒 科夫卡 整体研究 整体不等于部分的相加,意识、经验也不等于感觉和感情等元素的集合,行为也不等于反射弧的集合,反对心理现象分解为元素,主张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完形心理学 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 人的心理包含意识和无意识。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人本主义心理学 罗杰斯 马斯洛 反对把人的行为归为本能和原始冲动的精神分析,反对行为主义。主张人的自身价值,提倡充分发挥潜能。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认知心理学 利用计算机建立认知模型 把人看做一个类似计算机的加工系统,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即从信息的输入、编码、转化和储存、提取的过程来研究

4、人的认知活动。生理心理学 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1)客观性(2)辩证发展(3)理论联系实际 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1)观察法(2)调查法(访谈法、心理量表法)(3)个案法(4)实验法 神经系统的组成:(1)中枢神经系统(a)脊髓:传递信息,完成简单反射(b)脑:1脑干:与脊髓相连 a延脑:支配呼吸和心跳 b桥脑:联系大脑和小脑 c中脑:瞳孔反射、眼动 d脑干网状结构:神经纤维弥散性投射,调解脑结构的兴奋水平,调解睡眠与觉醒,维持并注意激活情绪。2间脑:脑干纸上 a丘脑:出嗅觉器官以外的重要感觉中枢 b上丘脑:嗅觉及激素调解 c下丘脑:植物神经中枢、内脏系统的活

5、动 d底丘脑:肌张力,运动 3小脑:延脑和桥脑后 保持身体平衡、调解肌肉紧张度、实现随意运动和不随意运动。4大脑(端脑):a额叶(4):躯体运动功能为主,中央前回是躯体运动中枢 b顶叶(1):躯体感觉功能为主,中央后回是躯体感觉中枢 c枕叶(2):视觉功能为主,枕极 d颞叶(3):听觉功能为主,颞上回、颞中回 e边缘叶:内脏功能和机体内环境的高级调解控制中枢,情感、情绪调解中枢,与动物本能活动有关、参与记忆活动。(2)外周神经系统(a)12 对脑神经和 31 对脊神经(b)躯体神经系统:感觉和运动器官的神经;自主神经系统(不受意志控制、与情绪表现密切相关):支配内脏的器官的神经。(交感神经唤醒

6、有机体,调动有机体能量;副交感神经使有机体恢复平静,使有机体储备能量)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叫神经元,神经元由轴突、树突和细胞体组成。轴突外层的薄膜叫髓鞘,起绝缘作用。(1)树突接受外界刺激,将外界刺激的物理、化学能量转为神经冲动。(2)轴突将神经冲动从细胞体传到其他神经元。(3)前后两个神经元彼此接触部位叫突触,突触间的物质是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的变化传递信号。(4)神经元的分类(a)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b)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c)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 感觉器官(感受器)接受外界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感觉神经传至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再发出指令,经运动神经传至运动器官(效应器),对外

7、界刺激作出应答,构成反射活动。(1)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弧(2)反射活动的结果又返回神经中枢,使神经中枢及时获得效应器活动信息,有效调节称为反馈。无论感觉和运动,身体各部位在大脑皮层上的代表区域是倒置的,这是由于延脑的椎体交叉,大脑两半球和身体两侧对侧传到的关系。大脑两半球的解剖结构基本对称,功能部队称,单侧化。言语表达区域:布洛卡区。割裂脑实验(胼胝体):右利手,左半球言语功能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功能占优势。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1)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绝对感觉阈限、绝对阈限。(有感和无感的分

8、界线)(2)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最小变化量:差别感觉阈限、差别阈限、jnd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呈反比。韦伯定律:差别阈限并不固定,随原来刺激强度变化而变化,差别阈限和原来刺激强度比例为常数。I/I=K(1)重量感觉的韦伯分数 1/52(2)韦伯定律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费希纳定律:心理量和刺激的物理量之间并非一对一关系,不是刺激的物理量增加一个单位,心理量也增加一个单位。感觉的强度与刺激强度的对数呈正比,刺激强度按对数级数增长,心理量只按算术级数增长。S=K lgR(1)适合中等强度的刺激。感觉适应: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1)对暗适应:感受性提高。(i:两种感觉先后保护暗适应,

