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诗词鉴赏方法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诗词鉴赏方法指导.docx(5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髙考专题之诗词鉴赏专题一如何读懂诗词、古诗类别诗经、楚辞乐府古诗十九首丿绝句 律诗占体诗外生 形式豪放卜婉约儿则屮国古代诗歌爱国诗送别诗山水诗咏物诗 内容 博田园诗乡愁诗怀古诗闺怨诗I边塞诗杂感诗二、如何读懂诗歌(一)、看题目认识对象标题是诗歌内容的重要载体。有的标题概括了诗歌的内容,有的提示了诗歌 的线索,有的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有的点明了诗歌的时间、地点、对象、事 件、主旨、情感、题材等。总之,标题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2016年卷I金陵望汉江2015年卷I发临洗将赴北庭留别2015年卷II残春旅舍2010年卷1咏素蝶诗2017年卷1礼部贡院阅进土就试2018年卷1野歌2019年卷
2、1题许道宁画2019年卷II投长沙裴侍郎2019 年卷III插田歌2020年卷1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2020年卷II苦笋202I年卷1寄江州白司马2020年卷乙鹊桥仙赠鹭鹭(二)、看作者了解背景我们要想更深刻地理解诗词,首先就要学会知人论世,尽可能了解作者的生 平事迹、所处时代背景以及个人经历等。诗词的作者往往分为三种情况,种是 我们熟悉的,之前学过有关作者的诗词,基本了解其生平经历。如:陶渊明淡泊 名利、诗风恬淡;杜甫忧国忧民、诗风沉郁;李白傲岸不群、诗风潇洒;辛弃疾、 陆游、文天祥国难当头,忧心如焚、慷慨悲壮;王维多才多艺,能诗,又精通书 画和音乐,决定了他的诗的风格为“诗中有画,画中
3、有诗”,信奉佛教,决定了 他后期对现实的漠不关心;苏轼思想复杂,儒释道三种思想既矛盾又统一地渗透 到他世界观的各个方面,决定了他多次被贬仍能表现出豁达、乐观的精神境界。 还有一种是从未见过,诗词中也没有相关的信息和注释,这时可以基本忽略作者。 另外一种是作者虽然从未见过,但是文中有关于作者的注释和简介,这时就要借 助注释,从中找出关键信息来把握作者的生平背景。(三)、看注释破解难点一首诗词能够提供给我们的信息很少,为了更好地理解诗词就必须从所给题 目的字里行间找到些蛛丝马迹,想方设法读懂诗歌。后人在解读前人诗词时会 添加一些有关诗词本身或作者的简介,所以读诗歌时,注释尤为重要。它对题目 的注解
4、,对作者背景的介绍等等,都是我们理解诗歌本身的关键。注释作用介绍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读懂诗句介绍写作背景暗示本诗的思想主旨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提供与“此诗作于贬官或流放之 际”类似的注解与诗人仕途失意、对现实不满,或报国无门、 壮志难酬、愤懑孤寂等的深层原因有关(四)、看正文理解诗歌1、看意象:营造氛围,表达情感意象也是作者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物象的完美结合,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 抓住诗中的意象,有助于把握意境,理解诗中所蕴含的情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秋夕旅怀李白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
5、衣。梦长银汉落,觉罢天星稀。含悲想旧国,泣下谁能挥。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项是(C )A,开头两句写秋风带来的寒意袭人,吹字表明秋风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飞”字突出了乡思之浓烈。B.七、句写萧瑟的深秋芳草不再柔艳,寒冷的霜露催着人赶快置备御寒衣物, 表现出诗人羁旅的愁苦。C,九、十句写诗人梦到灿烂的银河,面梦醒后只看到天上星星稀少,表明诗人 美好的理想追求难以实现。D.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诗人在夜里含悲流泪,思念故乡,却无人安慰。“谁能 挥”突出了诗人的孤独无依。15 .诗中写山、水、云、月这些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写山的连绵无边,突出离家之远、归乡之难;以流水自喻,说叫归
6、乡无期;借浮云暗示自 己漂泊孤寂;借明月表明自己的乡思之浓。借景抒情,通过描绘凄寒的秋夜景象来突出羁 旅之愁、乡思之苦。2、看诗词中能够表达作者情感的字、词、典故等从传达诗歌情感、主旨的程度上看,关键词有显性与隐性之说。显性关键词 是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如包含愁”“怨”“愤”“恨” “忧” “凄”“喜”“乐”“思”“怜”“泪”“闲” “怆” “怅”等字眼的词语,这些词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 和基调,这种语言叫“情语”,是需要在第一时间内予以关注的。值得注意的是, 这些“情语”有时藏在“景语”等其他语言之中。如“细草微风岸,危檣独夜舟” 中
7、的“独”就是情感语言,它揭示出诗人的孤独感;如“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 萤”中的“独”“闲”就是情感语言,揭示出诗人的孤独、无聊之感。3、看尾句诗歌中的尾句或以景结情,或以情结尾,尾句往往是诗歌的主旨,能够集中 表达作者的情感。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 不得开心颜”就揭示了本诗的主旨。这样的句子通常放在结尾。(五)、看题材确定情感方向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 所不同。因此,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楚的了解。题材类别主要手法情感术语山水田园诗借景抒情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超然物外 厌恶官场边塞军旅诗
8、对比衬托建功立业 从军报国 穷兵跋武思乡念亲 视死如归 苦闷彷徨怀古咏史诗怀古伤今昔盛今衰 物是人非 盛衰无常国运衰微 孤独惆怅借古讽今昏庸腐朽 奢侈淫逸缅怀英雄功业无成 失意绝望借古抒怀怀不遇 报国无门 壮志未酬志不得伸 壮士暮年托物言志诗托物言志正道直行 坚贞孤傲 高洁超逸 傲岸不羁志趣高雅羁旅思乡诗虚实结合日暮思归望月怀远羁旅愁思久戍思乡 孤寂落寞送别怀人诗借景抒情 虚实结合依依不舍 孤独寂寞 怅然若失诚挚关怀 情深意笃古诗词中常见意象(一)树木类1 .松柏松柏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2 .竹子 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用以比拟君子的品德修 养。竹子、竹林
