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古典诗歌鉴赏——诗歌的形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复习古典诗歌鉴赏——诗歌的形象.ppt(1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古典诗歌鉴赏诗歌的形象2014.12 1、了解古典诗词的发展变化。诗经开创了现实主义的传统,曾为汉乐府民歌、建安诗人、杜甫、白居易直至宋元明清的一代又一代诗人所发扬光大。特征: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的愿望。楚辞开创了浪漫主义的传统,并为李白、李贺、苏轼、辛弃疾、陆游、龚自珍等优秀诗人继承并发扬光大。特征:善用丰富的想象、夸张、象征等手法,重在抒发主观感情。3北朝诗多写征战尚武。南朝诗多写男女相思。唐诗题材丰富多彩。有希望建立军功的、反映边塞生活的、描绘山水田园的,也有献诗以求引荐的、离别思乡的,到唐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文人悯之,于是悯农诗又兴起。总之,唐代是我国古代
2、诗歌创作的颠峰时期。北宋诗重义理。南宋诗重抒爱国情,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于敌手,这一时期的忧国爱国题材就成为当时诗词中的时代强音。南宋末年以及明朝末年的汉族爱国诗人面对异族入主中原,纷纷表现出时危显臣节的气势。因此诗歌之中多重忠义。4表达方式分类 表达方式分类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创作分类文人诗民间诗形式分类诗词曲古体诗 近体诗题材分类送别诗怀古诗边塞诗思乡诗闺怨诗借景抒情诗咏物言志诗田园诗山水诗政治诗时间分类古代诗现代诗诗的分类格律诗自由体诗2、掌握诗歌类别及其特点5 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它一般是按照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怀古诗的主题不外乎有两大类,
3、一类是通过昔盛今衰,来借古讽今;一类是通过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立功业的心情,同时,委婉的对现实进行批评。边塞诗大都以描写战争为主题,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或者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思乡诗往往和战争联系在一起,反映征人厌倦战争,渴望安宁的平静生活。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物的独特观察和描写,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格和理想。借景抒情诗通过描写景物,抒发自己的忧愁哀思或远大理想以及对人生独特的体验和认识。闺怨诗一类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幸福生活的向往。谈禅说理诗,诗 人 把 自 己 类 似 禅 宗 的 顿 悟 或 事理 的 体 察 诉
4、之 于 笔 下,这 类 诗 歌 往 往 具 有 似 不 食 人 间 烟 火 的 空灵之境。概念理解一、形象的含义二、形象的特点三、形象分类四、对形象的认知理解(一)、什么是形象?形象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生活图景。(二)、形象的特点:客观性:形象是可以感受到的生动的客观生活图景。视觉感受有:明暗阔狭虚实动静强弱急缓等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明暗相衬,动静结合。听觉感受有:闹 静 美妙动听 不堪入耳等。如:“千里莺啼绿映红,”一片莺歌燕舞,春意繁闹。嗅觉感受有:香 臭等。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味觉感受
5、有:酸 甜 苦 辣 咸等。如“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触觉感受有:寒冷 温暖 凉爽 燥热 疼痛 舒适等。如“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抒情性:一切景语皆情语。形象中蕴涵了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喜怒哀乐、爱憎、敬仰羡慕、向往、思念等等。感染性:对读者具有强烈的感染、陶冶作用。柔媚和谐、明丽能给人以轻松愉快、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如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婉约感伤的美带给人淡淡的哀伤,雨霖铃;粗犷激昂、刚健雄伟的美能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审美感受,使人受到鼓舞,从中得到力量,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三)、诗歌形象的分类:诗歌中的形象是个广义的概念,包括人人物物、景景色色、
6、事事物物(后后两种合称景物)。两种合称景物)。(1)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3)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的“事物”和送别诗中的细节。人物形象事物形象A、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B、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意象(自然
7、景物和人文景物)(偏重写景的诗歌)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主要是咏物诗)诗歌形象高考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歌诀 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自然形象抒情主人公所描绘的人物景观意象景象描写场景描写色彩描写一般意象传统意象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人物形象作品描绘形象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老小五口之家,低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妻
8、,亲热地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聊天。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家编织鸡笼,小儿子顽皮地躺在溪边剥吃莲蓬。作品形象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人物形象作品描绘形象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湿。见客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有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人物形象作品描绘的形象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李清照如梦令常记西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一个生活愉快、感情丰富,性格爽朗的形象。人物形象抒情主人公破阵子 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
9、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无法入睡:吃酒挑灯看剑。入睡。梦醒:号角阵阵,饱餐将士,在一片战斗乐曲中,号令三军。战场上铁骑奔驰,弓弦雷鸣。凯旋之时,踌躇满志,意气洋洋。这些只是理想而已。现实中只能是白发染鬓,壮志难酬!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壮 悲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人物形象抒情主人公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登幽州台歌陈子昂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人物形象抒情主人公登科后孟郊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
10、孟郊45岁进士及第,自以为从此可以别开生面,风云际会、龙腾虎跃一番了。于是得意忘形,策马疾驰。人物形象抒情主人公孤独寂寞体弱多病客居异乡渴望平安惊喜若狂急切还乡老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潜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人物形象抒情主人公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元稹贬谪四川,身患重病
11、,听到挚友蒙冤被贬,极度震惊,万般愁苦,涌上心头,无法入睡,如芒针刺背,痛楚难忍。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人物 作品形象 抒情主人项目 周瑜 苏轼年龄 34岁 47岁生活 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外貌 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职位 东吴都督 团练副使 际遇 功成名就 功名未遂基调 感奋 感伤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自然形象景象描写诗歌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春夜雨景,并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夜雨的神奇,喜悦之情跃然纸上。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自然形象景象描写初秋傍晚,山雨初霁,万物清新。自然幽清而明净,百姓和睦而勤劳。犹如
