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产与运作管理第一章教学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生产与运作管理第一章教学课件.pptx(5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生产与运作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概述第一节 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概念、目标和内容第二节 生产与运作管理第三节 运作战略与生产率第四节 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发展第一章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熟悉金融法的基本原理、基本制度和相关的业务基础知识。2.掌握我国主要金融法律的内容,了解相关领域国外立法状况。3.能够运用所学的金融法的知识解决财政金融的法律问题。第一节 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概念、目标和内容项目介绍123经济学家将经济的发展分为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三个阶段人们主要从事制造业活动。制造业的实质是通过物理的和化学的方法改变自然界中物质的形态,生产人们所需要的人造物品产品工业社会人们主要从事农业和采掘业活
2、动,包括种植庄稼和树木、捕鱼、狩猎、采掘煤炭、利用天然气、淘金等前工业社会服务业的兴起使工业社会转变为后工业社会。在后工业社会,人们主要从事服务业活动。后工业社会一、一、生产与运作概念的产生生产与运作概念的产生生产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工业社会,主要是指物质产品的制造过程,即人们利用劳动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经过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制造出有形产品的过程。二、二、生产与运作概念的扩展生产与运作概念的扩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与运作的内涵在不断延伸和扩展。首先,系统论的出现使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其次,现代社会已经很难将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截然分开,单纯制造产品而不提供任何服务的企业几
3、乎是不存在的。有形产品的制造过程和无形产品(如服务)的提供过程都是一个投入变换产出的过程。这种过程的产出结果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都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即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2)需要投入一定的资源,经过一定的变换过程才能实现。(3)需要投入一定的劳动,才能实现增值。生产与运作活动也是一个投入变换产出的过程,即投入一定的资源,经过一系列、多种形式的变换使其增值,最后以某种形式的产出提供给社会的过程。也可以说,生产运作管理是一个社会组织通过获取和利用各种资源向社会提供有用产品的过程。二、二、生产与运作概念的扩展生产与运作概念的扩展上述定义可用图1-1加以表示。有形产品
4、的变换过程通常称为生产过程;无形产品的变换过程通常称为运作过程,也可称为服务过程。图1-1 生产与运作活动过程二、二、生产与运作概念的扩展生产与运作概念的扩展生产是针对有形产品的转换过程而言的,而运作或作业或运营则是针对无形产品的转换过程而言的。因此,有关生产运作管理的概念可做如下描述:(1)生产就是制造产品的行为。(2)运作就是提供服务的行为,即特殊的生产行为。该行为发生在企业的服务性生产活动中。(3)生产运作就是将各种资源转化为产品或服务的活动或过程。(4)生产运作管理就是对生产系统和服务系统进行设计、维护与更新,以及对生产和服务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具体而言,生产运作管理以有形
5、产品和无形产品的制造过程和服务过程为对象,以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为手段,为设计、运行和改善制造过程和服务过程提供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三、三、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可以概括为“四适三提高”。适合的品种向顾客提供适当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适应需要的时候 适宜的价格“四适”010203“三提高”提高顾客和社会满意度提高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四、四、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对于提供无形产品的非制造业企业来说,其运作过程的核心是业务活动或服务活动。在当今市场需求日益多变、技术不断进步,尤其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下,企业同样面临着不断推出新产品、提供多样化服务
6、的课题,也面临着不断调整其运作系统和服务提供方式的课题。因此,运作管理与生产管理相似,也必然需要向前、向后延伸。从上述角度来看,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可包括以下几方面:01 02 03 04制定生产与运作战略设计生产与运作系统运行生产与运作系统确定生产与运作系统的综合模式第二节 生产与运作系统一、一、生产与运作系统的设计与运行生产与运作系统的设计与运行生产与运作系统的设计涉及系统生产能力的确定、设施的选择、工作部门及设备的配置、产品与服务计划的制订等方面内容。生产与运作系统的运行包括人事管理、库存计划控制、进度安排、项目管理和质量保证等。在大多数情况下,生产与运作部经理更多地进行日常运行决策而非设
