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精华版教案9 古诗三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精华版教案9 古诗三首.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本单元以“连续观察”为主题,编排了三篇课文。古诗三首描绘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景物;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以日常生活中的植物和动物为观察对象,描写了事物的特点和变化,展现了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字词句要求认识22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39个字,会写32个词语。能正确搭配动物和它的“家”,知道动物的“家”有不同的说法。积累表达准确、形象的句子。积累关于秋天的气象谚语。阅读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默写题西林壁,能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出想象到的景象。通过准确生动的语句,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
2、观察。能留心周围事物,养成连续观察的习惯。学习做好观察记录。口语表达在小组讨论时注意音量适当,有序发言。不重复别人说过的观点。想法接近时,先认同再补充。书面表达能进行连续观察,用观察日记记录观察对象的变化,并整理观察日记。能在小组内分享观察日记,并做出评价。1本单元引导学生连续观察,需要注意的是:能够在长期的观察中做到细致观察。学会把握事物的特点,发现事物的变化和联系。体会观察的乐趣,养成连续观察的习惯。2学习本单元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采取的主要的教学策略为:课文,主要教学策略爬山虎的脚,(1)图文结合,体会作者对爬山虎的脚连续细致的观察。(2)(3)蟋蟀的住宅,(1)通
3、过替换、比较词语,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以及表达的准确。(2)(3)3.围绕“连续细致的观察”,整合单元教学资源。内容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总计课时222122119 古诗三首语文要素阅读: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题西林壁。2能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人文主题体会诗歌蕴含的人生哲理。教学重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教学准备新解新教材相关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预习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自学生字词,完成新解新教材预习卡。课时目标1认识“暮、瑟”2个生字,会写“暮、吟”2个字。2有感情
4、地朗读和背诵暮江吟。3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教学过程一、诗句引入,揭示课题1师生对话,回忆写景的古诗。(1)自由背诵积累的关于写景的诗词。(2)集体背诵三年级学过的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三首古诗,请看第一首暮江吟。提示:齐读诗题,理解题目意思,了解作者。二、学习暮江吟,授之以渔1初读古诗,读通古诗。(1)自由读诗句,边读边圈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朗读古诗,教师随机正音。强调“暮冮吟”“瑟瑟”的读音,学习书写“暮”“吟”。(3)教师范读,学生齐读。2再读古诗,读懂古诗。(1)提问:这首诗中,哪些词语你不理解?(2)学生反馈。设计意图:本诗
5、诗意较浅显,初读古诗,通过提出学习要求,让学生扫清生字障碍,把课文读通读准,初步理解古诗意思。(3)教师指导:根据以往经验,对于不理解的字词,我们可以运用什么方法学习呢?(4)学生交流,教师梳理:理解诗词可以采用利用注释,联系生活实际,查阅古汉语常用词典,独字扩词等方法。要点:可根据注释理解“瑟瑟”“可怜”“真珠”的意思;可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残”的意思。(5)学生结合关键词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大意。重点指导学生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3再读古诗,找出景物特点。(1)自读古诗,圈出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残阳江水露水月亮。(
6、2)再读古诗,找出景物特点。引导学生观察景物有哪些特点,学生自由选择汇报。(3)交流残阳特点。体会“残”。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思考:太阳的余晖为什么残缺不全?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想象、做动作等多种方法理解古诗,抓住景物特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和表达的准确生动。预设:夕阳余晖被云霞、山峰、树木等遮住了部分身影而残缺不全。体会“铺”。换一换:“铺”可以换成什么词?引导学生交流:哪个词更好?为什么?点拨:请学生用手势动作感受“铺”。指导朗读:朗读古诗第一句,一边读,一边做“铺”的动作,拉长“铺”的读音,读得舒展。点拨总结:白居易不愧是大诗人,在他的眼中残阳铺展在水面,此时的
