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份试卷合集》四川省雅安市2019-2020学年化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份试卷合集》四川省雅安市2019-2020学年化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pdf(7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一、单 选 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 分,共 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我国拥有较丰富的地热资源,其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下列关于地热能说法正确的是()可以用于洗浴、发电以及供暖等方面与煤炭、石油、天然气一样都是化石能源主要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与地下水结合可形成热水型地热,释放形式之一是温泉A.B.C.D.【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地下热水还可直接送至附近居民家中,提供洗浴、供暖等生活用水,故正确;地热资源是可再生能源,不是化石能源,故错误;地热能起源于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元素衰变,故正确;地热资源与地下水结合可形成热水
2、型,释放形式之一是温泉,故正确;答案选C。2.某化学兴趣小组用铝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以下能够加快该反应速率的是()用 1 8.4 m o l/L的浓硫酸代替稀硫酸加热改用铝粉增大稀硫酸的体积加水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加入少量硝酸钠固体.A.B.全部 C.D.【答案】A【解析】1 8.4 m o l/L的浓硫酸使铝钝化;升温能够加快该反应速率;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能够加快该反应速率;不能能够加快该反应速率;加水稀释,稀硫酸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锌置换少量铜,形成无数微小原电池,能够加快该反应速率;产生硝酸,硝酸与铝反应不能产生氢气,不能加快该反应速率。故选 A.3.现有化学反应A(g)+
3、B(g)=AB(g)A H(反应过程如曲线1 所示),当反应体系中加入物质K后反应分两步进行(反应过程如曲线2 所示):反应进程A(g)+K(g)=AK(g)AH1 AK(g)+B(g)=AB(g)+K(g)AH2,根据图像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过程中AK(g)是催化剂 B.加入催化剂会降低反应的AHC.AH0 D.Im o l A(g)和 l m o l B(g)的总能量高于 l m o l AB(g)的能量【答案】D【解析】分析:A.根据催化剂催化原理判断;B.催化剂的作用是降低该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活化能;C.根据图示判断A H 的大小;D.根据图示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的能量判断。详
4、解:根据A(g)+K(g)=AK(g)和 AK(g)+B(g)=AB(g)+K(g)的反应,K 是催化剂,AK(g)是催化剂的中间产物,所以A 选项错误;催化剂的作用是降低该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活化能,但不能够改变化学反应的培变,所以B 选项错误;根据图示,反应物具有较高能量,生成物具有降低能量,该反应是放热反应,AHcb B.cba C.abc D.bca【答案】B【解析】分析:形成原电池时,活泼金属做负极,根据电极反应现象首先判断电池的正负极,再判断金属的活泼性强弱。详解:形成原电池时,活泼金属做负极,若 a、b 相连时,b 为负极,则金属活动性b a;a、c 相连时,a 极上产生大量气泡,说
5、明在a 极上产生氢气,a 极上发生还原反应,a 极为正极,则活动性c a;b、c相连时,电流由b 到 c,则 c 为负极,活动性c b,所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c b a。答案选B。10.向某物质中加入浓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能产生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该物质可能是A.MgCl2 B.FeCb C.NaCl D.NH4C1【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是N%,说明此物质中含有N H J 选 项 D 正确。11.用酸性氢氧燃料电池为电源进行电解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燃料电池工作时,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irB
6、.若 a 极是铁,b 极是铜时,b 极逐渐溶解,a 极上有铜析出C.若 a、b 极都是石墨,在相同条件下a 极产生的气体与电池中消耗的H2体积相等D.若 a 极是粗铜,b 极是纯铜时,a 极逐渐溶解,b 极上有铜析出【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氢气在负极通入,氧气在正极通入,又因为溶液显酸性,所以正极电极反应式是O2+4H+4d=2H2O,A 不正确;B、a 电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作阳极,所以铁失去电子,a 电极被溶解,B 电极是阴极,d 电极上有铜
