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5篇.docx(5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5篇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能绘制平面示意图,通过制作平面图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2、通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3、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意识。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合作绘图、练习巩固目标:是通过看图回答问题,复习、巩固有关图上方向、角度、距离等知识,为下面自己绘制平面图作准备。(1)停车场在广场的方向,距离大约是米。小红家在广场的偏方向,距离大约是米。(2)地铁站在广场东偏南45度方向,距离广场100米。你能在图上
2、标出地铁站的位置吗?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1、出示学校的录相或图片问:学校中有哪些建筑?现在有一些数据,能根据这些数据将这些建筑物在平面图上标出来吗?出示数据:教学楼在校门的正北方向150米处。图书馆在校门的北偏东35度方向150米处。体育馆在校门的西偏北40度方向200米处。活动角在校门的东偏北15度方向50米处。2、小组讨论:你们打算怎么完成任务?有什么问题要解决吗?3、小组汇报完成平面图绘制的计划,教师进行梳理:(1)绘制平面图的方法:先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再确定各建筑物的距离。如果学生没有说道,老师可以进行引导:你们打算怎样在图上表示出150米,200米和50米?从而帮助学生确定比例尺,
3、和图上距离。(2)小组合作完成,可以怎样分工,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又好又快地完成任务。4、小组活动,绘制平面图。5、展示各组绘制的平面图,集体进行评议。(1)评价绘制的正确性,如果平面图有问题,说一说问题是什么,应该怎样确定位置。订正后交流:你们组认为在确定这点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教师小结:绘制平面图时,一般先确定角度,再确定图上的距离。(2)比较各个平面图,为什么有的图大,有的图小?小结:1厘米表示的大小不同,图的大小也不同。练习:1、完成书上习题21页3、4题并订正。二、在纸上设计小区,并说明各个建建筑的位置。老师提供给学生一些建筑物的图片:如医院、学校、商店、银行、邮局、药
4、店等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2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XX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观察比较,初步感知三角形边的关系,体验学数学的乐趣。(2)运用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猜想验证、合作探究,经历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一性质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体验做数学的成功。3、情感与态度(1)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美,会从美观和实用的角度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2)学会从全面、周到的角度考虑问题。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教学难
5、点:引导探索三角形的边的关系,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教学准备:课件、学具袋。教学过程:(课前谈话)今天很高兴能认识各位在座的小朋友。我呀,是来自绿影小学的包老师。来之前,我就听说某某学校的小朋友,聪明伶俐,爱动脑筋,是不是这样啊?为了表扬同学们在课堂的表现,老师还特地带来了一些小奖品,瞧,都贴黑板上了。(三张不同颜色的小笑脸)你们喜欢吗?如果你能答出老师的问题,老师就让你上来任意选一个小奖品。你们想选哪一个?有几种选法?(三种)如果某个小朋友回答问题特别棒,老师就让你任意选两个。有几种选法?(三种)教师:真不错,不知不觉中,同学们已经回答出老师的两个问题啦。希望大家再接再厉
6、,在课堂上有更好的表现。一、动手游戏,提出问题教师:请同学们拿出你的1号学具袋,看看里面有什么? (三根小棒。)三根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学生先猜。教师:光猜可不行,知识是科学,咱们来动手围一围。学生动手围,集体交流:有的能围成,有的不能围成。教师请能围成和不能围成的同学分别上来展示一下。同时板贴:能围成三角形 不能围成三角形教师小结:随意的给你三根小棒,有的时候能围成一个三角形,有的时候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看来呀,咱们考虑问题的时候要全面、周到。提出问题:那么,能围还是不能围,跟三角形的什么有关系呢?引导学生明白:跟三角形的边有关系。教师:对,三角形的边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同学们,你们想不想
