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家具与人体工程学的关系.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9073 上传时间:2017-10-21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6.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家具与人体工程学的关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中国传统家具与人体工程学的关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家具与人体工程学的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家具与人体工程学的关系.docx(6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苏州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的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 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 不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含为获得苏 州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作 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 声明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 柄务 日期: 列 議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苏州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论 文合作部、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情报中心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 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

2、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 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 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刊登)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苏州大学学位办办理。 研 究 生 签 名 : 日 期 : 9A 导 师 签 名 . 曰 期: 么 - I 中 H传统家 Jl1J人体 T程学的关系 中文提要 中国传统家具与人体工程学的关系 中 文 提 要 本文从中国早期(战国 唐)、过渡期(唐 五代)以及晚期(宋 明清 ) 三个阶段来研究中国的传统家具的种类、发展变化以及与人体工程学的关系。中国的 传统家具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

3、发展过程。从战国至两汉时 期的 “ 矮式床 ” 、“ 榻 ” 、 “ 筵席 ” ,到摆脱席地而坐习惯的隋唐五代时期的 “ 椅 ” 、 “ 凳 ” 、 “ 墩 ” ,经过宋元时期的积聚和发展,到明代中期迎来我国家具发展史上的最辉煌时 期,家具无不在见证历史。人类的生活方式决定了家具的造型种类,随着家具的发展 变化,人们对人体工程学的认识与应用也在逐渐变化,家具和人体工程学的关系也越 来越密切。早期传统家具中的很多经典之处对今天乃 至以后的设计都能提供很好的借 鉴作用。 关键 词 : 传 统 家 具 生 活 方 式 坐 姿 人 体 工 程 学 作 者:杨春芳 指导教师:张朋川 I J The re

4、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traditionai furniture and Ergonomics Abstra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traditional furniture and Ergonomics Abstract This thesis studies the type and the development variation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furniture,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Ergonomics from three period

5、s.: early China (the warring period - Tang Dynasty), the transition period (Tang Dynasty -Five Dynasties), and the later period (Song Dynasty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Chinese traditional furniture goes through a long historical development process accompani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uman being

6、. From the “ low dumpy 、 “couch” 、 “feast”(the Warring period double Hans) to “chair” 、 “stool” 、 “stumpy * ( Sui and Tang Dynasties Five Dynasties), Undergoing the accumul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Chinese traditional fiimiture reached the most glorious period in Chinese furn

7、iture history during the mid-period of Ming Dynasty and it witnessed the history* The life styles of human being resolve the modeling and type of the furniture. With the development variation of the furniture, people gradually changed the recognition to Ergonomic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u

8、rniture and Ergonomics is getting closer and closer The advantage of the early traditional furniture is helpful to the furniture design of today and the future. Key words: traditional furniture life style sitting gesture Ergonomics Written by Yang chunfang Supervised by Zhang pengchuan 目录 n-t 舰 . 1

9、一、 选题的缘起及研究现状 . 1 二、 研究的意义 . 1 三、 研究的方法 . 1 四、 研究的内容、范围的界定及定义的诠释 . 2 第二章席地而坐的早期传统家具与人体工程学的关系(战国一一南北朝 ) . 4 第一节按人的使用部位和使用方式分类的早期传统家具 . 4 一、 坐卧用具的产生及种类 . 4 二、 承置用具 . 8 三、 盛藏用具 . 13 第二节早期传统家具与人体工程的关系 . 13 、从席地而坐的坐姿谈起 . 14 二、早期传统家具中的人体工程学 . 15 第三章改变席地而坐习俗的过渡期的传统家具与人体工程学的关系(隋唐五代 ) .19 第一节过渡期的传统家具的种类及发展变化

10、 . 19 一、 唐至五代家具的种类及发展变化 . 19 二、 坐具的发展与椅、凳、墩的出现 . 21 三、 桌的兴起及新的家具组合方式 . 23 第二节过渡期的传统家具与人体工程学的关系 . 24 一、 从垂足而坐的坐姿谈起 . 24 二、 从垂足而坐的坐具谈起 . 24 三、 过渡期家具的组合方式和家具陈设 . 25 第四章高足家具流行的晚期传统 家具与人体工程学的关系(宋 明清 ) 26 第一节在使用功能上趋于完美的晚期传统家具的种类 . 26 一、 坐具的 F1益完善 . 26 二、 卧具的改进完善 . 30 三、 几、案、桌的发展变化 . 31 四、 箱、柜、橱的发展 . 35 第二

