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发酵技术项目七电子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发酵技术项目七电子课件.pptx(6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食品发酵技术项目七电子课件$项目七 味精发酵生产技术$谷氨酸钠简介:化学名-氨基戊二酸一钠 化学式:C5H8NO4Na 外观为白色晶体谷氨酸钠俗称味精,是世界上应用范围最广、产销量最大的一种氨基酸。纯味精(含谷氨酸钠99以上)。$工业化生产开始于由水解小麦面筋或大豆蛋白质而制取。1957年,日本率先采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并投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这是被誉为现代发酵工业的重大创举,使发酵工业进入调节代谢的调控阶段。目前世界产谷氨酸钠30吨/年,占氨基酸总量的2/3。我国现已有200余家生产,年产量达15万吨,居世界首位。谷氨酸钠简介:$项目七 味精发酵生产技术任务一、谷氨酸生产菌株任务二、谷氨酸的
2、发酵机制任务三、谷氨酸生产的菌种任务四、谷氨酸发酵任务五、谷氨酸提取方法任务六、谷氨酸制造味精任务七、味精的质量标准$任务一、谷氨酸生产菌株项目七 味精发酵生产技术一、常用的生产菌株(一)谷氨酸生产菌的共同特征细胞呈球形、棒形或短杆形;革兰氏染色呈阳性反应;无鞭毛,不能运动;是需氧性的微生物;不形成芽孢;以生物素作为生长因子;具有一定的谷氨酸蓄积能力。$任务一、谷氨酸生产菌株项目七 味精发酵生产技术(二)常用的生产菌株(1)北京棒杆菌(AS1.299)北京棒杆菌(7338)北京棒杆菌 D110(2)棒杆菌 S-914(3)钝齿棒杆菌 HU7251 钝齿棒杆菌(B9)钝齿棒杆菌(AS1542)(
3、4)黄色短杆菌 T6-13黄色短杆菌 FM84-415$一 一、谷氨酸的发酵机制、谷氨酸的发酵机制 二 二、谷氨酸发酵过程中几个途径的意义、谷氨酸发酵过程中几个途径的意义任务二、谷氨酸的发酵机制项目七 味精发酵生产技术$项目七 味精发酵生产技术苹果酸酶丙酮酸羧化酶丙酮酸脱羧酶异柠檬酸脱氢酶异柠檬酸裂解酶-酮戊二酸脱氢酶谷氨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一、谷氨酸的发酵机制$项目七 味精发酵生产技术 谷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大致是:葡萄糖经糖酵解(EMP途径)和己糖磷酸支路(HMP途径)生成丙酮酸,再氧化成乙酰辅酶A(乙酰COA),然后进入三羧酸循环,生成酮戊二酸。酮戊二酸在谷氨酸脱氢酶的催化及有N
4、H+4存在的条件下,生成谷氨酸。即,谷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包括EMP、HMP、TCA循环、DCA循环和CO2固定作用等。1.糖酵解途径(EMP徐径)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1,6-二磷酸果糖3-磷酸甘油醛1,3-二磷酸甘油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 二、谷氨酸发酵过程中几个途径的意义$项目七 味精发酵生产技术2.磷酸己糖途径(HMP途径)葡萄糖生成 6-磷酸葡萄糖后,经磷酸己糖途径,可以生成核糖、乙酰辅酶A和 4-磷酸赤藓糖等芳香族氨基酸的前体物质,这些物质是构建细菌细胞所必需的。过程中有 6-磷酸果糖、3-磷酸甘油醛和多量的NADPH2生成,前两者参与糖酵解反应,进一步生成丙酮酸;后者是-酮戊二酸进