7、析出,B 不正确;C、若 a、b 极都是石墨,则 a 电极是溶液中的OH一放电放出氧气,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a 电极产生的氧气是电池中消耗的H2体 积 的,C 不正确;D、若 a 极是粗铜,b 极是纯铜,则相当于是粗铜的提纯,因此a 极逐渐溶解,b 极上有铜析出,D 正确;答案选D。1 2.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的关系不相符的是A.A B.B C.C D.D操作和现象结论A将一小块钠分别投入盛有水和乙醇的小烧杯中,钠与乙醇反应要平缓得多乙醇羟基中的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B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石蜡油加强热生成的气体通入澳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溶液褪色石蜡油的分解产物中含有烯烧C向盛有N
8、a2c0 3 固体的锥形瓶中滴加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证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碳元素D向蔗糖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先加 NaOH溶液中和,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用酒精灯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蔗糖已水解【答案】C【解析】【详解】A、Na 与水、乙醇反应的方程式为 2Na+2H2O=2NaOH+H2 t、2Na+2CH3CH2OH-2CH3CH2ONa+H2t,但 Na与乙醇反应平缓,说明乙醇分子中羟基中的氢原子不如水分子的氢原子活泼,故 A 不符合题意;B、在催化剂作用下,石蜡油加强热生成气体,该气体能使溪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石蜡油的分解产物中含有烯燃,故 B 不符合题
9、意;C、如果通过酸性的强弱,判断非金属性强弱,该酸必须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盐酸中C1不是最高价,因此该实验不能比较出Cl 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C,故 C 符合题意;D、蔗糖不具有还原性,蔗糖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先加N a O H 溶液,为了中和稀硫酸,以及让溶液为碱性,因此先加N a O H,再加新制Cu(O h)2 悬浊液,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蔗糖水解,故 D 不符合题意;答案选C。【点睛】非金属性的比较我们一般采用:比较与H2 反应的难以程度;氢化物的稳定性;置换反应;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同周期从左向右非金属性增强(稀有气体除外),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
10、减弱;特别注意,应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不是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1 3.设用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 2.4 L苯含有约1个 C6H6分子B.l m o l N a 与足量乙醇完全反应,失去2 弗电子C.1 m o l 苯分子中含有C=C双键数为3NAD.常温常压下,8g CH4 含有5NA个电子【答案】D【解析】标准状况下苯是液体,故 A 错误;l m o l N a 与足量乙醇完全反应,失去NA电子,故 B 错误;苯分子中没有碳碳双键,故 C 错误;常温常压下,8g CH.含有电子一 邈 一X10XNA=5NA,故 D 正确。16 g/mol A
11、1 4 .下列粒子中,与 N H4+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是A.O H-B.F-C.N a+D.N H3【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N H4+中含有的质子数是1 1,电子数是1 0。A 中质子数是9,电子数是1 0。B 中中质子数是9,电子数是1 0 o C 中中质子数是1 1,电子数是1 0。D 中中质子数是1 0,电子数是1 0。所以正确的答案是C。1 5.下列物质中,能使淀粉碘化钾溶液变蓝的是A.氨水 B.滨水 C.苏打水 D.食盐水【答案】B【解析】分析:淀粉碘化钾溶液变蓝,应 将 K I 氧化为跖所加入物质的氧化性应大于L,据此解答。详解:A.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加入氨水,不反应
12、,溶液不会变蓝,A 错误;B.氧化性Br 2 l 2,则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加入浸水,生 成 1 2,溶液变蓝,B 正确;C.苏打水中含有碳酸钠,与淀粉碘化钾溶液不反应,溶液不会变蓝色,C 错误;D.食盐水和K I不反应,溶液不变蓝,D 错误。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卤素单质以及化合物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卤素单质以及常见物质的性质尤其是氧化性的强弱是解答该题的关键。16.已知乙酸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中含H质量分数为7.8%,则其中含氧质量分数是A.45.4%B.49.8%C.51.4%D.15.6%【答案】A【解析】根据乙酸与乙酸乙酯的分子式C2H4O2、C4H8。2可知,碳、氢的原子个数