9、深为隐者所爱。3 .杨柳“柳”谐音“留”,常作留客之意,又因柳丝柔长,风吹而成缠绵难舍 之状,故古人常折柳送别。4 .梧桐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 照声声慢)等。5 .芭蕉“芭蕉”和“梧桐”的意象差不多,都是离情别绪孤独忧愁的象征。常 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6 .折桂比喻科举及第。7 .怀桔指孝顺双亲。范成大送詹道子教授祠养亲:“下马人门怀桔拜,身今 却在白云边。”(-)花草类1 .红叶 传情之物。朱淑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2 .黄叶秋风萧瑟,落叶飘零,常给人凄凉孤独之感,故古典诗歌中黄叶常常指凋 零或美人迟暮之意。贾岛忆江上
10、吴处土:“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3 .采薇 借指隐居生活。孟郊感怀:“举天道信,首阳谁采薇。去去荒泽 远,落日当西归。”后来也表现坚守节操。4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源自王维 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5 .芳草“芳草”意象的运用,屈原以香草自喻,抒发了自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 洁情怀,寓含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生生不息的追求信念。古典诗词中常以远接天涯、 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喻离别的愁绪;春草茂盛,春光撩人,不免引起思 妇登楼伫望,故也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草枯草荣,也常惜时,叹人生苦短之6 .落花 “落花”的意象,往
11、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 死亡的焦虑、忧伤。诗人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个典 型主题。如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7 .菊花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 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诗人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 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8 .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 花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冰清玉洁,不 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9 .莲 “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10 .荷花 荷花,“出淤泥而不
12、染,濯清涟而不妖”,素来是纯洁、清高的象征。(二、鸟兽类1 .杜鹃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 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2 .燕子燕子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 檐下。(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 情人之切。(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 悲愤,。(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3 .鹏鹃鹏鹃的鸣声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 腔的离愁别绪。4 .寒蝉 寒蝉(秋蝉)是悲凉的同义词。以寒蝉高唱,渲
13、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 家园之情。5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 感。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 就他遍了6 .梦蝶 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如陆游冬夜诗云: 一杯罂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7 .双鲤 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8 .茄羹妒脍指家乡风味。9 .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10 .青鸟青鸟是传书的信使。传说西王母有三只青鸟,只先被遣为信使,前 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
14、在王母身旁。南唐中主李有诗: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11 .沙鸥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杜甫旅 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12 .乌鸦乌鸦因形象不美,叫声难听,常用以描写荒凉之景,表凄清之情;也 指“小人、俗客、庸夫”。13 .哀猿源于大自然对人的影响而积淀下来,内涵是哀愁凄厉。这种悲愁常与 思乡、怀人或迁谪的痛苦相联系。14 .黄莺 黄莺善于歌唱,是春天的象征。“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杜牧用黄莺歌唱写出江南美丽的春景;“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
15、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用黄莺鸣啼、燕子轻飞来 说明春天的来到。(四)自然现象1 .残阳 夕阳残照,能引起无穷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 思、,往往错综交织,感慨万千。古人还借助“阳”来渲染男女朝思暮想而不得 相见的伤感情思。2 .白云见月怀人,望云思友,是古代诗词中常表现的情感。白云往往同隐者联 系在起的。3 .白衣苍狗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4 .月亮 月亮是诗人抒情达意争相选取的种意象。它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 乡、念亲的标志。5 .流水流水常常能引起人对时光流逝,愁绪绵长,历史变迁的感叹。“百川 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6 .细
