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导学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8975540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526.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导学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导学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导学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导学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高一年级历史导学案特别能吃苦 特别肯钻研 特别善协作 特别讲奉献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导学案主备人: 审核人:【课前导习】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他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展示预习】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1新旧石器时代的主要区别是 2旧石器时代代表性的人类有:距今170万年的 和距今约70至20万年 他们已经学会 3新时期时代表性的人类有:(1)新时期时代早期:距今约 我国进入新时期时代。距今约70005000年黄河中游地区进入 时期,它的典型

2、器物是 。以 等为主要栽培作物。同期,黄河下游地区出现了 ,长江下游出现 河姆渡居民种植 并且掌握了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 。(2)新时期时代晚期:距今约5000年的新时代晚期的 代表器物是 被称为蛋壳陶,同时,北方辽河上游有 长江下游有 他们出土了精美 二、从部落到国家1原始社会分为 、 、 三个阶段,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母系氏族社会氏族成员成果共有,新石器时代晚期,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 已经产生, 日益明显。龙山文化时代史称“万邦”时代。有专家认为此时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2尧舜禹时期部落推选首领的做法称为 3约 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禹死后,其子启即位,

3、代替了 。 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三、商和西周1.商:约1600 年黄河下游的 部落首领 推翻了夏朝,建立 又称 。商朝使用的文字被称为 ,是一种成熟的文字。出土于河南安阳商朝的国家管理机构是 。商朝东到大海,西及陇山,南跨江汉,北至燕山。 2西周:1046年周取代商,定都于 史称西周,西周实行 与 史称“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子塔形的 。加强了周天子对 的政治统治,宗法制与分封制 ,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利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 年“国人暴动”召公、周公共同执政,史称 3商和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的时期。农业生产中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

4、工具, 。商和西周基本土地制度是 。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是 答案:一、1 旧石器打制、新石器磨制 2 元谋人 北京人 用火 3 1万年前 仰韶文化 彩绘陶器 粟 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 水稻 养蚕缫丝 龙山文化 黑陶 红山 良渚 玉器二、1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社会 父系氏族社会 私有制 阶级分化 2禅让制 32070 夏朝 世袭制 禅让制 二里头遗址三、1 商 汤 商朝 殷朝 甲骨文 内外服制 2镐京 分封制 宗法制 等级结构地方 相互补充 公元前841 “共和行政”3青铜农具极少 奴隶主土地所制 井田制【合作议习】读石器时代重要人类和文化遗址分布回答问题。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中国新石

5、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据所给地图及所学知识,概括归纳我国石器时代重要人类和文化遗址分布的主要特点。这说明了什么?答:特点:分布广泛沿河沿江分布以中原为核心多元一体说明:在远古时代,我国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到处都留下我们祖先生活过的遗迹,这说明中华文明起源的广泛性和多样性;中国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黄河、长江等大河流域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疑难攻习】早期国家的特征材料一 夏人直接控制的区域范围狭小。其余广阔的中原地区,分布着其他大大小小的氏族部落。他们与夏的关系只是联盟关系,不是臣属关系,部落首领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夏人并不干涉他们的内部事务。夏朝社会还未达到确立强有力的集权的阶段。材料二 商代,

6、本族所在区域称为内服,由商王直接管理。臣服于商朝的其他部落、氏族称为外服,由原部落、氏族首领自行管理。商王室在内服的统治较为严谨,但外服与中央的关系则十分松散。外服只承担向商王缴纳贡赋、随王出征、祭奉商祖几项义务,商王则有保护外服的责任,对其政治、行政与管理不加干涉。材料三 西周时,分封制高度成熟。即所谓“封邦建国,广建诸侯,以藩卫宗周”。周王分封,以同姓为主,封国同中央的关系较为紧密。西周诸侯的嫡长子世袭其位,其余子弟再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的嫡长子世袭其位,其余子弟再分封为士,士则为国服役,其子弟为平民。宗法制,实质就是分封制中侧重于血缘关系的称谓。西周的诸侯,接受周王的册封和礼器,对周王承

7、担纳贡、朝聘、出征、祭祀、吊丧、庆贺等义务;周王则对诸侯承担保护及调解诸侯纠纷的责任。封国内的行政、司法事务由诸侯全权管理,周王一般不加干涉。根据材料(1)指出商和西周相比,地方诸侯的身份有何区别?商:当地土生土长的土著部落或氏族首领 西周:王族为主,也有功臣和先代贵族(2)夏、商、西周对外围的管理程度和统治深度有何变化?为什么?夏朝与外围统治区域不是臣属关系,管理程度最弱;商朝的外服是其他部落或氏族的首领,管理松散,统治范围伸缩性大,管理程度和统治深度比夏朝强,但尚未集权;西周分封制把自己人派到地方,对外围统治区的控制比商朝更强。(3)谈一谈夏商周早期国家的统治模式与秦以后大一统国家的管理模

