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诗词鉴赏方法指导.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诗词鉴赏方法指导.pdf(5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考专题之诗词鉴赏专题一如何读懂诗词一、古诗类别诗 经、楚辞乐府古诗十九首.绝 句)律 诗J豪 放 婉 约J小 令)套 数JM i体诗卜近体诗词元 散 曲,一外在,形式中国古代诗歌内容.主题爱 国 诗 送 别 诗山 水 诗 咏 物 诗田 园 园 乡 愁 诗怀 古 诗 闺 怨 诗边 塞 诗 杂 感 诗二、如何读懂诗歌(一)、看题目认识对象标题是诗歌内容的重要载体。有的标题概括了诗歌的内容,有的提示了诗歌的线索,有的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有的点明了诗歌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情感、题材等。总之,标题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2016年 卷I金陵望汉江2015年 卷I发临洗将赴北庭留别20
2、15年卷II残春旅舍2010年 卷1咏素蝶诗2017年 卷1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2018年 卷1野歌2019年 卷1题许道宁画2019年卷II投长沙裴侍郎2019年卷m插田歌2020年 卷1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2020年卷II苦笋2021年 卷1寄江州白司马2020年卷乙鹊桥仙赠鹭鹭(二)、看作者了解背景我们要想更深刻地理解诗词,首先就要学会知人论世,尽可能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所处时代背景以及个人经历等。诗词的作者往往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我们熟悉的,之前学过有关作者的诗词,基本了解其生平经历。如:陶渊明淡泊名利、诗风恬淡;杜甫忧国忧民、诗风沉郁;李白傲岸不群、诗风潇洒;辛弃疾、陆游、文天祥国
3、难当头,忧心如焚、慷慨悲壮;王维多才多艺,能诗,又精通书画和音乐,决定了他的诗的风格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信奉佛教,决定了1他后期对现实的漠不关心;苏轼思想复杂,儒释道三种思想既矛盾又统一地渗透到他世界观的各个方面,决定了他多次被贬仍能表现出豁达、乐观的精神境界。还有一种是从未见过,诗词中也没有相关的信息和注释,这时可以基本忽略作者。另外一种是作者虽然从未见过,但是文中有关于作者的注释和简介,这时就要借助注释,从中找出关键信息来把握作者的生平背景。(三)、看注释破解难点一首诗词能够提供给我们的信息很少,为了更好地理解诗词就必须从所给题目的字里行间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想方设法读懂诗歌。后人在解
4、读前人诗词时会添加一些有关诗词本身或作者的简介,所以读诗歌时,注释尤为重要。它对题目的注解,对作者背景的介绍等等,都是我们理解诗歌本身的关键。(四)、看正文理解诗歌1、看意象:营造氛围,表达情感注 释作用介绍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读懂诗句介绍写作背景暗示本诗的思想主旨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提供与“此诗作于贬官或流放之际”类似的注解与诗人仕途失意、对现实不满,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愤懑孤寂等的深层原因有关意象也是作者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物象的完美结合,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抓住诗中的意象,有助于把握意境,理解诗中所蕴含的情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凉风度秋海,目极
5、浮云色,梦长银汉落,1 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秋夕旅怀李白吹我乡思飞。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心断明月晖。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觉罢天星稀。含悲想旧国,泣下谁能挥。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开头两句写秋风带来的寒意袭人,“吹”字表明秋风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飞”字突出了乡思之浓烈。B.七、八句写萧瑟的深秋芳草不再柔艳,寒冷的霜露催着人赶快置备御寒衣物,表现出诗人羁旅的愁苦。C.九、十句写诗人梦到灿烂的银河,而梦醒后只看到天上星星稀少,表明诗人美好的理想追求难以实现。D.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诗人在夜里含悲流泪,思念故乡,却无人安慰。“谁能挥”突出了诗人的孤独无依。1 5.诗中写山、水、云、月
6、这些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写山的连绵无边,突出离家之远、归乡之难;以流水自喻,说叫归乡无期;借浮云暗示自己漂泊孤寂:借明月表明自己的乡思之浓。借景抒情,通过描绘凄寒的秋夜景象来突出羁旅之愁、乡思之苦。2、看诗词中能够表达作者情感的字、词、典故等从传达诗歌情感、主旨的程度上看,关键词有显性与隐性之说。显性关键词2是 可 以 明 显 看 出 诗 歌 情 感 类 型 的 词 语,如 包 含“愁”“怨”“愤”“恨”“忧”“凄”“喜”“乐”“思”“怜”“泪”“闲”“怆”“怅”等 字 眼 的 词 语,这些 词 语 多 为 动 词 或 形 容 词,表 意 功 能 明 显,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
