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ppt(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春秋至秦汉儒家思想发展:春秋时期,应运而生春秋时期,应运而生战国后期,蔚然大宗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遭到打击秦,遭到打击汉初,逐渐复苏汉初,逐渐复苏汉武帝时期,成为正统汉武帝时期,成为正统为何会?为何会?怎么会?怎么会?政治需要思想优势政策推动孔子孔子 孟子、荀子孟子、荀子推行法家,焚书坑儒推行法家,焚书坑儒 推行道家,无为而治推行道家,无为而治 罢黜百家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独尊儒术 董仲舒董仲舒 第第3课课 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纲要求: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课程标准:(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模块衔接:
2、必一4课史观:经济、政治与思想关系重点:列举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难点: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历史地位一、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1.发展概况:(按时间)魏晋:隋:唐:2.影响:二、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1.理学含义:三教合一,儒学正统受挑战理学形成和发展,儒学形成完整理论体系2.理学发展:3.形成原因:三、程朱理学 1.二程观点:2.朱熹观点:3.影响:四.陆王心学:1.陆九渊观点:2.王阳明观点:思考:思考:1.1.二程与朱熹观点的异同二程与朱熹观点的异同2.2.陆王心学的共同点是什么?陆王心学的共同点是什么?3.3.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程朱理学与陆王
3、心学有什么异同?4.4.如何评价理学?如何评价理学?(地位、作用、积极、消极)(地位、作用、积极、消极)原因:主张:一、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A.社会动荡,佛道盛行,儒学正统地位受挑战B.儒学吸收佛、道思想精华而发展魏晋南北朝:隋:“三教合归儒”主张(三教合一)唐:1.发展概况:三教并行政策(尊道、礼佛、崇儒)佛教、道教的发展,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开始受到挑战,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2.影响(特点):儒学在抨击佛道的同时,又融合佛道思想精华,促进儒学的新发展推动理学形成三教合一,儒学正统受挑战二、宋明儒学的发展1.理学含义:理学是宋代出现的新的儒学体系,是儒学、道教、佛教三家融合的产物。理学以儒学内
4、容为核心,吸收、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对传统儒学进一步改造和发展,使儒学更为理论化、思辨化,从而形成以“理”(即“理”或“天理”为世界本原)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官方统治思想。程朱理学程朱理学理学朱熹(南宋)陆王心学陆王心学(北宋)程颐(弟)程颢(哥)陆九渊(南宋)王阳明(明)2.理学发展:创立发展理学形成和发展,儒学形成完整理论体系理学奠基人3.主要代表及地位:理学集大成者完整理学理论体系四书章句集注心学集大成者心学奠基人4.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儒佛道并行,吸收佛道精华解释儒家义理,推动儒学的理论化和思辨化宋统治者为改变五代以来分裂、动荡局面,迫切需要加强君主专制主
5、义中央集权,重树纲常伦纪宋代重文轻武,对学术较少干涉,书院讲学兴盛,学术活跃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发展宽松环境:经济基础:儒学家推动复兴儒学活动二、宋明儒学的发展理学形成和发展,儒学形成完整理论体系思想渊源:政治需要:主观努力:基本史观:基本史观:1.文化的发展由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发展水平和状况决定文化是经济发展的结果,是政治变动的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一定时期的文化是对一定时期经济、政治的集中反映,并对经济、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作用1.北宋:二程观点程颢程颢1032-10851032-1085程颐程颐1033-11071033-1107三、程朱理学核心: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万物只是一个天理,主
6、宰万物,先有理后有物唯心论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要亲自探究、实践,获取知识、道德,认识普遍的“天理”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2.南宋:朱熹主张朱熹朱熹1130-12001130-1200重树纲常礼教的权威,规范言行性本善,发挥“仁”的学说“仁与万物俱生”“物皆有理”“穷理格物”“进学则在致知”理学奠基人理学集大成者,完整理学理论体系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理(性)和气(形)浑然一体,共同构成万物先有理后有气性无不善情当从善三、程朱理学理气论:格物致知2.南宋:朱熹主张心性论:核心:理之源在于天理(宇宙之心)客观唯心论把天理和社会伦理规范、个性道德品
7、质结合人们应克制感情、欲望,让道德理性(天理)来支配和指导行为对象(物):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方法: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循序渐进 二程和朱熹的关系:局限:1.不利于自然科学探究2.崇尚探究义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天理就是三纲五常,是人性最高境界人性与天理一致,即性本善人性(善)被后天欲望(心)蒙蔽目的:明道德之善,不是求科学之真评价:创立 继承、发展,完整体系三、程朱理学3.影响:适应封建统治者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南宋以后南宋以后成为长期居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科举考试的教科书成为官方哲学,维护专制统治强化纲常礼教,束缚人性影响远及日本、朝鲜(朱子学