11、节晚期传统家具与人体工程学的关系 . 36 一、 明式坐椅与人体工程学的关系 . 37 二 、 其他家具与人体工程学的关系 . 40 三、 垂足而坐时人的活动空间及与之相适应的室内陈设 . 44 第五章结论部分 . 45 一、 家具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发展变化过程 . 50 二、 人体工程学在传统家具的发展中逐渐应用并重视起来 . 52 三、 本文的见解在研究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 53 Pit M . 54 参考文献 . 56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60 ifi . 61 9 中 ffl传统家 A和人体下程学的关系 第 一 章 绪 论 第一章绪论 一、 选题的缘起及研

12、究现状 有关中国传统家具的研究,很多书上都做了详细的论述,象古典家具、家具 设计、室内陈设、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国艺术设计史等书,不过他们大都是 从家具的发展历史、家具的造型、家具的装饰工艺以及设计思想等方面研究的,至于 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来研究中国传统家具的资料并不多见。即使提到人体工程学也大 都是针对明清家具,对于明清以前的家具提到人体工程学的很少,是不是明清以前的 家具就没有人体工程学的知识呢?本人对此问题困惑己久,故借此机会从这方面来研 究一下中国的传统家具。 二、 研究的意义 目前只要谈到设计,肯定就会提及人体工程学的设计原理和以人为本的设计思 想,而在所有的 设计当中,家具和人体工程

13、学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因为家具是服务 于人的,良好的家具可以减轻人的劳动,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时间,维护人体正常姿 态并获得身心健康。因此,家具的尺度、形式及其布置方式,必须符合人体尺度及人 体各部分的活动规律,以便达到安全、舒适、方便的目的。现在的家具设计已比较重 视人体工程学,但是传统的家具并不如此,考虑更多的是其他因素。在传统的家具当 中,虽然并没有太多的提到过人体工程学,但是,如果我们纵观家具的历史,还是能 寻到很多人体工程学的影子的,中国传统家具与人体工程学的关系到底如何,还 是值 得我们去研究的。有关学者对中国传统家具的现代化研究时,就首先提到了以人为本 的设计思想,在传统家具中的主

14、要反映有:人性化设计,体贴人的情感;符合人的尺 度,遵从人体工效学的原理;崇尚工艺,装饰考究。 虽已提出了中国传统家具中有 关人体工程学的知识,但不够系统,在此本人想沿着家具发展的脉络更加系统的来研 究,既是对古代设计精髓的一次回顾与总结,也可以为现代设计提供借鉴之源。 三、 研究的方法 刘文金,对中传统家 fli现代化研究的思考,郑州轻 T业学院学报, 2002年第二期 中 H传统家 A和人休 T程学的关系 第 一 草 绪 论 在研究这一课题时,按人的起坐方式把传统家具分成三个时期:分别是席地而坐 的早期传统家具(战国 南北朝 ); 席地而坐到垂足而坐过渡期的传统家具(隋唐 五代 ); 垂足

15、而坐的晚期的传统家具(宋 明清)。在每一个时期又按使用方式把家 具进行分类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坐卧类家具、凭依类家具和承置类家具,因为这三类 家具和人们的 F1常起居最为密切。在每一类家具中又具体到每一种家具进行研究,在 研究每一种家具时,重点是把这一种家具的尺寸及使用方式进行列表比较分析,最后 再把比较分析的结果和人体工程学的要求进行对照,结论自然就会显而易见。 四、研究的内容、范围的界定及定义的诠释 1、 研究的内容、范围 本课题主要研究中国传统家具与人体工程学的关系,从家具的结构造型、使用方 法、尺度及其布置方式上来研究。 本课题研究的家具的范围仅限于坐具、卧具、承置用具、储具等,而不包括

16、家中 的一些日用器皿;研究的时期主要是从战国到明清,对于战国以前和清朝以后的家具 只会偶尔提及而不做具体研究,研究的国家仅限于中国。 2、 人体工程学的定义及应用雏形 人体工程学也称 “ 人机工程学 ” ,它是从希腊文 “ ergon” (工作 ) 和 “ nomos” (规 律)来的,是研究人与工具、手段互相作用时产生的心理上和生理上的规律和法则的 科学。人体工程学的内容包含着生理与心理两方面内容,从生理角度看,主要研究依 靠人体的结构尺度,找出与设计物的比例关系,根据人体结构的基本参数进行各领域 的设计活动,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从心理角度看,研究色彩、线条、空间、形状、 声音、气味、肌理等