7、和 基 调,这 种 语 言 叫“情 语”,是 需 要 在 第 一 时 间 内 予 以 关 注 的。值 得 注 意 的 是,这 些“情 语”有 时 藏 在“景 语”等 其 他 语 言 之 中。如“细 草 微 风 岸,危 檎 独 夜 舟”中 的“独”就 是 情 感 语 言,它 揭 示 出 诗 人 的 孤 独 感;如“独 行 穿 落 叶,闲坐数流萤”中 的“独”“闲”就 是 情 感 语 言,揭 示 出 诗 人 的 孤 独、无 聊 之 感。3、诗 歌 中 的 尾 句 或 以 景 结 情,或 以 情 结 尾,尾 句 往 往 是 诗 歌 的 主 旨,能够集中表 达 作 者 的 情 感。如 李 白 梦 游
8、天 姥 吟 留 别 中 的“安 能 摧 眉 折 腰 事 权 贵,使我不 得 开 心 颜”就 揭 示 了 本 诗 的 主 旨。这 样 的 句 子 通 常 放 在 结 尾。(五)、看题材确定情感方向题 材 不 同,表 达 的 思 想 感 情 就 不 同,而 且 在 表 现 手 法、抒 情 方 式 上,也会有所 不 同。因 此,要 很 好 地 鉴 赏 古 诗 词,就 必 须 对 题 材 分 类 有 清 楚 的 了 解。题材类别主要手法情感术语山水田园诗 借景抒情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超然物外 厌恶官场边塞军旅诗 对比衬托建功立业 从军报国 穷兵跋武思乡念亲 视死如归 苦闷彷徨怀古咏史
9、诗怀古伤今昔盛今衰 物是人非 盛衰无常国运衰微 孤独惆怅借古讽今昏 庸 腐 朽 奢 侈 淫 逸 缅 怀 英 雄 功 业 无 成 失意绝望借古抒怀怀才不遇 报国无门 壮志未酬志不得伸 壮士暮年托物言志诗 托物言志正道直行 坚贞孤傲 高洁超逸傲岸不羁志趣高雅羁旅思乡诗 虚实结合日暮思归 望月怀远 羁旅愁思久成思乡 孤寂落寞送别怀人诗借景抒情虚实结合依依不舍 孤独寂寞 怅然若失诚挚关怀 情深意笃古诗词中常见意象(-)树木类1.松柏 松 柏 是 傲 霜 斗 雪 的 典 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2.竹子 竹 子 具 有“性 直”“心 空”“节 贞”等 特 点,用以比拟君 子 的 品 德 修养。竹 子、
10、竹 林 深 为 隐 者 所 爱。3.杨 柳“柳”谐 音“留”,常 作 留 客 之 意,又 因 柳 丝 柔 长,风吹而成缠绵难舍之 状,故 古 人 常 折 柳 送 别。4.梧 桐 梧 桐 凄 凉 悲 伤 的 象 征。“梧 桐 更 兼 细 雨,到 黄 昏、点 点 滴 滴”(李清照 声 声 慢 )等。5.芭 蕉“芭 蕉”和“梧 桐”的 意 象 差 不 多,都 是 离 情 别 绪 孤 独 忧 愁 的 象 征。常常 与 孤 独 忧 愁 特 别 是 离 情 别 绪 相 联 系。6.折 桂 比 喻 科 举 及 第。7.怀 桔 指 孝 顺 双 亲。范 成 大 送 詹 道 子 教 授 祠 养 亲:“下马人门怀桔
11、 拜,身今却 在 白 云 边。”(二)花草类31.红叶 传情之物。朱 淑 真 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2.黄叶秋风萧瑟,落叶飘零,常给人凄凉孤独之感,故古典诗歌中黄叶常常指凋零或美人迟暮之意。贾 岛 忆江上吴处士:“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3.采薇 借指隐居生活。孟 郊 感怀:“举才天道信,首阳谁采薇。去去荒泽远,落日当西归。”后来也表现坚守节操。4.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源自王维的 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5.芳草“芳草”意象的运用,屈原以香草自喻,抒发了自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情怀,寓含了自己对美好事物
12、生生不息的追求信念。古典诗词中常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喻离别的愁绪;春草茂盛,春光撩人,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故也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草枯草荣,也常惜时,叹人生苦短之-立-息。6.落花“落 花”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诗人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如 李 煜 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7.菊花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诗人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8.梅花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
13、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冰清玉洁,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9.莲“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10.荷花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素来是纯洁、清高的象征。(三)鸟兽类1.杜鹃 古代神话中,蜀 王 杜 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2.燕 子 燕 子 属 候 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