7、江水颜色丰富,说明他观察非常细致。(相机板书)(4)交流江水特点。设计意图:将生活实际与古诗学习相联系,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美景源自诗人细致的观察。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交流:江水为什么会呈现青绿色和红色?指导朗读:分小组朗读:“瑟瑟”要读得轻而短,读出江水的不同颜色。(5)交流露水、月亮特点。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比喻:露水像珍珠,月亮像弯弓。指导朗读:小组赛读:这么美的夜晚,让我们来读读这两句诗,读好比喻句。4朗读古诗,想象画面。(1)朗读古诗,展开想象。(1)创设情境: 傍晚时分,太阳西沉,此时的天边、江水、水中的夕阳都宛若一幅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2)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江水的青绿与红
8、色像什么?点拨:红如_,青绿如_。设计意图:通过反复朗读,展开想象,走进古诗意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诗的韵味。(3)指导朗读:师生合作读,读出这江面颜色的丰富与不同。5.创设情境,走进诗境。(1)创设情境:刚才我们欣赏了日落江边的美景,现在让我们和诗人一起来到江边,听老师读前两句,欣赏美景图片(课件展示图片),展开想象,用心去感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自主表达,能表达的画面越丰富越好。(2)指导朗读:我们一起欣赏了美景,让我们用朗读再来读出这份美。三、布置作业1订正新解新教材预习卡。2背诵暮江吟。课时目标1认识“缘、骚”等4个生字,会写“题、侧”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降”。2有
9、感情地朗读和背诵题西林壁雪梅,默写题西林壁。3能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应用方法,迁移学习1师生共同总结暮江吟的学习方法。要点:读通古诗读懂古诗读出意境读出情感背诵积累。2运用方法,自主学习题西林壁和雪梅。小组合作,按照学习方法自主学习。3汇报题西林壁的学习情况。(1)指名朗读古诗。(2)结合对关键词的理解,请学生试说诗的意思。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侧:侧面。不识:不能认识,辨别。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此山:这座山,指庐山。(3)指名朗读,读出意境,交流节奏划分的理由,教师指导点评。(4)了解作者的观察方法,体会
10、诗中的哲理。为什么同是庐山,一会儿看到的是岭,一会儿看到的又是峰?组内交流。要点:诗人从不同的位置来看庐山,看到了不同的庐山。观察地点和角度在变化,所见到的景象也就各不相同。如果用心观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发现万物奥秘。交流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理解,体会蕴含的哲理。要点: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所以,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5)了解写作背景,结合对诗句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背诵。4汇报雪梅的学习情况。(1)指名朗读古诗。(2)结合注释,说说在诗中看到的景色。交流古诗大意。提示:梅花和雪
11、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3)学生交流朗读情况和节奏划分的理由,教师指导点评。(4)了解作者的写法,谈谈对第二句诗的理解,领悟蕴含的道理。雪和梅争春,为什么比不出高低?要点:诗人观察入微,通过对比,从视觉“雪比梅白”和嗅觉“梅比雪香”入手,巧妙地道出雪、梅各自独有的特点。假如没有梅花,就不能映衬出雪的洁白无瑕;没有雪的寒冷,也就不能衬出梅花不畏风霜,吐露芬芳的高贵品格。怎样才能更完美?组内交流。要点:只有取长补短,既有晶莹洁白的雪,又有暗香浮动的梅,才是冬天最美的景,才是最美的报春使者。(5)熟记古诗,背诵古诗(注意读出情感)。评比“最佳背诵小组”。提示:学生自由选择三首诗中的一
12、首自由练,全班分成三组,小组推荐一名,教师再随机选一名。这两位学生代表小组和其他组比赛。只有两人共同熟练背诵,才能被评为“最佳背诵小组”。二、学写生字,规范书写1指导书写。提示:先自由练写,同桌之间互相检查,发现错误。师生共同总结应注意的问题。再次练写。要点:“缘”,注意偏旁与右边部件的避让穿插,右上部分是两笔:撇折、横折。“降”,右下部分是横、撇折、竖。“费”,笔顺为:横折、横、竖折折钩、撇、竖、竖、横折、撇、点。最后一笔不要写成“竖弯钩”。“输”,右边人的下面还有一条小短横。2尝试默写题西林壁。三、总结全课,布置作业1说说这节课的学习收获和学到的学习方法。(学生自主交流,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方
13、法)2作业:(1)完成新解新教材随堂练。(2)学生把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和“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理解说给家长听。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古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传唱千年不衰。其感情真挚动人,我们怎么引导学生去学习呢?大量诵读、反复吟咏是培养语感、提高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才能被深刻地品味出。在教学本课三首古诗时都留出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们朗读,而且运用多种朗读方式,穿插在整堂教学中。写作讲究锻字炼词,抓住关键字、词、句赏析诗词,品味作者当时迸现的情感,体会炼词炼字之妙境。例如在教学暮江吟时,让学生体会“一道残阳铺水中”的“铺”字用得妙在哪里。与“照”“盖”“洒”“射”等字比较,“铺”字让我们感受到夕阳它静静地洒在江面上,柔和悦目而又鲜艳明快,体会到夕阳的宁静。为了更深刻的理解古诗内容,教学时让学生一边读古诗,一边把文字描绘的内容变成形象的图画,因此在教学暮江吟和题西林壁时,让他们根据各自不同的理解,画出古诗所要表达的意境。不足的地方是教师的讲解分析、细嚼后的灌输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