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新高考生物精准冲刺复习《稳态与调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新高考生物精准冲刺复习《稳态与调节》.docx(3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组成及比例体液,外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2、内环境(1)概念:(2)作用: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细胞直接生活环境血细胞血浆组织细胞组织液淋巴细胞淋巴液和血浆(3)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重难点突破】1、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泪腺、尿道等与外界环境相通, 消化液、泪液、尿液、汗液、唾液不是细胞外液。2、根据体液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分(1)甲:细胞内液;乙:组织液;丙:血浆;丁:淋巴液。(2)细胞产生的废物和CO2先后经过乙和丙,最终被排出体外, 因此,就CO2浓度来说,甲、乙、丙中CO2浓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 甲乙丙。(3) 02先后经过丙和乙,最终进入细胞,因此,就02浓度来说, 顺
2、序为丙乙甲。属于外界环境,故其中的液体如甲=乙甲、乙、丙中02浓度由高到低的2022届新高考生物精准冲刺复习稳态与调节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1)概念: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氷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组织液 血浆 淋巴液等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关键点拨】(1)血浆血液,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2)内环境的“内”和“外”是相对的,从细胞的角度看就是细胞外液;从人体的角度看,相对于人体的外界 环境而言,就是内环境。(3)内环境是针对多细胞动物的个概念,单细胞动物(或原生动物)以及植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丙【
3、归纳总结】快速判断四种体液名称如图表示四种体液间的关系,先找到有单向箭头的丁,可判断丁为淋巴液;淋巴液来自组织液 并流回血浆,所以可判断乙为组织液,丙为血浆,最后判断甲为细胞内液。二、细胞外液的成分及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细胞外液的成分及本质(1)血浆的主要成分蛋白质:7%9%/ /无机盐:约1%一血液运输的其他物质(各种宜养物质,如 小X 前萄糖,各种代谢废物、激素等)少量 爹一(2)组织液、淋巴液、血浆成分的异同点:成分和含量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 蛋白质。(3)本质:是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2、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有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三个方面。(1)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
4、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其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血 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而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卡和C1。(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其中含有的HCO入H2co3等物质有关。(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与卫左右。【重难点突破】1、下列物质:氧气口氨基酸口呼吸酶血红蛋白口Ca2+载体口激素口(:2 口尿液 尿素口纤维素口麦芽糖(1)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口口。(2)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UUUU。2、营养不良会造成血浆蛋白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对水的吸引力减小,水分过多地流向组织
5、液,从而造成组织水肿。【关键点拨】内环境成分判定项目成分举例内环境可以 存在的物质气体成分氧气、二氧化碳营养成分氧气、水、无机盐、氨基酸、葡萄糖、甘过、脂肪酸等调节成分激素、维生素、抗体、组织殳等代谢废物尿素等内环境不应 存在的物质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血红蛋白及与细胞呼吸、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等与 括卜界相通孔道中的物质(包 能被吸收的物质)消化酶、纤维素、麦芽糖:事存在于细胞膜的物质载体等三、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1、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细胞作为个开放系统,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同时又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从而维持细
6、胞正常的生命活 动。2、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系统的参与。同时,细胞和内环境之间也是相 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重难点突破】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体_食物残渣I*食物气 体循环系统。I营养物质内环境.F 代谢终产物细胞他佳谢性回尿系统卜产物!T7T7I尿液汗液 外【归纳总结】(1)内环境与体内各功能系统的联系营养物质: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一循环系统f组织液(或血浆和淋巴液)f组织细胞。空气中的2:呼吸系统f循环系统f组织液(或血浆和淋巴液)组织细胞。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排出过程与氧气的进入过程刚好相反。代谢废物组
