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心理学》大题考试复习最全面精品资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心理学》大题考试复习最全面精品资料.pdf(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1 高校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P18 对高校教师而言,必须具备对学生、教育影响过程和自身行为这三方面信息的处理、调控与改造能力。通过学习不仅可以提高这三方面能力而且助于掌握心理保健知识,促进大学生心健康。一.有助于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1、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大学生认知特点的理解。大学时期是个体智力发展走向成熟的一个时期。大学生思维的辩证性成分增多,创造性程度提高,能够更好的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思维活动。这些都是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学生技能、发展他们的能力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从而针对这些特点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等。2、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
2、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大学生人格和社会性特点的理解。通过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高校教师可以把握大学生能够的人格和社会性发展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塑造其健全的人格,培养良好的社会技能。3、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个体心理差异的理解。对高校教师来说,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差异特点,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二.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1、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方式多样性,过程阶段性,内容特殊性,组织主体性)2、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把握教学过程的规律,提高有效教学的能力。(根据教师个性特征学科特点确定合适风格)3、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
3、于高校教师有助于高校教师提高其评价/反思能力。(这种能力有助于进一步改进教学)三.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增强角色胜任能力。1、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把握教师角色,增强其角色意识。(已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2、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还有助于高校教师获得各种能力,增加其对不同角色的胜任能力。(学习了心理学当心理保健师)四.有助于掌握必要的心理保健知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1、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人格发展和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校教师有必要通过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形成正确的认识,既不要视之为洪水猛兽,谈虎色
4、变,也不要漠然置之,麻木不仁。2、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具有相对性心理健康具有动态性,是最佳状态的追求3、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和治疗手段。(在面对学生心理问题时沉着应对,促进健康)大学生学习迁移的有效促进 P148 为了使大学生有效地学习,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学习迁移规律,掌握理想的促进迁移的方法,积极地促进大学生的学习迁移。一、掌握有关的原理或规则 知识之间、技能之间的共同因素和相同的原理是产生迁移的重要条件。学生掌握理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就为进一步学习新知识和技能创造了条件。简言之,前面的学习能为后继的学习提
5、供适当的基础,后继的学习也能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前面学习的结果。除此之外,还应该注意学习情境与日后应用情境的相似性。学习情境与日后运用所学知识内容的实际情境越相似,就越有助于学习的迁移。另外,还要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中,考虑到实际应用情境中的种种情况。二、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 为了促进原理或规则的教学,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原理,让他们准确的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培养和提高其概括能力,充分利用原理或规则的迁移,这是迁移训练的最有效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布置适当的学习内容和练习踢,使大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基本原理;(2)通过练习使大学生在充分理解原理的基础上,运用原
6、理去解决实际问题;(3)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自己总结、概括、归纳学过的内容,进而达到最有效的迁移。三、让学生学会学习 有效的学习经验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从而对以后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教学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学习指导对迁移有重要影响,向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可以明显地提高学习迁移的效果。教师还要善于把对学生的指导与学生自己的总结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减少学生探索的盲目性,提高效率,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真正把握学习方法,从而使学习方法产生最大的迁移效果。四、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 定势使人们倾向于以一种特定的方式进行反应,这种倾向性本身就是一种活动经验。这种经验对学习和解决新课题及有积极作用
7、(正迁移),又有消极作用(负迁移)。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利用定势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同类课题的方法,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的能力,养成其对问题认真分析的态度,根据问题的特点采取灵活的解决方法,防止定势的干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利用定势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迅速掌握解决某一类问题的具体方法,又要变化问题,以帮助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防止定势的消极作用。五、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是一种具有综合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的复合体,又是具有动力特征的一种心理现象,它对学习迁移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又有消极的干扰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心理状态,创设良好的环境气氛,增加学校的吸引力,
8、使大学生形成关于学校和学习的积极态度,形成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避免不良情绪、不良反应的消极心态,以促进大学生的学习迁移。如何培养和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 P174 培养:学习动机的培养中心环节就是让大学生形成对成就的需要。1.进行学习责任感教育,增强学习积极性。(影响大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已经不是单纯的好奇心,信念和理想起着支配作用,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的社会意义,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把当前的学习同将来联系起来,产生学习的需要形成长远的动机,提高主动性积极性)2.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学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知识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中带有强感情色彩的因素,有利与进一步产生学习需要。心理