5、行还原氨基化反应所必需的供氢体。二、谷氨酸发酵过程中几个途径的意义$项目七 味精发酵生产技术3.三羧酸循环(TCA)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经脱氨基后,可分别生成丙酮酸、草酸乙酸和a一酮戊二酸。二、谷氨酸发酵过程中几个途径的意义$项目七 味精发酵生产技术4.二氧化碳固定反应由于合成谷氨酸不断消耗a-酮戊二酸,从而引起草酰乙酸缺乏。为了保证三羧酸循环不被中断和源源不断供给a-酮戊二酸,在苹果酸酶和丙酮酸羧化酶的催化下,分别生成苹果酸和草酸乙酸,前者再在苹果酸脱氢酶催化下,被氧化成草酸乙酸,从而使草酸乙酸得到了补充。二、谷氨酸发酵过程中几个途径的意义$项目七 味精发酵生产技术5.乙醛酸循环 谷氨酸
6、生产菌的a-酮戊二酸脱氢酶活力很弱。因此,琥珀酸的生成量尚难满足菌体生长的需要。通过乙醛酸循环异柠檬裂解酶的催化作用,使琥珀酸、延胡索酸和苹果酸的量得到补足,这对维持三羧酸循环的正常运转有重要意义。二、谷氨酸发酵过程中几个途径的意义$项目七 味精发酵生产技术6.还原氨基化反应-酮戊二酸在谷氨酸脱氢酶的催化下,发生还原氨基化反应,生成谷氨酸。异柠檬酸脱氧过程中产生的NADPH为还原氨基化反应提供了必需的供氧体。二、谷氨酸发酵过程中几个途径的意义$谷氨酸生产菌种子的扩大培养(一)斜面培养基(二)一级种子和二级种子培养基(三)种子扩大培养任务三、谷氨酸生产的菌种项目七 味精发酵生产技术$项目七 味精
7、发酵生产技术(一)斜面培养基1.斜面培养基的组成 葡萄糖 0.1%,牛肉膏 1.0%,蛋白胨1.0%,氯化钠 0.5%,琼脂 2.0%,pH7.0 7.2。121 灭菌 30min(传代和保藏斜面不加葡萄糖)。2.注意事项 如果将灭菌后的试管直接置于室温下冷却,斜面上会出现一层冷凝水。灭菌后应将试管置于30 恒温箱内。接种后的斜面,在 4下可保藏 23 个月。因为保藏斜面的菌体都处于休眠状态,所以使用前必须经过活化。$项目七 味精发酵生产技术(二)一级种子和二级种子培养基1.一级种子培养基 为了避免培养过程中因产生有机酸引起培养基 pH 下降而造成菌体老化,培养基的含糖量要低,一般在 2.5
8、左右。一级种子培养基组成与斜面培养基组成相同。2.二级种子培养基 二级种子培养基的组成和原料来源应该与发酵培养基相一致,但配比上可有差异,这样就保证二级种子接到发酵罐后能很快适应环境,缩短发酵周期。3.发酵培养基 发酵培养基应含有足够的碳源和氮源,其含量比种子培养基中的含量要高出很多。发酵培养基的组成和配比,因菌种、设备、工艺条件和原料来源等不同而异。$项目七 味精发酵生产技术(三)种子扩大培养普遍采用二级种子培养流程:即斜面菌种一级种子培养二级种子培养发酵罐$项目七 味精发酵生产技术(三)种子扩大培养1.一级种子扩大培养(1)培养条件 在 1000mL 三角瓶中,装入一级种子培养基 1802
9、00mL,以 8 层纱布覆盖瓶口,并用细绳将纱布扎紧,瓶口外再以牛皮纸裹紧,同样用细绳扎牢。灭菌后接种,然后置摇床上,在 3032振荡培养 1012h。(2)一级种子质量指标用显微镜观察,菌体粗壮、均匀,排列整齐。用琼脂平板检查,无杂菌,无噬菌斑。OD 值净增在 0.6 左右。种子培养液 pH 在 6.4 左右。种子培养液的残糖含量在 0.5以下。$项目七 味精发酵生产技术(三)种子扩大培养2.二级种子培养(1)条件通常使用种子罐培养,种子罐的大小是根据发酵罐的容积配套确定的。培养二级种子时的接种量为 0.2 0.5,温度为 32 34,培养时间为6-8h。种子罐的搅拌转速和通风量因种子罐大小