17、客观因素对人的感情、运动、意志、行为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在 具体的设计 中注意造型、色彩、环境等因素,达到更科学、更合理、更愉悦,满足人 们的精神需求。人体工程学虽然在 20世纪初才形成独立的学科,但在设计中运用人 体因素,按照人体结构的基本参数,如 .身高、手长、腿长、运动方式,寻求与设计 物的合理比例关系进行设计已有相当长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己经对形状有 了足够的认识,为了更加合乎 “ 人 ” 的使用目的,制造形态各异的工具及组合工具。 迄今发现最早的打制石器,从非洲到欧亚大陆,几乎都以砾石(鹅卵石)为材料,其 中许多石器保留了圆润的一端,且直径多在 10厘米左右,表面经过纵横 打制

18、加工, 中国传统家具和人休 T程学的关系 第 一 苧 绪 论 便于手握,另一端打击成缺口作为刃 T。 可见早期人类已经在有意识的运用 “ 人体工 程学 ” 。1955年在南京北阳阴营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 “ 七孔石镰 ” 也是如此。七孔 排列整齐,略呈弧形,并与刃部的弧线相应,孔与孔间隔距离相等,给人以节奏明快, 富有韵味之感。通过穿入绳子的作用连结为握拳状,用起來十分得心应手,其构思精 巧、设计合理,另后人钦佩。考工记 辚人对辨车尺度因马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作了科学的规定,并对各 部件作了详述,有很强的实用性。 但此时对人体工程学的 认识仅仅停留在视觉感受及经验积累上。 在研究家具和人体工程

19、学的关系时,重点从人体的尺度上来研究,也就是人的生 理要求,对于心理方面的要求在此不做重点研究。 下 中 国 古 代 的 物 质 文 化 P18,高等教育出版社 , 1990年 5/1版 刘佳,人体 T程学今背研究,山东轻 T.业学院学报, 2000年第二期 诸 铠,中 HV-期造物思想的朴 #本质及 jP-j京教 (识的交织,东南人学学报 , 2003年 11/1 中 H传 统 家 R和 M t* 丁 程 学 的 关 系 第 帝 席 地 而 坐 的 早 期 传 统 家 人 体 T.程学的关系(战国一南北朝 ) 第二章席地而坐的早期传统家具 与人体工程学的关系(战国一南北朝) 战国至南北朝是中

20、国封建社会由发展到繁荣的上升时期 ( 封建社会前期),汉代 是早期传统家具的一个鼎盛时期,直到今天汉代家具仍具魅力, 2001年举办的上海 国际家具展暨家具设计展上,产品类设计中的 “ 汉风 ” 系列获金奖。从这一阶段的家 具总体特点看,它与五代以后所流行的高足家具有着很大区别,家具造型和使用功能 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席地而居的传统生活方式。 早期古典家具是在 经过了漫长的史前家具发展阶段之后(以陶制家具和编制家具 为特色 ), 在夏、商、周时期青铜家具与漆木工艺发展的基础上,于春秋中晚期以后 而迅速走向成熟的。因此,在早期古典家具兴起以前,中国家具的发展还经历了家具 萌芽时期(旧石器时代 )、原

21、始家具发展期(新石器时代至商周)、原始家具向早期古 典家具过渡期(春秋 )三个阶段。我们所说的 “ 早期古典家具 ” 主要是针对战国至南 北朝时期的家具形态而言的。 第一节按人的使用部位和使用方式分类的早期传统家具 一、坐卧用具的产生及种类 家具的种类取决于它所适应的生活方式。中国封建社会前期是以席地起居为特征 的,主要的坐卧用具是席、床、榻。 1、席 从史前的考古发现看,原始的坐卧类家具应是 “ 席 ” ,如图一。席作为家具的功 能是用于人的坐卧。旧石器时代用于坐卧的毛皮、草垫等,可谓是席的最原始形态。 而经过人手加工、制作的席,则是编制和缝纫技术发展的产物。 正因为席的种类和加工工艺十分复

