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鉴赏诗歌的形象.ppt

上传人:wuy****n92 文档编号:80510992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4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复习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考复习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复习鉴赏诗歌的形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复习鉴赏诗歌的形象.ppt(3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鉴赏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的形象形象形象形象是诗歌中最基本,形象是诗歌中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要素。也是最关键的要素。诗歌形象是指诗诗歌形象是指诗人人借以表达思想情感的具体可感的物借以表达思想情感的具体可感的物象或画面象或画面,它可以是,它可以是人人,也可以是花、,也可以是花、草、虫、鱼等草、虫、鱼等景物景物。诗歌形象表现的内容的角度诗歌形象表现的内容的角度人物形象人物形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或抒情主人公;景物形象景物形象:包括景象和物象;:包括景象和物象;【考查要求】【考查要求】把握形象的特征,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

2、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解形象的典型意义。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2抓描写人物的肖像、语言、神态、动作、心理关键字词,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鉴赏依据。思维切入点一形象鉴赏一形象鉴赏 人人提问方式:提问方式:(1)这首诗歌刻画了一个什么形象?这首诗歌刻画了一个什么形象?(2)这首诗歌中的这首诗歌中的“。”表达了诗人怎样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的感情?怎样鉴赏(分析)人物形象怎样鉴赏(分析)人物形象 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诗人形象。独坐敬亭山独坐敬亭山李白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3、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答案一:答案一:一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一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儿都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头,“相看两不厌相看两不厌”写出了作者的凄凉,写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最后“只有敬亭山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感受。解答不具体,解答不具体,且答非所问。且答非所问。答案二:我双手背在身后,抬头仰望天上那我双手背在身后,抬头仰望天上那群鸟儿不停地向远处飞去,眼睛充满无限的忧伤。天空群鸟儿不停地向远处飞去,眼睛充满无限的忧伤。天空的最后一片云彩随着好冷冷

4、的风闲散地飘向远方,这时,的最后一片云彩随着好冷冷的风闲散地飘向远方,这时,我的衣襟被风吹起。望着那高高的敬亭山,无语,望着我的衣襟被风吹起。望着那高高的敬亭山,无语,望着它,渐渐地,我觉得我变得与它一样高大,我用我忧伤它,渐渐地,我觉得我变得与它一样高大,我用我忧伤的眼神看着它,而它也用那浑然的自然的眼神看着我,的眼神看着它,而它也用那浑然的自然的眼神看着我,一样的无语,但我俩彼此都不觉得厌烦,此时我孤独寂一样的无语,但我俩彼此都不觉得厌烦,此时我孤独寂寞的心情大概只有敬亭山了解了。寞的心情大概只有敬亭山了解了。分析:扩写语段的好例分析:扩写语段的好例子,诗歌鉴赏的环典型。子,诗歌鉴赏的环典

5、型。判为判为0分。分。答案三:诗人李白是一位豪放不羁的诗人李白是一位豪放不羁的才子,在敬亭山之上,与敬亭山厮守,不去理睬才子,在敬亭山之上,与敬亭山厮守,不去理睬“众鸟众鸟”与与“孤云孤云”,清高自傲的诗人形象自然,清高自傲的诗人形象自然流露,但从诗中我们隐约可见诗人的寂寞心情,流露,但从诗中我们隐约可见诗人的寂寞心情,或为功名,或为宦海浮沉,无论是何种原因,在或为功名,或为宦海浮沉,无论是何种原因,在敬亭山上屹立的仍然是衣襟似云,须发似烟的诗敬亭山上屹立的仍然是衣襟似云,须发似烟的诗仙形象,也许只有人格化的敬亭山才能与李白比仙形象,也许只有人格化的敬亭山才能与李白比孤比傲比豪迈。孤比傲比豪迈

6、。分析:分析:这是对李白的客观这是对李白的客观而公正、简洁而诗性的评价,而公正、简洁而诗性的评价,但不合本题的要求,只能判但不合本题的要求,只能判为为0分。分。诚诚信信:诚诚实实,守守信信用用。现代汉语词典何 为 诚 信?1.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总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总结。结。2.再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再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分析,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这个中心来写。缺第一方面,扣缺第一方面,扣2分;没有分析,而分;没有分析,而写出形象和诗中的一部分内容,扣写出形象和诗中的一部分内容,扣3分;不能围

