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记》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8975504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0.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钟山记》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石钟山记》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石钟山记》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钟山记》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2石钟山记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下册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石钟山记苏轼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

2、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

3、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B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C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D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2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

4、士,北宋眉山人。苏轼堪称全才,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与黄山谷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B本文是元丰七年六月,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团练副使时写的。“元丰七年六月”是皇帝年号纪年法,“元丰”即宋神宗赵顼的一个年号,共计8年。C十二律,又简称“律吕”。“无射”为十二律中的第十一律。因钟声合乎无射的音律,故用无射作为钟名。周景王造无射钟,耗费大量民力物力,因而失败。D郦道元,北魏时期官员、地理学家,青州刺史郦范之子。他以毕生心血撰写地理著作水经注,成为中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1段开门见山,借水经

5、原文点明石钟山的地理位置,然后围绕石钟山命名引出两桩疑案。B第2段记游,一开始便先交代了游山的机缘和同游的人物,接着描写游中所见之景而探疑。C启示性的设问,便是点睛之笔。D文章结尾取舍褒贬分明,皆因经过耳闻目见的观察,把握了事实真相,解答“世所不传”的原因。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2)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5第2段中的“余方心动欲还”一句有怎样的作用?选篇理由:苏轼石钟山记以记叙的活泼、议论的深意见长,本文是反驳苏轼考察石钟山命名原因的结论的。阅读本文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有利于学生理性看待前人的观点。春在堂笔

6、记卷七俞樾东坡石钟山记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至今游石钟山者,皆以坡语为然。余亲家翁彭雪琴侍郎驻江西最久,语余云:“湖口县钟山有二,一在城西,滨鄱阳湖,曰上钟山;一在城东,临大江,曰下钟山,下钟山即东坡作记处。然东坡谓山石与风水相吞吐,有声如乐作,此恐不然。天下水中之山多矣。凡有罅隙,风水相遭,皆有噌呔镗鞯之声,何独兹山为然乎?余居湖口久,每冬日水落,则山下有洞门出焉。入之其中透漏玲珑乳石如天花散漫垂垂欲落。途径蜿蜒如龙,峭壁上皆枯蛤黏着,俨然鳞甲。洞中宽敞,左右旁通,可容千人。最上层则昏黑不可辨。烛而登,其地平坦,气亦温和,蝙蝠大如扇,夜明砂积尺许。旁又有小洞,蛇行而入,复宽广,可容三人坐。

7、壁上镌丹房二字,且多小诗,语皆可喜。如云:我来醉卧三千年,且喜人世无人识。又云:小憩千年人不识,桃花春涨洞门关。无年代姓名,不知何人所作也。盖全山皆空,如钟覆地,故得钟名。上钟山亦中空。此两山皆当以形论,不当以声论。东坡当日,犹过其门而未入其室也。”(有删改)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入之其中/透漏玲珑/乳石如天花散漫/垂垂欲落B入之/其中透漏玲珑/乳石如天花散漫/垂垂欲落C入之/其中透漏玲珑/乳石如天花/散漫垂垂欲落D入之其中/透漏/玲珑乳石如天花/散漫垂垂欲落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笔记,一种随笔记录的文体,笔记文包括史料笔记、考据

8、笔记和笔记小说。B亲家,夫妻双方之父母互称对方为“亲家”,也泛称亲戚之家。C丹房,指道教炼丹的地方,后指道观;也指神仙的住所。本文指的是道观。D“犹过其门而未入其室也”,化用自成语“登堂入室”。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8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为考据笔记,并非全是作者亲身经历考察之后的随笔记录。B作者认为苏轼只看到了下钟山的山形似钟,而没看到上钟山亦然。C在作者看来,苏轼考察石钟山,以为其得名是因风水相吞吐而为声,这也没有探察到问题的根本。D苏轼笑李渤考证石钟山命名的方式太粗糙,而作者认为苏轼与李渤犯了类似错误。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凡有罅隙,