22、杂, “ 席地而坐 ” 又是我国古代的起居方式, 4 中 H传 统 家 和 人 体 T程 学 的 关 系 第 _ 孕 席 地 ifu坐的 M期传统家具人体工程学的关系(战 ffl 南北朝) 故早在西周时期,统治阶级便根据席的优劣和装饰特点等而规定了严格的 “ 五席 ” 制度,以此来表明不同阶层的等级和身份地位。周礼 卷二十 司几筵: “ 掌五几、 五席之名物,辨其用与其位。 ”“ 五席 ” 的种类有 “ 莞席、缫席(丝席)、次席、蒲席 和熊席 ” 。汉唐时期又出现了大量的织席、毡毯及新型的茵褥和花席等。 图一席的原始形态(吴江龙南 1号房址關 4陈设 ) 2、床 在家具发展史上,卧具始终占有突

23、出的地位,床是于席之后出现的主要卧具,同 时也兼可坐息。床的出现是对 “ 席地而卧(坐 )” 的生活方式的进一步改善 . 最简单的梯形台式居住面大约出现于新石器时代中期前后(距今 6000年以前 ), 如图二,这一坐卧用具严格的讲尚不能叫做床,只是比席稍有一点进步而已。目前所 发现的典型漆木床实物最早可上溯到战国时期,其中最完整的两套漆木床分别出自河 南信阳长关台 1号楚墓及湖北荆门包山 2号楚墓(图三、四)。此外还有有屏大床, 汉代在河南洛阳朱村汉壁画墓、密县打虎亭 1号汉画像石墓和辽宁辽阳汉壁画墓等均 有发现,是当时屏床的最常见形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床的特点的变化,可从出土实 物和文献记载

24、两个方面充分说明: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摹本 ) 中的围屏架子床 (图五 ),这种床足座已比较高,床上设屏设帐。 图三 漆木床 ( 丨文度 ) 把床的种类、造型以及尺寸列表比较(表一)。 床的种类尺寸 表一 出处 时期 名称 形 状 尺寸 ( era) 河南信阳长关台 1号楚墓 战国 漆木床 带有方格状床栏的六足竹屉架子床 长 225宽 139 高 61. 3 湖北荆门包山 2号楚墓 战国 折叠床 带有方格状床栏的可折叠,床身左右 对称 长 220. 8 宽 135. 6 高 38.4 (女史箴图 东晋至南北朝 围屏架子床 足座己比较高,床上设屏设帐 足座己比较高 3、专用坐具 一 -榻的出现

25、床与席都兼具坐、卧功能,这是早期家具一物多用的共同特征。 到战国时期,随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席的变化已不能满足上层贵族追求享 受的需要。因为席无论怎样改进,总不能更好的显示出统治阶级的高贵来,其所用材 料(竹、草、芦苇等)决定了它自身的局限性。而处于上升阶段的几、案等,则逐渐 向高、向宽大方面发展,与低矮的席越来越不相称。至于床虽可在其上坐息,但它毕 竟还是睡觉的主要用具,不适合摆在高雅的礼仪、宴享、会客等场合,而且形体过于 长大,不便移动。在这种条件下,比床小、比席高,有别于几、案的一类新型家具一 一榻,便应运而生了。 矮榻如同席子,在榻上或跪坐(跽踞)、或盘坐、或 “ 箕踞 ” ( 两

26、腿向前平伸,坐 形如箕状 ),其上还可放置凭几、手炉、书卷等。榻前则多置食案或书几,主要用于 会客、宴饮、办公等场合。榻的造型、 种类见图六。榻在汉魏时期极为流行,尤其在 中 W传统家只和人体 T程 学 的 关 系 笫 - 章 席 地 I ii坐的 期传统家具 1)人体丁程学的关系(战 H 南北朝) 早期榻的种类与尺寸 表二 出处 时期 名称 形状 尺寸 (cm) 河南郸城县 竹凯店 西汉晚期 石坐榻 靑色石灰 &雕刻, f面成方形,四角有曲尺状 足。 长 87. 5,宽 72. A 19 仪征胥浦 101号墓 西汉晚期 木坐榻 带有方格状床栏的可折叠 .床身左右对称 长 114,宽 90,

27、高 26 密县打虎 亭 2号墓画像石 东汉晚期 有屏坐榻 三面屏的 “ 独坐榻 ” 不详 河南邓县 画像砖墓 魏晋南北 朝 小型坐榻 榻为多面体,榻下作壶门托泥式 不详 南京大学北园 东晋墓 魏晋南北 朝 独坐式小 榻 榻下作壶门托泥座或无托泥的虎门洞形式,比 汉榻高 长 125,宽 100, 高28 图六早期榻的造型 榻的使用方式在壁画及汉画像石中十分常见,如图七所示。 7 中 ra传统家具和人体丁程学的关系笫二席地而坐的皁期传统家只 人体下程学的关系(战 H 南北朝) 二、承置用具 几、案、俎是我国古代非常流行的三类家具,尤其在桌子出现以前,几、案、俎 更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关于这三类

