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下数学教案.pdf

上传人:奔*** 文档编号:89819219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PDF 页数:117 大小:12.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下数学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人教版五年下数学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下数学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下数学教案.pdf(1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课 题质数和合数(例 2)授课日期:进 度本 节 为 本 章 节 中 第 2节总第11节教 学目 标1.理解和掌握奇数和偶数的特征。2、在学习中,通过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归纳能力,培养学生通过实践去验证理论的思维。教 学重难点理解和掌握奇数和偶数的特征。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 学 流 程课 前 调 整一、激趣导入之前我们认识了偶数和奇数,谁能说说什么是偶数?什么是奇数?指名学生回答。今天我们来探讨奇数和偶数的问题。一、探究新知(一)、教学例2.1、生读题,思考可以用怎样的方法进行探究。(指生汇报)2、老师总结学生发言,对于好的想法进行肯定。(二)、探索规律1、游戏一:出示盒子,里面装的

2、都是偶数。游戏规则:从盒子中任意取出两张卡片,如果两个数的和是奇数就可以领到精美礼品一份。师生共同完成游戏(1)如果继续玩下去有中奖的可能吗?(2)同桌讨论:你能说说为什么吗?(偶数除以2 余0,两个偶数相加的和除以2 还是余0。所以:偶数+偶数=偶数)(3)总结规律:偶数+偶数=偶数2、游戏二:出示盒子,里面装的都是奇数(1)、游戏规则如下:从盒子中任意取出两张卡片,如果两个数的和是奇数就可以领到精美礼品一份。(2)师生共同完成游戏(3)、总结规律:奇数+奇数n禺数3、游戏三:怎样修改游戏规则能得到奖品呢?(1)两个盒子里各抽出一张卡片,就会中奖。(2)总结规律:偶数+奇数=奇数(三)、验证

3、规律1、老师出示课件:()+()=65()+()=19()+()=243()+()=204()+()=76()+()=120学生独立完成,。验证后把你的结论跟小组同学交流一下。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16页练习四第4题。提示:乘法表示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可以将此题转化成和和问题进行研究。2、教材第17页练习四的第6题。生独立完成,同桌订正。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大家对奇数和偶数的理解更加深刻了,课后多做题,多练习。板书设计:质 数 和 合 数(例2)数的奇偶性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二偶数偶数+奇数二奇数教 学 反 思:课 题练 习(因数与倍数)授课日期:进 度本 节 为 本 章 节 第

4、1 节 总第12 节教 学目 标1、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因数与倍数这一单元的知识。2、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 学重 难 点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投影一、教学流程:课 前 调 整一、梳理本单元知识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因数和倍数因数与倍数 2、5、3 的倍数特征质数和合数二、基本练习1、填 空(投影出示,师生共同完成)(1)27+3=9,我 们 就 说()和()是()的因数()是()和()的倍数。(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的,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最大因数是它本身。(3)自然数中,最小的偶数是(),最小的自然数是()。(4)同时是

5、2、3、5倍数的最小两位数是()0(5)最小的质数是(),最小的合数是()02、判 断(投影出示,师生共同完成)(1)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2)一个数的因数一定比它的倍数小。()(3)最小的质数是1。()(4)个位上是3、6、9的数,都 是3的倍数。()(5)在1、2、3、4、5,除了质数以外都是合数。()三、拓展练习1、5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320,那么这5个自然数分别是多少?2、有连续6个偶数,其中最大的偶数是最偶数的3倍,那么这6个偶数分别是多少?3、幼儿园里有一些小朋友,王老师哪了 3 2颗糖分给他们,正好分完。小朋友的人数可能是多少?四、总结是对本节练习情况进行

