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教案参考_1.docx

上传人:wj151****6093 文档编号:9059043 上传时间:2022-03-29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8.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两首教案参考_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古诗两首教案参考_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两首教案参考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两首教案参考_1.docx(4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古诗两首教案参考_1 第一篇:古诗两首教案参考_1 古诗两首教案参考 这一课共编排了两首古诗。 江畔独步寻花一诗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杜甫。这是诗人写的组诗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里的第六首,全组诗共七首,记录了诗人在四川成都锦江边单独漫步寻花的全过程。诗的题目是“寻花,全诗围围着花景来写。前两句写花,从满蹊(分布)、干朵万朵(数量)、压枝低(繁茂)这不同角度写,使人印象深刻,不觉得重复。后两句写花间的景象,由写静态转为写动态,细致刻画了蝴蝶和黄莺。全诗描写动静相应,绘声绘色,意境特别秀丽,表达了诗人对和平清静生活的酷爱,以及久经离乱后得以安居时的喜悦心情。 菊花一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元稹。这是一首咏菊诗

2、。“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诗人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品德发出由衷的赞美。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及新词。 2能看注释,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时支配: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请学生给大家背诵学过的古诗。 2我们宏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绚丽的文化,古诗可以说是其中的一颗明珠。好多古诗都描写了引人人胜的景色,进而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所以,我们在学习古诗的时候,只理解诗的字面意思还不够,还要把诗中的语言文字变成自己头脑中的画面,使自己深化到诗境中去悟情。今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 3板书课题:江畔独步寻花。 二、解题,介

3、绍作者。 1请学生根据注释解题。(在江边单独一人一边漫步,一边赏花。) 2师生沟通有关诗人的资料。 杜甫,字子美。他是我国古代宏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和李白并称李杜,代表着唐代诗歌的两座高峰。自幼好学,很有政治理想。漫游各地,与李白相识。安史之乱前住在长安,生活贫困。 安史之乱后,弃官移家成都,在浣花溪边筑草堂。晚年离开成都,病死在湘江途中。他的诗歌敢于大胆揭露社会冲突,批判统治者的罪恶,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怜悯,反映了唐代由盛到衰的历史,被称为诗史。 三、抓字眼,明诗意。 1自读古诗。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字眼)。 (“黄四娘是谁?“自由什么意思?“娇莺什么意思等?) 2分组互助学习,可。联系

4、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来理解字词的意思。 (“黄四娘,杜甫的邻居。“自由是指逍遥自由。“娇莺是指黄莺娇柔的歌喉。) 3师生共同探讨,理解诗意。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这两句的意思是: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压得枝条低垂下来。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由娇莺恰恰啼。 这两句的意思是:戏闹的蝴蝶恋恋不舍地回旋飘舞,逍遥自由的黄莺放开娇柔的歌喉不断地啼唱。 四、提问题,悟诗情。 1“话的意思弄明白了,那么怎么把诗中的意思变成头脑中的画面呢?我们不妨针对诗中词语来提几个“什么样和“怎么样的问题。 2给前两句提问题,悟诗情。 (1)激励学生提问题,老师可做示范。 (“什么样的小路上,开

5、满了什么样的花?这些花压得枝条都怎么样了?) (2)针对这些问题来想一想,当时的情境怎么样呢?也就是说,你头脑中的画面是什么样的? (3)出示一张场景图画投影片,启发学生思维。 (黄四娘家门前有一条曲折的小路。小路旁开满了各色各样的鲜花,成千上万朵花压得枝条都低低地弯下了腰。) 3给后两句提问题,悟诗情。 (1)学生分组探讨提问题。 (什么样的蝴蝶怎么飘舞?黄莺的叫声怎么样?它好像在说什么?) (2)针对这些问题来想一想,你头脑中的画面是什么样的? (留连花朵的蝴蝶不停地在花丛中上下追逐着、戏闹着。逍遥自由的小黄莺叫声宛转动人,好像在说:这里多美呀!) 五;想画面,咏诗句。 1想象当时的画面,

6、诗人看到、听到后的反应。 (感叹春光赐予视听的无穷美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清静生活的酷爱,以及久经离乱后得以安居时的喜悦心情。) 2指导朗读。 (实行学生练读、评读的形式,要求读出对生活的酷爱,作者看到景物后的喜悦心情。) 六、根据你的想象,把诗中描写的景物画下来。 1学生自画。 2集体沟通。 七、作业 :背诵江畔独步寻花。 其次课时 一、揭示课题,介绍作者。 1板书课题:菊花。 2师生沟通有关诗人的资料。 元稹,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人。他是北魏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元和十年,与白居易等酬唱频繁。诗与白居易齐名,称元白,同为新乐府运动的提倡者。有元氏长庆集。 二、抓字眼,明诗意。 1自读古诗,