7、织 细胞呼吸系统、蠶组织液瞿,泌尿系体外、皮肤(2)参与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系统有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第2节内环境的稳态、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1)实验目的:通过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和肝匀浆在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推测生物体是如何 维持pH稳定的。(2)方法步骤口设计实验记录表:根据实验的流程,设计表格记录实验结果。口进行实验a、被测实验材料:自来水、缓冲液、肝匀浆。b、酸碱变化所用试剂:0.1 mol/L的氏!_模拟酸性条件;0.1 mol/L的NaOH模拟碱性条件。c、实验过程口.取25 mL被测实验材料倒入50 mL烧杯中,记录起始的pH
8、。口.一次加一滴0.1 mol/L HC1 (或0.1 mol/L NaOH),然后轻轻摇动,每加滴测量一次pH,直至滴 加胆滴,记录实验结果。(3)分析实验数据根据所得数据,以酸或碱的滴数为横坐标,以胆为纵坐标,画出每次实验中pH变化的曲线。(4)实验结论:生物组织匀浆类似于缓冲液,加入少量酸或碱不会发生dH的大幅度变动。2、内环境的稳态(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餐宜、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2)实质: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3)影响内环境稳态的因素口外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口内因:体内细胞不断进行的代谢活动。(4)实例:人体体
9、温的日变化规律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而存在着微小的差异;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 内也有变化,但变化幅度一般不超过丄口。【关键点拨】“三要点”理解内环境稳态的概念(1)内容:组成内环境的各种成分的稳态,如氧气、葡萄糖等的含量;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的相对平衡,如 渗透压、pH、温度等。(2)实质: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3)基础:内环境稳态的功能基础是机体的调节作用,结构基础是各系统、器官的协调活动。【重难点突破】根据探究实践“模拟生物体维持pH稳定”,分析实验现象及原因。1、实验是有误差的。误差产生的原因:口加入酸、碱后不摇动或摇动不均匀、不彻底。口加入酸
10、、碱 后不待其稳定就立即测pH值等。口肉眼分辨色度有误差。口试剂配制的浓度或使用的量不准确。 烧杯清洗不干净。2、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次的“充分冲洗烧杯”,这样做的目的:第一次为了避免酸性物质与碱性物 质发生中和反应,使实验现象不明显;第二次和第三次是为了防止不同的实验材料混合,影响实验效 果。3,该实验中,缓冲液的pH变化与自来水的不同的原因:缓冲液加入少量酸碱后,pH变化不明显, 原因是磷酸缓冲液中含有NaH2PO4/Na2HPO4,当加入少量NaOH, NaH2P4可以中和0H当加入 少量HC1时,NazHPCU可中和H+。水溶液则不同,因而加入酸碱后pH变化明显。4、尝试对肝匀浆维持p
11、H稳定的机制进行解释。生物实验材料维持pH稳定的机制: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对NaH2Po4/Na2HPO4、H2cCh/NaHCCh等, 它们能够对酸碱度的变化起缓冲作用,此外,机体还可通过对生理活动进行调节来维持pH稳定。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及意义1、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基础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直接相关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2、对稳态调节机制的探究历程人物内容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内环境的稳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美国生理学家坎农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 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现代
12、观点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3、内环境稳态失调: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1)造成稳态破坏的原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的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2)将下列内环境稳态失调症与对应的症状连接起来。血糖平衡失调、pH失调一一渗透压失调、体温失调I4、内环境稳态的意义(1)图解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4-一.酸中毒、碱中毒 b.低血糖、 糖尿病等1C.发热、中暑等、d.细胞形态、功能异常成分相对稳定1内环感了殳度酸碱塵伴iftiiq利代谢I、 理化性质 I.其鹿上1(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例如温度过高、过低或pH过小、过大
13、都会 直接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细胞代谢。【重难点突破】1、体温过高时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的原因:发高烧会使人体温度升高,导致人体酶失去活性, 如果不及时降温会有生命危险。2、严重腹泻后,如果只喝水,不补充盐会使血浆中无机盐浓度降低,使血浆渗透压下降,导致组织 水肿。3、援藏的技术人员到青藏高原后会出现头痛、乏、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的原因:因为高 原氧气稀薄,导致人体供氧不足,影响了内环境的稳态这说明外界环境的改变会影响内环境稳态。 【关键点拨】(1)稳态与疾病: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后,一定会发生疾病;但发生疾病,内环境稳杰不一定遭 到破坏,比如植物人的稳态是正常的。(2)内环境稳态绝对