6、总结。板书设计:因数和倍数因数与倍数2、5、3的倍数特征质数和合数教学反思:课 题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例 1、例 2)授课日期:进 度本 节 为 本 章 节 中 第 1 节总第14 节教 学目 标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教 学重 难 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教学准备长方体物品,课件。教学流程:课 前 调 整一、复习导入1.谈话引入,回忆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它们都是什么图形?(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2.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的主题图。提问:这些还是平面图形吗?(不是)教师:这些物体

7、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它们都是立体图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长方体。二、探究新知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1)请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学具,摸一摸,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生汇报)(2)师生在长方体教具上指出面、棱、顶点。学生依次说出名称。2.研究长方体的特征。(1)面的认识。板书: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教师分别出示这两种情况的教具。板书:6个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2)棱的认识。教师出示长方体框架教具,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汇报后并板书:8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3)顶点的认识。课件演示:先闪动三条棱再分别闪动三条棱相交的点。板书:8个顶点。3.认识长方体的直观

8、图。4.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引导学生自学)相较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21页练习五的第1、2、3题。读题分析后,师生共同完成。四、课堂小结板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6个面长方体:12条棱8个顶点教学反思:课 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例3)授课日期:进 度本 节 为 本 章 节 中 第 2节总第15 节教 学目 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掌握正方体的特征。2.通过观察比较弄清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空间概念教 学重 难 点1 .认

9、识正方体的特征O2.理清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教学准备正方体教具、课件。教学流程课 前 调 整一、复习导入1.回忆长方体的特征,请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2、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种特殊的立体图形。(板书课题:正方体)二、探究新知1.想一想。正方体具有什么特征呢?我们在研究时应该从哪方面去思考?(也应该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去考虑)2.合作学习。学生根据手中的正方体学具,小组合作探究。3.集体交流。(1)正方体有6 个面,都是正方形。(2)正方体有12条棱,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相等。(3)正方体有8 个顶点。教师问: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正方体?4.教学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老师出示一

10、个正方体教具。请学生讨论:它是不是一个长方体?学生充分讨论,集体交换意见。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长方体中包含着正方体,用集合圈表示。教师:我们把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做正方体或者叫立方体。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2 0页 的“做一做”生拿出手中的小正方体,进行操作,然后汇报。2.完成教材第2 1页4题、6题。师生共同完成第4题生独立完成第6题后指名汇报,师订正讲解。3、完成教材第2 2页7、8、9题生独立完成第7题后,指名汇报。师订正讲解。师生共同完成8、9题。四、课堂小结: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 书 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6个 面(都是正方形)正方体

11、:12条 棱(都相等)8个顶点教 学 反 思:课 题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例 1、例 2)授课日期:进 度本节为本章节中第1 节总 第 1 6 节教 学目 标1.初步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2.会用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教 学重 难 点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 学 流 程:课 前 调 整一、复习导入看 图 回 答(多媒体出示长方体)1、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2、那些面的面积相等?二、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教材第2 4页例1。2、理解分析,做一个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是求什么?(指

12、名汇报)3、尝试独立解答。4、集体交流反馈(老师根据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板书)方法一:长方体的表面积=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左、右两个面的面积0.7X0.4X2+0.5X0.4X2+0.7X0.5X 2方 法 二:(上面的面积+前面的面积+左 面 的 面 积)X 2(0.7X0.4+0.5X0.4+0.7X0.5)X25、比 较 两 种 方 法,你 认 为 求 长 方 体 的 表 面 积 关 键 是 找 什 么?6、师 小 结 长 方 体 表 面 积 的 求 法。6、出 示 2 4 页 例 27、学 生 独 立 完 成 后,指 名 汇 报。6、师 小 结:在 求 正 方 体 表

13、 面 积 的 求 法。三、巩固练习1、完 成 教 材 第 2 4 页“做 一 做”指 名 板 演,其 他 同 学 用 练 习 本 完 成。2、完 成 教 材 第 2 5 页 练 习 六 第 3、4 题。生 独 立 完 成,师 巡 视 指 导。四、课 堂 小 结:说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板 书 设 计:教 学 反 思:长方体的表面积例1 例2课 题长 方 体 和 正 方 体 的 表 面 积(2)授课日期:进 度本 节 为 本 章 节 中 第2节总第17节教 学目 标1、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初步学会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体验抽象概括和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2、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团结协作的好品质。

