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篇】.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8888420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4.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篇】.docx(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篇】【篇1】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借助“森林旅游”的购物情境,进一步让学生熟练掌握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2、通过活动的开展,鼓励学生认真倾听、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善于评价、友好合作,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品质。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小数、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综合应用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机会,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校地处市中心,学生大多数来自城市,家庭环境较

2、好,购物的生活经验较多。因此,很适宜在本节课里开展由学生扮演顾客和售货员的“购物”游戏活动。教学设计(一)导入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里?(轻松自然的谈话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新课1、创设情境。师:我们的老朋友智慧老人、淘气、笑笑、还有机灵狗也趁休息的时间出去旅游了,想知道他们去哪里旅游了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主题情境图)2、学生观察情境图,开展数学游戏。师:你们瞧,他们到了哪里?在干什么?(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说说森林食品店里食品的名称及相应的价格,并说说笑笑、机灵狗想买什么。)师:哦,笑笑、淘气他们玩累了,也饿了,想买东西吃。哪位同学自愿来当这个森林食品店里

3、的服务员,为他们来服务呢?请另一个同学来扮演顾客,买东西。(请两个同学上台表演。)师:下面,我要请我们班上的每个同学都来参加这个游戏。同桌两个人,一人扮演顾客,另外一人扮演服务员。听清游戏规则:每人都有5分的基础分;“服务员”每解决一个问题并且令“顾客”满意,可加1分;“顾客”能发现并指出“服务员”的一个失误,并被对方认可,可加1分;“服务员”每失误一次扣一分;如果“服务员”能发现并指出“顾客”对自己失误的指控是错的,并能以理服人,那么“服务员”加1分,“顾客”扣1分;在事先规定到第一家商店“森林食品店”购物10分的时间内,积分达到10分以上者,可荣获“优秀服务员”或“精明顾客”的荣誉称号;在

4、第二家商店“纪念品商店”里,同桌两人可交换角色,重新按游戏规则计分、评比。(课堂总结,评选“优秀服务员”或“精明顾客”,并让获奖的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学反思本节课我把较为生硬的问题情境设计成学生之间互动的数学游戏,把课堂变成商店,把学生变成顾客或售货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相当高。学生在游戏中既获得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案例点评教师能根据教材的内容重新组织数学活动,采取儿童喜欢的游戏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在熟悉的购物活动中复习小数的加减法、比较小数的大小,不但达到了知识领域的教学目标,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但整节

5、课仅有一个数学活动,略显单调和乏味,另外,活动的规则也过于繁琐。【篇2】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学习过程中,体验“面在体上”实现对平面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发展形象思维。3、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建立空间观念。4、通过设计拼组图形的动手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对图形产生好奇心,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教学难点:使学生体会“面在体上”。教学准备:学生用:四种立体图形、四种平面图形、剪刀、纸。教师用:四种平面图形、课

6、件教学过程:(一)动手操作,感知“面在体上”1、导入新课。(出示由各种平面图形拼成的小汽车。)师:小朋友,你知道这辆漂亮的小汽车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吗?请你来认一认、指一指。(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教师将学生回答后的图形贴在黑板上。师:今天我们就是要来认识这四个图形。据了解,虽然没有正式的学习过平面图形,但是学生们在生活中都已经认识了这四个平面图形。因此在设计时,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并考虑到他们现有的起点,出示了一辆由各种平面图形拼成的汽车,让学生找出自己认识的图形。引入新课。2、感知“面在体上”。A、分给每组一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师:小朋友,现在这四个图形就藏在你们

7、桌上的那些物体里,请你把它们都找出来好不好?并说给你组里的小朋友听一听,你从哪里找到了这些图形?各组合作操作。小组汇报。从长方体上找到上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圆柱上找到了圆;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课件演示面从体上分离的过程。教师小结。课件演示。师:从长方体上找到上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圆柱上找到了圆;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这一过程的设计主要是考虑到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平面图形”这一抽象的概念,对他们而言在理解上有很大的难度。因此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充分感知到今天学习的图形原来是从已经学过的立体图形中来的,是立体图形中的一个面。B、师:老师想把这四个