16、雨、烟雾 细雨蒙蒙,烟雾无边,寄托诗人无边的愁绪和郁闷的心情。“无 边丝雨细如愁”(秦观),细雨绵绵,愁也弥漫。“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 使人愁”(崔颍)归家不得,或者漂泊他乡,不知家在何处,渐渐升起的烟雾使 人生出诸多愁绪。(五)时令节日1 .春 其最初的内涵是温暖、生命、兴盛。后升华出富有人事哲理色彩的象征意 义,如青春年华、男女情爱、美好理想等,寄寓的具体情感体验又如或叹惜红颜 难驻,青春易逝,或惆怅佳偶不见,思虑煎人,或追寻安憩的家园,或憧憬人生 的理想,或关心国运时世,或叹惜功名,惜春是古典诗歌中最动人心灵的旋律之2 .秋 秋风多厉,草木凋落,万物蛰伏。在这样的生理感受和心理体验下
17、,秋 意象积淀着民族的悲剧性的心理记忆。它的主要内涵是凄凉、愁怨和悲伤。如刘 禹锡秋风引:“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施 闺章舟中之秋:“垂老畏闻秋,年光逐水流。”3 .中秋 八月十五日,是阖家赏月的佳节,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 如唐王建十五夜望月:“今夜月白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4 .重阳 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九为阳数故云。重阳日古人有登高饮酒的习俗。 如杜甫九日中所写:“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5 .寒食 节日名,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传说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 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晋文公为纪念介予推,在其死亡之 日禁止举
18、火,只吃冷食。该节由此而来。唐韩姗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寒食”与冷清、萧条有关。6 .清明三月的节气名,也是祭祖扫坟的日子。例如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六)特定地点1 .长亭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当时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是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2 .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浸染着离情别恨。屈原九歌中 有“送美人兮南浦”的名句。范成大横塘又有:“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 塔两依然。”3 .南山 代表隐居的地方。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饮酒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9、4 .柳营 指军营。武元衡送张六谏议归朝:“笛怨柳营烟漠漠,云愁江馆 雨萧萧。”5 .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为“阳关”。6 .柳岸 因“柳”与“留”谐音,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后来就用“柳岸” 指送别的地方。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临江仙登凌歌台感怀李之仪偶向凌欹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 己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 【注释】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宋徽宗初年,李之仪因得罪权贵蔡
20、京被除去名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本词应作于李之仪居太平期间的某 年春天。“却应”即“岂应”,相当于现代汉语“难道是么”。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BA.起句照应诗题,“偶向”二字透露出词人平日幽居、极少出门的境况,“望” 字领起下文,引出对登台所见之景的描写。B.飞花、坠絮本是自然之物,但在词人眼中,飞花姿态优美,坠絮落地无痕, 二者一有情无情,可谓不着一字,褒贬分明。C. “那堪”与“己是”呼应,语意上更进一次,写旧恨新愁相继,让人难以承 受,突出了忧愁之深重绵长。D. “清愁满眼”把抽象的愁写得具体可感,仿佛愁绪弥漫空际,触目所见,无 不含愁,但又不言因何而愁,给读
21、者留下了想象空间。.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伤春之情:看到眼前春光将尽,流露出遗憾伤感之情;思归之情:作者登台 远眺,只见江山重叠,阻断望乡(望京)之路,更觉愁苦;被排挤(或政治不 得志、被贬谪)的郁闷;词人因触犯权贵被编管太平州,前途无望,旧恨新愁, 异常苦闷;无人理解的落寞:词人满怀愁绪,却无人可以倾诉,内心无限寂寞 惆怅。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外家南寺元好问郁郁秋梧动晚烟,一夜风露觉秋偏。眼中高岸移深谷,愁里残阳更乱蝉。去国衣冠有今日,外家梨栗记当年。白头来往人间遍,依旧僧窗借榻眠。注:外家:作者自幼过继给叔父,“外家”指叔父的娘家。元好问:金末元 初诗人
22、,金亡不仕。金哀宗天兴二年春,因汴京守将叛变而沦为亡国奴,被蒙古 监管。直到蒙古太宗十一年,他返回阔别二十余年的故乡,此诗作于回乡不久。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D)A. “高岸移深谷” 一句虚景既比喻世事发生了巨大变化,暗指国破家亡,又与 眼前的实景相映衬,虚实结合,更增悲壮之情。B.诗歌的前两联寓情于景,情景相生。诗人选取“秋梧”“风露”“残阳”“乱 蝉”等萧瑟、肃杀的意象,准确而有力地渲染了悲秋的氛围。C.诗的后四句侧重叙事,一方面沉痛中有甜蜜的回忆作为调剂,另一方面与寻 栗觅梨的儿时欢乐相对照,抚今忆昔,无限感伤。D. “去国”即故国,指已覆灭的金朝。诗人饱经丧乱,回到故乡