13、之比是1 :2 的,质量之比是6:1,所以混合物中含氢的质量分数为7.8%,则碳的质量分数就是46.8%。因此氧的质量分数是45.4%,A 项正确。17.有机化合物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蚕丝和棉花的主要成分均是纤维素B.糯米中的淀粉一经水解就酿成了酒C.用加酶洗衣粉洗涤羊毛织品效果更好D.乙醇和乙酸都是常用调味品的主要成分【答案】D【解析】分析:加酶洗衣粉含有生物催化剂酶,可以催化蛋白质的分解反应;从衣料中成分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来分析,得出结论。详解: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选项A 错误;B、淀粉水解的产物是麦芽糖,进一步水解形成葡萄糖,酒精糖类无氧呼吸的产物,选 项
14、B 错误:C、蚕丝织品中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不能用加酶洗衣粉,选项 C 错误;D.乙醇是料酒的主要成分;而乙酸则是食醋的主要成分,因此它们都是常用调味品的主要成分,选 项 D 正确。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淀粉、蛋白质等的性质,熟记常见物质的一些性质,了解性质、组成和用途,理解蛋白质酶的作用,是解题的前提条件。18.在接触法制硫酸中,不包括的设备有A.沸腾炉 B.氧化炉 C.接触室 D.吸收塔【答案】B【解析】【详解】工业接触法制硫酸时,硫铁矿在沸腾炉灼烧来制取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和氧气在接触室中发生催化氧化来制备三氧化硫,三氧化硫在吸收塔中被98%的浓硫酸吸收制取发烟硫酸,所以涉及的设备有
15、沸腾炉、接触室和吸收塔,没有涉及氧化炉,B 项符合题意;答案选B。1 9.下列物质加入水中或与水发生反应后,溶液温度降低的是()A.生石灰与水反应 B.硝酸铁晶体加入水中C.浓硫酸加入水中 D.氢氧化钠固体加入水中【答案】B【解析】【分析】物质加入水中或与水发生反应后,溶液温度降低,说明物质溶于水或和水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据此分析判断。【详解】A.生石灰与水反应是化合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 A 错误;B.硝酸镂晶体加入水中溶解的过程属于吸热过程,故 B 正确;C.浓硫酸加入水中稀释属于放热过程,故 C 错误;D.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的过程是放热过程,故 D 错误;故选B。2 0.为了进一步改善北
16、京地区的环境质量,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B.使用清洁燃料的公交车C.减少含硫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D,使用不易降解的一次性塑料餐具【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无磷洗衣粉,可以防止赤潮和水化现象的发生,正确;B、;使用清洁燃料的公交车,可以防止有毒气体的排放,有利于环保,正确;C、减少含硫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正确;D、不易降解的一次性塑料餐具,容易形成白色污染,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化学与环境保护。二、计算题(本题包括1 个小题,共 1 0 分)2 1.(1)下表中的数据表示破坏1 m o l 化学键需消耗的能量(即键能,单位为k j-m o l p:根据键能
17、数据计算以下反应的反应热A H:CH4(g)+4 F2(g)=CF4(g)+4 HF(g)AH=.化学键c-HC-FH-FF-F键能4 1 44 895651 58(2)已知在4 4 8时,反应&(g)+I2(g)u2H I (g)的平衡常数Ki 为 4 9,则反应HI(g)(g)+y l2(g)=的平衡常数及为.(4)在一定条件下将CO?与庆混合转化为甲醇CLO H是一种新型脱碳技术,这一反应同时生成H Q,实现了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废物利用等目的。在一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 m o l CO?和 3 m o l H2,进行上述反应。测得CO?和 CH3 0 H(g)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
18、变化如图m所示。该反应方程式为0 1 0 m i n 内,氢 气 的 平 均 反 应 速 率 为;该温度下,反 应 的 平 衡 常 数 为(保 留 三 位 有 效 数 字);1 0 m i n 后,向该容器中再充入1 m o l CO?和 3 m o l H2,则再次达到平衡时CH3 0 H(g)的 体 积 分 数(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答案】1 92 8kl/m o l 1/7 C02(g)+3 H2(g)C H30 H(g)+H20(g)0.2 2 5m o l/(L m i n)5.3 3增大【解析】【分析】【详解】(1)化学反应的焙变=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CH4(g)+
19、4 F2(g)H cr等微粒的性质。【详解】(1)氯水溶于水,溶于水的氯气部分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溶液呈黄绿色,说明溶液中含有分子,故答案为:Cl2;(2)实验一中加入石蕊试液变红色,表明溶液呈酸性,溶液红色褪去,说明氯水具有强氧化性而表现漂白性,故答案为:漂白或氧化;(3)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 b+H zO r H C l+H C lO,故答案为:Cl2+H2O H C 1+HC1O;(4)实验二中新制氯水在太阳光下放置较长时间,次氯酸遇光分解生成盐酸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C1O光 照2HCI+故答案为:2HC1O光 照2H21+0,3(5)由题