8、)以至欧洲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很大 以朱熹理学为核心内容的儒家思想于16世纪传入欧洲之后,正合了欧洲复兴“理性主义”的历史符节,从而作为助力推动欧洲进入了“哲学时代”或“理性时代”。此后法国的启蒙运动和18世纪的唯物主义以及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建,朱熹的理学都起到了导索和酵母的作用,以至于融贯于欧洲哲学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之中,并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文化背景中重要的思想来源和资料。朱熹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流的世界级思想家,其实际作用不在任何历史上的伟大思想家之下。我们今天充分挖掘和认识朱熹哲学的这种世界历史作用,对于中国社会在今天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凝聚民族精神、复兴民族文化,豪迈
9、地走向21世纪,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思想意义。利于加强道德修养,约束自我言行、欲望,建立理想人格,塑造民族性格,凝聚民族精神、复兴民族文化四、陆王心学1.南宋:陆九渊主张 心学奠基人核心:心是宇宙万物的本源 “心即理”“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主观唯心论2.明中期:王阳明心学的集大成者 王守仁,1472-1528,世称阳明先生,浙江人。他是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是我国宋明时期主观唯心主义集大成者。他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用以对抗程朱学派。背景:明朝中期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程朱理学官方化和成为科举教材以后,功利逐渐掩盖学术应有的探究精神
10、,崇尚空谈,不务实际,无法解决社会问题继承和发展陆九渊的心学,吸取佛教禅宗“心外无佛,即心是佛”的思想为挽救封建统治危机,必须整治人心核心:“心即理”,人心是世界的本源将人心与伦理、道德结合“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善”“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主动性、发奋进取但不能科学说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内心反省,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本性知和行都产生于心,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去人欲致良知四、陆王心学王阳明主张:主观唯心论“至善是心之本体”,“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认识论:“致良知”,知行合一性善论、仁爱思考:思考
11、:1.1.二程与朱熹观点的异同二程与朱熹观点的异同2.2.陆王心学的共同点是什么?陆王心学的共同点是什么?3.3.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4.4.如何评价理学?如何评价理学?(地位、作用、积极、消极)(地位、作用、积极、消极)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探究学习探究学习不同点:(1)哲学观: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外在的“理”,客观唯心。伦理纲常是客观存在的天理所决定 灭人欲,存天理(顺应天理、接受纲常规范)陆王:内在的“心”,人心是“理”,主观唯心论 伦理纲常是人心决定,是人固有的本心 去人欲,致良知(恢复固有善性)(2)认识论:把握“理”的途径
12、不同:程朱:“格物致知”,向外部探究“天理”陆王:内心反省,加强道德修养,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天理)更加绝对,更加极端,更加绝对,更加极端,更加主观,更加唯心。更加主观,更加唯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探究学习探究学习内容:(1)主体内容都继承并发展儒学“仁”、“礼”、“性本善”、伦理道德规范等基本思想,都属儒家学派(2)从不同角度对儒学基本思想进行阐述,提供更完善的理论依据,加强儒学的权威性,更利于为统治阶级服务(3)哲学观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心”),是理学的两个派别,都是唯心主义(本质)都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影响: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强化封建纲
13、常礼教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着积极影响相同点:思考问题:思考问题:作为一种流传几百年的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流传几百年的传统文化,宋明理学宋明理学有什么可取的地方?有哪些内有什么可取的地方?有哪些内容是不科学和不正确的?容是不科学和不正确的?五、理学的评价1.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程朱理学在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明中以后心学得以广泛传播将“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片面强调理、义,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与(社会进步)人本精神背道而驰4.进步: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的观念因循守旧的观念重义轻利的观念重礼轻法的观念程朱理学占统
