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新高考生物精准冲刺复习《稳态与调节》.pdf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8894586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PDF 页数:40 大小:8.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新高考生物精准冲刺复习《稳态与调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2022届新高考生物精准冲刺复习《稳态与调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届新高考生物精准冲刺复习《稳态与调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新高考生物精准冲刺复习《稳态与调节》.pdf(4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届新高考生物精准冲刺复习稳态与调节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1)概念: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2)组成及比例一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2、内环境(1)概念:(2)作用:体液组织液血浆淋巴液等存在于细胞外.约 占1/3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3)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环境血细胞血浆组织细胞组织液淋巴细胞淋巴液和血浆.外泄【关键点拨】(I)血浆W血液,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2)内环境的“内”和“外”是相对的,从细胞的角度看就是细胞外液;从人体的角度看,相对于人体的

2、外界环境而言,就是内环境。(3)内环境是针对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动物(或原生动物)以及植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重难点突破】1、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泪腺、尿道等与外界环境相通,属于外界环境,故其中的液体如消化液、泪液、尿液、汗液、唾液不是细胞外液。2、根据体液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分(1)甲:细胞内液;乙:组织液;丙:血浆;丁:淋巴液。(2)细胞产生的废物和C O 2先后经过乙和丙,最终被排出体外,因此,就C O 2浓度来说,甲、乙、丙中C O 2浓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甲 乙丙。(3)0 2先后经过丙和乙,最终进入细胞,因此,就0 2浓度来说,甲、乙、丙 中0 2浓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丙乙

3、 甲。【归纳总结】快速判断四种体液名称如图表示四种体液间的关系,先找到有单向箭头的丁,可判断丁为淋巴液;淋巴液来自组织液并流回血浆,所以可判断乙为组织液,丙为血浆,最后判断甲为细胞内液。二、细胞外液的成分及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细胞外液的成分及本质(1)血浆的主要成分生物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1/-蛋白质:7%9%/无机盐:约1%/血液运输的其他物质(各种管养物质,如葡萄糖,各种一代谢废物、激素等)少量(2)组织液、淋巴液、血浆成分的异同点:成分和含量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3)本质: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2、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有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三个方面。(

4、1)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其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而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1。(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pH为 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其中含有的HCO,、H2c03等物质有关。(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篁卫左右。【重难点突破】1、下列物质:氧气氨基 酸 呼 吸 酶 血红 蛋 白 DCa2+载 体 口 激 素 CCh 尿液口尿 素 纤维 素 麦芽糖(1)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2)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1 口 口 口。2、营养不良会造成血浆蛋白减少,导致血浆

5、渗透压降低,对水的吸引力减小,水分过多地流向组织液,从而造成组织水肿。【关键点拨】内环境成分判定项目成分举例内环境可以存在的物质气体成分氧气、二氧化碳营养成分氧气、水、无机盐、氨基酸、葡萄糖、甘油、脂肪酸等调节成分激素、维生素、抗体、组织)W 等代谢废物尿素等内环境不应存在的物质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血红蛋白及与细胞呼吸、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等与 攻括 二卜界相通孔道中的物质(包;能被吸收的物质)消化酶、纤维素、麦芽糖;事存在于细胞膜的物质载体等三、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1、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细胞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进行生命活

6、动所需要的物质,同时又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从而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2、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系统的参与。同时,细胞和内环境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重难点突破】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生物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2-体 食物残渣 总外-消化系统_一呼吸系统一营养循环系统M2叼Oco2.少最水内环境O2,营养物质代谢终产物细胞其他代谢终产物 I泌尿系统卜 I皮 肤 卜一尿液汗液外【归纳总结】(1)内环境与体内各功能系统的联系营养物质: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一循环系统f组织液(或血浆和淋巴液)一组织细胞