7、自己动手来探究这个问题呀?板书课题:三角形边的关系(让学生收拾好一号学具袋)设计意图:随意的给学生三根小棒,让学生先猜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再通过动手围,发现有的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有的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这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旧知,刺激了学生的思维,更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跟什么有关系,怎么的三根小棒才能围成三角形呢?二、实践操作,探究学习1、动手操作。电脑出示:现有两根小棒,一根长3厘米,一根长6厘米,再配一根多长的小棒,就能围成一个三角形?教师说明操作要求:(1)从2号学具袋中拿出操作材料(两根小棒、作业纸和实践操作表格);(2)在作业纸上有不同的线段,请你用两根小棒去
8、围一围,看看是否能围成一个三角形(至少要和三条不同的线段围一围);(3)将数据和结果填写在表格中,能围成的用表示,不能围成的用表示。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2、汇报交流。教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来汇报一下你的操作结果。请不同的学生汇报,教师在课件中输入数据和结果。如下图:设计意图:既然已经知道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与三角形的边有关系,所以教师先给出学生两根6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到,当第三边是几厘米的时候能围成三角形,直观明了,为后面的探究打好基础。3、集体探究。第一层次:发现不能围成的原因。(1)教师:同学们通过动手实践,发现厘米的小棒不能围,确定吗?咱们再来验证一下。课件演示:
9、当三根小棒分别是1厘米、3厘米和6厘米的时候,围不成三角形。教师:为什么围不成?你会用一个数学关系式表示出它们的关系吗?引导学生得出:1+36,所以围不成。(2)教师:下面我们再来验证一下2厘米。课件演示。教师:你发现了什么?会用一个数学关系式表示出它们的关系吗?引导学生得出:2+36,所以围不成。(3)教师:3厘米也不能围成,是什么原因呢?课件演示。提问:它为什么也围不成?你会用一个数学关系式表示出它们的关系吗?引导学生说出:3+3=6,所以不能围。(4)提出:1厘米、2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都围不成。大家观察这三道算式,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情况下不能围成三角形阿?板书(补上小于等于号):两边之
10、和第三边 不能围成三角形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有了操作的初步体验,但是不能围成的原因是什么,却还没有发现。这里,通过课件直观、生动的演示和教师及时的启发、点拨,学生便会很快的发现不能围成三角形的原因了。第二个层次:猜想,初步得出三角形边的性质。教师:两边之和小于或者等于第三边,不能围成三角形。同学们猜想一下,什么情况下能围成三角形呢?学生猜出: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板贴:两边之和第三边 能围成三角形?同时,教师在旁边画上?初步验证猜想:教师:这个猜想对不对呢?这需要进行验证。看看这些能围成三角形的边,是不是具备这样的关系?教师指着4厘米,问:当第三根小棒是4厘米的时候,谁能来说一说?同时课件进行演示
11、,得出:4+36。 课件演示。教师指着5厘米,问:那5厘米? 得出:5+36教师点击:那么下面就依次类推了。课件依次出现算式:6+3 7+3 8+3 9+36设计意图:由于有了两边之和第三边,不能围成三角形这个结论作基础,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当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时候就能围成三角形。这时教师及时说明,这只是猜想,要经过验证才能判断它是否正确。第三个层次:引发矛盾,突破难点。教师指着表格,质疑:你们有没有发现问题啊?咱们在动手操作的时候得出9厘米不能围,可是9+36呀,这符合我们刚刚得出的结论啊?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进行课件演示。教师:9和3这组的两边之和是大于6,可是它能围成吗?(不能)(课件
12、演示确实不能围成。)教师:我们再换一组看看,3和6这组的两边之和第三边9比,什么关系?(相等)教师:那还要看哪一组?(6和9的和与3比)引导学生明确:只通过一组来判断能否围成三角形,全面吗?那应该怎么说?引导学生得出任意两字。设计意图:9+36却围不成三角形,这一下就给学生制造出了矛盾冲突,学生就会立刻思索这三边到底还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从而发现只通过一组两边的和来判断能否围成三角形是不全面的,必须要看三组,这样任意在这里的引出也就水到渠成了。第四个层次:再次验证,明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师:下面我们利用这个结论再来验证一下,这些能围成三角形的三边,是不是都具备这样的关系?每个同学选一个你喜欢的
13、在小组内交流。学生交流,集体汇报。教师:在同学们的猜想前面加上任意两字,通过再次验证后,发现它就是一条正确的结论。(教师擦掉?)咱们来一起读一遍。设计意图:加上任意两字以后,结论是不是就正确了呢?这时,让学生回过头来,再次验证能围成三角形的三边是不是具备这样的关系,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边的关系的理解,也让学生充分经历了猜想验证结论这一科学的学习过程。第五个层次:找出判断不能围成的简捷方法。教师:在这些不能围成三角形的三边中,它们也应该有几组算式?(3组)那我们在判断它能不能围成的时候,是不是要把三组算式都找出来啊?引导学生明确:只要找到一组不符合能围成的条件就可以了。教师:谁能快速地说出10
