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儿科护理第十三章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儿科护理第十三章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课件.pptx(6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儿科护理第十三章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第十三章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学习目标1.掌握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2.熟悉小儿神经系统的神经反射特点,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治疗要点及健康教育。3.了解小儿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护理情境患儿,男,10个月,发热、咳嗽5天,近3天来呕吐,伴惊厥2次。查体:嗜睡,轻喘,双肺可闻及少量的湿啰音,前囟饱满,有颈抵抗感;胸片示双肺少量的斑片 状阴影。脑脊液检查:外观混浊,白细胞 1.0109/L,中性粒细胞 0.8,涂片阴性;糖和氯化物偏低。请思考:(1)该患儿的临床诊断是什么?(2)请分析该患儿目前最主要的护理问题,并制订相应的护理
2、措施。小儿的神经系统处在发育中,各年龄阶段存在差异。对小儿神经系统的检查和评价需结合其年龄阶段的生理特征进行。在护理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过程中,护士要密切观察,及时发现患儿的病 情变化。CONTENTS13CONTENTS目录小儿神经系统解剖及生理特点 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护理 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护理 24第 一 节小儿泌尿系统解剖及生理特点一、儿童脑和脊髓发育的特点1.脑 在胎儿时期,神经系统发育得最早,尤以脑的发育最为迅速,儿童出生时脑重占体重的 1012%,大脑的外观与成人相似,大脑的沟、回较成人浅,大脑皮质较薄,神经细胞的数目与成人相 同。出生后,脑的主要变化是神经细胞体积增大、突触增多,3
3、 岁时脑细胞的分化基本完成,神经髓 鞘在 4 岁左右发育成熟,故婴幼儿时期遇到外来刺激反应慢且易于泛化,受到强刺激则易发生昏迷 或惊厥。在基础代谢状态下,儿童脑耗氧量占总耗氧量的 50%,而成人为 20,长期营养缺乏可引 起脑的生长发育落后。2.脊髓 儿童出生时,脊髓的发育相对较成熟,且与运动功能的进展相平行,随着年龄的增长,脊髓逐 渐增重、加长。儿童出生时脊髓末端位于第 3 4 腰椎水平;4 岁时上移至第 1 2 腰椎间隙;故对 婴幼儿做腰椎穿刺时进针位置应较成人低,以第 4 5 腰椎间隙为宜;4 岁以后同成人。3.脑脊液 新生儿的脑脊液量较少,压力较低。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脑脊液量逐渐增
4、多,压力逐渐升高。不同年龄儿童脑脊液各项指标的正常值不同(表 13-1)。二、神经反射特点1.出生时即存在的永久反射 出生时即存在的永久反射有角膜反射、结膜反射、瞳孔反射、吞咽反射及咽反射等。这些反射 减弱或消失提示神经系统发生病理改变。2.出生时存在,以后逐渐消失的反射 出生时存在,以后逐渐消失的反射有拥抱反射、吸吮反射、觅食反射、握持反射及颈肢反射等。这些反射于出生后 3 6 个月消失,在新生儿期即减弱或到该消失时仍存在均为病理状态。3.出生时不存在,以后逐渐出现的永久反射 出生时不存在,以后逐渐出现的永久反射有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和各种腱反射等。这些反射在 新生儿期不易引出,到 1 岁时才