7、计决策。然而,生产与运作部经理对生产与运作系统的设计却起着重要作用。他通过向有关决策者提供有用的、来自实际系统运行的信息来影响设计决策。一、一、生产与运作系统的设计与运行生产与运作系统的设计与运行表1-1 生产与运作系统的设计与运行的内容二、二、生产与运作系统的组织与控制生产与运作系统的组织与控制生产与运作系统的组织(一)生产与运作系统的组织包括空间组织和时间组织。而组织方式的选择取决于生产与运作的类型。下面分别介绍制造业生产类型的划分和服务业运作类型的划分。1.制造业生产类型的划分根据不同的分类原则,制造业可分为不同的生产类型。最常见的分类原则有两个:(1)生产的稳定性和重复性。按照这一原则
8、,制造业可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小批量生产三种类型。以上三种不同生产类型的生产管理特点如表1-2所示。(2)产品需求特性。按照产品需求特性,制造业生产可分为订货型生产和备货型生产。二、二、生产与运作系统的组织与控制生产与运作系统的组织与控制生产与运作系统的组织(一)(1)生产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表1-2 三种不同生产类型的生产管理特点二、二、生产与运作系统的组织与控制生产与运作系统的组织与控制生产与运作系统的组织(一)2.服务业运作类型的划分服务业的最大特点是顾客介入服务过程。因此,人们可按顾客与服务系统的接触程度来划分服务业的运作类型,以针对不同类型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和控制策略。根据接
9、触程度的不同,服务业运作可分为通用型服务和专用型服务。通用型服务顾客与服务系统的接触程度较低,过程比较规范,服务有较明确的前、后台之分,顾客只在前台服务中介入,后台则与顾客没有直接联系。人们对这类服务可考虑经营的规模效益。顾客与服务系统的接触程度较高,是针对顾客的特殊要求或一次性要求所提供的服务。人们对这类服务可考虑特色经营,并更多地追求时间响应速度和服务过程的精准化专用型服务市场分析二、二、生产与运作系统的组织与控制生产与运作系统的组织与控制生产与运作系统的控制(二)控制项目在实施质量控制时,产品的使用功能、操作性等特性要相应地转变为生产与运作管理中产品的设计质量、制造质量和服务质量。进度控
10、制就是保证适时适量地将产品投放到市场。费用控制就是保证产品的价格既能为顾客接受,又能为企业带来一定的利润。这涉及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土地等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还涉及生产率的提高及企业资金的运用和管理第三节 运作战略与生产率一、一、运作战略运作战略战略层次(一)1.使命使命是组织存在的基础和原因。使命因组织而异。使命取决于组织的业务性质。营利性组织的使命是在达到或超过顾客满意的前提下,为所有者(股东、合伙人)提供收益。非营利性组织的使命则是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使命书是使命的具体化。正是在使命书的指导下,组织的战略和各个层次的决策得以形成。使命书应该回答以下几个基本问题:(1)组织是从事什么
11、业务的?(2)组织的信念是什么?(3)如何实现组织的使命和目标?(4)组织的独到之处在哪里?一、一、运作战略运作战略战略层次(一)使命书应简洁明了,以便在整个组织中达成共识。例如,IBM和联邦快递的使命书如表1-3所示。表1-3 IBM和联邦快递的使命书一、一、运作战略运作战略战略层次(一)战略是指运筹帷幄的谋划,统指重大的、全局性的决策。战略是基于使命的,是达到企业组织目标的途径。一般来说,一个组织既有关系到整个组织的整体战略(组织战略),又有涉及组织内部各职能部门的职能战略。正如战略应同该组织的目标和使命匹配一样,职能战略也应与整体战略一致。3.战略目标是企业组织要达到的预期标准,是使命的
12、体现。例如,一个组织的目标既可能是占有某产品市场份额的一定百分比,也可能是达到一定的盈利水平。目标和使命共同确立了该组织的最终目的。2.目标策略是用来完成战略的方法和措施。与战略相比,策略显得更具体,它为实际运作的实施提供指导和方向。4.策略一、一、运作战略运作战略战略层次(一)5.运作 组织战略为该组织提供了整体性方向,涵盖整个组织。使命、目标、战略、策略及运作的关系如图1-2所示。图1-2 使命、目标、战略、策略及运作的关系一、一、运作战略运作战略战略与企业竞争优势的确立和维持(二)企业的竞争优势体现在价格、质量、时间、柔性、服务和位置等方面。价格优势通过降低制造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
13、财务费用等来获得。表1-4通过实例对上述六个方面的竞争优势进行了说明。表1-4 竞争优势举例说明一、一、运作战略运作战略战略与环境因素分析(三)环境因素分析即机会或威胁分析。因为技术的变化能给一个组织带来现实的机会或威胁,所以组织在制定战略时要考虑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技术变化。技术变化可巩固组织已经取得的竞争优势,但若组织对其运用不当、实施不力,就可能会削弱自身的竞争优势。一般来说,重要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1)经济状况,包括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态势、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税率等。(2)政治状况,包括政府对经营者的态度,政局稳定与否,以及是否有潜在的战争等。(3)法律环境,包括反垄断法、贸易壁
14、垒、最低工资法、产品责任法、劳动法及专利法等。(4)技术,包括产品革新的速度,以及当前和将来的工艺与设计技术等。(5)竞争,包括竞争对手的数量和实力、竞争取向(如价格、质量和特色等),以及介入市场的难易程度等。(6)市场,包括份额、预期稳定性及人口分布等。一、一、运作战略运作战略生产与运作战略评估(四)一个组织必须对其所制定的战略在执行后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进行评估。为此,组织应有一套评估准则,并设计出一套数量化的评估指标。内部一致性 与环境的一致性 与企业资源的适宜性 可接受的风险性 进度的可控性评估准则 战略的可行性一、一、运作战略运作战略生产与运作战略评估(四)2.数量化的评估指标 为使评
15、估结果客观、结论准确,组织需要设计出一套数量化的评估指标。在实际应用中,组织可将实际执行结果与设定的指标值进行对比,以便找出差距。一般来说,数量化的评估指标有净收益、股价、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每股盈余、投资报酬率、负债比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市场占有率、销售收入增长率、平均每天缺勤人数或比例、生产成本、员工流动率、员工工作满意度等。二、二、生产率生产率1.生产率的概念生产率,即投入产出比。生产率反映了产出(产品和服务)与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劳动、材料、能源及其他资源)之间的关系。生产率是一个相对指标。从本质上来说,生产率反映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生产率不同于效率,效率是指在给定的资源下达
