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写作“评杜诗《登高》的悲愤”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评论写作“评杜诗《登高》的悲愤”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学评论“评杜诗登高的悲情”-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文题】(60分)请以“评杜诗登高的悲情”为核心写一篇文学小评论,字数不少于800字。登高写尽人生八重悲得分:60分杜甫被称为“诗圣”,因为他的诗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所以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登高一诗被称为“七律之冠”。本诗一共抒发了作者人生的“八重悲”。本诗用两句诗集中表现了作者人生的“八重悲”。作者通过写景烘托了诗人的悲伤之情。第一悲为“作客”身份之难也,已经年过半百的年纪还在外奔波。第二悲为“常作客”,表明作者作客他乡的频率之高,“独在异乡为异客”,作者如同在空中盘旋的鸟儿不知归处,再加上频率之高,可谓是悲上加悲!第三悲为:“
2、万里”距离之远也,回家的路途遥远,愈演愈烈的思念,让作者感受到了回不了家乡的悲痛。第四悲为:“秋”时之惨也。第五悲为:“百年”人生迟暮也,早已“知天命”但是自己的理想抱负还没能实现所以悲从中来。第六悲为“病”身体有恙也。第七悲为:“多病”形势艰难也,生病的日子已久,疾病的反复,生活的困顿,人生的漂泊,重重愁绪涌上心头。第八悲为:“独登台“无亲朋也。这便是本诗所表达的”八重悲“。仅仅两句是不能让悲的情感如此饱满,其他句的烘托也尤为重要。作者在前两联写登高的见闻,颔联中的“无边”与“落木”运用的极为巧妙。“无边”使读者体验到一种凄厉壮阔的情感。“落木”为落叶的意思,作者用落木的效果比落叶好,落木的
3、重量比落叶的重量重,更能体现出作者心情的沉重与内心的悲伤。同时本首诗非常押韵,这使得文章语言精湛,丝毫不拖泥带水。虽然这首诗的主要情感基调为悲伤,但是整首诗体现出了悲而不哀的特点。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无边”“不尽”“万里”三词中,“无边”使“萧萧”更加形象化,让人联想到落木的窸窣之声,“不尽”写出了长江无休止的奔流,“无边”与“不尽”在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受。“万里”写出了作者漂泊之远。这些所写之景苍凉阔大,气势恢宏,从而使得本诗体现出悲而不哀的特点。综上所述,登高写尽了杜甫人生的八重悲,传达了他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既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所表达的悲伤,又让整首诗的情感悲而
4、不哀,“七律之冠”当之无愧!登高写尽人生八悲得分: 60分杜甫之诗以其雄浑的格调、博大深厚的壮美之感,当之无愧居临“七律之冠”。登高作为杜甫著作之一,以悲而不哀的格调写尽了人生八重悲。登高让人感受深刻的便是作者以十四字写尽人生“八悲”!作客,身份之难也。受邀做客,内心无疑是雀跃,而五十岁高龄的杜甫仍需在外奔波求生存。因而,相同场景在不同的背景中看来,何尝不是一种悲!常作客,频度之繁也。短期作客他乡,尚可忍受,但长此以往、时间一长,一生在外奔波之苦临上心头,可谓悲上加悲。万里,距离之远也。在流寓的处境之中,对家乡的思念可谓抓心挠肝,毕竟悲伤那么远,回家那么难。秋,时之惨也。时值深秋,为在外的游子
5、更是平添了无限秋思,正可谓流寓在外,思念在心。百年,人生迟暮也。在知天命的年纪,即使有家国天下的博大胸怀或是以天下为己任的襟怀,也只能默念在心;时逢高龄想有所作为但深感力不从心。病,身体有恙也。五十岁躯体,又是疾病缠身,为难捱的日子添了内心的痛楚。多病,形势之艰也。疾病反复,生活困顿,愁绪一次次涌上心头。独登台,无亲朋也。登台为抒心中苦楚,却无人可依、可诉,在这年老体衰的情形下,自解孤老之悲。全诗层层渲染、步步烘托。以“鸟飞回”比作漂泊无依的诗人自己;以“无边落木”将氛围注入凄凉之感;用“艰难”指生活多艰,又指国家多难;以“繁霜鬓”描绘自己,志业无成而身已衰老;将“新停”诉出晚年因病戒酒,继而