5、比较稳定,在应该发生时引不出或较弱则为异常。4.病理反射 在正常情况下,2 岁以内儿童的巴宾斯基征可呈阳性。出生后 4 个月以内婴儿的屈肌紧张,可出 现颈强直、凯尔尼格征及布鲁津斯基征阳性,一般无病理意义。5.脑膜刺激征 脑膜刺激征包括颈强直、凯尔尼格征及布鲁津斯基征。三、儿童神经系统检查1.一般检查(1)意识与精神状态检查:根据儿童对光、声、言语、疼痛等外界刺激的反应,医护人员可判 断其有无意识障碍及程度。按程度的轻重,意识障碍可分为嗜睡、意识模糊、昏睡和昏迷。(2)皮肤与身体气味检查:医护人员可通过视诊和嗅诊判断儿童皮肤有无异常色素斑、身体有 无特殊气味。(3)头颅与脊柱检查:通过测量头围
6、,医护人员可检查儿童的头颅大小是否正常,头围过小考 虑脑发育停滞,头围过大考虑脑积水、硬膜下积液等。医护人员可通过检查囟门大小及张力判断儿 童是否存在一些疾病,如前囟迟闭提示有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前囟早闭考虑为小头畸形、前囟 膨隆且张力增高考虑为颅内压增高等。检查脊柱时,医护人员应重点判断有无脊柱裂、异常弯曲及叩击痛等。2.颅神经检查 颅神经检查包括视神经检查,嗅神经检查,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展神经检查,三叉神经检查,听神经检查,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检查,副神经检查,舌下神经检查等。1)视神经检查 视神经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视野、视力和眼底。患儿有视神经病变时可出现视野缺损、视力异 常、眼底
7、视神经乳头异常。2)嗅神经检查 嗅神经检查的主要内容为在检查儿童的鼻道是否通畅后测试其嗅觉。患儿有嗅神经和鼻腔病变 时可出现嗅觉不良或缺失,有嗅中枢病变时可出现幻嗅。3)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展神经检查 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展神经检查主要检查眼球运动。这 3 对脑神经出现病变时可引起眼球运 动障碍伴复视、斜视、眼球震颤等。4)三叉神经检查 三叉神经检查用于检查面部皮肤、眼、鼻、口腔黏膜的感觉功能和咀嚼肌、颞肌的运动功能。有三叉神经病变时,患儿可出现患侧前额、鼻部、下颌的感觉减退、消失或过敏,以及咀嚼肌肌肌 力减退或出现萎缩。5)听神经检查 听神经检查包括听力和前庭功能检查。若患儿有听力减退、眩晕
8、、平衡失调、自发性眼球震颤,则提示听神经受损。6)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检查 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检查主要检查发声、腭垂、味觉。一侧神经受损可导致声音低哑、腭垂偏 向健侧、舌后 1/3 味觉减退。7)副神经检查 副神经检查主要检查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一侧肌力下降或肌肉萎缩提示副神经受损。8)舌下神经检查 医护人员应观察患儿的伸舌情况。单侧舌下神经麻痹时,患儿伸舌向患侧偏斜;双侧舌下神经麻痹时,患儿的舌不能伸出口外,且伴有语言及吞咽困难。3.运动检查 医护人员主要通过对比双侧肌肉的大小、肌张力和抵抗力是否对称来评估儿童的运动功能。医 护人员应观察儿童头、躯干、四肢的随意运动,如坐、立、走、跑、跳、卧、
9、爬及手的运动,注意 儿童粗、细运动的发展是否达到该年龄的正常标准,若儿童患运动系统疾病、发育落后和智力低下,则可表现出随意运动障碍或落后。医护人员应了解儿童各部位的肌力情况,但应注意在儿童哭闹时检查肢体的肌张力多不准确,应反复进行。在正常情况下,新生儿的肌张力较高,手呈握拳状,3 个月后可自然松开。小儿可在 6 个月时做“蒙面试验”,正常者能顺利将覆盖物从脸上移开,而智力低下、肢体瘫痪者常不能完成 该动作。医护人员应观察儿童能否以准确的动作握持玩具及完成指鼻试验等,判断其运动是否协调;观察儿童的姿势与步态,了解其小脑及前庭发育情况等。第 二 节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护理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