7、。空气中的0 2:呼吸系统一循环系统f组织液(或血浆和淋巴液)f组织细胞。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排出过程与氧气的进入过程刚好相反。代谢废物/呼吸系统、组织 代谢 水 循环?化 从细 胞 一 废 物 一 组织液一系 统 泌尿系匕 二 体外、皮肤(2)参与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系统有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第 2 节 内环境的稳态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1)实验目的:通过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和肝匀浆在加入酸或碱后pH 的变化,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稳定的。(2)方法步骤 设计实验记录表:根据实验的流程,设计表格记录实验结果。进行实验a、被测实验材料:自来

8、水、缓冲液、肝匀浆。b、酸碱变化所用试剂:0.1 mol/L的HC1模拟酸性条件:0.1 mol/L的NaOH模拟碱性条件。c、实验过程口.取25 mL被测实验材料倒入50 mL烧杯中,记录起始的pH。口.一次加一滴0.1 mol/L HC1(或0.1 mol/L N aOH),然后轻轻摇动,每加&滴测量一次p H,直至滴加泣滴,记录实验结果。(3)分析实验数据根据所得数据,以酸或碱的滴数为横坐标,以胆为纵坐标,画出每次实验中pH变化的曲线。(4)实验结论:生物组织匀浆类似于缓冲液,加入少量酸或碱不会发生pH的大幅度变动。2、内环境的稳态(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

9、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2)实质: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3)影响内环境稳态的因素 外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内因:体内细胞不断进行的代谢活动。(4)实例:人体体温的日变化规律生物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3 -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而存在着微小的差异: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也有变化,但变化幅度一般不超过1口。【关键点拨】“三要点”理解内环境稳态的概念(1)内容:组成内环境的各种成分的稳态,如氧气、葡萄糖等的含量;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的相对平衡,如渗透压、p H、温度等。(2)实质: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3)基础

10、:内环境稳态的功能基础是机体的调节作用,结构基础是各系统、器官的协调活动。【重难点突破】根据探究实践“模拟生物体维持p H稳定”,分析实验现象及原因。1、实验是有误差的。误差产生的原因:口加入酸、碱后不摇动或摇动不均匀、不彻底。口加入酸、碱后不待其稳定就立即测pH值等。口肉眼分辨色度有误差。口试剂配制的浓度或使用的量不准确。烧杯清洗不干净。2、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次的“充分冲洗烧杯”,这样做的目的:第一次为了避免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使实验现象不明显;第二次和第三次是为了防止不同的实验材料混合,影响实验效果。3、该实验中,缓冲液的pH变化与自来水的不同的原因:缓冲液加入少量酸碱后,p

11、H变化不明显,原因是磷酸缓冲液中含有N a H 2 P O4/N a 2 H P O4,当加入少量N a OH,N a H 2 P。4可以中和O H当加入少 量H C 1时,N a zH P C U可中和H+。水溶液则不同,因而加入酸碱后p H变化明显。4、尝试对肝匀浆维持p H稳定的机制进行解释。生物实验材料维持pH稳定的机制: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对N a H2P O4/N a 2 H P O4 H 2 c o 3/N a H C O3等,它们能够对酸碱度的变化起缓冲作用,此外,机体还可通过对生理活动进行调节来维持p H稳定。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及意义1、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基础人体各器官、系

12、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直接相关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2、对稳态调节机制的探究历程人物内容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内环境的稳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美国生理学家坎农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现代观点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3、内环境稳态失调:人(本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1)造成稳态破坏的原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的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2)将下列内环境稳态失调症与对应的症状连接起来。血糖平衡失调、酸中毒、碱中毒 pH失调 低血糖

13、、糖尿病等渗透压失调、发热、中暑等体温失调细胞形态、功能异常4、内环境稳态的意义(1)图解生物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4-成分相对稳定I内环境正态I理化性质相对稳定温度、酸 阚 组 嗯3细应代谢II渗透压(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例如温度过高、过 低 或 p H 过小、过大都会直接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细胞代谢。【重难点突破】1、体温过高时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的原因:发高烧会使人体温度升高,导致人体酶失去活性,如果不及时降温会有生命危险。2、严重腹泻后,如果只喝水,不补充盐会使血浆中无机盐浓度降低,使血浆渗透压下降,导致组织水肿。3、援藏的技术人员到青藏高原后会出现