6、衰颓、失意。杜甫以时空的穿越与现实彼此交融,叠加入律,将八悲见为画面并交融情感一同展现给读者。此诗既悲,却又悲而不哀。“落木萧萧”之景,不禁凄凉;“长江滚滚”气象,引起诗人对身世的感慨。共展现秋天肃穆肃杀、空旷辽远的景色。此联从大处着笔,境界壮阔,融视觉听觉于一个画面,情景交融。一句仰视,一句俯视,更见疏宕之气。“艰难苦恨繁霜鬓”写出诗人一直忧国忧民,为国家破亡忧心如焚,也愁过早白了双鬓,为不能多为国家出力而感遗憾,展现出其家国天下的博大胸襟。全诗格调雄浑、蕴含着深厚博大的崇高感和悲壮美,将萧条之景描绘得壮阔雄奇;将一去不复返的长江流水描摹得奔腾而辽远,可谓悲而壮,情真意切、格局深邃。本诗写登
7、高所览之景,雄浑苍莽;在阔大雄健的气象之中,抒写诗人内心踌躇满志的爱国情怀和羁旅愁思,渗透着一股勃郁之气。语言凝练,声调铿锵,气韵流转,对仗工整,显示出诗人出神入化的笔力。作为“七律之冠”,此诗之情,值得品味;此诗之韵,值得品读;此诗之意,值得品鉴。登高写尽人生八悲得分:60分登高是唐代“诗圣”杜甫所作的七言律诗,有着”七律之冠”的雅称。登高中诗人的内在美,虽然只有短短十四字,但透露出无限悲凉。登高写尽人生八重悲,其悲而不哀的情感基调让人感动。登高短短十四字写尽人生八重悲。做客,身份之难;受邀作客,但诗人飘泊无定难以生存。常作客,短期作客他乡,尚可忍,但一生奔波,雪上加霜。万里,距离之远;漂泊
8、在外的老人无依无靠,家乡愁思幻化成一时的缥缈流云。秋,时之惨;羁旅漂泊,为漂泊游子增添了无限愁思。百年,人生暮齿;知天命的年龄,即有博大的胸襟也只能默念与心间,独自苍凉。较为重要的是,病,身体有恙;年过中旬,有疾病缠身,本又为难堪的日子添上了几分潦倒不堪的痛楚。再加上生活困顿,愁绪又涌上心头。还有独登台,无亲朋;高山之巅,极目四望,只见天空碧蓝而高远,但一个人,再好的景色也化解不了哀苦之情。登高层层渲染,步步烘托。“萧萧”状木叶飘落的情状,且挟带着呼啸的风声照应第一句的“风急”;“滚滚”写波涛汹涌的气势,又携带着奔腾撞击的声响;形成神行流走、跌宕奔腾的奇丽境界。以”新停浊酒“突出诗人哀凉,失意
9、的落魄之意。此诗虽悲,但悲而不哀。无边”“不尽”着眼于时空,将情境推向阔大,而且使风飘木叶、风激波涛显得雄浑壮阔,气势恢弘。将人生的际遇、时代的悲感融入浩瀚的时空,托寓于无知的草木。表现了诗人涵容天地包蕴古今的博大胸襟,更显疏宥之气。上文与下文的密切联系构成了全诗的高密度情感,露出了诗人仕途博大的政治情怀。总的来说,登高的悲在七律诗中属于当之无愧的巅峰存在,它不仅是诗人的内心写照,传达出诗人精警严整,意象密集的写作特点,同时诗人精湛的艺术手法也让人叹为观止。登高是值得我们永远传颂的经典之作。登高写尽人生八悲得分:60分被世人称为诗圣的杜甫在这首被后世称为“七律之冠”的登高中以悲而不哀的情感基调
10、写尽了人生八悲。登高中让人身临其境的,便是八重悲中的“悲”了。作客,身份之难也。受邀做客,内心无疑是雀跃的,而诗人已经五十多岁的高龄仍需要在外奔波求生存,就如同那空中飞舞盘旋的鸟,孤独无依不知归处。常作客,频度之繁也。短期作客他乡,尚可忍受,但长期在外奔波,也是悲苦涌上心头,所谓悲上加悲。万里,距高之远也。长期远离他乡,思乡的情感只能幻化成抓心挠肝的思念,毕竟悲伤那么远,回家那么难。秋,时之惨也。正值深秋,在外的游子更是平添无限秋思,可谓曰“自古逢秋悲寂寥”啊!百年,人生迟暮也。诗人在早已知天命的年龄,再想有所作为已经很难了。病,身体有恙也。身体疾病缠身,身上病恙更增添了诗人心中的哀伤和痛楚。
11、多病,形势之艰也。疾病反复,生活困顿,处境艰难,重重的愁绪涌上心头。独登台,无亲朋也。登台是为抒发愁绪,身边却早已无亲朋好友相伴,无法诉说心中的心酸,苦楚与愁绪。不仅如此,整首诗层层渲染,步步烘托“悲”的氛围。以“鸟飞回”比作孤独无依、漂泊在外的诗人自己;诗中选用青白的冷色调更加照应诗人悲凉心境;以“艰难”突出作者处境艰难,人民多灾,家国多难;以“繁霜鬓”描绘自己常常抱恨于志业无成而身已衰老;以“潦倒”中抒发诗人回顾一生仕途不顾,又穷困潦倒,不禁凄凉。整首诗虽写尽人生悲哀,表达无限悲凉,但上文与下文紧密联系,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体现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一一跃然在纸上。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此诗虽悲