20、意可知实验四证明了实验三中“红色不褪去”不是因为氯水被稀释,所以加入1m L蒸储水,稀释后继续加入石蕊试液变红色,一段时间后溶液红色又褪去,故答案为:1m L蒸储水;红色褪去;(6)取实验三的白色沉淀,洗涤,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浸泡,取上层清液,滴加2 滴紫色石蕊溶液,一段时间后,颜色褪去说明白色沉淀中含有次氯酸银沉淀,说明新制氯水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和次氯酸银白色沉淀和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12+2AgNO3+H2O=AgQl+AgCK)l+2HNO3,故答案为:Cl2+2AgNO3+H2O=AgCl;+AgClOj+2HNO3.【点睛】本题考查了氯气的化学性质及氯水的成分,能够正确分
21、析氯水的成分,依据成分判断氯水的性质是解答关键。四、推断题(本题包括1 个小题,共 10分)2 3.常见的有机物A、B、C、D、E、F 间的转换关系如图所示(以下变化中,某些反应条件及产物未标明)。B是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C、D可发生银镜反应。(1)B 的分子式为:F 的结构简式为 o(2)E 中官能团的名称是(3)A的 同 分 异 构 体 的 结 构 简 式 是(4)A-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D-E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答案】(C6HIOOS)CH3COOC2H5 竣基 CH30cH32cH3cH2OH+O2号 2CH3CHO+2H2O 2cH3CHO+O2 圈 网 2cH3coOH
22、【解析】【分析】因为B 是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根 据 B 转化为C 的条件可知B 发生了水解反应,再结合C、D 可发生银镜反应(说明C 和 D 分子中有醛基),可以推断B 可能是淀粉或纤维素,C 为葡萄糖,可以确定A 为乙醇,D 为乙醛,E 为乙酸,F 为乙酸乙酯。据此判断。【详解】(D B 为淀粉或纤维素,分子式为(CsHioOs),;F 是乙酸乙酯,结构简式为CH3COOCH2cH3。(2)E 是乙酸,其中官能团的名称是竣基。(3)A 的同分异构体为二甲醛,二甲醛的结构简式为CH30cH3。(4)A-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H3cH2OH+O2a 2CH3CHO+2H2O(5)D-E
23、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HO+O2催化剂r 2CH3COOH,【点睛】有机推断题解题的关键是找好突破口。反应条件、典型现象、分子结构、相对分子质量等等都可以是突破口,往往还要把这些信息综合起来才能推断出来。五、综合题(本题包括1 个小题,共 10分)2 4.为测定某煌A的分子组成和结构,对这种煌进行以下实验:取一定量的该崎,使其完全燃烧后的气体通过装有足量无水氯化钙的干燥管,干燥管增重7.2g;再通过足量石灰水,石灰水增重17.6g。经测定,该烧(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25g-L-1.I.现以A为主要原料合成某种具有水果香味的有机物,其合成路线如图所示。H C1,一 骨 件AG(
24、1)A分 子 中 官 能 团 的 名 称 是,E 的 结 构 简 式 为.(2)写出以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明反应类型。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是:G是生活中常见的高分子材料,合成G的化学方程式是;n.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制取少量乙酸乙酯,实验结束后,试管甲中上层为透明的、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1)实验开始时,试 管 甲 中 的 导 管 不 伸 入 液 面 下 的 原 因 是;当观察到试管甲中现象时认为反应基本完成。(2)现拟分离含乙酸、乙醇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下图是分离操作步骤流程图。国 无 水 碳 酸 钠.回I粗产品隰T HE试剂b是;分离方法是;分 离 方 法 是。(3
25、)在得到的A中加入无水碳酸钠粉末,振荡,目的是 o【答案】碳碳双键 CH3C00CH2CH3 2 cH3cH2 OH+O2 32 cH3CH0+2 H2。氧化反应11CH2 XH2一定拳件下*七 一r J 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和乙醇蒸汽易溶于水防倒吸 导气管中不再有油状液体往下滴 稀硫酸 分液 蒸储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水分【解析】【详解】L取一定量的该垃,使其完全燃烧后的气体通过装有足量无水氯化钙的干燥管,干燥管增重7.2g,即产生水的质量是7.2g,水的物质的量是0.4mol;再通过足量石灰水,石灰水增重17.6 g,即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17.6 g,物质的量是0.4 m o l,所以该点的