28、家具的起源,一般认为应在商代以前。其中 俎、案的起源更早,二者均已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相应实物。战国至秦汉时期几、 案已为人们普遍应用,反映出人们在生活方 式上的发展和进步。 1、几 从几的具体使用方式看,早期阶段的几主要可分为两种形态。一种是可供放置日 用物品或承置器的 “ 庋物几 ” 。这种几与案的造型比较接近,但不象案那样主要用于 饮食。 另一种是指可供支撑身体,或依或靠的 “ 凭几 ” 。春秋前已形成了 “ 五几 ” 制度, 即玉几、雕几、彤几、漆几、素几。由于唐以前的起居方式仍以席地或席床(榻)平 坐、盘坐和跪坐为主,腰部容易劳累,因此用于凭依的凭几、隐囊在这一阶段相当普 遍。这类

29、凭靠用具多以轻便简捷为特点,它们能有效的减轻腰部的压力,使身心得以 放松。其中有北朝时期流行的三足抱腰式凭几,对于后来的主要靠背坐具椅子的设计 制作显然有着直接影响。各种几的造型见图八。 下面就各种几的情况列表比较分析(表三 ): 8 中国传统家 A和人体 T. 程 学 的 关 系 第 - 章 席 地 I/IJ坐的早期传统家具与人体工程学的关系(战国一南北朝) 早期几的种类与尺寸 表三 出处 时期 名称 形状 尺寸 (cm) 九店 24号墓 战国 平面直板凭几 几腿作细长的竹节状,素面 长 56. 4 宽 8. 8 高 31.8 雨台山 256、 555 墓 战国 平面 H板凭几 (图八 1)

30、 几腿与足座呈人字型,几腿上粗下细,腿 下安拱形座,侧面形象呈马蹄形。 长 80宽 13. 2 高 36 雨台山 354号墓 战国 平面曲板凭几 几面呈弓形前曲, 长 74宽 18. 4 高 30 九店 617号墓 战国 平面曲板凭几 (图八 2) 与雨台山 256号墓所出凭几十分接近,在 面板内侧又挖出一条前凹面 长 70.2 宽 11.4 11.8 高 31.8 包山 5号墓 战国 凹面凭几(图八 3) 板面呈马鞍状,中间宽而下凹,两端窄而 上裡; 长 54宽 22. 4 高 34 九店 13号墓 战国 凹面凭几(图八 4) 几面中部较平,几面两长边中部较置。 长 45. 2 宽 15.

31、6 16. 8,高 34. 2 九店 294号墓 战国 凹面凭几(图八 5) 几足 5条,每边中间一条斜向内伸,是 303 号墓凭几的进步形式。 长 46.4,宽 1621.6 高 40 曾侯乙墓 战国 彤几(图八 6) 由三块木板以嵌榫方式拼和而成,整体呈 H形 长 60. 6 宽 21. 3 高 51. 3 信阳楚墓 2号墓 战国 玉几(图八 7) 呈立板式 H形 长 55宽 22 高 58 长沙浏城桥 1号墓 战国 雕几(图八 8) 几面呈马鞍状,中间宽而下凹 长 60. 4 宽 23. 7 高 48 信阳楚墓 1号墓 战国 彤几(图八 9) H形的立足板几 长 45宽 18. 6 高

32、57 包山 楚墓 战国 素几(图八 10) 呈 H形 长 43宽 10. 3 高 41. 4 马王堆 1号墓 西汉 彩绘漆凭几(图 八 11) 塌腰拱肩式,几面扁平,中部宽而微向下 弯曲,两肩窄而略上扬,形似马鞍状 长 63 高 43 马王堆 3号墓 西汉 彩绘漆凭几 结构新颖,该几配有一高一矮两套足。 长 90. 5 宽 15. 8 高 3040 金雀山 31号墓 西汉 双足漆凭几(图 八 12) 与马王堆 1号墓所出土的如出一辙 长 72. 5 高 42 金雀山 1号墓 西汉 双足漆凭几(图 八 13) 几面两端雕成兔首形,几面中间宽而下凹, 两端向上拱起, 长 82宽 16 高 39 金