8、图形从这些立体中搬下来放在纸上,你能帮我想想办法吗?(生:沿着表面的边缘描出图形。)师:那就请你们画一画,四人小组中,一人画一个图形。画完后,请你把它剪下来。学生动手操作。师:那你说这四个你刚剪下的图形和我们以前学习的立体图形一样吗?有什么不同?(生:立体图形不只一个面,这些图形只是一个面;立体图形能站立,平面图形不能站立。)这一过程的设计是在前一环节“找”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面从体上来”并且在想办法搬的思考过程中,在画的过程中,让学生具体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不同之处。教师小结。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图形只是一个薄薄的面,像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平面图形。(板书:平面图形)新课程标准指出,“

9、学数学”不如“做数学”。学生对动手操作都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和参与意识,以上设计的操作情境,是为了使学生的思维发端于动作,以动诱思,以思促动,帮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面在体上”。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但对体和面的关系理解得还不透彻,因此我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更好的揭示了体和面的关系,帮助这一环节的教学。(二)动手操作,认识平面图形1、认识长方形。师:我们先来认识长方形,请你从学具袋中找出长方形。请你看一看、数一数、折一折,组内讨论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生:有四条边,四个角,对边相等,其中两条边较长,两条边较短。学生的说明可能不完整,老师进行引导。)课件演示长方形的这些特征

10、,老师进行小结。这一过程通过看数、折、看等活动,让学生自已发现长方形的特征。老师改就手中长方形的位置,请小朋友认一认还是不是了,得出,无论怎么放都是长方形。让学生认识各种位置上的长方形,让学生感知具有以上特征的就是长方形。师: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吗?(学生说)看生活中的长方形,课件演示。让学生感知图形就在身边,从生活中来。请你用6根小棒搭一个长方形。学生展示。进一步帮助学生感知长方形的特征。会用6根小棒搭长方形的学生一定已经掌握了长方形的基本特征。2、认识正方形。出示正方形,请学生从学具袋中找出正方形。师:请你用刚才的方法试一试,然后说一说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学生汇报。(生:有四

11、条边,四个角,四条边都相等。学生的说明可能不完整,老师进行引导。)课件演示正方形的这些特征,老师进行小结。老师改就手中正方形的位置,请小朋友认一认还是不是正方形,得出无论怎么放都是正方形。师: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吗?(学生说)看生活中的正方形,课件演示。请你随意用几根小棒搭一个正方形。3、认识三角形。出示三角形,请学生从学具袋中找出三角形。师:请你仔细观察,然后说一说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学生汇报。(生:有三条边,三个角,学生的说明可能不完整,老师进行引导。)课件演示正方形的这些特征,老师进行小结。老师改变手中三角形的位置,请小朋友认一认还是不是三角形,得出无论怎么放都是三角形。师

12、: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的吗?(学生说)看生活中的三角形,课件演示。4、认识圆形。出示圆形,请学生从学具袋中找出圆形。师: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圆形的吗?(学生说)看生活中的圆形,课件演示。出示一个球,这个是不是圆呢?这是一个球,它跟我们今天学的圆有什么不一样呢?(摸一摸:圆是平平的,球是鼓鼓的;球还可以拍,圆不能拍。)这一过程设计中的小组活动在本课中非常重要。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观察、探索、合作、交流,让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动手操作在这一过程中也必不可少。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很具体形象,只有让他们自己动手去试,去发现,那样得到的知识才能被他们所接受和更