14、教 学重难点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 学 流 程课 前 调 整一.自 学 天 地(生独立完成)1、正方体是由()个完全相同的()围成的立体图形,正方体有()条棱,它们的长度都(),正方体有()个顶点。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A,棱长之和是(),当A=6厘米时,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厘米3、一根长96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厘米。二.课堂助学1、合作探究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课件出示一个正方体纸盒展开后的形状。(1)在展开后的图形中,用 上“、下、前”、“后”、“左”、“右”标明六个面。(师巡视指导完成)(2)正方体展开的图形中你有什么发现?谁知道正方体的

15、表面积是什么?(指名回答)2.探索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1)课件演示,推导公式:棱长义棱长X 6 或者棱长平方义6(2)课件出示例1 小组探讨解决方案(3)代表汇报,同学互评三.探究展示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7 2 厘米,它的一个面是边长()厘米的正方形,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2、正方体棱长1.5 厘米。求出它的棱长之和、底面积、侧面积和表面积。(小组合作解决,汇报)四.达标训练1、用一根铁丝刚好焊成一个棱长8 厘米的正方体框架,如果用这根铁丝焊成一个长10厘米、宽 7 厘米的长方体框架,它的高应该是多少厘米?(小组合作解决)2、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3 8 4 平方厘米,它的棱长

16、是多少?(指名板前回答,说出依据)板 书 设计: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棱长义棱长义6 或者棱长平方义6教学反思:课 题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1)授课日期:进 度本 节 为 本 章 节 中 第1节总第18 节教 学目 标1.通过实验、观察,感知物体的体积,并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2.借助与体积单位相近的正方体实物,从而使学生建立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的大小表象。教 学重 难 点1.感知体积的概念。2.初步建立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的大小表象。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 学 流 程:课 前 调 整一、情境导入大家知道 乌鸦喝水故事吗?请同学来给大家说一说。提问:乌鸦怎样喝道水的?为什么?(生:石头占一

17、定空间)二、探索新知以前我们学习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面积和面积单位,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概念:体积和体积单位。1、实验观察建立体积的概念。(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实验工具:2个一样的玻璃杯、两块大小不一样的的鹅卵石。(2)向学生说明实验的要求。(3)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试验操作。(4)全班反馈,指名汇报实验结果(5)引导学生结合刚才的实验,概括体积的概念。(6)师小结: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2、认识体积单位。(1)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时只凭感觉是无法判断出谁大谁小的,这就要求我们精确地量出物体的体积。(2)课件出示: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3

18、)学生自学教材第2 8 页中间的内容,感 受 1 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 立方米的大小。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28页“做一做”第 1 题。师生共同完成2、完成教材第28页第2 题师生共同完成二、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体积和体积单位立方厘米体积单位 立方分米立方米教学反思:课 题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2)授课日期:进 度本节为本章节中第2节 总第19 节教 学目 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并能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借助教具模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统一的体积计算方法。教 学重 难 点经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

19、方法的推导过程,并能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 学 流 程:课 前 调 整一、谈话导入1、导入并揭题: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体积和常用的体积单位。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体积方面的知识。2、提出猜想:怎样知道一个长方体或一个正方体的体积。二、探索新知1、探究长方体的体积。(1)提出操作要求:用 12个棱长为1 厘米的正方体拼摆成一个长方体。(2)让学生根据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3)全班反馈,汇报交流。(4)揭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板书2、探究正方体的体积(1)根据长方体体积的求法,想一想正方体的体积应该怎样求?(2)生汇报,师板书。3、学习例1学生独立解答后,