8、式有何关系?商朝的内外服制度对外围统治区管理松散,统治范围伸缩性大,而秦以后各朝代对周边少数民族的管理伸缩幅度大,有时管的远,有时又收回来,正是受到早期国家统治方式的影响。西周分封制在外围区主要派王族管理,“天下共主”,这种国家的整体感对秦以后统一国家产生重要影响。商、西周时期,虽然尚未实现对地方真正的管理,但是“全国一盘棋”的大一统理念对后世影响深远。材料四 商代是一个尊神重鬼的社会。商王遇事必进行甲骨占卜,以祈求天神的启示、祐护。甲骨占卜根据裂纹的形状来预测凶吉,却又有意控制裂纹的形状,这说明甲骨占卜是事先进行调整,使自己所希望的行动获得肯定。在商代,虽然形式上通过占卜来决定政策,实际上只

9、是利用占卜来进行政治活动。甲骨文小字典 材料五 虽然青铜器在西周仍被视为王权和神权的象征。但随着政治制度与宗教礼仪制度的改变,商代“率民以事神”的风尚开始改变。周人尊礼,“事鬼敬神而远之”。在这种社会观念的直接影响下,西周青铜器逐渐褪去了早先诡异、神秘的色彩,造型与装饰趋向平易、理性化,呈现出庄严稳重的艺术风格。(4)上述材料反映出商代政治具有怎样的特征?这一特征在西周如何变化? 商代政治具有神权色彩,西周政治上的神权色彩比商代渐弱。夏商周早期国家的特征: 王位世袭,家国一体(贵族政治)天下共主,神化王权(大一统观念)尚未集权,管理松散【达标演习】1“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

10、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反映了北京人()A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B会种植庄稼C已经饲养家畜D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2“文化”一词源于拉丁语cultura和colere,本义为“耕作”“栽培”“养育”等,在印欧语系的kwel字根中,则有翻动土地、运转与耕作之意。据此判断,中国文化源头应始于()A一万多年前新石器时代B文献与考古中考证出的夏朝C进入青铜时代后的商朝D封邦建国体制确立后的西周3下图是1975年在山东省日照市东海峪墓葬中出土的文物,此杯高226厘米,口径9厘米,为泥质黑陶,器表乌黑光亮,胎壁薄如蛋壳

11、。此杯属于A仰韶文化B大汶口文化C龙山文化D良渚文化4良渚古城遗址是人类早期城市文明的范例。经考古发现,遗址中存在王陵、大规模墓葬、祭坛、大型宫殿基址以及大批玉制礼器等。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发现A表明中国古代文明长期领先世界B实证了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史C说明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证实D标志着最早的奴隶制国家诞生5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A农耕文明B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C神话传说D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答案:1.【答案】A材料说明,北京人已经会制造和使用石器和骨器,但没有涉及北京人体质的特征,故A项正确,D项错误。北京人尚处于

12、采集渔猎时期,不会种植庄稼和饲养家畜,故B、C两项错误。2【答案】A从“文化”的含义看,“文化”与农业生产和畜牧业相关,一万多年前,中国原始农业和畜牧业诞生,故A项正确。3【答案】C黑陶(蛋壳陶)是龙山文化的代表器物,故C项正确。4【答案】B题干只表述了在良渚遗址发掘出王陵、墓葬、祭坛等中国早期文明产物,不涉及与别国历史文化对比,无法得出中国古代文明长期领先世界的结论,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可知,良渚古城遗址是人类早期城市文明的范例,结合所学可知,良渚遗址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群,这些遗物、遗迹的发现使良渚遗址成为证实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故B项正确。考古并不是全知全能的,历史是一脉相传的,即便没有考古发现,通过史书等世代流传的记载也可以证明历史存在,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的诞生,与良渚遗址的发掘无关,故D项错误。5【答案】A相传炎帝教人农耕,是中华原始农业的创始人,因此号称“神农氏”。黄帝教民养蚕缫丝,所以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农耕文明,故选A项。【反思悟习】课堂小结:【课后温习】1.重点:中华文明起源及早期国家的形成2.难点:夏、商、西周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教学反思:二次备课6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