14、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3.鹏捣鹏鸽的鸣声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4.寒蝉 寒 蝉(秋蝉)是悲凉的同义词。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5.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6.梦蝶 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如陆游 冬夜诗云:一杯罂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7.双鲤 代指书信。汉 乐 府 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15、”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8.弱羹妒脍指家乡风味。9.哀 鸿 比 喻 哀 伤 苦 痛、流离失所的人。10.青鸟青鸟是传书的信使。传说西王母有三只青鸟,一只先被遣为信使,前4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南唐中主李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11.沙 鸥 沙 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杜甫 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12.乌鸦乌鸦因形象不美,叫声难听,常用以描写荒凉之景,表凄清之情;也指“小人、俗客、庸夫”。13.哀猿源于大自然对人的影响而积淀下来
16、,内涵是哀愁凄厉。这种悲愁常与思乡、怀人或迁谪的痛苦相联系。14.黄莺 黄莺善于歌唱,是春天的象征。“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 牧 江南春),杜牧用黄莺歌唱写出江南美丽的春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 居 易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用黄莺鸣啼、燕子轻飞来说明春天的来到。(四)自然现象1.残阳 夕阳残照,能引起无穷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感慨万千。古人还借助“夕阳”来渲染男女朝思暮想而不得相见的伤感情思。2.白 云 见 月 怀 人,望云思友,是古代诗词中常表现的情感。白云往往同隐者联系在一起的。3.白衣苍狗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17、4.月亮 月亮是诗人抒情达意争相选取的一种意象。它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5.流水流水常常能引起人对时光流逝,愁绪绵长,历史变迁的感叹。“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乐府诗集相和歌辞)。6.细雨、烟雾 细雨蒙蒙,烟雾无边,寄托诗人无边的愁绪和郁闷的心情。“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细雨绵绵,愁也弥漫。“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 景 页)归家不得,或者漂泊他乡,不知家在何处,渐渐升起的烟雾使人生出诸多愁绪。(五)时令节日1.春 其最初的内涵是温暖、生命、兴盛。后升华出富有人事哲理色彩的象征意义,如青春年华、男女情爱、美好理想等,寄寓的具体情感体验又如或叹惜红颜难驻,青春易
18、逝,或惆怅佳偶不见,思虑煎人,或追寻安憩的家园,或憧憬人生的理想,或关心国运时世,或叹惜功名,惜春是古典诗歌中最动人心灵的旋律之O2.秋 秋风多厉,草木凋落,万物蛰伏。在这样的生理感受和心理体验下,秋意象积淀着民族的悲剧性的心理记忆。它的主要内涵是凄凉、愁怨和悲伤。如刘禹 锡 秋风引:“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施闺 章 舟中之秋:“垂老畏闻秋,年光逐水流。”3.中秋 八月十五日,是阖家赏月的佳节,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如 唐 王 建 十五夜望月:“今夜月白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4.重阳 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九为阳数故云。重阳日古人有登高饮酒的习俗。如 杜 甫
19、 九日中所写:“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5.寒食 节日名,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传说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晋文公为纪念介予推,在其死亡之5日禁止举火,只吃冷食。该节由此而来。唐 韩 翔 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寒食”与冷清、萧条有关。6.清明 三月的节气名,也是祭祖扫坟的日子。例 如 杜 牧 的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六)特定地点1.长亭 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当时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是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2.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浸染着离
20、情别恨。屈 原 九歌中有“送美人兮南浦”的名句。范 成 大 横塘又有:“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3.南山 代表隐居的地方。陶渊明 归园田居中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饮酒中 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4.柳营 指军营。武 元 衡 送张六谏议归朝:“笛怨柳营烟漠漠,云愁江馆雨萧萧。”5.阳关 王 维 送元二使安西中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为“阳关”。6.柳岸 因“柳”与“留”谐音,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后 来 就 用“柳岸”指送别的地方。如 柳 永 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临江仙登凌