10、t meningitis)是由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脑膜炎症,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发热、呕吐、头痛、惊厥、脑膜刺激征和脑脊液化脓性改变。一、病因与发病机制1.病原体 80以上的化脓性脑膜炎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奈瑟球菌引起。患儿的年龄不 同,致病菌不同。新生儿及出生 2 个月以内婴儿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婴幼儿的致病菌以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奈瑟球菌为主。2.感染途径 细菌大多从呼吸道侵入,也可由皮肤、黏膜或新生儿脐部侵入,经血液循环到达脑膜。少数化 脓性脑膜炎可由中耳炎、乳突炎、脑脊膜膨出或头颅骨折时细菌直接蔓延
11、到脑膜所致。3.机体免疫功能 婴幼儿的血-脑屏障功能发育不完善,免疫功能不成熟,故易发生化脓性脑膜炎。二、护理评估1.健康史评估 护士应评估患儿发病前有无上呼吸道、皮肤或胃肠道感染史;对新生儿则要询问其出生史,评估其有无脐部感染。2.身体状况评估 患儿的临床表现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小,临床表现越不典型。1)症状(1)全身中毒症状:高热、精神萎靡、食欲下降、烦躁不安。(2)颅内压增高。头痛:年长儿可自诉头痛、倦怠,小婴儿可表现为易激惹、烦哭。呕吐:少数患儿可表现为喷射性呕吐。意识障碍:早期患儿表现为淡漠与嗜睡,很快可出现昏迷。惊厥:发作时患儿意识丧失,全身可呈强直或阵挛发作,小婴儿可表现为双目凝视
12、、屏气、呼吸不规则等。2)体征 患儿的脑膜刺激征呈阳性。小婴儿可表现为颅缝增宽、囟门饱满,但脑膜刺激征不明显。部分 患儿在病程中可并发硬脑膜下积液、脑室管膜炎等。颅内压增高到一定程度时可导致脑疝。其他并 发症还有脑性低钠血症、脑积水、颅神经受损等。3.辅助检查 1)脑脊液检查 患儿的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混浊甚至呈脓性,白细胞数多达 1 000106/L 以上,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糖、氯化物含量降低,蛋白质含量增多。脑脊液常规涂片检查和培养可进一步明确病原体。2)血常规检查 患儿的周围血白细胞数增高,分类为中性粒细胞增高。4.社会心理评估 由于患儿病情严重、预后差,家长缺乏对化脓性脑膜炎相关知
13、识的了解。因此,他们可出现焦 虑甚至恐惧情绪。年长儿可表现为紧张、无助、躁动等。护士应评估患儿及其家长的心理状态。三、治疗原则1.抗感染治疗 临床可应用敏感、可通过血-脑屏障及毒性低的抗生素,原则是早期、联合、足量、足疗程静 脉给药。肺炎链球菌感染时可用大剂量青霉素或头孢噻肟钠,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时用氨苄青霉素或 头孢三嗪。对病原菌不明者,可选用头孢三嗪或头孢噻肟,最好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药。疗程 依病原菌的种类而定,一般为 2 3 周。2.对症治疗及支持疗法 及时处理颅内压增高、高热、惊厥等情况,保证能量供应,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3.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早期短程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14、可使脑水肿和颅内高压症状得以减轻。4.并发症的治疗(1)硬脑膜下积液:必要时可行硬脑膜下穿刺放液。(2)脑室管膜炎:采取侧脑室穿刺引流的方法缓解症状,同时应用适宜的抗生素行脑室内注入。(3)脑积水:可行正中孔粘连松解、导水管扩张及脑脊液分流手术。知识链接硬脑膜下积液和脑积水 凡化脓性脑膜炎经有效治疗 48 72 h 后脑脊液有好转,但体温不退或体温下降后再升 高,或一般症状好转后又出现意识障碍、惊厥、前囟隆起或颅内压增高等症状,应首先怀疑 为硬脑膜下积液。临床可行头颅透照检查和头颅 CT 扫描,硬膜下穿刺可明确诊断。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若出现烦躁不安、嗜睡、呕吐、惊厥发作,头围进行性增大,颅缝 分