23、,因眼前景物, 勾起儿时回忆,表达了想要建功立业的愿望。E.这首诗所抒写的主要是一种身世之感,但由于作者遭遇与金源的亡国有密切 关系,诗中把个人身世,放在世事沧桑的大背景下展开,显得深沉广阔,而不是 一般的忧生叹老。.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国破家亡的深沉感慨和历经人世变迁、参透人生真谛后 矢志不移的民族节操。诗歌前两联萧瑟秋景已经寄寓了诗人面对山河巨变的哀叹 和感慨,颈联又通过今昔对比,直抒国破家亡的悲伤,“白头来往” 一句点明诗 人历经了人世的沧桑,而“依旧” 词则掷地有声地表明了诗人矢志不渝的节操。课后练习1、【量国卷】阅读下面这
24、首宋诗,回答问题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竦。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项是(D)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
25、旗鼓,起到酝酿情绪、 积蓄气势的作用;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 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2、【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创作背景:此诗当是青年诗人虽遭挫折但对社会还充满希望时的真实心态,其写 作年代似乎以定于遭谗落第之后、长安任职之前的时段为宜。(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B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
26、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于抒情紧密关联,脉路清渐。.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 罩一般摇曳多姿;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3、【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奉和袭美日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注)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
27、幕,指教书。 裁诗:作诗。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腕兮,又树蕙之百亩。”比喻 培养人才。商崖:这里泛指山崖。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 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项是(A )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2) .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宽慰友人,表达 对
28、友人能够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对以后美好生活的展望。4、【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题许道宁画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窗间。众木俱含晩,孤云遂不还。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注许道宁:北宋画家.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
29、第一问:画中蕴含着诗意,但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第二问:这幅画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5、【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问题。送沈康知常州王安石作客兰陵迹已陈,为传谣俗记州民。沟滕半废田畴薄,厨传相仍市井贫。常恐劳人轻白屋,忽逢佳士得朱轮。殷勤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注)兰陵:古地名,诗中代指常州。嘉佑二年王安石知常州,嘉佑三年诏沈 康知常州。厨传:古代供应过客食宿、车马的处所。.如果你是沈康,通过这首送别诗,你会得到关于常州的哪些信息?请简要分 析。由“田畴薄”“市井贫”等可知农事荒废,民生艰难;由“厨传相仍”可知官场 徒悦过客,不恤百姓;由荆溪两岸春”可知自然风景优美。
30、.诗歌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对常州百姓得到个优秀父母官的欣喜之情;对常州治理未能尽如人意的惆怅之 情;对沈康此去政通人和的期许之情;对常州秀美山水的喜爱之情。专题鉴赏诗歌形象在诗歌中,形象与意象是可以合二为的,但从理论上看,二者还是有区别 的。意象是隶属诗歌形象的,诗歌形象所指范围广,既可是具体的,也可是抽象 的情感或理趣;而意象只能是客观的、具体的。诗歌形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情、理等,而意象通常只是自然景象、物象。人物形象因形悟神;物象因物寻志;景象(含意象和意境)融情造境人物形象、诗中主人公形象是诗人自我形象之外的人物形象。诗人自我形象之外的人物形象,指在诗 歌中(如在送别、
31、怀古、闺怨、爱情等题材的诗歌中)被重点刻画的人物,而诗 人只是观赏者。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琵琶行中的琵琶女。二、诗人自身形象抒情诗大多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诗中的人物形象就是诗人自己。诗 人借助诗中塑造的人物来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悟、对社会的看法等,常见于写人的 诗歌。如登高中老病孤独又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书愤中报国无门、慷 慨愤世的诗人形象。1 .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如杜甫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了一片萧条的景象; 诗人感时落泪,展现了其忧国忧民、心怀社稷的形象。2 .历经磨难、坚持追求的形象如屈原离骚中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 变兮”再现了诗
