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第一章+第3节+氧化还原反应(第1课时)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第一章+第3节+氧化还原反应(第1课时)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章 第3节氧化还原反应(第1课时)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氧化还原反应位于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三节。该部分内容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贯穿高中化学教材的始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内容是初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延续和深化,对以后与元素相关知识的学习具有指导意义,也为后续原电池、电解池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此外,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体验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论。二、教学目标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提出的要求为:“认识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
2、应,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知道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结合高考考纲的要求:“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分析解决问题,探究日常生活中的存在的氧化还原现象。2、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宏观辨识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3、通过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微观探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初步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认知模型。4、通过设计方案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氧化还原反应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形成认识化学反应的微观视角,建构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模型教学难点:了解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认识过程四、学情分析1、知
3、识储备学生可以对常见的化学反应按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依据进行分类;在初中已经从具体的反应知道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能根据简单的化学式标出元素的化合价;能画出前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2、 心理特点学生刚进入高中学习,其情绪和心理都处于较兴奋状态,而且此年龄段的学生具有学习能力强、较容易接受新事物、思维活跃等特点。经过初中一年的化学学习,对化学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具有了一定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仍有待提高。3、 存在的问题对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认识是孤立的;没有了解化合价变化的实质以及化合价变化与电子转移之间的关系。五、教法和学法氧化还原反应的内容抽
4、象难懂、基本概念繁多复杂,为了避免出现满堂灌、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本节课主要的教法为“问题教学法”、“实验探究法”、“微课讲授法”和“多媒体展示”等;主要学法设计为:“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等。通过创设情境将本节知识点以一个个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并将其贯穿于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归纳等解决问题,使障碍、困难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逐个击破,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六、教学过程活动环节活动形式活动结果评价高温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5min)【问题1】月饼盒中的小包装中有什么物质?作用是什么?【实验探究】食品脱氧剂的作用【问题2】从得失氧的角度
5、分析2CuOC = 2CuCO2 反应利用真实情境素材引发问题。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题,诊断并发展学生实验探究的水平。初中知识构建,概念延伸,学会用发展的、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问题,形成对立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2、 分析特征,理解概念(12min)高温【问题3】氧化还原反应是否一定要有氧的参与?钠和氯气反应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高温【问题4】反应 Fe2O3+3CO = 2Fe+3CO2 CuOH2= CuH2O在得氧失氧的同时,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了变化?【问题5】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什么?对概念质疑和释疑。得出结论:并非只有得氧、失氧的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消除先前概念对新概念形成的不利因
6、素。体验从特殊到一般规律,再从一般规律到特殊的认识问题的科学方法。【问题6】分析一些具体反应,找出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有什么关系?小结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的关系。【问题7】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吗?【分小组讨论】画出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的交叉分类示意图,投影学生图画并点评。进一步检测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特征的理解程度。通过合作交流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课堂反馈练习,自我小结:如何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学会归纳总结问题3、 探究本质,实验验证(5min)【问题8】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原因是什么?由宏观辨识到微观探析,层层深入。【实验探究
7、】反应Fe+CuCl2= FeCl2+Cu,将铁和碳棒分别连接到电流表的正负极,再插入氯化铜溶液中,观察电流表指针有无偏转?说明了什么?化学反应发生过程中有电流产生,即有电子转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4、 构建模型,掌握方法(7min)【阅读教材P36,思考】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什么?NaCl、HCl的形成过程有何不同?如何表示电子转移与化合价的升降情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微观理论高度认识、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引导学生建构电子得失和电子对的偏移两种模型,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观看【微课视频】(5min)抽象、重点知识重现,加深印象。5、归纳总结,学以致用
8、(11min)对比区分氧化还原反应的三个定义,对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全面、多角度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自由发言】氧化还原反应在日常生活中、工农业生产中有哪些广泛应用?应用化学理论解释生活、生产现象,体验化学与生活的联系。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分小组讨论】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设计方案解决生产生活中不利的问题。6、练习巩固,应用反馈(机动时间)采用学生集体回答、个别回答、互相纠错等形式处理习题。巩固概念,学会应用七、板书设计八、课后反思1、通过交流和点评食品脱氧剂作用的探究实验,诊断并发展学生实验探究的水平。2、通过画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
9、化还原反应的交叉分类示意图,小组内相互交流,投影学生所画之图,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3、通过对具体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和分析,诊断并发展学生对氧化还原本质的认识进阶(物质水平、元素水平、微粒水平)。4、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体现新课程教育理念和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5、阅读环节引导学生观察双线桥,重点强调化合价变价数与电子转移数目的关系,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6、本节课教学模式多样化,自制微课,通过动画形象描述微观粒子变化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7、引导学生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设计方案,解决实际生活、生产问题,通过评价方案,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学科价值、社会价值)。8、本节课的实验容量较大,实验能力差的学生可能会感到吃力。九、附录(学案)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