20、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明列式依据4、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通用的体积计算公式。(1)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模型,借助模型让学生理解“底面积”的含义。(2)让学生自由说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的求法。指生说一说,明确求法。(3)引导学生观察体积公式与底面积的关系,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通用的体积计算公式。三、巩固练习1、基础练习完成教材第32页“练习七”第 5、6、7 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对于第7 题,要提醒学生注意意义不同,得数不同。2、拓展练习完成教材第33页“练习七”第 8 题。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板 书

21、 设 计:长 方 体 和 正 方 体 的 体 积长 方 体 的 体 积 二 长 X 宽 X 高正 方 体 的 体 积:棱 长 义 棱 长教 学 反 思:课 题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例2、例 3)授课日期:进 度本 节 为 本 章 节 中 第 1 节总第2 0 节教 学目 标1.通过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指导,使学生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会进行名数的改写。2.使学生学会用名数的改写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 学重难点掌握名数的改写方法。教 学 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课 前 调 整一、复习引入1、同学们谁知道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呢?(指名汇报)2、由学生的汇报引

22、入新课二、探究新知1.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多媒体出示教材第34页例2:一个棱长为1dm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dm3。想一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呢?(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3)老师出示棱长为1dm的正方体模型。提问:它的体积用分米作单位是1dm3,如果用厘米作单位,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厘米?(棱长是10cm)(4)生独立计算后汇报。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5)根据推导,得 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6)推算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7)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o2.体积单位,面积单位,长度单位的比较(完成34页表格)3.学习体积单位名数的改写。学习教

23、材第35页的例3出示35页例3 学生自学独立完成,师生订正板 书:3.8m3=(3800)dm3 2400cm3=(2.4)dm3三、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第35页 的“做一做”第1、2题。指名读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2、完成课本第36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3、完成课本第37页第8题同桌合作完成后指名汇报,师讲解。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3.8m3=(3800)dm32400cm3=(2.4)dm3教学反思:课 题体积单位间的进率(2)授课日期:进 度本节为本章节中第 2 节总第21 节教 学目 标1.通过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指导,使学生掌握

24、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会进行名数的改写。2.使学生学会用名数的改写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 学重 难 点掌握名数的改写方法。教 学 准备多媒体课件教 学 流 程课 前 调 整一、复习导入1、怎样把高一级的体积单位转化成低一级的体积单位?2、怎样把低一级的体积单位转化成高一级的体积单位?3、填空5 0立方分米二()立方厘米0.2立方米=()立方分米2 5立方分米=()立方米2.0 5立方米=()立方分米500立 方 分 米=()立 方 分 米()立方厘米二、探究新知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及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及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这节课我们就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1、学习教材3 5页例4课件

25、出示教材3 5页例4引导学生读题分析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学生独立解答后,小组中交流解答方法及过程。教师指名汇报并板书。V:abh=50X30X40=60000(立方厘米)60000立方厘米=60立方分米=0.0 6立方米2、教师强调:求牛奶包装箱的体积可以计算前换算单位,也可以计算后换算单位,但计算时单位必须统一。三、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第3 7页的第7题。学生读题分析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做法,师生共同订正。2、完成课本第3 6页第6题。指名读题,明确要求。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集体订正。4、完成课本第3 7页第9题小组合作完成后,指名汇报,师讲解。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体

26、积单位间的进率V=abh=50X30X40=60000(立方厘米)60000立方厘米=60立方分米=0.0 6 立方米教学反思:课 题体积单位间的进率(3)授课日期:进 度本 节 为 本 章 节 中 第 3 节总 第 22 节教 学目 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会进行名数的改写。2.使学生学会用名数的改写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 学重 难 点使学生学会用名数的改写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投影教学流程:课 前 调 整一、引导回顾,引入练习同学们,我们都学过哪些体积单位,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指名汇报)这节课我们上一节体积单位间的练习课。二、基本练