7、绕中心写,扣分;不能围绕中心写,扣3分。分。评评 分分 标标 准准正解:答案由三个部分构成正解:答案由三个部分构成全诗塑造了一个不与世俗同列又有点孤寂的全诗塑造了一个不与世俗同列又有点孤寂的诗人的形象。诗人的形象。众鸟之众鸟之“高飞高飞”与孤云之与孤云之“独去独去”,写出了山静而空的特点,暗示了世俗对诗人的,写出了山静而空的特点,暗示了世俗对诗人的冷遇,表现出诗人孤独生活;只有冷遇,表现出诗人孤独生活;只有“相看不厌相看不厌”的敬亭山才是自己惟一的知己。同时,诗人愈是的敬亭山才是自己惟一的知己。同时,诗人愈是写山的写山的“有情有情”,愈是表现出人世的,愈是表现出人世的“无情无情”,从而又写出了

8、诗人孤独寂寞之中的傲岸倔强的性从而又写出了诗人孤独寂寞之中的傲岸倔强的性格。格。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的思想感情。概括特点概括特点概括特点概括特点分析依据分析依据分析依据分析依据指出意义(情感)指出意义(情感)指出意义(情感)指出意义(情感)(1 1)用两三个词用两三个词概括概括形象形象特点特点 (性格性格+身份身份););(2 2)分析分析形象具有这些特点的形象具有这些特点的依据依据;(3 3)总结总结指出指出形象的形象的意义意义 (或(或作者的作者的情感)情感)。给你技巧给你技巧答答案案一一般般有有三三部部分分构构成成:简析下面

9、这首宋词中的人物形象。简析下面这首宋词中的人物形象。诉诉 衷衷 情情 陆陆 游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兴镜湖边的三山。1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知人论世,关注背景:2 2抓人物心理:抓人物心理:抓人物神态:抓人物神态:人:陆游;世:南宋,抗金;人:陆游;世:南宋,抗金;背景:词后背景:词后“

10、沧州沧州”的注释,暗示此词是诗人晚年闲居三山时所的注释,暗示此词是诗人晚年闲居三山时所写。写。“万里万里”、“匹马匹马”、“关河梦断关河梦断”、“身老沧州身老沧州”“泪空流泪空流”等词句理解全词等词句理解全词 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匹马征万里,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匹马征万里,其飒爽英姿、卓越不凡之气可见;其飒爽英姿、卓越不凡之气可见;“关河梦断何处关河梦断何处”是说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尘暗旧貂裘暗旧貂裘”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

11、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天山山”代指抗金前线。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答案参考:答案参考:诗中描写了诗中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壮志未酬、报国无门报国无门的感慨。的感慨。什么形象

12、什么形象形象的形象的特征特征形象的意义形象的意义江雪江雪 柳宗元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孤舟蓑笠翁,独钓独钓寒江雪。寒江雪。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环境。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环境。试简要的分析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蓑笠翁”的形象。的形象。(1 1)寒冷、寂静(或:冷峭)寒冷、寂静(或:冷峭)(2 2)是一个)是一个清高孤傲清高孤傲的形象。的形象。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

13、凛然不可侵犯似的。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照。常常见见诗诗歌歌人人物物形形象象类类举举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李白。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李白。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杜甫。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杜甫。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陶渊明。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陶渊明。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陈子昂。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陈子昂。5矢志报国、慷

14、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6建功立业建功立业/反对征伐的形象:王翰的凉州反对征伐的形象: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民痛苦,反对战争。7爱恨情长的形象:柳永的雨霖铃爱恨情长的形象:柳永的雨霖铃景物景物形象形象又可称又可称意象,意象就是意象,意象就是寓寓“意意”之之“象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思的客观物象,也就是借景抒情的景,也就是借景抒情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或托物言志中的物。二形象鉴

15、赏二形象鉴赏 景物景物诗中的景象是诗人为抒发思想感情而精心裁剪、设诗中的景象是诗人为抒发思想感情而精心裁剪、设计的。计的。一般有:一般有:景物描写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景物形象景物形象绝句杜甫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迟