13、好的理解。(三)巩固深化,进一步加强认识。师:老师这里有很多的图形,请你在看见它时,大声的喊出它的名字。课件出示各类图形(平面的与立体的)。这一过程的设计为了避免练习的枯燥,我采用了这一形式和方法。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熟练认识这四个平面图形,同时学生在练习时也很有兴趣,就好像在喊自己的朋友一样。(四)课堂总结师:今天你又认识了哪些图形?下面我们要和这些图形朋友说再见了。老师报一个,请你找到它和它再见,把它放回学具袋里。这一过程是检验学生是否已认识了这四个图形,同时也养成学生整理学具的良好习惯。【篇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经历制作作息时间表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14、和遵守作息时间的好习惯。2.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情景,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会根据钟面说出经过的时间。学习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发展时间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学生珍惜时间,从小养成良好的,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教学重点:制作作息时间表,并根据表提出问题。教学难点:简单的时间计算。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学校作息时间表,实物投影学生准备:学具钟,纸片教学方法:探讨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激趣,引入。1、谈话: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起床、上课、放学、休息都有一定的时间。时间就像生命一样,我们要爱惜它,科学合理地安排它。2、投影学校的作息时间表:认识这张表吗?这

15、是我们学校的作息时间表。3、组织观察:你能从表上看出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集体交流:把你们看到的给全班同学说一说。我们可以看出来,学生上学时间是8点20,过了8点20就迟到了。老师引导谈话,引入新课:知道作息时间表的用处吗?1、出示白纸片,安排制作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可制作在学校的作息时间表,也可以制作在家里的作息时间表。请小组成员共同商量,讨论,分工合作,并用学具钟拨一拨。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活动。2、体展示汇报:请每小组选代表把你们制作的作息时间表放在投影仪下,并说说你们组是怎么做的。3、投影大家选出来的作息时间表,引导学生分析表里的内容:仔细看看这张表,老师有几个问题想考考你们,如:上午

16、10点同学们在干什么?第二节课什么时候下课?第一节课用了多少时间?谁设计的最合理?4、鼓励提问: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完成书上68页的说一说。)三、练习巩固1、投影书第69页练一练第1题教师读题,给学生思考和动手寻找答案的时间,再请学生回答。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拨钟,时针走了2圈,就经过了2个小时。2、投影第2题请仔细看看两个钟面上指针有什么不同?时针和分针指的地方不同。这中间经过了多少时间?1小时30分(90分钟或1个半小时)引导学生说一说:昨天这段时间你正在干什么?3、投影第3题先组织学生看懂上面三副图的意思,先估计一下,每幅图发生在几点钟?再联系图意认读钟面时间,填写在书上。最后借

17、助学具钟拨一拨,算出中间经过的时间。要求:学生完全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孩子)做完的同学在小组内订正,相互批改,给能干的小伙伴画上一颗。四、拓展性学习1、估一估:你上学时,路上大约用了多少时间?2、实践活动:请你在上学的时候,记录一下你出发的时间和到校的时间,再算算路上经过的时间,在小组内交流,并比较一下自己估计的准不准确。五、总结。【篇4】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性质;能运用小数的性质正确地化简小数和改写小数。2、能力目标: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学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

18、理解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道理。并正确运用这一性质解决相关问题。教学难点掌握在小数部分什么位置添“0”去“0”,小数大小不变。教具准备:学习纸“小魔术”纸卡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小魔术)1.师:同学们,第一次给你们上课,作为礼节,我给大家表演个魔术数字的变化。看这是数字1?等会你们一起小声喊:1,2,3,大,老师就可以把这个数变大了。信不信?生:1,2,3,大。师:把1变成10,10和1比扩大了10倍,2.老师还有一个数0.1,我们再来试一试。引起学生的冲突:到底变大了吗?(设汁意图:是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贯穿在小学生喜闻乐道的游戏中,引发学生的

19、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进入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小数末尾“0”对小数的大小的影响。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内容小数的性质。二、探求新知(一)教学例11.师:0.1米、0.10米、0.100米,他们到底会不会相等呢?师:请拿出你的学习纸把第一题完成。汇报:请学生上台展示。填空、比较发现一样,从而得出0.1米=0.10米=0.100米。教学中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找出0.1米、0.10米、0.100米。(0.1米是一位小数,它的计数单位是1/10,有1个1/10,也就是说0.1米=1/10米,把1米平均分成10分,1份就是1分米。所以0.1米=1分米。