7、留意读准字音。 舍 斜 尽 2再读古诗,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 (“绕舍什么意思?“似什么意思?“更什么意思?) 3分组互助学习,可,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来理解字词的意思。 (“绕舍是指环围着房屋。“似是好像的意思。“更是再的意思。) 4师生共同探讨,理解诗意。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这两句的意思是:一簇簇秋菊环围着房屋开放,好像是到了隐士陶渊明的家,我一遍又一遍围着篱笆观赏菊花,不觉得太阳已渐渐西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这两句的意思是:在百花中我并不是对菊花情有独钟,而是因为菊花开过后再也没有可观赏的花。 同桌互相说一说诗意,指名说。 三、提问题,悟情境。 1

8、学生分组针对诗中词语提几个“什么样和“怎么样的问题。 2师生共同归纳。 (1)秋天的菊花丛开得怎么样? (2)谁一遍又一遍地怎么样观赏菊花? (3)菊花开过后花坛什么样? 3针对这些问题想一想,你头脑中的画面是怎么样? (开得正艳的菊花这一丛、那一簇,在房屋的四周竞相开放。我围着篱笆看看这丛,又看看那簇,有时还蹲下来认真观赏。菊花开过后,这房屋的四周也就再没有可观赏的花了。) 四、想画面,咏诗句。 1想象当时的画面,诗人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诗人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品德发出由衷的赞美。) 2咏诗句、指导读出赞美的语气。 实行分组练读,评读的形式。 3试背这首诗。 五、选做作业 :根据你的想象

9、,把诗中描写的景物画下来。 、看拼音写词语 、按要求填空。 1“菊共笔,第四笔是。 2“陶共笔,第九笔是。 3“此共笔,第五笔是。 、多音字组词。 卸 别 叫 更 、说明下面字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江畔独步寻花: 江畔: 蹊: 留连: 自由: 恰恰: 独步寻花: 菊花: 秋丛: 绕舍: 篱: 尽: 更: 、无把诗句补充完好,再说明诗句的意思。 1自由娇莺恰恰啼。 2似陶家,遍绕篱边。 、学问积累。 1你所知道的唐代的诗人还有 2你还知道杜甫写的什么诗?能写下来吗? 其次篇:古诗两首教案 (1)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语文教案 赠刘景文设计一 学习目标: 1、会认“菊、残、君、橙、橘、径6个生字,会写“

10、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培育积累、背诵古诗的爱好。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如今是什么季节?宠爱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秋天的景色吗? 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宠爱秋天,古人也很宠爱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 今日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出示诗人、题目:知道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吗?学习生字:赠、刘。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 苏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一天,他和挚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苏轼喝着酒,特殊兴奋,就写了这首诗送

11、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学生接读,提示留意后鼻音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互相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 3、反馈: 1指名读谁情愿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评价: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评价? 2引诞生字教学:菊残君橙橘 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 3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读生字卡片 4、朗读这首诗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大家再自信地读给自己听听齐读 三、细读品尝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读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2、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 1荷尽 出示2幅图片:为了关心大家读得更好,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

12、师给你看这两幅图。 让学生说说哪幅图写出了诗意,并说说理由。理解“尽、擎雨盖 探讨: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诗人为什么还要写这里? 指导朗读:那你能通过朗读把荷花池的美丽表达出来吗?个别读女生读齐读,老师随机评价:真好啊!真是看了还想看。 2菊残 出示图片,说图意,理解“菊残、傲霜枝。 秋风中,菊枝仍精神饱满地挺立着,你想对它说什么? 3橙黄橘绿 读了这几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出示图片 3、苏轼看到的秋天就这些景物吗?发挥你的想象,帮诗人说说他看到却没有写出来的景色。 学生沟通一起观赏这些美景学生说感受:秋天真是一个 的季节! 4、引出诗句:看来秋天的美景才不止这二十八个字呢!怪不得诗人说