10、而异。(2)二级种子的质量指标pH 在 7.2 左右 残糖含量在 1.5 以下 其他各项指标跟一级种子相同$项目七 味精发酵生产技术(三)种子扩大培养2.二级种子培养(3)影响种子质量的主要因素 种子对温度变化敏感。在种子培养过程中,通风和搅拌要恰当。处在对数期的细胞,其活力最高,一般以此阶段的细胞作种子$一、谷氨酸生产菌的生化特征 二、发酵条件的控制任务四、谷氨酸发酵项目七 味精发酵生产技术$项目七 味精发酵生产技术一、谷氨酸生产菌的生化特征(1)有催化固定二氧化碳的二羧酸合成酶苹果酸酶和丙酮酸羧化酶的存在,使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代谢物得到补充。同时,丙酮酸脱羧酶活力不能过强,以免丙酮酸被大量耗
11、用而使草酰乙酸的生成受到影响。(2)-酮戊二酸脱氢酶的活性很弱,这样有利于-酮戊二酸的蓄积。当有NH+4 存在时,在谷氨酸脱氢酶催化下,由-酮戊二酸不断生成谷氨酸。(3)异柠檬酸脱氢酶活力强,而异柠檬酸裂解酶活力不能太强,这就有利于谷氨酸前体物-酮戊二酸的生成,满足合成谷氨酸的需要。由于-酮戊二酸脱氢酶的活性弱,琥珀酸的生成量少。在长菌期,菌体通过乙醛酸循环来弥补三羧酸循环中间代谢物的不足;但当细菌进入产酸期后,由于固定二氧化碳的二羧酸合成酶的活力已增强,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代谢物完全能够依靠二氧化碳固定反应得到补充,为了有利于谷氨酸的蓄积,此时异柠檬酸裂解酶的活力应降到最小。$项目七 味精发酵生
12、产技术一、谷氨酸生产菌的生化特征(4)谷氨酸脱氢酶活力高,有利于谷氨酸的生成。(5)谷氨酸脱氢酶催化-酮戊二酸还原氨基化反应时,需要有NADPH2 作为供氢体。如果NADPH2过多地经呼吸链氧化,使所带的氢跟氧结合成水,造成NADPH2 的不足,将影响谷氨酸的生成。(6)菌体本身进一步分解转化和利用谷氨酸的能力低下,就有利于谷氨酸的蓄积。$项目七 味精发酵生产技术二、发酵条件的控制1.发酵温度 谷氨酸发酵前期(012h):30-32。对数生长期:菌体浓度迅速增大(12h),糖耗快,维持温度30-32 在发酵中、后期:是谷氨酸大量积累的阶段,而催化谷氨酸合成的谷氨酸脱氢酶的最适温度在32-36。
13、$项目七 味精发酵生产技术二、发酵条件的控制2.pH 值对发酵的影响(1)pH值对谷氨酸产生菌生长的影响(2)pH值对谷氨酸积累的影响 发酵液的pH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途径。发酵前期如果pH偏低,则菌体生长旺盛,长菌而不产酸;如果pH偏高,则菌体生长缓慢,发酵时间拉长。在发酵前期将pH值控制在7.58.0左右较为合适。而在发酵中、后期将pH值控制在7.07.6左右对提高谷氨酸产量有利。$项目七 味精发酵生产技术二、发酵条件的控制3.通风与搅拌对发酵的影响 在谷氨酸发酵过程中,发酵前期以低通风量为宜;发酵中、后期以高通风量为宜。实际生产上,以气体转子流量计来检查通气量,即以每分钟单位体积的通气
