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精华版教案18 古诗三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精华版教案18 古诗三首.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学写倡议书。本单元围绕“保护环境”这一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四篇课文,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古诗三首前两首诗分别描绘了南北不同的美景;第三首诗以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景色,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只有一个地球说明了人类的生存乐园“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青山不老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扎根晋西北十五年,执着种树的感人事迹。三黑和土地是一首现代诗,展示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在土地失而复得后的喜悦以及其对土地诚挚的热爱。四篇课文体现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号召人们要爱护环境、珍爱地球家园。字词句会写“涯、莺”等
2、14个字,会写“晶莹、摇篮”等20个词语。积累古诗词,默写江南春。了解、积累传统文化常识,感受中国文化。阅读能借助注释,通过想象画面和了解古代文化常识等方法理解诗词大意,感受诗词之美。能抓住关键句,把握课文的主要观点。感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能抓住关键句把握段落表达的观点。能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口头表达和别人协商事情,要准确把握别人的观点,不歪曲,不断章取义。尊重不同意见,讨论问题时,态度要平和,以理服人。表达观点时,要简洁明了,有理有据。书面表达能掌握倡议书的基本格式,就关心的问题写一份表述清晰且言辞恰当的倡议书。能根据倡议的对象,将倡议书发布在合适的地方。1本单元
3、要通过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那么,关键句学习在篇章上的价值取向主要在哪里呢?关键句学习在篇章上的价值取向立足整篇文章,偏重通过关键句,把握整篇文章的观点。能够说出围绕关键句文章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即理清文章内容安排的逻辑顺序。_2.倡议书是应用文习作的重要内容,从格式和内容上有哪些要点需关注?格式遵循应用文的一般格式:标题、正文、落款、时间。标题要鲜明。依据倡议的对象写称呼。有时也可不用称呼,在正文中点出即可。_,内容注重生活情境,重在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倡议中的建议要有针对性。倡议的内容要表达清楚,提出的建议要具有可操作性。_课文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口语交际
4、习作语文园地合计课时22111221118 古诗三首语文要素阅读: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浪淘沙(其一)。2借助具体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词之美。3了解书湖阴先生壁中诗句表达的特点。人文主题通过课文的学习,感知诗歌背后的文化传统,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教学重难点能说出浪淘沙(其一)是怎样写出黄河的雄伟气势的。课前准备新解新教材相关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预习要求1自学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完成新解新教材本课“预习卡”的内容。2根据课后练习的提示,默读课文。课时目标1会写“涯、莺”两个字。2能正确朗读三首古诗。有感情地朗读浪淘沙(其一)。背诵浪淘沙(其一)。3能说出浪淘沙(其
5、一)是怎样写出黄河的雄伟气势的。教学过程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设计意图:通过在课堂上自由展现背诵积累的古诗,有效调节课堂气氛,引领学生顺利走进古诗所营造的意境。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有“诗豪”之称,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他的哲理散文也颇有新意。“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至今广为传唱。二、初读古诗,读出节奏1学生自由诵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教师提醒“浪淘沙”是唐代曲名。2读好本诗的朗读节奏。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
6、/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设计意图:通过抓住数字“九”“万”想象画面,抓住“浪淘风簸”想象声音,同时链接“交流平台”等多种方式,感受黄河的雄伟气势。3默读这首诗,理解诗句的意思。4看看这首诗每句讲了什么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用问号标出来,也可以借助工具书或课本右边的注释帮助理解。三、品味古诗,读出气势1抓住数字,想象画面。(1)学生默读诗歌,思考: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2)学生个别交流,教师相机指导。辨析“九”的意思:“九”在古代被认为是最大的数字,泛指多次或多数。课件出示“九曲黄河”的画面,感受黄河弯弯曲曲的形态,相机理解“万里沙”中“万”的泛指意义。指导朗读,读
7、出画面。2.抓住声音,想象气势。(1)学生自主学习。再读诗歌,你仿佛听到了什么?(2)指名反馈。出示:浪淘风簸自天涯。提醒“涯”是三点水旁,最早指水边,泛指边际。(3)结合注释,理解“浪淘风簸”的意思。学生想象说话:我听到了_,这真是一条_的黄河啊!预设:大浪滔天、震耳欲聋、雷霆万钧(4)学生朗读诗歌的第一、二句,读出黄河的气势。教师小结:抓住关键的数字,从画面和声音联想开去,我们就能读出黄河的雄伟气势来。(板书:数字想象气势雄伟)3结合文化常识,读出“雄伟”。(1)过渡:诗人由眼前气势雄伟的黄河想到了什么呢?学生圈画词语,个别交流。(2)学生回忆牛郎织女的故事,并简单交流故事的主要内容。(3
8、)启发思考:“黄河”和“银河”“牛郎织女”之间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感受黄河之水好像从天而降的雄伟气势。(4)朗读指导:读诗歌的第三、四句,读出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势。教师小结:多了解一些与诗歌相关的古代文化知识,有助于我们理解古诗。四、感知方法,积累诗歌1思考讨论:朗读诗歌,诗人是怎样写出黄河的气势雄伟的?预设1:直接描写,写出长度、弯曲、大浪淘沙等。预设2:由现实联想到神话故事。联想李白夜宿山寺感受诗歌中联想的表达效果。设计意图:从课内到课外,从内容和情感上加深对黄河的认知。2.回忆与黄河有关的诗句,感悟黄河雄伟的气势。五、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浪淘沙(其一)。2订正新解新教材本课“预习卡”。课