20、0.10米是两位小数,它的计数单位是1/100,有10个1/100,也就是说0.10米=10/100米,把1米平均分成100分,1份就是1厘米,10份是10厘米。所以0.10米=10厘米。0.100米是三位小数,它的计数单位是1/1000,有100个1/1000,也就是说0.100米=100/1000米,把1米平均分成1000分,1份是1毫米,100份就是100毫米。所以0.100米=100毫米。)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所以0.1米=0.10米=0.100米师:0.1米=0.10米=0.100米(板书)这三个长度是一样的,都是以“米”为单位,我们就可以把数抽象出来0.1=0.10=0

21、.100。(设计意图:这样,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主动从“0.l米、0.10米、0.100米”出发研究问题。在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运用已有知识解答新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仔细观察这组小数,你有什么发现?生: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师:同学们的眼光真锐利。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我现在有个疑问,其它的小数也有这样的特点吗?师:现在请同学们翻开学习纸,根据方格图,自己想一组小数把它表示出来。学生操作,交流汇报。课件展示。(教师在学习研究中要加强指导)2.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上面的题目中的小数,你能说出几组和它们类似的小数吗?学生说说。师:能说

22、出这么多组,你们一定发现了什么规律吧?(交流,汇报)总结: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设计意图:这样教学,把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化动态的求知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对所学的内容理解深刻,记忆牢固。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事物本质属性的能力。)3.联系生活,再现新知:还有同学们在商场看到货物的标价如:这样写,不但没有改变小数的大小,而且让顾客很清楚地知道是几元几角几分。(二)小数性质的应用1.教学例2师:现在我们认识了小数的性质,那么应用小数的性质,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对小数进行改写。电脑演示:化简下面的小数。0.70=105.0900=教学0.70=0.7问:你是怎样

23、化简的?(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就可以把小数化简)0.70与0.7它们的大小不变,但意义相同吗?(不同,0.70表示70个1/100,0.7表示7个1/10)教学105.0900=105.09问:小数里的其他“0”可以去掉吗?为什么?(不可以,大小改变。师要强调末尾)2.教学例3电脑演示: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三位小数。0.2=4.08=3=师:你是如何把它改写成三位小数的?(根据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师:3如何改写成三位小数?这个小数点不点的话可以吗?注意:A、在小数的末尾添“0”。B、当这个数是整数时,在整数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0

24、”。师:应用小数性质时,应注意什么?(小数、末尾)三、巩固练习课本59页的做一做。2、开火车的形式回答59页的做一做。问:你是怎样化简和改写这些数的?四、全课小节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2、我们是怎样探索小数的性质的?在整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整数的大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在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却不变,但是通过在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我们就给一个小数找到了许多大小不变的朋友,0就是这样一个奇妙的数字。其实,数学王国里有许多奇妙的现象,等着我们不断去探索、发现。板书:小数的性质小数末尾“0”对小数的大小的影响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

25、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0.1米=0.10米=0.100米0.1=0.10=0.100【篇5】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是人教实验版数学八年级(上)教材第十一章数据的描述的第三节。这一节是在学习了用统计图表描述数据以后的一节活动课,它是对七年级第四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及本章数据的描述等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是对所学的有关数据处理知识的综合运用。在这一活动中让学生感受统计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以及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通过对数据的直观描述尽可能多地获取有用的信息,同时增强学生的节水意识及环保意识。2、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学习

26、内容、新课程理念和认知水平,特制定如下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巩固处理数据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灵活选用统计图对具体问题的数据进行清晰、有效地描述,并获取有用信息并作出合理决策。(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团结合作、互相交流的学习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合理处理信息,发展数学应用意识。(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感受统计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感;使学生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激发学生的节水及环保意识。3、重点和难点(1)重点: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统计观念。(2)难点: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并获取有用的信息,并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二、学