14、量表示通风强度。另外发酵罐大小不同,所需搅拌转速与通风量也不同。$项目七 味精发酵生产技术二、发酵条件的控制4.泡沫的控制 在发酵过程中由于强烈的通风和菌体代谢产生的CO2,使培养液产生大量的泡沫,不仅使氧在发酵液中的扩散受阻,影响菌体的呼吸和代谢。给发酵带来危害,必须加以消泡。消泡方法:机械消泡(耙式、离心式、刮板式、蝶式消泡器)化学消泡(天然油脂、聚酯类、醇类、硅酮等)$项目七 味精发酵生产技术二、发酵条件的控制5.发酵时间 不同的谷氨酸产生菌对糖的浓度要求也不一样,其发酵时间也有所差异。低糖(10%12%)发酵,其发酵时间为3638h,中糖(14%)发酵,其发酵时间为45h。$一、水解等
15、电点法 二、低温等电点法三、离子交换树脂法四、锌盐法 任务五、谷氨酸提取方法项目七 味精发酵生产技术$谷氨酸发酵液常温等电法等电结晶沉降分离脱色中和结晶冷冻等电法上清液(母液)离子交换谷氨酸晶体谷氨酸晶体冷冻结晶浓缩结晶谷氨酸钠晶体(味精)谷氨酸的分离与味精的制备$项目七 味精发酵生产技术一、水解等电点法 1.等电点法提取谷氨酸的原理HOOCCH2CH2CH(NH2)COOH 谷氨酸(GA)HOOCCH2CH2CH(NH3+)COOH GA+HOOCCH2CH2CH(NH3+)COO-GA士HOOCCH2CH2CH(NH2)COO-GA-OOCCH2CH2CH(NH2)COO-GA=谷氨酸在等
16、电点时,绝大部分以偶极离子(GA)状态存在,其分子内部正负电荷相等,并含有等量的带不同电荷的阳离子(GA+)和阴离子(GA-),因此溶液中总静电荷等于零。由于谷氨酸分子之间相互碰撞,再通过静电引力的作用,结合成较大的聚合体而被沉淀析出,因而处于等电点时GA的溶解度最小。又由于温度对GA的溶解度影响很大,温度越低溶解度越小,生产上多采用04。$项目七 味精发酵生产技术一、水解等电点法 2.谷氨酸提取工艺流程$项目七 味精发酵生产技术一、水解等电点法 3.操作要点浓缩是在 70、80kPa 的真空度下进行,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27(70)。水解时,工业盐酸用量为浓缩液体积的 0.80 0.85
17、倍,水解在 130 下持续进行4h。滤液的脱色,可使用活性炭,亦可用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122#。为除尽氯化氢,可先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25,然后再用水调整至 1.23,再用碱液进行中和。浓缩液先用碱液中和至 pH1.2 左右,然后加入 1.5 活性炭,搅拌 40min 后进行脱色。滤液再用碱液中和至 pH3.2,搅拌 48h 后,低温放置,待谷氨酸结晶析出。$项目七 味精发酵生产技术二、低温等电点法 1.原理 当溶液的 pH 等于谷氨酸等电点时,谷氨酸的溶解度最小。例如 30 时溶解度为 1.06,5 时溶解度小于 0.41,因此可以采用低温等电点法将谷氨酸从发酵液中结晶析出。一般在析出
18、谷氨酸晶体后的母液中,还含有 1 1.5 谷氨酸。$项目七 味精发酵生产技术二、低温等电点法 2.工艺流程$项目七 味精发酵生产技术二、低温等电点法 3.影响谷氨酸结晶的因素(1)菌体的影响(2)谷氨酸浓度的影响(3)温度的影响(4)加酸的影响(5)晶种投入的影响(6)搅拌的影响(7)残糖的影响(8)钙、镁离子的影响(9)某些氨基酸的影响(10)感染噬菌体的影响$项目七 味精发酵生产技术三、离子交换树脂法 1.树脂性质原理:当氨基酸pH值大于3.22时羧基离解而带负电,它能被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当pH小于3.22时氨基离解而带正电,此时能被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离子交换法提取GA是利用阳离子交换