16、到产出最大。生产率对营利性组织、非营利性组织和国家都有重要的意义。对营利性组织而言,较高的生产率意味着较低的成本与较高的利润;对非营利性组织而言,较高的生产率意味着利用较少的社会投入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对国家而言,较高的生产率意味着经济运行状况良好,国家实力得到增强。例如,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生产率提高了。二、二、生产率生产率2.生产率的计算生产率一般可用公式表示为:生产率=产出投入生产率可按单一投入、两种以上的投入或者全部投入来度量。与这三种度量方法相对应的有三种生产率,即单要素生产率、多要素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表1-5列举了不同类型生产率度量法的一些例子
17、。实际中具体选择哪种度量法主要视度量的目的而定。如果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那么显然就采用劳动这一投入来度量。在生产运作管理实践中,企业常采用单要素生产率度量法。表1-5 不同类型生产率度量法举例二、二、生产率生产率3.影响生产率的因素影响生产率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管理、资本、质量和技术。除了这四个主要影响因素外,还有其他影响因素,如标准化、工作场所的设计与布置、激励制度等。一个错误观点是工人是生产率的主要决定因素。按此观点,让工人更卖力地工作是提高生产率的途径。事实上,很多生产率的提高是技术改进的结果。然而,技术本身并不能保证生产率的提高,它需要先进管理的配合,因为在应变能力差、成本高或操作
18、不配套的情况下,生产率反而会降低。二、二、生产率生产率4.提高生产率的措施 生产率度量可用于很多方面。通过生产率度量,企业可以评定一定时期的经营业绩,分析取得的成绩和不足,并针对不足采取改进措施。企业可采取以下几个步骤来提高生产率:(1)确定生产率测评指标。(4)巩固提高生产率的成果,并进行宣传和推广。(2)识别影响整体生产率的“瓶颈”环节。(3)以管理、资本、质量、技术等为切入点提高“瓶颈”环节的生产率。第四节 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发展一、一、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发展历程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发展历程生产与运作管理作为一门学科从出现到目前为止虽然已有近两百年的发展历史,但仍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根据时间的不
19、同,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1)早期管理思想的形成阶段(2)复杂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阶段(3)现代管理理论的提出及应用阶段。一、一、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发展历程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发展历程早期管理思想的形成阶段(一)从20世纪初的工业生产开始,随着生产技术和计算技术的发展,以及市场条件的变化、竞争的加剧,各个领域的学者提出了很多经典的生产管理理论和方法。其代表人物有泰勒、吉尔布雷斯夫妇、甘特、福特、哈里斯、休哈特、道奇、罗米格、梅奥等。他们的成果奠定了科学生产管理的基础。1.泰勒的科学管理法科学管理法的基本思想是利用动作研究方法和时间研究方法确定工人每天的劳动定额,按标准的操
20、作方法训练工人,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度,明确划分管理职能以使管理工作专业化。泰勒的杰出贡献是使管理由经验走向科学,因此他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一、一、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发展历程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发展历程早期管理思想的形成阶段(一)2.吉尔布雷斯夫妇的动作研究吉尔布雷斯夫妇用拍摄电影的方法对工人们工作时的每个动作进行拍摄,然后逐一分析,提出改进方法。他们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动作研究,即把作业动作分解成最小的分析单位。(2)生产程序图和流程图的应用。吉尔布雷斯夫妇为了记录各种生产程序和流程模式,制定了生产程序图和流程图。(3)疲劳研究。他们建议在工作中播放音乐来减轻疲劳,并向社会呼吁把消除
21、疲劳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4)研究工人、工作和工作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即现在的人因工程。(5)强调制度管理。他们认为任何工作都有一种最好的管理方法,应该把这些方法系统化为一套制度以使人人遵照执行。(6)重视企业中人的因素。一、一、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发展历程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发展历程早期管理思想的形成阶段(一)3.甘特的甘特图亨利甘特(Henry Gantt)是美国管理学家、机械工程师。甘特是泰勒在创建和推广科学管理时的亲密合作者。他与泰勒密切配合,使科学管理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他的甘特图在当时是计划和控制生产的有效工具,并为当今现代化方法计划评审技术奠定了基础。4.福特的装配流水线191