14、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的原因:因为高原氧气稀薄,导致人体供氧不足,影响了内环境的稳态。这说明外界环境的改变会影响内环境稳态。【关键点拨】(1)稳态与疾病: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后,一定会发生疾病;但发生疾病,内环境稳态不一定遭到破坏,比如植物人的稳态是正常的。(2)内环境稳态#绝对的稳定: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相对稳定状态,即内环境的各种成分、理化性质在允许的范围内波动,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在内因和外因的干扰下会发生内环境稳态的失调,如发烧、脱水、高血糖等。生物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5 -微专题(一)内环境的结构识别、跨膜分析及组织水肿原因一、内环境

15、相关图解识别局部组织结构示意图的判断技巧鲤毛细血管(A)心 直 矍 毛 细 淋 巴 管(B)内毛细血管|l 血细胞(b).-近 组 织 细 胞(a)内毛细淋巴管厂 淋 巴 细 胞 ;一 组织细胞(a):毛细血管内.血浆()I毛细淋巴饪内.淋巴液(),织 细 一 间.组织液()j二、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在不同的条件下,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或血浆渗透压下降,引起水分移动,使血浆中的水分渗透到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现象。原因分析如下:嘉慧黑)-*血浆蛋白减少一血浆渗透手卜.降组织去肿赛 牌 受 阻 卜 组 织 液 蛋 白 增 多 一 组 织,渗透压升高局部组织细胞代谢过度旺盛.代谢产物增加三、物质进出内环境

16、的“穿膜”层数1、葡萄糖经过的膜层数至少为:进、出小肠黏膜上皮细胞(2层)+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两次,4层)+进 组 织 细 胞(1层)=7层。2、02经过的膜层数至少为:进、出肺泡壁细胞(2层)+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两次,4层)+进、出 红 细 胞(2层)+进组织细胞(1层)+进 线 粒 体(2层)=1 1层。生物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6-第 二章神经调节第 1节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1 神经系统的组成人的神经系统,(脑 口(如大脑、脑干和小脑等,位于颅腔内)口中枢神经系统 -f中 东 兀 1脊髓口(位于椎管内)口外周神经系统脑神经口 (与脑相连)口脊神经口 (与

17、脊髓相连)口2、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功能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大量神经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许多不同的神经中枢,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如登髓中的膝跳反射中枢、脑王中的呼吸中枢、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等。3、外周神经系统的组成(1)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它们都含有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传出神经又可分为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躯体运动神经)和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其中内脏运动神经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2)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

18、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重难点突破】1、人不能控制自己的心跳的原因:心跳由内脏运动神经控制,是不随意的。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为自主神经系统。2、静坐时,呼吸、心率和胃肠蠕动的变化及意义:静坐时,心跳减慢,呼吸减弱,但胃肠蠕动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3、若呼吸、心跳必须在意识支配下完成,当人由于某种原因失去意识时,也将失去呼吸、心跳能力,从而出现生命危险。二、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1、分类组成

19、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2、神经元、神经纤维和神经(1)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一神经元。(2)轴突呈纤维状,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髓鞘,构成神经纤维。(3)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一层包膜,构成一条神经。3、神经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参与构成神经生物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7-纤维表面的髓鞘。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一起,共同完成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一、反射与反射弧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1)感受器;传入神经;神

20、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2)图中的组成: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3、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如神经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4、反射的大致过程刺 激 一 感 受 器 一 传 入 神 经 一 神 经 中 枢 一 传 出 神 经 一 效 应 器 一 产 生 反 应。注 意 兴奋除了在反射弧中传导,还会在脑与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中传导。【关键点拨】完成反射所需的条件:(1)完整的反射弧;(2)适宜的刺激。【重难点突破】1、请据图思考问题:(1)该反射弧中2为传入神经,4为传出神经。依据是: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2)针刺手指皮肤时,人会