27、情分析我今天所授课的班级,应该说学生的数学素质参差不齐,有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乐于参与数学活动,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学习基础较差,会被动参与,因此应激发学生参与活动学习的兴趣,使之获得成就感。三、教法和学法分析枯燥的数据是令人乏味的,首先可采用激趣法:恰当收集选取图片和视频资料,为课题学习营造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吸引学生,巧妙设疑,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分层安排活动,能力强的学生自主思考,独立完成,能力差的学生分组分工合作完成,然后全班交流。例外,提供更多的学习扩展资料供学生浏览。这样可让所有学生有信心、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尽可能为每个学生提供获取知识的空间,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的成功,让每个学生的能力

28、都能得到提高,让他们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成就感。四、教学形式和课前准备本课题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学习。学生在课前也收集了一些有关水资源的资料,准备直尺、铅笔、圆规、量角器等作图工具。五、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过程设计意图说明新课引入资料展示(投影)当前世界淡水资源及中国有关缺水的形势的资料图片问题:(1)看了这些图片,你有哪些感受?(2)你了解世界及中国有关水资源的现状吗?借助图片展示,是学生对中国国有资源现状有直观感受,触发他们的节水意识!探究新知活动一:阅读课本80页的“背景资料”,从中收集数据,画出统计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地球上的水资源和淡水资源分布情况怎么样?(2)中国农业和工业耗水量情况

29、怎么样?(3)中国不同年份城市生活用水的变化趋势怎么样?(4)根据国外的经验,一个国家的用水量超过其可利用水资源的20%,就有可能发生“水危机”,依据这个标准,中国1990年是否曾出现“水危机”?学生阅读资料,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完成活动一。活动二:收集全班同学各家人均月用水量,用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描述这些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1)家庭人均月用水量在哪个范围的家庭最多?这个范围的家庭占全班家庭的百分之几?(2)家庭人均月用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各有多少家庭?各占全班家庭的百分之几?(3)全班同学家庭人均日用水量的平均数是多少?按生活基本日均需水量(BWR)50升的用水标准,这个平均数是

30、否超过用水标准?(4)如果每人节约用水10升,按13亿人口计算,一天可以节约多少吨水?按BWR标准计算,这些水可提供给1个人多少年的生活用水?(5)你还可以得到哪些信息?(教师巡视,指导各小组开展调查实验活动)活动三:资料展示:(投影)中国水资源利用情况的有关资料,讨论工农业生产及生活节约用水的好办法。课堂小结:1.当前水资源状况,2.节约水资源带来的价值,3.节约水资源的办法布置作业整理本节课内容,统计相关数据;查找有关“节约水资源”的课题报告;并分析课题报告的写法。通过具体数据使学生了解水资源现状,更深刻体会节水的重要性!【篇6】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习目标1.理解有序数对的应用意义,

31、了解平面上确定点的常用方法2.培养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学习重点:理解有序数对的意义和作用学习难点:用有序数对表示点的位置学习过程一、问题导入1.一位居民打电话给供电部门:卫星路第8根电线杆的路灯坏了,维修人员很快修好了路灯同学们欣赏下面图案.2.地质部门在某地埋下一个标志桩,上面写着北纬44.2,东经125.7。3.某人买了一张8排6号的电影票,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分析以上情景,他们分别利用那些数据找到位置的。你能举出生活中利用数据表示位置的例子吗?二、概念确定有序数对:用含有两个数的词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其中各个数表示不同的含义,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

32、对,记作(a,b)利用有序数对,可以很准确地表示出一个位置。1.在教室里,根据座位图,确定数学课代表的位置2.教材40页练习三、方法归类常见的确定平面上的点位置常用的方法(1)以某一点为原点(0,0)将平面分成若干个小正方形的方格,利用点所在的行和列的位置来确定点的位置。(2)以某一点为观察点,用方位角、目标到这个点的距离这两个数来确定目标所在的位置。1.如图,A点为原点(0,0),则B点记为(3,1)2.如图,以灯塔A为观测点,小岛B在灯塔A北偏东45,距灯塔3km处。例2如图是某次海战中敌我双方舰艇对峙示意图,对我方舰艇来说:(1)北偏东方向上有哪些目标?要想确定敌舰B的位置,还需要什么数