15、离,前囟扩大饱满,头颅破壶音和头皮静脉扩张,则应警惕脑积水,可行头颅透照检查和 头颅 CT 扫描以确诊。四、护理诊断(1)体温过高:与细菌感染有关。(2)有受伤的危险:与抽搐有关。(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不足、机体消耗增多有关。(4)潜在并发症有脑疝等。五、护理措施1.高热护理 护士应保持病室温度在 18 22,湿度为 50%60%;病室安静、清洁,空气流通、清新,每日开窗通风 3 4 次。护士应嘱患儿绝对卧床休息,密切观察其体温的动态变化及伴随症状,每 4 h 为其测体温一次;保证患儿有足够的液体摄入量,鼓励患儿多饮水,遵医嘱静脉补液,准确记 录患儿的出入液量,以防发生脑水肿。
16、患儿出汗后护士需为其及时更换衣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同时应注意患儿的保暖。患儿体温超过 38.5 时,护士应及时给予其降温处理,如温水擦浴,遵医 嘱给予药物降温,以减少脑细胞对氧的消耗,防止发生高热惊厥,同时记录降温效果。2.饮食护理 护士应根据患儿的体重及营养状况评估患儿所需热卡,保证足够的热量摄入,给予患儿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对能进食者应鼓励患儿进食,但 要注意食物的调配,增强患儿食欲;对频繁呕吐及不能进食者,可行静脉输液或鼻饲,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对鼻饲患儿应每日清洁腔 2 3 次,以防发生口腔炎。3.防止受伤的护理 护士应保持环境及患儿
17、安静,一切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应由专人守护及陪伴患儿;密切观 察患儿四肢的活动情况,及时使用镇静剂或止惊剂,尽可能减少患儿抽搐的发生,一旦发生,应立 即置压舌板或舌垫于患儿上下齿之间,将头偏向一侧,或适当应用约束带,以防舌咬伤、窒息及坠 床发生;及时清除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4.颅内压增高的护理 护士应保持患儿及环境安静,让患儿绝对卧床休息,尽可能减少搬动,避免声、光等外界刺激,烦躁者可适当给予镇静剂;置患儿于头高足低位,每 1 2 h 观察意识、瞳孔、心率、呼吸频率及节律、血压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为防止便秘,每日可给患儿用开塞露、甘油栓通便,禁忌高位灌肠,以免加重颅内压增高;做
18、好一切抢救的准备工作,以便进行紧急抢救。5.病情观察及护理 1)监测生命体征 若患儿呼吸节律不规则、瞳孔忽大忽小或两侧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血压升高,护士应警惕 脑疝及呼吸衰竭的发生。若患儿出现意识障碍,囟门、瞳孔改变,躁动不安,频繁呕吐,四肢肌张 力增高等惊厥先兆,提示有脑水肿、颅内压升高的可能。2)并发症的观察 如患儿在治疗中发热不退或退而复升、前囟饱满、颅缝裂开、频繁惊厥、呕吐不止,护士应考 虑有并发症存在,可做头颅骨透照检查、头颅 CT 扫描等,以期检查尽早诊断,及时处理。3)做好抢救准备 病室内应备齐一切抢救器材及药品,如氧气设备、吸引器、人工呼吸机、硬脑膜下穿刺包及侧脑室引流包、脱
19、水剂、呼吸兴奋剂、中枢神经兴奋剂等。6.心理护理 护士应根据患儿及家长的接受程度为其介绍病情、治疗护理的目的与方法,使其主动配合;及时解除患儿的不适,取得患儿及其家长的信任。六、健康教育(1)护士应根据患儿及其家长的接受能力向他们介绍化脓性脑膜炎的基本知识,耐心解答家长的疑问,主动介绍患儿的病情,减轻家长的焦虑和恐惧心理,并取得其配合。(2)对恢复期患儿,护士应指导其进行功能锻炼,指导家长根据不同的情况制订相应的训练计划,以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对已有后遗症者,积极的训练也可以减轻其症状。(3)护士应指导患儿积极锻炼身体,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按时接种各种疫苗,增强免疫力。第 三 节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护