12、,但悲而不哀。诗中磅礴大气的意境和那别有一番风味的格调,总能让人感受到深厚博大的崇高感和悲壮美。“萧萧落木”中描绘的秋天更加枯黄,更无生机,更像深秋,但恰恰体现出诗人家国天下的博大胸襟;“长江滚滚”之景中体现诗人不禁感慨逝去的光阴和青春,对世间无限惆怅和浓郁的家国情怀。综上所述,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其精湛的艺术技巧让人叹为观止,堪称“旷代之作”,“七律之冠”当之无愧!登高写尽人生八重悲得分:60分被誉为“诗圣”的杜甫在暮年时分,写下了被千古传颂的“七律之冠”登高。而这首诗一写,便写尽了人生的“八重悲”。全诗上下透露着无尽的苍凉,单是颈联的十四个字,就将人生的八悲体现的淋漓尽
13、致,字字诛心。第一悲为“做客”,身份的特殊,早已是知天命的岁数,却无法回到故土,始终身在他乡,悲!第二悲为“常作客”,频率的频繁,侧面写出了诗人居无定所,无奈四处漂泊,悲!第三悲为“万里”,距离的遥远,离故乡之远,格调大而悲,宏而惨,悲!第四悲为“秋”,时间的惨状,杜甫用秋,不仅平添凄凉,更暗示自己剩余的时光如同深秋一般,悲!第五悲为“百年”,人生已迟暮,明示了诗人明了自己时日无多,在最后暮年感叹无所作为,悲!第六悲为“病”,身体疾病缠身,身上病恙更徒增心中的哀伤和痛楚,悲!第七悲为“多病”,形势的艰辛,疾病的反复,人生的种种不幸都涌上思绪,悲!第八悲为“独”,人至暮年,却孤苦伶仃,只身登楼,
14、悲!而如此之悲壮的心情,靠的是层层渲染和烘托。自古猿啸便有凄凉之情,而鸟飞回,就犹如杜甫人生一般,无处安顿,百年孤独。渚清沙白里,杜甫运用冷色调,让画面清冷。落木的木同叶比更枯黄,更沉重且充满死气。滚滚长江,则是借用了孔老夫子的感慨,把流水比作逝去的光阴和青春。风急,登高之后,狂风吹散了白发,吹乱了思绪,让登高的欢愉化作悲与萧瑟。潦倒新停,穷困潦倒到无钱治病甚至不能对酒作诗,连浊酒一杯都是奢望。但纵使如此悲景悲情,可全诗却体现出了豪迈和悲壮美,这是为什么呢?反观整首诗的意象:“天高”,“落木”,“不尽”,“长江”,“万里”,“百年”,无一不彰显宏伟大气的气势。因为杜甫不仅倾诉个人之苦,还联想到
15、了国家之难,万分激昂难诉,无尽沧桑无话。情不由衷之时,作下此诗。将个人之命运寄托于天下之难,更是体现了杜甫的伟大爱国情怀。寻常人写悲时,突出的是自身之渺小,天地之浩大的叹惋,而杜甫突出的是天地大无边,我与天同大的英雄气概。从中不难看出杜甫的狂意与自命不凡,只叹生不逢时。回首杜甫一生,处处坎坷,历尽人生八重悲后,写下登高。我认为登高先借物来比喻自己,后又将心情心境融入,是当之无愧的“七律之冠”。论杜诗“八悲”60分为何登高能够成为七律之冠呢?我认为是因为诗人将人生的“悲”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都说登高写尽诗人人生“八悲”,那何为八悲呢?一悲,诗人晚年因安史之乱家庭分崩离析,又因好友离世居无定所,
16、已是天命之年还要在外奔波;二悲,不仅仅是一段时间的客乡之旅,而是长时间的寄人篱下,悲的色彩又被加以渲染;三悲,战乱年代,居无定所在外奔波,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远,重重原因下,思乡之苦苦不堪言;四悲,悲的是秋,“自古逢秋悲寂寥”不管是哪个时代的诗人,都有浓厚的悲秋情节;悲的是时间之快更是已无法成功立业之苦,又是一个春去秋来,诗人还是背井离乡,季节更是添了一层悲情;五悲,诗人已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人生短短几个秋”,人生迟暮,再也难以有所作为了;六悲,诗人患病身体有恙,给难捱的日子和内心的苦楚又添了一层悲;七悲,人生无常,老天爷好像就喜欢踹瘸子的那只好腿,重病缠身使形式变得更加困难;八悲,重阳时节,客落