13、:“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你如今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了吗?学生说诗意,悟诗情,老师板书:爱秋天。 5、齐读古诗:如今再来读这首古诗,信任你头脑中的这幅画会更美。带着对秋天的赞美语气来齐读这首诗。 四、熟读背诵 、说说方法:这么美的诗你想不想把它背出来?你有什么方法告知大家? 、熟读背诵。 五、书写指导 、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 、学生认读 、让学生视察,说说书写时要留意什么。 六、沟通已经积累的描写秋天美景的诗。 教学反思: 传统的古诗文教学是“字字落实,说明词句成了古诗文教学的主要任务,结果是把一篇篇充溢着深刻意蕴、丰富情感和诗情画意的古诗文肢解得支离裂开。其实,古诗具有“一诗

14、一画的特点。“一画,就是当时诱发诗人有所“感的场景。我们学习古诗首先就要带着学生看到诗人所感的那个场景,才能由此进入诗意的境界,诱发学生的情感。在本次教学中,老师可以借助音乐、图片,让孩子们进入了诗所描绘的景象之中;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们去看、去想、去说、去听、去悟。学生的思维在扩张,认知在深化,每个孩子眼中有画,心中有景,此时此刻他们的情感也在不断积淀、不断升华,对秋天的赞美之情自然溢于言表。 第三篇:古诗两首教案 (1) 古诗两首 一、教材简说 这篇精读课文由两首古诗组成,描写和赞美了春天的景色。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写的是初春二月柳树、柳条、柳叶。春日是宋代理学家朱熹所作,是一首春

15、游诗,赞美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同时也点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 两首诗把春天描写得万紫千红,多姿多彩,而又充溢了勃勃朝气,表达了作者对万物复苏的春天的渴望,以及春天到来的喜悦。 咏柳,咏,意思是用诗词的形式描述。在本课是歌颂、赞美的意思。柳树在春天生发,是春天有代表性的景物,作者描写柳树,歌颂春天,赞美大自然世界呈现出的勃勃朝气。 “碧玉妆成一树高:“碧玉,绿色的玉,这里把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妆,装扮。“一树,满树,“一字这里不表示数量,表示满、全、完全的意思。全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扮的一样。 “万条垂下绿丝绦:“万条,泛指柳树枝条

16、多。“绦,一种丝织的带子。全句的意思是:从树上垂下来多数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 “不知绿叶谁裁出:“绿叶,柳树新萌发滋生的又细又嫩的叶子。“裁,裁剪。全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 “二月春风似剪刀:似,好像。全句的意思是: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咏柳前两句用比方的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后两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给予奇异的想象,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这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 春日诗题的意思是在春天里。全诗讲的是作者在春日里巡游,看到无限的春光,从中有所体悟,阐发了自己的哲理思索。 “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即晴日,天气晴

17、朗的好日子。“寻芳,巡游、赏玩奇妙的风景。“泗水,水名,在山东省中部,源于山东省泗水县东蒙山南麓,因四源并发而得名。它是淮河的支流,流经曲阜,也是孔子讲学的地方和死后安葬处的近旁。“滨,水边。在泗水边“寻芳,事实上说的是追求圣人大道。 全句的意思是:在风和日丽的一天,诗人到孔子曾经呆过的地方泗水流域去观赏风景。 “无边光景一时新:“光景,风光景色。“一时,一个时辰,这里形容时间很短,一时之间。全句的意思是:那里风光无限,一时之间许多簇新秀丽的景色映入眼帘。 “等闲识得东风面:“等闲,平常、随便。识得,相识到。“东风面,春风的面貌,因我国春夏季多为东南风,故称春风为东风。 全句的意思是:平常(人

18、们)都知道有春风。 “万紫千红总是春:“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奇斗艳的景色。“总是,都是。全句的意思是: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景象都是由春风点染而成的。 以上两句的意思是: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相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也就是说,春风徐来,各种景象面貌一新,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这首诗前两句是从感性上得到相识,后两句从理性上受到启发。同时,接受虚实结合的手法,来描绘春天的景色,“无边光景一时新是虚写,“万紫千红总是春是实写。虚实结合、寓哲理于感性形象之中,不仅把春天描绘得生气勃勃,而且蕴含了深刻的道理,给人以理性的思索,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 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

19、生在诵读中了解大自然春天的美丽和生气勃勃,从中感悟春天生命力的奇妙,同时,增加酷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二是让学生积累诗句,培育对祖国古代诗歌的酷爱感情。 这两首诗的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二、学习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酷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奇妙。 三、教学建议 1、课前让学生视察春天的自然景物,重点视察柳树及其生长状况,春天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的情景。假如因季节视察不到,可以让学生回忆春天的景象或找一些有关春天的图片