32、人不愿同流合污,不低头,不屈服,执着地追求真理的形象。3 .胸怀宽广、豪放洒脱的形象如苏轼定风波中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 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让我们看到了词人在风雨中拄着竹杖,穿着芒鞋, 吟啸徐行,豪放洒脱的形象。4 .金戈铁马、转战沙场的形象如王昌龄出塞中有“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我们仿佛看 到了一位英勇的战士,战争的艰辛与磨难不能改变他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5,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中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是个 归隐田园、从事农耕的真实诗人形象,他热爱田园生活,安贫乐道。6 .藐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梦游
33、天姥吟留别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表现了他淡泊富贵、傲视权贵的品质,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7.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的形象如在李清照的声声慢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变为流落无 依、形影相吊、漂泊江南的形象。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齐上心头。 8.怀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陆游书愤中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诗人大志落空, 而揽镜自照,却是年华不再,衰鬓先斑。此二句刻画了一位悲怆、郁愤的不遇之 土的形象。9 .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人。”塑造了一个
34、思念故乡亲人的诗人形象。 三、如何分析人物形象(区分形象与性格)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是考生比较熟 悉的。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另外,了解作者 的生平经历、代表作品、所处时代特征、政治主张以及创作背景,有助于把握人 物的形象。(2)、抓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诗歌也 不例外。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长干曲(其)唐朝崔颗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3)、分析诗中
35、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竹轩诗兴张镒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株梅。注篆烟:盘香的烟缕。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通过对“竹轩” “柴门” “狭径 等简朴淸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 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 “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 的人生志趣。(4)分析诗歌人物形象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等。蝶恋花散花楼送客纳兰性德城上清笳城下杵,秋尽离人,此际心偏苦。刀尺又催
36、天又暮,一声吹冷菜葭浦。 把酒留君君不住。莫被寒云,遮住君行处。行宿黄茅山店路,阳村社迎神鼓。 通过诗歌的题目了解其写作时所处环境一散花楼(地点),诗歌中有表示时间的 -秋尽、天又暮,有表示天气的一天又暮,有表示周围景物的一行宿黄茅山店路, 夕阳村社迎神鼓。刻画了一个珍重友情,不忍分别的诗人形象(5)借助细节、重要词语或典故感知人物形象弈棋二首呈任公渐黄庭坚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湘东一目诚堪死,天下中分尚可持。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注】蜩甲:用庄子佝偻丈人承蜩的典故。丈人一心捕蝉,竟把身子当枯 树,手臂当树枝。湘东目:用南朝梁东王萧绎只眼失
37、明的典故,比喻弈者 处于不利之局。按照规则,围棋有两个眼”才能活,可现在只有一眼,情势危 急可知。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A.首联写公事之余,双方开始下棋。既呼应题目弈棋二字,又引出下面内容。 B.碧落”指天空,和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中的“碧落”意思 相同。C.尾联以反问句式表明作者对一向珍惜光阴的人们在下棋方面浪费时间的不满。 D.诗歌重点描写了弈棋者在下棋过程中的心理状态,而没有重点描写双方的博弈 过程。2 .颔联、颈联写出弈棋者的形象?作者是如何刻画的? (6分)弈棋者的形象:心思缜密、神情专注、意志坚韧。(3分)作者通过比俞、用典、对比来刻画。 把弈棋者的心比
38、作“蛛丝”,足见其心思之细;以佝偻丈人承蜩的典故写弈棋者神情专注, 心无旁鸯;用只剩一眼的危急情形和弈棋者的努力构成对比,突出弈棋者坚韧。(3分)五、答题步骤1 .明确指出是什么形象,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组织语言的格式一般为“思想性格特征+ 人物身份”)(步骤1)2 .结合诗作分点分析、概括(有手法也要将手法写出来)。(步骤2)3 .概括形象的意义。(分析诗人通过形象寄寓的情感、理想、追求等)(步骤3)鉴赏人物形象常用到的重要词语傲视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不遇、 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 反
39、对征伐、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清正廉洁等。【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回答问题题葡萄图(明)徐渭注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注: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天资聪颖,华横溢,诗文书画戏剧俱佳,然而终生 不得志于功名。(步骤D诗歌塑造了一个饱尝辛酸、怀不遇而又狂放孤傲的老人形象。(步骤2)首句既写出了已往生活的辛酸也写出了现状的落魄:但“独立书斋啸晚风”一句 却写出了一派孤傲狂放的气概;三四句以“明珠”为喻,既指画中葡萄也指自己的超人才智。(步骤3)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傲视和嘲弄。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板书)塞下曲六