14、的稳定: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相对稳定状态,即内环境的各种成分、理化性质在允许的 范围内波动,是种动态的平衡状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在内因和外因的干扰下会发生内环境 稳态的失调,如发烧、脱水、高血糖等。微专题(一) 内环境的结构识别、跨膜分析及组织水肿原因一、内环境相关图解识别局部组织结构示意图的判断技巧典型图示管状结构细胞ab无育覆 有亘当细血管毛细淋巴管毛细血管内内毛细血管(A)毛细淋巴管(B)E血细胞(b)组织细胞(a)淋巴细胞(c) 组织细胞 血浆()液体,e淋巴液() 组织液() 细胞内液()二、 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在不同的条件下,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或血浆渗透压下降,引起水分移
15、动,使血浆中的水分渗透到组织 液,引起组织水肿现象。原因分析如下:h I 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降组织太肿过敏反应 一 t就:循环受阻组织液蛋白增多一组织透压升髙后部组织细胞代谢过度旺盛,代谢产物增加三、物质进出内环境的“穿膜”层数1、葡萄糖经过的膜层数至少为:进、出小肠黏膜上皮细胞(2层)+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两次,4层)+进组织细胞(1层)=7层。2、02经过的膜层数至少为:进、出肺泡壁细胞(2层)+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两次,4层)+ 进、出红细胞(2层)+进组织细胞(1层)+进线粒体(2层)=11层。第二章神经调节第1节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1、神经系统的组成K(如大
16、脑、脑干和小脑等,位于卢页腔内)人的神经系统(位于椎管内)外周神经系统脑神经口 (与脑相连)、脊神经口(与脊髓相连)2、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功能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大量神经细胞聚集在起,形成许多不同的神经中枢,分别负责调控某特定的 生理功能,如脊髓中的膝跳反射中枢、脑干中的呼吸中枢、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等。3、外周神经系统的组成(1)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它们都含有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 传出神经又可分为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躯体运动神经)和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内脏运动神经), 其中内脏运动神经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2)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由
17、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 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当人 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 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重难点突破】1、人不能控制自己的心跳的原因:心跳由内脏运动神经控制,是不随意的。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 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为自主神经系统。2、静坐时,呼吸、心率和胃肠蠕动的变化及意义:静坐时,心跳减慢,呼吸减弱,但胃肠蠕动加强, 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3、若呼吸、心跳必须在意识
18、支配下完成,当人由于某种原因失去意识时,也将失去呼吸、心跳能力, 从而出现生命危险。二、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1、分类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2、神经元、神经纤维和神经(1)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一神经元。*丨树细南体轴突瞄鞘神经末梢(2)轴突呈纤维状,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髓鞘,构成神经纤维。(3)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一层包膜,构成一条神经。3、神经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参与构成神经 纤维表面的髄鞘。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起,共同完成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与反射弧1、
19、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2、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一反射弧(1)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2)图中的组成;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3、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如神经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 状态的过程。4、反射的大致过程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一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产生反应。注意兴奋除了在反射弧中传导,还会在脑与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中传导。I关键点拨】完成反射所需的条件:(1)完整的反射弧;(2)适宜的刺激。【重难点突破】1、请据图思考问题;(1)该反射弧中2为传入神经,