21、歌台感怀李之仪偶向凌欹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注释】李 之 仪(10381117)北宋词人。宋徽宗初年,李之仪因得罪权贵蔡京被除去名籍,编管太 平 州(今安徽当涂),本词应作于李之仪居太平期间的某年春天。“却应”即“岂应”,相当于现代汉语“难道是么”。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BA.起句照应诗题,“偶向”二字透露出词人平日幽居、极少出门的境况,“望”字领起下文,引出对登台所见之景的描写。B.飞花、坠絮本是自然之物,但在词人眼中,飞花姿态优美,坠絮落地无痕,二者一有情一无
22、情,可谓不着一字,褒贬分明。C.“那堪”与“己是”呼应,语意上更进一次,写旧恨新愁相继,让人难以承受,突出了忧愁之深重绵长。D.“清愁满眼”把抽象的愁写得具体可感,仿佛愁绪弥漫空际,触目所见,无不含愁,但又不言因何而愁,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 分)伤春之情:看到眼前春光将尽,流露出遗憾伤感之情;思归之情:作者登台远眺,只见江山重叠,阻 断 望 乡(望京)之路,更觉愁苦;被 排 挤(或政治不得志、被贬谪)的郁闷:词人因触犯权贵被编管太平州,前途无望,旧恨新愁,异常苦闷;无人理解的落寞:词人满怀愁绪,却无人可以倾诉,内心无限寂寞惆怅。2、阅读下面这首
23、诗,回答问题6外家南寺元好问郁郁秋梧动晚烟,眼中高岸移深谷,去国衣冠有今日,白头来往人间遍,一夜风露觉秋偏。愁里残阳更乱蝉。外家梨栗记当年。依旧僧窗借榻眠。注:外家:作者自幼过继给叔父,“外家”指叔父的娘家。元好问:金末元初诗人,金亡不仕。金哀宗天兴二年春,因汴京守将叛变而沦为亡国奴,被蒙古监管。直到蒙古太宗十一年,他才返回阔别二十余年的故乡,此诗作于回乡不久。.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D)A.“高岸移深谷”一句虚景既比喻世事发生了巨大变化,暗指国破家亡,又与眼前的实景相映衬,虚实结合,更增悲壮之情。B.诗歌的前两联寓情于景,情景相生。诗人选取“秋梧”“风露”“残阳”“乱蝉”等萧瑟、
24、肃杀的意象,准确而有力地渲染了悲秋的氛围。C.诗的后四句侧重叙事,一方面沉痛中有甜蜜的回忆作为调剂,另一方面与寻栗觅梨的儿时欢乐相对照,抚今忆昔,无限感伤。D.“去国”即故国,指已覆灭的金朝。诗人饱经丧乱,回到故乡,因眼前景物,勾起儿时回忆,表达了想要建功立业的愿望。E.这首诗所抒写的主要是一种身世之感,但由于作者遭遇与金源的亡国有密切关系,诗中把个人身世,放在世事沧桑的大背景下展开,显得深沉广阔,而不是一般的忧生叹老。.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国破家亡的深沉感慨和历经人世变迁、参透人生真谛后矢志不移的民族节操。诗歌前两联萧瑟秋景已经寄
25、寓了诗人面对山河巨变的哀叹和感慨,颈联又通过今昔对比,直抒国破家亡的悲伤,“白头来往”一句点明诗人历经了人世的沧桑,而“依旧”一词则掷地有声地表明了诗人矢志不渝的节操。课后练习1、【望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蛛。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
26、河,势不可挡。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诗中前后两次出现 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第 一 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第 二 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 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2、【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野歌李贺7鸦翎羽箭山桑弓,麻衣黑肥冲北风,男儿屈穷心不穷,寒风又变为春柳,仰天射落衔芦鸿。带酒日晚歌田中。枯荣不等嗔天公。条条看即烟濠濠。创作背景:此诗当是青年诗人虽遭挫折但对社会还充满希望时的真实心态,其写
27、作年代似乎以定于遭谗落第之后、长安任职之前的时段为宜。(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B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于抒情紧密关联,脉路清渐。.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 简 要 分 析(6分)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3、【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奉和袭
28、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注)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裁诗:作诗。楚 辞 离 骚:“余既滋兰之九嘛兮,又树蕙之百亩。”比喻培养人才。商崖:这里泛指山崖。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 项 是(A)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
29、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宽慰友人,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对以后美好生活的展望。4、【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题许道宁 画 阳 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注 许道宁:北宋画家.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