12、世外桃源。绿阴环抱之中,轩窗之前有一片打谷场和菜圃,显得宽敞、舒展。自然形象场景描写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绝句(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江鸟山花碧绿洁白青葱火红碧白相映生辉青红互为竞丽景象清新赏心悦目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自然形象色彩描写一般意象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感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滁州西涧韦应物意象:春潮雨野渡舟自横意境: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一般意象绝句(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日 江 山风 花 草融泥 燕子暖沙 鸳鸯春风和畅百花竟放风送花香泥融土湿
13、衔泥筑巢沙滩暖和鸳鸯静睡明丽阔远温馨和谐明净绚丽的初春风景图画阳关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一般意象兰溪棹歌 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凉月 柳湾山色桃花雨鲤鱼月色秀朗,凉爽宜人光泻兰溪细柳弄影溪月辉映月光皎洁溪面平静水色清澈春水漾漾鱼上浅滩明澈秀丽生机勃勃以清心灵妙的笔触,写出山水之美,渔家之乐。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植物动物其他菊花 梅花 梧桐 梅子 松 莲 草 柳 月亮 浮云 冰雪杜鹃鸟 鹧鸪鸟 鸿雁 鸳鸯 蝉传统意象传统意象事物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范成大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屈原离骚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14、。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郑思肖寒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传统意象事物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陆游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梅:坚强 梅:坚强 不屈不挠 不屈不挠,在严寒中,在严寒中最先开放 最先开放传统意象事物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
15、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温庭筠更漏子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传统意象事物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杜甫蜀相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了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传统意象事物李清照点降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湿。见客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利用“嗅青梅
16、”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闯进来的翩翩少年这一动作,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的刻画出来,在我们心中立下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有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传统意象事物赠书侍御黄裳李白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松坚贞高洁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赠从弟刘桢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传统意象事物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莲表达爱情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
17、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一、“左公柳”。清人杨昌浚在赞誉骁骑将军左宗棠的诗中云:“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以柳示春,绿柳就是春天的标志。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传统意象“柳”二、“灞陵柳”。李白诗云:“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唐人送别,折柳相赠,意欲“挽留”。以柳与“留”谐音,象征友情绵长,永志不忘。清人周志蕙名句“古渡欲牵游子棹,离亭留赠旅人鞭”,就是描摹折柳赠别之俗的。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传统意象“柳”三、“隋堤柳”。李商隐隋宫中云:“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以柳吊古,发年华易逝、世事频更之感慨。韦庄“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就是对六朝的
18、怀故发思。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传统意象“柳”四、“宛城柳”。贺铸诗云:“宛溪杨柳,依旧青青为谁好?”以柳喻相思春情。吴文英有“一丝柳、一寸柔情”词句。朱淑真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更是妙笔生花,以柳暗示爱情初萌的欢悦。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传统意象“柳”五、“沈园柳”。陆游绝句云:“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以柳怀人、伤情难诉。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传统意象“柳”六、“章台柳”。韩翊诗云:“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以柳暗喻其宠妓。“眠花卧柳”、“烟花柳巷”,柳即指落入烟花的妓女。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传统意象“柳”七、“寒食柳”。据荆楚岁时记载:“寒食日,皆折柳插门。”张炎诗云:“折得
19、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以柳寄思亲恋乡之情。倪瓒“旧家应在,梧桐霞井,杨柳藏门。”以柳感怀游子乡情。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传统意象“柳”八、“金雪柳”。李清照永遇乐中云:“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以柳妆扮,更添女儿几分娇美。常言道“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就是这个道理。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传统意象“柳”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猿猴哀伤凄厉鸿鸽理想追求鱼自由惬意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瘦)马奔腾追求漂泊传统意象“动物”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乌鸦沙鸥莼羹鲈脍双鲤小人俗客庸夫哀伤飘零伤感指家乡风味代指书信“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
20、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传统意象“动物”鸿雁: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21、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传统意象“动物”鹧鸪鸟: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传统意象“动物”鸳鸯,指恩爱的夫妇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传统意象“动物”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如“冥冥花正开,飏
22、飏燕新乳”(韦应物长安遇冯著),“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宴殊破阵子),“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丰丰韵韵”(乔吉天净沙即事),“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张可久凭栏人暮春即事)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传统意象“燕子”南宋词人史达祖更是以燕为词,在双双燕咏燕中写到:“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极研尽态,形神俱似。春天明媚灿烂,燕子娇小可爱,加之文人多愁善感,春天逝去,诗人自会伤感无限,故欧阳修有“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采桑子)之慨叹,乔吉有“燕藏春衔向谁家,莺老羞寻伴,风寒懒报衙(采蜜),啼煞饥鸦”(水仙子)之凄惶。诗歌