27、习1、填空(课件出示)学生独立完成,同桌订正。(1)780立方分米=()立方米7.0 6立方米二()立方分米437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52000立方厘米二()立方米3 2立方分米二()立方厘米(黑板出示)指生说一说,并说明理由。(2)橡皮的体积是1 0()。(3)集装箱的体积约是40()。(4)影碟机的体积约是()(5)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中,集中而正确第给出了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三、拓展练习(多媒体课件出示)读题,分析题意再完成。1、一块长方体木板长2.5米、宽4分米、厚8厘米。这块木板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2、新民纸盒厂做一种棱长0.5米的正方体纸盒,纸盒的体

28、积是多少?3、把一个棱长是0.6米的正方体钢坯,锻造成横截面是0.09平方米的长方体钢材。锻造后的钢材有多长?4、一个长3 0厘米、宽2 5厘米、高3 0厘米的玻璃缸中水深20厘米。水里完全浸没一个不规则铁块后,水面上升到24厘米。这个不规则铁块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四、课堂总结是对本节练习情况进行总结。板书设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橡皮的体积是1 0()。集装箱的体积约是40()。影碟机的体积约是()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中,集中而正确第给出了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教学反思:课 题容积和容积单位(例5)授课日期:进 度本节为本章节中第 1 节总第23 节教 学目 标1.使学生理解容积意义,掌握常

29、用的容积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2.掌握容积和体积的联系与区别。3.感 受1毫升的实际意义,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 学重 难 点容积单位换算。教学准备量杯、量筒、容器、长方体纸盒。教 学 流 程课 前 调 整一、复习导入1、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2、指 2 名同学举例说一说体积的概念,单位及单位间的关系。5、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容积及相关知识。(板题)二、探究新知1、教学容积的概念。(1)出示长方体的纸盒并打开,观察盒内是空的,可以装什么?(2)学生交流后汇报。(3)出示透明保鲜盒,说一说可以装什么?(4)出示课件眼药水瓶、果蔬汁、绿茶、油桶、仓库图,说一说它们能容

30、纳哪些物体。(5)学生交流后汇报。(6)出示容积概念,学生齐读。(7)学生举例说一说什么是容积?2、比较物体的体积和容积的异同。(1)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物体的体积和容积,那么他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2)学生小组合作交流。(3)指名汇报。3、教学容积单位。(1)说一说在哪些物品上标有毫升、升。(2)出示牛奶、豆油、可乐图片,认识毫升、升。(3)想一想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有什么关系呢?(4)学生交流汇报1mL=1cm 3 1L=1dm34、出示例5,指一名学生读题。(1)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多少升?就是求油箱的容积。应该怎样解决?(2)学生交流,指名汇报,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

31、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容器的里面量长、宽、高。(3)找出已知条件。(4)列式,独立计算,汇报结果。三、课堂练习1、基础练习。完成教材第40页练习九的第13题。(1)出示1、2题填空,学生回答,课件出示正确答案。(2)出示第3题,学生交流计算方法,指名汇报。2、提升练习。第4、5题。指名读题,共同完成。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指名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板 书 设 计:容 积 和 容 积 单 位(1)1L=1000mL1L=1dm31 mL=1 cm3教 学 反 思:课 题容积和容积单位(例6)授课日期:进 度本 节 为 本 章 节 中 第2节总第24 节教 学目 标1.使学生进一步

32、熟练掌握求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计算方法。2.能根据实际情况,应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3.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应变能力。教 学重 难 点运用具体方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准备一个雪花梨,一个量杯,一块橡皮泥。教学流程课 前 调 整一、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容积相关问题。先来做一下复习。2、出示填空题和判断题,学生思考,指名回答,相机点出答案。3、生活中还有很多不规则的物体,怎样求得它们的体积呢?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6,一块不规则形状的橡皮泥。(1)你能求出它的体积吗?(2)小组合作,动手操作,交流办法。(3)小组内派代表汇报,并展台展示。捏