26、最简式是C%。经测定,该烧(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2 5g L“,所以相对分子质量是1.2 5X2 2.4=28,则A是乙烯。乙烯和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是乙醇,乙醇催化氧化生成C是乙醛,乙醇被酸性高铳酸钾溶液氧化生成D是乙酸,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E是乙酸乙酯。乙烯和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F是氯乙烷。(1)A乙烯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是碳碳双键。E是乙酸乙酯,结构简式为CH3COOCH2 cH3。(2)反应是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 cH3cH2 OH+O2/2 cH3CHO+2 H2。;G是生活中常见的高分子材料,说明该反应是乙烯的加聚反应,则合成G的化学方程式是nCH2
27、=。m一正条件耳士;n.(1)由于生成的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和乙醇蒸汽易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为了防倒吸,因此实验开始时,试管甲中的导管不伸入液面下;由于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因此当观察到试管甲中导气管中不再有油状液体往下滴现象时认为反应基本完成。(2)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酸和乙醇,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分液得到A和B,根据流程图可知A主要是乙酸乙酯,由于其中还含有少量水,则加入无水碳酸钠可以除去除去乙酸乙酯中的水分;B中含有醋酸钠、碳酸钠和乙醇,蒸储得到乙醇(E),C 中含有醋酸钠,加入稀硫酸得到乙酸,然后再蒸馆得到乙酸。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试剂b 是稀硫酸;分离方法是分液;分离方法是蒸情。(3)在得到的A
28、中加入无水碳酸钠粉末,振荡,目的是除去乙酸乙酯中的水分。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一、单 选 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 分,共 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A.碘升华 B.酒精溶于水 C.冰融化成水 D.HC1气体溶于水【答案】D【解析】【分析】一般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共价键,由共价键形成的物质在溶于水、化学变化中共价键被破坏,以此来解答。【详解】A.碘升华克服的是分子间作用力,共价键没有破坏,故 A 错误;B.酒精溶于水,酒精在水溶液里以分子存在,所以共价键未被破坏,故 B 错误;C 冰融化成水破坏分子间作用力,共价键不变,故 C 错误;
29、D.HC1气体溶于水,发生电离,共价键被破坏,所以D 选项是正确的。答案选D。2,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下列过程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苛性钠溶于水 B.将胆研加热变为白色粉末C.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 D.干冰升华【答案】B【解析】分析: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或与水、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铝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数分解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 C 和 CO2、工业制水煤气、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金属氧化物、某些复分解(如钱盐和强碱)。详解:A.苛性钠溶于水过程中放热,溶解属于物理变化;B.将胆矶加热变为白色粉末是硫酸铜晶体失去结晶水属于吸热反应;C
30、.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化合反应属于放热反应;D.干冰升华需要吸收能量属于物理变化;所以B 选项是正确的。点睛:本题考查吸热反应,抓住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吸热或放热的反应是解题的关键,要注意吸热反应和吸热过程的区别。3.化合物Hln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HIn(红色)WH+In.(黄色),故可用做酸碱指示剂。下列稀溶液中能使指示剂由黄色变为红色的是A.盐酸 B.氢氧化钠溶液 C.食盐溶液 D.氨水【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能使指示剂显红色,应使c(H In)c(hf),所加入物质应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加入溶液应呈酸性,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呈碱性,可使平
31、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食盐溶液为中性溶液,平衡不移动,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根据颜色的变化判断平衡移动的移动方向,结合外界条件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分析。4.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是()A.活化分子能量明显增加 B.降低活化分子百分数C.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 D.降低反应所需要的能量【答案】C【解析】升高温度,将更多的分子转化为活化分子,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则反应速率增大,只有C 正确,故选C。5.下列各组物质中,常温下Y既能与X反应又能与Z反应的是A.A B.B C.C D.D选项XYzAS02NaClO溶液co2B盐酸浓硫酸CuCN