40、首(其)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分析诗中塑造的主人公的形象。这首诗塑造了为国杀敌的边关将士的形象,(步骤1)通过对边关将士在恶劣环境 中不畏艰苦、早起晚睡、为国杀敌场景的描写,(步骤2)表达了诗人对边关将士 的赞美之情,诗人希望像边关将士那样报效祖国、建功立业。(步骤3)【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鹏鸽天辛弃疾(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娓银胡革录,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诗歌塑造了一个怎
41、样的人物形象?主要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词作简 要分析。本词塑造了一个昔日纵横战场而今闲居田园的人物形象。诗人主要采用今昔 对比的手法。上片通过对早年战事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英勇善战,豪情满怀的英 雄形象;下片通过对自己年华已逝、闲置田园的悲凉处境的描写,给读者展现了 个报国无门的人物形象。通过鲜明的对比,寄寓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深沉感慨。 2、【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注)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武林:杭州的别称。苏 轼
42、时知杭州。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 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 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 “彼李揆,安肯来邪? ”.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BD)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 似。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 留。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 度。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
43、安归 来。.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表现了诗人乐观旷达、洒脱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 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 伤落泪。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发宜兴曾幾老境垂垂六十年,又将家上铁头船。客留阳羡只三月,归去玉溪无钱。观水观山都废食,听风听雨不妨眠。从今布袜青鞋梦,不到张公即善权。注曾幾:南宋爱国诗人,曾因触忤秦桧去职。在作此诗的头一年十二月, 岳飞被秦桧谋害,抗金形势急转直下。阳羡:宜兴。张公、善权:分别指张 公洞、善卷洞,都是宜兴境内的游览胜迹。、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B
44、E )A,首联自叙年将六十而又有挈家远行之举,紧扣“发宜兴”,个“又”字表 达作者心境凄凉。B.第二联结构上承上启下,承上说自己客居宜兴时日之短,启下说自己虽归故 山却囊空如洗,反映作者事业无成。C.第三联表现手法独特,既有对偶,也有叠词,还采用想象联想,充分地彰显 其内心的感受。D.第四联运用借代手法,以“张公”“善权”代宜兴景致,表达了对宜兴山水 的留恋,这是实写。E.本诗标题为“发宜兴”,首、尾两联照应、回抱题目,“述怀”并非主体,“纪行”是中心。、诗的前两联描写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描写了一个年届迟暮、漂泊不定、生活清贫的诗人形象。老境垂垂六十年”, 交代诗人已经进入垂暮之
45、年;“客留”点明漂泊的身世;由“无钱”可以看出 诗人囊空如洗,为官清正廉洁。4、【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唐)王建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兼架书。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香兼架 书”,分别写出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 味。运用衬托,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通过“吟哦”“任狂疏” “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
46、豪放和志趣。类型二事物形象古典诗歌中有一类诗叫“咏物诗”,这类诗歌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 在形象的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在全诗中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 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大自然中的万 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都可以寄托诗 人的感情。所谓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对这种象征性的 物象的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自己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他们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 言情、言心声。如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中“梅花”的形象,郑板 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中“竹”的形象。(1)借相关语句或关键词来分析物象。事物的形象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它通过相 关诗句来表现,有时通过关键词语来突出。因此在分析时一定要结合相关内容进 行分析。(2)要由表及里把物的含义挖掘出来。任何一首诗作,其目的不是咏物本身,而 是为了表达某种感情。因此,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