21、感到疼痛,人体接受针刺产生痛觉的过程:感 受 器(手指皮肤)一传入神经一大脑皮层(产生痛觉)。2、理清反射弧各部分结构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二、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1 概念生物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8-反射弧的结构结构特点功能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感受器1传入神经1神经中枢1传出神经1效应器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结构将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既无感觉又无效应感觉神经元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既无感觉又无效应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既无感觉又无效应运动神经元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只有感觉但无效应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对内、外界刺激作出相应的

22、应答只有感觉但无效应(1)出生后无需训练就具有的反射,叫作非条件反射。(2)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叫作条件反射。2、条件反射的建立与消退(1)建立: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维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2)建立的意义: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3)消退:条件反射的消退是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对动物来说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重难点突破】正确区分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中枢存:在第 3 节卮大生活中训练形成,

23、条件反射大脑皮层不 参 与 非条件反射大脑皮层参 与 令 条 件 反 射终生存在,不消退=非条件反射遗传获得,先天性=非条件反射可 消 退、可 建 立 n 条件反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神经冲动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2、传导过程静息时静息电位+电位:内负外正右四:K 外流+兴奋时动作电位刺激电位:内正外负-+-+-Na,内流-+-,47-+_兴奋传导须加+-+(局部电流)导形式:局部电流传导过程:超息电位一 刺 激 一 朝 电 位 一电位差一局部电流兴奋传导方向3、传导特点:双向传导。【重难点突破】1、钾离子在

24、细胞内浓度远远高于细胞外,钠离子在细胞外的浓度远远高于细胞内。钾离子内流和外流的方式分别是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钠离子内流和外流的方式分别是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2、(1)静息电位产生和维持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使膜外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侧,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2)动作电位产生原因:受到刺激时,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a b c+-+生物选择性3、图中膜内、外都会形成局部电流,膜内的电流方向是a-b-c,膜外的电流方向是a-b-c。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突触结构神经元与肌肉细胞或某些腺

25、体细胞之间也是通过突触联系的。2、突触的常见类型A、轴突一细胞体型,表示为_E/翱3-E3 时 间/ms刺激项目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峰值项目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峰值Na.增加不变增大K+增加变小不变Na+降低不变变小K+降低增大不变三、兴奋传导和传递过程中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1、在神经纤维上(1)刺 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2)刺 激c点(b c=c 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2、在神经元之间(1)刺 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部位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2)刺 激c点

26、,兴奋不能传至a点,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计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四 实验探究反射弧中兴奋的传导和传递1、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双向传导方法设计:电刺激图中处,观 察A的反应,同时测量处的电位有无变化。结果分析:若A有反应,且处电位改变,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八美班/的;若A有反应,而处无电位变化,则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B2、探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单向传递 全方法设计:先电刺激图中处,测量处电位变化;再电刺激处,测量处的电位变化。结果分析:若两次实验的检测部位均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若只有一处电位改变,则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

27、向的。生物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14-生物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15-第 三 章 体液调节第 1 节 激素与内分泌系统一、激素的发现和研究实例1、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探究者沃泰默斯他林、贝利斯实验假设胰液的分泌受神经调节的控制胰液的分泌受化学物质的调节实验步骤稀盐一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肠腔(A组)比 狗的血液(B组)注入狗的小肠肠腔(切除神经)(C组)稀盐酸、”2小肠/研磨 射 黏膜 品实验现象A 组、C组中的胰腺能分泌胰液,B 组中的胰腺丕能分泌胰液胰腺分泌胰液实验结论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除,胰液的分泌受神经调芭的控制胰液的分泌受化学物质的调节2.激素调节是指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