9、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2能说出江南春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3能发现书湖阴先生壁最后两句诗的表达特点,并能说出其他类似的诗句。教学过程一、赏读诗歌,想象江南春景1创设情境,铺垫美。(1)课件出示江南春天画面的照片,学生欣赏江南春景,猜一猜:这些照片是在什么季节拍摄的?你是从哪些小细节判断出来的?(2)长江以南大片的地区,我们经常用两个字来定义它,叫“江南”。2揭题解题,感受美。(1)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首关于江南的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2)大家对江南应该不陌生,回忆一下,哪些诗人带我们游览过江南的美景?(3)诵读有关描写江南的古诗,课件出示忆江南。(4)这首
10、诗中,你从哪些诗句中感受到了江南的美?明确: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5)讲故事,入诗境:江南到底美不美呢?南北朝时,陈伯之叛梁北逃,他的好友丘迟竟以书信相劝,信中写道:“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树生花,群莺乱飞。”这句话引发了陈伯之的思乡之情,终于回梁。设计意图:江南春借助各种景物,组成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学生在圈景物、圈词语、想象画面中慢慢地、有层次地感受江南春天的美。今天我们就跟随唐代诗人杜牧再次走进江南美景之中,看看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3品词析句,体会美。(1)出示古诗,配乐朗读,边听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2)学生自读古诗,勾画诗中描写的景物。明确:莺啼、绿(树)
11、、红(花)、水村、山郭、酒旗、风、寺(庙)、楼台、烟雨。(3)课件出示江南风景图,结合诗句说一说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江南春景图。教师小结、讲解:江南地域辽阔,春景繁复。“千里”之内,处处杂花生树、红绿相映、黄莺歌唱;“千里”之内,水村山郭,处处酒旗飘扬;“千里”之内,“南朝四百八十寺”点缀于山水佳胜之处,金碧庄严,楼台隐现。霏霏细雨,淡淡轻烟,使无边春色在烟雨空蒙中更显出迷人的风韵,这正是“江南春”的典型特色。突出这一特色,就把“江南春”写活了。4理解诗意,感悟情。(1)诗人边走边看,游兴十足。这个时候,忽然下起了蒙蒙细雨,他慢慢走上一个山冈,极目远眺,所有景物仿佛都笼罩在一片雾蒙蒙的轻纱之中。在
12、远处,他看到了很多寺庙,他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同学们,我们静静地听一听诗人的心声,和他一起来想象,“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你闻到什么了吗?(2)导读:带着自己的感觉读诗句。(3)导思:真的是四百八十座寺庙,一座不多一座不少吗?(4)此时,杜牧的心情是怎样的?结合课文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教师小结、讲解:诗人在赞美风景秀丽的江南时,暗含着对祖国命运的深深忧虑,他是在借景抒情,这是古诗常用的表现手法。5拓展诵读,表现美。(1)同学们,这样美妙的春景,好像离我们很远。实际上,这样的春景离我们很近,老师找到了几张关于春天的照片。你
13、能不能用一两句话来描述一下,如果你能用到学过的某句诗或者诗意,那就更好了。(2)配乐吟唱江南春。(播放舒缓的轻音乐)二、读书湖阴先生壁,谈发现1读诗文,知诗意。(1)出示自学提纲。自读自悟,借助工具书及注释,理解词义,进而理解每句诗的意思。采用边读边画边批注的方式学习。(2)小组讨论,交流。(3)交流反馈,重点引导:读准字音。读好本诗的朗读节奏。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理解诗意:茅舍因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的。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两座青山推开门,送来青翠的山色。(4
14、)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2品诗句,悟诗境。(1)自由读诗,思考下列问题。诗人是通过什么来表现湖阴先生庭院干净的?本诗哪句诗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全诗哪些诗句暗示了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哪些诗句表现了主人品质的高洁?(2)分享交流,品语言之精妙。预设1:“净”,是通过“无苔”二字体现出来的。导思: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这对青苔的生长较之其他时令都更为有利。况且,青苔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之其他杂草更难于扫除。而今,庭院经常打扫,总是干干净净的,叫人感觉舒适。导读:这些令人赏心悦目的花木,一畦畦,整整齐齐,都是主人亲手栽种,这更令人心旷神怡。所以在这两句的时候,要注意读出作者心情的愉快
15、之感。预设2:含有“护”“绕”“排”等字的两句诗。引导发现:“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采用了拟人手法。引导想象:门前的景物是一条河流,一片农田,两座青山。在诗人眼里,山水对这位志趣高洁的主人也有情谊。教师小结、讲解: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一条弯弯的河流环绕着碧绿的农田,正像母亲用双手守护着孩子一样。预设3:“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暗示了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表现了主人品质的高洁。(3)朗诵全诗,感悟诗歌内涵。3巧总结,画诗趣(1)这首诗有两大特点:一是诗人罢相后对世事的淡泊心情,对湖阴先生的隐居生活颇有艳羡
16、之意;二是炼字好,特别是“护”“排”“送”诸字,把山和水都写活了,值得品味。(2)结合诗歌,在想象画面,感悟诗境的基础上,为书湖阴先生壁一诗配上插图。三、布置作业1美美地将这两首诗多读几遍,做到熟读成诵。2网上收集其他题墙诗,读一读。3完成新解新教材“预习卡”和“随堂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课的三首古诗都是借景抒情诗,第一首诗表达了作者不畏艰难险阻,逆流而上的豪迈气概;第二首诗抒发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第三首诗赞美湖阴先生的品性高洁。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通过不同层次的阅读,我用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意。采用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的四步学习法,由读到悟再到画,使学生们不但读懂了古诗,更读出了自己对古诗的不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