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精华版教案21古诗三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精华版教案21古诗三首.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1古诗三首1知识目标:(1)会写10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注意多音字“还”的读音。(2)正确流利地背诵三首古诗。(3)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能力目标:营造诗意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品悟字词,联系所学诗歌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3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戍边将士的同情、理解并感受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2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懂得当今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学会珍惜美好生活。3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读悟结合,体味诗情。多媒体课件3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自古以来,边疆的战争不断,不少诗人都曾经
2、写过描述边塞军队生活的边塞诗,而边塞诗中最有代表性的压卷之作,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王昌龄的出塞。2板书课题,齐读题目3解题:“塞”指什么?(边关,关塞)“出塞”是什么意思?(意思是:到边关去守卫边疆。)4看到这样的诗题“塞”,你想到了什么?用词语描述。5学生想象,感知边塞的环境恶劣、战事频繁、生死惨烈。6简介诗人王昌龄。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1教师范读,提示注意“教”应读“jio”。2自由朗读,读通读顺。3读出韵律,学生试读。古人吟诵讲究平仄规律,我们也试着把一声当平声,这样的字音可以拉长,读的平缓;三声、四声当仄声,读的短一些。4读出节奏。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还要根据这种诗体的特点来读,前
3、面每两个字停顿一下。5师生配合朗读,教师做手势,学生读。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1再把古诗读两遍,借助注释试着想一想诗句的大意。2汇报,弄懂每句诗的意思:(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意思是:还是秦汉时的明月,还是秦汉时的边关,从遥远的家乡来守边关的战士们还不能回到家乡。(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意思是:只要有李广这样的大将守卫边关,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和战马越过阴山南下入侵我们了。四、品读诗句,体会诗人情感。出示资料:我国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匈汉的战争自秦起,至汉,至唐,一直没有间断,在阴山一带,匈奴据此而常常入侵中原。(一)感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4、。”1在“明月”和“关”前面加上“秦时”和“汉时”这两个时间词,让你想到了什么?出示课件:说明边塞上的战争经历了很长时间,经历了许多朝代,从未停止。2出边塞戍边的将士们,为什么不回家呢?播放古代战争的视频,学生观看,谈感受。出示课件:战事频繁终老边塞战死沙场征人不能回家的事实,该怎样读呢?(凝重)3那些背井离乡、长途跋涉来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白天军务繁忙,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面对一轮明月,他们可能会想些什么呢?4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挥想象,讨论回答。出示:将士们在思念家乡,思念亲人。5残酷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多大的灾难啊!这句诗包含着诗人怎样一种感情呢?表达了诗人对边关将士们的同情。6指
5、导有感情朗读1、2句。(二)感悟“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介绍阴山:阴山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是一座东西走向的山脉,自古以来是中原地区抵挡外族入侵的天然屏障,阴山这边,就是我们可爱的家园,怎能任由侵略者的践踏?1站在这冷清的月色下,望着茫茫的黄沙,耳听着呼呼的风声,边关的诗人和将士们心中会涌起怎样的盼望?2同桌交流回答:特别希望有李广这样的大将。3出示李广的资料。4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盼望呢?小组讨论,一问一答。因为有了李广将军_因为有了李广将军_因为有了李广将军_5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观点和希望?诗人多么希望朝廷能早日任用像李广这样的良将,多么渴望早日平息战争,使百姓过上安定的生活啊!
6、6播放凉州曲,让我们听着乐曲再一次深情诵读出塞。五、教师小结。这首诗寥寥四行,却把征人对家乡的思念,对良将的渴望,对国家的期盼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这首诗不愧被称作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让我们合上书,一起来背一背这首千古绝唱吧。六、作业。1课下阅读从军行。2写一篇读后感,可以谈对战争的看法,也可以写对将士们生活的同情。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王昌龄的边塞诗出塞,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一首边塞诗凉州词。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解释题目。凉州词:又名凉州歌,唐代在凉州传唱的一种乐曲名,这种诗多写边塞军旅生活的事情。4简介作者王翰。二、初读古诗。1自由读,多读几遍,读准字音,将古诗的句子读
7、流畅。2指导“琵、琶”的读音。3教师范读古诗,学生听范读、画出节奏。4学生齐读古诗。注意读通、读顺,按节奏朗读。三、品读古诗,感悟诗意。1学生根据注释理解字词,不懂的地方做上批注。2小组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话疏通文意。四、再读诗句,体会诗人情感。1学习前两句诗,出示课件: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2出示夜光杯图片,引导学生想象:这样的葡萄美酒和夜光杯,让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场景?你想到些什么?听到了什么?碰杯声、欢笑声,劝酒声,多么欢快的气氛啊。盛大的酒宴上有很多夜光酒杯盛满了香甜的葡萄酒,酒席上摆满了丰盛的食物,很多将士在举杯欢庆,真是豪华的盛宴啊。将士们刚要举杯豪饮时,听到了急促的琵琶