28、的化学物质激素进行调节的方式。【特别提醒】正确区分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1)凡是分泌物经由导管流出体外或流到消化腔的,称为外分泌腺。(2)凡是没有导管的腺体,其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称为内分泌腺。3、激素研究的实例(1)实例1:胰岛素的发现1 8 6 9 年:观察胰腺组织时发现并命名“胰岛”。1 8 8 9 年:切除胰腺的狗患上与人的糖尿病类似的疾病,据此提出蛔能分泌某种抗糖尿病的物质的假说。1 9 1 6 年:科学家将胰岛产生的、可能与糖尿病有关的物质命名为胰岛素。1 9 2 0 年:班廷了解到胰管结扎或阻塞会引起胰腺萎缩,而胰岛却保持完好,这样机体

29、不会患糖尿病。1 9 2 1 年:班廷和贝斯特与生化学家合作通过抑制胰蛋白酶活性,直接提取到正常胰腺中的胰岛素。(2)实例2:睾丸分泌雄激素的研究科学家从动物睾丸中提取出肇酮,经证实,它就是睾丸分泌的雄激素。【重难点突破】1、沃泰默的实验(小肠如何把盐酸到来的消息传给胰腺)稀盐酸f狗的小肠肠腔一胰腺分泌胰液稀盐酸f狗的血液一胰腺不分泌胰液稀盐酸f狗的小肠肠腔(切除神经留血管)一胰腺分泌胰液(1)形成对照实验,自变量是稀盐酸的作用部位,因变量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对照组是组。(2)根据对照实验的实验结果能得出的结论:稀盐酸不通过血液直接作用于胰腺,直接接受盐酸刺激的部位是小肠。(3)形成对照实验,

30、自变量为是否切除神经,因变量为胰腺是否分泌胰液,对照组是口。相应内脏的结构及分布生物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16-2、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稀 盐 酸+小 肠 黏 膜 遁”提 取 液 世 画 狗 的 血 液 胰 腺 分 泌 胰 液(1)排 除 稀 盐 酸 和 小 肠 黏 膜 本 身 成 分 对 实 验 结 果 的 干 扰 的 实 验 思 路:稀 盐 酸 一 狗 的 血 液 T 胰腺不分泌 胰 液;小 肠 黏 膜 提 取 液 一 狗 的 血 液 一 胰 腺 不 分 泌 胰 液。(2)总 结:促 胰 液 素 是 在 受 到 嵇 盐 酸 的 刺 激 后,在 小 肠 黏 膜(场 所)产 生 的,通 过

31、 血 液 运 输 到 胰 腺,使 其 分 泌 胰 液。3、斯 他 林 和 贝 利 斯 的 实 验 与 沃 泰 默 实 验 相 比,巧 妙 之 处: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将小肠黏膜在体外与 稀 盐 酸 一 起 研 磨,获 得 提 取 液,与 沃 泰 默 的 实 验 相 比,直 接 排 除 了 神 经 调 节 的 影 响,结果分析更让人信 服。二、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和功能【重难点突破】内分泌腺激素名称功能化 学本质靶器官或靶细胞下丘脑促 甲 状 腺(促 性 腺、促肾上 腺 皮 质)激素释放激素促 进 垂 体 合 成 并 分 泌 促 甲 状 腺(促 性 腺、促 肾 上

32、 腺 皮 质)激素蛋白质或多肽类垂体抗利尿激素促 进 肾 小 管、集 合 管 对 水 的 重 吸收肾 小 管、集合管垂体促 甲 状 腺(促 性 腺、促肾上 腺 皮 质)激素分 别 调 节 相 应 的 内 分 泌 腺 的 分 泌活动蛋白质或多肽类甲 状 腺(性腺、肾 上 腺)生长激素调节生长发育几 乎 全 身 各处细胞胰腺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蛋白质主要是肝脏胰岛素降低血糖几 乎 全 身 各处细胞甲状腺甲状腺激素 调 节 体 内 的 有 机 物 代 谢;促 进 生 长 和 发 育;提高神经的兴奋性含 碘 的 氨基 酸 衍 生物几 乎 全 身 各处细胞肾上腺皮质醛 固 酮、皮质醇调节水盐代谢和有机物代