20、理病毒性脑炎(viral encephalitis)是由各种病毒感染引起的颅内急性炎症,因病原体致病性和宿主 反应过程的差异而形成不同的表现。若炎症主要累及脑膜,则临床表现主要为病毒性脑膜炎;炎症主要累及大脑实质时则以病毒性脑炎为临床特征。大多数患者的病程呈自限性。一、病因及发病机制80以上的病毒性脑炎是由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引起的,还可见于虫媒病毒(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森林脑炎病毒)、腮腺炎病毒和疱疹病毒等感染。病毒自呼吸道、胃肠道或经昆虫叮咬侵入人体,在淋巴系统内繁殖后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脏 器,在入侵中枢神经系统前可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此外,病毒亦可经嗅神经或其他周围神经到
21、达中 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可以是病毒直接损伤的结果,也可以是感染后的过敏性脑炎改变 导致神经脱髓鞘病变、血管及血管周围损伤。二、护理评估1.健康史评估 护士应详细询问患儿发病前 1 3 周有无腮腺炎、水痘、麻疹或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等情况;有无接触动物或被昆虫叮咬;有无预防接种史。观察患儿有无头痛、恶心、呕吐、部分或全身性抽 搐发作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2.身体状况评估 不同患儿病情的轻重差异很大,这取决于病变主要累及脑膜还是脑实质。一般说来,病毒性脑 炎的临床经过较病毒性脑膜炎严重,重症脑炎更易导致急性期死亡或后遗症。1)病毒性脑膜炎 病毒性脑膜炎急性起病,或先有上感或前驱传染性疾病。
22、患儿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软弱、嗜睡。年长儿会诉头痛,婴儿则烦躁不安,易激惹。一般很少有严重意识障碍和惊厥,可有 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但无局限性神经系统体征。病毒性脑膜炎病程大多在 2 周内。2)病毒性脑炎 病毒性脑炎起病急,临床表现取决于脑实质病理改变的部位、范围和严重程度。(1)大多数患儿在弥漫性大脑病变的基础上主要表现为发热、反复惊厥发作、不同程度的意识 障碍和颅内压增高症状。惊厥大多呈全身性,但也可有局灶性发作,严重者呈惊厥持续状态。患儿 可有嗜睡、昏睡、昏迷、深度昏迷,甚至去皮质状态等不同程度的意识改变。若出现呼吸节律不规 则或瞳孔不等大,要考虑颅内高压并发脑疝的可能性。中枢
23、性呼吸衰竭是乙型脑炎患者死亡的主要 原因。部分患儿尚伴偏瘫或肢体瘫痪表现。(2)有的患儿病变主要累及额叶皮层运动区,临床则以反复惊厥发作为主要表现,伴或不伴发 热。多数为全部性或局灶性强直-阵挛或阵挛发作,少数表现为肌阵挛或强直发作。患儿皆可出现 癫痫持续状态。(3)若脑部病变主要累及额叶底部、颞叶边缘系统,患者则主要表现为精神情绪异常,如躁狂、幻觉、失语,以及定向力、计算力与记忆力障碍等,伴发热或无热。多种病毒可引起此类表现,但 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者最严重,该病毒脑炎的神经细胞内易见含病毒抗原颗粒的包涵体,有时被称 为急性包涵体脑炎,常合并惊厥与昏迷,病死率高。其他还有以偏瘫、单瘫、四肢瘫或
24、各种不自主运动为主要表现者。不少患者可能兼有上述多种 类型的表现。当病变累及锥体束时可出现阳性病理征。病毒性脑炎的病程大多为 2 3 周。多数患儿可完全恢复,但少数遗留癫痫、肢体瘫痪、智能发育迟缓等后遗症。3.辅助检查 1)脑脊液(CSF)检查 脑肾液压力正常或增高,外观清亮,白细胞数大多在(0 500)106/L,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 主,以后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大多数正常或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一般在正常范围内。2)血清学检查 可用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及血凝抑制试验等,双份滴定度呈 4 倍增高有诊断价值。3)病毒学检查 脑脊液中分离出病毒可明确病原,但仍有部分病例无法确定致病病毒。4)脑电