17、他乡身患重病的诗人只能独自登高,单薄的身影被拉长再拉长,配上凄清的秋景,层层渲染,将悲渲染到了极致。那为何诗人能够将悲情推到如此高的境界呢?是因为前后三联的渲染和烘托,才能让悲情的一联发挥到了极致,“风急天高”“渚清沙白”,险峻的高原北风呼啸,天好像格外的高,时不时还有悲鸣的猿蹄,悲惨荒凉的感觉不禁涌上心头;白沙海岛独行的鸟儿终使找不到一个歇息安居的角落。“落木”为何是落木呢?这就是诗人的独到之处,落木可以看作诗人的缩影,它比落叶更没有生命力,更有秋的感觉,更有重量,显得无比悲凉。诗人就是借这“风急、清、白、萧萧落木”层层渲染,步步烘托,才将第三联的悲情那么浓墨重彩的表现得那么彻底,最终才将悲
18、情推到了那样的高度。柳宗元写悲小石潭记“以其境过清,凄神寒骨”是那种被贬到山穷水尽的哀令人心疼不已;除夜宿石头驿中戴叔伦写到“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是那样的沉重,那样的凄苦。但读杜诗并没有这种感觉,这也是此诗为何有如此高成就的原因,杜诗的悲,虽悲,但他还是有着他磅礴的气势和庞大的胸襟,他的情绪并不局限于他自身,不只是在阐述他晚年悲惨的人生经历,更是与国家命运相联系,在如此处境还能有这样的胸襟和气势,我真的佩服不已;就是诗人如此高的心境将本诗也带到了如此高的位置,同时主旨也被升华到了另一个境界。读古诗,读的不仅是诗人的文采,更多的是理解并感悟深沉的情感走向,并进而了解一个时代。所以,我们不仅仅
19、要读诗,更要多读好诗,这也是我们了解历史、认识世界的另一个窗口。读杜诗,就像听一位长者讲述他那时候的故事,此刻,我们同呼吸,同感受。也让我们思考更有深度。登高写尽人生“八重悲”得分:55分登高作者杜甫,当代诗圣,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诗又被称为史诗。有“三吏”、“三别”等名作。这首登高自然也获得极高的声誉七律之冠。登高写尽杜甫人生的“八重悲”。“作客”,身份之难也!如是受邀做客,内心无疑是雀跃的,而五十岁多的高龄诗人仍需在外生存,不觉悲从中来;这二悲便是“常作客”,频率之繁也!短期作客他乡,尚可忍受,但这频率之高,时间之长,一生在外奔波之苦漫上心头,可谓悲上加悲;这三悲便
20、是“万里”,距离之远也!对家乡的思念只得幻化成一时的缥缈,毕竟家的距离遥远,悲生由悲;这四悲便是“秋”,时之惨也!时值深秋,为在外漂泊的游子增添了无限的愁思,可谓所云“人生短短几个秋”啊!;这第五悲便是“百年”,人生迟暮也!在知天命的年纪,即使有家国天下的博大胸襟或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内心,却也只能默念于心间。时隔高龄,想再有所做为却也只能作为精神支柱;这第六悲便是“病”,身体有恙也!年过中旬,又是疾病缠身,为难堪的日子添了几分内心的病楚;这七悲便是“多病”,形势之艰也!疾病反反复复,生活困顿,愁思一次次涌上心头;这八悲便是“独登台”,无亲朋也!登台为抒发心中苦楚,却无人可依,可诉,可愁。在这年老
21、身衰的情形之下,自解孤老之悲。登高层层渲染,步步烘托。以“鸟飞回”比作漂泊的诗人,小鸟无处可栖,是诗人无处可依的写照;“猿啸哀”写出了诗中凄凉的心境,选用了青白的冷色调,照样诗人凄凉之感;以“艰难”突出作者生途不顺,又穷困潦倒;以“新停浊酒”突出了衰颓,失意的落魄之意。全诗仅仅只为“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句做铺垫。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悲,而对偶又极精确。诗人从空间,时间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的感情,融入一联雄阔高浑的对句之中,情景交融,语言凝炼,乃千古名句。登高虽悲,但全诗反而有种格调雄浑,深厚博大的崇高感和悲壮美,此诗有家国情怀,有将个人的悲苦放在国运之下的格调。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跃然纸上。“无边”一词突出空间感。“落木萧萧”之景,写出整个天地萧萧而下。“长江滚滚”之景,写出了历史之厚度,时间之深久,奔腾辽远的长江气象。登高写尽了“人生八重悲”,但悲而不哀。这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如此具有文学功底的诗,值得我们高中生反复品读。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