23、形象的鉴赏分析传统意象“燕子”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谷风),“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燕燕),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传统意象“燕子”有“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薛道衡昔昔盐)的空闺寂寞,有“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的惆怅嫉妒,有了“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宴殊破阵子)的孤苦凄冷,有“月儿初上鹅黄柳,燕子先归翡翠楼”(周德清喜春来)的失
24、意冷落,有“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东风草堂飞燕子”(张可久清江引)的留恋企盼。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传统意象“燕子”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住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愤慨,最著名的当属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另外还有宴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传统意象“燕子”李好古的“燕子归来衔绣幕,旧巢无觅处”(谒金门怀故居),姜夔的“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
25、,商略黄昏雨”(点绛唇),张炎的“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高阳台),文天祥的“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金陵驿)。燕子无心,却见证了时事的变迁,承受了国破家亡的苦难,表现了诗人的“黍离”之悲,负载可谓重矣。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传统意象“燕子”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传统意象“燕子”唐代郭绍兰于燕足系诗传给其夫任宗。任宗离家行贾湖中,数年不归,绍兰作诗系于燕足。时任宗在荆州,燕忽泊其肩,见足系书,解视之,乃妻所寄,感泣而归。其寄夫诗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
26、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谁说“梁间燕子太无情”(曹雪芹红楼梦),正是因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转意,夫妻相会。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伤心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张可久塞鸿秋春情),“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冯延巳蝶恋花),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让人为之动容,继而潸然泪下。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传统意象“燕子”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燕子的栖息不定留给了诗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或漂泊流浪,“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满庭芳);或身世浮沉,“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张可久殿前欢);或相见又别,“有如社燕与飞鸿
27、,相逢未稳还相送”(苏轼送陈睦知潭州;或时时相隔,“磁石上飞,云母来水,土龙致雨,燕雁代飞”(刘安淮南子)。燕子,已不仅仅再是燕子,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融入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中。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传统意象“燕子”月亮的别称: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传统意象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 思乡 思亲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
28、表现了李白的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传统意象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 思乡 思亲“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1)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2)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3)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29、”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传统意象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 思乡 思亲古典诗词中常见人物形象类型(1)英雄:既可以描写客观的人物形象,又可以塑造抒情主人公的形象。(2)美人:除了指代相思恋人外,美人的形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3)羁人、游子:主要是写羁旅在外的乡思之情。(4)宫女:主要是写宫女百无聊赖的生活和精神状态。(5)思妇:主要描写思念丈夫的少妇形象,这类诗歌中思妇思念的对象一是为博取功名而远游,一是为征战而远征等。(6)隐士:多描绘隐居田园的人物形象,体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7)征人:这类形象多在边塞诗中出现,有写得慷慨激昂,也有写得
30、怨恨不平,反战思归的。(8)悲士:多是写功业难成,报国无门的感慨。提问方式: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2.变式提问:请分析抒情主人公当时的心情?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问题: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步骤:性格、身份+依据+主旨情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还应说着远行人”既说明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也体现了家人对诗人的思念。本诗刻画了一个因在客中度节而思念家人的形象。“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对写法(1)用两三个词概括
31、形象特点(性格+身份)用几个词语(多为形容词)概括主人公是个什么形象,即主人公是哪一类人,如少女、劳动妇女、贫苦人民;思妇、游子、隐士;英雄、爱国者、诗人)。(2)分析形象具有这些特点的依据;(3)总结指出形象的意义(或作者的情感)。分析形象的技巧及步骤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问:诗中的陆鸿渐(陆羽)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高洁不俗、洒脱放达的高人隐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
32、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1/概括特点性格+身份2/分析依据3/指出意义(情感)【高考真题】(2013 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竹轩诗兴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注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注】篆烟:盘香的烟缕。9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
33、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6分。答出形象特征,给2分;结合诗句分析,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1/概括特点性格+身份2/分析依据3/指出意义(情感)送邹明府游灵武唐.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诗中邹明府(对县令敬称)是一位清正廉洁的官吏。作者通过细节的刻画,展现了对邹明府的赞美之情。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灵州,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1)请概
34、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 分)掌握人物形象鉴赏题规范答题的技巧答题三步骤:(1)用两三个词概括形象特点(性格+身份);(2)分析形象具有这些特点的依据;(3)总结指出形象的意义(或作者的情感)。事物形象景物形象诗歌意象意境意:诗人主观情感象:诗中客观形象意象带有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形象物象情思意象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所以多个意象组合构成意境。意象+意象=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意象与意境的关系: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如果意象是美人,意境就是