32、 H302M gDNa2O2H20Si02【答案】A【解析】A、NaClO能将SO?氧化成SC一,CO2能与NaClO溶液反应生成HC1O,故 A 正确;B、盐酸与浓硫酸不反应,故 B 错误;C、02与 N%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反应,与 M g在点燃条件下反应,故 C 错误;D、SiOz与水不反应,故 D 错误;故选A。6.室温下,pH=4的盐酸和pH=10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值A.一定小于7 B.一定等于7 C.一定大于7 D.无法判断【答案】C【解析】NHyHzO是弱碱,pH=l()的氨水与pH=4的盐酸溶液,NHyHzO的浓度大于盐酸的浓度,即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为NHyHzO
33、和 N H K L 溶液显碱性,故 C 正确。点睛:NHyHzO电离出OH-的 浓 度 为 与 盐 酸 电 离 的 H+浓度相等,但 NHyH?。是弱电解质,因此NHrHzO的浓度大于盐酸,因此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碱性。7.下列金属中,表面自然形成的氧化层能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空气氧化的是()A.K B.Na C.Fe D.Al【答案】D【解析】【详解】K、Na性质非常活泼,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表面不能形成保护内部金属不被氧化的氧化膜,Fe在空气中被氧化后形成的氧化膜比较疏松,起不到保护内层金属的作用;金属铝的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保护内层金属不被腐蚀。答案选D。8.在不同情况下测得A(g)+
34、3B(g)U2C(g)+2D(g)的下列反应速率,其中反应速率最大的是A.v(D)=0.4molL1s1 B.v(C)=0.5 mobL s1C.v(B)=0.6 mol,Ls_1 D.v(A)=2mol*L1min-1【答案】B【解析】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快,A.二=0.2,B.鼻 0.25,C.y=0.2,D.充 0.0 3 3,显然 B中比值最大,反应速率最快,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反应速率的比较,明确比值法可快速解答,也可转化为同种物质的反应速率比较快慢,利用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比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注意选项D中的单位。9.下列各有机物的数目与分子式C
35、4H7a02且能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的有机物的数目(不考虑立体异构)相同的是A.分子式为C5H10的烯烧 B.甲苯的一氯代物C.相对分子质量为74的一元醇 D.立 方 烷 的 二 硝 基 取 代 物【答案】A(解析】分子式为C4H7C1 02,可与N aH CO3产生C02的有机物可能结构有C1 CH2-CH2-CH2COOH,CH3-CH C1-CH2COOH,CH3-CH2-CH C1 COOH,CH2Cl-CH(CH 3)C0 0 H,CH 3-CCl(CH 3)C0 0 H 共 5 种。A 项,因为戊烷的同分异构体有CH3CH3cHeH2cH3|CH 3-CH 2-CH 2
36、-CH 2-CH 3、I、CH3c CH3,对于 CH 3-CH 2-CH 2-CH 2-CH 3,相应烯点有:CH3 ICH3CH 2 XH-CH 2-CH 2-CH 3、CH3-CH=CH-CH2-CH3,其中 CH 3-CH=CH-CHZ-CH 3 有 2 种顺反异构,即有 3 种结构;对于CH3cHeH2cH3I ,相应烯燃有:CH2HF B.NCb、SiCL分子中每个原子最外层均满足8 电子结构C.热稳定性:HFH20 D.仅由N、H、0 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不可能含离子键【答案】D【解析】【详解】A.常温常压下,M O 为液态,HF为气态,所以沸点:H2O H F,故 A 正确;
37、B.NCb、SiCL分子中每个原子最外层均满足8 电子结构,故 B 正确;C.F 的非金属性比O 强,所 以 H F比 HzO稳定,故 C 正确;D.NH4NO3仅由N、H、O 三种元素形成,属于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故 D 错误;所以本题答案:D。H(XCHC(X )H1 8.已知谷氨酸的结构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NH,A.Imol谷氨酸能与2molNaOH发生反应B.谷氨酸分子中的一NB表现碱性C.谷氨酸分子之间不能发生反应D.谷氨酸分子间能发生脱水缩合反应【答案】C【解析】【详解】A.Imol谷氨酸含有2moi较基,能与2moiNaOH发生反应,A 正确;B.谷氨酸分子中的一N