14、不能围成的原因?设计意图:怎样最快的找到不能围成的原因,在这里也应该让学生明确。方法最优化应随时有效地渗透在教学环节中。第六个层次:再次验证任意,将结论从特殊扩大到一般;同时发现判断能围成三角形的简单方法。(1)教师:刚刚咱们是给3厘米和6厘米寻找能围成三角形的第三边,得到这样的结论的。那是不是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都具备这样的关系呢?教师演示课件,随意拖拉两次,让学生用估算的方法说出三边的关系。设计意图:一开始的研究,是从给定的3厘米和6厘米的两边着手的。在这里通过课件的直观演示,将特殊情况推广到一般情况,让学生明白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都有这样的性质。(2)提出:在判断能围成三角形的时候有没有
15、更简单的方法?是不是每次都要计算三组啊?让学生先充分地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发现:因为较小的两边的和都大于最长的边了,那么用最长的边加一条较短的边,就一定大于另一条短边了。所以呢,这要把只要把较小的两条边加起来这一组进行判断,就可以代表三组了。还需要每组都判断吗?设计意图:我以为,在全体学生都已经掌握的基础上,肯定会有少数学生发现判断能围成三角形的诀窍。教师的设计应当顾及到这样的学生。所以,在这里可以及时地引导全体学生都掌握简单方法。三、深化认知,联系实际,拓展应用1、轻松小游戏教师:同学们的表现真是棒极了,老师为了表扬大家,给你做个小游戏,想不想啊?出示:有人说自己步子大,一步能跨两米多,你相信
16、吗?为什么?请两个学生上来跨一步。先让学生充分的交流。教师:你能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来解释一下吗?课件演示:两腿和地面跨出的距离形成了一个三角形。教师:可是有个人说,我可以。你们知道是谁吗?出示姚明图片,身高:226厘米;腿长131厘米。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形式解决问题,使学生主动地把本课的知识内容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同时熏陶学生逐步达到会学数学的境界,并再次向学生渗透看问题要全面的原则。2、判断:下面哪组的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单位:厘米)(有图)(1)3、4、5 (2)3、3、3 (3)3、3、5 (4)2、6、2设计意图:这道基础题的练习,既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巩固,同时引导学生利用简
17、单方法快速地进行判断。3、儿童乐园要建一个凉亭,亭子上部是三角形木架,现在已经准备了两根三米长的木料,假如你是设计师,第三根木料会准备多长?并说明理由。设计意图: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让学生用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并从美观和讲究实用的角度出发,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四、全课小结,从考虑问题要全面,引出第三边的取值范围设计意图: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而言,范围的建立的确是有一定困难的。再次呈现前面的研究表格,这些数据是具体的,教师提出:35厘米行吗?32呢?31呢?301呢?不断地向3逼近,学生自然会想到30001也是可以的,那该怎样表述呢?比3厘米长已呼之欲出;以此思考,学生不
18、难得出又必须比9厘米短。这样层层递进的启发引导,发散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有机地渗透了无限逼近的数学思想,培养了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2、会灵活运用商的变化规律。3、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能力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灵活运用商的变化规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教具图片教学过程教师导学一、故事导入安排老猴子分桃子的故事1、8个
19、桃子分2天吃完,16个桃子分4天吃完,32个桃子分8天吃完,64个桃子分16天吃完。(将数字板书在黑板上)2、提问:老猴子运用了什么知识教育了小猴子?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二、探究新知1、提问:观察数字,你发现了什么?你怎么知道的?学生说方法,教师板书。82=4164=4328=46416=42、我们分别用第2、3、4式与第1个算式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被除数、除数分别都乘以一个相同的数。(扩大)3、教师带领学生分别比较。4、提问:谁能给我们总结一下,你发现了什么?5、学生讨论,并发现:在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教师板书)6、提问:为什么说是“同时”,“相同”?可
