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梳理-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梳理-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梳理(一)班级 姓名 1.竹里馆 (唐) 王维 , 。 , 。【了解写作背景】这首诗是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命笔成篇的。【理解诗句意思】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高歌。深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理解思想感情】此诗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默写】1.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 , 。2.用拟人化的手法,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表达
2、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的心情的是: , 。答案: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伴2.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伴2.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 。 , 。【了解写作背景】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因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作此诗。【理解诗句意思】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谁又能不生出思乡之情呢?【理解思想感情】这首诗通过客居洛阳城的夜间闻笛声的细腻描写,引发了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默写】1.在春夜洛城闻
3、笛一诗中由听到“折柳”去而引发浓浓思乡之情的诗句语是: , 。2. 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两句是: , 。答案:1.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2.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3.逢入京使 (唐)岑参 , 。 , 。【了解写作背景】此诗作于公元749年(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上任途中。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此时诗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理解诗句意思】东望家乡路程又远又长,热泪湿双袖还不断流淌。在马上与你相遇没有纸笔,请转告家人说我平安无恙。【理解
4、思想感情】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逢入京使,托带平安口信安慰家人的典型场面,表达了浓烈的思乡之情,也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默写】1.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 , 。2.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 , 。答案:1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2.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4.晚春 (唐)韩愈 , 。 , 。【了解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作者已年近半百。此诗估计是作者在晚春时候游城南时所见后感悟而作,同时又是作者年龄已进入“晚春”时期,正好又是在官场上不得志的时候。【理解诗句意思】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竟相争妍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理解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的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同时也提示人们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的未来。【默写】1.诗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放、争妍斗艳的句子是: , 。2.写暮春时节,花木仿佛知晓春将逝去,所以特别珍惜春光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本色的句子是: , 。答案:1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2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