33、谢固醇类髓质肾上腺素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氨基酸衍生物几 乎 全 身 各处细胞性腺孕 激 素、雌 激 素、雄激素(主 要 是 睾 酮)促 进 生 殖 器 官 的 发 育 和 生 殖 细胞 的 形 成;激发并维持各自的第二性征固醇类几 乎 全 身 各处细胞1、补 充 激 素 时,肽 类、蛋 白 质 类 激 素(垂 体、下 丘 脑、胰 岛 细 胞 分 泌 的)容 易 被 胃、肠道内的消化酶 分 解 而 破 坏,一般 采 用 注 射 法 补 充,不 宜 口 服。固 醇 类(性 激 素)和 氨 基 酸 衍 生 物(甲 状腺激素、肾 上 腺 素)属 于 小 分 子 的 物 质,口服后可以被吸收。2、由 于

34、甲 状 腺 激 素 能 够 促 进 新 陈 代 谢 和 生 长 发 育,尤 其 对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的 发 育 有 重 要 影 响,能提高神 经 系 统 的 兴 奋 性,因 此 甲 状 腺 激 素 幼 年 期 分 泌 不 足 会 引 起 呆 小 症,分 泌 过 多 会 导 致 甲 亢;由于生长激 素 可 促 进 蛋 白 质 的 合 成,促 进 软 骨 生 长,从 而 促 进 生 长,幼 年 期 分 泌 不 足 会 导 致 侏 儒 症。生物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17-第2节 激素调节的过程一、激素调节的实例1、血糖平衡的调节(1)血糖的来源和去向(正常情况下)食物中的糖类消 化、吸收

35、 氧化分解-4 能 占1分解血糖1-1肝糖原脂肪酸等非糖物质一 上 感 肝却fR F 制 姊 加1转化*3.9-6.1 mmol/L转 化/甘 油 二 酷 等|(2)参与血糖调节的两种激素的区别与联系项目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分泌细胞胰 岛B细胞胰 岛A细胞生理作用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作用方向和结果增加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降低血糖含量增加血 糖 来 源;升高血糖含量(3)血糖平衡调节的模型建构(+)直接(+)一胰岛B细胞分泌闻 加m厂血糖包化分解耨 合 成 糖 原m I转化

36、成注油三酯虹 肝 糖 原 分 解W-非糖物质转化糖低于常血降趋正I血糖高|M另一区域p i 肾 上 限 晒 产 修 皤 r麻 二 二;国 蛔 磊 曲 通 描L肝糖原分 解I:非糖物。质 转 包血糖调节方式:神经一体液调节,主要是体液调节,血糖调节中枢在下丘脑。胰岛A细胞上有神经递质、血糖、胰岛素分子的受体。胰岛B细胞上有神经递质、血糖、胰高血糖素分子的受体。(4)激素分泌调节的方式反馈调节概念: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工作的调节方式。意义: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拓展提升】糖尿病及其危害与治疗(1)1 型糖尿

37、病的发病原因:胰岛B细胞受到破坏或免疫损伤导致的胰岛素绝对缺乏。2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机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可能与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受损有关)。(2)糖尿病症状:“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葡 萄 糖 随尿 液 排 出带 走 大 量的 水 分,即“多 尿”口渴外透高胞渗升细液压机能致供足导体不为能求体足需机满量消、体肪机脂量质大白耗蛋记多食多(3)危害:往往引起多种并发症。注:尿中含糖时未必都是糖尿病,如一次食糖过多或肾小管重吸收障碍时均可导致尿中含糖,但持续性的尿糖一般就是糖尿病。生物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1 8 -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通过下丘脑一垂体一

38、甲状腺轴进行)(1)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寒冷+温度感受器-a冬b 令 c-卵I I 系_ 细胞代谢图中有三级腺体,分别为:a.下丘脑、b、垂隹、c.甲状腺。图中有三级激素,依次为:甲: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乙: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图 中“+”“一”分别表示促进和抑制。(2)分级调节人们将下丘脑、垂体和靶腺体之间存在的这种分层调控,称为分级调节。图示如下:下丘脑(内分泌的枢纽邀意垂体邀我靶腺体邀堂身体各部分常见靶腺体包括甲状腺、性腺和肾上腺皮质。(3)在甲状腺激素分泌过程中,既存在分级调节,也存在反馈调节,分级调节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