30、幅。8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第一问:画中蕴含着诗意,但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第二问:这幅画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5、【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问题。送沈康知常州王安石作客兰陵迹已陈,为传谣俗记州民。沟滕半废田畴薄,厨传相仍市井贫。常恐劳人轻白屋,忽逢佳士得朱轮。殷勤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注)兰陵:古地名,诗中代指常州。嘉佑二年王安石知常州,嘉佑三年诏沈康知常州。厨传:古代供应过客食宿
31、、车马的处所。.如果你是沈康,通过这首送别诗,你会得到关于常州的哪些信息?请简要分析。由“田畴海”“市井贫”等可知农事荒废,民生艰难;由“厨传相仍”可知官场徒悦过客,不恤百姓;由“荆溪两岸春”可知自然风景优美。.诗歌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对常州百姓得到一个优秀父母官的欣喜之情;对常州治理未能尽如人意的惆怅之情;对沈康此去政通人和的期许之情;对常州秀美山水的喜爱之情。专题二鉴赏诗歌形象在诗歌中,形象与意象是可以合二为一的,但从理论上看,二者还是有区别的。意象是隶属诗歌形象的,诗歌形象所指范围广,既可是具体的,也可是抽象的情感或理趣;而意象只能是客观的、具体的。诗歌形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32、、情、理等,而意象通常只是自然景象、物象。人物形象一因形悟神;物象一因物寻志;景象(含意象和意境)融情造境人物形象一、诗中主人公形象一是诗人自我形象之外的人物形象。诗人自我形象之外的人物形象,指在诗歌 中(如在送别、怀古、闺怨、爱情等题材的诗歌中)被重点刻画的人物,而诗人只是观赏者。如 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琵琶行中的琵琶女。二、诗人自身形象抒情诗大多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诗中的人物形象就是诗人自己。诗人借助诗中塑造的人物来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悟、对社会的看法等,常见于写人的诗歌。如 登高中老病孤独又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书愤中报国无门、慷慨愤世的诗人形象。1.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如 杜 甫
33、 春望中 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了一片萧条的景象;诗人感时落泪,展现了其忧国忧民、心怀社稷的形象。92.历经磨难、坚持追求的形象如 屈 原 离骚中 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再现了诗人不愿同流合污,不低头,不屈服,执着地追求真理的形象。3.胸怀宽广、豪放洒脱的形象如 苏 轼 定风波中 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让我们看到了词人在风雨中拄着竹杖,穿着芒鞋,吟啸徐行,豪放洒脱的形象。4.金戈铁马、转战沙场的形象如王昌龄 出塞中 有“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英勇的战士,战争的艰辛与磨难
34、不能改变他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5.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如 陶 渊 明 归园田居(其三)中 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是一个归隐田园、从事农耕的真实诗人形象,他热爱田园生活,安贫乐道。6.藐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泊富贵、傲视权贵的品质,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7.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的形象如在李清照的 声声慢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变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漂泊江南的形象。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齐上心头。8.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陆游 书愤中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诗人
35、大志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年华不再,衰鬓先斑。此二句刻画了一位悲怆、郁愤的不遇之士的形象。9.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 王 维 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塑造了一个思念故乡亲人的诗人形象。三、如何分析人物形象(区分形象与性格)(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是考生比较熟悉的。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另外,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代表作品、所处时代特征、政治主张以及创作背景,有助于把握人物的形象。(2)、抓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人物形象的塑造