33、据?(2)距我方潜艇图上距离为1cm处的敌舰有哪几艘?(3)要确定每艘敌舰的位置,各需要几个数据?巩固练习1.如图是某城市市区的一部分示意图,对市政府来说:北偏东60的方向有哪些单位?要想确定单位的位置。还需要哪些数据?火车站与学校分别位于市政府的什么方向,怎样确定他们的位置?结合实际问题归纳方法学生尝试描述位置2.如图,马所处的位置为(2,3).(1)你能表示出象的位置吗?(2)写出马的下一步可以到达的位置。小结1.为什么要用有序数对表示点的位置,没有顺序可以吗?2.几种常用的表示点位置的方法.作业【篇7】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有理数的概念,会对有理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34、,培养分类能力;2,了解分类的标准与分类结果的相关性,初步了解“集合”的含义;3,体验分类是数学上的常用处理问题的方法。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分类的标准和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知识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探索新知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不同类型的数,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又知道了现在的数包括了负数,现在请同学们在草稿纸上任意写出3个数(同时请3个同学在黑板上写出).问题1:观察黑板上的9个数,并给它们进行分类.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分类的情况.学生可能只给出很粗略的分类,如只分为“正数”和“负数”或“零”三类,此时,教师应给予引导和鼓励.例如,对于数5,可这样问:5和5

35、.1有相同的类型吗?5可以表示5个人,而5.1可以表示人数吗?(不可以)所以它们是不同类型的数,数5是正数中整个的数,我们就称它为“正整数”,而5.1不是整个的数,称为“正分数,?(由于小数可化为分数,以后把小数和分数都称为分数)通过教师的引导、鼓励和不断完善,以及学生自己的概括,最后归纳出我们已经学过的5类不同的数,它们分别是“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按照书本的说法,得出“整数”“分数”和“有理数”的概念.看书了解有理数名称的由来.“统称”是指“合起来总的名称”的意思.试一试:按照以上的分类,你能作出一张有理数的分类表吗?你能说出以上有理数的分类是以什么为标准的吗?(是按照整数

36、和分数来划分的)分类是数学中解决问题的常用手段,这个引入具有开放的特点,学生乐于参与学生自己尝试分类时,可能会很粗略,教师给予引导和鼓励,划分数的类型要从文字所表示的意义上去引导,这样学生易于理解。有理数的分类表要在黑板或媒体上展示,分类的标准要引导学生去体会练一练1,任意写出三个有理数,并说出是什么类型的数,与同伴进行交流.2,教科书第10页练习.此练习中出现了集合的概念,可向学生作如下的说明.把一些数放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数的集合,简称“数集”,所有有理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有理数集.类似地,所有整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整数集,所有负数组成的数集叫做负数集;数集一般用圆圈或大括号表示,因为集合中的数是

37、无限的,而本题中只填了所给的几个数,所以应该加上省略号.思考:上面练习中的四个集合合并在一起就是全体有理数的集合吗?也可以教师说出一些数,让学生进行判断。集合的概念不必深入展开。创新探究问题2:有理数可分为正数和负数两大类,对吗?为什么?教学时,要让学生总结已经学过的数,鼓励学生概括,通过交流和讨论,教师作适当的指导,逐步得到如下的分类表。有理数这个分类可视学生的程度确定是否有必要教学。应使学生了解分类的标准不一样时,分类的结果也是不同的,所以分类的标准要明确,使分类后每一个参加分类的象属于其中的某一类而只能属于这一类,教学中教师可举出通俗易懂的例子作些说明,可以按年龄,也可以按性别、地域来分

38、等小结与作业课堂小结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的数都是有理数(圆周率除外),有理数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本课作业1,必做题:教科书第18页习题1.2第1题2,教师自行准备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1,本课在引人了负数后对所学过的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提出了有理数的概念.分类是数学中解决问题的常用手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分类的思想并进行简单的分类是数学能力的体现,教师在教学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关于分类标准与分类结果的关系,分类标准的确定可向学生作适当的渗透,集合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真正接受需要很长的过程,本课不要过多展开。2,本课具有