20、看一看。老师准备有关春天的课件或图片。 2、本课要求相识的字有4个,会写的字有7个。可以让学生根据生字的字形特点,用自己的方式自主识字,比方,可以在诵读中识字,自己画诞生字,就不相识的字和读不准的字音,或查字典,或向老师、同学请教。也可以分析字形重点识记:咏,用口吟诵,与口有关,故口字旁;泗、滨,与河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水旁;绦,与丝织有关,左边是绞丝旁。 要加强对字形的指导,比方,裁,与衣服有关,里面是衣字;剪,用刀来剪,下面是刀字;妆,梳妆,女人常梳妆,右边是女字旁。 指导写字时,留意让学生先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结构,再动笔写。老师重点提示:“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终一笔是点,不是捺;

21、“滨字第七笔是一笔撇,不是两笔;“紫字的下面“糸不要丢掉一点。 3、这两首古诗描写的是春天的内容,教学时,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充分感受春天的自然景象,再学习诗句。可以这样导入:春天是什么样的?春天的柳树是怎样的?春天百花盛开的景象是什么样的?你能用语言或学过的诗句来形容吗?在学生回忆自己的相识和体验后,再提出:看看古代诗人是怎样描述春天景色的。这样再读课文,使学生对诗句内容产生深厚的爱好。 4、古诗的学习要以诵读为主,可以实行多种形式来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可以老师范读、音乐配读等。老师指导学生边读边体会诗句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到达对诗句内容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不必特地死抠其中的词义,在粗

22、通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内容。最终,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背诵下来。 5、指导朗读时。重点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诗的节奏感。可以结合看图,想象情境来感悟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所想所感。再通过诵读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到的情感表达出来。诵读时老师要做必要的技术指导,要求学生把握节奏、留意停顿,读出诗的韵律。 比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绿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读的时候,留意词与词之间节奏不要完全一样,有快有慢,要有转变。需强调的内容要读重音,比方“谁

23、“春风“东风“总是“春。 6、根据诗句特点,可以实行不同的方式理解古诗的内容,突破难点。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句,可体会到静态中柳树的色调美、形态美。“不知绿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可让学生绽开想象,想象春风剪开柳叶的动态景象,也就是在春风中柳叶翻飞飘动的情景。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可把自己当作一个游客,在晴朗的日子里,到河边去看新颖的春景,想一想,当时的景致是怎样的?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让学生想象在春风的吹拂下,万紫千红的景象,从而体会诗句内容。 7、关于课后思索练习题。 第1题是背诵课文。可以结合课文学习时进行,在熟读成诵中,让学生背诵,也可以接

24、受互相竞赛的方式记背。 第2题,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是理解诗句内容的练习。理解不要拘泥课文内容的直译,只要让学生凭借自己的理解,把意思说清楚即可。如,“因为有了东风,才会有万紫千红的春天。“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景象都是由春风点染而成的。“平常人们都知道有春风,要是真正相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花开的景象以后。“春风缓缓吹来,各种景象面貌一新,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这几种表达都可以。 二、 参考资料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省萧山人。少年就以文词而知名。公元695年擢进士,做过工部侍郎等官。晚年与李白交友,酒后作诗文,神采奕奕。他工书

25、法,尤善章草隶书。全唐诗存其诗一卷,共存诗20首。写景的诗,较为清爽通俗,除本课咏柳外,还有采莲诗回乡偶书广为传诵。 朱熹11301200南宋思想家、教化家、文学家。字元晦,号晦庵、晦翁,别称紫阳、考亭。祖籍徽州婺源今江西,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曾任秘阁修撰等职。他博览群书,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有不同程度的奉献。在哲学上进展了程颐、程颢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好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系统,称为程朱理学。他从事教化时强调启发式。他治学看法严谨,分析问题精密,对后代的学者影响很大。他的著作很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后人编纂的晦庵先生

26、朱文公文集和朱子语类等多种书。 2、古诗两首 教学要点:学习咏柳、春日理解诗意。 一课时 一、板题、解题 1、看题目,说说咏是什么意思? 2、谁能说说“咏柳的意思。 二、讲读诗歌 1、“碧玉妆成一树高 1“碧玉是指什么? 2“妆是什么意思? 3“一树是什么意思? 4“高是指什么? 5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2、“万条垂下绿丝绦 1“万条是指什么? 2这一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3、“不知绿叶谁裁出 1“绿叶是指什么?“裁是什么意思? 2谁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4、“二月春风似剪刀 1“似是什么意思?诗人把什么比做剪刀? 2这一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一、学生串讲诗歌的意思。老师订正补充。 二、着首诗前两