9、风水相遭,皆有噌镗鞯之声,何独兹山为然乎?(2)烛而登,其地平坦,气亦温和,蝙蝠大如扇,夜明砂积尺许。二、非选择类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而此独以钟名,何哉?(2)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2)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3)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2)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3)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13翻译下列句子。(1)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

10、响腾,余韵徐歇。(2)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14找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的活用词语。(1)而此独以钟名_(2)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_(3)大石侧立千尺_(4)事不目见耳闻_(5)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_(6)虽大风浪不能鸣也_15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1)石之铿然有声者_(2)磔磔云霄间_(3)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_(4)大声发于水上_(5)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_(6)古之人不余欺也_三、情景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石钟山记中,李渤根据敲石头的声音听出“_,_”,推断石钟山命名的原因。(2)苏轼在石钟山记中用反诘句提出全文的中心是“_,_,_?”这句

11、话是作者经过实地考察后得出的必然结论,也是对李渤的主观臆断、自以为是态度的批评。(3)石钟山记中着力渲染阴森恐怖的环境气氛,衬托出亲身探访的不易,为下文批评“_”埋下伏笔。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石钟山记中,写苏轼认为“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到处都有”的句子是“_,_”。(2)石钟山记中,苏轼用一个反诘句表明实践出真知的句子是:“_,_,_?”(3)在石钟山记中,苏轼用来表达自己知道石钟山得名的原因后轻松愉快的心情的句子是“_”。四、小阅读-课内18下列对文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探究石钟山命名的原因是对李渤的看法“余尤疑之”。B到绝壁下,作者看到的景象和听到的声音令

12、人觉得恐怖。C石钟山命名的原因是因为微波冲击石洞和风浪冲击大石的小孔而发出似钟的声音。D作者用典故作比,说明山由钟名。五、选择类19与下列例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A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B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D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20下列各句加点的字解释不对的一项是()A水石相搏(击)B虽知不能言(语言)C扣而聆之(听)D桴止响腾(传播)21从文言句式的角度看,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A古之人不余欺也B得双石于潭上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D不拘于时,

13、学于余22下列句子中,是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A余固笑而不信也B古之人不余欺也C噌咴者,周景王之无射也D今以钟磬置水中23下列加点的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B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于是余有叹焉C至莫夜月明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D而此独以钟名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六、语言表达2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出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石钟山记是苏轼的一篇很有特色的游记, ,浓厚的考辨色彩深寓着对实践和为学的深刻的哲思。 ,带儿子苏迈夜游石钟山,进行实地考察,就是对这一点的有力证明。 ,认为读书“唯

14、勤”,且“多为之,自工”;练书法则要“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试卷第5页,共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参考答案:1B 2C 3C 4(1)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到处都是这样,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这是为什么呢?(2)事情没有亲眼看见,亲耳听见,却只凭主观臆测来判断它的有或没有,可以吗? 5在内容上,紧承前面阴森恐怖的气氛,逼真地传达出作者心境;在行文上,则以折笔稍作回旋,为下文蓄势,使得后面的发现有喜出望外的效果。【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船回到两山之间,将要进入港口,有块大石头正对着水的中央,上面可坐百来个人,中间是空的,而且有

15、许多窟窿,把清风水波吞进去又吐出来,发出窾坎镗鞳的声音,同先前噌吰的声音相互应和,好像音乐演奏。“两山间”是地点,是“回至”的补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有大石当中流”,意思是“有块大石头正对着水的中央”,意思完整,中间不必断开,排除A;“空中而多窍”是说大石中间是空的,而且有许多窟窿,“而”是并列连词,连接前后两个词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因而失败”错误。周景王造无射钟,虽然耗费大量民力物力,但是最终成功。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设问”错误。“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是说“事情没有亲眼看见,亲耳听见