19、树脂对GA阳离子的选择性吸附,以使发酵液中阻碍GA结晶的残糖及糖的聚合物、蛋白质、色素等非离子性杂质得以分离,然后经洗脱达到浓缩提取GA的目的。$项目七 味精发酵生产技术三、离子交换树脂法 1.树脂性质(1)阳离子树脂吸附顺序 用732#提取谷氨酸时,其吸附顺序如下:Fe3+Al3+Ca2+Mg2+K+NH4+Na+H+氨基酸有机色素(2)氨基酸交换顺序对于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进行交换时,所有氨基酸都能吸附,其吸附顺序如下:精氨酸赖氨酸丙氨酸亮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3)金属阳离子和氨基酸的交换顺序 Ca2+Mg2+K+NH4+Na+腺嘌呤丙氨酸亮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项目七 味精发酵生产技术三
20、、离子交换树脂法 2.阳离子树脂柱提取谷氨酸工艺(1)用离子交换法提取谷氨酸,其离子交换装置的型式有单柱式和双柱式,双柱式为两柱串连使用,发酵液先通过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氢型)以除去NH4+、K+、Mg2+等杂质,此种树脂不吸附谷氨酸,然后再通过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以吸附谷氨酸。用碱洗脱第二柱谷氨酸,因浓度集中,谷氨酸含量可达16,其收率比单柱法可提高5左右,减少了漏液。$项目七 味精发酵生产技术三、离子交换树脂法 2.阳离子树脂柱提取谷氨酸工艺(2)操作要点:树脂预处理:利用732“树脂提取谷氨酸,一般树脂先用4%NaOH(用量一般为树脂体积2倍)浸泡4h,水洗至pH8.0以下,加人4%盐
21、酸(用量一般为树脂体积2倍)浸泡4h,最后用少量自来水洗至pH2.0左右,备用 上柱液pH的控制:上柱发酵液的pH为5.05.5即可,而不需低于3.22上柱量的控制:根据树脂的工作交换量和上柱液中可交换离子(主要是谷氨酸和NH4+)的浓度来决定上柱液流速的控制:根据交换柱大小、上柱方式(正交换还是反交换)等具体情况而定$项目七 味精发酵生产技术三、离子交换树脂法 2.阳离子树脂柱提取谷氨酸工艺(2)操作要点:漏吸的判断:当上柱流出液谷氨酸含量大于0.2%时,视为“漏吸”。上柱后阶段,要特别注意防止“漏吸”的发生,用5%茚三酮溶液的显色反应来检测冲洗、疏松与预热:通常,先从树脂柱底部进水反洗,使
22、菌体等较轻的杂质随水流经排污口排出,然后再顺洗,直至流出液清亮为止。在冲洗过程中可通入压缩空气疏松树脂,同时要防止树脂溢出。为了防止洗脱下来的谷氨酸在树脂柱内结晶析出,发生“结柱”现象,在洗脱前,要用50一60热水对树脂柱预热洗脱:洗脱剂有很多种,生产上通常采用4%的NaOH溶液或用液氨调节pH9.0以上的等电点母液$项目七 味精发酵生产技术三、离子交换树脂法 2.阳离子树脂柱提取谷氨酸工艺(2)操作要点:洗脱液的收集:按洗脱过程中pH进行分段收集洗脱液。再生:谷氨酸洗脱后,树脂成为NH4+型和Na+型,下次继续使用之前,必须进行再生,使树脂转变成为H+型。再生之前,先用热水冲洗(逆洗与顺洗结