20、以举例子来证明7、我们分别用第1、2、3式与第4个算式进行比较,你又发现了什么?被除数、除数分别都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缩小)8、通过观察,谁能再给我们总结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在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板书课题:商的变化规律三、总结:提问: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除法里有商的变化规律,那么谁能说说你觉得这个规律需要我们注意的有哪些?你们看我这样写对吗?为什么?4812=(480)(120)让学生判断。四、巩固练习:书P87“做一做”五、总结在运用商的变化规律时,一定要注意什么?(“同时”,“相同”。)六、作业:练习十七第6题、9题。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4教学目标:1、
2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初步感受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2、数学思考:通过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并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3、解决问题: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4、情感与态度:使学生欣赏到数学运算简洁美,体验“乘法分配律”的价值所在,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教学重点: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教具准备:课件激问导学:一、激问导学创设情境,激趣引思。提出问题,筛选重心。活动一:买衣服。1、阅读理解:你发现那些数学信息?2、思考问题:请选择数学信
22、息解答。3、汇报、交流。体验学习。二、自主体验发表、反思:学生激活经验,尝试体验,引发观点活动二:计算周长。1、请你介绍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有哪些部分组成?2、请根据所给的数据计算它的周长。3、汇报计算情况。体验学习。三、合作体验方法探究、学法指导、领悟提炼、培养学习能力。活动三:观察、对比。1、思考:你有什么发现?2、结合活动说一说列式的含义。3、试一试:你能用字母把列式转化为公式吗?4、汇报、交流。5、归纳、总结。综合体验。四、实践体验综合实践体验,拓展延伸,感悟内化,对知识进行多元化运用体验。1、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1)(24+8)125=_+_。(2)25(20-4)=25_25_。(
23、3)459+559=(_+_)_。(4)827+738=8(_+_)。2、下面各题可以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吗?为什么?把能用的写出来。(1)(12+31)+82。(2)1717+1516。(3)149+936。(4)(24+37)8。3、思考题。(1)947+539。(2)25(1004)。五、课堂学习体验小结学生课堂学习评价,教师课堂教学反思,多元体验,共同发展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在计算中,你有哪些好的建议?(a-b)c=?请你结合“买衣服活动”课后思考。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详案(3篇)相关范文: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5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
24、的体验,建立自信。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3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4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二、教学过程(一)猜谜语1、一头牛(猜一字:生)2、一斗米(猜一字:料)3、一月七日(猜一字:脂)4、五个手指(猜一成语:三长两短)5.七除以二(打一成语)不三不四6.七分之八(打一成语)七上八下7.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打一字)谜底是:口(意为“只”少“八”)8.灭火(打一数字)一9.舌头(打一数字)千10.添一笔,增百倍;减一笔,少九成(打一数字)十11.双杠(打一数学符号)等号12
25、.你盼着我,我盼着你(打一数学名词)相等13.不转弯的路(打一数学名词)直线(二)、生活中的趣味数学14.一根绳子两个头,三根半绳子有几个头?解:8个头,(半根绳子也是两个头)151根绳子对折,再对折,再第三次对折,然后从中间剪断,共剪成多少段?解:9段16.一栋住宅楼,爷爷从一楼走到三楼要6分钟,现在要到6楼,要走多少分钟?答:15分钟17.桌子上原来有12支点燃的蜡烛,先被风吹灭了3根,不久又一阵风吹灭了2根,最后桌子上还剩几根蜡烛呢解答:5根三、课堂小结四、布置作业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6教学内容:课本22页例3和做一做及练习四1、2题。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以不同的地点为观测点判