14、治地位,束缚思想,封闭愚昧,崇尚空谈,难以解决实际问题,不理自然科学发展2.从世界观的高度,论证儒家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对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起了重要作用,在政治、教育、社会教化等方面影响深远3.消极: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创新;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1)重视主观意志力量,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利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催人奋进。(3)具有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传统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4)强调力行。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15、5)具有和谐意识。和平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家庭,大到民族、国家、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识(2)强调道德修行,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强化中华民族重气节和德行、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千年学府白鹿洞书院千年学府白鹿洞书院 1179年,朱熹为知南康军等事,曾在此主持教务和讲学,并奏请赐额及御书,书院于是声名大振。以后,陆象山、王阳明等人都曾在此讲学。成为理学传播中心。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南山谷中,为宋代四大书院之一。此处原为唐朝人李渤、李涉兄弟的隐居处,李渤曾养一白鹿自随,人称白鹿先生。以后李渤为江州刺史,在隐居旧址创建台榭,号为白鹿洞。至南
16、唐时这里建为“庐山国学”,北宋初扩为书院,与睢阳、石鼓、岳麓并称天下四大书院。朱熹,字元晦(朱熹,字元晦(1130120011301200),),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是继孔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朱熹早年朱熹早年为学博杂,泛滥词章,出入佛老,对各种学问有着极为广泛的兴趣。为学博杂,泛滥词章,出入佛老,对各种学问有着极为广泛的兴趣。他于他于 1148 1148年中进士,历任泉州同安县主簿、知漳州、焕章阁待制年中进士,历任泉州同安县主簿、知漳州、焕章阁待制兼侍讲等职。平生不喜为官,兼侍讲等职。平生
17、不喜为官,“仕于外者仅九考(共九年),立于仕于外者仅九考(共九年),立于朝者四十日朝者四十日”,一生主要的时间(约四十年)在福建讲学。主持,一生主要的时间(约四十年)在福建讲学。主持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打开学术自由和辩论之风,总结不少的治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打开学术自由和辩论之风,总结不少的治学经验和学习方法。学经验和学习方法。朱熹死后不久,成为朱熹死后不久,成为“孔门孔门十哲十哲”之一,而其在历代儒者中之一,而其在历代儒者中的地位及实际影响仅次于孔、孟。的地位及实际影响仅次于孔、孟。其思想学说从其思想学说从南宋以后南宋以后成为中国成为中国的官方哲学。的官方哲学。精思、明辨、博学、多产精思
18、、明辨、博学、多产 朱熹有许多著作,仅在朱熹有许多著作,仅在经学经学方面,就有周易本义方面,就有周易本义、易启蒙学易启蒙学、蓍卦考误蓍卦考误、易传易传、古易音训古易音训、损益象说损益象说、易答问易答问、朱文公易说朱文公易说,书古经书古经、书传缉说书传缉说、书说书说、文公书说文公书说、书经问答书经问答,仪礼经传通解仪礼经传通解、仪礼经传图解仪礼经传图解、朱子井田谱朱子井田谱、礼记辩礼记辩、仪礼经传通解续仪礼经传通解续、朱子礼纂等朱子礼纂等,孝经孝经刊误刊误、孝经存异孝经存异,四书章句集注四书章句集注、四书或问四书或问、论孟精义论孟精义、中庸辑略中庸辑略、大学集传大学集传、大学详说大学详说、大学启
19、蒙大学启蒙、论语要义(两种)论语要义(两种)、论语训蒙口义论语训蒙口义、论语详说论语详说、孟子集解孟子集解、孟子问辨孟子问辨、四书音训四书音训其中其中四书章句集注四书章句集注耗费其大半生精力。耗费其大半生精力。朱熹著作中最重要、最有影响的,除朱熹著作中最重要、最有影响的,除四书章句集注外,当推朱文公文四书章句集注外,当推朱文公文集、朱子语类、朱子家礼。集、朱子语类、朱子家礼。“形而上者,无形无影是此理;形而下者,有情有状是此器(器物)。”“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朱熹 “未
20、有这事,先有这理。如未有君臣,已先有君臣之理;未有父子,已先有父子之理。”朱熹 宇宙万物都由“理”(“天理)和“气”两方面构成。“理”是事物的本原,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气”是构成一切事物的材料,决定事物的具体形状。在现实世界中,理、气不能分离。但从本原上说,先有理而后有气(器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宇宙之间一宇宙之间一理理而已。天得之为天,地得而已。天得之为天,地得之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之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行,无所适而不在。”朱熹朱熹性无不善情当从善心
21、性论 朱熹说:“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天理(性)就是三纲五常,是人性最高境界人性与天理一致,即性本善人性(善)被后天欲望(心)蒙蔽 朱熹又说:“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评价:消极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长幼有序,怜贫恤寡,勤俭节约,恪守本分等约束自我言行、欲望,加强道德修养,建立理想人格,塑造民族性格 3.根本目的:用封建纲常礼教来遏制人性、约束人们的言行,服从统治的需要,维护君主专制的统治秩序4.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与(社会进步)人本精神背道而驰1.将“天理”与“人欲”完全对立2.“天理”的实质是封建伦理道德5.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