16、,却只凭主观臆测来判断它的有或没有,可以吗?”,答案就在提问当中,应为“反问”。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石之铿然有声者”,定语后置句,“铿然有声之石”;“所在”,到处;“是”,这样;“名”,名词作动词,命名。(2)“目”、“耳”,名词做状语,亲眼、亲耳;“臆断”,主观臆测。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余方心动欲还”是说“我正心惊想要回去”,联系前文“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可知,在内容上,紧承前面阴森恐怖的气氛,逼真地传达出作者此时惊恐的心

17、境;联系后文“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如乐作焉”可知,在行文上,则以折笔稍作回旋,为下文蓄势,使得后面的发现有喜出望外的效果。参考译文:水经说:“鄱阳湖的湖口,有一座石钟山在那里。”郦道元认为石钟山下面靠近深潭,微风振动波浪,水和石头互相拍打,发出的声音好像大钟一般。这个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如果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何况是石头呢!到了唐代李渤才访求石钟山的旧址。在深潭边找到两块山石,敲击它们,聆听它们的声音,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重浊而模糊,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清脆而响亮,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传播,余音慢慢地消失。他自己认为找到了这个石钟山命

18、名的原因。但是这个说法,我更加怀疑。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到处都这样,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这是为什么呢?元丰七年六月初九,我从齐安坐船到临汝去,大儿子苏迈将要去就任饶州的德兴县的县尉,我送他到湖口,因而能够看到所说的石钟山。庙里的和尚让小童拿着斧头,在乱石中间选一两处敲打它,硿硿地发出声响,我当然觉得很好笑并不相信。到了晚上月光明亮,我特地和苏迈坐着小船到断壁下面。巨大的山石倾斜地立着,有千尺之高,好像凶猛的野兽和奇异的鬼怪,阴森森地想要攻击人。山上宿巢的老鹰,听到人声也受惊飞起来,在云霄间发出磔磔声响;又有像老人在山谷中咳嗽并且大笑的声音,有人说这是鹳鹤。我正心惊想要回去,忽然巨大的声

19、音从水上发出,声音洪亮像不断地敲钟击鼓。船夫很惊恐。我慢慢地观察,山下都是石穴和缝隙,不知它们有多深,细微的水波涌进那里面,水波激荡因而发出这种声音。船回到两山之间,将要进入港口,有块大石头正对着水的中央,上面可坐百来个人,中间是空的,而且有许多窟窿,把清风水波吞进去又吐出来,发出窾坎镗鞳的声音,同先前噌吰的声音相互应和,好像音乐演奏。于是我笑着对苏迈说:“你知道那些典故吗?那噌吰的响声,是周景王无射钟的声音;窾坎镗鞳的响声,是魏庄子歌钟的声音。古人没有欺骗我啊!”任何的事情不用眼睛看不用耳朵听,只凭主观臆断去猜测它的有或没有,可以吗?郦道元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大概和我一样,但是描述它不详细;

20、士大夫终究不愿用小船在夜里在悬崖绝壁的下面停泊,所以没有谁能知道;渔人和船夫,虽然知道石钟山命名的真相却不能用文字记载。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石钟山得名由来的原因。然而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头敲打石头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自以为得到了石钟山命名的真相。我因此记下以上的经过,叹惜郦道元的简略,嘲笑李渤的浅陋。6B 7C 8B 9(1)但凡有裂缝,风和水相遭遇,都有噌镗鞯的声音,为什么只有这山(石钟山)是这样(命名)呢?(2)点着蜡烛攀登,地势平坦,气候也温和,蝙蝠大得像扇子,蝙蝠的干燥粪便积累了一尺多。【分析】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之”作“入”的宾语,“其中”引出后面的陈述,二者中间需要

21、断开,据此排除A、D两项。“天花散漫”作“如”的宾语,应在其后断开,若是“散漫垂垂欲落”则逻辑不通,据此排除C项。翻译为:进去洞里,里面透漏玲珑,钟乳石像天花散漫一样,下垂的样子好像要落地。故选B。7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C.“本文指的是道观”错误,本文的“丹房”应该是“神仙的住所”,并非“道观”。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认为苏轼只看到了下钟山的山形似钟,而没看到上钟山亦然”错误,应是作者认为苏轼没有看到两座山均因山形似钟而得名。故选B。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罅隙:裂缝。遭:遭遇,相遇。兹:这。