39、开放性的特点,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可避免直接进行分类所带来的枯燥性;同时还体现合作学习、交流、探究提高的特点,对学生分类能力的养成有很好的作用。3,两种分类方法,应以第一种方法为主,第二种方法可视学生的情况进行。【篇8】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依据这一变化规律,比较熟练地判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2、经历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体会观察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3、感受数学知识中的逻辑之美,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学习数学的情感。重点难点

40、: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教法学法:1、教法:情境激趣,引导探究。2、学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生成问题激兴导入1、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师:知道这节课我们要研究哪部分内容吗?师:你看了这个题目,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向哪移?变化?)师:带着问题学习会让我们的学习过程更清晰,学习目的更明确。相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解决心中疑惑。(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利用小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自主发问。这些“问题”来自于学生本身的思考,也就是他们急于探究新知的动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和探索中去。)2、出示孙悟空打

41、小妖的情境动画,将情境中的数据列出,感知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及小数大小变化。师:课前老师通过和同学们交流知道同学们都爱看西游记,这天师徒四人正行走在西去取经的路上,突然杀出一个妖怪,想不想看当时是什么情况?(放动画片)(设计意图:孩子好动,喜欢动画,这一环节设计能有效地把学生的精神集中起来,并通过动画,让学生初步感知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为探索有什么变化规律作好准备,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我要探索”的冲动。)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从情境中提取数据让学生填空0.009米=(9)毫米0.09米=(90)毫米0.9米=(900)毫米9米=(9000)毫米1、推导右移规律。引导学生借助整数部分

42、,从上往下观察(1)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小数大小有什么变化?(小组讨论交流)总结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分别把3式与1式、4式与1式作比较再研究提出的问题。生讨论。整理并总结出右移规律: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2)抢答填空题。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3)拓展:利用这个规律说出小数点向右移动四位,小数就

43、扩大到原数的10000倍。2、推导左移规律。(1)猜测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会变大,猜一猜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有什么变化?共同验证整体观察: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越变越小。(2)引导学生借助整数部分,从下往上观察小组讨论交流: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小数大小有什么变化?(全班交流)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数学语言讲究精确,师强调缩小到原数的)分别把2式与4式、1式与4式作比较研究提出的问题。同桌讨论交流。全班交流。整理并总结出左移规律: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3)抢答填空题。小数点向左移

44、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4)拓展:利用这个规律说出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一节课的关键环节。教师有目的地进行引导、提问,把“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与“小数大小的变化”联系起来,学生尝到了探索成功的喜悦。在紧张愉快的教学中,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3、记忆规律。(3)、一起总结小数点歌谣小数点,真调皮,右移一(位)二(位)三(位)扩大十(10倍)、百(100倍)、千(1000倍);左移一(位)二(位)

45、三(位)缩小十()、百()、千()(4)选择性地提问规律。4、解答课始提出的疑问。我们课始的疑问有答案了吗?擦掉问号改成感叹号。质疑:小数点无论是向左移动还是向右移动,位数不够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办?用数字“0”补齐。三、巩固应用内化新知1、帮助师徒四人闯过数学王国的关卡。2、帮助小猪快餐店解决困难。快餐店价格中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让价位变低。(设计意图:多层次练习,是加强对新规律的巩固和运用,达到活学活用,并有意识地让学生有形象方法记住小数点向右移,原数变大,小数点向左移,原数变小,加强记忆效果,并利用所学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培养学

46、生认真严谨的思维习惯)【篇9】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2.能正确地比较几个数的大小。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归纳概括的能力。2.学生经历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比较类推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比较实际生活中的一些数据体验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教学难点:能正确地比较多个数的大小。教学工具四年级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知识铺垫(一)复习亿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1.填空。(1)820000是()位数,最高位是()位;它与720101的位数()(相同或不相同)。(2)101010是()位数,最高位是()位;356000左起第二位是()位,表示()个()。(3)346000左起第二位是()位,表示()个()。2.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35612802010102056935297806480463.引导学生口答:万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是怎样的?(1)先看有几位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2)如果位数相同,那就看左起第一位,如果左起第一位相同,就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