20、4为传出神经。依据是:有神经节的 、是传入神经。、(2)针刺手指皮肤时,人会感到疼痛,人体接受针刺产生痛觉的过程:感受器(手指皮肤)传入神经一大脑皮层(产生痛觉)。针剌2、理清反射弧各部分结构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反射弧的结构结构特点功能结构破坏对 功能的影响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效应器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结构将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 变为神经的兴奋既无感觉又无效应感觉神经元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 经中枢既无感觉又无效应调节某特定生理功能的 神经元群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 与综合既无感觉又无效应运动神经元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 效应器只有感觉但无效应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 的肌肉或腺体等对内、
21、外界刺激作出相应 的应答只有感觉但无效应二、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1、概念(1)出生后无需训练就具有的反射,叫作非条件反射。(2)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叫作条件反射。2、条件反射的建立与消退(1)建立: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维 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2)建立的意义: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 环境变化的能力。(3)消退:条件反射的消退是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对 动物来说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重难点突破】正确区分条件
22、反射与非条件反射曲中枢存在:照生活中训练形成条件反射 大脑皮层不参与非条件反射大脑皮层参与条件反射终生存在,不消退非条件反射遗传获得,先天性= 非条件反射可消退、可建立条件反射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神经冲动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更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2、传导过程静息时 静息电位电位:内负外正机理:K外流兴奋时 动作电位电位:内正外负 W理:Na+内流兴奋传导方向导形式:局部电流 传导过程:静息电位 一剌激动作电位 - -电位差一局部电流3、传导特点:双向传导。【重难点突破】1、钾离子在细胞内浓度远远高于细胞外,钠离子在细胞外
23、的浓度远远高于细胞内。钾离子内流和外 流的方式分别是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钠离子内流和外流的方式分别是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2、(1)静息电位产生和维持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使膜外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侧,细胞膜两侧的 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2)动作电位产生原因:受到刺激时,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3、图中膜内、外都会形成局部电流,膜内的电流方向是abc,膜外的电流方向是abc。兴奋 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突触结构神经元与肌肉细胞或某些腺体细胞之间也是通过突触联系的。2、突触的常见类型A、轴突细胞体型,表
24、示为一B、轴突树突型,表示为0_.(2)刺激c点(bc=cd), 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I11j : I2、在神经元之间(1)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部位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出二目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二(2)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点,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计指针只(ab=bd)发生一次偏转。四、实验探究反射弧中兴奋的传导和传递1、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双向传导c方法设计:电刺激图中处,观察A的反应,同时测量处的电位有无变化。例薪结果分析:若A有反应,且处电位改变,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突触: 的;若A
25、有反应,而处无电位变化,则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2、探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单向传递方法设计:先电刺激图中处,测量处电位变化;再电刺激处,测量处的电位变化。结果分析;若两次实验的检测部位均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若只有 处电位改变,则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15-第三章体液调节第1节 激素与内分泌系统一、激素的发现和研究实例1、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探究者沃泰默斯他林、贝利斯实验假设胰液的分泌受神经调节的控制胰液的分泌受化学物质的调节实验步骤- 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 肠腔(A组)吆狗的蝇(B组)注入狗的小肠肠腔(切除神
26、经XC组)稀盐酸、血厶汁;小肠/研磨射含黏膜血实验现象A组、C组中的胰腺能分泌胰液,B组中的胰腺丕 能分泌胰液胰腺分泌胰液实验结论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除,胰液的分泌受神经调 苴的控制胰液的分泌受化学物质的调节2.激素调节是指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进行调节的方式。【特别提醒】正确区分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1)凡是分泌物经由导管流出体外或流到消化腔的,称为外分泌腺。(2)凡是没有导管的腺体,其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 称为内分泌腺。3、激素研究的实例(1)实例1:胰岛素的发现 1869年:观察胰腺组织时发现并命名“胰岛”。1889年:切除