26、断方向。2、在学生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3、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重点难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教学用具:挂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1、师:老师站在大家的正东方向上,那么你们站在老师的什么方向上呢?(西方)对,我们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2、分别指两名学生,让大家根据方向说一说他们的位置关系。(设计意图:组织学生先弄清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再根据两名学生的位置分别说一说谁站在谁的方向上,使学生初步理解位置的相对关系。)3、师: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两个物体位置的相对关系。(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对上两节课学习内容有一个大体的
27、回顾,为本节课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1、出示教材第22页例3主题图。(1)让生观察地图师:北京和上海两地相距大约 1000千米,说一说,上海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组织学生用直尺,量角器测量出上海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讨论: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30方向上,那么北京在上海的什么位置呢?组织学生观察上图,在小组中讨论,然后交流说一说。出示提示1确定以谁为观测点,并建立方向标。2用语言描述北京和上海的具体位置。讨论后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在班内汇报。生汇报。可能会说出:北京在上海的西偏北60方向上或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的方向上。师对照图示指一指,肯定两种说法都是正确的
28、。师小结:以北京为观测点,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度的方向上。以上海为观测点,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度的方向上。观测点不同,物体的相对位置就会发生变化。这就是今天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7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68、69页。1、掌握画角的方法,能用三角板画30、45、60和90角,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每个学生准备一幅三角板、钉子板和一张答题卡。一、复习引入教师:先估计答题卡上角(如图4?16)的度数,再用量角器量一量。学生回答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测量
29、的方法。教师:再请同学们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板上的角,记住这些角的度数。学生测量后,让学生相互说一说这些角的度数。图4?16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教学用三角板画角。教师:画角一般要用工具来画。下面先给大家一副三角板,同学们想一想可以用这副三角板画出哪些角?学生讨论后回答:可以画出30、45、60和90的角;有的学生还提出可以画75、120、135和150的角。教师:为什么可以画30、45、60和90的角?学生:因为三角板上有30、45、60和90的角。教师:为什么可以画75 、120 、135 和150 的角?学生:用两个三角板上的两个角拼合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新的角,比如304575, 30901
30、20, 4590135,6090150。教师:下面我们研究怎样画30、45、60和90的角,先讨论怎样画30的角。学生讨论后回答:找到三角板上30的角,在这个角的顶点上定一个端点,然后从这个端点靠三角板的两边画两条射线。教师:同学们照这个方法画一画,然后用量角器检验一下画的这个角是不是 30。学生画后进行检验。教师:能说说用三角板画规定的角时要注意些什么吗?指导学生说出用三角板画规定的角时,一是要在三角板上找到相应的角;二是在纸上确定一个端点并且把三角板角的顶点对着这个端点;三是要靠紧三角板的两边从端点往两边画射线。学生回答时,教师可以把相应的要求板书在黑板上。教师:请同学们在45、60和90
31、中选一个度数,用三角板画角。学生画角后,抽一个学生画的角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且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画角的过程。教师:怎样画75的角呢?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先用30和45的角拼成75的角后,再按前面的方法画。教师:请同学们在75、120、135和150中选择一个度数,用三角板画一画。学生画角后,拿一个学生画的角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且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画角的过程。点评:在这个教学环节中,突出用三角板画角的方法,特别强调确定端点,再从端点靠三角板的两边画射线。这个画法与角的定义是吻合的,通过学生画角,能加深学生对角的理解。这个环节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教学层次清楚,每个环节的引导过程,就是学生的认知过程