22、3年,福特在其汽车工厂内安装了第一条汽车流水线,揭开了现代化大生产的序幕。他所创立的装配流水线将汽车由奢侈品变为大众的代步工具。同时,福特进行了多方面的标准化工作。他提出的3S(simplification、standardization、specialization,简单化、标准化、专门化)原理大大提高了工厂的生产效率,缩短了汽车的生产周期,在生产技术及生产管理史上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一、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发展历程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发展历程早期管理思想的形成阶段(一)5.哈里斯的经济批量哈里斯(F.W.Harris)于1915年提出了第一个库存管理的数学模型。他在研究物资采购批量与费用的关
23、系时发现两类费用与其有关:第一类是存储费;第二类是购置费。而在物资需求稳定的条件下,订货次数与订货批量成反比。这两类费用中的一个与采购批量成正比,一个与采购批量成反比。这两类费用叠加,总费用必然存在一个最低点,该点即经济订货批量。6.休哈特的控制图、道奇与罗米格的抽样检验休哈特(W.A.Shewart)、道奇(H.F.Dodge)和罗米格(H.G Roming)是在贝尔电话实验室工作的三个同事。首先提出解决方案的是休哈特。他提出用数据统计的方法来解决大规模产品质量管理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质量预防的观念,首创了质量控制图和质量控制的统计方法。这三人成为统计质量管理理论的奠基人,将质量管理理论带
24、入利润统计质量控制阶段。一、一、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发展历程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发展历程早期管理思想的形成阶段(一)5.哈里斯的经济批量哈里斯(F.W.Harris)于1915年提出了第一个库存管理的数学模型。他在研究物资采购批量与费用的关系时发现两类费用与其有关:第一类是存储费;第二类是购置费。而在物资需求稳定的条件下,订货次数与订货批量成反比。这两类费用中的一个与采购批量成正比,一个与采购批量成反比。这两类费用叠加,总费用必然存在一个最低点,该点即经济订货批量。6.休哈特的控制图、道奇与罗米格的抽样检验休哈特(W.A.Shewart)、道奇(H.F.Dodge)和罗米格(H.G Roming)是在
25、贝尔电话实验室工作的三个同事。首先提出解决方案的是休哈特。他提出用数据统计的方法来解决大规模产品质量管理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质量预防的观念,首创了质量控制图和质量控制的统计方法。这三人成为统计质量管理理论的奠基人,将质量管理理论带入利润统计质量控制阶段。一、一、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发展历程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发展历程早期管理思想的形成阶段(一)7.梅奥的霍桑实验从1927年开始,社会学家乔治埃尔顿梅奥(George Elton Mayo)领导研究小组在霍桑工厂进行了实验研究。开始设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工厂环境条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但研究的结果却发现人的因素比以前理论工作者想象的重要得多。由此,梅奥提出
26、了人际关系学说。其基本观点是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尊重工人比只靠增加工资更能发挥工人的积极性。工人的态度和行为取决于个人和社会作用的发挥,组织和社会对工人的关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条件。一、一、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发展历程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发展历程复杂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阶段(二)运筹学的诞生与完善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解决后勤组织和武器系统设计的复杂问题,运筹学向跨学科的数学化方向发展。数学、心理学和经济学领域的许多专家学者们都参与到对运筹学的研究中。他们用定量的方法构造和分析问题,寻求数学意义上的最优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运筹学的优化方法广泛应用到生产领域,为运作管理提供了许多定
27、量分析的工具。计算机在生产运作管理中的应用2从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到20世纪70年代,机械化、自动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企业面临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引进新设备、新技术,并相应地改变工作方式的机遇和挑战。生产系统的选择、设计和调整成为生产管理的新内容。物料需求计划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生产计划方法,成为一种全新的生产与库存控制系统。一、一、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发展历程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发展历程现代管理理论的提出及应用阶段(三)全面质量管理与质量认证120世纪80年代,日本推行全面质量管理(TQM),使其运作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得到很大提高。但是,直到20世纪90年代,TQM才得到真正的普及。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I
28、SO 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系列标准在建立质量体系、开展质量认证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对全球化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丰田生产体系2丰田生产体系(TPS)可以简单地概括为通过生产过程整体优化,改进技术,理顺物流,杜绝超量生产,消除无效劳动与浪费,有效利用资源,降低成本,改善质量,达到用最少的投入实现最大的产出的目的。其主要特点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为前提,以消除一切浪费为目标,采用拉动式生产的准时生产制,用多批次小批量生产的混流生产线取代单品种大量生产的流水线,最大限度地降低在制品储备和缩短生产周期。一、一、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发展历程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发展历程现代管理理论的提出及应
