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社会保障理论3.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社会保障理论3.ppt(3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七章第七章 社会保障产品的社会保障产品的供给与需求供给与需求(一)社会保障产品的准公共产品属性n n社会保障产品是一种既具有一定私人产品性质,也具有一定公共产品性质的产品,因而是一种准公共产品。n n按照广泛接受的定义,判断某一产品是否属于公共产品的标准是两个,即看它是否具有消费的竞争性与权益的排他性。判断产品属性的基本思路社会保障产品准公共产品属性表现n n1.1.社会保障产品具有一定的私人产品性质社会保障产品具有一定的私人产品性质n n社保品效用的可分割性社保品效用的可分割性 n n社保品的消费竞争性社保品的消费竞争性n n社保品的排他性社保品的排他性n n2.2.社会保障产品具有一定的
2、公共产品性质社会保障产品具有一定的公共产品性质n n社会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非排他性社会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非排他性n n社会保障品所具有的实现社会公平的效用,是一种社会保障品所具有的实现社会公平的效用,是一种具有非排他,消费非竟争性的效用具有非排他,消费非竟争性的效用 n n互济性体现的公共品属性互济性体现的公共品属性n n社保品在维护社会安全、经济稳定等方面的外部性社保品在维护社会安全、经济稳定等方面的外部性所体现的公共品属性所体现的公共品属性(二)社会保障产品的需求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2.对安全的需求U 0M(q,u)AC收入收入的效用U(y)U(y2)U(y1)y1y*y20 3.对
3、保险(确定性)的需求n n投保人所需要的确定性的价值(V)就是:投保人支付保费的前提就是:4一般需求决定因素与社保需求社会保障产品需求函数 其中:其中:P PG G是社会保障品的自身价格;是社会保障品的自身价格;P PX X是与社会保障产品具有替代关系或互补关系是与社会保障产品具有替代关系或互补关系的私人产品的价格的私人产品的价格 ;F F是居民对社保品的消费偏好;是居民对社保品的消费偏好;Y Y为居民收入为居民收入 ;代表影响商品需求的其他因素。代表影响商品需求的其他因素。就价格因素对需求的影响而言 (1 1)在保障水平为一定的情况下,社会保障产品的)在保障水平为一定的情况下,社会保障产品的
4、价格越低(即社会保障税率或费率越低),人们价格越低(即社会保障税率或费率越低),人们对社会保障产品的需求越大。对社会保障产品的需求越大。(2 2)作为替代品的私人产品的价格越高,人们对相)作为替代品的私人产品的价格越高,人们对相关社会保障产品的需求越大。关社会保障产品的需求越大。(3 3)作为互补品的私人产品的价格越高,人们对相)作为互补品的私人产品的价格越高,人们对相关社会保障产品的需求越小。关社会保障产品的需求越小。(4 4)人们对社保品价格的预期若是上升的,则需求)人们对社保品价格的预期若是上升的,则需求会相应上升。会相应上升。就消费偏好与需求的关系而言(1 1)总体而言,消费者对某一商
5、品的偏好程度越大,)总体而言,消费者对某一商品的偏好程度越大,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就越大,反之反是。人们对社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就越大,反之反是。人们对社会保障产品的需求,也同样如此。会保障产品的需求,也同样如此。(2 2)对个体而言,消费者的偏好既由自身内部因素)对个体而言,消费者的偏好既由自身内部因素决定,又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就自身因素而言,决定,又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就自身因素而言,消费者的偏好取决于个人生理与心理的欲望,也取消费者的偏好取决于个人生理与心理的欲望,也取决于个人的经验、兴趣、利害关系等一系列因素。决于个人的经验、兴趣、利害关系等一系列因素。同理,不同的个体对社会保障会由于自
6、身原因而具同理,不同的个体对社会保障会由于自身原因而具有不同的偏好,例如身体强健的人对医疗保险偏好有不同的偏好,例如身体强健的人对医疗保险偏好不大,反之,身体虚弱的人则会较多地偏好于医疗不大,反之,身体虚弱的人则会较多地偏好于医疗保险。就外部因素而言,消费者的偏好也受制于社保险。就外部因素而言,消费者的偏好也受制于社会消费时尚,受到羊群效应、攀比效应、他人的示会消费时尚,受到羊群效应、攀比效应、他人的示范效应等各种作用的影响。范效应等各种作用的影响。(3)就群体而言,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消费者在一定程度上会形成同质偏好,这种偏好的收敛或趋同,取决于该地区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法律法规等各种制
7、度安排。(4)在当代民主制度下,人们对社会保障产品偏好的加总,取决于所实行的公共选择制度。就收入因素与需求的关系而言n n(1)收入的变化必然引起对社保品需求的变化,例如,一个人因为退休、失业等原因而导致收入下降后,马上会增加对相关社保品的需求,而且,这种需求往往会通过法规形式得到制度保障。n n(2)不同的收入群体对社会保障品的需求是不同的。n n(3)收入变化所导致的需求变化,对于不同的社保品,其变化方向可以是不同的。n n(4)社保品因而有正常品、劣品之分。4.“搭便车”行为与社会保障需求 n n“搭便车”(free ride)的基本含义是在公共产品的消费中不付成本而坐享他人之利。n n
8、对于社会保障这种准公共产品而言,搭便车行为同样存在。社会保障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使搭便车成为可能。n n社会保障需求中的搭便车行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逃避或减轻本来应该承担的缴费义务;另一方面是免费获取高于正常标准的待遇。5.社会保障总需求 社会保障产品是联合消费的,也同样存在对个人消费需求的加总问题。社会保障需求的有效加总,同样服从于阿罗不可能定理。现实中的加总,主要通过公共选择实现。通过加总后的需求,即为全社会对社会保障的总体需求,亦即为全社会在社会保障方面经费支出的总体规模。社会保障需求总量的决定因素n n(1)有资格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人口总量n n(2