27、句主要写什么?作者按怎样的依次视察的? 三、这首诗后两句主要写什么?接受什么形式写?赞美了什么? 四、指导朗读诗歌,在朗读中想象春天美丽的画面。 五、反复朗读,背诵这首诗。 二课时 春日 一、阅读与理解 1、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 西人,南宋哲学家、教化家。朱熹的诗富于哲理性而不乏诗味,寓争辩于写景, 别有风格。 2、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会面的日子,这里指天气好的日子。 3、寻芳:巡游河边,欣赏春花。 4、泗水滨:泗水,河名,在山东省;滨,水边。 5、一时:一下子。 6、等闲识得东风面:等闲,寻常、随便;识得,感觉到;东风面,春风的 面貌及其精神。 二、

28、赏析: 古代文人春的意蕴,读起来真的回味无穷,春光如此流连忘返, 我们更应“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往!诗歌表达诗人外出河边寻春春游, 一眼望去就感觉处处面貌一新。为什么?因为天地间吹开了和煦的东风, 东风催得百花齐放,百花为人们捧出了万紫千红的春天。诗人赞美了春天奇妙的景象, 同时也道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历来也被传为名句。 三、学生串讲诗歌的意思。老师订正补充 第四篇:1、古诗两首 1、古诗两首 独坐敬亭山 学问点: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 2、背诵并默写课后的注释。理解“尽、闲、厌单字意思。 3、会用自己的话理解诗句

29、的意思。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知名的诗人,他们是谁? 根据学生课堂反应,老师提示:一个称“诗仙,一个称“诗圣 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今日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板书。 二、检查预习。 1、你相识了哪些生字? 2、你理解了诗中哪些单字的意思? 在学生沟通中重点理解“尽、闲、厌单字说明。 3、谁能起来读一下这首诗? 三、解读诗句,感悟诗情。 1、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画一画这两句。 理解“众鸟: 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 理解“孤云: 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 理解“尽和“去。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

30、独去闲: 感悟: 本来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心情怎么样?板书:独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指名回答“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含义。 总结这两句的含义: 一群群鸟儿冲向天空向远处飞走了一片白云悠然地飘走了,也没有了踪影。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莫非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理解“相看: 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指板书,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指板书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意呢? 2理解“看不厌: 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意?景美 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 指班上一对好挚友就像你看她,看不厌,很宠

31、爱;她看你,看不厌,很宠爱。她把她当成是自己的挚友。而李白之所以看敬亭山看不满意,也把敬亭山当成了挚友。 3品析诗句 李白把敬亭山当作了挚友,所以看不厌,而敬亭山看李白看不厌,这又是为什么呢?敬亭山也把李白当作了挚友。 4指名回答“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含义。 总结这两句的含义: 只有敬亭山和诗人出神地注视着,互相看也看不厌。 、品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既然找到了自己的挚友,而且是那么知心的挚友,李白还孤独吗?这时候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板书:不独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带着兴奋的心情读。 四、表情朗读,升华诗意 五、拓展延长。 诵读李白的两首诗。 夜宿山寺 望庐山瀑布 危楼高百尺,日照

32、香炉生紫烟, 手可摘星辰。遥看瀑布挂前川。 不敢高声语,飞流直下三千尺, 恐惊天上人。疑是银河落九天。 六、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 望洞庭 学问点: 1、有感情的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师强调“潭字笔画。 2、背诵并默写课后的注释。 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秋月:点明时间秋天 潭面:湖面。 遥望:远远地看;翠:青翠。 青螺:这里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也用上了比方的手法。 3、会用自己的话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流程: 一、 解题导入,了解诗人。 板书课题:望洞庭。你从题目知道了些关于这首诗的什么信息? 写的是洞庭,从 “望角度来写的,是远看 介绍诗人:刘禹锡,洛阳人,他的诗通俗清

33、爽、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二、检查预习。 1、你相识了哪些字,你觉得哪个字需要提示大家?重点强调“潭字笔画。 2、你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重点理解: 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秋月:点明时间秋天 潭面:湖面 遥望:远远地看;翠:青翠 青螺:这里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也用上了比方的手法 3、指名读诗,正音:潭、磨、螺。 4、通过课前预习,想想你从诗中体会到了什么? 三、精读感悟。抓住字眼、想象意境 1“湖光秋月两相和 感受“和和谐、协调。 你读出时间了吗?秋天的夜晚:“秋月 你读出当时作者眼前见到的景物了吗?洞庭湖水澄澈透亮,与天上明月清光交相辉映,显得特别清静、和谐结