33、雀山 14号墓 西汉 曲栅足凭几(图 八 14) 八条曲足,足下有座,足座宽于几面,增 加了稳定性。 长 70宽 14 尚 34 9 中 H传统家 K和人体丁程学的关系第 -苧席地 ifu坐的 M期传统家 JVj人体 T程学的关系(战 H 南北朝) 金雀山 丙汉 曲栅足凭几(图 四条足,足中部较粗,几曲 1.中下宽 .中 氏 59宽 12 14战 八 15) 部略下凹。 高 39 东吴 魏晋 三足抱腰式凭 几面作扁平半月形抱腰式,两端与中间各 长 69. 5 宽 12.9 朱然墓 南北朝 几(图八 16) 置一曲蹄足, 高 26 早期古人用几的情况如图九 A、 B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凭几的使用

34、方式,以及 10 中 W传统家具和人体丁 .程学的关系笫一苧席地 Iftj坐的 期传统家 JVj人体 T程学的关系(战 H 南北朝 ) 几和人跪坐时身高的比例关系,其高度一般都到人的腰部,刚好起到支 撑作用。 2、案 案最初是与盘、板类更为接近的一类承托器具,它的出现至少不晚于新石器时代 中后期。案的前身便是盛放食品或杂物的陶盘或简单木板。 案的形象在汉代画像中很多,其上一般摆放食物、食具,使用时通常置于 席前或 床榻前,有的还将案置于床榻之上,就案之造型和使用方式而言,汉代画像中的案包 括以下一些常见形式 : 长方案、圆案、翘头案、叠案与折叠案、方足案、八足案、奏 案与书案、双层案、酿酒案与

35、食品架安、高足桌案与屠宰案。早期古人用案的情况, 在汉代画像石中也很多见,如图 +A、B所示,从中可以看出案的不同使用方式决定 了案的造型和高度。 图十 A汉代画像石中矮足案的图例 中 H传统家具和人体工程学的关系第二章 M1; 地而坐的 V期传统家只 1:;人体工程学的关系(战国一南北朝) 图十 B汉代画像石中高足案的图例 在形体结构方面,南北朝时期的案较汉案己普遍增高,长案、大案己不希见,翘 头案明显增多。有关这一时期翘头案的形制,可以湖南长沙赤峰山 3号南朝墓(图十 一)与河南安阳隋张盛墓所出土的两件瓷案模型为代表。此外,辽 宁朝阳袁台子东晋 墓所出土的一件漆案也很有特点。该案仅在案足外

36、侧做出兽蹄的模样,内侧则削成直 边,案两端各有一长条形翘头(提耳 ), 己颇具翘头案的雏形。此案通长 64厘米、宽 42. 6厘米、高 17. 5厘米,应为当时的使用食案。 在使用功能方面,南北朝时期的案己形成了食案、书(画)案、奏案、香案等不 同系列。案的专用名称表明了使用方式的不同。 早期形态的俎有主要有两种:一是用作礼仪陈设或祭祀、燕飨时用以承置牲体的 礼器。这种俎一般做工较精,形体上较案要小,俎下施以四足或板状足,或涂彩或髹 漆。二是用作切割肉食类的垫具。亦即通常所说的 “ 砧板 ” 、 “ 切菜板 ” 。它的出现较 前一类俎明显要早。因为人类很早就以狩猎、捕鱼为生,切割瘦肉、鱼肉是经

37、常之事, 拿一块石板或木板作砧板亦很自然,而当这种石板或木板逐渐定型以后,用于礼仪、 祭祀的 “ 礼俎 ” 也就随之出现了。 汉代画像石中用俎的情况也很多见,如图十二,从中可以看出俎的高度一般只到 人跪坐时腰的下部,这一高度是由它的使用方式决定的。 图十一南北朝时期的案 12 中围传统家只和人体 T. 程 学 的 关 系 第 - 草 席 地 ifu坐的 期传统家只 1人体 T程学的关系(战 H 南北朝 ) 三、盛藏用具 战国时期是楚式漆木、竹编家具高度发展的鼎盛时期。各种形式的盛藏器具在这 一时期不断分化、改进,使用功能和形制变化日趋丰富。 在当时这些盛藏用具已考虑到了方便移动和幵关的功能:比