23、合)树脂,至流出液接近中性,然后再用再生剂进行再生。$项目七 味精发酵生产技术三、离子交换树脂法 3.“结柱”的原因分析(1)上柱液交换过程中,其它阳离子将树脂中H+置换下来,当柱内pH为3.22时.谷氨酸以结晶形式析出。(2)菌体等杂质干扰,影响流速。(3)树脂的严重破碎,菌体的堵塞,影响流速,容易“结柱”。(4)洗脱之前,如果没有充分冲洗菌体、色素、消泡剂等非离子型大分子粘稠物质,或没有充分预热树脂;洗脱时,如果采用NaOH洗脱剂浓度太高、温度较低,都有可能造成。$项目七 味精发酵生产技术三、离子交换树脂法 4.“漏吸”的原因分析(1)树脂再生不完全,吸附能力明显降低。(2)上柱量过大或上
24、柱流速太快。(3)上柱液中金属阳离子含量过多。(4)树脂厚度不适当,或树脂破碎流失而未及时添加。(5)上柱液杂质过多,或有杂菌感染。(6)上柱液pH不当,部分谷氨酸未能解离为阳离子。(7)树脂处理不当,导致“结柱”,造成上柱走短路。(8)阀门有漏液现象。$项目七 味精发酵生产技术四、锌盐法1.原理 谷氨酸锌离子 谷氨酸锌沉淀 溶液 谷氨酸结晶pH6.3 加酸pH2.42.工艺流程(1)发酵液加入上次的锌盐母液补加硫酸锌调 pH6.3 后搅拌 5h静置 46h谷氨酸锌(2)谷氨酸锌沉淀洗涤加水(体积为沉淀体积的 1.5 倍)升温至 55调 pH3.2,搅拌谷氨酸锌溶液(3)谷氨酸锌溶液降温至 4
25、5,调 pH2.8育晶 2h45锌盐母液(加入下次发酵液中)调 pH2.4育晶 16h静置 4h湿谷氨酸$项目七 味精发酵生产技术四、锌盐法3.影响谷氨酸锌盐形成的因素(1)pH 在 pH6.3时谷氨酸锌的溶解度最小,所以用锌盐法提取谷氨酸时,在此 pH 下制取谷氨酸锌。(2)温度 用锌盐法提取谷氨酸,可以在常温下进行。(3)酮酸 发酵液中酮酸含量高,不仅谷氨酸锌生成量减少,而且生成的谷氨酸锌粒子细小,不易沉淀,很难与菌体分开。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酮酸与Zn2+结合生成了一种络合物,从而影响了谷氨酸锌的形成。$项目七 味精发酵生产技术四、锌盐法4.操作要点(1)用氢氧化钠溶液调pH6.3 时
26、,要尽可能做到将pH 一次调准。(2)硫酸锌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谷氨酸的提取收得率和谷氨酸的纯度,并且对后道精制也有影响。(3)为防止局部碱过量而生成Zn(OH)2 胶状物,在加碱液时,最好采用盘香管式加碱器。(4)谷氨酸锌制备谷氨酸时,需要提高温度和调节pH。先使谷氨酸锌全部溶解,此时的pH 低于 3.2,若有未溶解的谷氨酸锌颗粒存在,容易在下一步谷氨酸结晶操作时混杂进谷氨酸晶体中,造成成品谷氨酸的Zn2+量升高。$项目七 味精发酵生产技术四、锌盐法4.操作要点(5)pH 的调节可分两步进行,先将谷氨酸锌溶液的 pH 用酸缓慢地调节至 2.8 左右,出现晶核后,育晶 2h,然后再用酸将 p
27、H 慢慢调节至 2.40.2,使晶核不断壮大成长为晶体。(6)谷氨酸的等电点为 3.22,但用锌盐制备谷氨酸时,谷氨酸结晶的pH 是 2.4,此时溶液中残存的谷氨酸量为最小。其原因是由于溶液中Zn2+浓度很高,产生的同离子效应使谷氨酸的等电点下降。(7)硫酸锌中硫酸钠的含量要低,这样可以避免Na+产生的同离子效应引起谷氨酸锌溶解度增大而造成发酵液中谷氨酸沉淀不完全的现象,减少提取时的损失。(8)用谷氨酸锌制取谷氨酸时,一般都在 45 下进行,这样制得的谷氨酸晶体比较粗壮。育晶时,为防止晶体粘结,需要进行搅拌,搅拌转速为25 30r/min。$一、谷氨酸制味精的工艺流程二、谷氨酸的中和三、中和液