35、良宵;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 毛骨悚然的黑夜;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方式: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一般表达式 本诗通过描写等景物,营造了的氛围/特点(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表达了的感情(结合诗人的经历)。(绘景析境悟情)1.描摹景物不能直译 对景物形象的分析要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作答,不能直译原诗。要把景物特点点化出来,再写出诗人的心境。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
36、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此诗描绘了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绘景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析景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悟情2.景物意象要与感情、技巧结合分析 不能单纯地分析景物形象,景物形象要附着在诗人的感情上,有时也附着在写作技巧上。有的还要与情结合分析,有的则要与写法结合分析。双调清江引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意境。【解答】这首诗取西风、雁啼、红叶、黄花、芭蕉
37、和秋雨等一系列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渲染出一种浓深的秋意,萧瑟中带着热烈,抒发了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浓烈的愁情。全诗以景衬情,情景交融。3.结合背景分析 有的诗词要结合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分析,这个背景有时是熟知的,有的是诗词注解上注明的。如上面的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这注释就暗示了诗歌的写作背景,对于分析意象有着重要作用。2013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送何遁山人归蜀宋梅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注】杜鹃,又名子规。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三、四
38、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4分)参考答案: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意思对即可。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4分)(绘景析境悟情)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2011年山东卷)咏山泉 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问题: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储光羲 唐代诗人。其诗以描写田园山水著称。为田园山水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储光
39、羲于开元十四年(726年)举进士,因仕途失意,遂隐居终南山。后复出任太祝,世称储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叛军攻陷长安,他被俘,迫受伪职。乱平,自归朝廷请罪,被系下狱,有狱中贻姚张薛李郑柳诸公诗。后贬谪岭南。参考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有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绘景析境悟情)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题步骤 描绘诗中展现的景物画面通过联想和想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托之情。(绘景析境悟情)意境(氛围):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
40、生机勃勃,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思想感情: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忧国忧民,闲适恬淡之情等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1)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参考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一、(
41、2012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吴松道中二首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注:吴松:即吴淞,江名。【问题】(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答案】(1)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2)孤舟联结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题。(2012年江苏卷)梦江南温庭筠
42、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问题】()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分)()词中三、四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分)(1)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梦江南温庭筠 本诗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她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表现出了无比寂寞又哀怜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 辛弃疾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
43、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注】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1)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2分)(2)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6分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打击,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
44、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有稼轩长短句。1.【答案】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2.【答案】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前者以楚狂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解析】“听我楚狂声”出于论语.微子(新课标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第一节),表达了作者不愿趋炎附势、屈从权贵的
45、耿介之情;“富贵非吾事”出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新课标必修5第二单元),意为自己此次奉召赴临安并不是追求个人营利,并且也不想在那里久留,表明自己的心迹。鹧鸪天酬孝峙 清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闲倚杖,戏临罾。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未解池亭署,捧出新词字字冰。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入清不仕,撰有菊农词。注 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熏风:东南风。(1)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4分)(2)怎样理解“折腰久矣谢无能”?(3分)
46、1【答案】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轫不拔。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n2.答案】此句意谓:我为官很久了,n要我再出任官职,则以没有能力来n推辞。表现了词人坚决不与清朝统n治者合作的气节。早梅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小孤山宋谢枋得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47、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注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无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答案】(1)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身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2)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 偶尔存留的孤山与没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