38、如衣箱两端各有一对 带槽把手;如曾侯乙墓共出有五件,它们形制相同,大小尺寸比较接近,箱体长 69 72厘米,宽 41. 5 49厘米,装饰纹样各有特点,盖与身采用母子口形式扣合,箱体 两端各有一对带槽把手。文具箱和工具箱箱盖板采取抽拉的形式;形体较大的食具箱 侧板外部对称装有两对勾形铜扣(盖、身铜扣方向相反,位置对应,便于吊抬和 缠绕 ); 还有的盒子盖与盒身以子母口形式扣和,盖心施双兽面铜铺首衔环一个(开 口时便于提拉 )。 第二节早期传统家具与人体工程的关系 在早期 ( 唐以前),人体工程学的专门理论著作虽然还没有,但有关这方面的研 究散落在一些论著中。比如,中国最早的工艺著作考工记中多处

39、提到 “ 人长八尺 ” ( 春秋时一尺约合公制的 20厘米,所谓 “ 人长八尺 ” 不过 1. 6米长 ),以此确定作为 器物基本尺寸比例的重要依据,解决人与物的人机关系,并由此延伸,解决物与物和 人与环境的关系。可见,春秋战国时期的手工业者运用人体工程学的理论已由视觉经 验发展为理论依据。大家都知道,古希腊时期的设计成就是非凡的,其成功在于设计 是从人的生活出发的审美思想和哲学观念。著名哲学家普罗塔格拉斯 ( Protogoras) 曾说过 “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一切存在的事 物存在的尺度,是一切不存在的事物不存 在的尺度 ” 。 已考虑到了一切设计的出发点是人。 当时人们由于受生活条件、礼

40、仪、习俗等的影响,习惯于席地而居,这种席地而 朱铭、荆雷,设汁史下册,山东灾术 !II版社, 1995年版 中 H传统家只和人体 T程学的关系第二章席地而坐的早期传统家 A人体 TS学的关系(战 H_南北朝 ) 居的生活方式单从人的坐姿及坐高上来讲是不符合人体工程学的。但是在当时人们为 了适应席地而居的生活方式所产生的一系列家具又确有很多人体工程学的原理。为了 更好的说明问题,以下从两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从席地而坐的坐姿谈起 1、 席地而坐对身体造成的不适 人在盘坐和跪坐时,身体的重量全部集中在两条小腿上,小腿所承受的压力过大, 而且又无法活动,严重影响了下肢的血液循环,时间稍长就会造成腿脚

41、麻木。再者坐 面过低,受压部分过于集中,为了保持平衡,人体会向前倾,背部肌肉负荷增大,腰 部容易劳累。还有这种坐姿对于年老体衰者不便于起坐。这种坐姿从人体工程学的角 度讲是极不合理的。目前韩国、日本由于受生活、礼仪习惯的影响仍保留着这种席地 而坐的生活方式。 2、 席地而坐的 起居方式及与之相适应的家具陈设 汉时的床榻用处很广,不是今日只限睡眠之用。那时人们办公议事,聚餐会友等 都在床与榻上。异物志中多处有 “ 踞床 “ 箕踞床 ” 的记载,后汉书中记东郡 太守 “ 冬日坐羊皮,夏日坐一榆木板床蔬食出界买盐改食之。 ” 又三国吴志 鲁肃 传中说: “ 周瑜荐肃于孙权与语甚悦之,众宾罢退,乃独引

42、肃还,合榻对饮密议天 下事。 ” 河北望都汉墓壁画画面以人物为主,每个人物都注明身份,有寺门卒,门 亭长,门下功曹,门下吏,主簿等,姿态庄重地踞坐榻上。所以说,秦汉时期人们是 以床或榻为中心的起居生活方式。 我国传统室内尺度的变化与人的坐卧方式的变化有密切关系。人在席地而坐时, 身体的高度较矮,故与之相配套的家具多为低矮型,人的活动空间基本上限定在以屁 股为圆心、以手臂为半径的一个大半圆区域内,活动空间非常有限,早期木榻与几、 案、盒的位置关系见图十三。人在会客、宴饮、办公时为了便于取放东西,物品仅摆 放在人的前面及两侧,后面几乎不放,因为人在席地而坐时转身非常困难。不象现在 我们坐在椅発上,屁股可在椅面或凳面上左右转动。现在人性化的办公空间,活动空 间都很大,前面是一个带拐角的办公桌,后面及侧面是文件柜和书 橱,虽然在这么大 的空间内人们在取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