36、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诗歌也不例外。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长 干 曲(其一)唐朝崔颖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3)、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竹轩诗兴10张镒柴门风卷却吹开,狭 径 初 成 竹 旋 栽。梢 影 细 从 茶 碗 入,叶 声 轻 逐 篆 烟 来。暑 天 倦 卧 星 穿 过,冬 昼 闲 吟 雪 压 摧。预 想 此 时 应 更 好,莫 移 墙 下 一 株 梅。注 篆 烟:盘 香 的 烟 缕。篆:盘 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塑 造 了 闲 适.洒 脱.高 雅
37、的 诗 人 形 象。通 过 对“竹 轩”“柴 门”“狭 径”等 简 朴 清 幽 的 生 活 环 境 的 描 写,表 现 了 诗 人 日 常 生 活 的 闲 适 自 得;“倦 卧”“闲吟”等 反 映 了 诗 人 洒 脱 的 生 活 态 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 人 生 志 趣。(4)分析诗歌人物形象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等。蝶 恋 花 散花楼送客 纳兰性德城 上 清 笳 城 下 杵,秋 尽 离 人,此 际 心 偏 苦。刀 尺 又催天又暮,一 声 吹 冷 菜 葭 浦。把 酒 留 君 君 不 住。莫 被 寒 云,遮 住 君 行 处。行 宿 黄 茅 山 店 路,
38、夕阳村社迎神鼓。通 过 诗 歌 的 题 目 了 解 其 写 作 时 所 处 环 境 一 散 花 楼(地 点),诗歌中有表示时间的秋 尽、天 又 暮,有 表 示 天 气 的 一 天 又 暮,有表示周围景物的一行宿黄茅山店路,夕 阳 村 社 迎 神 鼓。刻 画 了 一 个 珍 重 友 情,不忍分别的诗人形象(5)借助细节、重要词语或典故感知人物形象弈棋二首呈任公渐黄庭坚偶 无 公 事 客 休 时,席 上 谈 兵 校 两 棋。心 似 蛛 丝 游 碧 落,身如蜩甲化枯枝。湘东一目诚堪死,天 下 中分尚可持。谁 谓 吾 徒 犹 爱 日,参 横 月 落 不 曾 知。【注】蜩 甲:用 庄 子 佝 偻 丈 人
39、 承 蜩 的 典 故。丈 人一心捕蝉,竟把身子当枯树,手 臂 当 树 枝。湘 东 一 目:用 南 朝 梁 东 王 萧 绎 一 只 眼 失 明 的 典 故,比喻弈者处 于 不 利 之 局。按 照 规 则,围 棋 有 两 个“眼”才 能 活,可 现 在 只 有 一 眼,情势危急 可 知。1.下 列 对 本 诗 的 理 解,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A.首 联 写 公 事 之 余,双 方 开 始 下 棋。既 呼 应 题 目“弈 棋”二 字,又引出下面内容。B.“碧 落”指 天 空,和 白 居 易 长恨歌“上 穷 碧 落 下 黄 泉”中 的“碧 落”意思相 同。C.尾 联 以 反 问 句 式 表
40、明 作 者 对 一 向 珍 惜 光 阴 的 人 们 在 下 棋 方 面 浪 费 时 间 的 不 满。D.诗 歌 重 点 描 写 了 弈 棋 者 在 下 棋 过 程 中 的 心 理 状 态,而没有重点描写双方的博弈过 程。2.颔 联、颈联写出弈棋者的形象?作者是如何 刻 画 的?(6 分)弈棋者的形象:心思缜密、神情专注、意志坚韧。(3 分)作者通过比喻、用典、对比来刻画。把弈棋者的心比作“蛛丝”,足见其心思之细;以佝偻丈人承蜩的典故写弈棋者神情专注,心无旁警;用只剩一眼的危急情形和弈棋者的努力构成对比,突出弈棋者坚韧。(3 分)五、答题步骤1.明确指出是什么形象,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组织语言
41、的格式一般为“思想性格特征+人物身份”)(步骤1)112.结合诗作分点分析、概 括(有手法也要将手法写出来)。(步骤2)3.概括形象的意义。(分析诗人通过形象寄寓的情感、理想、追求等乂步骤3)鉴赏人物形象常用到的重要词语傲视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清正廉洁等。【例 题】1、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回答问题题葡萄图(明)徐渭注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注: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
42、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诗文书画戏剧俱佳,然而终生不得志于功名。(步 骤1)诗歌塑造了一个饱尝辛酸、怀才不遇而又狂放孤傲的老人形象。(步 骤2)首句既写出了已往生活的辛酸也写出了现状的落魄;但“独立书斋啸晚风”一句却写出了一派孤傲狂放的气概;三四句以“明珠”为喻,既指画中葡萄也指自己的超人才智。(步 骤3)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傲视和嘲弄。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 答 问 题(板书)塞下曲六首(其一)李五月天山雪,笛中闻折柳,晓战随金鼓,愿将腰下剑,白无花只有寒。春色未曾看。宵眠抱玉鞍。直为斩楼兰。分析诗中塑造的主人公的形象。这首诗塑造了为国杀敌的边关将士的形象,(步骤1)通过对边关将士在
43、恶劣环境中不畏艰苦、早起晚睡、为国杀敌场景的描写,(步骤2)表达了诗人对边关将士的赞美之情,诗人希望像边关将士那样报效祖国、建功立业。(步骤3)【练 习】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鹏 料 天 辛 弃 疾(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妮银胡革录,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主要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本词塑造了一个昔日纵横战场而今闲居田园的人物形象。诗人主要采用今昔对比的手法。上片通过对早年战事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英勇善战,豪情满怀的英雄形象;