33、成一个长方体,用尺子量出它的长、宽、高,就可以算出它的体积。捏成一个正方体,用尺子量出它的长、宽、高,就可以算出它的体积。(4)独立计算,汇报结果。2、出示一个雪花梨。(1)不能改变形状的梨怎么办呢?你能求出这个雪花梨的体积吗?(2)学生展开讨论,交流。(3)汇报最优方法:把它扔到水里求体积。(4)出示实验要求:每个小组一个量杯,一个雪花梨,一桶水,请大家动手实验,分工合作,把实验的步骤记录下来。(5)汇报试验过程,请一个组边汇报过程边演示。(6)为什么上升那部分水的体积就是雪花梨的体积?学生展开讨论后并回答。3、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要注意什么?4、想一想,可以利用上面的方法测量乒乓球、

34、冰块的体积吗?为什么?也是可以的,但必须把它们完全浸入水中。三、课堂练习1、基础练习。完成课本第4 1 页练习九第7、8 题。出示图和要求。指名说计算方法,独立解决,汇报。2、提升练习。4 1 页912题。指名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式,独立计算,共同订正。3、拓展练习4 1 页 13题(1)出示13题图,指名说出从图中你知道哪些条件?(2)小组交流,解决。代表汇报。四、课堂小结:谈谈这节课的学习收获。板书设计:容积和容积单位(2)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排 水 法:把物体扔到水里,两次的体积差则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反思:课 题整 理 和 复 习授课日期:进 度本节为本章节中第 1 节总第25

35、 节教 学目 标1、使学生对本单元学习的主要概念和计算方法、计量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有系统的认识。2、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教 学重 难 点理解并掌握本单元所学的主要概念合计算方法教学准备玻 璃 珠 绿 豆 尺 子 量 杯教 学 流 程课 前 调 整一、复习回顾1、课件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想一想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2、学生交流,汇报。二、知识梳理。(出示表格)1、师生归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关系,完成表格。(1)小组交流合作完成表格。(2)汇报展示表格。2、怎样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指名学生说出公式(2)板书。3、我们要掌握体积和容积的哪些知识?(1)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

36、、立方厘米。(2)容积单位:升、毫升。(3)体积和容积的计算三、活动探究1、出示教材第42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1)你能用尺子和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测出玻璃球和绿豆的体积,并比较他们的大小吗?(2)学生分组演示,讨论.(3)指名汇报.提示:(可以用排水法测出他们的体积)2、出示资源评价 页 题。学生同桌交流,一人汇报。三、练习提高1、教材第43页练习十第1题。学生动手操作,指名演示,教师随机指导。2、练习十第2题。(1)出示表格,指名读要求,独立完成,同桌交流。(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3)总结:长方体的长、宽、高都变为原来的2倍,表面积变为原来的4倍,体积变为原来的8倍。3、独立完成43页第

37、3、4题。(1)独立完成。(2)教师巡回指导。(3)指名汇报。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复习,你又有哪些收获?学生交流学习所得。板 书 设 计:整理和复习长方体 正方体顶点 8 8面 6 6棱 12 12教学反思:课 题练 习授课日期:进 度本节为本章节中第 1 节总第26 节教 学目 标1、使学生对本单元学习的主要概念和计算方法、计量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有系统的认识。2、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教 学重 难 点理解并掌握本单元所学的主要概念合计算方法教学准备练习题教学流程课 前 调 整一、直接导入。这节课我们来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上一节练习课。(板题)二、探究练习。基础练习。(多媒体课件出示)1、填空

38、题。(1)填上适当的容积单位。一瓶墨水有60()。一桶食用油有5()0一个冰箱的容积有180()。一个热水壶的容积约1.5()0一瓶橙汁的容量大约是500()0一张讲桌的体积大约是400()。同桌互相说,每人说一个,及时纠正错误。指名直接填空,课件点出正确答案。(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0.9 立方米=()立方分米600立 方 分 米=()立方米4.8 升=()毫升250立 方 厘 米=()升8320毫 升;()升2.68升=()毫升=()立方分米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3)解决共性问题。2、提升练习(1)出示解决问题练习题。(2)自读题,理解分析题意。(3