25、图 急性期出现多发性、弥漫性的高幅慢波或局灶性慢波,病情好转后恢复正常,但无特异性。5)脑 CT 和 MRI 病毒性脑炎可致脑水肿,CT 可见脑室有所缩小、脑沟变窄。4.社会心理评估 由于病情轻重不等,轻者 2 周内可自行缓解,严重者可导致脑疝而死亡或留有后遗症。护士应 注意评估患儿及家属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对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否有焦虑或恐惧情绪等。三、治疗原则对病毒性脑炎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和支持疗法,如降温、止惊、降低颅内压、改善脑微循环、及时处理呼吸和循环衰竭。1.对症治疗 1)降温 对有高热或高热惊厥者可用物理降温,必要时应用人工冬眠疗法。2)止惊 使用止惊药物,如地西泮
26、、苯巴比妥钠等。3)防治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 对有颅内压增高症状或抽搐频繁者应考虑使用脱水剂,如 20%甘露醇等静脉滴注。4)其他 有呼吸衰竭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必要时给予呼吸兴奋剂或应用人工呼吸机等。2.抗感毒 抗病毒治疗常选利巴韦林,疱疹病毒性脑炎可选用阿糖腺苷、阿昔洛韦等。3.支持疗法 保证水、电解质和营养的供给,恢复期应用促进脑细胞代谢的药物,如 ATP、细胞色素 C 等,以促进脑细胞功能的恢复。有瘫痪后遗症者,应及早进行针灸、理疗等康复治疗。四、护理诊断(1)体温过高:与病毒血症有关。(2)急性意识障碍:与脑实质炎症有关。(3)躯体移动功能障碍:与昏迷、肢体瘫痪有关。(4)潜
27、在并发症包括颅内压增高等。五、护理措施1.生活护理 1)饮食护理 护士应给予患儿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且易被消化吸收的食物,频繁呕吐者应暂禁食,给 予静脉输液;有意识障碍者,宜给予鼻饲或经静脉给营养液,应记录其 24 h 出入量;静脉输液者宜 控输液的制量和速度,以免加重脑水肿。2)适当休息 护士应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清新,嘱急性期患儿卧床休息。3)做好抢救准备 护士应在病室内应备齐一切抢救器材及药品。2.对症护理 1)发热的护理 对高热患儿,护士应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必要时遵医嘱用亚冬眠疗法降温,以保护脑细胞。2)昏迷的护理 护士应帮助患儿取侧卧位,头肩部抬高 20 30,防止口腔分泌物
28、或呕吐物吸入气管而引起窒 息,以利于上腔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定时为患儿翻身拍背及使用气垫、气圈,预防坠积性肺炎 及压疮的发生。此外,尚应注意眼、口腔及皮肤的护理。3)惊厥的护理 患儿须由专人守护。护士应密切观察患儿四肢的活动情况。抽搐发作时,护士应立即置压舌板 或舌垫于患儿上下齿之间,使患儿取侧卧位,适当应用约束带,遵医嘱立即给予镇静药或止惊剂。4)瘫痪的护理 患儿卧床期间,护士应协助其洗漱、进食、大小便及打理个人卫生等;告知家长翻身及皮肤护 理的方法,使患儿瘫痪肢体处于功能位。患儿病情稳定后,护士应及早督促并指导患儿进行肢体的 被动或主动功能锻炼。3.病情观察及并发症监测 护士应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有无精神异常;婴儿的前囟状态;瞳孔的大小变化及 对光反射;有无惊厥。护士应争取及时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并处理。4.心理护理 对轻症患儿,护士应告知患儿该病其家长及预后良好,1 2 周可康复。对昏迷较久、抽搐频 繁者,护士应给家长以安慰并耐心解释病情,使其配合诊疗及护理。六、健康教育护士应向患儿及家长介绍病情,做好其心理护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向家长介绍日常生活 护理的有关知识;指导家长做好患儿的智力训练和瘫痪肢体功能训练。对继发癫痫者,护士应指导 其长期正确服用抗癫痫药物。护士应对出院的患儿进行定期随访。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