9、红色眼镜)(2)对光适应:感受性降低。感觉后像:外界刺激停止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叫做感觉后像。(1)正后像:后像和刺激物性质相同(2)负后像:后像和刺激物性质不同(3)正负后像可转化。(4)后像持续时间与刺激强度成正比。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1)明度、颜色、嗅觉、味觉、皮肤感觉(2)同时对比:两种感觉同时发生(3)相继对比:两种感觉相继发生 联觉:一种刺激引起另一种感觉。感觉名称 适宜刺激 感受器 重要感觉现象 视觉 380nm-780nm 的电磁波 视网膜(锥体细胞:明视觉细节和颜色;杆体细胞暗视觉明暗和轮廓)颜色特性:色调、明暗、饱和度。

10、颜色混合:互补色 色觉异常:色弱、部分色盲、全色盲(石原氏色盲检查图表)听觉 16-20000Hz 空 气 振 动(声波)(1000-4000Hz最敏感)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内耳科蒂氏器官 老年人丧失高频声音。声音特性:音调(频率)、响度(振幅)、音色(波形)嗅觉 能挥发、有气味的物质 嗅细胞、嗅神经 难以分类 味觉 能溶解、有味道 味蕾 味觉的感受性和机体生理状况有关。基本味觉:甜、咸、苦、酸 皮肤感觉 两点阈:排除视觉条件下,用两个钝枕头刺激皮肤相邻两个点,能够察觉两个点时的最小距离就是两点阈。手指、面部两点阈最小,脊背两点阈最大。生理零度:皮肤表面温度。皮肤对冷觉、温觉容易适应,

11、对痛觉难以适应。平衡觉(静觉)前庭器官(耳石、半规管)过于敏感,引起高度兴奋,造成恶心、呕吐等身体反应。运动觉(动觉)肌肉(肌梭)、筋腱(腱梭)、关节(关节小体)内 脏 感 觉(机体觉)饥饿、饱胀、渴、窒息、疲劳、便意、性、痛。内脏正常工作时,不会引起内脏感觉。痛觉 遍布全身 痛觉对机体有保护作用,感受性差别很大,与个人对疼的认识、态度、性格和意志有关。名称 所属类别 定义 有关概念 基本特性/基本功能 相关定律 现象 种类 感觉 认知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1)感受性(2)感觉阈限(绝 对 感 觉 阈限、差别感觉阈限)(1)韦伯定律 I/I=K(2)费希纳定律 S

12、=K lgR(1)感觉适应(2)感觉后像(3)感觉对比(4)联觉(1)视觉(2)听觉(3)嗅觉(4)味觉(5)皮肤感觉(触觉、压觉、温觉、冷觉、痛觉)(6)平衡觉(7)运动觉(8)内脏感觉(9)痛觉 知觉 认知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各管物体整体属性的反应 (1)整体性(整体性、连续性、相似性、接近性)(2)选择性(感觉通量、自身需要)(3)恒常性(有条件)(4)理解性(用经验加以解释,并用词揭示特性)(1)空间知觉(a)大小知觉(b)形状知觉(c)方位知觉(d)距离知觉 1肌肉运动线索:眼睛调节、双眼视轴辐合 2单眼线索:对象重叠、线条透视、空气透视、明暗阴影、运动视差 3双眼线索:双眼

13、视差(2)时间知觉:生理节律。(3)运动知觉:(a)真动(b)似动 现象、动景(c)诱导运动(d)自主运动(4)错觉 记忆 认知 过去经验在头脑中的反应。(1)记忆:以映象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在特定条件下,映象从大 脑 中 提 取 出来。(2)保持:知识和经验在大脑中储存和巩固。(3)再现(回忆):大脑中提取知识和经验的过程。(4)再认: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在它重现时有熟悉感,并能确认是自己接触过的材料。(5)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不能再认,或发生错误的回将过去的经验和心理活动联系起来。艾宾浩斯记忆曲线:遗忘进程先快后慢。内容:(1)形象记忆(2)情景记忆(3)情绪记忆(4)语义记忆

14、(5)动作记忆 意识:(1)外显记忆(2)内隐记忆 加以陈述:(1)陈述性记忆(一次性获得,意识参与提取)(2)程序性记忆(多次获得,不需意识参与提取)忆。表象 认知-记忆 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感知向思维过渡阶段。积累感性知识。(1)直观形象性(2)片段不稳定性(3)可操作性(4)概括性 思维 认知 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1)间接性(可预测)(2)概括性(抽取共同属性,概念形成)思维操作的基本形式:(1)分析与综合(2)概括与抽象 思维形态:(1)动作思维(2)形象思维(3)抽象思维【最本质特征】探索方向:(1)辐合思维/求同思维(2)发散思维/求异