16、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问题:请分析这首诗的画面美。问题:请分析这首诗的画面美。这首诗写了这首诗写了江山、花草、燕子、鸳鸯江山、花草、燕子、鸳鸯,四种景物构成一幅,四种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显出蓬勃盎然的春意。画面,显出蓬勃盎然的春意。四种景物并列组合,构成上下对偶两联。上联写远景,下四种景物并列组合,构成上下对偶两联。上联写远景,下联写近景;上联景物较阔大,较概括,下联景物较特出、联写近景;上联景物较阔大,较概括,下联景物较特出、较具体。远与近相生,概括与具体结合,构成一幅完整较具体。远与近相生,概括与具体结合,构成一幅完整的春景图。浓艳的画面色彩,

17、谐调的画面组合,相宜的的春景图。浓艳的画面色彩,谐调的画面组合,相宜的动静描绘,渲染出浓浓春意,观之令人赏心悦目。动静描绘,渲染出浓浓春意,观之令人赏心悦目。也表现作者也表现作者陶醉在春光中的怡然之情。陶醉在春光中的怡然之情。【提问方式】【提问方式】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提问变体】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什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题方法点拨】【答题方法点拨】意境,它包括意境,它包括景、情、境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个方三个方面

18、。答题时三个方面缺一不可。诗中意象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面缺一不可。诗中意象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社会意义。1、找出描写诗歌形象的词语;、找出描写诗歌形象的词语;2、概括形象特点;、概括形象特点;3、理解形象中寄予作者的情感。、理解形象中寄予作者的情感。如何分析诗歌的意境如何分析诗歌的意境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绘景绘景)考生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

19、的语言再现画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景析景)一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悟情悟情)切忌空洞,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

20、的情怀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感伤”。枫桥夜泊枫桥夜泊 张继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1 1、此诗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征?、此诗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征?2 2、通过景物描写,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通过景物描写,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西沉的残月、悲啼的乌鸦、满天的霜、岸边的西沉的残月、悲啼的乌鸦、满天的霜、岸边的枫树、江上的渔火、寒山寺、钟声、客船等;枫树、江上的渔火、寒山寺、钟声、客船等;特征:深秋半夜萧疏清冷

21、。特征:深秋半夜萧疏清冷。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羁旅之愁。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羁旅之愁。写景写景衬托对比衬托对比 动静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虚实结合视觉听觉触觉相结合、视觉听觉触觉相结合、白描、白描、渲染等表现手法渲染等表现手法比喻、借代、比喻、借代、比拟比拟、夸张、对夸张、对偶偶等修辞手法等修辞手法 抒情抒情借景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托物言志等触景生情、托物言志等写写景景抒抒情情诗诗常常见见表表达达技技巧巧雨后池上雨后池上刘攽(刘攽(bn)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这首诗主要运

22、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联系全诗请联系全诗内容作简要分析内容作简要分析?(4 4分)分)答案答案: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步骤一)(步骤一)一、二两句话以一、二两句话以“水面平水面平”“明镜明镜”“照檐楹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迷人的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迷人的静态静态.三、三、四两句用四两句用“忽起忽起”“垂杨舞垂杨舞”及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及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荷叶上发出的“万点万点”声响等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动态之美态之美.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步骤二)(步骤二)表现了作者表现了作者对雨后池塘这

23、一幅美景的对雨后池塘这一幅美景的喜爱之情喜爱之情.(步骤三)(步骤三)例题导航例题导航提问方式提问方式:(方式多变):(方式多变)(1)这首诗)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运用了怎样的手法?(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或表现手法、或手)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或表现手法、或手法)法)答题步骤:答题步骤:1、判断(准确指出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判断(准确指出用了何种表现手法);2、阐释(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阐释(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3、作用(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作用(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探究感悟探究感悟热身训练阅读下面的诗歌,回

24、答问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早行早行陈与义陈与义(宋宋)露侵驼褐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驼褐:驼毛做的外衣。驼褐:驼毛做的外衣。阑干:横斜貌。阑干:横斜貌。此诗此诗3、4两句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两句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有何效果果?(4分分)答答(1)主要用了主要用了反衬反衬手法手法(步骤一步骤一)。(2)“草虫鸣草虫鸣”反衬反衬出环境的寂静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步骤二)。(3)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的孤独寂寞之情孤独寂寞之情(步骤三步骤三)