22、然:这样。(2)烛:点着蜡烛。气:气候。如:像。许:左右。参考译文:苏轼的石钟山记感叹郦道元的简略,嘲笑李渤的浅陋,至今游览石钟山的人,都认为他的话是对的。我的亲家公彭雪琴侍郎驻守江西时间最久,(他)对我说:“湖口县有两座钟山,一座在城西,在鄱阳湖边上,叫作上钟山;一座在城东,面临大江,叫作下钟山。下钟山就是苏轼(游览)作记的地方。但是苏轼说山石与风水相吞吐,发出的声音像音乐演奏,这个恐怕不是这样。天下水中的山有很多,但凡有裂缝,风和水相遭遇,都有噌呔镗鞯的声音,为什么只有这山(石钟山)是这样(命名)呢?我久住在湖口,每到了冬天水面落下,则山下有像门一样的洞出现。进去洞里,里面透漏玲珑,钟乳石

23、像天花散漫一样,下垂的样子好像要落地。小路蜿蜒曲折,像龙一样。峭壁上都粘着干枯的蛤蜊,就像鳞甲似的。洞中宽敞,左右可以通向别的(洞穴),可以容纳千人。最上层则昏沉黑暗不可辨别。点着蜡烛攀登,地势 平坦,气候也温和,蝙蝠大得像扇子,蝙蝠的干燥粪便积累了一尺多。旁边又有小洞,像蛇一样爬着进入,(洞)又变得宽可以容纳三个人坐下。石壁上刻着丹房两个字,而且有很多小诗,语句都很好。比如写着我来醉卧三千年,且喜人世无人识。又写着小憩千年人不识,桃花春涨洞门关。没有年代姓名,不知道是什么人作的。大概因为全山都是空的,就像钟覆盖着地面一样,所以得到钟这个(山)名。上钟山也是中空的。这两座山(的命名)应该以形状

24、而论,不应该以声音来说。苏轼当天,就像从门口过而没有进入它的室内一样。”10(1)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这是为什么呢?(2)士大夫终究不愿乘小船夜里在悬崖绝壁的下面停泊,所以没有谁能知道。【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第(1)句得分点为:“独”,唯独;“名”,命名;“何”,为什么。第(2)句得分点为:“以”,乘;“夜泊绝壁之下”,夜里在悬崖绝壁的下面停泊;“莫”,没有谁。11(1)敲击后能发出响亮声响的石头,到处都这样。(2)事情不用眼睛看,不用耳朵听,只凭臆测来断定它的有或没有,可以吗?(3)然而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头敲打石头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自以为得到了石钟山命名的真

25、相。【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石之铿然有声者”是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铿然有声之石”;铿然:形容敲击金石发出的响亮的声音。(2)目:亲眼;耳:亲耳;臆断:凭臆测来断定。(3)陋者:浅陋的人;考击:敲打;实:真相。12(1)如果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有大风浪也不能使它发出鸣响,何况是山石呢!(2)庙里的和尚叫小童拿着斧头,在乱石中间选一两处敲打它,腔腔地响。(3)郦道元的所见所闻,大概同我一样,但是说得不详细(,因而别人不能理解)。【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本题得分点有:(1)今:如果。鸣:使发出声响。而况:何况。(2)扣:敲,击。硿硿焉: 硿

26、硿地响。(3)殆:大概。而:连词,表转折,却。言:说。13(1)敲击它们,聆听它们的声音,南山那块山石的声音重浊而模糊,北山那块山石的声音清脆而悠扬,鼓槌停止敲击,声音还在传扬,余音慢慢地消失。(2)任何事情不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只凭主观想象去猜测它的有或没有,可以吗?【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中,“扣”,敲击;“聆”,聆听;“函胡”,重浊而模糊;“桴”,鼓槌;“余韵”,余音;“歇”,消失。(2)中,“目见耳闻”,亲眼看到亲耳听到;“臆断”,主观想象去猜测。14 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舟:名词作状语,乘着船。 侧:名词作状语,在侧面。 目、耳:名词作状语,用眼睛,用

