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语文《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上语文《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六上语文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 出示废墟罔片,描述:2023年5月12日,8级强震猝然攻击四川汶川,大地抖动,山河移位! 2 引读第2自然段:天空阴沉沉的。 3 六个字单独成为一段,你读出了什么? 4 阴沉沉的天让我们心巾涌起不祥的感觉,环境描写奇妙地为下文作了铺垫。 【设计意图】回忆2023年的5月12日,阴沉的天空,在我们心中留下的是灾难的阴霾。“一切景语皆情语”,留意“阴沉沉”这个词,感受情境渲染的效果,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5天空阴沉沉的,预示着灾难的发生,读读第27自然段,哪些句子显出了灾难的可怕。 6 出示句子,抓住重点词感悟。 从“突然”“摇摆”和三个“!”,体会灾难突
2、如其来,状况危险。 从“刺耳的吱吱声”“尘埃腾空而起”中,你仿佛看到什么?想到了哪些? 抓住“砸”字,想象地震造成的消灭性破坏,弱小的生命不堪一击。 7 紧扣重点词,指导朗读,感受地震的可怕。 【设计意图】抓住场景描写,对关键词句的朗读、想象、体验,唤醒了学生头脑中相关的画面,学生恍若置身其中。有效的情境创设,训练了学生读中想象的力量,也为理解谭教师的临危不惧、大爱无私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品读言行,感悟“大爱” 1 恐惊让我们惊惶失措。谭教师又是怎样做的呢?读第27自然段,圈画句子,联系当时的环境,细细地读谭教师的言行,批注阅读感受。 【设计意图】把谭教师的言行放在“地震”这个特定的场景
3、中进展默读感受,让学生学会联系环境读懂人物的一言一行,读出人物的品质。批注阅读感受,留给学生更多的时空去读、思、悟、写,使问题真正成为学生潜心会文、语言表达、思维进展的助推器。 2 出示句子: 他意识到状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谭教师马上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1)灾难降临,逃命是人的本能,但谭教师却只想到了他的学生。从这个省略号里,读懂了什么?急促的命令,敲击着同学的心,传递着士气和力气,齐读句子。 (2)关注意点词: “马上”:即使在教学楼坍塌的瞬间,谭教师还是那样镇静、当机立断。 “拉”:动作是这样的快速
4、,谭教师是在和死神抢时间。 “撑”:做这个动作,思索:假如谭教师不撑在课桌上,会消失怎样的后果?楼房摇摇欲坠,谭教师抬头看看松动的水泥板,低头看着破旧的课桌,毅然做出怎样的打算? (师引读)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纷纷砸下来,你照旧(学生读)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你仍旧(学生读)轰!楼房塌陷了,你还是(学生读) 3 肯定有许多的词涌上心头,这是怎样的谭教师? 【设计意图】一言一行,赛过千言万语。抓住一个“撑”字,让学生做动作谈感受,努力读透这“撑”字的背后,是谭教师用呈拱形的身体护住课桌下的学生,是谭教师用血肉之躯拦住砸下的楼板、砖块这就是谭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咬文嚼字,走进人物内心,感受机教的动作
5、蕴含的宏大崇高的精神。文在这里停顿,情在此处喷薄,叩击心灵。 4 小结:仅仅是一瞬间,带给我们的却是深深的震撼。再读第2-8自然段,体会运用环境与场景描写衬托了人物形象,使谭教师誓死护卫学生的形象更清楚、高大。 【设计意图】体会环境和场面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环境场景描写感悟人物的动作、语言。通过朗读体会表迭效果,最终小结写作方法,层层递进,落实教学目标。 三、诵读话语,定格“大爱” 1 时间在一分分消逝,一次次的山崩地裂之后,留下的是死一般的寂静。漂亮的校园已成一片废墟。只留下一只求生的手在无声地呼喊。 2 (出示图片:废墟上散落的书包、一只
6、从废墟中伸出的手)看着这些,你想说什么? 3 让我们来读第8-10自然段,哀痛中你更读出了什么? 4 (出示救援人员的话)“我们发觉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第一个发觉谭教师的救援人员眼含热泪地说。 (1)读着这句话,你看到了?样的画面?(砖块、水泥板砸下来,即使在最终一刻,谭教师还是趴在桌子上,用生命护卫着他的学生。这就是恪尽职守,这就是坚持、顽强、坚韧。) (2)谭教师用生命告知我们什么是恪尽职守!带着这份感动读。 4 (出示学生的话)“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教师飞身扑到我们的身上。”获救的学生这样回忆。