34、合看插图。 “两相和这“两谁与谁?湖光与秋月 湖光秋月如此“和谐,水月澄洁,一片清静的气氛,一派和谐之美! 2“潭面无风镜未磨 感受“镜未磨一帆风顺。未:没有。 这里藏着一个精确的比方,你读出来了吗?把“潭面比作“铜镜 这铜镜还没有打磨呢,有些模糊,有些迷漫。为什么?一是月光下不真实;二是浩阔湖面,涟漪轻起,波光粼粼。 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 4“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感受“遥望“银盘青螺自然之美精致绝伦。 闭上眼睛,边读边想象,感受洞庭山水美景。 指名读,想象:白银作的盘子里放上一颗小

35、巧玲珑的青色田螺,看着它,你有什么感觉? 诗中的“白银盘指什么?“一青螺呢?再看插图。说说感受。 5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青翠,就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 6同桌互相用自己的话说明整首古诗的意思 学生复述: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青翠,就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 四、积累内化,迁移运用。 1朗读、背诵。指名有感情读背,因已有基础,重点放在投入情感上。 2延长:其实写洞庭湖的诗还有许多,比方如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上张丞相再如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

36、夜浮。他们的特点是把洞庭湖写得大多气概雄伟、境界壮阔,而刘禹锡这首诗却不同,重在表现洞庭湖的柔软秀美。有爱好的同学不妨读读比较一下。 五、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 教学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给孩子们插上了腾飞的双翼。他们在组长的带着宠爱,自主实力、合作实力等有了很大的提升。在教学中,我们重点感悟了文中真情,给学生潜心全文,熟读静思留下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孩子们细细咀嚼语言文字的味道,才能品尝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情感。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有深度、有争议的问题,一时搞不明白。这是我就引导学生绽开探讨,让学生在探讨中沟通,在辩论中明晰,互相启迪,共同提高。我深深地感受到:学生自主快乐的学习,

37、就是老师在教学中最大胜利。 第五篇:古诗两首教案 2、古诗两首 咏柳 教学目标 1.学习咏柳,理解诗句意思。 2.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 朗读引入课文题目,了解作者 1.我们以前学过不少古诗,回忆一下,把你最宠爱的一首古诗背给大家听。(学生背诵古诗。) 2.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 3.老师范读古诗咏柳,板书题目。 4.解题:咏,用诗词的形式描述。这里是歌颂、赞美的意思。 同学们视察过春天的柳树吗?(老师出示图片或挂图。) 5.介绍作者。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他少年就以文辞而知名。晚年与李白

38、交友,善酒后作诗文。 二 自读自学 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这首古诗。 (2)认读生字。 (3)边读边看图思索:这首古诗主要讲的是什么? 三 沟通自学状况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咏yn 碧b 妆zhun 裁ci 剪jin 2.练习读诗,检查读得是否精确。 3.理解重点词语。 碧玉:绿色的玉,这里用来比方嫩绿的柳树枝叶。 妆:装扮。 一树:满树。“一字这里不表示数量,表示满、全、完全的意思。 绦:用丝编成的带子。 绿叶:柳树新萌发出的又细又嫩的叶子。 裁:裁剪。 似:好像。 四 逐句理解 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碧玉妆成一树高(句意: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碧玉般翠绿的新叶。)

39、 “万条垂下绿丝绦(句意:从树上垂下来多数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 “不知绿叶谁裁出(句意:不知道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 “二月春风似剪刀(句意:原来是似“剪刀的二月春风裁出来的。) 五 欣赏诗句,体会诗的意境 1.全诗共有四句,哪两句写的是作者看到的实景?(前两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作者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比方)怎样比方的?(把柳叶比作碧玉,把柳枝条比作丝绦。) 作者为什么这样描写?(用比方的手法,表现了整棵柳树的颜色、形态及树上的柳条多,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 3.诗的后两句写的是什么?(作者的想象)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合理的想象,把诗人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表达了他对春天的酷爱。) 4.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留意把握节奏、停顿,读出诗的韵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绿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根据诗句的描写,结合自己的想象,把诗中的景物画下来。 六 背诵古诗 自由背,分行背,同桌背。 七 总结 这节课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学古诗的?(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