39、稳态。【关键点拨】(1)正反馈:加强并偏离静息水平,如血液凝固、排尿排便、胎儿分娩等。/进一步偏离静息水平静息一一(2)负反馈:偏离后纠正回归到静息水平,在生物体中更常见,如体温调节、血糖调节等。A(+)、D偏离 回归到、水十 静息水平(3)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重难点突破】1、模拟吃饭后血糖调节模型,如图所示。用 餐 后1小时,血糖含量升高,超 而惭人*,心出了正常范围。与食物的消化、吸收有关。正常人在饮食以后,随着血糖升高,K胰岛素分泌也增多,由于胰岛素能促进血糖的氧化分解,促进合成糖原,促进 一一转化成

40、非糖物质,同时,抑制了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因此降低了血糖。2、模拟运动时血糖含量变化,如图所示。运 动 约4 0分钟后,血糖含量下降。血糖降低后,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可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升高血糖。3、根据反馈调节的原理解释运动员注射性激素会导致性器官萎缩,甚至失去生育能力的原因:性激素过多,会通过反馈调节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可以促进性器官的发育,所以缺乏促性腺激素会导致性器官萎缩,甚至失去生育能力。二、激素调节的特点1、共同特点(1)通过体液进行运输: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各种信息。(2)作用于靶

41、器官、靶细胞:激素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细胞内的代谢速率发生改变,从而起调节作用。生物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1 9-(3)作为信使传递信息:激素将信息从内分泌细胞传递给靶细胞,靶细胞发生一系列的代谢变化。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适,因此体内需要不断产生激素,从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4)微量和高效:正常生理状态下,血液中激素浓度都很低,一 般 为 102io-9moi/L。2、图解【重难点突破】1、比较动物激素、酶、神经递质2、(1)激素的作用具有特异性与靶器官、靶细胞的受体有关(2)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器官:几乎全身各处细胞。项目动物激素酶神经递质化学本质蛋白质类或多

42、肽类、氨基酸衍生物类、固醇类蛋白质或RNA主要是小分子化合物产生部位内 分 泌 腺(或细胞)活 细 胞(不考虑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等)神经元作用调节催化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作用部位靶细胞、靶器官细胞内外突触后膜作用后去向被灭活数量和性质不变被分解或转移共同点与7相应的分子结合后发挥作 用第 3 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一、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1、体液调节(1)概念: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港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2)主要内容:激素调节。(3)其他化学物质:组织胺、某些气体分子(如 NO、CO)以及一些代谢产物(如 C02)。(4)范围一些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在人和高等动物

43、体内,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都是机体调节生命活动的重要方式。2、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比较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重难点突破】血液中C02增多引起呼吸频率加快,该过程的调节机制:血 液 中 C02增多,高浓度的C02随体液运输,可有效刺激呼吸中枢,呼吸中枢活动加强,呼吸加深加快,肺的通气量增大,从而加快对C02的清除,此过程是由体液和神经共同调节的。生物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20-二、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协调1、体温调节(1)热 量 的 主 要 来 源:代 谢 产 热。(2)热 量 平 衡:机 体 的 产 热

44、 量=散 热 量。(3)途径产热途径 静息状态:、运动状态:肝、脑 为主骨 骼 肌 为主皮肤散热途径辐射传导对流.蒸发以红外线等形式将热量传到外界直接传给同它接触的物体通过气体交换热量如汗液的蒸发(4)调节过程炎热I皮肤热觉感受器传入神经寒冷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F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II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汗腺分泌量减上瞬I皮肤血管收缩薮立毛肌收缩)骨骼肌不自主战栗一I肾上腺素分泌工-腺状(5)调 节 方 式:神 经 一 体 液 调 节。2、水 和 无 机 盐 平 衡 的 调 节(渗 透 压 调 节)(1)人 体 内 水 的 来 源:饮 水、食 物 中 所 含 有 的 水 和 代