7、(1)你读懂了哪些词?(“飞身、扑”:大灾降临时,谭教师毫不迟疑地担负起爱护学生的职责。) (2)谭教师用行动告知我们,什么是临危不惧!带着这份坚决读。 5 (出示教师的话)一位教师说:“假如要快速逃离现场,论条件,教师离门口最近,最有可能离开。但在生死攸关的一刻,谭教师把生的盼望留给了学生。” (1)“生死攸关”是什么意思?这一刻,一个普一般通的教师,做出了怎样的选择? (2)谭教师用选择告知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宏大!带着这份崇敬读。 6 人在灾难面前是那么渺小,但谭教师张开的双臂却让我们一下子明白了顽强、英勇、责任把自己的感受通过读表达出来。 7 小结写法:文章引用了救援人员、学生和教师的话
8、,这种侧面衬托的写作方法,让人物形象更立体、饱满。 【设计意图】无须逐词逐句地繁琐分析,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朗读中语言勾画人物,精神洗礼心灵,“大爱”在心中定格,侧面衬托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也在读中习得。 四、拓展延长,升华“大爱” 1 谭教师走了,走得那么匆忙,但他好像没走,从来都没走。默读第1112自然段,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 我们仿佛回到了谭教师的课堂,他的谆谆教导在耳边响起。谭教师,你用行动诠释了人生的价值。引读第3自然段: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 3 补充资料: 谭教师,这位一般的教师,从教26年来,不仅教学成绩显著,
9、被评为特级教师,他还特别爱学生,在校园里看到一块小石头都要捡起来,生怕学生在玩耍时受伤,我们都笑着说他是“最疼爱学生的人”。 4 (师引读)然而现在,我们再也(听不到谭教师的声音了),讲台上再也(见不到那个布满活力的身影了)。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终的姿态!) 5 小练笔,理解“最终的姿态”。 (出示)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是谭教师生命中最终的姿态!这也是谭教师的姿态1 6 沟通练笔,体会结尾。坍塌的是房屋,耸立的是千秋丰碑!这正如您的名字谭千秋,精神千秋! 【设计意图】回忆的美妙,现实的悲壮,情感在盘旋激荡,用文字表达心声,理解“最终的姿态”的意思,有效突破了难点。在资料补充和练
10、笔沟通中,谭教师的形象镌刻在学生心中,课堂洋溢着丰富的人文滋养。 7 钢筋水泥压垮了脊梁,挺起的是一位教师崇高的天职。在这场大地震中,一个个可亲可敬的教师,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人民教师”的深刻内涵。介绍张米亚、袁文婷、瞿万容三位教师,升华“大爱”。 课件出示照片及文字资料: 张米亚 “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行。”多才多艺、爱唱歌的张教师用生命诠释了歌词,用血肉之躯为学生守住了生命之门。 袁文婷 灾难发生时,许多孩子都吓得不知所措。袁教师一次又一次冲进教室,柔弱的双手抱出了一个又一个孩子。当她最终一次冲进去时,楼房塌了。为了孩子。你的青春定格在26岁。 瞿万容 地震时,瞿教师扑在地上,用后背牢
11、牢地拦住了垮塌的水泥板,怀里还紧紧抱着一名孩子。孩子获救了,但21岁的瞿教师却永久离开了我们。 8 让我们记住这些恪尽职守的双臂,记住这些无私大爱的双臂,记住这最终的姿态!(再读课题) 9 布置作业 阅读三位教师的事迹报道并写下读后感。 在2023年汶川地震灾难中,消失了许很多多像谭千秋教师这样的英雄。请搜集抗震救灾中的动人事迹,和同学们沟通。 【设计意图】课堂教学的“终极价值”是“迁移运用,练习表达”。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文章语言的品尝,学生感受着谭千秋教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也学习了一些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拓展介绍三位教师的事迹,引导学生去搜集、阅读更多的抗震救灾中的感人事迹,提炼教学主旨,升华“责任、大爱”的主题,打通了课内外阅读的通道,引领学生在更宽阔的阅读实践中迁移运用,练习表达,真正促进了学生语文力量的进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