9、)实际需要社会保障的人口总量 n n(3)社会保障项目的数量 n n(4)社会保障的水平 n n(5)收入分配的差距程度 n n(6)中间投票人所处的位置 6.社会保障需求变化的倒U模型(一个供讨论的模型)库兹涅茨曲线人均GDP基尼系数(三)社会保障产品的供给n n经济学中运用的供给理论、生产理论,基本可运经济学中运用的供给理论、生产理论,基本可运用于对社会保障产品供应的分析上。用于对社会保障产品供应的分析上。n n类似于企业对产品的提供,在社会保障产品生产类似于企业对产品的提供,在社会保障产品生产中,制约产品供给的因素主要包括:价格(具体中,制约产品供给的因素主要包括:价格(具体表现为与社会
10、保障相关的税率、费率)、生产要表现为与社会保障相关的税率、费率)、生产要素的数量与价格、技术、预期(主要表现为法律素的数量与价格、技术、预期(主要表现为法律法规的规定),等。法规的规定),等。n n社会保障产品的供给也同样是供给欲望与供给能社会保障产品的供给也同样是供给欲望与供给能力的统一。其有效供应是指生产者(在社会保障力的统一。其有效供应是指生产者(在社会保障供应中是指相关公共部门组织)在某一特定时期供应中是指相关公共部门组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某种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某种社会保障产品量。社会保障产品量。1社会保障产品供应的微观条件n n
11、从微观角度说,社会保障产品的有效供应起码要能够满足三个基本条件:n n(1)技术上可行。即在权益界定、资金发放、医疗提供等等方面,都得到足够的技术支持,以保障所提供的社会保障产品能够有效发挥作用。n n(2)制度上可行。即在法律法规的制定、管理机构的设置、各种相关法人、自然人的权利义务规定等方面都已做出了明确的安排。(3)经济上可行从需求方看:(i=1,2,n)从供给方看:2 决定社会保障总体供应能力的因素国内生产总值 社会保障基金的筹资水平 财政收入居民收入和居民储蓄水平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水平 3 社会保障供应水平的衡量n n衡量社保水平(S)的基本公式 从而转换为:其中 (因为:(因为:)(
12、WW,工资总额,工资总额,Q Q,社保支出占,社保支出占WW比重)比重)4 社保品供应中的委托代理关系n n以供方引致的需求说明社保品供应中的委托代理问题(四)供需一致的实现n n1 1 社会保障中的供需基本关系社会保障中的供需基本关系n n社会保障供求关系的突出特点,就是需求大于供社会保障供求关系的突出特点,就是需求大于供给。给。按理性经济人假设的解释按理性经济人假设的解释 从供需两种力量的长期变动趋势看从供需两种力量的长期变动趋势看 如果按照如果按照“消费者导向消费者导向”的理念,本来应该设的理念,本来应该设法尽量使供给满足于需求。但是,在资源约束条法尽量使供给满足于需求。但是,在资源约束
13、条件下,这一点显然无法做到。因此,从供需两个件下,这一点显然无法做到。因此,从供需两个方面同时着手,就成为实现社会保障供求平衡的方面同时着手,就成为实现社会保障供求平衡的唯一出路。唯一出路。n n要合理界定社会保障的供需水平。要合理界定社会保障的供需水平。n n主要包括:主要包括:n n其一,社会保障的供求平衡应立足于维护公民的其一,社会保障的供求平衡应立足于维护公民的基本生存需要。基本生存需要。n n其二,社会保障的供求平衡应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其二,社会保障的供求平衡应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做出合理的选择。要依据做出合理的选择。要依据“使社会保障成为社会使社会保障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力量经济发展的
14、促进力量”、“保障与激励相统一保障与激励相统一”、“保障水平与本国经济水平相适应保障水平与本国经济水平相适应”等得到广泛等得到广泛认可的原则,看所构建的社会保障供需水平是否认可的原则,看所构建的社会保障供需水平是否能切合各方面的要求。能切合各方面的要求。n n其三,社会保障的供求应着眼于长期的均衡。看其三,社会保障的供求应着眼于长期的均衡。看社会保障水平能否长期与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社会保障水平能否长期与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能否推动国民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能否适应,能否推动国民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能否既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又激励劳动者的积极性。既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又激励劳动者的积极性。
15、2社会保障供需平衡的一般表示n n对社保品的供需关系,可用多种方式表示n n(1)用准公共产品的供求关系表示(2)用一般产品的供求关系表示 n n在分析中,往往用中间投票人的需求代表社会需求,以达到简化分析的目的。通过这种分析工具,更为简便,更容易达到许多分析目的。S0D0S1D1价格(待遇)数量Q1Q0OP0P1E0E1图例一n n 价格数量供给线D0D2D1图例二(3)用萨缪尔逊条件表示MRS=MRT社会保险商业保险MRTMRS1MRS2MRSOQ Q3运用公共选择理论的解释n n在社会保障各种相关政策的决定中的决策主体进行广义和狭义的划分。n n按狭义范围,公共选择主体由社会保障政策的需求者构成,具体包括居民、企业、利益集团、非政府组织、中介组织、媒体等。n n按广义范围,公共决策主体既包括社会保障政策需求者,也包括社会保障政策的供给者,后者包括各级政府中的从政人员,即公共选择理论中所说的政客和官僚。n n在公共选择过程中,这些决策主体按照各自的行为方式,依循一定的决策规则(投票规则),通过一定的决策程序(审议、制定、执行、监督、评价等所涉及的程序),就社会保障的供应水平等问题发挥各自在决策中的作用,从而最终形成有关社会保障供需水平等问题的政治均衡。