9、研究教育实践证明学趣能促使大学生去探究知识,快乐的学习。)3.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动机迁移指缺乏学习动力情况下,把从事其他活动的动机转移到学习活动,有的同学厌学,但爱好体育文艺,教师可以把这些课外小组与学习活动联系起来)激发:要是培养的动机真正成为学习中起作用的动力,就必须采取措施把学习动机激发起来。1.向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很多同学不知道学什么和如何学,因此教师首先要向学生说明该知识单元的目标,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2.创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问题情景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的学习材料、条件能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他们自己得出结
10、论、概括定义法则,促进学习积极性主动性)。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4.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5.适当地开展竞赛活动(不能过多地进行竞赛;避免过强的竞争性;增多获胜机会;明确竞赛的目标和态度,体现鼓励团结)。6.训练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陈述性知识的常用教学策略 P200 一、动机激发策略 1、充分利用学习目标的激励作用(说明目标价值,激发学习动机,内化为学习需要)。2、及时修正学生的动机归因,努力使学生相信在陈述性知识的建构意义及其与记忆的关系方面下功夫的话就能有效、充分的理解学习的知识,以促成学生自愿生成意义的习惯。3、使新知识和预期同时呈现,在
11、学习新知识前,教师最好告知学生所学知识技能的应用价值,以唤起学生的关注和重视。4、提供给学生成功产生动机的机会,以适当的方式给学生呈现新信息。二、注意选择策略 1、在教科书中采用符号标志技术(重要的概念、观点用小标题,黑体字)。2、精心设计板书和直观材料的呈现方式。教师的讲课策略应与板书、多媒体等直观材料的呈现相结合,这样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选择性知觉。3、按知觉规律提供刺激。教师呈现给学生的刺激要清晰、明确(多媒体的静动大小对象背景)。三、复述策略 教师最好采用复述与结果检验相结合的方法。1、教师讲授新知识时,就和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向学生提问。2、教师在讲解新内容过程中可以穿插对相关知识的复述
12、。3、教师讲解之后可以让学生复述新知识的含义。四、意义构建策略 1、要求学生对要学习的材料作精细的加工活动,即对要记忆的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作出推论或使之与其它观念形成联想等。2、在教学中,教师应将分散的、孤立的知识组织成一个整体并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3、教师应鼓励学生不止了解教科书或教师的观点,还要结合其它信息来源对有关现象、事实做出自己的解释、判断,形成个人见解,可能的话也可以进行验证。4、在学生形成理解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提供反馈信息,即向学生提出各种问题,对学生的理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它们在理解上的偏差。五、认知结构优化策略 1、经常指导学生归纳和整理所学知识。2、指导学
13、生打破章节系统归纳方法性知识。3、2 加强抽象知识与感性知识的联系。4、提高课堂提问艺术,多提指向知识结构的问题。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P257 个体创造性的高低主要受制于认知、动力、人格特征和环境四个方面。因此,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一、完善创造性认知结构 1、帮助学生获取有关领域的知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强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理解、运用,而不是满足于考试的高分。2、有意识传授创造技法。掌握一定的创造技法对创造潜能的发展非常必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选择地给学生传授一些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技巧。3、培养科学实验能力(科学实验具有客观性,典型性,可控性的特点)。4
14、、协助发展自我管理的技巧。教师要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技巧,帮助学生分析它们的优缺点,特别是要引导他们培养自我分析能力,因为这本身就是学生创造过程的一种体现。二、激发创造性动机 创造性动机是学生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教师可以尝试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通过训练帮助学生确立创造目标和意图。2、通过训练学生多观察、深入思考,激发好奇心和探索欲。3、鼓励自我竞争。教师必须使学生理解掌握取向动机和结果取向动机这两种不同取向之间的差别,并从自我竞争中获得创造活动的动力。三、塑造创造性人格 培养创造性人格,实质上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人,使他们具有勇于开拓、敢于吃苦、乐于思考、坚毅顽强的品质。1、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
15、学习的动机(就是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2、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优秀的性格与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与博学更重要)。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受益终生,为走向社会奠定基础)。4、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既要表扬又不要骄傲)。5、确立创造的信念(信念在决定个体行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四、创设创造性环境 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学生创造性发展的外部条件。在实际中,教师有必要注意以下几点:1、给学生提供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两者是创造的条件和土壤)。2、给学生的学习留有余地(创造宽松学习环境,让学生有机会干自己的事)。3、开展高水平的学术活动,鼓励和组织各种创造活动(请来专家可以开阔眼界,提高创造思维能力)。4、
16、开展丰富多彩的精彩活动(创造性气氛激发同学创造欲望)。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 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大学生的个人生活学习和成长,也关系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未来发展。一、学校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优化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环境是大学生成长的外部条件,它集中体现在校风、学风和班风。保持和发扬优良的校风、学风和班风对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另外,优化校园文化环境,还要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并吸引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1)开展宣传活动,树立心理健康的教育观念(长期重视德智体,忽视心里健康)。(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定期举办专题讲座(既可以解决普
17、遍问题又可使个别严重问题的同学知道问题所在)。(3)设置心理教育机构,开展心理咨询服务。(4)利用各种传播媒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大力宣传唤起维护心理健康自觉性)。(5)对教职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人们的心理健康意识(形 成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风气)。二、大学生自觉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各种心理现象都是发生在大学生自己身上的,所以大学生要搞好自己的心理健康,主要应做到如下几点。1、树立争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能是大学生正确地体察和分析客观事物,冷静而稳妥的处理事情,胸怀开阔,保持乐观主义精神,决不会为细微得失、个人恩怨乃至鸡毛蒜皮的小事所困扰,从而可有效的防治心理问题的发生,有
18、利于保持心理健康。2、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 (1)学习负担要适量。在学习上,大学生应根据实际情况量力而行,不能混文凭,也不可过于疲劳。(2)生活节奏要合理。大学生应改通过参加各种文体活动,使自己保持稳定的积极心态,从而使自己的生活有节奏感,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达到最佳的适应。(3)科学用脑:要勤于用脑,合理用脑;要适度用脑,即讲究最佳用脑时间;还要有节律地用脑。3、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 对于情感丰富而冲动的大学生来说,应学会保持乐观向上的健康情绪,具体要做到两点。(1)培养个人的幽默感。大学生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幽默感,以便使自己不论面临什么情境,都能以幽默的态度来应对,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另外,大学生也有必要依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和条件,注意培养和发展一些兴趣和业余爱好,学会自我娱乐,从而达到保持乐观情绪、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目的。(2)增强生活适应能力。面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适应能力高的人能从容应对,适应能力低的人则无力应付,以致长期陷于情绪波动状态之中,身子还会导致身心疾病。因此,大学生应增强生活适应能力,以保持稳定、健康、乐观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