38、G 表现碱性,B 正确;C.谷氨酸含有竣基和氨基,分子之间能发生反应,C 错误;D.谷氨酸含有竣基和氨基,分子间能发生脱水缩合反应形成多肽,D 正确;答案选C。19.短周期元素W、X、Y和 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原子是半径最小的原子,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 倍,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 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元 素 孔 X的氯化物中,各原子均满足8 电子的稳定结构B.元素X的一种单质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C.元素Y的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均有氢气生成D.元素Z可与元素X形成共价化合物X Zz【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中
39、信息可知:w 是氢元素,X 是碳元素,Y 是铝元素,Z 是硫元素。详解:A 项,W 的氯化物HC1中,氢原子外层只有两个电子,故 A 项错误;B 项,碳元素的一种单质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故 B 项正确;C 项,铝单质和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均可发生反应且都有氢气生成,故 C 项正确;D 项,元素Z 可与元素X 形成共价化合物C S2,故 D 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20.可逆反应:2NO2(g)=2N O(g)+O2(g)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Ch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Ch的同时生成2
40、n mol NO 用 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A.B.C.D.()【答案】A【解析】【详解】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z 表示正反应速率,同时生成2 n mol N O?表示逆反应速率,此时正反应速率等于表示逆反应速率,是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 Oz 的同时生成2 n mol N O都表示正反应速率,不是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整个反应过程中,化学反应速率之比恒定为化学计量数之比,不能判断平衡状态;在反应过程中,混合气体的颜色随着二氧化氮物质的量的变化而变化,混合气体的颜色
41、不再改变的状态是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气体体积不变,质量守恒,混合气体的密度一直保持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不是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故选A。二、计算题(本题包括1 个小题,共 1 0 分)2 1.燃烧法是测定有机化合物分子式的一种重要方法。在一定温度下取3.0 g 某有机物在足量的02中完全燃烧,产物仅为COz 和水蒸气。将生成物依次用浓硫酸和碱石灰充分吸收,浓硫酸增重1.8 g,碱石灰增重4.4g o(1)通 过 计 算 确 定 该 有 机 物 的 最 简 式 (写出计算过程)。(2)若该有机物能与N aH COs溶液反应生成气体,且在符合要求的有机物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其结构简式为
42、 o1 8 H4 4s【答案】3.0 g有机物中:n(H)=x2=0.2 mol,n(C)=“.。厂=0.1 m o l 氢、碳两种元1 8 g mol 44g mol3 OR0 1 2 月素的质量分别为0.2 g 1.2 g,n(0)二 二 =0.1 mol,该有机物的最简式为CH 2 0 c H 3 COOH1 6 g -mol【解析】(1)由已知:有机化合物完全燃烧,产物仅为CO?和水蒸气,将生成物依次用浓硫酸和碱石灰充分吸收,浓硫酸增重1.8 g,碱石灰增重4.4g;因为浓硫酸吸收水质量增加,所 以 H 2 O 的质量是1.8 g;因为碱石灰1 8?4 4g吸收 CO2,所以 C O
43、2 质量是 4.4g;3.0 g 有机物中:n(H)=1 O Q x 2=0.2 mol,n(C)=J 一=0.1iSgmol 44g 初。/3 OP0 2P1 2 pmol,所以氢、碳两种元素的质量分别为0.2 g、1.2 g,n(O)=-=0/mol,故该有机物1 6 g h i o/的最简式为CH2OO(2)若该有机物能与N a H C O j 溶液反应生成气体,则分子中有竣基;又因为在符合要求的有机物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则为乙酸,其结构简式为C H 3 C O O H。三、实验题(本题包括1 个小题,共 1 0 分)2 2.实验室采用MgCb、AlCb的混合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制备MgA
44、kCh,主要流程如图1 所示:图1(1)如图2 所示,过 滤 操 作 中 的 一 处 错 误 是.(2)高温焙烧时,用 于 盛 放 固 体 的 仪 器 名 称 是(3)无水AlCb(183C升华)遇潮湿空气即产生大量白雾,实验室可用下列装置制备。装置B 中盛放饱和NaCl溶液,该 装 置 的 主 要 作 用 是。F 中试剂是浓硫酸,若用一件仪器装填适当试剂后也可起到F 和 G 的作用,则该仪器及所装填的试剂为.装置E 的作用是.制备MgAbO 过程中,高 温 焙 烧 时 发 生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答案】漏斗下端尖嘴未紧贴烧杯内壁 均堪 除去HC1 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 收集氯化铝