39、)指名说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4)小组交流解决方法,列式并计算出结果。(5)指名汇报结果。(6)共同解决疑难。3、拓展练习(1)出示拓展练习题。(2)学生们观察图,找出相关数据。(3)同桌交流解决方法。(4)指名汇报思路。(5)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名汇报结果和解题过程。三总结。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练 习4.8 升=()毫升250立 方 厘 米=()升8320毫升=()升2.68升=()毫升=()立方分米教学反思:课 题探索图形 授课日期:进 度本节为本章节中第 1 节 总第27 节教 学目 标通过观察和操作探索图形的变化规律,发现应用意识,提高探索实践的能力。教 学重

40、难 点引导学生尝试用列表的方法表示发现的结果,并且通过对比的方法发现规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 学 流 程:课 前 调 整一、引入课题说一说你对正方体有哪些认识?我们已经知道了正方体的特征,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表面涂色的正方体。二、动手实践,探索规律(一)出 示 问 题 1:用棱长1 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大正方体后,把它们的表面分别涂上颜色。1、猜想。(1)同学们小组合作,用学具操作,摆出以上三种立体图形.(2)猜想上面问题的答案。2、验证。(1)同学们把它们的表面分别涂上色再数一数验证自己的猜想。(2)列表表示。你能用列表方法表示探索结果吗?(3)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指名反馈。(二)出 示 问 题

41、2:按这样的规律摆下去,第 4、5 个正方形的结果会是怎样的呢?1、小组合作交流,发现规律。2、引导观察上表,你发现了什么?3、在小组讨论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4、在交流中学生可能会说出以下几点发现:(1)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都在大正方体的顶点位置。不论棱长是几,分割后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都是8 个。(2)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都在大正方体的棱的中间,块数等于棱长减去2,再 乘 12o(3)一面涂色的块数等于棱长减去2 的差的平方再乘6.没涂色的块数等于棱长减去2 的差的立方。(4)大家根据我们刚才探索出来的规律,说一说棱长为7 厘米、8 厘米的大正方体里三面、两面、一面以及没涂色的小正方体各有多

42、少个?(5)、根据以上3 类小正方体块数就能推算一面涂色块数。三、巩固练习教材4 8 页第2 题,学生自主读题,理解题意。说一说你是怎样来数小正方体的?生交流汇报。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发现?学生畅所欲言说发现。板书设计:探索图形从左到右,第1个几何体小正方体块数:1+3=4教学反思:课 题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授课日期:进 度本节为本章节中第 1节总 第 2 9节教 学目 标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2、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教 学重 难 点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难点:认识单位“1”,知道许多

43、的物体也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教学准备多媒体教 学 流 程:课 前 调 整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对分数有进一步的了解?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相关知识。二、探究新知。(-)了解分数的产生。1、测量。请一个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说 一 说 用“米”作单位,测量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3、资料介绍。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出示课件(教师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演示古人测量的情况)。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平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人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比如,两个小朋友平分一个橘子、一块月饼、一块饼干,每人分到的能用整数表示吗?(二)教学分数的意义。1、动手操作。拿出准备的学具圆和正方形图

44、片折一折、分一分,用阴影部分表示四分之一,并说一说4的含义。2、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说 出5的含义。3、出 示 课 件(1)说说每根香蕉是这把香蕉的几分之几?(2)同桌合作去分,看看有几种分法?4、认识单位“1”.小组交流,师生共同概括.课件出示。5、总结分数的意义。同桌交流,派代表汇报,师生共同总结。(三)、认识分数单位。1、课件出示问题:(1)自然数的单位是几?7里面有几个1?26呢?(2)、3/21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单位?2、学生小组交流,汇报。3、引出分数单位的概念。课件出示,指名说一说。三、巩固练习。1、看图回答:(1)请同学们利用12颗糖创造一个分数,并说说它是怎样