29、用阶段(三)精益生产方式3精益生产(LP)是一项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新技术。精益生产方式与大量生产方式的最终目标是不同的。大量生产方式的奉行者给自己制定的目标是可接受数量的次废品、可接受的最高库存量及相当狭窄范围的产品品种。精益生产方式的奉行者则将自己的目标确定为尽善尽美:不断减少的成本、零次废品率、零库存以及无终止的产品品种类型。高德拉特的约束理论4约束理论最初是20世纪70年代末以色列的一 个 物 理 学 家 戈 德 拉 特(Dr.Eliyahu M.Goldratt)开发设计的一套计划算法。该理论主要用于安排人力和物力调动。概括来说,约束理论的指导思想及其运行机理就是着眼于企业关键资源
30、的合理利用。所谓关键资源,是指限制整个企业产出量的瓶颈环节(工序或车间)。一、一、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发展历程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发展历程现代管理理论的提出及应用阶段(三)5.威廉大内的Z理论 Z理论是由日裔美国学者威廉大内(William Ouchi)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新型管理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缘于美国企业面临日本企业的严重挑战。大内选择了日、美两国的一些典型企业进行研究,发现日本企业的生产率普遍高于美国企业。根据这一现象,大内提出美国的企业应结合本国的特点,向日本企业学习管理方式,形成自己的管理方式。他把这种管理方式归结为Z型管理方式。一、一、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发展历程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发
31、展历程现代管理理论的提出及应用阶段(三)Z理论的主要观点如下:(1)终身雇用制。长期雇用职工,即使经营状况不佳,一般也不解雇工人,而是采取其他方法渡过难关。这种对职工的职业保证会使职工更加积极地关心企业利益。(2)缓慢地评价和晋升。对职工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考验再做出全面评价。(3)分散与集中决策。企业的重大决策要先由生产或销售第一线的职工提出建议,再由中层管理人员集中收集各种意见并统一上报,最后由上一级领导经过调查研究后做出比较正确的决策。(4)含蓄控制,但检测手段明确规定。基层管理者一方面要敏感地抓住问题的实质并就地解决,另一方面要在上报情况前协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案。(5)融洽管
32、理人员和职工的关系。(6)让职工得到多方面的锻炼。一、一、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发展历程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发展历程现代管理理论的提出及应用阶段(三)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主办的机械工程杂志对敏捷制造做了如下定义:“敏捷制造是指制造系统在满足低成本和高质量的同时,对变幻莫测的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6.敏捷竞争敏捷制造的企业的敏捷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即判断和预见市场变化并对其快速地做出反应的能力。(2)竞争力。企业获得一定生产力、效率和有效参与竞争所需的技能。(3)柔性。以同样的设备与人员生产不同产品或实现不同目标的能力。(4)快速。以最短的时间执行任务(如产品开发、制造、
33、供货等)的能力。一、一、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发展历程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发展历程现代管理理论的提出及应用阶段(三)虚拟制造技术(VMT)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提出并得到迅速发展的新思想。它是以虚拟现实和仿真技术为基础,对产品的设计、生产过程统一建模,在计算机上实现产品从设计、加工、装配、检验到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的模拟和仿真。7.虚拟制造技术为了在世界经济竞争格局中恢复和保持优势,美国管理学家和企业界人士产生了改革传统企业组织结构形式的构想。1993年,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迈克尔哈默与CSC公司管理咨询专家詹姆斯钱皮合著了企业再造一书,提出了“企业再造”“流程再造”等新概念。8.业 务 流程再造一、一、生
34、产与运作管理的发展历程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发展历程现代管理理论的提出及应用阶段(三)9 10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是将系统集成理论用于由原材料供应商、生产企业与最终用户构成的供应链上,是对信息、物料和服务的流程管理。供应链管理的重点是如何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来满足顾客的需求。电子商务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的生产、营销、销售和流通活动,不仅指在互联网上的交易,还包括利用信息技术来降低商务成本、增加流通价值和创造商业机遇的所有商务活动,以及企业内部信息的交流与共享、企业与其合作伙伴的协同、电子交易三大部分。供应链管理 电子商务11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又称计算机综合制造系统,是随着计