45、产品 2 A l(0 旦)+M g(,W)2MSA1 f【解析】【分析】(1)用过滤操作的“两低三靠”来分析;(2)高温焙烧通常选用均堪来盛放固体,注意珀期有多种材质。(3)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首选饱和食盐水;从 F 和 G 的作用上考虑替代试剂;从题给的流程上判断高温焙烧时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并进行配平。【详解】(1)漏斗下方尖端应当贴紧烧杯壁,以形成液体流,加快过滤速度;(2)用堪通常可用于固体的高温焙烧;浓盐酸易挥发,用饱和食盐水可除去浓盐酸挥发出的HC1气体,并降低氯气的溶解损耗;F 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水分,防止水分进入收集瓶,G 装置的作用是吸收尾气中的氯气,防止污染环境。用装有碱石灰
46、的球形干燥管可以同时实现上述两个功能;图中已标注E 是收集瓶,其作用是收集D 装置中生成的氯化铝;从整个流程图可以看出,用氨水从溶液中沉淀出A1(OH)3和 Mg(OH)2,再通过高温焙烧来制取目标产物MgAl2O4,所以反应物为A1(OH)3和 Mg(OH)2,生成物为MgAk。,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高温2A1(OH)3+Mg(OH)2=MgAl2O4+4H2Oo四、推断题(本题包括1 个小题,共 1()分)23.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已知A、B、D三种原子最外层共有11个电子,且这3 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两两皆能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C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
47、外层电子数少 4.(1)写出下列元素符号:B,D o(2)A与 D两元素可形成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其化合物的形成过程:.(3)A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写 出 其 电 子 式 为.(4)元素C的最高价氧化物与元素A的 最 高 价 氧 化 物 的 水 化 物 反 应 的 离 子 方 程 式 为.【答案】AI ci N a G l:Na4 i l:Na+:O:O:J2 Na+sto2+2 OH-=SiOi+HzO【解析】【分析】A、B、C、D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A、B、D 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两两皆能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应是氢氧化铝与强酸、强碱的反应,则
48、 A 为 Na、B 为 A 1,三种原子最外层共有11个电子,则 D 的最外层电子数=11-1-3=7,则 D 为 C1元素;C 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4,则 C 元素原子有3 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则 C 为 S i元素,以此解答该题。【详解】由上述分析可知,A 为 Na、B 为 Al、C 为 Si、D 为 Cl;(1)B D 的元素符号分别为Al、Cl;(2)A与 D 两元素可形成N aC L为离子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为N a x X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ZYD.M Y的氧化物所含化学键类型相同4.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均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49、A.用装置验证石蜡可分解 B.用装置除去甲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C.用装置制取乙酸乙酯 D.用装置分储石油5.下列关于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从海水中富集镁元素用NaOH沉淀法B.海水淡化的方法主要有蒸储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析法等C.从海水中提取溟单质的过程中用氯气做还原剂D.将海带烧成灰,用水浸泡,乙醇萃取可以提取碘单质6.某高校化学工作者创建了“元素立体周期律”,在原来二维周期表横列(X 轴)和纵列(Y 轴)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竖列(Z 轴)。z 轴按“中质差”(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AZuN-P)自上而下,递增顺序排列。原“二维元素表”中的相对原子质量由同位素 中质和 (中子数和
50、质子数之和A=N+P)替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质和”相同的核素一定是同一元素B.“中质差”相同的核素一定是同一元素C.N2-P2=AX A ZD.至 2008年,人们发现108种元素有m种核素,说明中质差一定有m种7 .下列物质中,既能因发生化学反应使浸水褪色,又能使酸性KM n O,溶液褪色的是()so?c i h CH2a i=c i i 2 0 C H3CH3A.B.C.D.8.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共价键一定只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B .CH3c H/CH;,光照下与氯气反应,只生成1 种一氯代燃C.苯在浓硫酸催化下与浓硝酸的反应是取代反应D.石油裂解和裂化的目的相同9.下列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