45、来的?(2)填空。把这些糖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三份是这些糖 的()o2、按栗求涂色。教 材6 3页练习十一第4题。学生独立填书,然后集体订正。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1、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一个物体 一个计量单位单 位“1”一些物体教学反思:课 题分数与除法(1)授课日期:进 度本节为本章节中第1节总第3 0 节教 学目 标1、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2、经历探索分数与除法关系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教 学难 点重点: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难点:理解分数与除尘的内在联系和区别。教学准备多媒体教 学 流 程:课 前

46、调 整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学过的知识。课件出示练习题,指名回答。2、导入:在计算整数除法时,经常遇到除不尽或得不到整数商的情况,这节课就来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1)课件出示情境图,学生读题,想一想这道题该怎样列算式呢?(2)学生同桌交流,指名列式。(3)板书 14-3(4)想一想1+3 表示什么意思?(5)出示课件,学生边说边演示。(6)小组合作学习动手用学具分一分。(7)教师画图示意,帮助学生理解。2、教学例2(1)出示例2 情境图,说一说图中内容。(2)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3)学生边汇报边演示。(4)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一下吗?(

47、5)同桌交流,指名汇报。(6)想一想,还有没有和这种方法不同的?3、认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1)观察两道算式,想一想:用分数表示商时,除法算式里的被除数、除数分别是分数里的什么?(2)小结:分数可以表示除法的商;表示商时要用除数作分子,被除数做分母。(板书)(3)如果用a 表示被除数,b 表示除数,b 能是0 吗?同桌交流后汇报。(4)分数与除法的区别。观察黑板上的算式和同学讨论,然后汇报。四、巩固练习1、教材第50页“做一做第1 题。2、教材第51页练习十二第3 题。(以上两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评议)五、课堂小结回顾全课,说说收获,提出质疑。板书设计:教学反思:2、分数与除法例 1 1+3=1

48、/334-4=3/4课 题分数与除法(2)授课日期:进 度本节为本章节中第2节 总 第3 1节教 学目 标1.让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基本方法,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教 学重 难 点理 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确定单位T的量。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流程:课 前 调 整一、复习导入1.练习回顾。(1)单位换算。30厘米=()分米;120分=()小时;(2)说一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什么?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板书课题)二、创设情境,探索研究1.探 索

49、“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小新家养鹅7 只,养 鸭 10只,养 鸡 20只。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鸡的只数是鸭的多少倍?(1)阅读与理解。教师:”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是什么意思?(学生自主交流讨论)交流后得出:就是求7 只 是 10只的几分之几。(2)分析与解答。教师:这里第一个问题可以把谁看作单位“1”?(学生回答:鸭的只数“10只”。)教师:根据分数的意义又可以得出7 只 是 1 0 只的几分之7几?(学生回答:10。)课件出示对应图示。教师小结:把 10只看作一个整体,也就是单位“1”,平均7分 成 10份,每 份 1 只,7 只就是这个整体的10。教师:那算式该

50、怎么列?引导学生得出: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求 7 只 是 10只的几分之几,可以用7910。教师:例题中的第二个问题“鸡的只数是鸭的多少倍”又该如何解答呢?(3)回顾与反思。教师:上面两个问题有什么关系?可以通过比较这两个问题的异同点。(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后反馈)教师: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小结解题方法:先找出单位“1”,然后以单位“1”作除数,进行除法计算。三、总结板书设计:分数与除法(2)教学反思:课 题真 分 数 和 假 分 数(1)授课日期:进 度本 节 为 本 章 节 中 第1 节总 第3 2节教 学目 标1.使学生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并能辨别真分数和假分数。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