44、下片通过对自己年华已逝、闲置田园的悲凉处境的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个报国无门的人物形象。通过鲜明的对比,寄寓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深沉感慨。2、【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送 子 由 使 契 丹 苏 轼12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久 注 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
45、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BD)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1 L O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表现了诗人乐观旷达、洒脱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
46、悲伤落泪。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发宜兴曾 襄 老境垂垂六十年,又将家上铁头船。客留阳羡只三月,归去玉溪无一钱。观水观山都废食,听风听雨不妨眠。从今布袜青鞋梦,不到张公即善权。注曾襄:南宋爱国诗人,曾因触忤秦桧去职。在作此诗的头一年十二月,岳飞被秦桧谋害,抗金形势急转直下。阳羡:宜兴。张公、善权:分别指张公洞、善卷洞,都是宜兴境内的游览胜迹。、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BE)A,首联自叙年将六十而又有挈家远行之举,紧 扣“发宜兴”,一 个“又”字表达作者心境凄凉。B.第二联结构上承上启下,承上说自己客居宜兴时日之短,启下说自己虽归故山却囊空如洗,反映作者事业无成。C.
47、第三联表现手法独特,既有对偶,也有叠词,还采用想象联想,充分地彰显其内心的感受。D.第四联运用借代手法,以“张公”“善权”代宜兴景致,表达了对宜兴山水的留恋,这是实写。E.本诗标题为“发宜兴”,首、尾两联照应、回抱题目,“述怀”并非主体,13“纪行”才是中心。、诗的前两联描写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描写了一个年届迟暮、漂泊不定、生活清贫的诗人形象。老境垂垂六十年”,交代诗人已经进入垂暮之年;“客留”点明漂泊的身世;由“无一钱”可以看出诗人囊空如洗,为官清正廉洁。4、【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唐)王建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
48、香兼一架书。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香兼一架书”,分别写出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运用衬托,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通 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类型二事物形象古典诗歌中有一类诗叫“咏物诗”,这类诗歌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的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在全诗中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
49、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大自然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都可以寄托诗人的感情。所谓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对这种象征性的物象的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自己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他们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如王安石的 梅花(“墙角数枝梅”)中“梅花”的形象,郑板桥 的 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中“竹”的形象。借相关语句或关键词来分析物象。事物的形象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它通过相关诗句来表现,有时通过关键词语来突出。因此在分析时一定要结合相关内容进行分析。(2)要由表及里把物的含义挖掘出来。任何一首诗作,其目的不是咏物本身,而是为了表达某种感情
50、。因此,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是赏析的重点和难点。要知人论世,结合背景或作者阅历作答。很多作品有关时代背景的,其情感的抒发与作者的阅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分析物象后,还要结合相关背景作深入分析。【答题步骤】1.审清题干要求,确定答题步骤。2.所写物象是什么?指 出 形 象(物象)并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步 骤1)3.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作者从哪些方面(不同感官),或运用什么手法(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对比、侧面烘托),写出了物象的什么特点?(步 骤2)4.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步 骤3)14北陂杏花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烧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