15、思维 创造性:(1)创造性思维(2)再造性思维 概念 认知-思维 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性的反应。思维活动的结果和产物。(1)迁移作用(2)原型启发(3)定势作用 概念形成、概念的掌握:个体借助语言,从成人那里继承和学会包含于概念中的知识和经验过程。掌握概念层次反应思维发展水平。言语 认知-思维 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1)运动性(布洛卡区)表达 外部言语:(1)对话言语 性失语症(2)听觉性(威尔尼克)接受性失语症(3)视觉性失读症(4)书写中枢失写症(2)独白言语(3)书面言语 内部言语:支持思维活动:(1)隐蔽性(2)减缩性(3)速度快 想象 认知-思维 人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

16、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意识:(1)有意想象(a)创造想象(b)再造想象(c)幻想(2)无意想象(a)梦(b)幻觉(c)无意想象 意识 认知 觉 醒 状 态 下 的 觉知,包括对外界事物和内部状态的觉知(经验、自身行为评价)人脑特有的反应功能,人和动物心 理 的 根 本 区别。睡眠(四阶段)梦:(1)不连续性(2)不协调性(2)认知不确定性 注意 认知 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心理过程的状态(积极主动)(1)广度:5-9个项目 有意注意:一定的意志努力。无意注意:不需付出努力。(2)稳定性:注意保持时间。(3)注意动摇(周期)(4)注意分散(5)注意转移(6)注意分配 需要 需要

17、 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需要都有对象 需要产生角度:(1)自然需要(2)社会需要(获得性需要)满足需要的对象:(1)物质需要(2)精神需要 动机 需要 激发个体朝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活动的内在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内驱力、诱因、情绪都能产生动机。不能被直接观察。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生理性动机 社会行动机(1)兴趣: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2)爱好:当人的兴趣不指向某种对象,而指向某个活动。有意识动机 无意识动机 内在动机 外在动机(内外都发挥作用,外在动机不损害内在动机才积极)情 绪/情感 情绪 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1)需要为中介

18、(2)主体的主观感受、内 生物进化角度:(1)基本情绪:人和动物共有(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反应,是一种心理过程。心体验(3)可从表情上看到情绪变化。(4)情绪和情感会引起生理变化。功能:(5)情感情绪具有两极性(1)适应功能(2)动机功能(3)组织功能(4)信号功能 快乐、愤怒、悲哀、恐惧)(2)复合情绪 情绪状态(强度、速度、持续时间)(1)心境(2)激情(3)应激 高级情感:(1)道德感(2)美感(3)理智感 意志 意志 有 意 识 地 确 立 目的,调解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客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心理过程。准备和执行阶段 有意识、有目的(1)自觉性(2)果断性(3)坚韧

19、性(4)自制性 双趋式冲突 双避式冲突 趋避式冲突 双重趋避式冲突 能力 能力 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能力发展高低:(1)能力(2)才能(3)天才 能力结构(1)一般能力(智力)(2)特殊能力 先天禀赋和社会因素:(1)液体能力(2)晶体能力 能力涉及领域(1)认知能力(2)操作能力(3)社交能力 创造程度:(1)模仿能力(2)再造能力(3)创造能力 智力 能力 认识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维力(核心)人格 人格 各种心理特性的综合,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时间、地点,影 响 一 个 人 的 思想、情感和行为,使 其 区 别 于 他 人的、独特的心理

20、品质。(1)独特性(2)整体性(3)稳定性(4)功能性(5)自然醒和社会性统一 气质(脾气、秉性、性情)人格(生物属性)表现在心理活动强度、速度、灵活性等动力特点发面的人格特征。(1)感受性和耐受性(2)反应的敏捷性(3)可塑性(4)情绪的兴奋性(5)指向性 性格 人格(社表现在人对客观事(1)态度特征:核心 会属性)物态度,并与这种态度相适应的行为方 式 上 的 人 格 特点。(2)意志特征(3)情绪特征(4)理智特征 错觉:在特定条件下产生,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带有固定倾向。记忆:对过去事物的感知、对问题的思考、某个事件引起的情绪反应、动作操作。记忆系统 编码方式 记忆容量 记忆时间 意

21、识特点 其他特点 瞬时记忆 外 界 刺 激 物的形象 9 个以上字母(很大)1 秒 瞬时记忆中的信息加以注意,转为短时记忆。短时记忆 文字:听觉编码 5-9个项目 1 分钟 可意识 可转化为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 语义编码、形象编码 无限 无意识 干扰因素:自然衰退、前摄抑制、倒摄抑制;系列位置效应。无意识:个体没有察觉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包括对刺激的无意识和无意识的行为。注意分配:(1)活动非常熟练(2)活动之间有联系(3)同一心理操作。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爱和归属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只有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