27、耳朵。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词类活用的能力。(1)而此独以钟名: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名:名词作动词,命名。(2)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我从齐安坐船到临汝去。舟:名词作状语,乘着船。(3)大石侧立千尺:巨大的山石倾斜地立着,有千尺之高。侧:名词作状语,在侧面。(4)事不目见耳闻:任何的事情不用眼睛看不用耳朵听。目、耳:名词作状语,用眼睛,用耳朵。名词作状语,在夜里。(5)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士大夫终究不愿用小船在夜里在悬崖绝壁的下面停泊。(6)虽大风浪不能鸣也: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鸣:动词的使动用法,

28、使发出声音。15 定语后置句 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状语后置句 状语后置句 判断句 宾语前置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句式的能力。(1)句式结构为“中心词+之+修饰语+者”,按现代汉语的表述,应为“铿然有声之石”,是定语后置句。(2)省略介词“于”,按现代汉语的表述,应为“(于)云霄间磔磔”,是省略句和状语后置句。(3)介词结构“于山谷中”作谓语“咳且笑”的状语,按现代汉语的表述,应为“又有若老人于山谷中咳且笑者”,是状语后置句。(4)介词结构“于水上”作谓语动词“发”的状语,按现代汉语的表述,应为“大声于水上发”,是状语后置句。(5)“者也”表判断,是判断句。(6)否定句中代词“余”作动词

29、“欺”的宾语,按现代汉语的表述,应为“古之人不欺余也”,是宾语前置句。16 南声函胡 北音清越 事不目见耳闻 而臆断其有无 可乎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有:函胡、越、臆。17 石之铿然有声者 所在皆是也 事不目见耳闻 而臆断其有无 可乎 古之人不余欺也【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铿、臆、欺”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18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作者探究石钟山命名的原因是对李渤的看法余尤疑之”说法以偏概全,根据原文可知,作者探究石钟山命名的原因是对郦元和李渤的观点都有所

30、怀疑,而且作者本人也想探究石钟山命名的真正原因。故选A。19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例句,鸣:使动用法,使鸣。A.却:使动用法,使退却。B.走:使动用法,使逃跑。C.耻:意动用法,以为耻。D.弱:使动用法,使弱。故选C。20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 言,用语言表达。句意:虽然知道石钟山命名的真相却不能用语言表达。故选B。21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例句,定语后置句,“石之铿然有声者”即“铿然有声石”。A.宾语前置句,“不余欺”即“不欺余”。B.状语后置句,“得双石于潭上”即“于潭上得

31、双石”。C.定语后置句,“马之千里者”即“千里马”。D.被动句和状语后置句,“不拘于时”中“于”表示被动。“学于余”即“于余学”。故选C。22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A.不是特殊句式;B.是宾语前置句,“余”作“欺”的宾语,前置了,“余欺”即“欺余”;C.是判断句,“者,也”表判断;D.是省略句,省略了介词“于”,“今以钟磬置水中”即“今以钟磬置(于)水中”。故选B。23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结构助词,“的”/代词,代“乱石”。B.代词,代“洞穴和裂缝”/语气助词,无实义。C.通“暮”,夜晚/否定副词,没有。D.加点词语都是介词,“用”。故选D。24文章叙议结合他注重实践他强调为学要勤(刻苦/躬亲而行)【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承接“有特色的游记”,此处应填文章特点,结合文章特点,可填“文章叙议结合”;第二空,为总起句,后面具体内容为实地考查石钟山,故应填“他注重实践”;第三空,为总起句,后面具体内容为读书练字都要勤奋刻苦,故应填“他强调为学要勤(刻苦/躬亲而行)”之类内容。答案第13页,共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