27、胰腺的狗患上与人的糖尿病类似的疾病,据此提出胰腺能分泌某种抗糖尿病的物质 的假说。1916年:科学家将胰岛产生的、可能与糖尿病有关的物质命名为胰岛素。1920年:班廷了解到胰管结扎或阻塞会引起胰腺萎缩,而胰岛却保持完好,这样机体不会患糖尿 病。1921年:班廷和贝斯特与生化学家合作通过抑制胰蛋白酶活性,直接提取到正常胰腺中的胰岛素。(2)实例2:睾丸分泌雄激素的研究科学家从动物睾丸中提取出里酗,经证实,它就是睾丸分泌的雄激素。【重难点突破】1、沃泰默的实验(小肠如何把盐酸到来的消息传给胰腺)稀盐酸狗的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稀盐酸狗的血液f胰腺不分泌胰液稀盐酸狗的小肠肠腔(切除神经留血管)-胰腺分
28、泌胰液(1)口形成对照实验,自变量是稀盐酸的作用部位,因变量是胰腺是否 分泌胰液,对照组是口组。(2)根据U口对照实验的实验结果能得出的结论:稀盐酸不通过血液直接 作用于胰腺,直接接受盐酸刺激的部位是小肠。(3) 口口形成对照实验,自变量为是否切除神经,因变量为胰腺是否分泌胰液,对照组是口。2、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稀盐酸+小肠黏膜量正提取液也土狗的血液胰腺分泌胰液(1)排除稀盐酸和小肠黏膜本身成分对实验结果的干扰的实验思路:稀盐酸狗的血液T胰腺不分 泌胰液;小肠黏膜提取液狗的血液胰腺不分泌胰液。(2)总结:促胰液素是在受到種盐酸的刺激后,在小肠黏膜(场所)产生的,通过血液运输到胰腺, 使其分泌
29、胰液。3、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与沃泰默实验相比,巧妙之处: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将小肠黏膜在体外 与稀盐酸一起研磨,获得提取液,与沃泰默的实验相比,直接排除了神经调节的影响,结果分析更让 人信服。二、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和功能内分 泌腺激素名称功能化学本质靶器官或 靶细胞下丘脑促甲状腺(促性腺、促肾 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 (促性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蛋白质或 多肽类垂体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 收肾小管、集合 管垂体促甲状腺(促性腺、促肾 上腺皮质)激素分别调节相应的内分泌腺的分泌 活动蛋白质或 多肽类甲状腺(性 腺、肾上
30、腺)生长激素调节生长发育几乎全身各 处细胞胰腺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蛋白质主要是肝脏胰岛素降低血糖几乎全身各 处细胞甲状腺甲状腺激素调节体内的有机物代谢;促进生长和发育;提高神经的兴奋性含碘的氨 基酸衍生物几乎全身各 处细胞肾 上 腺皮质醛固酮、皮质醇调节水盐代谢和有机物代谢固醇类髓质肾上腺素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氨基酸衍 生物几乎全身各 处细胞性腺孕激素、雌激素、雄激素 (主要是睾酮)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 胞的形成;激发并维持各自的第二性征固醇类几乎全身各 处细胞【重难点突破】1、补充激素时,肽类、蛋白质类激素(垂体、下丘脑、胰岛细胞分泌的)容易被胃、肠道内的消化 酶分解而破坏,一般采用注射法
31、补充,不宜口服。固醇类(性激素)和氨基酸衍生物(甲状腺激素、 肾上腺素)属于小分子的物质,口服后可以被吸收。2、由于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有重要影响,能提高 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此甲状腺激素幼年期分泌不足会引起呆小症,分泌过多会导致甲亢;由于生长 激素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促进软骨生长,从而促进生长,幼年期分泌不足会导致侏儒症。第2节 激素调节的过程、激素调节的实例1、血糖平衡的调节(1)血糖的来源和去向(正常情况下)食物中的 糖类肝超原脂肪酸等 非糖物质分解转化消化、吸收血糖3.96.1 mmol/L包化分餘|CO,+HQ+能量合成肝糖原、肌糖原项目胰岛
32、素胰高血糖素分泌细胞胰岛B细胞胰岛A细胞生理作用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细胞转变为 甘油三酯;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 些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作用方向 和结果增加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降低血糖含量增加血糖来源;升高血糖含量展Jh油三福等I(2)参与血糖调节的两种激素的区别与联系(3)血糖平衡调节的模型建构国糖高原岛B细胞分泌曲処下 丘 脑祟区域另一区域1( /JU I匚血糖低瞅岛A细阙木鼠内血糖氣化分解 粵合成糖原 近L转化成付油三酯也肝糖原分解 祠歩糖物质转化肝糖原分解然髙血糖 :素增加!非糖物 质转化糖低于常 糖髙于常 血降趋正 血升趋
33、正血糖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主要是体液调节,血糖调节中枢在丘脑。胰岛A细胞上有神经递质、血糖、胰岛素分子的受体。胰岛B细胞上有神经递质、血糖、胰髙血糖素分子的受体。(4)激素分泌调节的方式反馈调节概念:在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工作的调节方式。意义: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拄稳态具有重要意义。【拓展提升】糖尿病及其危害与治疗(1)1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胰岛B细胞受到破坏或免疫损伤导致的胰岛素绝对缺乏。2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机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可能与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受损有关)。(2)糖尿病症状:“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带走大量细胞外口的水分,即液渗透温一“多饮”葡萄糖随 尿液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