8、声。边听边读,这急促的琵琶声在催促什么?小组交流回答。3这样难得的盛宴,这样难得的气氛,将士们开怀畅饮,似醉非醉之时好像在说引读后两句,出示课件: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4他们好像在说什么?5在你的想象中,战场是什么样的?带着你的想象让我们一起去边关战场看一看(课件展示边关战斗场面)战鼓隆隆、呐喊声、战马嘶鸣,尸横遍野这战场怎样?(残酷、惨烈)这次酒宴之后,将士们就要奔赴这残酷的战场,等待他们的也许会是什么?死亡。而此时他们仍在高兴的喝酒,你觉得这是为什么呢?板书:视死如归将生死置之度外6带着自己的体会练读后两行。五、教师小结。凉州词短短四行,二十八个字那盛大的场面让我们闻到了醉人的美
9、酒,看到了将士们一醉方休、醉卧沙场的那份潇洒从容,全诗前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抒发了戍边将士为国捐躯的悲壮与豪迈。五、作业。1背诵古诗。2课下搜集其他边塞诗。第三课时一、成语导入新课。1看图片,同学们知道“破釜沉舟”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吗?有哪位同学可以讲一下,学生回答。2项羽的故事名贯古今,几百年前,女诗人李清照写了一首与项羽有关的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位女诗人是怎样评价项羽的。3板书课题:夏日绝句4简介作者。(出示课件)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省济南市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著有易安居士文集。二、初读,感知古诗。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出示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10、。2教师范读,划分全诗朗诵的节奏。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3同桌之间互相朗读,注意诗句的节奏和停顿。4全体同学朗诵。三、再读,感知诗意。1默读这首诗,看看你能读懂什么?借助文中注释,注意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诗句。2分小组讨论,理解诗句含义。3汇报交流。(1)理解前两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2)根据学生发言,出示课件:活着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3)教师提问:诗人用哪两个词来称赞项羽?从古至今,还有哪些人可以称得上是“人杰”“鬼雄”?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朗读?(4)学生自读后指名读。(5)理解后两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根据学生
11、发言出示课件:至今人们还怀念项羽,佩服他宁死不肯逃回江东。(6)思考讨论:“项羽”是什么人?(借助书中注释说说项羽不肯回江东的故事。)“思”是什么意思?(7)教师适时用多媒体出示项羽资料。读了这段文字,你理解了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了吧!项羽活着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决不屈膝投降。而南宋的那些统治者却在做什么?四、品读,感悟作者情感。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小组讨论:楚汉战争以项羽的失败而告终,李清照为什么还要去思念一位千年以前失败的英雄呢?这和她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有直接的关系,谁能简单介绍一下当时的情景?出示当时的背景资料。(1)靖康之辱(2)国破家亡,风雨飘摇,老
12、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饮酒作乐,歌舞升平,不思恢复中原。面对这样的统治者,李清照大声发出了呐喊。3思考:作者除了赞美、思念项羽,还表现了她怎样的情感?出示课件:对南宋统治者的愤恨、失去家园的悲痛、为国家担忧等等。此时,诗人是怎样的心情?气愤、悲伤4带着这种感情再次朗读课文。五、总结全诗,感情朗读。李清照,一个封建时代的弱女子,竟有如此的爱国情怀,竟有如此的胸襟和气魄,实在令人佩服。让我们怀着对李清照的敬仰,再一次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吧!六、拓展延伸。1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应当怎样做人?2师小结: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样,有骨气、有正气、有气节,做一个热爱祖国、顶天立地的人。七、
13、作业。1背诵本首古诗。2搜集并背诵一首李清照的诗。出塞唐王昌龄明月边关凄苦同情征人飞将良将难求、爱国凉州词唐王翰马上催残酷几人回悲苦醉悲壮豪迈夏日绝句宋李清照论人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说理忆霸王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怀古借古讽今壮怀激烈古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学古诗,不能限于对古诗字面意思的理解和诗句意思的疏通,更应引导学生在历史文化的背景下对古诗的思想感情加以理解感悟。本课的三首古诗所表现的生活离学生的生活太远,学生较难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我主要通过图片、收集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在学习出塞时,从“塞”入手,通过幻灯片演示等方法,让学生走进边塞诗,了解边塞诗,让学生直观地感知边塞环境之恶劣、
14、生活之艰苦、战事之频繁、生死之惨烈。为学习诗歌,培育好一个深沉凝重的基调。在学习夏日绝句时,通过讲成语故事导入新课,同时出示图片感知人物形象。这首诗只有短短的20个字,如何再现项羽的英雄形象和英雄豪情?这就需要“课外资源”的有力补充,需要搜集不少资料。于是我搜集了多处资料进行整理、组合、浓缩、改编,尽量做到了精炼,符合学生口味。具体是课前简介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历史资料,再现南宋的历史背景。其次,在教学时让学生把诗读熟,初步体会诗歌大意,讲读时力求做到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在学习王昌龄的出塞时,为了让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面对一轮明月,他们可能会想些什么呢?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是人们共通的情感,这一点对于学生也很好理解。感悟诗歌感情一定要找到和学生相通的地方。本节课虽然注意了朗读的指导,并成功进行了范读,却未能及时指导学生古诗朗读的节奏、情感,课堂上读的形式较为单一,学生未能尽情绽放。其次因为课堂容量大留给孩子思考、自由言论的时间稍显仓促,对问题的思考老师引导得稍显多了一点,今后课堂上教师还是要放手,给学生自主、自由学习的空间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