45、谢 中 产 生 的 水。(2)水 的 排 出:量 排 尿、皮 肤 排 汗、睡 呼 吸、大 肠 排 便。(3)N a+的 来 源 和 排 出:N a+的 主 要 来 源 是 食 盐,几 乎 全 部 由 小 肠 吸 收,主 要 经 肾 随 尿 排 出,排出量几 乎 等 于 摄 入 量。(4)水盐平衡调节示意图生物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21-(说明:“+”表示促进,表示抑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 高 时 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血钠的平衡细胞外液量-1分渺“-肾 小 管 和 集 人减少以及血上(叵函 二 律;画 到二钠含量降低I (-)1 收I血质含II量升高I(5)水盐平衡的意义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对于

46、维持人体的稳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体各种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3、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联系和意义_ _ _ _ _ _ _ _ _ 直接或间接调节 _ _ _ _ _ _ _ _n(1)关系:|神 经 系 统|影响发育和功能 内分泌腺(2)意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协调,共同维持内环境稳态,保证各项生命活动正常进行,机体才能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关键点拨】(1)热觉或冷觉的产生不是在下丘脑中,而是在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2)机体调节温度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一旦超过了机体的调节能力,体温不再维持稳定。(3)只有恒温动物才有体温调节机制,变温动物的体温随外界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47、【重难点突破】1、当人从2 5 口的室内到5 口的室外后,人体的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人 体2 5 时的产热量(a)、散热 量(b)和5 口时的产热量(c)、散 热 量(d)的大小关系是:人 体2 5 口时产热量(a)=2 5 时散热 量(b)相比反应更快,反应更强。【特别提醒】(1)浆细胞可来自B 细胞或记忆B 细胞。(2)特异性免疫中的三个“唯一”: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唯一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二、细胞免疫1、细胞免疫过程SO靶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bco(5)E 组中的胚芽鞘口直立生长,口向光弯曲生长,口向小孔弯曲生长。A组E组二、生长

48、素的合成、运输与分布1、合成,主要部位: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来源: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L极性运输: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方向2.梦 匚非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的输导组织进行极性运输的方式.主动运输3、分布:在植物体各器官中都有分布,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如胚芽鞘、芽和根尖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处。【重难点突破】1、某同学欲通过实验得出“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能从植物形态学上端(顶端)向形态学下端(基端)运 输,而不能反过来运输”的结论,设计了如下实验:胚芽鞘尖端形态的上 端1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时间后T过一段形态型下端不含生长素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时间

49、后过段胚芽鞘弯曲生长含生长索的琼脂块F不含生 长 素 不含生长素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b过一段,熟时间后胚芽鞘不弯曲也不生长生物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3 3-(1)a 与 b 两组实验的对照类型为相互对照。(2)若仅设计a 组,不足之处:仅能证明生长素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但不能证明反过来不能运输。光_ 禽2、生长素除了能发生极性运输,还能发生横向运输,观察图示回答相关问题:p(1)属于极性运输,属于横向运输。j I(2)单侧光导致生长素发生了横向运动。器 S 鬻(3)横向运输的方向与外界刺激的方向之间的关系:横向运输的方向与外界刺激的方向一致。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生长素的作用方

50、式及特点(1)作用方式:不催化细胞代谢,也不为细胞提供能量,而是给细胞传达信息,起着调节细胞生命活动的作用。(2)作用细胞水平上: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诱导细胞分化等作用。器官水平上:影响器官的生长、发育,如促进侧根和不定根发生,影响花、叶和果实发育等。(3)作用特点:生长素在述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建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2、生长素作用特性的表现 c(1)图中生长素对同一器官,生长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植物器官生长,世超过该范围则抑制植物器官的生长。进,忌 品.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引起的生理效应也不同,这 是 因 为 不 同 的 树 嚷 温%L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曲线体现了根、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