32、,通过这样清晰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牢固地掌握画角的基本方法。二 教学用量角器画角。教师: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已经会用三角板画角了,用三角板画角的最大特点就是比较简便。但是如果要求我们画一个24的角、139的角,只凭三角板能画出来吗?学生:不能。因为三角板上找不出、也拼不出这样的角。教师:这就需要我们用另一种工具量角器来画。根据前面的经验,想一想用量角器怎样画24的角?学生讨论后回答:一是先确定顶点;二是过这个顶点画一条射线;三是用量角器确定度数;四是根据确定的度数画出角的另一条射线。教师:你觉得用量角器画角最难的一步是什么?学生讨论后回答:用量角器确定角的度数。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怎样用
33、量角器确定角的度数。教师作示范画角,然后请学生照老师这样画角。教师:你觉得用量角器确定角的度数时要注意些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要注意的事项是:(1)量角器的中心点要与确定的端点重合;(2)量角器的0刻度线要与已经画好的一条射线重合;(3)再在量角器上找自己需要的度数作一个记号;(4)连接端点与这个记号画一条射线。教师:也就是要关注画角过程中的“两重合”。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画出83、139角。学生画角后,抽一个学生画的角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且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画角的过程。 点评:由于用量角器画角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中一是采用了教师的示范作用,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同时通过对“画角中
34、最难的一步”的讨论,突出画角过程中的“两重合”,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三、练习课堂活动第13题。四、课堂小结(略)五、课堂作业练习十三第912题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8课 题: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教材第页。 使学生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能对统计结果作简单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经历统计的过程一、谈话引入1、学样为了迎接六一节,学校鼓号队准备了精彩的表演,为了六一的表演更加完美,学校决定为鼓号队队员购买统一的服装,分为大中小号。说明:身高为的适合穿小号,的适合穿中号,的适合穿大号。提问:你怎样才能知道每种服装各要购买多少套?、出示队员身高记录单。提:这里是队员们的身高记录单
35、,要知道定购每种服装的人数各是多少,接下来应如何做?指名:这里需要将身高分成几类?为什么?、组织学生整理数据。用画正字的方法来完成。、提:我们刚才用的是什么方法来分类整理数据的,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根据刚才的统计情况,请同学们将数据填入第页的统计表中。提:现在根据这张表你可以知道什么?、回顾这题的整理过程。我们是怎样知道每种服装各买多少套的?小结: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根据每种服装的大小为类别,先将队员的身高进行分类,这样我拉就可以知道每种服装的人数了。二、组织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题:(1)出示记录及统计表。提:要想正确填写统计表,要先如何做?(2)小组合作:分类、整理数据,方法自定,并完成统计表
36、。(3)组织交流。2. 完成想想做做第题:(1)同学独立完成。(2)就统计结果,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3)介绍你知道吗?三、布置作业 教学调整教学反思:课 题:条形统计图教材第页使学生知道统计图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比较形象具体,便于分析研究问题,学会整理出数据制成的统计图。学会制作统计图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介绍上海世博会。2、出示书页的统计图和照片。介绍:世界五大城市申办年世博会,最终我国上海获得了胜出。这是大家欢庆的场面。(这是第一轮投票的情况(出示统计表)年世界博览会申办城市第一轮得票情况统计表年月申办城市 波兰弗洛兹瓦夫 俄罗斯莫斯科 韩国丽水 墨西哥克雷塔鲁 中国上海所得票数 2