35、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的发展而产生的。它是在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与制造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技术把分散在产品设计及制造过程中各种孤立的自动化子系统有机地集成起来,形成适用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实现整体效益的集成化和智能化制造系统。二、二、生产与运作管理面临的新环境生产与运作管理面临的新环境132面临的新环境1.市场需求多样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市场需求逐渐朝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2.技术迅猛发展随着自动化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新材料技术、网络技术等一大批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有了更多的手段制造多样化的产品与提供多样化的服务。3.竞争日趋激烈随着买方主导权的不断加强,企业过剩产能的
36、不断增加,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的方式和内容越来越多,竞争的内容已不仅限于价格,还包括质量、交货时间、售后服务、对顾客需求的反应、产品设计、产品档次、供应链等。二、二、生产与运作管理面临的新环境生产与运作管理面临的新环境45面临的新环境4.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趋势明显随着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设立及世界贸易组织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在更大的范围内开放各自的市场、减少关税和补贴、扩大知识产权保护,世界范围内的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政策性壁垒在逐渐减少,国际运输和通信成本在持续降低,全球性的跨国公司正不断涌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早已跨越了国界的限制,企业的生产运作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这一趋势的影响。5.环境
37、问题凸显发展生产的本意是不断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却往往出现事与愿违的情况。人们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却面临着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的问题。三、三、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新发展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新发展1.运作战略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过去,人们认为生产运作只是执行公司的战略,无生产策略可言。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生产运作战略不仅得到了认可,还被提到了重要位置上。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生产与运作管理就是要在全球范围优化资源配置,以尽可能低的成本、最快的响应速度制造个性化的产品和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没有生产运作策略的成功实施,就不能实现企业的整体战略。三、三、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新发展生产与运作管理
38、的新发展2.先进的运作方式已在服务业和非营利性组织中得到应用传统的生产管理仅仅涉及制造业生产过程中的计划、组织与控制。为了应对社会环境的变化,现代生产运作管理的范围已有了很大的扩展。由制造业扩大至非制造业01随着整个国民经济中服务业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生产管理的范围已突破传统制造业的生产过程和生产系统的控制,而扩大到非制造业的运作过程和运作系统的设计上。内容延伸02传统的生产管理的任务是指运用组织、计划、控制的职能,把投入生产过程的各种要素有效地组织起来形成有机整体,按照最经济的方式生产出某种社会需要的廉价优质产品。三、三、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新发展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新发展3.环境问题不再仅仅是制约
39、组织发展的障碍,还是组织生存发展的新着力点众所周知,以肆意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为代价的掠夺式生产在我国正在受到限制,乃至逐步取缔。我国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上已在大大强化环保的作用,鼓励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的绿色经济形式。这种经济形式将环保技术、清洁生产工艺等众多有益于环境的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并通过有益于环境或与环境无对抗的经济行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三、三、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新发展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新发展4.道德问题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归位道德问题与企业社会责任涉及方方面面。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更多地关注社会和公众的利益虽然在短时间内会牺牲企业的经营业绩,但从长期来看会改善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以便吸引大量人才与提高客户的忠诚度等,从而弥补短期的损失。谢谢观赏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