2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移家别湖上亭移家别湖上亭戎戎昱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来表达他对湖上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来表达他对湖上亭的深情亭的深情?请结合诗句分析。(请结合诗句分析。(4分)分)演练平台演练平台答答: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步骤一),(步骤一)通过对柳条藤蔓的牵通过对柳条藤蔓的牵系离情,黄莺系离情,黄莺“欲别频啼欲别频啼”的的拟人拟人化描写化描写,(步骤二)(步骤二)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巧妙而含

26、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依恋之情。(步骤三)。(步骤三)三、形象鉴赏三、形象鉴赏 物物鉴赏思维切入点:鉴赏思维切入点:1 1、物象: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思想感情。2 2、思路:思路:捕捉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捕捉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契合点”,就能,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发何端。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发何端。1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27、。(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 6分)分)早早 梅梅 张张 渭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鉴赏梅的形象)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鉴赏梅的形象)思路:思路:分析分析“梅梅”的特点的特点人若具有这些特点将是怎人若具有这些特点将是怎样?样?答答案案:本本诗诗展展现现了了早早梅梅耐耐寒寒而而立立、迎迎风风而而发发的的形形象象。“寒寒”字字点点明明早早梅梅生生存存条条件件的的恶恶劣劣;“迥迥”字字表表现现出出早早梅梅的的孤孤单单;“白白玉玉条条”

28、之之喻喻、疑疑梅梅为为雪雪之之错错觉觉,鲜鲜明明地地表表现现出出早早梅梅在在困困境境中中的的冰冰清清玉玉洁洁之之质质。作作者者以以梅梅自自喻喻,展展示示了了一一个个孤孤寂寂傲傲世世、坚坚韧韧刚刚强强、超超凡凡脱脱俗俗的的自我形象。自我形象。组织答案落脚点:组织答案落脚点:1 1、抓住描写物象特点的词语、分析、概括物的突出特、抓住描写物象特点的词语、分析、概括物的突出特点;点;(表述中间一般要体现出写物所用到的表现手法)(表述中间一般要体现出写物所用到的表现手法)2 2、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或志向。、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或志向。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

29、形象的?(鉴赏梅的形象)(鉴赏梅的形象)15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07辽宁卷8分)秋夜独坐(节选)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夜 深 宋周弼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4分)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4分)(1)(1)王诗写的是王诗写的是“秋夜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景象;,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景象;(1(1分分)周诗写的是周诗写的是“春夜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冰的景象。(

30、1(1分分)王诗描写的是动景,王诗描写的是动景,(1(1分分)周诗描写的是静景。周诗描写的是静景。(1(1分分)(2)(2)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1(1分分)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的孤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1(1分分)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1(1分分)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灯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诗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

31、。诗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1(1分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10年全国卷年全国卷)()(8分)分)咏素蝶诗咏素蝶诗刘孝绰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注刘孝绰(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伏。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

32、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分)答:答: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分)答:答: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在花中出没,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采用细节

33、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施展才能。不能为人赏识,施展才能。巩固练习巩固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10年江苏卷)年江苏卷)送魏二送魏二王昌龄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愁听清猿梦里长。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永

34、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分)2、一、二两句诗中、一、二两句诗中“醉别醉别”“江风引雨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请作简要说明。(4分)分)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代为之思,其情更远。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请作具体分析。(4分)分)橘柚香。橘柚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解析:既为送别诗,又点出解析:既为送别诗,又点出“别别”,当有惜别之意,此为第

35、一,当有惜别之意,此为第一层。又因层。又因“醉醉”字,可推出字,可推出“愁愁”情,即借酒消愁,此为第二情,即借酒消愁,此为第二层。层。“江风引雨江风引雨”为景语,起烘托此刻悲凉心境的作用,此为为景语,起烘托此刻悲凉心境的作用,此为第三层。第三层。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解析:鉴赏类题型,包括表达技巧、思想感情、效果等部分。解析:鉴赏类题型,包括表达技巧、思想感情、效果等部分。根据诗句内容和根据诗句内容和“代为之思代为之思”一句可知表达技巧为想象,然后一句可知表达技巧为想象,然后结合情感分析将想象的内容具体化;结合情感分析将想象的内容具体化;“其情更远其情更远”意为将情感意为将情感表达得更为深切,意思对即可。表达得更为深切,意思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