22、出现。低层次的需要为缺失性需要,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高层次的需要为生长需要,满足有益于健康、长寿和精力旺盛。表情有先天的,也有后天模仿学习获得的。全人类共有的表情,是不学而会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表达情绪方式不同,因此表情受社会的制约。情绪与情感的区别:(1)情绪指情感反应的过程,脑的活动。情绪在人类、动物中都存在。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易变性。(2)情感被用来描述具有深刻而稳定的社会意义的情感,比情绪更为深刻,长期社会生活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更加稳定和持久,并且只有人类才具有情感。情绪理论 名称 代表人物 理论内容 备注 情绪外周理论 詹姆士 兰格 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强调植物神经系统在情感中的

23、作用。(哭了才愁)情绪丘脑理论 坎农 巴德 情绪的生理机制在中枢系统的丘脑,外界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引起神经冲动,经感觉神经传至丘脑,激发情绪的刺激由丘脑进行加工,产生的神经冲动向上传至大脑皮层,引起情绪的主观体验,向下传至交感神经,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身体变化与情感体验同时发生。忽略了外因和大脑皮层的作用。情绪认知理论 沙赫特 任何一种情绪的产生,都是环境刺激、机体生理变化和对外界环境刺激的认识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情绪动机-分化理论 汤姆金斯 伊扎得 情绪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并在心理活动中发挥动机性和适应性的功能,情绪是人格系统的核心动力。情感情绪的变化维度:(1)动力性:增力、减力(2)

24、激动度:激动、平静(3)强度:强、弱(4)紧张度:紧张和轻松(依赖于心理准备和应变能力)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1)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2)技能是通过练习而获得和巩固下来完成活动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3)能力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前提,决定着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方向、速度、巩固程度和所能达到的水平。(4)在掌握技能中能力得到了发展。能力理论 名称 代表人物 理论内容 备注 二因素理论 斯皮尔曼 一般因素 G 和特殊因素 S构成。聪明程度由 G 提供。S 因人而异。群因素理论 塞斯顿 智力活动由许多彼此不相关的原始因素共同作用 结构智力理论 吉尔福特 一般智力活动有共同操作方式、操作

25、内容、操作产品,作为智力的三个维量,并分为长宽高,构成三维立体结构。能力发展个体差异:(1)水平差异(2)类型差异(3)早晚差异 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1)遗传因素(素质-天赋):感觉器官、运动器官、神经系统构造和机能特点。谱系法、同卵双生子(2)环境和教育因素。养子养父母比较法。气质类型学说 名称 代表人物 理论内容 备注 体液说 希波克拉底 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体型说 克雷奇米尔 谢尔顿 胚叶决定体型 血型说 古川竹二 激素说 伯曼 甲状腺型、垂体腺型、肾上腺型、性腺型 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巴甫洛夫 兴奋-抑制+强度、平衡、灵活 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抑制性 动物条件反射实验

26、神经过程特性、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类型关系:(1)强、不平衡:兴奋型-胆汁质(2)强、平衡、灵活:活泼型-多血质(3)强、平衡、不灵活:安静型-胆汁质(4)弱:抑制型-抑郁质 如何看待气质类型:(1)气质具有稳定性和可塑性(2)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3)气质类型不决定一个人的成就高低,但影响工作效率(4)气质类型影响性格特征形成(5)气质类型影响对环境的适应和健康 性格的结构:静态结构:(1)态度特征:个人如何处理社会各方面关系的性格特征,对社会、对集体、对工作、对他人、对劳动及对自己的态度的性格特征。【核心】(2)意志特征: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自觉地进行调节的特征。(3)情绪特征:一个人的情

27、绪对他的活动的影响及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4)理智特征:认知活动中的性格特征。(a)独立性和依存性(b)想象中的现实性(c)活动的精确性。人格理论 名称 代表人物 理论内容 备注 人格结构的动力理论 弗洛伊德 人格结构三个层次:三者平衡(1)本我:无意识本能(性本能)人的各种生理需要,快乐原则(2)超我:社会化结果,道德原则(3)自我:调解本我和超我,现实原则 人格结构的类型理论 荣格 内外向人格类型理论 人格特质理论 奥尔波特 共同特质 个人特质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人格特质理论 卡特尔 共同特质 个别特质 表面特质 根源特质 16pF 人格结构维度理论 艾森克 特征群描述:稳定 不稳定 内外倾 E 神经质 N 精神质 P 艾森克人格问卷EPQ 人格的大五或五因素模型(FFM)科斯塔 麦克雷 神经质 N 外倾性 E 经验开放性 O 宜人性:A 认真性:C NEO人格调查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