37、 12 28 6 36提问:有哪五个城市参加申办投票?哪个国家的城市得票最多?你是如何知道的?()出示第73页统计图。提问:从这张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是如何知道中国上海在第一轮投票中得票最多的?比一比:这幅统计图与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优点?说明:整理出的数据除了可以制成统计表之外,还可以制成统计图,用统计图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比较形象具体,还有利于分析和研究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条形统计图。二、教学新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提问:这个统计图包括哪些部分?引导学生从上向下有序地观察:包括图名、日期、单位、竖轴、横轴。提:纵轴上又有哪些内容。教学制作条形统计图。(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相
38、互垂直的射线,即横轴与纵轴。(2)在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3)在纵轴上,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数量。(4)标上统计图名称、日期、单位。3、提:纵轴上1格长度表示?哪个国家的得票最多,是多少票?哪具国家的得票最少是多少票?三、组织练习完成想想做做四、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如何制作条形统计图。五、布置作业 教学调整教学反思:课 题: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教材第7981页。通过这次活动体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初步了解游戏规则的公平,体现每做一次游戏,参加游戏各方赢的机会要相等,也就是各方赢的可能性要相等。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游戏规则。一、游戏中感知、游戏导入:
39、()每4人1小组,事先分好。()明确活动要求:口袋里有4个红球和2个黄球,每次任意摸到一个球,摸到放回,一共摸了30次,如果红球的次数多,算小明赢,如果摸到的黄球次数多,就算小玲赢。提:按这样的游戏规则,你认为谁赢的可能性大一些。()组织学生分小组摸一摸,并统计出结果。()组织交流,指名说说每一组的活动统计情况。提:与刚才的猜想的情况一样吗?通过游戏,你认为这样的游戏规则公平吗?为什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91。通过具体的例子,结合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使学生能够计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3。通过探究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联想转化等
40、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小数乘法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元、角、分与小数”、“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加减法”和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我所抽班级学生有73人。这班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使用北大(版)教材,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对于列出小数乘法算式以及得出结果,学生不会有任何困难,关键在于学生能否联想到整数乘法的意义,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出小数乘法的意义。所以针对这一点,我打算利用小数加法的复习题,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运用类推、迁移的方法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一。复习引入1、小数的意义:0。20。05(学生口答)2、小数加法:0。6+0。60。
41、8+0。80。2+0。2+0。20。4+0。4+0。40。1+0。1+0。1+0。1+0。1(1)学生口算(2)你发现了什么?(都是求相同加数的和)(3)你有什么想法?(可以用乘法计算)3、揭示新课:(1)0。2+0。2+0。2,用乘法怎样表示?为什么这样列式,你是这样想的?0。23表示什么意思?(2)0。6+0。6,用乘法可以怎样写?0。62表示什么意思?(3)剩下的几道怎样用乘法表示?分别表示什么意思?(4)这些乘法算式与我们前面学的乘法有什么不同?(是小数乘法)4、归纳意义:小数乘整数表示什么呢?二。探究算法1、请大家想办法算出0。23的积。(1)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2)同桌交流算法。
42、(3)全班交流:A。连加法:0。2+0。2+0。2=0。6b。联想、转化:0。2元=2角2角3=6角=0。6元c。画图法:你是怎样画的?为什么要画3个0。2?d。推算:因为23=6,所以0。23=0。6e。还有不同的吗?(略)2、小结:只要适合自己,就是的!三。巩固拓展1、填一填0。8+0。8+0。8=()()=()0。3+0。3+0。3+0。3+0。3=()()=()0。1+0。1+0。1+0。1+0。1+。=()()=()(10个0。1)1。22=()+()=()()()=()+()+()+()+()(可以怎样填?你发现了什么?)2、算一算20。40。3031。190。80。6450。20。713、文具店里的数学问题:(1)买4块橡皮多少元?(2)买3支铅笔多少元?(3)买2把尺子多少元?(4)任选一种文具,你还能提出一步计算的乘法问题吗?四。阅读质疑(1)阅读教材3839,把书中内容补充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