28、的除锌和铁 四、中和除铁液的脱色 五、中和除铁液的浓缩结晶 任务六、谷氨酸制造味精项目七 味精发酵生产技术$项目七 味精发酵生产技术一、谷氨酸制味精的工艺流程 谷氨酸钠的生产是在前述获得的纯化的谷氨酸的基础上,再经中和、脱色、浓缩、结晶、分离等步骤制造而成。纯化谷氨酸中和脱色浓缩结晶分离$项目七 味精发酵生产技术二、谷氨酸的中和1.原理+Na2CO3+CO2+H2O 22中和液的pH7中和液的pH7时谷氨酸二钠的生成DL谷氨酸钠的生成$项目七 味精发酵生产技术二、谷氨酸的中和 2.操作要点(1)投料比1)湿谷氨酸:水(或洗涤水)=1:2;2)湿谷氨酸:纯碱=1:0.3 0.34;3)湿谷氨酸:
29、活性炭=1:0.013。(2)中和温度 60 65(3)中和 pH 终止 pH 控制在 6.7 7.0。(4)中和液浓度 加碱中和结束,中和液浓度调整至 2123Be$项目七 味精发酵生产技术三、中和液的除锌和铁 1.铁和锌的来源 中和液中的铁质,主要是由原辅材料及设备等带入的,其中以盐酸、液碱和纯碱的带入量最多。在用锌盐法提取谷氨酸时,谷氨酸中混有较多的锌,虽经水洗但锌量仍可达到 3000mg/L 以上,在进行中和操作时,这些锌离子也进入了中和液中。$项目七 味精发酵生产技术三、中和液的除锌和铁 2.硫化钠除铁、锌的原理 硫化钠除铁是在谷氨酸中和液中加入一定量10%左右浓度硫化钠溶液,生成硫
30、化亚铁沉淀。Fe2+Na2S FeS+2Na+由于硫化亚铁在碱性条件下几乎不溶于水,而在酸性条件下溶解度较大,所以在操作时为了除铁较完全,应控制好pH,并加入稍过量的硫化钠。$项目七 味精发酵生产技术三、中和液的除锌和铁 3.树脂除铁法 谷氨酸中和液中的铁,一般以二价或三价铁离子存在。可以采用适当的离子交换树脂进行离子交换而除去。我国常用于谷氨酸中和液除铁的离子交换树脂有通用一号树脂、122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和酚醛树脂等。采用离子交换树脂除铁,除铁较完全,而且不会有残留的硫化钠存在于谷氨酸钠产品之中,在实际生产中较多采用。$项目七 味精发酵生产技术四、中和除铁液的脱色 1.色素的来源:淀粉水
31、解糖液和设备腐蚀,游离出铁离子。2.脱色方法:活性炭脱色离子交换树脂脱色粉末活性炭脱色GH-15颗粒活性炭脱色大孔吸附树脂脱色强碱711树脂脱色弱碱350树脂脱色$项目七 味精发酵生产技术五、中和除铁液的浓缩结晶 经过上述中和、除铁、脱色处理以后,得到较纯的谷氨酸钠溶液。该溶液含有大量的水,需要经过浓缩与结晶,才能得到所需的谷氨酸钠结晶产品。(1)浓缩 在6570 条件下进行蒸发浓缩,当溶液浓度达到3030.5波美度时,即可加入谷氨酸钠晶种进行结晶。(2)结晶 自然起晶、刺激起晶、晶种起晶 加入的晶种颗粒的大小一般为2440目,加入量一般为谷氨酸钠含量的10%15%。加入晶种后,慢慢搅拌。$项目二 固态发酵食醋生产技术 一、一、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 二 二、理化要求、理化要求 三 三、卫生要求、卫生要求任务七、味精的质量标准$项目二 固态发酵食醋生产技术一、感官要求$项目二 固态发酵食醋生产技术二、理化要求$项目二 固态发酵食醋生产技术二、理化要求$项目二 固态发酵食醋生产技术二、理化要求$项目二 固态发酵食醋生产技术卫生要求符合GB2720-2015要求污染物限量符合GB2762-2017对调味品类别中鲜味剂的要求三、卫生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